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8785B - 一种基于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8785B
CN101828785B CN2010101365461A CN201010136546A CN101828785B CN 101828785 B CN101828785 B CN 101828785B CN 2010101365461 A CN2010101365461 A CN 2010101365461A CN 201010136546 A CN201010136546 A CN 201010136546A CN 101828785 B CN101828785 B CN 101828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fabric
patch
camouflage
dominant h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65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8785A (zh
Inventor
施楣梧
肖红
刘丽丽
李茂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Original Assignee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filed Critical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Priority to CN2010101365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287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28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8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8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8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色迷彩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上设有主色调斑块和辅助色斑块,所述主色调斑块在整个织物本体上连通;在主色调斑块织物基底上,依次设有导电层、电子墨水微胶囊层、透明导电薄膜以及透明保护膜;所述导电层和透明导电薄膜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供电装置的正负极相连接。本发明所得变色迷彩织物可在两种以上迷彩图案之间互变,变化速度快,成本低、更便于生产加工;可以保持一般织物的结构和透气透湿性能,兼顾变色迷彩的功能和穿着使用的热湿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在低电压激励下可实现两种或多种颜色互换显示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并将其置于含可控电路的柔性导电迷彩织物基底和透明导电膜之间,并在透明导电膜上涂覆保护性透明膜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迷彩织物伪装技术。迷彩服通过多色块合理搭配破坏整体轮廓特征、并将整体色调融合于背景,使得迷彩服的光谱反射率与背景相似,从而达到伪装效果。由于各种作战环境的地物和植被条件千差万别,故产生了分别与各自适应的环境相融合的丛林、林地、荒漠、海洋、城市及山地、高原、极地和雪地迷彩等图案或迷彩服。显然,林地迷彩不能在荒漠背景中得到融合,丛林迷彩也不可能在雪地上得到良好的隐蔽效果。因此,军方研究人员一直关注能在两种甚至多种环境下均可达到良好伪装效果的变色迷彩图案或服装。
作为一种理想的作战服伪装防护面料,变色迷彩一直受到发达国家军队的积极关注,美军和日军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变色迷彩的研究。其开发的轨迹如下:首先提出“变色龙”作战服的变色概念和目标,即“士兵在红地毯上显示为红色、遇到袭击躲到树丛中时即显示为绿色”的典型变色效应,但实际上就当时的科学技术而言缺乏可能性,且也没有军事价值;继而结合变色材料、发光材料和柔性显示器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渐分化为两种技术路线,即:
(1)排除了难以实现主动控制的以热、光、湿、压力等因素为诱因的变色材料,致力于电致变色材料特别是导电高分子材料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并希望将电致发光材料也应用于变色迷彩。但电致变色材料变色前后的色相、驱动电压稳定性要求、变色响应速度及可逆变次数尚难满足变色迷彩的技术要求,电致发光材料的伪装效果也不理想。故目前还没有展示其基于电致变色和电致发光材料的变色迷彩样品,因军事科研的保密性,目前也没有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相关报导;
