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6947A - 增强型长期演进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 Google Patents

增强型长期演进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6947A
CN101826947A CN 200910079054 CN200910079054A CN101826947A CN 101826947 A CN101826947 A CN 101826947A CN 200910079054 CN200910079054 CN 200910079054 CN 200910079054 A CN200910079054 A CN 200910079054A CN 101826947 A CN101826947 A CN 101826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nack
code word
code words
phi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790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6947B (zh
Inventor
赵锐
肖国军
索士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0790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2694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0851 priority patent/WO20100997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826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6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6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6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LTE-A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一种LTE-A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实施例,对于多码字中的两个码字,包括:将对于两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利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多码字情况下反馈ACK/NACK。

Description

增强型长期演进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TE-A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背景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是通信中为了保障数据包的可靠传输而在物理层建立的一种数据包重传机制。例如在包括WCDMA、TS-SCDMA的3G标准中,和HSUPA、HSDPA中,及正在制定标准中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计划中,都采用了HARQ技术。
HARQ的基本原理是:数据包的重传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发送端和接收端中一个是基站,另一个是终端。反馈消息包括正确应答(ACK)和错误应答(NACK)。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来的数据包,如果正确接收,则反馈正确应答(ACK)消息到发送端,表明当前数据包已正确发送接收,进而发送端进行下一数据包的发送;如果接收端没有正确接收,则反馈错误应答(NACK)消息到发送端,发送端根据该消息可以重传接收端没有正确接收的数据包。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反馈ACK/NACK的过程可如图1所示:
S110:基站通过下行的PDCCH信道指示上行传输数据可以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信息以及上行传输的解调参考符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ymbol,DMRS)等信息。
可以占用的PRB信息,实际上包括后续上行传输的数据在所有PRB中可以占用的最小PRB编号,意味着接收方(这里如终端)在后续上行传输数据过程中,从这个PRB编号开始的地方来传输需要传输的数据。DMRS,类似于TD-SCDMA系统中的Midamble码,用于后续的上行信道估计等处理。一个基站一般对应一个基本DMRS码,而终端采用的DMRS,一般基于这个基本DMRS码经循环移位后得到。PDCCH上指示的DMRS信息,即指示终端后续传输上行数据过程采用的DMRS码的循环移位信息。
指示的PRB信息和DMRS信息,一般通过DCI格式0来指示,即基站通过PDCCH中的DCI格式0来指示上行传输数据可以占用的PRB信息(记为)以及DMRS信息(记为nDMRS)等。
S120:终端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ing Channel,PUSCH)按照指示的PRB和DMRS传输数据。
终端在接收到前述S110中下行PDCCH上指示的PRB和DMRS等信息后,在PUSCH上从指示的最小PRB开始的资源来传输上行数据,并采用指示的DMRS。前面提到DMRS用于上行信道估计,即在后续基站接收到终端通过PUSCH传来的数据后,利用DMRS来做信道估计,进而才能利用信道估计结果进一步解调发来的上行数据。
S130:基站接收到上行发来的数据后,通过PHICH信道反馈ACK/NACK给终端。
基站在接收到PUSCH上传输的数据后,利用HARQ中的反馈机制,如果正确接收数据,则反馈ACK信息,如果无法正确接收数据,则反馈NACK信息。反馈的ACK/NACK信息,通过调制、扩频和加扰等处理之后,映射到PHICH信道的资源上传输。
反馈的ACK/NACK,占用PHICH上的一部分资源,这部分资源由参数对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22
来指示。其中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23
表示PHICH中采用的组的编号,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24
表示一个组中采用的正交序列。事实上,PHICH中用来传输的资源分为不同的组,所以需要指明用来传输ACK/NACK所采用的组;一个组中,可以有相互正交的不同序列,而可以采用其中的一个序列来传输ACK/NACK,因此,也需要指明采用的组。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31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32
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
n PHICH group = ( I PRB _ RA lowest _ index + n DMRS ) mod N PHICH group + I PHICH N PHICH group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34
其中: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35
是当前子帧中的PHICH的组的个数,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
是PHICH调制时的扩频因子的大小;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37
是DCI格式0中的资源指示中的最小的PRB的编号;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38
nDMRS是DCI格式0中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其定义可如下表所示:
  DCI格式0中DMRS的循环移位   nDMRS
  000   0
  001   1
  010   2
  011   3
  100   4
  101   5
  110   6
  111   7
表1.DCI格式0中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与nDMRS的映射关系可见,通过上面的公式(1),可以计算得到用于指示PHICH上用来传输ACK/NACK的资源的参数对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41
