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9037A - 复极式氧阴极离子膜电解单元槽 - Google Patents

复极式氧阴极离子膜电解单元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9037A
CN101849037A CN200780100589A CN200780100589A CN101849037A CN 101849037 A CN101849037 A CN 101849037A CN 200780100589 A CN200780100589 A CN 200780100589A CN 200780100589 A CN200780100589 A CN 200780100589A CN 101849037 A CN101849037 A CN 101849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modulation
cell block
module
data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0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9037B (zh
Inventor
张良虎
王建军
王峰
李海要
郭立德
张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luestar Beijing Chem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luestar Beijing Chemical Machinery Co Ltd
Shanghai Bluestar New Chemic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luestar Beijing Chemical Machinery Co Ltd, Shanghai Bluestar New Chemical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 of CN101849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9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34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alkali metal hydroxides and chlorine, oxyacids or salts of chlorine, e.g. by chlor-alkali electrolysis
    • C25B1/46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alkali metal hydroxides and chlorine, oxyacids or salts of chlorine, e.g. by chlor-alkali electrolysis in diaphragm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17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 C25B9/19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60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 C25B9/65Means for supplying current; Electrode connections; Electric inter-cell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复极式氧阴极离子膜电解单元槽,它属于氯碱工业技术。本发明的设计要点在于氧阴极侧的改进,阴极侧的阴极室盘板通过钛-碳钢复合板与阳极室盘板焊接连接,电极支撑网通过若干阴极筋板与阴极室盘板焊接连接形成气体室,气体扩散阴极与电极支撑网焊接连接且所述气体扩散阴极的周边与所述槽框封固连接;所述上边框方管的朝向阴极室的下角部开有若干个孔且所述若干个孔沿上边框方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下边框方管的朝向阴极室的上角部开有若干个孔且所述若干个孔沿下边框方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宽带无线通信中信号生成和信息传输方法、 系统及装置 技术械
本发明涉及信息传输技术, 特别是指一种宽带无线通信中信号生成方法及 装置、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宽带无线通信将成为今后移动通信的主要 发展方向。 国际电信联盟 ( ITU ) 在 IMT-2000 (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2000 )基础上, 又提出了具有更强更新能力的移动通信系 统 IMT-Advanced。 IMT-Advanced系统最大的无线通信带宽可达 100MHz, 支 持从低到高的移动性应用和很宽范围的数据速率, 在 IMT-Advanced 系统中, 最大的传输速率可达 lGbps, 能满足多种用户环境下用户和业务的需求, 比如: 用户可以享受高速的数据下载、 网上购物、 移动视频聊天、 手机电视等众多的 无线移动服务,极大丰富了用户的生活。 IMT-Advanced系统还具有提供显著提 升服务质量(QoS ) 的高质量多媒体应用的能力。
在现有 3GPP 的长期演进(LTE ) 系统中, 采用单载波方式传输宽带无线 通信系统的上行数据和控制信令, 采用单载波方式的目的在于减少上行信号中 的峰均比(PAPR ), 从而提高上行信号的覆盖。 目前, 在 LTE中, 上行单载波 方式采用类似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 ) 的信号生成方式的基于傅立叶 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 (DFT-S OFDM ), 具体的, DFT-S OFDM信号生成方 式如图 1所示:
在发送端, 要发送的信号数据先经过调制, 对发送数据流进行分段, 再对 分段数据流进行串并(S/P )转换, 之后, 对经过串并转换处理的数据进行离散 傅立叶变换(DFT )处理转换到频域, 再经过频域扩频后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 换(IFFT )处理, 最后加上循环前缀(CP )生成时域上的随机序列。 假设经过 串并转换后的数据块为 5 = ...,¾} , 经过 DFT、 IFFT处理后的随机序列为 S' = {s' s2' , - - , sN' } . 相应的, 在接收端, DFT-S OFDM将高速率数据流通过并串 转换, 使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持续长度相对增加, 从而有效减少由于无线 信道的时间弥散所造成的码间干扰, 减少接收机内均衡的复杂度。 通过频域均 衡, 可以使接收机很容易处理信号。