(2)采用背景图像提取及服装正面图像显示的方式,即以微型摄像机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柔性显示材料形成服装系统,将背景图像成像于服装正面,使正面观察者将服装上的图像与背景混为一体,达到伪装效果。这种方式能适应各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ITO(铟锡氧化物)/PET(聚酯)导电膜,该ITO/PET膜厚度为1~50μm、电阻率为1~1000Ω·cm,为市售符合要求的或通过磁控溅射镀覆获得;或者是采用金属镀层方法获得的电阻率在1~1000Ω·cm的表面镀覆金属的导电层。在织物基底上通过化学镀或电镀获得导电织物是一项成熟技术。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墨水微胶囊层由电子墨水微胶囊和粘合剂组成,电子墨水微胶囊层的厚度为20~300μm。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浓度为1~10%的明胶胶水或其它具有胶粘性质、可粘合电子墨水微胶囊及导电薄膜的胶粘剂。所述粘合剂与电子墨水微胶囊的质量比可以为1∶1~1∶10。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墨水微胶囊为在低电压驱动下,可实现土黄色、绿色两色互变,或土黄色、绿色、蓝色三色互变,或土黄色、蓝色、灰白色、绿色四色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ITO(铟锡氧化物)/PET(聚酯)导电膜,该ITO/PET膜厚度为1~50μm、电阻率为1~1000Ω·cm,为市售符合要求的或通过磁控溅射镀覆获得。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膜为PU(聚氨酯)保护膜,所述PU保护膜厚度为1~50μm。所述的PU膜光学透明,具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彩织物的辅助色斑块上也具有与主色调斑块相同的透明保护膜层。
可实现颜色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内含有两种、三种或四种带不同电荷、或具有不同zeta电势的颜色颗粒及透明无色的电流变,或者一种、两种或三种带不同电荷、或具有不同zeta电势的颜色颗粒和另一种颜色的电泳介质所构成的电子墨水。其中,各颜色之间互相具有良好的颜色遮盖性能,不同颜色所用比例根据不同颜色粒子有所不同。其中土黄色粒子可采用油溶黄溶、发色钛黄、汉沙黄、镉黄、钛黄等实现;绿色粒子可通过氧化铬绿(Cr2O3)、钴铬绿(CoO·Cr2O3)、钴酞绿(2CoO·TiO2)、酞箐绿等实现;白色纳米粒子可通过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硫酸钡、氧化锌、氟化碳等实现;蓝色粒子可通过普鲁士蓝、钴蓝、天青石蓝、天蓝、钴铝镉蓝、色淀蓝以及有机的酞菁类、偶氮类、多环类、芳甲烷类蓝色染料等实现。电子墨水微胶囊的粒径在20~300μm之间。
上述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原理及技术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可参见《复相微纳米胶囊与电子墨水》(赵晓鹏,郭慧林,王建平;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CN1492275A(白色电子墨水微胶囊)、CN 1772364A(汉沙黄10G电泳液的微胶囊制作方法)、CN 1298421C(色淀类蓝色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变色迷彩织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的:
一种变色迷彩织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在织机上织造迷彩织物本体,然后通过圆网、平网或喷墨印花印染,形成主色调斑块和辅助色斑块,所述主色调斑块在整个织物本体上连通,得到具有四色或以上的斑块的迷彩织物;
(2)在所述迷彩织物的主色调斑块上复合导电层,使得导电层在全幅织物的主色调斑块内连通;
(3)将二色、三色或四色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放入粘合剂中,搅拌均匀,然后涂敷在所述的导电层上形成电子墨水微胶囊层,并在电子墨水微胶囊层上覆盖透明导电薄膜,直至粘合剂固化;
(4)在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上复合透明保护膜,或在整个织物基底上复合透明保护膜;
(5)将透明导电薄膜和导电层作为电极,在织物两侧的透明导电薄膜和导电层上分别引出两根导电,连接不大于15V的直流电作为电源,形成变色迷彩织物。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织物本体为白坯织物;所述主色调斑块占所述迷彩织物总面积的40%。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色调斑块为蓝色、土黄色或绿色;所述辅助色斑块为深棕、黑色和浅灰三种颜色。可以实现可见光范围内的四色斑块的光学迷彩伪装效果。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复合导电层为在主色调斑块上,通过化学镀或电镀镀覆金属导电层,或通过胶粘剂复合满足要求的ITO/PET导电膜层,或者在所述迷彩织物上复合ITO/PET导电膜,然后通过HCL等刻蚀掉辅助色斑块上的ITO导电膜,使得透明导电薄膜在全幅织物的主色调斑块内连通。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ITO/PET导电膜的厚度为1~50μm、电阻率为1~1000Ω·cm,为市售符合要求的或通过磁控溅射镀覆获得;通过化学镀或电镀镀覆的金属导电层的电阻率为1~1000Ω·cm。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粘合剂为浓度为1~10%的明胶胶水,所述粘合剂与电子墨水微胶囊的质量比可以为1∶1~1∶10。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电子墨水微胶囊层的厚度为20~300μm。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墨水微胶囊为在低电压驱动下,可实现土黄色、绿色两色互变,或土黄色、绿色、蓝色三色互变,或土黄色、蓝色、灰白色、绿色四色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ITO(铟锡氧化物)/PET(聚酯)导电膜,该ITO/PET膜厚度为1~50μm、电阻率为1~1000Ω·cm,为市售符合要求的或通过磁控溅射镀覆获得。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透明保护膜为PU(聚氨酯)保护膜,所述PU保护膜厚度为1~50μm。所述的PU膜光学透明,具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
