CN101865192A -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5192A
CN101865192A CN 201010197604 CN201010197604A CN101865192A CN 101865192 A CN101865192 A CN 101865192A CN 201010197604 CN201010197604 CN 201010197604 CN 201010197604 A CN201010197604 A CN 201010197604A CN 101865192 A CN101865192 A CN 101865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ust
pressure fluid
end cap
high pressure
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976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5192B (zh
Inventor
陈杭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ar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AER WATER TREAT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AER WATER TREAT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AER WATER TREAT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976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651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65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519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5214 priority patent/WO201115392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5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5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能通过马达驱动、端面配流、自紧密封,实现稳定的压力能量交换。它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和不转组件,转动组件的驱动轴、上驱动盘、驱动管、下驱动盘、从动轴之间相对固定并牢固连接。本发明所公开的能量回收装置属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利用压力交换的原理,选用新型高分子耐磨工程塑料和耐腐蚀不锈钢材料为主材,在关键的配流面上采用自主研发的自紧密封结构和水润滑静压支撑技术,高压配流面上基本无泄漏,再加上采用低速马达驱动方案,该装置不但效率高,而且安全稳定、体积小、寿命长、噪音低。

Description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系统中的压力能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余压能量回收装置有多种形式,结构上繁简差别很大,效率差别较大,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二大类:水力涡轮式能量回收装置和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水力涡轮式能量回收装置,能量的转换过程为压力能——机械能(轴功)——压力能。即以机械能作为流体能量传递的中间环节,故又称为机械能中介式技术,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进人市场,典型装置类型有逆转泵型(Francis Pump)、佩尔顿型(PehonWheel)叶轮和水力透平(Turbo Charger)等,该能回收技术由于受到能量多次转换的影响,虽技术比较成熟,但能量回收效率只有30-70%。
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能量的转换过程为压力能——压力能。它使高低压流体直接交换压力能,如果忽略装备中的摩擦和泄漏,装置的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00%,实际效率亦可达到90%以上。正是这种高回收效率,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研究、开发的热点。按照运动部件的类型,这类装置可分阀控功交换器(Worker Exchange)和压力交换器(Pressure Exchange)两种。阀控功交换器(Worker Exchange),代表产品包括瑞士Calder公司的Work Exchanger Energy Recovery(DWEER)、丹麦Aqualyng’s System、德国西格玛公司的PressureExchange System(PES)等,这类能量回收装置体积庞大,主材采用贵重稀有金属耐腐蚀材料制造,另外控制阀门切换频繁,其切换量在100万次/年以上,其维护工作量大和装置安全稳定性低;压力交换器(Pressure Exchange)代表产品美国ERI公司的Pressure Exchanger(PX)和本发明产品,这类能量回收装置体积小。美国ERI公司的产品,在配流盘面采用上间隙密封结构,能量回收装置在小处理量时很难保持高的回收效率,装置小型化困难;以工程陶瓷为转动部件主要材料,安全稳定性大大下降。
