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9051B - 改进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造纸织物 - Google Patents

改进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造纸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9051B
CN101849051B CN2008801087185A CN200880108718A CN101849051B CN 101849051 B CN101849051 B CN 101849051B CN 2008801087185 A CN2008801087185 A CN 2008801087185A CN 200880108718 A CN200880108718 A CN 200880108718A CN 101849051 B CN101849051 B CN 101849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weft
yarn
systems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87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9051A (zh
Inventor
R·巴雷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tenJohns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tenJohns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tenJohnson Inc filed Critical AstenJohns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49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9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0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10Wire-cloth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027Screen-cloths
    • D21F1/0036Multi-layer screen-cloths
    • D21F1/0045Triple layer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027Screen-cloth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8Felts

Abstract

一种造纸织物,该造纸织物包括与至少第一纬纱系统和第二纬纱系统相互交织的至少一个经纱系统,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的纬纱的垂直尺寸大于第二纬纱系统的纬纱的垂直尺寸。

Description

改进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造纸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织物,该造纸织物能够改进和提高在该造纸织物上形成的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纸张成形过程中使纸制品具有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织物,以及用于通过空气穿透干燥(through-air drying(TAD))单元传送纸张的织物。
背景技术
已知提供有成形织物,其中,所谓的BE纱线或松密度增强纱线周期性地插入到PS编织物中;这些纱线可以以规则或者不规则的间隔插入,并且占PS纬纱的10%至50%。所述纱线的垂直尺寸至少为织物的PS中的“规则”纬纱的垂直尺寸的1.25倍。可以使用两组或更多组这种BE纱线。织物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组机器方向的纱线,至少一组机器横向的纱线,和大量BE纱线。这种织物可以有多层结构并包括多对自粘合纬纱(intrinsic weftbinder yarns),或者所述织物可以为经纱三个一组排列的多层织物。
多层纸巾成形织物也是公知的,该多层纸巾成形织物构造为:通过在织物的PS中至少两个纱线之间提供不同的表面特征,从而使在该成形织物上成形的纸制品具有松密度。例如,通过在成形表面的相同轮廓处使用至少两个不同直径、尺寸或形状的纬纱,就可以形成凹穴区域(pocket area),以增加表面面积,改进表面特征,并使纸巾或纸巾制品具有其他所需的性质。
在造纸表面上具有不同尺寸纱线的其他造纸织物也是公知的,其目的主要是增加造纸机上的造纸织物的寿命和运转性。