对于两色互变的迷彩织物,施加电场后,根据所需颜色通过调整电场方向即可获得不同色彩的迷彩织物;当线路保持通路时,即在两个电极上施加电场,形成一种主色调的迷彩;当加反向电场时,即形成另一种主色调的迷彩。对于三色或四色互变的迷彩织物,通过调整施加电场大小及电场方向获得不同色彩的迷彩织物。
当微胶囊层两侧的两层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形成电场,土黄色纳米颗粒或其它颜色纳米颗粒即可根据电场极性进行上浮显示为土黄色、或者下沉并在上部显示为绿色或其它颜色。因此,可以通过调整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场极性实现主色调斑块的颜色转变,实现变色迷彩的功能。
本发明是基于对迷彩织物伪装所采用的迷彩斑块实现的途径、电子墨水微胶囊显示技术及可控电路的柔性织物这三大技术内容的解析,突破了以上实现变色迷彩的思路局限性,在有效设计迷彩图案的基础上,以含可控电路的柔性迷彩织物为基地,控制其上涂覆的电子墨水微胶囊来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互变,从而实现不同迷彩织物间的互相转换。
本发明的原理是:
(1)设计四色及其以上斑块实现的两种及以上迷彩织物。这些迷彩织物的特点是迷彩斑块的图形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且除了一种主色调斑块的颜色(其色块含量在40%及以上)不同外,其它色调斑块的颜色都相同。这样,只要实现主色调斑块的颜色互变,就可以实现两种及其以上迷彩织物的转变。
(2)根据迷彩斑块设计控制电路并制备含控制电路的迷彩织物。织造并通过印染处理制备好其中一种迷彩织物,在该迷彩织物上涂覆一层透明导电薄膜,或者只在需要变色的主色调斑块上涂覆导电膜,比如ITO导电层或金属镀覆导电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变色迷彩织物的主色调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可实现两种迷彩互变的变色迷彩织物的制备方法。
可实现两种迷彩互变的变色迷彩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上设有主色调斑块和辅助色斑块,主色调斑块在整个织物本体上连通;在主色调斑块织物基底1上,依次设有导电层2、电子墨水微胶囊层3、透明导电薄膜4以及透明保护膜5;所述导电层2和透明导电薄膜4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供电装置的正负极相连接。变色迷彩织物的主色调斑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设计的含四色斑块的林地迷彩和荒漠迷彩图案,其中林地迷彩含绿色、深棕、黑色和浅灰共四色斑块,荒漠迷彩含土黄、深棕、黑色和浅灰共四色斑块。两种迷彩织物中,除了主色调绿色和土黄色颜色不同外,其它三色斑块颜色和形状都相同。在织机上织造迷彩尼龙、涤纶或涤棉等材质的白坯织物,然后通过喷墨印花印染林地迷彩织物,其中主色调斑块绿色占迷彩织物总面积的40%,主色调斑块绿色在织物本体上连通,为一相互连通的整体,中间不断开。
在迷彩织物上通过复合设备在织物本体上复合一层厚度为4μm、电阻率为10Ω·cm的透明ITO/PET导电膜,然后通过HCL将辅助色调斑块上的ITO层刻蚀掉。用5%明胶胶水与黄绿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按1∶1的质量比混合,震荡使胶囊均匀分散在胶水中后,将之涂覆在主色调斑块上的导电层上。将含有电子墨水微胶囊的胶水粘接在需要变色的主色调斑块上的导电层2上,电子墨水微胶囊层3的厚度为80μm。电子墨水微胶囊层之上再通过胶水粘合一层40μm、电阻率为600Ω·cm的ITO/PET透明导电薄膜4,并继续在其上复合一层厚度为5μm的PU(聚氨酯)透明保护膜5,PU膜光学透明,具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以3V的干电池作为电源,通过导线引出正负极,分别和织物电子墨水微胶囊层上下层的透明导电薄膜4和导电层2相连接,这样,当线路接通时,电子墨水微胶囊便处于电场中。绿色纳米颗粒即可根据电场极性进行上浮显示为绿色、或者全部下沉并使得红色电泳液在上部显示为土黄色。因此,可以通过调整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场极性实现绿色和土黄色的可控转变,实现变色迷彩的功能。
所述黄绿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可通过以下过程制备:(1)将十八胺在室温下溶于乙醇中,加入干燥好的酞菁绿,超声20min后,使之分散均匀,在80℃下回流0.5~1h,然后在50℃下旋转蒸发除去无水乙醇,即得到改性后的酞菁绿颗粒;(2)以SPAN-80为分散剂,取适量改性好酞菁绿和油溶黄,超声分散于四氯乙烯中,制得电泳液;(3)将0.5g明胶和0.5g阿拉伯树胶分别溶于100mL蒸馏水中,保持40~50℃,搅拌下将两种溶液混合。称取0.20gSDS溶于蒸馏水中,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同时加入配制好的电泳液,搅拌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用醋酸调节pH值4.0左右,使混合物凝聚,当凝聚物形成后离开水域自然冷却到室温。再用冰水域冷却到10℃以下,加入戊二醛固化4-6h,冲洗干燥得到可在电场作用下实现黄绿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