本产品公开的能量回收装置属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利用压力交换的原理,选用新型高分子耐磨工程塑料和耐腐蚀不锈钢材料为主材,在关键的配流面上采用自主研发的自紧密封结构和水润滑静压支撑技术,高压配流面上基本无泄漏,再加上采用低速马达驱动方案,该装置不但效率高,而且安全稳定、体积小、寿命长、噪音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能通过马达驱动、端面配流、自紧密封,实现稳定的压力能量交换。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驱动轴(2)、套在驱动轴外的用于机械密封的动环(21)、上止推盘(4)、上驱动盘(5)、一个或多个顶针(6)和弹簧(7)、弹簧座(18)、驱动管(17)、与驱动轴轴向平行的压力交换管(8)、下驱动盘(5’)、下止推盘(4’)、从动轴(2’),上驱动盘(5)、下驱动盘(5’)的盘面上以盘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开有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圆孔(80),上止推盘(4)、下止推盘(4’)以盘心为中心的圆周上也开有相应的一个或多个通槽(70)、(70’),压力交换管(8)上端穿出上驱动盘(5)的圆孔(80)插入上止推盘(4)的通槽(70)并在插入面设置密封圈(16)、下端穿出下驱动盘(5’)的圆孔(80)插入下止推盘(4’)的通槽(70’)并在插入面设置密封圈(16),上驱动盘(5)安装在驱动管(17)的上端,弹簧座(18)安装在上驱动盘(5)上,下驱动盘(5’)安装在驱动管(17)的下端;
驱动轴(2)、上驱动盘(5)、驱动管(17)、下驱动盘(5’)、从动轴(2’)之间相对固定并牢固连接。
所述上止推盘(4)、下止推盘(4’)以盘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开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通槽(70)、(70’),该通槽在压力交换管(8)插入一端为圆形,与上配流盘(3)、下配流盘(3’)相通一端为扇形圆弧段,该扇形圆弧面积小于反面圆孔面积,这样作用在上止推盘(4)、下止推盘(4’)流体压力能够将上止推盘(4)、下止推盘(4’)分别推压在上配流盘(3)、下配流盘(3’)上。
所述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还设有不转组件,所述不转组件包括机械密封盖(22)、用于机械密封的与动环(21)配合的静环(20)、上端盖(1)、安装在上端盖内的驱动轴轴套(10)、驱动轴轴套盖(9)、安装在上端盖(1)下端面上的上配流盘(3)、从动轴轴套盖(9’)、下端盖(1’)、安装在下端盖(1’)上端面上的下配流盘(3’)、从动轴轴套(10’)、壳体(19),驱动轴轴套(10)与从动轴轴套(10’)将所述转动组件周向定位;
所述上端盖(1)设有相对高压流体进口(31)、相对低压流体出口(34);所述下端盖(1’)设有相对高压流体出口(32)、相对低压流体进口(33);
上端盖(1)固定在壳体(19)的上端并装有密封圈(14),下端盖(1’)固定在壳体(19)的下端并装有密封圈(14),所述转动组件安装在壳体(19)内,转动组件的上止推盘(4)的上端面与不转组件上配流盘(3)的下端面和转动组件的下止推盘(4’)的下端面与不转组件下配流盘(3’)的上端面接触且相对转动构成二个相对滑动的摩擦副;压缩弹簧(7)通过顶针(6)将上止推盘(4)推压在上配流盘(3)上,同时其反作用力通过弹簧座(18)、上驱动盘(5)、驱动管(17)、下驱动盘(5’)将下止推盘(4’)推压在下配流盘(3’)上;
驱动轴(2)穿过机械密封盖(22)、安装在上端盖(1)上的驱动轴轴套(10)、上配流盘(3)、上止推盘(4)并与上驱动盘(5)连接,从动轴(2’)穿过安装在下端盖(1’)上的从动轴轴套(10’)、下配流盘(3’)、下止推盘(4’)并与下驱动盘(5’)连接;
上配流盘(3)开有高压侧通槽(50)和低压侧通槽(60),下配流盘(3’)开有高压侧通槽(50’)和低压侧通槽(60’);将上配流盘(3)上的二个所述通槽分开的部分为上配流盘(3)的密封区,所述密封区将相对高压流体和相对低压流体分隔;将下配流盘(3’)上的二个所述通槽分开的部分为下配流盘(3’)的密封区,所述密封区将相对高压流体和相对低压流体分隔。
在采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设置在上端盖(1)的相对高压流体入口(31)、上配流盘(3)的高压侧通槽(50)、上止推盘(4)的与相对高压流体出口和相对高压流体进口相通的通槽(70)、与上配流盘(3)的通槽(50)相通的压力交换管(8)、下止推盘(4’)的与相对高压流体出口和相对高压流体进口相通的通槽(70’)、下配流盘(3’)的高压侧通槽(50’)和设置在下端盖(1’)上的相对高压流体出口(32)构成相对高压区;