在图 1中,为保证频域上信号的均衡处理和降低系统实现的复杂度, DFT-S OFDM采用与下行正交频分复用 ( OFDM )符号类似的处理方式, 如此, 可使 多用户之间通过占用不同子频带的频分复用接入 ( FDMA )方式进行区分, 从 而实现多用户的多址接入。 但是, DFT-S OFDM多址接入方式也存在缺点: 对于 DFT-S OFDM上行多址接入方式, 其应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时,如 果采用同频组网方式工作, 由于不同小区的用户如果采用相同的子载波接收和 发送数据, 会对相邻小区用户终端的接收和发送信号产生干扰, 因此, 会导致 小区间存在较大的干扰。 特别是在小区边缘的情况下, 用户终端距离其它小区 较近, 其它小区到达信号会比较强, 当用户终端接收和发送数据时, 相邻小区 的信号之间就会产生严重的相互干扰, 使得小区边缘用户终端的通信性能急剧 下降。
为避免同频组网情况下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人们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案。 例如, 在下行 OFDM调制方式中, 通过码分多址(CDMA )与 OFDM相结合 的方式, 来减少同频组网时信号干扰。 目前, CDMA与 OFDM相结合的多址 接入方式主要有三种, 分别被称为: 多载波 CDMA ( MC-CDMA, Multi-carrier CDMA )方式、 多载波直扩 CDMA ( MC-DS-CDMA )方式、 以及在时频域二 维扩频与 OFDM结合的 OFCDMA方式。
其中, MC-CDMA的信号生成方式如图 2所示, 其处理流程是: 由若干数 据符号( data symbols )组成的一个数据流中的每个符号先进行扩频处理, 再将 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到 OFDM调制的子载波(subcarrier )上,输出扩频数据符号。 假设扩频码( spreading code )长度为 N,则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到 N个子载波 、 /2 ...... /N上。 与 OFDM方式相比, MC- CDMA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频率 分集和降低同频组网的邻小区干扰。
MC-DS- CDMA的信号生成方式如图 3所示, 其处理流程是: 先对由若干 数据符号组成的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将数据映射到各个子载波上, 再在每个 子载波上对每个符号进行扩频处理, 也就是说在时间上进行扩频, 以获得时间 分集增益,之后输出扩频数据符号。假设扩频码长度为 N, 则 N个子载波为 /;、 f2 /N。 与 OFDM方式相比, MC-DS-CDMA方式也可以降低同频组网的邻 小区干扰。
在上述两种 CDMA与 OFDM相结合的多址方式基础上, 还有一种在时频 域二维扩频与 OFDM结合的方式, 称为正交频分码分复用(OFCDM ),每个数 据符号在时间上扩频 M倍, 同时在子载波上扩频 N倍, 如图 4所示, 在时域 上扩频为 4, 频 i或扩频为 2。
上面介绍的 MC-CDMA、 MC-DS-CDMA 以及 OFCDM方案, 都是采用 CDMA与 OFDM相结合的方式, 也可以应用于 DFT-S OFDM上行信号生成方 式中。 这几种方式均能够得到一定的分集增益和抗多址干扰的能力, 能容易地 实现多小区同频组网, 并降低同频组网中相邻小区的干扰。 但是, 像 CDMA 技术一样, 上述方案对信号的时频同步要求较高, 对多小区用户的信号检测就 要求各个小区数据占用相同的时频资源, 因此这样就需要各个小区之间有资源 的协调和调度。 同时, 多用户检测也需要 UE知道其它用户占用的时频资源和 扩频码。 而上述几种方案中资源的分配调度和干扰的协调控制不够灵活方便; 且在接收端进行多址干扰消除时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接收处理复杂; 另外, 信道的衰落和干扰也会造成一些符号的突发错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带无线通信中信号生成方法 及装置、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能很好解决资源的分配调度和干扰的协调控制 问题, 从而极大地提高系统容量和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信号生成方法, 包括:
A 要发送的信号数据先经过调制、 分段以及串并转换, 再对经过串并转 换处理的数据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处理转换到频域;
B、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 将经过处 理的单元块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C、 对映射到时频位置上的单元块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 EFFT处理, 加上 循环前缀 CP生成时域上的随机序列。 其中, 步骤 B所述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 制具体为:
Bl l、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调制映射, 生成单元块;
B12、 对生成的单元块加权重复;
所述经过处理的单元块为经过加权重复处理的单元块。
或者, 步骤 B所述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 制具体为:
B21、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
B22、 对加权重复的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为单元块;
所述经过处理的单元块为步驟 B22生成的单元块。
上述方案中, 所述加权重复在时域上重复。 不同用户沿功率轴复用, 且不 同用户采用不同的块重复加权序列进行区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信号生成装置,包括数据调制模块、 串并转换模块、 DFT模块、 IFFT模块以及循环前缀模块; 关键在于, 在 DFT 模块和 IFFT模块之间, 还包括单元块及块重复调制模块, 用于完成块重复调 制和单元块调制。