实施例2
可实现两种迷彩互变的变色迷彩织物的制备方法。
在迷彩织物上通过复合设备在织物本体上复合一层厚度为50μm、电阻率为1000Ω·cm的透明ITO/PET导电膜,然后通过HCL将辅助色调斑块上的ITO层刻蚀掉。用10%明胶胶水与黄绿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按1∶5的质量比混合,震荡使胶囊均匀分散在胶水中后,将之涂覆在主色调斑块上的导电层上。将含有电子墨水微胶囊的胶水粘接在需要变色的主色调斑块上的导电层2上,电子墨水微胶囊层3的厚度为200μm。电子墨水微胶囊层之上再通过胶水粘合一层5μm、电阻率为20Ω·cm的ITO/PET透明导电薄膜4,并继续在其上复合一层厚度为30μm的PU(聚氨酯)透明保护膜5,PU膜光学透明,具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以2V的干电池作为电源,通过导线引出正负极,分别和织物电子墨水微胶囊层上下层的透明导电薄膜4和导电层2相连接,这样,当线路接通时,电子墨水微胶囊便处于电场中。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可实现三种迷彩互变的变色迷彩织物制备方法。
可实现三种迷彩互变的变色迷彩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上设有主色调斑块和辅助色斑块,主色调斑块在整个织物本体上连通;在主色调斑块织物基底1上,依次设有导电层2、电子墨水微胶囊层3、透明导电薄膜4以及透明保护膜5;所述导电层2和透明导电薄膜4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供电装置的正负极相连接。变色迷彩织物的主色调斑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设计的含四色斑块的林地迷彩、荒漠迷彩及海洋迷彩图案,其中林地迷彩含绿色、深棕、黑色和浅灰共四色斑块,荒漠迷彩含土黄、深棕、黑色和浅灰共四色斑块,海洋迷彩含蓝色、深棕、黑色和浅灰共四色斑块。三种迷彩织物中,除了主色调绿色、土黄和蓝色颜色不同外,其它三色斑块颜色和形状都相同。在织机上织造迷彩尼龙、涤纶或涤棉等材质的白坯织物,然后通过圆网印花印染林地迷彩织物,其中主色调斑块绿色占迷彩织物总面积的40%,主色调斑块绿色在织物本体上连通,为一相互连通的整体,中间不断开。
在织物本体的主色调斑块上通过磁控溅射镀覆一层厚度在10μm、电阻率为50Ω·cm的透明ITO/PET导电层。用5%明胶胶水与黄绿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按1∶10的质量比混合,震荡使胶囊均匀分散在胶水中后,将之涂覆在主色调斑块上的导电层上。将含有电子墨水微胶囊的胶水粘接在需要变色的主色调斑块上的导电层2上,电子墨水微胶囊层3的厚度为280μm。电子墨水微胶囊层之上再通过胶水粘合一层48μm、电阻率为280Ω·cm的ITO/PET透明导电薄膜4,并继续在其上复合一层厚度为50μm的PU(聚氨酯)透明保护膜5,PU膜光学透明,具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以15V的干电池作为电源,通过导线引出正负极,分别和织物中电子墨水微胶囊层上下层的透明导电薄膜4和导电层2相连接,这样,当线路接通时,电子墨水微胶囊便处于电场中。电子墨水微胶囊内含有改性的土黄色纳米粒子、蓝色纳米粒子及改性酞氰绿绿色纳米粒子和无色透明电流变液组成,其中黄色、蓝色及绿色纳米粒子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当施加不同电位的电压时,总会有一种电泳粒子以最快的速度迁移到微胶囊的表层而显色。当微胶囊层两侧的两层电极之间施加不同电压形成电场时,在该电位下,具有最快电泳迁移率的颜色纳米粒子比如蓝色将以最快速度迁移到表层发生显色,而其它两种带色纳米粒子将被表层颜色纳米粒子所遮盖不能显色,此时迷彩织物表现为海洋迷彩织物;改变电压,使得该电位下,土黄色纳米粒子具有最快的电泳迁移率,并在微胶囊表层显色,此时,迷彩织物表现为荒漠迷彩织物;改变电压,使得该电位下,绿色纳米粒子具有最快的电泳迁移率,并在微胶囊表层显色,此时,迷彩织物表现为林地迷彩织物。因此,通过调整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实现绿色、土黄和蓝色的可控转变,实现三种迷彩的互变功能。
所述可实现土黄、蓝及绿色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可通过以下过程制备:(1)将十八胺在室温下溶于乙醇中,加入干燥好的酞菁绿,超声20min后,使之分散均匀,在80℃下回流0.5~1h,然后在50℃下旋转蒸发除去无水乙醇,即得到改性后的酞菁绿颗粒;(2)5.0g酞菁蓝中,加100mL无水乙醇、0.3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80℃下回流1.5h后将乙醇蒸干,得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的酞菁蓝BGS;(3)将汉沙黄10G,超分散剂CH-5,协同分散剂CH-22以及环己烷和四氯乙烯混合液放入球墨容器中,加入直径1~3mm玻璃珠,在球磨机上磨1-3h后,放置24h,用环己烷离心分离,干燥得到改性好的汗沙黄10G粒子;(4)以SPAN-80为分散剂,取适量改性好酞菁绿、酞菁蓝和汉沙黄,超声分散于四氯乙烯中,制备得到电泳液;(5)4g尿素、11.2mL 37%甲醛水溶液,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8.4~8.8,放入85℃的水浴中,保持1.5h,加醋酸调节pH=3.5,75~85℃反应50~80min,得到脲甲醛预聚体溶液。另取25mL水,加入OP10乳化剂48mg,搅拌使之溶解,用盐酸调节pH=2.5左右,分别加入3mL前述脲甲醛预聚体溶液和电泳液,升温到55℃,缓慢搅拌3h,洗涤、干燥,制得电子墨水微胶囊。
实施例4
可实现四种迷彩互变的变色迷彩织物制备方法。
