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8174A - 发射预处理方法和发射预处理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射预处理方法和发射预处理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8174A
CN101848174A CN200910080137A CN200910080137A CN101848174A CN 101848174 A CN101848174 A CN 101848174A CN 200910080137 A CN200910080137 A CN 200910080137A CN 200910080137 A CN200910080137 A CN 200910080137A CN 101848174 A CN101848174 A CN 101848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recoding
carry out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0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8174B (zh
Inventor
王大飞
范晨
沈东栋
赵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08013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8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48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8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1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射预处理方法和发射预处理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其中,发射预处理方法包括:确定出单用户多数据流传输的应用环境下使信噪比最大化的预编码矩阵,基于该预编码矩阵,确定出各UE与基站之间的有效信道,并利用现有的GMD(General Mean Decomposition)或SVD分解方法对各UE的有效信道进行分解,最后利用该分解结果和预编码矩阵,对发送给各UE的数据向量进行预编码,从而实现基站对下行信号的发射预处理。本发明不仅能平衡同频干扰和噪声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能既支持单用户多数据流传输又支持单用户单数据流传输。

Description

发射预处理方法和发射预处理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消除同频干扰的发射预处理方法和相应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LTE系统通过利用空分复用(SDM)技术,能够支持多数据流的传输。在用户设备(UE)侧,由于各UE不能获知其它UE的信道状态信息,无法避免不同UE间的同频干扰,而在基站侧,则可以获知各信道的状态信息,由此,基站在对发送给UE的信息进行预处理时,可以先利用各信道的状态信息,进行线性预编码,以消除不同UE间的同频干扰。
基于奇异值分解(SVD)预编码是一种线性迫零预编码方法。该方法能消除UE间的同频干扰,但是在预编码时没有考虑噪声,这样,在接收端对信号检测时,由于预编码矩阵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对噪声干扰的放大,进而影响系统的性能。因此,SVD预编码方法不能平衡同频干扰和噪声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另一种预编码方法,SJNR预编码,是一种在通过波束赋形使信噪比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的线性预编码方法。该方法在进行预编码时同时考虑到了噪声干扰和同频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但是该方法仅支持单个UE单数据流传输,而不支持单个UE多数据流传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射预处理的方法,该发射预处理方法既支持单用户多数据流传输又支持单用户单数据流传输,且能平衡同频干扰和噪声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经过本发明的发射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发送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发射预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基站到各用户设备UE的传输信道矩阵Hk,对于每个UE,计算出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21
的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利用所述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作为该UE的预编码矩阵tk的列向量;
其中,k为UE编号,1≤k≤K,K为UE总数,Hk为基站到第k个UE的传输信道矩阵,δk为第k个UE的噪声方差,Fk为第k个UE支持的数据流数,Nk为UE端的天线数,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22
Gk为单个流发送功率的数学期望,M为基站天线总数;IM×M为M×M单位阵;
b、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23
确定每个UE和基站之间的有效信道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24
c、按照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25
对每个UE的有效信道进行GMD或SVD分解得到每个UE的Qk、Pk和Rk
d、利用每个UE的Pk,按照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27
对每个UE的数据向量sk进行预编码,得到dk
e、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T·d,对每个UE的dk进行预编码,其中,T=[t1…tk…tK],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28
一种对经过上述发射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发送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该方法包括:
UE采用QR排序分解并进行串行干扰消除的方法,对接收信号进行数据解调。
一种发射预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基站到各UE的传输信道矩阵Hk,对于每个UE,计算出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31