其中, 所述单元块及块重复调制模块进一步包括单元块调制模块和块重复 调制模块; 所述单元块调制模块的输入与 DFT模块的输出相连,用于对转换到 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调制映射, 生成单元块; 所述块重复调制模块的输入与 单元块调制模块的输出相连, 输出与 IFFT模块的输入相连, 用于对生成的单 元块加权重复, 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或者, 所述单元块及块重复调制模块进一步包括块重复调制模块和单元块 调制模块; 所述块重复调制模块的输入与 DFT模块的输出相连,用于对转换到 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 所述单元块调制模块的输入与块重复调制模 块的输出相连, 输出与 IFFT模块的输入相连, 用于对加权重复的数据符号块 调制映射为单元块, 并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信息传输系统, 包括发送端和接收 端, 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过调制信道连接, 其中, 发送端进一步包括数据调 制模块、 串并转换模块、 DFT模块和 IFFT模块, 接收端进一步包括快速傅立 叶变换 FFT模块、 离散傅立叶反变换 IDFT模块、 并串转换模块以及数据解调 模块; 关键是在发送端的 DFT模块和 IFFT模块之间, 还包括单元块及块重复 调制模块, 用于完成块重复调制和单元块调制; 相应的, 在接收端的 FFT模块 和 IDFT模块之间, 还包括单元块及块重复解调模块, 用于完成块重复解调和 单元块解调。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包括发送流程和接 收流程; 其中, 发送流程包括:
al、 要发送的信号数据先经过调制、 分段以及串并转换, 再对经过串并转 换处理的数据进行 DFT处理转换到频域;
bl、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 将经过处 理的单元块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cl、 对映射到时频位置上的单元块进行 IFFT处理, 加上 CP生成时域上的 随机序列发送;
接收流程包括:
a2、 对时域上收到的信号去除 CP, 并进行 FFT处理;
b2、 在指定时频位置上对重复单元块进行块重复解调和单元块解调, 得到 待解调的数据符号块;
c2、 对得到数据符号块进行解调, 生成接收数据。
本发明所提供的宽带无线通信中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 置, 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信道中信息的有效可靠和可变速率的传输, 还可以实现 无线通信信道资源的多址接入; 应用于无线移动蜂窝系统中, 可以方便的实现 同频组网, 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由于所采用的块重复技术是以基本物理资 源块为单位, 就使多小区间协调筒单很多, 只需要静态或半静态协调即可, 因 此,本发明能够很好地解决无线通信中资源的分配调度和干扰的协调控制问题, 包括对小区内和小区间干扰的控制,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容量和性能, 为宽 带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 1为现有技术中 DFT-S OFDM信号生成方式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 2为现有技术中 MC-CDMA信号生成方式的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 3为现有技术中 MC-DS-CDMA信号生成方式的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 4为现有技术中时频域二维扩频的 OFCDM信号生成方式的实现原理示 意图;
图 5为本发明中 OFDM调制方式的信道资源分配情况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 OFDM调制方式中一个物理资源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中块重复传输方式的信号结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中块重复多址方式的信号结构示意图;
图 9为本发明中块重复传输发送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案示意图;
图 10为本发明中块重复传输发送系统的另一种实现方案示意图; 图 11为本发明中块重复传输接收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案示意图;
图 12为本发明中块重复传输接收系统的另一种实现方案示意图; 图 13为本发明 BR DFT-S OFDM信号生成方式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 14为本发明 BR DFT-S OFDM信号生成方式的另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 15为本发明中单用户釆用时域块重复的示意图;
图 16为本发明中两用户采用时域块重复的示意图;
图 17为本发明 BR DFT-S OFDM传输通信系统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 18为本发明 BR DFT- S OFDM传输通信系统另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块重复的信息传输及多路复用和 多址接入的方案, 即块重复 (BR, Block Repeat )传输方案, 以及块重复复用 ( BRDM, Block Repeat Division Multiplex ) /块重复多址接入 ( BRDMA, Block Repeat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方案。 所述方案与 OFDM结合可称为块重复 正交频分复用 (BR- OFDM ) /块重复正交频分多址 (BR-OFDMA )。 由于块重 复的多址方式是基于基本物理资源块的重复来实现的, 并不限制低层的调制多 址方式, 因此, 不仅可与 OFDM多址方式结合, 还可与多种多址方式相结合, 比如: 与 FDMA、 TDM A, CDMA等多址方式相结合, 构成多种方案。
以 OFDM为例来说, 在 OFDM调制方式下, 信道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情况 如图 5所示, 图 5中每个方框内是一个物理资源块(PRB,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 是传送数据映射到物理层的基本单位。 图 5中标记的入、 B、 C、 D、 E、 F表示不同用户,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邻的物理资源块可以分给同一用户, 也 可以分给不同用户, 比如: 用户 B拥有两个相邻的物理资源块, 而用户 A和用 户 E拥有不相邻的两个物理资源块。