可实现四种迷彩互变的变色迷彩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上设有主色调斑块和辅助色斑块,主色调斑块在整个织物本体上连通;在主色调斑块织物基底1上,依次设有导电层2、电子墨水微胶囊层3、透明导电薄膜4以及透明保护膜5;所述导电层2和透明导电薄膜4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供电装置的正负极相连接。变色迷彩织物的主色调斑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设计的含四色斑块的林地迷彩、荒漠迷彩、海洋迷彩及城市图案,其中林地迷彩含绿色、深棕、黑色和浅灰共四色斑块,荒漠迷彩含土黄、深棕、黑色和浅灰共四色斑块,海洋迷彩含蓝色、深棕、黑色和浅灰共四色斑块,城市迷彩含灰白色、深棕、黑色和浅灰共四色斑块。四种迷彩织物中,除了主色调绿色、土黄、蓝色和灰白色颜色不同外,其它三色斑块颜色和形状都相同。在织机上织造迷彩尼龙、涤纶或涤棉等材质的白坯织物,然后通过平网印花印染林地迷彩织物,其中主色调斑块绿色占迷彩织物总面积的40%,主色调斑块绿色在织物本体上连通,为一相互连通的整体,中间不断开。
在织物本体的主色调斑块上通过化学镀或电镀镀覆一层电阻率为50Ω·cm的银、锌等金属导电层,或者在织物本体的主色调斑块上复合一层市售的ITO/PET膜,厚度为2μm、电阻率为54Ω·cm。用5%明胶胶水与黄绿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按1∶8的质量比混合,震荡使胶囊均匀分散在胶水中后,将之涂覆在主色调斑块上的导电层上。将含有电子墨水微胶囊的胶水粘接在需要变色的主色调斑块上的导电层2上,电子墨水微胶囊层3的厚度为200μm。电子墨水微胶囊层之上再通过胶水粘合一层40μm、电阻率为980Ω·cm的ITO/PET透明导电薄膜4,并继续在其上复合一层厚度为30μm的PU(聚氨酯)透明保护膜5,PU膜光学透明,具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以10V的电池作为电源,通过导线引出正负极,分别和织物电子墨水微胶囊层上下层的透明导电薄膜4和导电层2相连接,这样,当线路接通时,电子墨水微胶囊便处于电场中。电子墨水微胶囊内含有改性的土黄色纳米粒子、蓝色纳米粒子、灰白色纳米粒子及改性酞氰绿绿色纳米粒子和无色透明电流变液组成,其中黄色、蓝色、绿色及灰白色纳米粒子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当施加不同电位的电压时,总会有一种电泳粒子以最快的速度迁移到微胶囊的表层而显色。当微胶囊

Claims (10)

1.一种变色迷彩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上设有主色调斑块和辅助色斑块,所述主色调斑块在整个织物本体上连通;在主色调斑块织物基底上,依次设有导电层、电子墨水微胶囊层、透明导电薄膜以及透明保护膜;所述导电层和透明导电薄膜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供电装置的正负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迷彩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物本体为白坯织物;所述主色调斑块占所述迷彩织物总面积的40%;所述主色调斑块为蓝色、土黄色或绿色;所述辅助色斑块为深棕、黑色和浅灰三种颜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迷彩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ITO/PET导电膜,所述ITO/PET膜厚度为1~50μm、电阻率为1~1000Ω·cm;或者所述导电层是电阻率为1~1000Ω·cm的表面镀覆金属的导电层;所述电子墨水微胶囊层由电子墨水微胶囊和粘合剂组成,电子墨水微胶囊层的厚度为20~300μm;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ITO/PET导电膜,所述ITO/PET膜厚度为1~50μm、电阻率为1~1000Ω·cm;所述透明保护膜为PU保护膜,所述透明保护膜厚度为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色迷彩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浓度为1~10%的明胶胶水;所述电子墨水微胶囊为在低电压驱动下,可实现土黄色、绿色两色互变,或土黄色、绿色、蓝色三色互变,或土黄色、蓝色、灰白色、绿色四色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迷彩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彩织物的辅助色斑块上也具有与主色调斑块相同的透明保护膜层。
6.一种变色迷彩织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在织机上织造迷彩织物本体,然后通过圆网、平网或喷墨印花印染,形成主色调斑块和辅助色斑块,所述主色调斑块在整个织物本体上连通,得到具有四色或以上的斑块的迷彩织物;
(2)在所述迷彩织物的主色调斑块上复合导电层,使得导电层在全幅织物的主色调斑块内连通;
(3)将二色、三色或四色互变的电子墨水微胶囊放入粘合剂中,搅拌均匀,然后涂敷在所述的导电层上形成电子墨水微胶囊层,并在电子墨水微胶囊层上覆盖透明导电薄膜,直至粘合剂固化;
(4)在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上复合透明保护膜,或在整个织物基底上复合透明保护膜;