纸张厚度和表面特征是纸巾和纸巾制品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因而松密度和吸收能力也是非中重要的特征。造纸机织物制造商(Paper machine clothingmanufacturers)努力想要设计出在织物的造纸表面中引入高度差(表面特征)的织物,这是因为,正是这些高度差才在纸制品上形成了凹穴和突起,而该凹穴和突起又导致纸张纤维密度的不同,并增大纸张的表面面积。与其他因素相比,这些因素有助于形成具有吸收性的纸制品。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织物已经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使得本发明的发明人意识到,(从松密度和吸收能力的观点来看)纸制品更加需要更大的凹穴和突起,而不是数量更多但相对较小的凹穴和突起。公知的是,纸张均匀度(即,造纸纤维相对均匀的分布)会使纸制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其他所需的物理性质。而现有技术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为了使纸张具有所需的松密度效果,织物设计为该织物具有相对较多的“打开”和“关闭”区域;这就导致纸张不均匀的排水,以及因此不均匀的成形结构。
本发明意识到这些缺点,并想要提供一种织物,该织物能够形成更大的凹穴,因此能够以纸制品的相同的基础重量,改进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并增大表面面积,同时通过减缓所述织物中的直接排水,从而保持纸张的均匀度和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使有吸收能力的纸制品具有纸厚度和表面特征并改进其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造纸织物,所述纸制品如在所述造纸织物上形成或传送的纸巾或纸巾纸。所述织物包括一个或多个经纱系统和至少第一纬纱系统和第二纬纱系统,所述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相互交织,从而形成具有纸侧表面和机器侧表面的织物,纸制品在所述纸侧表面上形成和/或传送,机器侧表面在使用中用于与造纸机的支撑元件移动接触。所述至少第一纬纱系统和第二纬纱系统有不同尺寸的纱线,每个纱线根据所述纸侧表面中的不同的图案而进行编织。所述第一纬纱系统中的纱线的垂直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纬纱系统中的纱线的垂直尺寸;并且,所述第一纬纱系统中的纱线与所述经纱相互交织,从而在所述纸侧表面上形成多对相邻的纤维支撑纱线连接部。每个连接部的长度都由与纬纱相互交织的经纱的数量来决定,该经纱的数量一般为1到4之间(但也可能是其他数字)。优选地,每对连接部与位于相同纬纱上(即,在CD上)的相邻对连接部被用于形成第一对连接部的所述经纱相同数量的经纱分开。第二纬纱系统中的纱线位于第一纬纱系统中各个连续纬纱之间(即,在MD上),该第二纬纱系统中纱线的数量范围优选为至少从1至6。第一纬纱系统纱线上的一对纤维支撑纬纱连接部与下一相邻第一纬纱系统纱线通过至少1条第二纬纱系统的纱线而分开,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纱线的一对纤维支撑纬纱连接部和下一相邻第一纬纱系统纱线的一对纤维支撑纬纱连接部一起构成一组具有4角长方形的纤维支撑连接部。这四个纱线连接部在形成或传递于所述织物上的纸制品上形成低纤维密度突起。在织物上4个角之间以及长方形之间形成凹陷或凹穴。
所述凹穴在所述纸张上产生相对较高的纤维密度凹陷,所述凹穴与所述突起一起对纸张整体的纸厚度、表面面积和表面特征都有贡献。第二组纬纱包括与所述经纱相互交织的凹穴纱线,以构成所述长方形的“底部”和位于长方形之间的相邻凹穴的“底部”;所述凹穴纱线可以帮助将造纸纤维保留在所述织物表面上,因而造纸纤维就不会滞留或者单独通过所述织物表面。所述凹陷纱线并没有编织到所述织物的机器侧表面,因此对所述织物的中间面阻力也有好处,所述中间面阻力可以减缓排水,并最终帮助提高纸张的均匀度。相邻长方形之间的凹穴纱线数量和每个单独的长方形内部的凹穴纱线的数量可以变化,所以箱体的尺寸和空间可以根据造纸的需要而进行修改。
本发明的基本设计(箱体和凹穴)可以用于任何现有的织物结构,包括单层、双层和三层织物,例如在2005年5月修订的“Weave of PapermakingWires and Forming Fabrics,”PAPTAC(Pulp & Paper Technical Association ofCanada)表格G-18中描绘的多种织物,但当用于所谓的SSB结构和经纱领带结构中时,这些织物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这些织物的非限定性例子为U.S.5826627、U.S.7108020和U.S.2008/0035230。
与利用现有技术构造的织物制造的类似产品相比,使用本发明的织物制造的纸制品表现出更好的均匀度。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纬纱系统的纱线的垂直尺寸小于第一纬纱系统中纱线的垂直尺寸。本发明中所公开的第一纬纱系统和第二纬纱系统的排列可应用于所有织物结构,并会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使用所述织物形成的纸制品的纸厚度、表面特征和均匀度。优选地,所述第一纬纱系统中的纱线的垂直尺寸与所述第二纬纱系统中的纱线的垂直尺寸之比至少为1.25∶1,所述垂直尺寸沿垂直于所述织物的纸侧表面的方向进行测量。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上述概要以及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在附图中:
图1仅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织物的纸侧表面的编织图;
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编织图案编织的织物的纸侧表面的线图;
图3为纸侧表面如图1和2所示的完整织物的编织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单层织物的编织图;以及