现有的LTE以及其LTE-A技术中,上行PUSCH信道传输数据的过程,包括将待传输的传输块(Transfer Block,TB)通过单个流来传输(这个TB是MAC层中要被传输的数据,而前述的PRB是物理层上用来传输TB的物理资源)。上行通过单个流传输,相应地,需要传输单个DMRS。这个DMRS的循环移位,即上面公式(1)中的nDMRS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仅涉及上行单码字传输。相应地,下行反馈的ACK/NACK所占用的PHICH上的资源,通过由公式(1)计算得到一个结果。
但是,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多码字传输的情况,而现有技术并没有多码字情况下反馈ACK/NACK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TE-A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以实现多码字情况下实现反馈ACK/NACK。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TE-A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LTE-A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对于多码字中的两个码字,包括:
将对于两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
一种LTE-A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应用多码字的情况,包括:
将多个码字需要反馈的ACK/NACK分为两组,将每一组中所有码字反馈的ACK/NACK合并;
将合并的两个组的ACK/NACK构成的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利用所述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的ACK/NACK组合。
一种基站,包括:
调制单元,用于将对于两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传输单元,用于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
一种基站,包括:
分组合并单元,用于将多个码字需要反馈的ACK/NACK分为两组,将每一组中所有码字反馈的ACK/NACK合并;
调制单元,用于将合并的两个组的ACK/NACK构成的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传输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的ACK/NACK组合。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提供了确定多码字单流和多码字多流情况下传输的ACK/NACK的调制方式,从而在该调制方式的基础上,利用预定义码字的PHICH上的资源,实现了反馈ACK/NACK。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反馈ACK/NACK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多码字情况下ACK/NACK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中的码字-流-DMRS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多码字情况下ACK/NACK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基站实施例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基站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TE-A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单码字和多码字。
单码字,与MAC层中要传输的一个TB对应,多码字,则与MAC层中要传输的多个TB对应。简单地说,如果MAC层中要传输一个TB,则需要单码字,如果MAC层中需要传输n个TB,则需要数量为n的多码字。
对于每一个TB,都需要反馈一个ACK/NACK。也就是说,对于多码字,每个码字都需要一个ACK/NACK的反馈。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技术中,PHICH上的数据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ing Key,BPSK)调制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BPSK调制方式的结果仅有两种状态。这样,对于现有的上行单码字传输的反馈,由于只需反馈该单码字的接收情况,而该单码字的反馈只存在两种状况,从而只需ACK/NACK来表示。
以下首先介绍LTE-A系统中多码字情况下ACK/NACK的传输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多码字包括二码字以及更多码字的情况。这样,多码字的码字总数可以是奇数个码字或者偶数个码字。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将多码字中的两个码字划分为一组,则对于总数为奇数个码字,最终将剩余一个码字,而对于总数为偶数个码字的情况,最终每个码字都将被划分前述的组中。这样,对于多码字情况下ACK/NACK的传输,可以视为对划分至同一组中的两个码字的ACK/NACK的传输(总数为偶数码字的情况),以及还可能包括对于单独的一个码字的ACK/NACK的传输(总数为奇数码字的情况)。对于单码字的传输,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方式,而对于划分至一组中的两个码字的ACK/NACK的传输,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流程,具体包括:
S210:将对于两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组合利用正交相移键控(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进行调制。
每一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具有两种状态——ACK和NACK。
现有技术的BPSK调制方式,由于BPSK调制的结果只有两种状态,与反馈的ACK、NACK两种状态相对应,如0表示NACK,1表示ACK,因此,经BPSK调制的符号,只可以表示一个码字的反馈结果。即现有技术采用的BPSK调制方式,1个符号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码字的ACK/NACK反馈结果。
如果用1bit表示一个码字的ACK/NACK反馈,用另外1bit表示另一码字的ACK/NACK反馈,则两个码字的ACK/NACK反馈,共有四种情况,分别为00、01、10、11。则该情况下无法再使用仅有两种结果的BPSK方式对这四种状态进行调制。
这里,采用QPSK方式进行调制。QPSK的调制结果分别为位于四个象限的四个状态表示。这样,可以通过QPSK方式调制两个码字对应的ACK/NACK反馈的四种组合。
举个例子加以说明,设QPSK的四个状态分别为状态1、状态2、状态3和状态4,可以用状态1对应两个码字ACK/NACK为00的组合,用状态2对应两个码字ACK/NACK为01的组合,用状态3对应两个码字ACK/NACK为10的组合,用状态4对应两个码字ACK/NACK为11的组合。
S220: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
所述的两个码字中,基站和终端可以预定义一个码字,以该预定义码字所对应的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
对于所述两个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与现有技术类似,首先计算该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用于传输ACK/NACK的PHICH信道上的资源,即计算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71
具体的,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81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82
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
n PHICH group = ( I PRB _ RA lowest _ index + n DMRS ) mod N PHICH group + I PHICH N PHICH group
