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7096A - 物品收纳箱 - Google Patents

物品收纳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7096A
CN101857096A CN201010141945A CN201010141945A CN101857096A CN 101857096 A CN101857096 A CN 101857096A CN 201010141945 A CN201010141945 A CN 201010141945A CN 201010141945 A CN201010141945 A CN 201010141945A CN 101857096 A CN101857096 A CN 101857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lling cover
broken line
main body
surfac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1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本直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w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w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w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rw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57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70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物品收纳箱,在机械装置、电气产品,日用品、衣服、书籍等各种物品的流通过程和输送过程中被使用的能再利用的物品收纳箱中,节省回收作业需要的工夫和时间。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式的物品收纳箱具有长方体的箱形的主体,主体具有正面部、背面部、一对侧面部、盖和底板,主体能以正面部和背面部相接近的形式被沿宽度方向自由压缩,在背面部设有重叠摇盖型的盖用外摇盖。该物品收纳箱设有在主体被沿宽度方向压缩的状态下使盖用外摇盖从正面部绕到背面部而将其固定的面状搭扣。由此,在将主体以平板状固定的状态下,能够收容在相同大小的箱形的物品收纳箱中。因此,即使是回收很多物品收纳箱时,也能够节省该回收作业所需的工夫和时间。

Description

物品收纳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械装置、电气产品、日用品、衣服、书籍等各种物品的流通过程和输送过程中所使用的、能再利用的物品收纳箱。
背景技术
作为物品收纳箱,提出了一种将一对纵板部和摇盖(flap)一体形成并沿它们的上下方向设置了折线的物品收纳箱。这样结构的物品收纳箱能够在被回收时折叠成紧缩的平板状,收容在相同尺寸的另一物品收纳箱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6100号公报(段落0042~0047,图2、图8、图10)
不过,专利文献1的物品收纳箱无法在被折叠了的状态下固定。因此,该物品收纳箱在回弹(spring back)力的作用下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而,在将折叠状态的物品收纳箱收容在相同尺寸的另一物品收纳箱内时,必须将折叠状态的物品收纳箱压住,以免回弹。因此,在回收很多物品收纳箱的情况下,该回收作业需要工夫和时间,在这一点上存在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回收物品收纳箱时能降低其回收作业所需要的工夫和时间的物品收纳箱。
为了达到该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物品收容箱包括箱形的主体,该箱形的主体具有正面部、背面部、一对侧面部、盖和底板,上述主体构成为能以上述正面部和上述背面部相对接近的形式被沿宽度方向自由压缩,在上述背面部设有盖用外摇盖,该物品收容箱设有第1摇盖固定部件,该第1摇盖固定部件用于在使上述主体沿着其宽度方向压缩且使上述盖用外摇盖从上述正面部绕到上述背面部的状态下,将该盖用外摇盖和该背面部固定。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物品收容箱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物品收容箱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各上述侧面部沿上下方向分别设有折线,通过将各上述侧面部在上述折线处折弯而折叠,而将上述主体沿宽度方向压缩。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物品收容箱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物品收容箱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该物品收容箱还设有第2摇盖固定部件,该第2摇盖固定部件用于在上述主体被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将上述盖用外摇盖固定于上述正面部。