从动轴(2’)上设有轴向盲孔(41)和横向通孔(41’)、(41”)并相互连通,轴向盲孔(41)接通所述驱动管内部,横向通孔(41’)、(41”)分处于驱动轴轴套(10’)的下方和上方并与轴向盲孔(41)相通,驱动轴(2)上设有轴向盲孔(42)和横向通孔(42’)、(42”)并相互连通,轴向盲孔(42)接通所述驱动管内部,横向通孔(42’)、(42”)分处于驱动轴轴套(10)的下方和上方并与轴向盲孔(42)相通,上端盖和上止推盘之间设有通孔(43),所述上端盖在驱动轴轴套(10)的上方设有通孔(44),通孔(43)和通孔(44)分别与相对低压流体出口(34)相通;壳体(19)内其他区域通过上述通孔及上配流盘(3)上的低压侧通槽(60)、下配流盘(3’)上的低压侧通槽(60’)、上止推盘(4)和下止推盘(4’)上的与相对低压流体出口和相对低压流体进口相通的通槽(70)、(70’)、与相对低压流体出口和相对低压流体进口相通的压力交换管构成相对低压区。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体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本发明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的能量回收效率大于90%,比起反转泵型(Francis Pump)、佩尔顿透平(Pelton Wheel)和水力透平(Turbo Charger)之类需要中间转换成机械能的水力涡轮式能量利用装置30%-70%具有高得多的能量回收效率,而且适应工况变化的能力更强,在流量、温度等条件变化时还能保持大于95%的能量回收效率。
本发明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采用端面配流结构,比起阀配的瑞士Calder公司的等压阀控功交换式能交换器(Work Exchanger)和中国专利90103747.8(氮肥生产用铜液能量回收装置)公开的差压活塞式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复杂的阀门控制系统,不但装置本身安全稳定,而且在应用的系统中基本没有流体压力、流量的波动,使应用能量回收装置的系统也安全稳定。
本发明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的配流副采用浮动的自紧密封结构,类似于水泵中的机械密封的技术,工作时高压流体与弹簧一起将上下二个止推盘压在上下二个配流盘上,高压流体压强越大,高压流体对止推盘的作用力越大,形成止推盘与配流盘运动摩擦面之间的自紧密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量回收装置在小处理量时很容易保持高的容积效率,实现装置小型化。
另外本结构设计便于实现采取过流流道直径与长度比值小的结构(例如:d/l的比值<0.08),也就是采用了更细长的流道结构,这样在海水淡化中,浓水和海水在压力交换时,在过流流道不设活塞时,浓水与海水的混合更小。
在转子式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中,在转子流道过流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流道长度与转子转速是反比的关系,为延长配流盘与止推盘自紧密封运动副的寿命,本发明选用新型高分子耐磨工程塑料和耐腐蚀不锈钢材料配对运动副材料,采用长流道转子低转速马达驱动的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装置的安全稳定性得到很好保证,能量回收装置的运动副的寿命成倍地延长,驱动马达功率成倍下降。以交换流量为130m3/h,相对高压流体压力为6MPa、相对低压流体压力为0.2MPa的本发明装置为例,驱动功率仅0.79kW;而且装置在低速情况下(80-200rpm)噪音大大下降,只有68dBA。本发明转动部件的转动采用电机驱动,既容易又方便实现转子转速的精确控制,可以避免因为季节变化引起水温变化、水的黏度变化而引起转子转速和浓水与海水的混合率变化,从而提高使用本发明装置的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了本发明的结构原理。
图2a为图1中上配流盘3的仰视示意图。
图2b为图1中上配流盘3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图1中上止推盘4的俯视示意图。
图3b为图1中上止推盘4的剖面示意图。
图3c为图1中上止推盘4的仰视示意图。
图4a为图1中上驱动盘5的俯视示意图。
图4b为图1中上驱动盘5的剖面示意图。
图5a为图1中下端盖1’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图1中下端盖1’的俯视示意图。
图6a为图1中上端盖1的剖面示意图。
图6b为图1中上端盖1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它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驱动轴2、套在驱动轴外的用于机械密封的动环21、上止推盘4、上驱动盘5、一个或多个顶针6和弹簧7、弹簧座18、驱动管17、与驱动轴轴向平行的压力交换管8、下驱动盘5’、下止推盘4’、从动轴2’,上驱动盘5、下驱动盘5’的盘面上以盘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开有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圆孔80,上止推盘4、下止推盘4’以盘心为中心的圆周上也开有相应的一个或多个通槽70、70’,压力交换管8上端穿出上驱动盘5插入上止推盘4并在插入面设置密封圈16、下端穿出下驱动盘5’插入下止推盘4’并在插入面设置密封圈16,上驱动盘安装在驱动管的上端,弹簧座安装在上驱动盘上,下驱动盘安装在驱动管的下端;