其中: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85
是当前子帧中的PHICH的组的个数,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86
是PHICH调制时的扩频因子的大小;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87
是DCI格式0中的资源指示中的最小的PRB的编号;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88
nDMRS是DCI格式0中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对应于两个码字中预定义的那个码字的DMRS。
当然,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在PHICH信道上传输前,还需经过常规的扩频、加扰等处理。
上述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上行单流传输的情况。
另外,还存在上行多流传输的情况。
单流或多流指的是物理层的数据流。单流的情况,是将一个码字在一个数据流中传输。多流的情况,例如可以是将一个码字的数据流分为多个空间复用的数据流,在接收端对所有空间复用的流进行合并,形成一个完整数据流。
对于多码字多流的情况,其中每一个码字上行都可以存在多个数据流的传输,接收端对多个数据流进行合并,并对每一个码字反馈一个ACK/NACK信息。
对于上述内容,可以通过图3中的一种情况来直观的显示该示例。
则对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上行采用多码字多流传输的情况,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有流的DMRS中预定义的一个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来计算PHICH信道上用于传输ACK/NACK的资源指示对。
具体的,所述公式(2)中的nDMRS,是DCI格式0中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对应于两个码字中预定义的那个码字预定义那个流的DMRS。
对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以下再给出一个4码字多流情况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如前所述,4个码字设分别为码字1、码字2、码字3和码字4,两个分为一组,如码字1和码字2分为一组,设为第1组,码字3和码字4分为一组,设为第2组。
先看第1组中的码字1和码字2。
码字1对应的多流设为2个流,这2个流对应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分别为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91
码字2对应的多流设为2个流,这2个流对应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分别为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092
设码字1反馈的ACK/NACK与码字2反馈的ACK/NACK,共有4个值,分别为00,01,10,11,其中2bit的内容中,左边1位可以表示码字1反馈的ACK/NACK,右边1位可以表示码字2反馈的ACK/NACK。
将对于两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进行QPSK调制。QPSK调制结果中的四个状态-状态1、状态2、状态3和状态4可以分别对应00,01,10,11这4种情况。
之后,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
设该预定义的码字为码字1。
选择预定义的一个码字-码字1的所有流的DMRS中预定义的一个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设为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01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02
来计算PHICH信道上用于传输ACK/NACK的资源指示对。则代入到公式(2)中,可以为如下形式:
n PHICH group = ( I PRB _ RA lowest _ index + n DMRS 1 - 1 ) mod N PHICH group + I PHICH N PHICH group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04
其中,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05
是当前子帧中的PHICH的组的个数;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06
是PHICH调制时的扩频因子的大小;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07
表示资源指示中的最小PRB的编号;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08
这样,有公式(3),得到了用于传输码字1与码字2的ACK/NACK组合的PHICH信道上的资源指示对,从而进一步可以码字1对应的PHICH上利用所述资源指示对指示的资源来传输码字1与码字2的ACK/NACK组合。从而码字1与码字2的ACK/NACK组合仅需码字1对应的1个PHICH资源传输。
对于码字3与码字4,处理方式与上述码字1与码字2的处理方式类似,不再赘述。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4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流程,具体可以包括:
S410:将多个码字需要反馈的ACK/NACK分为两组,将每一组中所有码字反馈的ACK/NACK合并。
前述实施例中提到,ACK/NACK在数据传输中可以通过二进制字来表示,例如ACK可以表示为0,NACK可以标识为1。
本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反馈,可以通过二进制字的逻辑与操作来合并。以下以最简单的二码字为例,将各种情况作出说明:
A:对于其中一个码字,反馈的内容为NACK,表示为0,而对于另一码字,反馈的内容也是NACK,也表示为0,则两个码字的ACK/NACK进行逻辑与操作后也为0;
B:对于其中一个码字,反馈的内容为NACK,表示为0,而对于另一码字,反馈的内容是ACK,表示为1,则两个码字的ACK/NACK进行逻辑与操作后也为0;
C:对于其中一个码字,反馈的内容为ACK,表示为1,而对于另一码字,反馈的内容也是ACK,也表示为1,则两个码字的ACK/NACK进行逻辑与操作后也为1。
对于二码字以上的多码字,进行合并的方式与上面例子类似,例如对于三码字,是将三个反馈的ACK/NACK进行逻辑与操作。
该合并后的值,仍然可以以0表示NACK,以0表示ACK。该情况下,合并后表示ACK的1,其含义是所有码字在接收端都正确接收,而实际情况也是各码字都被正确接收。而表示NACK的0,其含义是所有码字在接收端都没有正确接收,尽管实际情况可能只是部分码字在接收端没有被正确接收,而其它码字仍然被正确接收了,也可能是所有码字确实都没有被正确接收,但通过逻辑与操作合并后,将一律表示所有码字都没有被正确接收。
这样,通过上述逻辑与的合并,可以对将多个码字反馈的表示ACK/NACK的多个比特合并为一个比特,从而节省了资源。
S420:将合并的两个组的ACK/NACK构成的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两组码字中每一组码字合并后的ACK/NACK,具有两种状态——ACK和NACK。
现有技术的BPSK调制方式,由于BPSK调制的结果只有两种状态,与反馈的ACK、NACK两种状态相对应,如0表示NACK,1表示ACK,因此,经BPSK调制的符号,只可以表示一个码字的反馈结果。即现有技术采用的BPSK调制方式,1个符号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码字的ACK/NACK反馈结果。
如果用1bit表示两组码字中一组码字的ACK/NACK反馈,用另外1bit表示另一组码字的ACK/NACK反馈,则两个码字的ACK/NACK反馈,共有四种情况,分别为00、01、10、11。则该情况下无法再使用仅有两种结果的BPSK方式对这四种状态进行调制。
这里,采用QPSK方式进行调制。QPSK的调制结果分别为位于四个象限的四个状态表示。这样,可以通过QPSK方式调制两个码字对应的ACK/NACK反馈的四种组合。
举个例子加以说明,设QPSK的四个状态分别为状态1、状态2、状态3和状态4,可以用状态1对应两个码字ACK/NACK为00的组合,用状态2对应两个码字ACK/NACK为01的组合,用状态3对应两个码字ACK/NACK为10的组合,用状态4对应两个码字ACK/NACK为11的组合。