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物品收容箱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物品收容箱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正面部与各上述侧面部之间形成有具有凹折结构的折线,并且在上述背面部与各上述侧面部之间形成有具有凹折结构的折线。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物品收容箱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物品收容箱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背面部和上述盖用外摇盖之间形成有具有凹折结构的折线。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物品收容箱以技术方案2所述的物品收容箱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各上述侧面部的靠上述底板侧设有底板用外摇盖,在一个上述底板用外摇盖上沿以下方向形成有折线,该方向是指从上述一个上述底板用外摇盖所对应的上述侧面部和上述背面部的交叉位置以与该侧面部和该背面部分别成45°角度的方式朝向底板的中心延伸的方向;在另一个上述底板用外摇盖上沿以下方向设有折线,该方向是指从上述另一个上述底板用外摇盖所对应的上述侧面部和上述正面部的交叉位置以与该侧面部和该正面部分别成45°角度的方式朝向底板的中心延伸的方向,在这些底板用外摇盖上分别形成有位于上述侧面部的上述折线的延长线上的折线,上述底板用外摇盖通过在上述主体被沿宽度方向压缩时在各上述折线处被折叠而被收容在该主体的内侧。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物品收容箱以技术方案2所述的物品收容箱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各上述侧面部的靠上述盖侧设有盖用内摇盖,在上述盖用内摇盖上分别形成有位于上述侧面部的上述折线的延长线上的折线,上述盖用内摇盖通过在上述主体被沿宽度方向压缩时在各上述折线处被折叠而被收容在该主体的内侧。
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将物品收容箱压缩了时,能够利用第1摇盖固定部件进行固定。因此,即使将物品收容箱压缩,也不会产生回弹。因此,能够降低物品收容箱的回收作业所需要的工夫和时间。
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能够将侧面部折叠,因此容易进行物品收容箱的压缩。
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能够在主体被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简单地固定盖。
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能够使被压缩时的主体的长度小于被组装成箱形时的长度。因此,能够在将主体压缩了的状态下容易地将物品收纳箱收容于相同大小的另一物品收纳箱中。
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能够使被压缩时的主体的高度小于被组装成箱形时的高度。因而,能够在将主体压缩了的状态下容易地将物品收纳箱收容于相同大小的另一物品收纳箱中。
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将主体压缩时,容易将设在侧面部的靠底板侧的外摇盖折叠到内侧而进行收容。因而,容易将主体压缩成紧缩的状态。
采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将主体压缩时,容易将设在侧面部的靠盖侧的内摇盖折叠到内侧而进行收容。因而,容易将主体压缩成紧缩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物品收纳箱的立体图,其中,(a)是物品收纳箱的闭盖状态的图,(b)是物品收纳箱的开盖状态的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1的物品收纳箱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物品收纳箱的底板的俯视图,其中,(a)是从外侧观察的图,(b)是从内侧观察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物品收纳箱的折线的凹折结构的剖视图,其中,(a)是折弯前的状态图,(b)是折弯后的状态图。
图5是表示折叠本实施方式1的物品收纳箱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1的折叠状态的物品收纳箱收容到相同尺寸的箱形的物品收纳箱内的方法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面状搭扣7作为第1摇盖固定部件,使用面状搭扣7、8作为第2摇盖固定部件。
首先,对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物品收纳箱1具有能组装成长方体的箱形的主体2。该主体2由将旧纸压缩成形的板纸(例如,旧纸含有率为52%的板纸)形成,对主体2的表面实施了防水加工(不沾水加工、耐水加工、隔水加工等)。主体2的尺寸如下所述:长度L1是高度H1的1.5倍,宽度W1等于高度H1。具体来说,例如,长度L1为517mm、宽度W1为343mm、高度H1为343mm。