所述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还设有不转组件,所述不转组件包括机械密封盖22、用于机械密封的与动环21配合的静环20、上端盖1、安装在上端盖内的驱动轴轴套10、驱动轴轴套盖9、牢固安装在上端盖1下端面上的上配流盘3、从动轴轴套盖9’、下端盖1’、牢固安装在下端盖1’上端面上的下配流盘3’、从动轴轴套10’、壳体19,驱动轴轴套10与从动轴轴套10’将转动组件周向定位;
销子15、驱动轴轴套盖9将上配流盘3固定在上端盖1上;销子15、从动轴轴套盖9’将下配流盘3’固定在下端盖1’上;
所述上端盖1设有相对高压流体进口31、相对低压流体出口34;所述下端盖1’设有相对高压流体出口32、相对低压流体进口33;
上端盖1固定在壳体19的上端并装有密封圈14,下端盖1’固定在壳体19的下端并装有密封圈14,上端盖1、下端盖1’、壳体19用紧固螺栓13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安装在壳体19内,转动组件的上止推盘4的上端面与不转组件上配流盘3的下端面和转动组件的下止推盘4’的下端面与不转组件下配流盘3’的上端面接触且相对转动构成二个相对滑动的摩擦副;压缩弹簧7通过顶针6将上止推盘4推压在上配流盘3上,同时其反作用力通过弹簧座18、上驱动盘5、驱动管17、下驱动盘5’将下止推盘4’推压在下配流盘3’上,即上配流盘3下端面和下配流盘3’上端面将所述转动组件上下定位;
驱动轴2、上驱动盘5、驱动管17、下驱动盘5’、从动轴2’之间相对固定并牢固连接。上止推盘和下止推盘可在弹簧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及流体的压力的作用下浮动而分别与上配流盘和下配流盘接触。
所述上止推盘4、下止推盘4’以盘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开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通槽70、70’,该通槽在压力交换管8插入一端为圆形,与上配流盘3、下配流盘3’相通一端为扇形圆弧段,该扇形圆弧面积小于反面圆孔面积,这样作用在上止推盘4、下止推盘4’流体压力能够将上止推盘4、下止推盘4’分别推压在上配流盘3、下配流盘3’上。
驱动轴2穿过机械密封盖22、安装在上端盖1上的驱动轴轴套10、上配流盘3、上止推盘4并与上驱动盘5牢固连接,从动轴2’穿过安装在下端盖1’上的从动轴轴套10’、下配流盘3’、下止推盘4’并与下驱动盘5’牢固连接;
上配流盘3开有高压侧通槽50和低压侧通槽60,下配流盘3’开有高压侧通槽50’和低压侧通槽60’;将上配流盘3上的二个所述通槽分开的部分为上配流盘3的密封区,所述密封区将相对高压流体和相对低压流体分隔;将下配流盘3’上的二个所述通槽分开的部分为下配流盘3’的密封区,所述密封区将相对高压流体和相对低压流体分隔。
设置在上端盖1的相对高压流体入口31、上配流盘3的高压侧通槽50、上止推盘4的与相对高压流体出口和相对高压流体进口相通的通槽70、与上配流盘3的通槽50相通的压力交换管8、下止推盘4’的与相对高压流体出口和相对高压流体进口相通的通槽70’、下配流盘3’的高压侧通槽50’和设置在下端盖1’上的相对高压流体出口32构成相对高压区;
从动轴2’上设有轴向盲孔41和横向通孔41’、41”并相互连通,轴向盲孔41接通所述驱动管内部,横向通孔41’、41”分处于驱动轴轴套10’的下方和上方并与轴向盲孔41相通,驱动轴2上设有轴向盲孔42和横向通孔42’、42”并相互连通,轴向盲孔42接通所述驱动管内部,横向通孔42’、42”分处于驱动轴轴套10的下方和上方并与轴向盲孔42相通,上端盖和上止推盘之间设有通孔43,所述上端盖在驱动轴轴套10的上方设有通孔44,通孔43和通孔44分别与相对低压流体出口34相通;壳体19内其他区域通过上述通孔及上配流盘3上的低压侧通槽60、下配流盘3’上的低压侧通槽60’、上止推盘4和下止推盘上的与相对低压流体出口和相对低压流体进口相通的通槽70、70’、与相对低压流体出口和相对低压流体进口相通的压力交换管构成相对低压区。
如图所示结构,本装置初始状态,压缩弹簧7推浮动顶针6将上止推盘4压在上配流盘3上;运行状态时,相对高压流体A的液体压力将上止推盘4进一步压在上配流盘3上,形成自紧密封结构。与此类似,压缩弹簧7的反作用力通过驱动管17将下止推盘4’压在下配流盘3上;运行状态时,相对高压流体A的液体压力将下止推盘4’进一步压在下配流盘3’上,也形成自紧密封结构。转动部件由马达通过驱动轴2驱动旋转,转动部件的上下二个端面与上配流盘3的下端面和下配流盘3’的上端面形成相对运行的摩擦配流副。
实现相对高压流体A和相对低压流体B二种流体压力能量的相互交换,工作过程可以分为4步:
第一步:在低压区,相对低压流体B从下端盖1’的相对低压流体进口33进入,充满一个压力交换管8,同时将压力交换管8管内的流体A以低压形式通过上端盖1的相对低压流体出口34排出;
第二步:转子继续旋转,进入密封区,上配流盘3和下配流盘3’上的密封区将压力交换管8内上下二口封住,流体B静止保持在压力交换管8内;
第三步:转子继续旋转,当该压力交换管8进入高压区与相对高压流体进口31和相对高压流体出口32相通时,高压流体A将流体B以高压的形式从下端盖1’的相对高压流体出口32排出,同时流体A充满该压力交换管8;
第四步:转子继续旋转,进入又一个密封区,上配流盘3和下配流盘3’上的密封区将该压力交换管8内上下二口封住,流体A静止保持在该压力交换管8内。
这样一个周期,完成相对高压流体A与低压流体B的压力能量交换,如此循环往复,如此循环往复,周期地运行。随着驱动轴2的旋转,每个压力交换管8将不断地进水、排水,且多个压力交换管8排出的相对高压流体B在相对高压流体出口32有序的叠加,从而形成压力、流量连续均匀的高压流体,多个压力交换管8排出的已被回收能量的低压流体在相对低压流体A出口34有序的叠加,从而形成压力、流量连续均匀的低压流体排出。