图4b为表示图4a所示的织物的机器侧表面的编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某些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的简便起见,并不起到限制作用。比如像“前”、“后”、“顶”和“底”的词语指明参考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包括上文中明确指出的词,从上文词中派生出来的词和相同来源的词。此外,“某个”和“一个”这样的词语定义为包括一个或多个所指的对象,除非特别注明。
下述定义也可以应用到此处使用的词语:
松密度(bulk)——相对于纸张重量的紧密度(随着紧密度值的增大而减小),是单位质量纤维的体积,一般用克每立方厘米来表示(g/cc)。在造纸厂中,松密度为在特定压力下测量一堆特定数量的纸张的厚度。(释义来源于:Lavigne,John R.Pulp & Paper Dictionary.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MillerFreeman,1986,pp.120)。
纸厚度(caliper)——在与纸制品有关的特定情况下测量的纸张最大厚度。
CD——机器横向,特别参考安装在造纸机上时造纸织物的纱线的方向。
中间面阻力(CPR)——指由于限制织物中间面的排水区域的长的内部经纱浮部或纬纱浮部的存在而造成的排水减缓。
MD——机器方向,特别参考安装在造纸机上时造纸织物的纱线的方向。
MS——造纸机上造纸织物或TAD织物的机器接触侧。
凹穴纱线——垂直尺寸大约为主纬纱垂直尺寸的30%至60%之间的纬纱。所述凹穴纱线用于构成织物的PS表面中凹陷的”底部”,以支撑造纸纤维;所述凹穴纱线也以有助于所述织物的CPR的方式而与所述经纱相互交织。
PS——造纸机上使用的造纸织物或TAD织物的纸张形成侧或支撑侧。
表面区域——纸张外表面的总区域,包括其表面轮廓。
表面特征——表面的三维的起伏和轮廓的描述。在相似的情况下测量时,具有“较高”表面特征的纸张表面具有更大值的更多的表面轮廓,而另一表面具有更小值的更少的表面轮廓。
(纱线的)垂直尺寸——指编织时实际上垂直于织物纸侧表面方向的纱线的测量值。
纱线——用于编织造纸织物或者TAD织物的任意单丝、多丝、线或者其他类型的纤维束。
参考图1至图3,图示为根据本发明的造纸织物或者TAD织物50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织物50包括一个或多个经纱100系统和至少第一和第二纬纱200系统。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纬纱200系统的纬纱200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尺寸,并且每个系统都根据纸侧表面中不同的图案而进行编织。
横跨图1和图2的顶部,所述经纱100标示为1至12。所述纬纱200沿图1的编织图和图2的织物的左侧标示为从1’至36’。12条纬纱2’、5’、8’、11’、14’、17’、20’、23’、26’、29’、32’和35’位于所述织物的机器侧表面,因此只出现在图3中(同样还有经纱13至24),这是因为图3为同时包括机器侧和纸侧层的整个织物的完整重复的编织图。上述只出现在图3中的12条纬纱和经纱构成织物的机器侧表面,并为所述织物的纸侧层提供稳定的平台。在所述编织图中,在纬纱从经纱下面穿过的位置就会出现阴影方块,例如,纬纱3’依次经过经纱1的下面,经纱2和3的上面,经纱4至10的下面,经纱11和12的上面,完成所述纸侧层重现。
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所述织物50为形成织物的纬纱自张紧SSB型复合材料(intrinsic weft tie SSB type composite),在所述织物中,设置有构成纸侧(PS)层的纬纱200,用以提高所述织物上形成的纸制品的均匀度、纸厚度(caliper)和表面特征(topography)。所述织物50包括两组经纱100,第一组位于织物的PS表面,在图1至图3中编号为1至12,第二组位于织物的机器侧(MS)表面,在图3中编号为13至24。在图1至图3中所示的织物中,PS纬纱中的16条1’、3’、6’、7’、10’、12’、15’、16’、19’、21’、24’、25’、28’、30’、33’和34’的垂直尺寸都比PS纬纱中的8条4’、9’、13’、18’、22’、27’、31’和36’的垂直尺寸小,因此作为“凹穴”纱线(“pocket”yarns)。所述纬纱4’、9’、13’、18’、22’、27’、31’和36’具有相对较大的垂直尺寸,并被称作纸厚度和表面特征加强(Caliper and TopographyAugmenting)纱线或者CTA纱线。
第一纬纱系统包括CTA纱线4’、9’、13’、18’、22’、27’、31’和36’,上述CTA纱线大于(有较大的垂直尺寸)所述第二纬纱系统中的凹穴纱线1’、3’、6’、7’、10’、12’、15’、16’、19’、21’、24’、25’、28’、30’、33’和34’。CTA纬纱4’、9’、13’、18’、22’、27’、31’和36’的该第一纬纱系统排列为多对自粘合纬纱(intrinsic weft binder yarns),并与两组经纱1至12、13至24相互交织,所以每对自粘合纬纱的成员4’、9’;13’、18’;22’、27’;31’、36’与所述PS经纱1至12相互交织,以构成两个PS层纬纱浮部,然后在每个编织重复处与MS经纱13至24交错一次,从而形成所述织物50的机器侧层和纸侧层并将二者连接在一起。所述自粘合纬纱4’、9’、13’、18’、22’、27’、31’和36’的PS浮部(在图1中用斜线指示)排列为完全相同的多对,所以在所述织物50的纵向方向上,两个完全相同的第一纬纱系统CTA纱线浮部依次排列,从而构成箱体形的支撑区域110、120和130,该支撑区域110、120和130具有高于织物平面的第一高度。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的多对相邻CTA纬纱4’、9’;13’、18’;22’、27’;31’、36’构成多组纤维支撑连接部(groupings of fiber supportknuckles),该多组纤维支撑连接部排列构成4角的箱体形支撑区域(或者箱体)110、120、130,并且每个第一纬纱系统CTA纬纱4’、9’、13’、18’、22’、27’、31’和36’在所述CD中形成两组连接部(或浮部)(在图1中用斜线强调标记出来)。1条CTA纱线(例如在图2中位于箱体110的纬纱4’)的两组浮部与相邻CTA纱线上(例如在图2中位于箱体110的纬纱9’)对应的两组浮部对齐,从而构成所述箱体110的4个角。所述矩形110、120和130表示由位于箱体4个角的CTA纬纱浮部所限定的箱体。例如,箱体110的4个角是由纬纱4’和纬纱9’穿过经纱5和6以及8和9上的浮部而形成的。图2中所示的所述箱体的角指示为310、320、330和340,其位置仅作为所述织物50排列的一个示例。