(5)将透明导电薄膜和导电层作为电极,在织物两侧的透明导电薄膜和导电层上分别引出两根导电,连接不大于15V的直流电作为电源,形成变色迷彩织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色迷彩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织物本体为白坯织物;所述主色调斑块占所述迷彩织物总面积的40%;所述主色调斑块为蓝色、土黄色或绿色;所述辅助色斑块为深棕、黑色和浅灰三种颜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色迷彩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复合导电层为在主色调斑块上,通过化学镀或电镀镀覆金属导电层,或通过胶粘剂复合满足要求的ITO/PET导电膜层,或者在所述迷彩织物上复合ITO/PET导电膜,然后刻蚀掉辅助色斑块上ITO导电膜,使得透明导电薄膜在全幅织物的主色调斑块内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色迷彩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粘合剂为浓度为1~10%的明胶胶水;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ITO/PET导电膜,厚度为1~50μm、电阻率为1~1000Ω·c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色迷彩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透明保护膜为PU保护膜,厚度为1~50μm。
CN2010101365461A 2010-03-29 2010-03-29 一种基于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8287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65461A CN101828785B (zh) 2010-03-29 2010-03-29 一种基于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65461A CN101828785B (zh) 2010-03-29 2010-03-29 一种基于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8785A CN101828785A (zh) 2010-09-15
CN101828785B true CN101828785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713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65461A Active CN101828785B (zh) 2010-03-29 2010-03-29 一种基于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287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8226B (zh) * 2012-04-16 2014-04-16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远红外探测迷彩布印花工艺
CN103057234A (zh) * 2012-12-20 2013-04-24 广州奥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US20150279320A1 (en) * 2014-03-26 2015-10-01 Nike, Inc. Subtractive Color 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CN105319881A (zh) * 2014-08-04 2016-02-10 北京元恒大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打印机用军绿色近红外伪装墨粉及其制备方法
GB201514337D0 (en) * 2015-08-12 2015-09-23 Plextek Ltd Object with adjustable appearanc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appearance of an object
CN105361272A (zh) * 2015-11-11 2016-03-02 浙江工业大学 颜色可变的太阳能电致变色迷彩伪装服
TWI608809B (zh) * 2017-03-03 2017-1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假指甲裝置
CN107296304A (zh) * 2017-07-27 2017-10-27 邓晓亮 可穿戴智能衣服
CN107738478B (zh) * 2017-10-12 2019-09-13 上海泉欣织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性材料导电面料
CN109572373A (zh) * 2018-11-27 2019-04-05 宁波全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前挡用复合折光墨水玻璃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97790A (zh) * 2018-11-27 2019-03-01 宁波全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车前挡用升降多功能复合玻璃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45224B (zh) * 2018-12-24 2020-12-15 中山大学 提升穿戴舒适性的电子纸器件制备方法