本发明以流体A、流体B或它们的混合流体柱作为活塞;为减少流体A、流体B的混合,可在转子流通内设置固体活塞,活塞材料可采用高分子耐磨工程塑料。
最后,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驱动轴(2)、套在驱动轴外的用于机械密封的动环(21)、上止推盘(4)、上驱动盘(5)、一个或多个顶针(6)和弹簧(7)、弹簧座(18)、驱动管(17)、与驱动轴轴向平行的压力交换管(8)、下驱动盘(5’)、下止推盘(4’)、从动轴(2’),上驱动盘(5)、下驱动盘(5’)的盘面上以盘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开有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圆孔(80),上止推盘(4)、下止推盘(4’)以盘心为中心的圆周上也开有相应的一个或多个通槽(70)、(70’),压力交换管(8)上端穿出上驱动盘(5)的圆孔(80)插入上止推盘(4)的通槽(70)并在插入面设置密封圈(16)、下端穿出下驱动盘(5’)的圆孔(80)插入下止推盘(4’)的通槽(70’)并在插入面设置密封圈(16),上驱动盘(5)安装在驱动管(17)的上端,弹簧座(18)安装在上驱动盘(5)上,下驱动盘(5’)安装在驱动管(17)的下端;
所述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还设有不转组件,所述不转组件包括机械密封盖(22)、用于机械密封的与动环(21)配合的静环(20)、上端盖(1)、安装在上端盖内的驱动轴轴套(10)、驱动轴轴套盖(9)、安装在上端盖(1)下端面上的上配流盘(3)、从动轴轴套盖(9’)、下端盖(1’)、安装在下端盖(1’)上端面上的下配流盘(3’)、从动轴轴套(10’)、壳体(19),驱动轴轴套(10)与从动轴轴套(10’)将所述转动组件周向定位;
所述上端盖(1)设有相对高压流体进口(31)、相对低压流体出口(34);所述下端盖(1’)设有相对高压流体出口(32)、相对低压流体进口(33);
上端盖(1)固定在壳体(19)的上端并装有密封圈(14),下端盖(1’)固定在壳体(19)的下端并装有密封圈(14),所述转动组件安装在壳体(19)内,转动组件的上止推盘(4)的上端面与不转组件上配流盘(3)的下端面和转动组件的下止推盘(4’)的下端面与不转组件下配流盘(3’)的上端面接触且相对转动构成二个相对滑动的摩擦副;压缩弹簧(7)通过顶针(6)将上止推盘(4)推压在上配流盘(3)上,同时其反作用力通过弹簧座(18)、上驱动盘(5)、驱动管(17)、下驱动盘(5’)将下止推盘(4’)推压在下配流盘(3’)上;
驱动轴(2)穿过机械密封盖(22)、安装在上端盖(1)上的驱动轴轴套(10)、上配流盘(3)、上止推盘(4)并与上驱动盘(5)连接,从动轴(2’)穿过安装在下端盖(1’)上的从动轴轴套(10’)、下配流盘(3’)、下止推盘(4’)并与下驱动盘(5’)连接;
上配流盘(3)开有高压侧通槽(50)和低压侧通槽(60),下配流盘(3’)开有高压侧通槽(50’)和低压侧通槽(60’);将上配流盘(3)上的二个所述通槽分开的部分为上配流盘(3)的密封区,所述密封区将相对高压流体和相对低压流体分隔;将下配流盘(3’)上的二个所述通槽分开的部分为下配流盘(3’)的密封区,所述密封区将相对高压流体和相对低压流体分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端盖(1)的相对高压流体入口(31)、上配流盘(3)的高压侧通槽(50)、上止推盘(4)的与相对高压流体出口和相对高压流体进口相通的通槽(70)、与上配流盘(3)的通槽(50)相通的压力交换管(8)、下止推盘(4’)的与相对高压流体出口和相对高压流体进口相通的通槽(70’)、下配流盘(3’)的高压侧通槽(50’)和设置在下端盖(1’)上的相对高压流体出口(32)构成相对高压区;
从动轴(2’)上设有轴向盲孔(41)和横向通孔(41’)、(41”)并相互连通,轴向盲孔(41)接通所述驱动管内部,横向通孔(41’)、(41”)分处于驱动轴轴套(10’)的下方和上方并与轴向盲孔(41)相通,驱动轴(2)上设有轴向盲孔(42)和横向通孔(42’)、(42”)并相互连通,轴向盲孔(42)接通所述驱动管内部,横向通孔(42’)、(42”)分处于驱动轴轴套(10)的下方和上方并与轴向盲孔(42)相通,上端盖和上止推盘之间设有通孔(43),所述上端盖在驱动轴轴套(10)的上方设有通孔(44),通孔(43)和通孔(44)分别与相对低压流体出口(34)相通;壳体(19)内其他区域通过上述通孔及上配流盘(3)上的低压侧通槽(60)、下配流盘(3’)上的低压侧通槽(60’)、上止推盘(4)和下止推盘(4’)上的与相对低压流体出口和相对低压流体进口相通的通槽(70)、(70’)、与相对低压流体出口和相对低压流体进口相通的压力交换管构成相对低压区。
CN 201010197604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Active CN1018651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97604 CN101865192B (zh)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PCT/CN2011/075214 WO2011153920A1 (zh) 2010-06-08 2011-06-02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97604 CN101865192B (zh)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5192A true CN101865192A (zh) 2010-10-20