所述箱体形连接部排列110、120、130在成形于织物50的纸张中形成相应的一组低纤维密度突起。CTA纬纱4’和9’都有比周围的凹穴纱线更大的垂直尺寸,因此,与所述凹穴纱线形成的凹穴相比,例如所述箱体110的角就会提升高于所述织物平面。还要注意的是,所述”底部”或者箱体110的内部包括凹穴纱线6’和7’,因此所述底部凹陷到由如浮部310至340构成的平面之下。
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一纬纱系统纱线4’、9’;13’、18’;22’、27’;31’、36’在所述织物的机器方向上被第二纬纱系统中至少一个纤维保留凹穴纱线1’、3’、6’、7’、10’、12’、15’、16’、19’、21’、24’、25’、28’、30’、33’和34’分开。所述凹穴纱线1’、3’、6’、7’、10’、12’、15’、16’、19’、21’、24’、25’、28’、30’、33’和34’与所述经纱100相互交织,既构成箱体110、120和130的“底部”,又构成位于所述箱体110、120和130之间的相邻凹穴210、220和230的“底部”,并且还能有助于在所述织物50的表面上保留造纸纤维。所述凹穴210、220和230在纸张上构成了更高纤维密度的凹陷,所述凹陷和所述突起一起都对纸张的整体纸厚度和表面特征起到作用,并且提高纸张的松密度。相邻箱体110、120和130之间凹穴纱线1’、3’、6’、7’、10’、12’、15’、16’、19’、21’、24’、25’、28’、30’、33’和34’的数量,以及每个独立箱体中凹穴纱线1’、3’、6’、7’、10’、12’、15’、16’、19’、21’、24’、25’、28’、30’、33’和34’的数量可以变化,所以箱体的尺寸和空间可以根据造纸的需要而更改。
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8条第二纬纱系统的纬纱6’、7’、15’、16’、24’、25’、33’和34’的直径都小于所述CTA粘合纬纱的直径,并只与所述PS经纱1至12相互交织,所述8条纬纱设置为:这些较小纱线中的两个位于所述第一纬纱系统中每个成对的多组CTA自粘合纬纱之间。8条直径较小的第二纬纱系统纬纱1’、3’、10’、12’、19’、21’、28’和30’分布在所述PS表面中箱体状支撑区域110、120和130的周围,从而构成具有第二高度的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高度低于第一高度。较小直径的纬纱1’、3’、6’、7’、10’、12’、15’、16’、19’、21’、24’、25’、28’、30’、33’和34’还在经纱的PS层和MS层之间相互交织,从而提高织物中间面阻力,因此某种程度上减缓了通过所述PS层和MS层的排水。这有助于提供更为均匀且更好成形的纸张。
对于所示的多层织物50,优选地,纬纱2’、5’、8’、11’、14’、17’、20’、23’、26’、29’、32’和35’的第三纬纱系统仅位于所述纤维的机器侧表面上,因此只出现在图3中(和经纱13至24一样),这是因为图3为同时包括所述机器侧层和所述纸侧层的整个织物的完全重复的编织图。
所述织物50的PS表面根据以上描述而构造,已经编织了织物50,该织物50如图2所示。这是自纬型成形织物(所谓的SSB类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具体的织物类型,并且可以用于多种织物,比如2005年5月修订的“Weaves of papermaking Wires and FormingFabrics,”PAPTAC[Pulp & Paper Technical Association of Canada]Data SheetG-18中描述的多种织物。通过较大尺寸的纬纱连接部或者浮部310、320、330、340以及较小尺寸的凹穴纱线1’、3’、6’、7’、10’、12’、15’、16’、19’、21’、24’、25’、28’、30’、33’和34’的箱体状结构的使用,从而构成所述箱体的底部和所述相邻凹穴的底部,这可以简单的运用到其他的织物类型中,比如三层、双层或者附加支撑双层和单层织物。
可以注意到,图1和图2用椭圆形指示出凹陷210、220和230,所述凹陷分别出现在箱体110和120紧邻下方。这些凹陷实际上位于每个箱体110、120和130的上、下或同时上下两侧,所以每个箱体110、120和130都被凹穴210、220和230围绕。如图2中可见,在这些区域内的所述织物的纸侧表面仅具有所述凹穴纱线,因此这些区域210、220和230可以在所述凹穴纱线形成的纸侧表面中代表所述凹穴。上述特征可以参考图2而更加显而易见,在图2中与图1中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应的标记。
如之前图1所讨论的,纬纱1’、3’、6’、7’、10’、12’、15’、16’、19’、21’、24’、25’、28’、30’、33’、34’都比纬纱4’、9’、13’、18’、22’、27’、31’、36’的垂直尺寸小;对图2进行仔细检查更容易发现这一特征,因为较小的凹穴纱线为黑色,较大的CTA纱线为白色。