OFDM调制方式下, 信道资源是一个时频二维的结构。 每个物理资源块的 具体组成结构如图 6所示, 图 6是一个 OFDM的物理资源块, 它占用了整个 OFDM时频资源的一部分, 该物理资源块在时间上包含 Ντ个 OFDM符号, 在 频域上包含 NF个 OFDM子载波,物理资源块可提供的传输数目为 N = N N个 数据符号,每个数据符号传输一个调制后的符号,整个 OFDM时频资源包含一 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 其中, Ντ、 >½一般大于 1, Ν就是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大 小, 比如, 在 LTE中, Ν=9χ12。
将一个物理资源块作为一个单元块,单元块是块重复的基本单位,对应的, 块重复 OFDM ( BR-OFDM ) 的信号结构如图 7和图 8所示, 其中, 图 7给出 的是单个用户的 BR-OFDM例子, 图 8给出的是多个用户的 BR-OFDM例子。 图 7和图 8中, BU1~BU6表示一个单元块被重复传输的次数, 可将块重复次 数称作块重复系数 RF ( Repeat Factor ), 图 7和图 8中 RP=6。 其中, RF的取 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一般取值为 1 ~ 8之间的任意值, 如果 RF取值过大会导 致计算复杂度增大。图 8中, 两个用户占用相同的时频信道资源做块重复传输, 沿着功率轴的方向, 上面是用户 1 , 下面是用户 2。
在块重复传输中, 发送端给出一个块重复加权因子序列或称重复码 C,C2…… 每个重复的单元块经一个加权因子加权, 重复传输并映射到指定 的时频位置上。 这里, 所述加权因子的作用相当于扩频。
基于图 7和图 8所示的块重复传输方式, 在发送信号时需要对单元块和块 重复分别进行调制, 因此, 本发明中的块重复传输发送装置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先进行单元块调制,之后再做块重复调制; 另一种是先进行块重复调制, 之后再做单元块调制。
具体的, 第一种实现方式的发送装置结构框图如图 9所示, 要发送的数据 通过三级调制生成最终的发送信号: 第一级是发送数据调制, 由发送数据调制 模块实现, 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和分块, 生成数据符号块(DB ); 第二级是单 元块调制, 由单元块调制模块实现, 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调制映射, 生成 单元块(BU ), 这里, 所述单元块的生成是将生成的数据符号序列或说数据流, 按照某种次序依次填充到单元块对应的各个时频点上, 比如: 采用一种交织器 进行交织处理, 本方案中, 数据符号块是直接放置在单元块中的; 第三級是块 重复调制, 由块重复调制模块实现, 将单元块加权重复(BR )并映射到指定的 时频位置上, 生成最终的发送信号, 这里, 所述加权重复就是将每个单元块乘 以一个重复码或称重复加权因子 G, 映射到物理资源上; 之后就发送所生成的 发送信号。 这里, 所述要发送的数据为经过信道编码、 速率匹配和组合映射处 理的数据。
第二种实现方式的发送装置结构框图如图 10所示,要发送的数据通过三级 调制生成最终的发送信号: 第一级是发送数据调制, 由发送数据调制模块实现, 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和分块, 生成数据符号块; 第二级是块重复调制, 由块重 复调制模块实现, 将数据符号块加权重复; 第三级是单元块调制, 由单元块调 制模块实现, 将加权重复的数据符号块映射到单元块, 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 置, 这里, 所述映射是将数据符号块按照某种次序依次填充到单元块对应的各 个时频点上, 比如: 采用一种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 简单的, 可以将数据符号 块直接排列放置在单元块中。
对于上述两种方式各自具有各自的优点, 对于图 9所示的方式来说, 先将 数据填满一个单元块, 在以单元块为重复的单位进行块重复调制, 这样与现有 LTE系统的兼容性较强, 不改变以单元块为单位的映射方式, 但是数据间的相 关性降低。但对于图 10所示的方式来说, 先将数据分成小块, 以小块为单位进 行块重复调制, 再将块重复后的数据填到单元块中, 这样数据重复在较小的范 围中, 数据的相关性较强, 可以采用复杂度低的检测算法, 但是对原有的数据 映射方式有调整。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 上述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但均可应 用于本发明中,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对应图 9和图 10的块重复发 送装置, 罔 11和图 12分别给出了相应的两种块重复接收装置, 其中, 图 12 是对应图 9发送装置的接收装置, 图 11是对应图 10发送装置的接收装置。 如 图 11所示,一种块重复接收装置的具体实现过程为:接收信号经过三级解调得 到最终的接收数据: 第一级是单元块解调, 由单元块调制模块实现, 对指定时 频位置上的各个重复单元块进行检测, 并逆映射得到数据符号块; 第二級是块 重复解调, 由块重复解调模块实现, 对各个重复单元块得到的数据符号块进行 加权合并, 得到待解调的数据符号块; 第三级是数据解调, 由数据解调模块实 现, 对得到的数据符号块进行解调, 生成接收数据。
如图 12所示,另一种块重复接收装置的具体实现过程为:接收信号经过三 级解调得到最终的接收数据: 第一级是块重复解调, 由块重复解调模块实现, 对指定时频位置上的各个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合并, 解调出数据符号块; 第二 级是单元块解调, 由单元块调制模块实现, 对解调的数据符号块进行检测, 逆 映射到数据符号块; 第三级是数据解调, 由数据解调模块实现, 对得到的数据 符号块进行解调, 生成接收数据。
由于 OFDM与 DFT-S OFDM的信号生成方式相似, 因此可将 BR-OFDMA 应用于 LTE上行信号传输中。 通过块重复方式, 能够降低 DFT-S OFDM上行 信号传输方式在同频组网中的干扰, 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 将块重复与 DFT-S OFDM相结合,可以称之为块重 复单载波多址( BR- OFDMA )。 在 DFT-S OFDM调制方式下, 频域信道资源也 是一个时频二维结构, 一个 DFT-S OFDM的物理资源块单元, 占用整个时频资 源的一部分。 每个物理资源块单元在时间上包含 Ντ个时域长块符号, 在频域 上包含 Ντ个频域子载波, 单元块可提供的传输数目为 N = N Nf个数据符号。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BR DFT-S OFDM的信号生成方式可如图 13或 图 14所示, 在 DFT处理与 IFFT处理之间,增加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 也 就是说,将经过 DFT处理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先进行调制映射及加权重 复处理, 再进行 IFFT处理, 最后再加上 CP生成时域上的随机序列。 这里, 所 述调制映射和加权重复可以先对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 再对加权重复的数 据符号块调制映射为单元块, 并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可选择地, 也可以先 对数据符号块进行调制映射, 生成单元块, 再对单元块加权重复, 并映射到指 定时频位置上。