的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利用所述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作为该UE的预编码矩阵tk发射预处理;
其中,k为UE编号,1≤k≤K,K为UE总数,Hk为基站到第k个UE的传输信道矩阵,δk为第k个UE的噪声方差,Fk为第k个UE支持的数据流数,Nk为UE端的天线数,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32
Gk为单个流发送功率的数学期望,M为基站天线总数;IM×M为M×M单位阵;
b、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33
确定每个UE和基站之间的有效信道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34
c、按照对每个UE的有效信道进行GMD(General Mean Decomposition)分解得到每个UE的Qk、Pk和Rk
d、利用每个UE的Qk、Pk和Rk,按照非线性Tomolison Harashima预编码方法,对每个UE的数据向量sk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得到每个UE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信息符号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37
e、利用每个UE的Pk,按照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38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39
进行预编码,得到dk
f、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T·d,对每个UE的dk进行预编码其中,T=[t1…tk…tK],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在信噪比最大化的基础上考虑了单用户多数据流传输的情况,从而不仅能平衡同频干扰和噪声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能既支持单用户多数据流传输又支持单用户单数据流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在不对用户子信道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本发明与现有预编码方案的比特差错性能比较示意图;
图4为在对用户子信道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本发明与现有预编码方案的比特差错性能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鉴于现有在信噪比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的SJNR预编码方法能够同时考虑到噪声和同频干扰,本发明的发射预处理方法将基于该信噪比最大化的思想,首先确定出单用户多数据流传输的应用环境下使信噪比最大化的预编码矩阵,然后基于该预编码矩阵,确定出各UE与基站之间的有效信道,并利用现有的GMD(General Mean Decomposition)或SVD分解方法对各UE的有效信道进行分解,最后利用该分解结果和预编码矩阵,对发送给各UE的数据向量进行预编码,从而实现基站对下行信号的发射预处理。
由于本发明在确定预编码矩阵时,考虑了单用户多数据流传输的情况,而单用户单数据流传输也可以视为单用户多数据流传输中的特殊情况,因此,本发明不仅具有现有的SJNR预编码的优点,即能平衡同频干扰和噪声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能既支持单用户多数据流传输又支持单用户单数据流传输。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预编码实现原理。
假设无线应用环境为平坦衰落信道或频率选择信道,如果为频率选择信道,则采用OFDM调制方式,基站处设有M根天线,每个UE处设有Nk根天线,基站服务的UE数为K,从应用性考虑,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51
在上述环境中,用户k接收到的信号为:
r k = H k t k d k + Σ i ≠ k K H k t i d i + n k
其中,Hk为基站到第k个UE的传输信道矩阵,dk为基站发送给第k个UE的信号,tk为第k个UE的预编码矩阵,nk为第k个UE的噪声向量。
由于很难直接对UE的信噪比进行优化,本发明将从各UE对其它UE产生阻塞的角度,来确定各UE的信噪比最大时的预编码矩阵。
第k个UE对其它UE产生的总阻塞功率为:
Σ i = 1 , i ≠ k K E | | H i t k d k | | 2 = Σ i = 1 i ≠ k K E ( tr { d k H t k H H i H H i t k d k } ) = Σ i = 1 , i ≠ k K E ( tr { t k H H i H H i t k d k d k H } ) (1)
= Σ i = 1 , i ≠ k K E ( tr { t k H H i H H i t k I } ) = Σ i = 1 , i ≠ k K tr { t k H H i H H i t k }
第k个UE的接收信号功率为:
E | | H k t k d k | | 2 = E ( tr { d k H t k H H k H H k t k d k } ) = E ( tr { t k H H k H H k t k d k d k H } ) (2)
= E ( tr { t k H H k H H k t k I } ) = tr { t k H H k H H k t k }
其中,E表示求数学期望。
根据公式(1)和(2),第k个UE的接收信号功率与阻塞和噪声功率的比值SJNR为:
max SJNR = tr { t k H H k H H k t k } Σ i = l , j ≠ k K tr { t k H H i H H i t k } + tr { δ k 2 I N k × N k } - - - ( 3 )
其中,δk为第k个UE的噪声方差,假设对第k个UE的每个数据流使用相同的发送功率进行约束,用Gk表示第k个UE单个流发送功率的数学期望,则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61
这里,Fk为第k个UE支持的数据流数。
根据公式(3),当选取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62
的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构建第k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时,第k个UE的SJNR值将最大。
应用上述预编码原理,如图1所示,本发明发射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一主要包括:
步骤101、根据基站到各UE的传输信道矩阵Hk,对于每个UE,计算出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63