进一步观察图2可知,所有的箱体110、120和130呈对角线排列,并且所述凹穴区域210和220(例如)在所述机器方向70上彼此紧接着每个箱体,并且也是与所述箱体平行而呈对角线排列,所以每个抬高的箱体被凹穴凹陷区域所围绕。每个箱体(例如110)被2条凹穴纱线(例如10’和12’)与相邻的箱体(例如120)在所述机器方向90上分开。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普通的造纸工况和所述织物上形成或传送的纸制品所需要的物理特性,在所述机器方向90上将一个箱体110和相邻箱体120分开的凹穴纱线的数量可以进行调整(例如,长方形和凹穴之间的空间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还应该知道的是,所述长方形的尺寸可以在所述机器方向和所述机器横向上进行调整,就像所述连接部尺寸一样,从而适应造纸的需要。例如,尽管图1至3表示长方形110的所述“底层”上有2条凹穴纱线例如6’和7’,但在底部上可以有更多或者更少的凹穴纱线,优选地为1至6条;类似地,长方形之间的凹穴纱线数量范围可以从1至6条;并且,限定所述长方形(对于下述纱线来说为长方形110)CD宽度的经纱如5、6、7、8和9(5条纱线)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优选地,经纱的数量范围为3(纬纱路径为1上、1下和1上)至8(纬纱路径为2上、4下和2上),但是其他的设计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在于使用至少一条所述凹穴纱线作为中间面阻力或者“CPR”纱线。这通过在所述织物中产生阻力措施而阻塞液体的直接排出,从而有助于减缓液体的排出,并因而提高结构的均匀度(例如,所述造纸织物不会“固定”得太快)。根据所述织物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第4凹穴纱线都用作CPR纱线3’、12’、21’和30’,并且每个第4凹穴纱线位于所述PS层和MS层之间的路径比位于所述纸侧表面的路径更多。
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经纱直径为0.15mm,凹穴纬纱直径为0.13mm,所述CTA纬纱直径为0.28mm,所述MS纬纱直径为0.20mm;所有所述纱线为圆形。纱线也可以使用其他尺寸。所述网格为76×86/52(即,PS和MS的经纱为76条[29.9纱线/cm],同时PS的纬纱为86条[33.9纱线/cm],MS的纬纱为52条[20.5纱线/cm],因此纬比为3∶2;上述值并非临界值,所述比例可以更高达到2∶1或者3∶1,或者更低为1∶1)。用于制备纸巾的所述织物理想的透气性为300-650cfm(每平方英尺织物上每分钟通过气体的立方英尺),用于TAD的所述织物理想的透气性为400-1000cfm。
所述CTA纬纱4’、9’、13’、18’、22’、27’、31’和36’以及所述凹穴纬纱1’、3’、6’、7’、10’、12’、15’、16’、19’、21’、24’、25’、28’、30’、33’和34’可以为任意所需的横截面形状。本实施方式所示为圆形纱线,但是也可为其他形状。在多层织物中,所述CTA纬纱4’、9’、13’、18’、22’27’、31’和36’也用于将两层紧密固定在一起。在所有织物中,所述CTA纱线4’、9’、13’、18’、22’、27’、31’和36’在所述MS上形成磨损面,由于所述CTA纱线尺寸较大,所以磨损寿命较长。用于制造这些织物的聚合材料为在相似产品工业上使用的普通材料,并且可以包括:如聚酰胺6/6的聚酰胺(polyamide),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的聚酯,或者其他任何适用的聚合体或者包括U.S.5502120中描述的聚亚安酯和PET的混合物。所述经纱可以同样为圆形、扁平的或者其他形状。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10条纬纱单层织物450的编织图,该第二实施方式使用了本发明的教导。在图4a中,第一纬纱系统的所述CAT纬纱1’、4’、7’、10’、13’、16’、19’和22’与所述经纱相互交错,以构成分布于长方形4个角的纤维支撑连接部,例如在410和420所示。由于所述CTA纬纱1’、4’、7’、10’、13’、16’、19’和22’的垂直尺寸大于第二纬纱系统的凹穴纬纱2’、3’、5’、6’、8’、9’、11’、12’、14’、15’、17’、18’、20’、21’、23’和24’的垂直尺寸,如图所示,凹穴例如在所述织物中形成于510、520、530和540。纬纱6’、12’、18’和24’与部分经纱(在该情况中为50%)相互交织,从而从经纱的下面穿过(例如,纬纱6’依次穿过经纱1至4的下面,经纱5和6的上面,经纱7的下面,经纱8和9的上面,经纱10的下面),同时通过较大的CTA纬纱而从所述磨损面凹陷。在此位置,利用本发明的编织方法,这些纬纱实现部分限制通过单层结构排水的功能,因此可以提高织物的CPR。
图4b所示为表示织物450的机器侧表面的编织图(即,只有实际构成所述织物的磨损面的纬纱)。从图中可见,只有所述CTA纬纱1’、4’、7’、10’、13’、16’、19’和22’传递到所述织物的这个表面,并且由于所述CTA纬纱“浮”在经纱5之上而形成长MS连接部。例如,纬纱1’浮在经纱6至10之上,从而形成磨损面,该磨损面与其他CTA纬纱4’、7’、10’、13’、16’、19’和22’一起会与经过所述织物之上的多种固定元件相接触。
图4所示的织物450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纱线尺寸和材料与图1至3中织物所使用的纱线尺寸和材料相似。图4表示,可以根据本发明描述创建单层织物。由于其相对开放的结构,所以这种织物可优选地用作TAD织物,因此与图1至3中的织物相比,具有更高的透气性。
虽然已经对根据本发明织物的两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并且包括具有权利要求中所述的长方形和凹穴的TAD织物和造纸织物。