S430:利用所述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的ACK/NACK组合。
所述的多个码字中,基站和终端可以预定义一个码字,以该预定义码字所对应的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经过QPSK调制两组码字的ACK/NACK组合。
对于所述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与现有技术类似,首先计算该预定义码字对应的用于传输ACK/NACK的PHICH信道上的资源,即计算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21
具体的,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22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23
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
n PHICH group = ( I PRB _ RA lowest _ index + n DMRS ) mod N PHICH group + I PHICH N PHICH group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25
其中: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26
是当前子帧中的PHICH的组的个数,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27
是PHICH调制时的扩频因子的大小;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31
是DCI格式0中的资源指示中的最小的PRB的编号;
nDMRS是DCI格式0中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对应于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那个码字的DMRS。
当然,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在PHICH信道上传输前,还需经过常规的扩频、加扰等处理。
上述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上行单流传输的情况。
另外,还存在上行多流传输的情况。
则对于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中上行采用多码字多流传输的情况,利用多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有流的DMRS中预定义的一个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来计算PHICH信道上用于传输ACK/NACK的资源指示对。
具体的,所述公式(4)中的nDMRS,是DCI格式0中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对应于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那个码字预定义那个流的DMRS。
对于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以下再给出一个4码字多流情况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如前所述,4个码字设分别为码字1、码字2、码字3和码字4,两个分为一组,如码字1和码字2分为一组,设为第1组,码字3和码字4分为一组,设为第2组。
先看第1组中的码字1和码字2。
码字1对应的多流设为2个流,这2个流对应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分别为
码字2对应的多流设为2个流,这2个流对应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分别为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41
设码字1反馈的ACK/NACK与码字2反馈的ACK/NACK,分别为0、1,也就是说对于码字1,接收端没有正确接收,即将反馈NACK,而码字2接收端正确接收,即将反馈ACK。
将码字1与码字2反馈的ACK/NACK合并,即将0与1合并,逻辑与操作的结果是0,则表示对于码字1和码字2,接收端都没有正确接收。
再看第2组中的码字3和码字4。
码字3对应的多流设为2个流,这2个流对应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分别为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42
码字4对应的多流设为2个流,这2个流对应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分别为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43
设码字3反馈的ACK/NACK与码字4反馈的ACK/NACK,分别为1、1,也就是说对于码字3,接收端正确接收,即将反馈ACK,码字4接收端正确接收,即将反馈ACK。
将码字3与码字4反馈的ACK/NACK合并,即将1与1合并,逻辑与操作的结果是1,则表示对于码字3和码字4,接收端都正确接收。
接下来,对第一组合并结果0与第二组合并结果1构成的组合01进行QPSK调制,可以利用QPSK调制结果的四个状态中的1个来表示该01的组合。
事实上,对于共分为两组的情况,每组合并后的码字构成的组合共有4种取值,分别为00,01,10,11,其中2bit的内容中,左边1位可以表示第一组码字反馈的ACK/NACK,右边1位可以表示第二组码字反馈的ACK/NACK。这样,将对于两组码字反馈的ACK/NACK进行QPSK调制。QPSK调制结果中的四个状态-状态1、状态2、状态3和状态4可以分别对应00,01,10,11这4种情况。
之后,利用多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组码字的ACK/NACK组合。
设该预定义的码字为码字1。
选择预定义的一个码字-码字1的所有流的DMRS中预定义的一个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设为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51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52
来计算PHICH信道上用于传输ACK/NACK的资源指示对。则代入到公式(2)中,可以为如下形式:
n PHICH group = ( I PRB _ RA lowest _ index + n DMRS 1 - 1 ) mod N PHICH group + I PHICH N PHICH group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54
其中,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55
是当前子帧中的PHICH的组的个数;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56
是PHICH调制时的扩频因子的大小;
表示资源指示中的最小PRB的编号;
Figure B2009100790540D0000158
这样,由公式(5),得到了用于传输第一组码字与第二组码字的ACK/NACK组合的PHICH信道上的资源指示对,从而进一步可以在预定义的码字1的PHICH上利用所述资源指示对指示的资源来传输第一组码字与第二组码字的ACK/NACK组合。从而第一组码字与第二组码字的ACK/NACK组合仅需码字1对应的1个PHICH资源传输。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发明提供了确定多码字单流和多码字多流情况下传输的ACK/NACK的调制方式,从而在该调制方式的基础上,利用预定义码字的PHICH上的资源,实现了反馈ACK/NACK。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一基站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框图可以如图5所示,包括:
调制单元51,用于将对于两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传输单元52,用于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
利用该实施例实现反馈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图2所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另一基站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框图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