的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利用所述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作为该UE的预编码矩阵tk的列向量;
其中,k为UE编号,1≤k≤K,K为UE总数,Hk为基站到第k个UE的传输信道矩阵,δk为第k个UE的噪声方差,Fk为第k个UE支持的数据流数,Nk为UE端的天线数,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64
Gk为单个流发送功率的数学期望,M为基站天线总数;IM×M为M×M单位阵。
通过本步骤,可以确定出各UE的预编码矩阵tk,tk所包含的向量数由其对应UE所支持的数据流数决定,这样,利用本步骤中得到的各UE的预编码矩阵,即可实现对单用户多数据流的支持,从而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
另外,由于本步骤中各UE的预编码矩阵tk所包含的向量为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65
的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如前文所述,利用该预编码矩阵tk对发送给相应UE的数据向量进行预编码,能确保该UE的接收信号对噪声和其它用户的阻塞比最大化。
步骤102、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66
确定每个UE和基站之间的有效信道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67
步骤103、按照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71
对每个UE的有效信道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72
进行分解得到每个UE的Qk、Pk和Rk
本步骤中,可以采用GMD或SVD分解的方法进行有效信道的分解,由于GMD或SVD分解的具体方法为本领域人员所已知,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4、利用每个UE的Pk,按照dk=Pk·sk,对每个UE的数据向量sk进行预编码,得到dk
步骤105、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T·d,对每个UE的dk进行预编码,其中,T=[t1…tk…tK],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73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了对各UE的数据向量的发射预处理,与该发射预处理方法相对应,较佳地,UE侧可采用QR排序分解并进行串行干扰消除的方法,对接收信号进行数据解调。
本发明实施例一,通过步骤101实现了对单用户多数据流传输的支持。由于各有效信道为基站所已知,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将对各用户的子信道进行预编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步骤101中得到的各UE的预编码矩阵tk进行预编码。
鉴于与采用ZF-VBLAST或MMSE-VBLAST方法的接收器相比较,采用基于GMD分解的VBLAST方法的收发器能很好地提高系统性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将采用GMD方法和非线性Tomolison Harashima预编码方法(THP)相结合的方式,对各UE的子信道进行预编码,即首先采用GMD方法,对各用户的有效信道进行分解,然后按照THP方法,对第k个UE的数据向量sk进行预编码。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主要包括:
步骤201、根据基站到各UE的传输信道矩阵Hi,对于每个UE,计算出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74
的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利用所述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作为该UE的预编码矩阵tk的列向量。
本步骤与步骤101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202、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81
确定出每个UE和基站之间的有效信道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82
步骤203、按照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83
对每个UE的有效信道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84
进行QR分解得到每个UE的Qk、Pk和Rk
步骤204、利用每个UE的Qk、Pk和Rk,按照非线性Tomolison Harashima预编码方法,对每个UE的数据向量sk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得到每个UE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信息符号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85
本步骤中,按照非线性Tomolison Harashima预编码方法,对每个UE的数据向量sk进行非线性预编码的具体方法,可以利用matlab语言描述如下:
s ^ F k = s F k / R d
for i=Fk-1:-1:1
s ^ i = mod ( s i - Σ j = i + 1 F k R i , j s ^ j , A ) / R d
end
其中,Rd为Rk的对角元素,Rk的所有的对角元素都是相等的;si为sk数据向量的第i个信息符号;A的值和当前使用的调制方式有关,并且多用于当前的QPSK,16QAM和64QAM,例如,如采用QPSK调制的星座点为: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88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89
则和QPSK相关的A值大小为: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810
即,星座点实部(或虚部)最大值与星座点实部(或虚部)最小值的差值的2倍。
步骤205、利用每个UE的Pk,按照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811
Figure B2009100801371D00000812
进行线性预编码,得到dk
至此,通过步骤202~205即可完成对各UE的各子信道的预编码。
步骤206、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T·d,对每个UE的dk进行预编码,并将结果发送给各UE,其中,T=[t1…tk…tK], d = [ d 1 T , . . . , d k T , . . . , d K T ] .