另外,如图1~图3所示,主体2具有正面部3、背面部5、一对侧面部6(左侧面部6A、右侧面部6B)、盖4以及底板10。另外,如图1所示,盖4具有第1外摇盖11、第2外摇盖13和一对内摇盖16A、16B。另外,如图3所示,底板10具有第1内摇盖12、第2内摇盖15和一对外摇盖17A、17B。在此,第2外摇盖13与本发明的盖用外摇盖相对应,内摇盖16A、16B与本发明的盖用内摇盖相对应,外摇盖17A、17B与本发明的底板用外摇盖相对应。
在此,如图1所示,正面部3和背面部5沿着主体2的宽度W 1方向彼此隔开规定的间隔(=宽度W 1)地平行竖立设置。侧面部6(即一对侧面部6A、6B)通过4个折线(即经线)20与正面部3和背面部5相邻接。侧面部6A、6B以规定的间隔(=长度L1)互相平行地沿主体2的长度L1的方向配置。利用上述正面部3、背面部5和侧面部6构成四方筒状的主体2。然后,盖子4和底板10分别遮盖由正面部3、背面部5和侧面部6形成的四方筒的上侧和下侧的开口部18、19。
另外,如图1的(b)所示,在正面部3的上侧通过折线21设有长方形板状的第1外摇盖11。在背面部5的上侧通过折线23以重叠摇盖(overflap)型设有长方形板状的第2外摇盖13。所谓重叠摇盖型是指在关闭了盖4时第2外摇盖13盖在第1外摇盖11上的构造。第1外摇盖11形成为小于主体2的宽度W1的一半的长度。另一方面,在第2外摇盖13上沿着主体2的长度L1方向设有折线26。从该折线26到折线23的距离与主体2的长度L1相等。另外,在第2外摇盖13的比折线26靠顶端侧的位置沿着主体2的长度L1方向设有折线28。
另外,如图1的(b)所示,在第2外摇盖13的背面,在其顶端和折线28之间的区域左右排列地安装有第1面状搭扣7的钩状突起片7a。另外,在折线28和折线26之间的区域左右排列地安装有第2面状搭扣8的钩状突起片8a。另外,在正面部3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左右排列地安装有第1面状搭扣7的绒毛(pile)状片7b。在这些绒毛状片7b的上侧(即折线21侧)左右排列地安装有第2面状搭扣8的绒毛状片8b。另外,如图2所示,在背面部5表面的下部左右排列地安装有第1面状搭扣7的绒毛状片7c。
另外,如图1的(b)所示,在左侧面部6A的上侧通过折线24A设有长方形板状的内摇盖16A。在右侧面部6B的上侧通过折线24B设有长方形板状的内摇盖16B。这些内摇盖16A、16B都形成为与第1外摇盖11相同程度的长度。
另外,如图3的(a)所示,在正面部3的下侧通过折线22设有梯形板状的第1内摇盖12。在背面部5的下侧通过折线25设有梯形板状的第2内摇盖15。在此,如图3的(b)所示,第1内摇盖12形成为小于主体2的宽度W1的一半的长度,第2内摇盖15形成为稍小于主体2的宽度W1的长度。
另外,如图3的(a)所示,在左侧面部6A的下侧通过折线27A设有梯形板状的外摇盖17A。在右侧面部6B的下侧通过折线27B设有梯形板状的外摇盖17B。这些外摇盖17A、17B都形成为主体2的宽度W1的一半左右的长度。并且,在外摇盖17A上,以从折线25和折线27A的交点(即背面部5与右侧面部6B交叉的位置)开始与这些折线25、27A分别成45°角度地朝向底板10的中心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折线31A。外摇盖17A被设置在比该折线31A靠外侧的3个铆钉9固定在第2内摇盖15的外侧面上。另一方面,在外摇盖17B上,以从折线22和折线27B的交点(即正面部3与左侧面部6A交叉的位置)开始与这些折线22、27B分别成45°角度地朝向底板10的中心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折线31B。外摇盖17B被设置在比该折线31B靠外侧的3个铆钉9固定在第1内摇盖12的外侧面上。
另外,如图1的(b)所示,在左侧面部6A上的主体2的宽度W1方向的中央部,沿着主体2的高度H1方向设置有折线30A。并且,在内摇盖16A上,以位于该折线30A的延长线上的方式设有折线32A。如图3的(a)所示,在外摇盖17A上,以位于该折线30A的延长线上的方式设有折线29A。另一方面,如图1的(b)所示,在右侧面部6B的主体2的宽度W1方向的中央部,沿着主体2的高度H1方向设置有折线30B。并且,在内摇盖16B上,以位于该折线30B的延长线上的方式设有折线32B。如图3的(a)所示,在外摇盖17B上,以位于该折线30B的延长线上的方式设有折线29B。
因此,在从主体2的外侧朝向内侧抬起第1内摇盖12和第2内摇盖15时,外摇盖17A、17B随之分别在折线31A、31B处折弯,底板10隆起。而且,与此同时,左侧面部6A和右侧面部6B分别在折线30A、30B处折弯而被折叠。这样,底板10具有用于使其隆起那样地进行开口的机构。另外,由于这样的底板10的隆起开口机构在日本特开2007-246100号公报等公知文献公开了,因此在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如图3的(b)所示,在底板10的第1内摇盖12和第2内摇盖15上设有两组面状搭扣39,该两组面状搭扣39用于在主体2被组装成箱形时将底板10的第1内摇盖12和第2内摇盖15互相固定。因此,只要用这些面状搭扣39将第1内摇盖12和第2内摇盖15固定,就能够防止底板10的不经意的隆起,能维持主体2的箱板形状。
另外,折线20具有凹折结构。所谓“凹折结构”是指,在如图4的(a)所示那样利用凹凸加工形成了凸部20a之后,如图4的(b)所示那样使该凸部20a处于内侧的折弯的结构。同样,各折线21~28也分别具有凹折结构。
接着,对作用进行说明。
物品收纳箱1由于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因此,在使用该物品收纳箱1时,按照如下顺序将物品收纳在主体2的内部。