Claims (12)

1.一种造纸织物,该造纸织物包括与至少第一纬纱系统和第二纬纱系统相互交织的至少一个经纱系统,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的纬纱的垂直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纬纱系统的纬纱的垂直尺寸,所述织物具有造纸表面和机器侧表面,其中,在所述造纸表面中:
a)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的纱线与所述经纱相互交织,从而形成多组四个纬纱浮部,该四个纬纱浮部在所述造纸表面上形成箱体形的4个角;
b)所述第二纬纱系统的纱线与所述经纱相互交织,从而穿过所述箱体形的底部,并且还在位于所述箱体形附近的凹穴中形成支撑区域;
c)所述第二纬纱系统的至少一条纱线与所述经纱相互交织,以占据所述织物的中间平面的空间,从而限制或者减缓排水,并因此增加所述织物的中间面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织物为复合SSB织物、经纱领带织物、双层附加支撑织物、双层织物、部分双层织物或者单层织物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织物为经纱领带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每个连接部之间的经纱的数量范围为1至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的每条纱线之间的凹穴纱线的数量范围为1至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的相邻非成对纬纱的纬纱浮部之间的所述第二纬纱系统的纱线的数量,与位于所述第一纬纱系统中用于构成所述箱体形的多对相邻纬纱之间的所述第二纬纱系统的纱线的数量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织物包括成形织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织物包括TAD织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的纱线的垂直尺寸至少为所述第二纬纱系统的纱线的垂直尺寸的1.2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的纬纱排列为相邻的多对纬纱,该相邻的多对纬纱被所述第二纬纱系统的纱线彼此隔开,并且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的多对纬纱与在所述织物的纸支撑侧上的经纱相互交织,因而,构成所述箱体形的四个角的对齐的多对纬纱浮部形成在相同的经纱之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中,至少一个经纱系统包括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所述第一经纱系统与在所述织物的纸支撑侧上的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相互交织,所述第二纬纱系统仅与在所述织物的纸侧表面上的第一经纱系统相互交织,而且所述第二经纱系统位于所述织物的机器侧表面上,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的纬纱与第二经纱系统相互交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织物,该织物还包括第三纬纱系统,该第三纬纱系统仅与所述第二经纱系统相互交织。
CN2008801087185A 2007-09-25 2008-09-24 改进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造纸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9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7489007P 2007-09-25 2007-09-25
US60/974,890 2007-09-25
PCT/US2008/077440 WO2009042634A1 (en) 2007-09-25 2008-09-24 Papermaker's fabric to develop caliper and topography in paper produc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051A CN101849051A (zh) 2010-09-29
CN101849051B true CN101849051B (zh) 2012-07-18

Family

ID=40470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871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9051B (zh) 2007-09-25 2008-09-24 改进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造纸织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67033B2 (zh)
CN (1) CN101849051B (zh)
DE (1) DE112008002635B4 (zh)
FI (1) FI20105446A (zh)