本步骤,利用步骤201中得到的各UE的预编码矩阵tk,对经过前述步骤得到的dk进行预编码,而不是对初始的发送数据向量进行预编码,使本实施例二能更好地消除UE间的相互干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二在发射端将预编码技术应用于每个UE的子信道中,相应地,在接收端也需要在每个接收机中利用与发射机相同的取模运算(即步骤204中的取模方法)对解调后的数据进行处理。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对同频干扰消除的效果,对在MIMO系统中利用本发明实现的下行信号的传输进行了仿真。以下从链路传输差错性能角度来对比现有方案与本发明。
具体仿真环境为:OFDM MIMO系统中瑞利衰落为16径,基站处设6根天线、UE数为3,每个UE具有2根天线,采用16QAM调制。
图3为在不对用户子信道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一与现有预编码方案的比特差错性能比较示意图。曲线301为基站处的发射预处理方法为采用GMD分解法的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预编码方法,且等效信道上采用GMD分解进行发射预处理,接收端UE处的解调方法为采用QR排序分解并进行串行干扰消除的方法QR分解并进行排序的方式串行干扰消除ZF方法时的信噪比(SNR)与误码率(BER)的关系曲线,曲线302为基站处采用已有的SVD的预编码方法和SVD分解方法组合实现的发射预处理方法,接收端UE处采用已有的基于MMSE的QR排序分解法串行干扰消除时的信噪比与误码率的关系曲线,曲线303为基站处的发射预处理方法采用为采用SVD分解法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一,且和UE处的解调方法为采用QR排序分解并进行排序的方式串行干扰消除的方法时的信噪比与误码率的关系曲线。由上述三条曲线的比较可见:相比与SVD方案,在低信噪比区域,差错性能为10-1的情况下,本发明在进行等效信道分解时无论采用GMD分解方法还是采用SVD分解方法都可以获得3dB增益,而在差错性能为10-2的情况下,对于本发明而言,在进行等效信道分解时则本发明将获得1-1.5dB增益。如果采用GMD分解方法将比采用SVD分解方法应用于每个用户的子信道上,在差错性能为10-2时,额外获得4dB增益。
图4为在对用户子信道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二与现有预编码方案的比特差错性能比较示意图。曲线401为基站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发射预处理编码方法,且在UE处只是采用取模方法进行数据解调时的信噪比与误码率的关系曲线;曲线402为基站处采用已知的SVD预编码方法和UCD(uniform channel decomposition)分解方法组合的发射预处理方法(简称为SVD+UCD),且UE处采用取模方法时的信噪比与误码率的关系曲线;曲线403为基站处采用SVD的预编码方法,且UE处采用基于MMSE的QR排序分解并进行串行干扰消除方法时的信噪比与误码率的关系曲线。由上述三条曲线的比较可见:在差错性能为10-1的情况下,相比于SVD+UCD的发射预处理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二将获得1dB增益,而相比于基站处采用SVD的预编码方法的方案,在差错性能为10-2的情况下,本发明将获得7dB增益。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发射预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基站到各用户设备UE的传输信道矩阵Hk,对于每个UE,计算出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11
的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利用所述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作为该UE的预编码矩阵tk的列向量;
其中,k为UE编号,1≤k≤K,K为UE总数,Hk为基站到第k个UE的传输信道矩阵,δk为第k个UE的噪声方差,Fk为第k个UE支持的数据流数,Nk为UE端的天线数,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12
Gk为单个流发送功率的数学期望,M为基站天线总数;IM×M为M×M单位阵;
b、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13
确定每个UE和基站之间的有效信道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14
c、按照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15
对每个UE的有效信道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16
进行GMD或SVD分解得到每个UE的Qk、Pk和Rk
d、利用每个UE的Pk,按照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17
对每个UE的数据向量sk进行预编码,得到dk
e、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T·d,对每个UE的Dk进行预编码,其中,T=[t1…tk…tK],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18
2.一种对经过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处理后的发送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UE采用QR排序分解并进行串行干扰消除的方法,对接收信号进行数据解调。
3.一种发射预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基站到各UE的传输信道矩阵Hk,对于每个UE,计算出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21
的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利用所述前Fk个最大特征向量作为该UE的预编码矩阵tk的列向量;
其中,k为UE编号,1≤k≤K,K为UE总数,Hk为基站到第k个UE的传输信道矩阵,δk为第k个UE的噪声方差,Fk为第k个UE支持的数据流数,Nk为UE端的天线数,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22
Gk为单个流发送功率的数学期望,M为基站天线总数;IM×M为M×M单位阵;
b、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23
确定每个UE和基站之间的有效信道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24
c、按照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25
对每个UE的有效信道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26
进行GMD分解得到每个UE的Qk、Pk和Rk
d、利用每个UE的Qk、Pk和Rk,按照非线性Tomolison Harashima预编码方法,对每个UE的数据向量sk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得到每个UE的非线性预编码后的信息符号
e、利用每个UE的Pk,按照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28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29
进行预编码,得到dk
f、利用每个UE的预编码矩阵tk,按照T·d,对每个UE的dk进行预编码其中,T=[t1…tk…tK],
Figure F2009100801371C00000210
CN 200910080137 2009-03-24 2009-03-24 发射预处理方法和发射预处理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8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80137 CN101848174B (zh) 2009-03-24 2009-03-24 发射预处理方法和发射预处理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80137 CN101848174B (zh) 2009-03-24 2009-03-24 发射预处理方法和发射预处理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8174A true CN101848174A (zh) 2010-09-29
CN101848174B CN101848174B (zh) 2013-01-16

Family

ID=42772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8013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8174B (zh) 2009-03-24 2009-03-24 发射预处理方法和发射预处理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817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2946A (zh) * 2011-10-13 2012-01-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能同时消除小区间干扰和流间干扰的CoMP下行联合传输方法