即,如图1的(a)所示,从主体2被组装成箱形而盖4和底板10关闭的状态打开盖4。在打开盖4时,首先,打开第2外摇盖13,接着,打开第1外摇盖11,再打开一对内摇盖16A、16B。结果,如图1的(b)所示,主体2成为保持底侧的开口部19关闭、盖侧的开口部18敞开的状态。
接着,从主体2的开口部18将物品(未图示)收纳在内部。
之后,关闭盖4。在关闭盖4时,首先,关闭一对内摇盖16A、16B,接着关闭第1外摇盖11,再关闭第2外摇盖13。然后将面状搭扣7、8的钩状突起片7a、8a压在绒毛状片7b、8b上。结果,如图1的(a)所示,成为第2外摇盖13处于被固定在正面部3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物品收纳箱1中,盖4的第2外摇盖13是重叠摇盖型。并且,第2外摇盖13覆盖整个开口部18。因此,与盖的摇盖是对接型(即,两个摇盖不重叠的结构型)的情况相比,存在主体2的盖4的强度增加、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对主体2的盖4施加负荷也难以变形的优点。
另外,物品收纳箱1如上所述对主体2的表面施加了防水加工。因此,即使在使用中遭受了雨水等水的情况下,也能保护主体2内的物品避免接触到水。
在这样地使用物品收纳箱1之后,物品收纳箱1处于空的状态。在回收空的物品收纳箱1时,按照如下顺序将物品收纳箱1沿宽度W1方向折叠而形成为平板状。
如图5的(a)所示,在被折叠之前的状态下,主体2形成为箱形,盖4打开且底板10关闭。相对于此,如图5的(b)所示,主体2被折叠而成为平板状。在折叠时,首先,将一对内摇盖16A、16B折弯到主体2的内侧,再将第1外摇盖11折弯到主体2的内侧。在该状态下,使底板10突起。于是,左侧面部6A和右侧面部6B分别在折线30A、30B处折弯而被折叠。通过将左侧面部6A折弯,而使内摇盖16A和外摇盖17A在折线32A和折线29A处折弯而被折叠。另外,通过将右侧面部6B折弯,而使内摇盖16B和外摇盖17B在折线32B和折线29B处折弯而被折叠。结果,正面部3沿宽度W1方向移动而接近背面部5,因此,主体2被沿宽度W1方向压缩而成为平板状。
接着,如图5的(c)所示地将主体2固定在平板状的状态。固定时,将第2外摇盖13翻到正面部3侧,再使第2外摇盖13的顶端部位绕到背面部5。然后,将第1面状搭扣7的钩状突起片7a压在绒毛状片7c上而固定在背面部5上。由此,主体2成为以平板状被固定的状态。
如上所述,该物品收纳箱1的折线20具有凹折结构。因此,如图4的(b)所示,折叠状态下的物品收纳箱1的长度L2比箱形的物品收纳箱1的长度L1稍短。
而且,如上所述,该物品收纳箱1除了折线23、26、28具有凹折结构之外,在该物品收纳箱1被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宽度W1等于高度H1。因此,折叠状态的物品收纳箱1的高度H2比箱形的物品收纳箱1的高度H1即宽度W1稍短。
因此,如图6所示,能够将多个(例如,9个)折叠状态的物品收纳箱1B平放着重叠且没有间隙地收容在相同大小的另一物品收纳箱1A中。
此时,如上所述,各物品收纳箱1B成为主体2以平板状被固定的状态。因此,物品收纳箱1B不发生回弹,因此,在将物品收容箱1B向物品收纳箱1A内收容时,不需要压住物品收容箱1B。因此,即使在被回收的物品收纳箱1很多的情况下,也能够节省该回收作业所需要的工夫和时间。
另外,在例如能将9个物品收容箱1B收容在1个物品收容箱1A中的情况下,能以1个物品收纳箱那样大小的空间保管共10个物品收纳箱1。因此,无论在物品收纳箱1的回收过程中还是在回收后,都能大幅度地削减物品收纳箱1的保管空间。
并且,如上所述,由于物品收纳箱1的主体2的原料是旧纸,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时和循环再利用时的环境负担,能实现对地球环境的保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箱形的主体2的长度L1是主体2的高度H1的1.5倍的情况、即主体2的长度L1相对于主体2的高度H1的比例是1.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该比例能根据收纳在主体2内的物品的尺寸等采用任意的比例。例如,也可以使主体2的长度L1与主体2的高度H1相等、使主体2的长度L1为主体2的高度H1的大约2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如图6所示地将多个折叠状态的物品收纳箱1B平放着重叠进行收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这些物品收纳箱1B以纵向放置收容。在物品收纳箱1B以纵向放置收容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使主体2的宽度W1与主体2的高度H1相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作为主体2的材料使用将旧纸压缩成形的板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板纸以外的材料(例如,瓦楞板、塑胶板、铝板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物品收容箱1被组装起来的状态下,利用钩状突起片7a和绒毛状片7b将第2外摇盖13固定于正面部3,另外,在物品收容箱1被折叠的状态下,利用钩状突起片7a和绒毛状片7c将第2外摇盖13固定于背面部5。即,在实施方式1中,面状搭扣7的钩状突起片7a被用作作为折叠时的固定部件的第1摇盖固定部件和作为组装时的固定部件的第2摇盖固定部件这两者。但是,第1摇盖固定部件用的钩状突起片和第2摇盖固定部件用的钩状突起片也可以分别独立地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在使用了物品收纳箱1之后进行回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回收时,若在主体2上安装IC标签(未图示),则能够利用该IC标签准确且迅速地掌握物品收纳箱1的使用、回收状况,因此,能容易地进行收纳在物品收纳箱1内的物品的商品管理。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适用于个人、企业的搬家业务、各种企业内或企业间的物流系统以及其他业务等。