更为具体地,如图 13所示,本发明 BR DFT-S OFDM的一种信号生成方式 包括: 步骤 131 : 要发送的信号数据先经过调制, 对发送数据流进行分段, 再对 分段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步驟 132: 对经过串并转换处理的数据进行 DFT处理转换到频域; 步骤 133: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调制映射, 生成单元块; 步骤 134: 对生成的单元块加权重复, 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步骤 135 - 136: 对映射到时频位置上的单元块进行 IFFT处理, 加上 CP 生成时域上的随机序列。
如图 14所示, 本发明 BR DFT- S OFDM的另一种信号生成方式包括: 步骤 141 : 要发送的信号数据先经过调制, 对发送数据流进行分段, 再对 分段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步驟 142: 对经过串并转换处理的数据进行 DFT处理转换到频域; 步骤 143: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
步骤 144: 对加权重复的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为单元块, 并映射到指定时 频位置上;
步骤 145 146: 对映射到时频位置上的单元块进行 IFFT处理, 加上 CP 生成时域上的随机序列。
在实现图 13或图 14给出的信号生成方式时, 可采用对应的模块完成相应 的功能, 例如, 由数据调制模块完成数据调制, 串并转换模块完成串并转换, DFT模块完成 DFT处理, 单元块调制模块完成单元块调制, 块重复调制模块 完成块重复调制, IFFT模块完成 IFFT处理, CP模块增力。CP。 其中, 单元块 调制模块和块重复调制模块可以合并由一个模块实现, 可称为单元块及块重复 调制模块, 该模块用于完成块重复调制和单元块调制。
在 BR DFT-S OFDM调制方式中,为保持 DFT-S OFDM方式的单载波特性, 块重复只采用时域上重复的方式, 如果信号变成多载波发送形式, 将会损害上 行信号的覆盖性能。 以图 13为例, 经过 DFT处理的数据符号块先调制映射生 成单元块 BU1,设重复次数为 8,则将 BU1重复 8次,分别生成 BU1 , BU2, BU8 , 块重复加权因子序列为 C,C2…… C8 , 与生成的重复块相乘后, 生成重复 加权块并按时间顺序依次映射到相应的物理子载波上, 不同重复加权块采用时 分方式发送, 如图 15所示。 图 15中, 从左到右依次为 BUI , BU2, BU8, 分别对应加权因子 c,、 c2、……、 c8
图 16给出了两个用户采用时域块重复传输的示意图,不同用户之间釆用不 同的块重复加权序列进行区分。
在上述信号生成的基础上,图 17给出了 BR DFT-S OFDM通信系统的一种 实现结构, 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 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过调制信道连 接。 其中, 发送端包括数据调制模块、 串并转换模块、 DFT模块、 单元块调制 模块、 块重复调制模块以及 IFFT模块; 接收端包括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模 块、 块重复解调模块、 单元块解调模块、 离散傅立叶反变换(IDFT )模块、 并 串转换模块以及数据解调模块。
这里,数据调制模块用于完成数据调制, 串并转换模块用于进行串并转换, DFT模块进行 DFT处理, 单元块调制模块用于完成单元块调制, 即对转换到 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调制映射生成单元块, 块重复调制模块用于完成块重复 调制,即对生成的单元块加权重复,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IFFT模块完成 IFFT 处理;相应的, FFT模块完成 FFT处理,块重复解调模块用于完成块重复解调, 即对指定时频位置上的各个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合并, 解调出数据符号块, 单 元块解调模块用于完成单元块解调, 即对解调的数据符号块进行检测, 逆映射 到数据符号块, IDFT模块完成 IDFT处理, 数据解调模块用于解调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 单元块调制模块和块重复调制模块可以合并由一个模块实 现, 可称为单元块及块重复调制模块, 该模块用于完成块重复调制和单元块调 制; 相应的, 单元块解调模块和块重复解调模块可以合并由一个模块实现, 可 称为单元块及块重复解调模块, 该模块用于完成块重复解调和单元块解调。
基于图 17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发送流程和接收流程;其中,发送流程包括: al、 要发送的信号数据先经过调制、 分段以及串并转换, 再对经过串并转 换处理的数据进行 DFT处理转换到频域;
bl、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 将经过处 理的单元块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cl、对映射到时频位置上的单元块进行 IFFT处理, 加上 CP生成时域上的 随机序列发送;
接收流程包括: a2、 对时域上收到的信号去除 CP, 并进行 FFT处理;
b2、 在指定时频位置上对重复单元块进行块重复解调和单元块解调, 得到 待解调的数据符号块;
c2、 对得到数据符号块进行解调, 生成接收数据。
图 18给出了 BR DFT-S OFDM通信系统另一种实现结构, 实现原理、 流程 以及系统组成与图 17基本类似, 区别仅在于交换了单元块调制 /解调模块和块 重复调制 /解调模块的顺序, 相应的, 单元块调制 /解调的处理与块重复调制 /解 调的处理也交换了。
本发明所提供的宽带无线通信中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 置, 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信道中信息的有效可靠和可变速率的传输, 还可以实现 无线通信信道资源的多址接入; 应用于无线移动蜂窝系统中, 可以方便的实现 同频组网, 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由于所采用的块重复技术是以基本物理资 源块为单位, 就使多小区间协调简单很多, 只需要静态或半静态协调即可, 因 此,本发明能够很好地解决无线通信中资源的分配调度和干扰的协调控制问题, 包括对小区内和小区间干扰的控制,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容量和性能, 为宽 带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Claims (1)