WO (1) WO20090426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80924A1 (en) * 2009-09-29 2011-03-29 Richard Stone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including pairs of machine side complementary yarns
US20110152164A1 (en) * 2009-12-21 2011-06-23 Kenneth Bradley Close Wet Wipe Having Improved Cleaning Capabilities
EP2631360B1 (en) * 2012-02-24 2014-05-14 Heimbach GmbH & Co. KG Fabric for forming a paper web having an embossed surface
US20130309439A1 (en) 2012-05-21 2013-11-2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Fibrous Nonwoven Web with Uniform, Directionally-Oriented Projections and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6460332A (zh) * 2016-03-23 2017-02-22 许长云 一种经线自绑定成形网
DE102019106769A1 (de) * 2019-03-18 2020-09-24 Voith Patent Gmbh Gewebe und technisches Text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120A (en) 1988-08-05 1996-03-26 Jwi Ltd. Melt-extruded monofilament comprised of a blend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a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JP3444373B2 (ja) * 1994-03-18 2003-09-08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製紙面側織物に補助緯糸を配置した経糸2重緯糸2重製紙用織物
US5542455A (en) * 1994-08-01 1996-08-06 Wangner Systems Corp. Papermaking fabric having diagonal rows of pockets separated by diagonal rows of strips having a co-planar surface
US5456293A (en) * 1994-08-01 1995-10-10 Wangner Systems Corporation Woven papermaking fabric with diagonally arranged pockets and troughs
US5544678A (en) * 1995-04-14 1996-08-13 Jwi Ltd.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 woven with an Nx2N machine side layer
GB9604602D0 (en) 1996-03-04 1996-05-01 Jwi Ltd Composite papermaking fabric with paired weft binder yarns
AU2192697A (en) * 1996-04-04 1997-10-29 Asten, Inc. Papermaking fabric for increasing bulk in the paper sheet
GB0128407D0 (en) * 2001-11-27 2002-01-16 Johnson Dale B High support double layer forming fabric
GB2391557A (en) 2002-08-06 2004-02-11 Richard Stone Forming fabric for papermaking
US6905574B2 (en) 2003-04-18 2005-06-14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two warp systems bound together with a triplet of binder yarns
US7059359B2 (en) 2003-05-22 2006-06-13 Voith Fabrics Warp bound composite papermaking fabric
US7300554B2 (en) * 2003-09-11 2007-11-27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Textured surface of a tissue forming fabric to generate bulk, cross directional tensile, absorbency, and softness in a sheet of paper
BRPI0515951A (pt) 2004-09-30 2008-08-12 Roger Danby tecido de formação de camada dupla com alta resistência de plano central
CA2606639C (en) * 2005-05-05 2009-05-05 Astenjohnson, Inc. Bulk enhancing forming fabrics