分组合并单元61,用于将多个码字需要反馈的ACK/NACK分为两组,将每一组中所有码字反馈的ACK/NACK合并;
调制单元62,用于将合并的两个组的ACK/NACK构成的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传输单元63,用于利用所述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的ACK/NACK组合。
优选地,所述基站中,所述分组合并单元61将每一组中所有码字反馈的ACK/NACK进行的合并为逻辑与合并。
利用该实施例实现反馈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图4所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12)

1.一种LTE-A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多码字中的两个码字,包括:
将对于两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对于两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包括:
将对于两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组合中的四种情况分别对应于QPSK调制结果中的四种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n PHICH group = ( I PRB _ RA lowest _ index + n DMRS ) mod N PHICH group + I PHICH N PHICH group
Figure F2009100790540C0000012
其中,是当前子帧中的PHICH的组的个数,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Figure F2009100790540C0000014
是PHICH调制时的扩频因子的大小;
Figure F2009100790540C0000015
是DCI格式0中的资源指示中的最小的PRB的编号;
Figure F2009100790540C0000016
nDMRS是DCI格式0中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对应于两个码字中预定义的那个码字的DMRS。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多码字多流的情况,所述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包括:
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预定义的流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
5.一种LTE-A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应用多码字的情况,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多个码字需要反馈的ACK/NACK分为两组,将每一组中所有码字反馈的ACK/NACK合并;
将合并的两个组的ACK/NACK构成的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利用所述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的ACK/NACK组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一组中所有码字反馈的ACK/NACK合并,包括:
将每一组中所有码字反馈的ACK/NACK进行逻辑与合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合并的两个组的ACK/NACK构成的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包括:
将合并的两个组的ACK/NACK构成的组合的四种情况分别对应于QPSK调制结果中的四种状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n PHICH group = ( I PRB _ RA lowest _ index + n DMRS ) mod N PHICH group + I PHICH N PHICH group
Figure F2009100790540C0000022
其中,
Figure F2009100790540C0000023
是当前子帧中的PHICH的组的个数,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Figure F2009100790540C0000024
是PHICH调制时的扩频因子的大小;
Figure F2009100790540C0000025
是DCI格式0中的资源指示中的最小的PRB的编号;
Figure F2009100790540C0000026
nDMRS是DCI格式0中的DMRS的循环移位指示,对应于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那个码字的DMRS。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多码字多流的情况,所述利用所述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的ACK/NACK组合,包括:
利用所述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预定义的流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的ACK/NACK组合。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制单元,用于将对于两个码字反馈的ACK/NACK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传输单元,用于利用两个所述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两个码字的ACK/NACK组合。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组合并单元,用于将多个码字需要反馈的ACK/NACK分为两组,将每一组中所有码字反馈的ACK/NACK合并;
调制单元,用于将合并的两个组的ACK/NACK构成的组合利用QPSK进行调制;
传输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多个码字中预定义的一个码字所对应PHICH信道上的资源来传输所述经过QPSK调制的ACK/NACK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为逻辑与合并。
CN 200910079054 2009-03-04 2009-03-04 增强型长期演进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Active CN101826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79054 CN101826947B (zh) 2009-03-04 2009-03-04 增强型长期演进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PCT/CN2010/070851 WO2010099747A1 (zh) 2009-03-04 2010-03-03 增强型长期演进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79054 CN101826947B (zh) 2009-03-04 2009-03-04 增强型长期演进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6947A true CN101826947A (zh) 2010-09-08
CN101826947B CN101826947B (zh) 2013-04-24

Family