  1.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信号生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
    A、 要发送的信号数据先经过调制、 分段以及串并转换, 再对经过串并转 换处理的数据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处理转换到频域;
    B、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 将经过处 理的单元块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C、 对映射到时频位置上的单元块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 IFFT处理, 加上 循环前缀 CP生成时域上的随机序列。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驟 B所述对转 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具体为:
    B1 K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调制映射, 生成单元块;
    B12、 对生成的单元块加权重复;
    所述经过处理的单元块为经过加权重复处理的单元块。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B所述对转 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具体为:
    B21、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
    B22、 对加权重复的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为单元块;
    所述经过处理的单元块为步驟 B22生成的单元块。
    4、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权重复 在时域上重复。
    5、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信号生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不同用户沿功 率轴复用 , 且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块重复加权序列进行区分。
    6、一种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调制模块、 串并转换模块、 DFT模块、 IFFT模块以及循环前缀模块, 且在所述 DFT模块 和所述 IFFT模块之间, 还包括有单元块及块重复调制模块, 用于完成块重复 调制和单元块调制。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块及块重 复调制模块进一步包括单元块调制模块和块重复调制模块;
    所述单元块调制模块的输入与 DFT模块的输出相连,用于对转换到频域的 数据符号块进行调制映射, 生成单元块;
    所述块重复调制模块的输入与单元块调制模块的输出相连., 输出与 IFFT 模块的输入相连, 用于对生成的单元块加权重复, 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块及块重 复调制模块进一步包括块重复调制模块和单元块调制模块;
    所述块重复调制模块的输入与 DFT模块的输出相连,用于对转换到频域的 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
    所述单元块调制模块的输入与块重复调制模块的输出相连, 输出与 IFFT 模块的输入相连, 用于对加权重复的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为单元块, 并映射到 指定时频位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权重复 在时域上重复。
    10、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信号生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不同用户沿 功率轴复用, 且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块重复加权序列进行区分。
    11、 一种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信息传输系统, 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发送端 和接收端之间通过调制信道连接, 其中, 发送端进一步包括数据调制模块、 串 并转换模块、 DFT模块和 IFFT模块, 接收端进一步包括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模块、 离散傅立叶反变换 IDFT模块、 并串转换模块以及数据解调模块; 其特 征在于,
    在发送端的 DFT模块和 IFFT模块之间 ,还包括单元块及块重复调制模块, 用于完成块重复调制和单元块调制;
    相应的, 在接收端的 FFT模块和 IDFT模块之间, 还包括单元块及块重复 解调模块, 用于完成块重复解调和单元块解调。
    12、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信息传输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块及块 重复调制模块进一步包括单元块调制模块和块重复调制模块;
    所述单元块调制模块的输入与 DFT模块的输出相连,用于对转换到频域的 数据符号块进行调制映射, 生成单元块;
    所述块重复调制模块的输入与单元块调制模块的输出相连, 输出与 IFFT 模块的输入相连, 用于对生成的单元块加权重复, 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所述单元块及块重复解调模块进一步包括块重复解调模块和单元块解调模 块;
    所述块重复调制模块的输入与 FFT模块的输出相连,用于对指定时频位置 上的各个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合并, 解调出数据符号块;
    所述单元块解调模块的输入与块重复调制模块的输出相连, 输出与 IDFT 模块的输入相连, 用于对解调的数据符号块进行检测, 逆映射到数据符号块。
    13、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信息传输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块及块 重复调制模块进一步包括块重复调制模块和单元块调制模块;