CN110331591A (zh) * 2019-05-06 2019-10-15 绍兴柯桥欧利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浓缩滑弹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1641890B2 (en) 2020-01-31 2023-05-09 Kyndryl, Inc. Wearer physical status indication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adjustable garment
CN113606995B (zh) * 2021-08-10 2022-06-0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高光谱隐身伪装的变色膜
CN113981605B (zh) * 2021-11-01 2023-02-28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电子墨水的彩色图形化变色织物及制备方法
CN115772717A (zh) * 2022-12-19 2023-03-10 东南大学 一种皮芯结构的电致变色长丝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织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8237A (en) * 1981-06-11 1985-07-09 Thalatta, Inc. Color changeable fabric containing micromagnets adhered to a substrate
WO2007056557A1 (en) * 2005-11-08 2007-05-18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flexible electronic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4155A1 (en) * 2002-06-03 2003-12-04 International Fashion Machines, Inc. Electronically controllable, visually dynamic textile, fabric, or flexible substrat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8237A (en) * 1981-06-11 1985-07-09 Thalatta, Inc. Color changeable fabric containing micromagnets adhered to a substrate
WO2007056557A1 (en) * 2005-11-08 2007-05-18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flexible electronic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8785A (zh)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8785B (zh) 一种基于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变色迷彩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TWI389057B (zh) 具有電控制的顯示元件的防偽文件
Jensen et al.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polymer‐base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CN108549184A (zh)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AU680547B2 (en) Camouflage fabric
GB2319650A (en) Manufacturing colour filters
CN106436377B (zh) 一种反侦察伪装功能性无机颜料及无机印花涂料及面料
CN108732842A (zh) 一种多色液晶手写膜
Dai et al. Water-soluble CMY primary color electrochromic polymers: design, synthesis and full color control
CN106364106B (zh) 一种反侦察装备专用面料
CN106405969A (zh) 一种基于银纳米线(Ag NW)基底电致变色材料调节近红外光的方法
CN108519709A (zh) 电致变色母板、电致变色单元、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0650515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结构、封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822996A (zh) 电控变色车用玻璃
CN201426463Y (zh) 一种夜光扇
CN107300820A (zh) 可披覆式的电致变色装置及披覆物
CN1304897C (zh) 电化学器件
CN104723713B (zh) 伪装橡胶转移膜及其制备方法
Regar et al. Camouflage Fabric-Fabric for Today’s Competitive Era
CN217732995U (zh) 一种温变膜
El-Aziz et al. Flexible Chromic Fabrics for Several Textile Applications
CN102839574A (zh) 一种蓄光壁纸及其制备方法
CN217587825U (zh) 一种装饰用电致变色器件
CN107315297A (zh) 一种电致变色布料制作方法
CN208521113U (zh) 电致变色母板、电致变色板材、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