DE602007010746D1 (de) 2006-03-10 2011-01-05 Astenjohnson Inc Zweischichtiges gewebe für papiermacher mit taschen für grössere papierdicke
WO2008073301A2 (en) * 2006-12-08 2008-06-19 Astenjohnson, Inc. Machine side layer weave design for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s
US7879195B2 (en) * 2007-09-06 2011-02-01 Voith Patent Gmbh Structured forming fabric and method
PT2230352E (pt) * 2009-03-20 2012-12-05 Heimbach Gmbh & Co Kg Faixa em tecido para circulação numa máqui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051A (zh) 2010-09-29
FI20105446A (fi) 2010-04-23
US20090078388A1 (en) 2009-03-26
WO2009042634A1 (en) 2009-04-02
US7967033B2 (en) 2011-06-28
DE112008002635B4 (de) 2019-08-22
DE112008002635T5 (de) 201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9051B (zh) 改进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造纸织物
CN101031678B (zh) 带有高抵抗中心平面的双层成形织物
US5067526A (en) 14 harness dual layer papermaking fabric
US7445032B2 (en) Bulk enhancing forming fabrics
US6202705B1 (en) Warp-tied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
US5054525A (en) Double layer forming wire fabric
CN1849423B (zh) 具有由至少两种顶层纬纱之间的平面差异限定的囊袋区域的多层造纸织物
CN100357508C (zh) 含有并线的工业织物
CA1225570A (en) Fabric for use as cloth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US6854488B2 (en) Fabrics with paired, interchanging yarns having discontinuous weave pattern
CA2544791C (en) Stable forming fabric with high fiber support
ATE262072T1 (de) Mechanisch stabile mehrschichtige papiermachergewebe mit niedriger dicke mit doppelt ausgeführten querfäden auf der maschinenseite
NO20000527D0 (no) Flerlagsduk med heftegarnpar integrert i en papirfremstillende bane
US7415993B2 (en) Fabrics with multi-segment, paired, interchanging yarns
AU2005267726A1 (en) Paired warp triple layer forming fabrics with optimum sheet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WO2008098778A9 (en) Wear side weave pattern of a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
US6827821B2 (en) High permeability, multi-layer woven members employing machine direction binder yarns for use in papermaking machine
CN101111638A (zh) 具有多条轮廓接结线的三层织物
AU6079300A (en) Woven fabric
US11505897B2 (en) Industrial textile for manufacturing a fibrous web
US6989079B2 (en) High support double layer forming fabric
BR112012028079B1 (pt) Tela de formação da folha
FI87667C (fi) Beklaednad foer en arkformningsdel vid en pappersmaskin
US4408637A (en) Double layer forming fabrics for use in paper making machines
BRPI0400259A (pt) Feltro de prensa de fabricação de papel costurado com pino com fios na direção transversal da máquina tecidos em tecelagem dreher nos laços da costur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