    所述块重复调制模块的输入与 DFT模块的输出相连,用于对转换到频域的 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
    所述单元块调制模块的输入与块重复调制模块的输出相连, 输出与 IFFT 模块的输入相连, 用于对加权重复的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为单元块, 并映射到 指定时频位置上;
    所述单元块及块重复解调模块进一步包括单元块解调模块和块重复解调模 块;
    所述单元块解调模块的输入与 FFT模块的输出相连,用于对指定时频位置 上的各个重复单元块进行检测, 并逆映射得到数据符号块;
    所述块重复解调模块的输入与单元块解调模块的输出相连, 输出与 IDFT 模块的输入相连, 用于对各个重复单元块得到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合并, 得 到待解调的数据符号块。
    14、 一种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发送 流程和接收流程; 其中,
    发送流程包括:
    al、 要发送的信号数据先经过调制、 分段以及串并转换, 再对经过串并转 换处理的数据进行 DFT处理转换到频域;
    bl、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 将经过处 理的单元块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cl、对映射到时频位置上的单元块进行 IFFT处理, 加上 CP生成时域上的 随机序列发送; 接收流程包括:
    a2、 对时域上收到的信号去除 CP, 并进行 FFT处理;
    b2、 在指定时频位置上对重复单元块进行块重复解调和单元块解调, 得到 待解调的数据符号块;
    c2、 对得到数据符号块进行解调, 生成接收数据。
    15、 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bl所述对 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进一步包括: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调制映射, 生成单元块;
    再对生成的单元块加权重复, 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相应的,步骤 b2所述对重复单元块进行块重复解调和单元块解调进一步包 括:
    对指定时频位置上的各个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合并, 解调出数据符号块; 对解调的数据符号块进行检测, 逆映射到数据符号块。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bl所述对 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进一步包括:
    对转换到频域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
    对加权重复的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为单元块, 并映射到指定时频位置上; 相应的,步驟 b2所述对重复单元块进行块重复解调和单元块解调进一步包 括:
    对指定时频位置上的各个重复单元块进行检测,并逆映射得到数据符号块; 对各个重复单元块得到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合并, 得到待解调的数据符 号块。
CN2007801005890A 2007-12-03 2007-12-03 复极式氧阴极离子膜电解单元槽 Active CN1018490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7/071152 WO2009070938A1 (fr) 2007-12-03 2007-12-03 Cellule électrolytique à membrane ionique de type à électrodes multiples avec cathodes à oxygè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037A true CN101849037A (zh) 2010-09-29
CN101849037B CN101849037B (zh) 2011-12-21

Family

ID=40717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05890A Active CN101849037B (zh) 2007-12-03 2007-12-03 复极式氧阴极离子膜电解单元槽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9037B (zh)
WO (1) WO200907093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2703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梁尚安 塔式无膜动态电解槽
CN115007989A (zh) * 2022-06-23 2022-09-06 宝鸡市钛程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船用超薄大规格钛钢金属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1535A (zh) * 2010-12-28 2011-04-27 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扩散电极制碱装置
CN102925917B (zh) * 2012-08-06 2015-05-20 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氧阴极电解槽和制碱装置及方法
CN110184618A (zh) * 2019-07-12 2019-08-30 福建浩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槽系统及其微型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组
CN113430550A (zh) * 2021-02-24 2021-09-24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一种采用不锈钢毛细管排气的电解池
CN114395774A (zh) * 2022-03-02 2022-04-26 盐城工学院 一种增强电解液横向混合的筋板及其在电解槽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63898B (it) * 1993-02-12 1996-09-05 Permelec Spa Nora Catodo attivato per celle cloro-soda e relativo metodo di preparazione