Claims (7)

1.一种物品收容箱,其包括箱形的主体,该箱形的主体具有正面部、背面部、一对侧面部、盖和底板,
上述主体构成为能以上述正面部和上述背面部相对接近的形式被沿宽度方向自由压缩,
在上述背面部设有盖用外摇盖,
该物品收纳箱设有第1摇盖固定部件,该第1摇盖固定部件用于在使上述主体沿着其宽度方向压缩且使上述盖用外摇盖从上述正面部绕到上述背面部的状态下,将该盖用外摇盖和该背面部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容箱,其特征在于,
在各上述侧面部沿上下方向分别设有折线,
通过将各上述侧面部在上述折线处折弯而折叠,而将上述主体沿着宽度方向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容箱,其特征在于,
该物品收容箱还设有第2摇盖固定部件,该第2摇盖固定部件用于在上述主体被组装成箱形的状态下,将上述盖用外摇盖固定于上述正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容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正面部与各上述侧面部之间形成有具有凹折结构的折线,
并且在上述背面部与各上述侧面部之间形成有具有凹折结构的折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容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背面部和上述盖用外摇盖之间形成有具有凹折结构的折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收容箱,其特征在于,
在各上述侧面部的靠上述底板侧设有底板用外摇盖,
在一个上述底板用外摇盖上沿以下方向形成有折线,该方向是指从上述一个上述底板用外摇盖所对应的上述侧面部和上述背面部的交叉位置以与该侧面部和该背面部分别成45°角度的方式朝向底板的中心延伸的方向,
在另一个上述底板用外摇盖上沿以下方向设有折线,该方向是指从上述另一个上述底板用外摇盖所对应的该侧面部和上述正面部的交叉位置以与该侧面部和该正面部分别成45°角度的方式朝向底板的中心延伸的方向,
在这些底板用外摇盖上分别形成有位于上述侧面部的上述折线的延长线上的折线,
上述底板用外摇盖通过在上述主体被沿宽度方向压缩时在各上述折线处被折叠而被收容在该主体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收容箱,其特征在于,
在各上述侧面部的靠上述盖侧设有盖用内摇盖,
在上述盖用内摇盖上分别形成有位于上述侧面部的上述折线的延长线上的折线,
上述盖用内摇盖通过在上述主体被沿宽度方向压缩时在各上述折线处被折叠而被收容在该主体的内侧。
CN201010141945A 2009-04-01 2010-03-31 物品收纳箱 Pending CN1018570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8855 2009-04-01
JP2009088855A JP2010241434A (ja) 2009-04-01 2009-04-01 物品収納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7096A true CN101857096A (zh) 2010-10-13

Family

ID=4294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1945A Pending CN101857096A (zh) 2009-04-01 2010-03-31 物品收纳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241434A (zh)
CN (1) CN10185709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3149A (zh) * 2012-11-05 2014-05-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储物箱
TWI588066B (zh) * 2016-09-09 2017-06-21 Hai-Huan Jiang Package structure improved
CN107585392A (zh) * 2017-09-07 2018-01-16 刘路清 一种可折叠发药盒
CN111169764A (zh) * 2020-01-19 2020-05-19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内结构可旋转的包装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7230B2 (ja) * 2009-05-11 2013-08-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梱包箱セット及び梱包箱セットの構成方法