CN101865192B CN101865192B (zh) 2013-05-08

Family

ID=4295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97604 Active CN101865192B (zh) 2010-06-08 2010-06-08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65192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3920A1 (zh) * 2010-06-08 2011-12-15 杭州帕尔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CN105114368A (zh) * 2015-07-23 2015-12-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延伸进流角结构的旋转式功交换器
CN105540747A (zh) * 2016-02-02 2016-05-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式液体切换器的压力能回收装置
CN105692791A (zh) * 2016-02-02 2016-06-2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式液体切换器的压力能回收方法
CN108953138A (zh) * 2018-09-18 2018-12-07 杭州力龙液压有限公司 液压柱塞泵及液压装置
CN109340023A (zh) * 2018-11-26 2019-02-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流道内具有分隔板结构的旋转型压力能回收装置
CN109550399A (zh) * 2018-12-10 2019-04-0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大处理量转子式能量回收装置
CN113037015A (zh) * 2021-03-05 2021-06-25 博朗普特工业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主动型屏蔽等压电机交换器一体式能量回收装置
CN116324185A (zh) * 2021-03-02 2023-06-23 能量回收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低压中心孔的机动压力交换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08361A1 (en) * 2003-08-22 2005-02-23 Danfoss A/S A pressure exchanger
EP1719920A1 (en) * 2005-05-02 2006-11-08 Energy Recovery, Inc. Rotary pressure exchanger
WO2007057650A1 (en) * 2005-11-15 2007-05-24 Rovex Ltd Pressure exchanger
CN101440828A (zh) * 2008-12-18 2009-05-27 杭州帕尔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交换器
CN201934428U (zh) * 2010-06-08 2011-08-17 杭州帕尔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08361A1 (en) * 2003-08-22 2005-02-23 Danfoss A/S A pressure exchanger
EP1719920A1 (en) * 2005-05-02 2006-11-08 Energy Recovery, Inc. Rotary pressure exchanger
WO2007057650A1 (en) * 2005-11-15 2007-05-24 Rovex Ltd Pressure exchanger
CN101440828A (zh) * 2008-12-18 2009-05-27 杭州帕尔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交换器
CN201934428U (zh) * 2010-06-08 2011-08-17 杭州帕尔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3920A1 (zh) * 2010-06-08 2011-12-15 杭州帕尔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CN105114368B (zh) * 2015-07-23 2017-03-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延伸进流角结构的旋转式功交换器
CN105114368A (zh) * 2015-07-23 2015-12-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延伸进流角结构的旋转式功交换器
CN105692791B (zh) * 2016-02-02 2018-07-1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式液体切换器的压力能回收方法