CN1044394C (zh) * 1994-01-20 1999-07-28 北京化工机械厂 复极式离子膜电解装置
CN1090893C (zh) * 1998-10-15 2002-09-18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提高或降低异黄酮含量大豆种子的培育方法
JP2003041388A (ja) * 2001-07-31 2003-02-13 Association For The Progress Of New Chemistry イオン交換膜電解槽および電解方法
CN1189600C (zh) * 2001-09-06 2005-02-16 北京化工机械厂 复极式自然循环离子膜电解槽
CN1306068C (zh) * 2002-12-27 2007-03-21 北京化工机械厂 外部自然循环复极式离子膜电解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2703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梁尚安 塔式无膜动态电解槽
CN112442703B (zh) * 2019-08-27 2024-05-17 梁尚安 塔式无膜动态电解槽
CN115007989A (zh) * 2022-06-23 2022-09-06 宝鸡市钛程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船用超薄大规格钛钢金属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07989B (zh) * 2022-06-23 2024-05-17 宝鸡市钛程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船用超薄大规格钛钢金属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037B (zh) 2011-12-21
WO2009070938A1 (fr) 200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7492B1 (ko) 광대역 무선 통신에서의 신호 생성과 정보 전송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US106519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plurality of data symbo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94158B2 (en) Radio access method for reduced PAPR
CN103905160B (zh) 用于分配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的方法
CN102833818B (z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映射方法及收发装置
CN102724032B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发送/接收应答信道信息方法和装置
EP2183895B1 (en) Transmission of data using repetition coding with PAPR reduction
Li et al. Index modulation multiple access for 6G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CN101156342A (zh) 广播业务信道与非广播业务信道的复用方法及装置
CN107786482A (zh) 基于栅格映射的多终端信息接收、发送方法及相应设备
CN101849037A (zh) 复极式氧阴极离子膜电解单元槽
CN105900387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08092387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and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53682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22268B (zh) 连续频分多址系统跳频发射机、接收机装置及其跳频方法
EP21587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70081454A (ko) 주파수 다이버시티를 위한 전송 자원 할당과 시그널링 방법및 장치
CN101001137B (zh) 支持多用户复用的设备和方法
CN102932127B (zh) Td-lte扩频ofdm系统的多基站协同通信方法
Memisoglu et al. Fading-aligned OFDM with index modulation for mMTC services
Manikanda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TE physical layer based on release 8&9 through simulink environment
CN102244634B (zh) 第四代蜂窝系统中基于小滤变换的下行链路资源调度方法
Gure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for 5G networks and beyond
Guo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4G-LTE Uplink Physical Link
Yeo et al. Progressive method for multirate transmiss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CHINA BLUE STAR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1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18

Address after: 100176 No. 5 Xingye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Bluestar (Beijing) Chemical Machine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76 No. 5 Xingye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luestar (Beijing) Chemical Machine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Bluestar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