JP6342757B2 (ja) * 2014-09-08 2018-06-13 川上産業株式会社 折畳み式包装箱
CN108792314B (zh) * 2018-06-22 2024-05-24 浙江新振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结构的包装盒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2230A (ja) * 1989-06-29 1991-02-12 Fujitsu Ltd 音声符・復号化方式
CA2410117A1 (en) * 2001-10-30 2003-04-30 Intier Automotive Inc.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JP2003226327A (ja) * 2002-02-01 2003-08-12 Shootec Japan Corp バッグ
CN1517275A (zh) * 2003-01-28 2004-08-04 ������������ʽ���� 包装箱及其折叠方法
CN2695366Y (zh) * 2004-03-15 2005-04-27 童冬平 可折叠纸碗
CN1727257A (zh) * 2004-04-15 2006-02-01 惠特尼设计公司 可收缩的储存箱
WO2009022058A1 (en) * 2007-08-14 2009-02-19 Pasi Leskinen Device in connection with small articl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2230A (ja) * 1989-06-29 1991-02-12 Fujitsu Ltd 音声符・復号化方式
CA2410117A1 (en) * 2001-10-30 2003-04-30 Intier Automotive Inc.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JP2003226327A (ja) * 2002-02-01 2003-08-12 Shootec Japan Corp バッグ
CN1517275A (zh) * 2003-01-28 2004-08-04 ������������ʽ���� 包装箱及其折叠方法
CN2695366Y (zh) * 2004-03-15 2005-04-27 童冬平 可折叠纸碗
CN1727257A (zh) * 2004-04-15 2006-02-01 惠特尼设计公司 可收缩的储存箱
WO2009022058A1 (en) * 2007-08-14 2009-02-19 Pasi Leskinen Device in connection with small articl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3149A (zh) * 2012-11-05 2014-05-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储物箱
TWI588066B (zh) * 2016-09-09 2017-06-21 Hai-Huan Jiang Package structure improved
CN107585392A (zh) * 2017-09-07 2018-01-16 刘路清 一种可折叠发药盒
CN111169764A (zh) * 2020-01-19 2020-05-19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内结构可旋转的包装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41434A (ja) 201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7096A (zh) 物品收纳箱
US2404067A (en) Container and closure therefor
CN101037146B (zh) 收纳箱
CN105263818A (zh) 片状物收纳容器
CN113335706A (zh) 一种门锁包装盒
CN205819761U (zh) 一种带有上下内衬的折叠纸盒
CN203143131U (zh) 一种折叠包装盒
CN110203510A (zh)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周转箱
CN209601183U (zh) 一种可复用包装箱
CN208007499U (zh) 循环可再用折叠周转箱
CN108190186A (zh) 箱体结构及折叠箱
CN209064555U (zh) 一种抽屉式包装组合件
CN207773737U (zh) 箱体结构及折叠箱
CN209177106U (zh) 一种周转箱
CN201033643Y (zh) 包装盒
CN216581518U (zh) 一种可折叠的盒坯及包装盒
CN216581517U (zh) 可折叠的盒坯及包装盒
CN202657363U (zh) 便捷式香烟展示盒
CN217261808U (zh) 一种环保纸袋
CN208344798U (zh) 用于包装箱的中空板内衬架
CN206579984U (zh) 一种地台板组合箱
CN206032006U (zh) 一种纸箱结构及用于容纳显示装置的纸箱
CN215753564U (zh) 一种包装箱
CN202863954U (zh) 站立式湿巾包装袋
CN215476321U (zh) 一种门锁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