ID=42690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79054 Active CN101826947B (zh) 2009-03-04 2009-03-04 增强型长期演进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2694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88A (zh) * 2010-12-08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CN102594493A (zh) * 2011-01-17 2012-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378960A (zh) * 2012-04-24 2013-10-3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增强phich信道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09314590A (zh) * 2016-06-27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171A (zh) * 2007-02-16 2008-08-2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使用约定资源发送控制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CN101252422B (zh) * 2008-03-20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分配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88B (zh) * 2010-12-08 2013-10-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CN102036388A (zh) * 2010-12-08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CN102594493B (zh) * 2011-01-17 2014-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314549A (zh) * 2011-01-17 2013-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2097726A1 (zh) * 2011-01-17 2012-07-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594493A (zh) * 2011-01-17 2012-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US9408203B2 (en) 2011-01-17 2016-08-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process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CN103314549B (zh) * 2011-01-17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0171219B2 (en) 2011-01-17 2019-0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process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US10715295B2 (en) 2011-01-17 2020-07-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process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CN103378960A (zh) * 2012-04-24 2013-10-3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增强phich信道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03378960B (zh) * 2012-04-24 2016-05-1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增强phich信道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09314590A (zh) * 2016-06-27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6947B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94056B1 (ko) Ack/nack 응답 메시지의 매핑 방법 및 단말
CN101986591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终端、基站
CN101958777B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发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841400B (zh)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ack/nack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01527623B (zh) 物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指示信道中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383683B (zh) 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478379A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789851A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及其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1841401B (zh)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ack/nack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1588224A (zh) 一种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73212A (zh) 一种上行ack/nack绑定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1378307B (zh) 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
CN102355337A (zh) 经由上行信道来发送包含数据及控制信息的上行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72635A (zh) 在多个控制信道类型的情况下响应于控制信道类型的检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号的传输
CN106411475A (zh) 一种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866204B (zh)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CN101924624B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US8514691B2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1588226A (zh)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1917253A (zh) 控制信息传输、传输块获得、偏移因子配置方法及终端
CN101699781A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和秩指示信令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2394685A (zh)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1257369B (zh) 发送ack/nack信令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表示方法和装置
CN101826947B (zh) 增强型长期演进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CN109474393A (zh) 数据反馈、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接收设备,发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083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06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