CN102545984A (zh) * 2012-01-10 2012-07-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综合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2647257A (zh) * 2011-02-22 2012-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号预处理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2145923A1 (zh) * 2011-04-29 2012-11-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选择多用户配对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43076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Nec (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linear j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012583A (zh) * 2015-05-21 2018-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1943017B2 (en) 2018-12-26 2024-03-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99145A2 (en) * 2005-03-04 2006-09-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 and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fo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167192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Intel Corpora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beamforming for a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91364A (zh) * 2004-12-30 2007-12-19 英特尔公司 带有符号间干扰的信道的规定响应的预编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1364A (zh) * 2004-12-30 2007-12-19 英特尔公司 带有符号间干扰的信道的规定响应的预编码
EP1699145A2 (en) * 2005-03-04 2006-09-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 and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fo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167192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Intel Corpora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beamforming for a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7257A (zh) * 2011-02-22 2012-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号预处理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2113258A1 (zh) * 2011-02-22 2012-08-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号预处理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647257B (zh) * 2011-02-22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号预处理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2145923A1 (zh) * 2011-04-29 2012-11-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选择多用户配对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32946A (zh) * 2011-10-13 2012-01-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能同时消除小区间干扰和流间干扰的CoMP下行联合传输方法
CN102332946B (zh) * 2011-10-13 2014-12-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能同时消除小区间干扰和流间干扰的CoMP下行联合传输方法
CN102545984A (zh) * 2012-01-10 2012-07-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综合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WO2013143076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Nec (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linear j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012583A (zh) * 2015-05-21 2018-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8012583B (zh) * 2015-05-21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1943017B2 (en) 2018-12-26 2024-03-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8174B (zh)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9833B (zh) 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和发送站
EP1192737B1 (en) Diversit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1848174B (zh) 发射预处理方法和发射预处理信号的数据解调方法
CN101378280B (zh) 基于天线选择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04917714B (zh) 降低大规模mimo‑ofdm下行链路功峰均比的方法
CN101414865A (zh) 无线中继器辅助多用户接入系统的联合多用户发送方法
CN103973627A (zh) 一种全速率分布式多天线双向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法
CN102577163B (zh) 空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2014088A (zh) 利用agc调整因子辅助信道均衡的方法
Coon et al. Combined bulk and per-tone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in OFDM systems
KR20030078663A (ko) 폐루프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
CN101227219B (zh) 多用户多天线通信系统收发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2546123A (zh) 一种上行预编码方法及基站
US82384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mposing channel in closed-loop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60514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符号载波分配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
CN102594432B (zh)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协作网络的增量中继传输方法
CN101488775B (zh) 一种td-scdma系统中的空间复用方法和装置
CN101325434B (zh) 用于blast多天线通信系统的天线发射功率分配方法及发射装置
CN102710567A (zh) Mimo无线通信接收机干扰消除技术中的部分判决方法
CN102088342B (zh) Mimo系统的反馈装置与方法
CN101626283B (zh) 垂直分层空时编码通信系统的均匀信道分解方法
CN100414851C (zh) 一种基于旋转星座图的空时编码方法
CN101286754A (zh) 获取信道信息的方法、通信设备
CN102006250A (zh) 一种MIMO-SCFDE无线通信接收机的Turbo增强方法
US20080101437A1 (en) Channel Randomization and Time Diversity for MIMO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