CN105692791A (zh) * 2016-02-02 2016-06-2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式液体切换器的压力能回收方法
CN105540747B (zh) * 2016-02-02 2018-02-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式液体切换器的压力能回收装置
CN105540747A (zh) * 2016-02-02 2016-05-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式液体切换器的压力能回收装置
CN108953138A (zh) * 2018-09-18 2018-12-07 杭州力龙液压有限公司 液压柱塞泵及液压装置
CN109340023A (zh) * 2018-11-26 2019-02-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流道内具有分隔板结构的旋转型压力能回收装置
CN109550399A (zh) * 2018-12-10 2019-04-0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大处理量转子式能量回收装置
CN109550399B (zh) * 2018-12-10 2023-09-1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大处理量转子式能量回收装置
CN116324185A (zh) * 2021-03-02 2023-06-23 能量回收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低压中心孔的机动压力交换器
CN113037015A (zh) * 2021-03-05 2021-06-25 博朗普特工业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主动型屏蔽等压电机交换器一体式能量回收装置
CN113037015B (zh) * 2021-03-05 2022-05-13 博朗普特工业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主动型屏蔽等压电机交换器一体式能量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5192B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5192B (zh)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CN101440828B (zh) 一种压力交换器
CN101865191B (zh) 一种液体余压能量回收器
CN201723528U (zh) 一种液体余压能量回收器
CN205225759U (zh) 一种磁力泵
CN201934428U (zh)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CN103225624A (zh) 双壳体对称式径向剖分多级离心泵
CN100513835C (zh) 可变比压机械密封装置
CN102619780A (zh) 一种反向布置末级叶轮平衡轴向力的离心泵
CN104791333B (zh) 一种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
CN105240279B (zh) 反渗透海水淡化增压泵
CN102011728A (zh) 一种含砂稠油集输泵组
CN201297232Y (zh) 乳化液径向柱塞马达
CN102434382A (zh) 径向活塞滚球式端面配流低速大扭矩水压马达
CN102527238B (zh) 一种转阀式能量回收单元装置
CN203214404U (zh) 单壳体对称式径向剖分多级离心泵
CN204692247U (zh) 一种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
CN210566259U (zh) 一种锚形干气密封机构
CN110013768B (zh) 转盘式能量回收装置
CN202348682U (zh) 慢转速耐腐蚀耐磨离心泵
CN102442716B (zh) 一种阀控式能量回收单元装置
WO2011153920A1 (zh) 一种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CN211715382U (zh) 一种中开式双吸污水泵
CN204941971U (zh) 反渗透海水淡化增压泵
CN220979932U (zh) 一种中开泵的泵腔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7

Address after: 322099 Standard Building B, 1st Floor, No. 10 Gaoxin Road, Fujiang Street, Yiwu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Par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2 Jialu Beiyuan 10-1-302,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Paer Water Treat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