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0651B - 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0651B
CN101820651B CN 200910118636 CN200910118636A CN101820651B CN 101820651 B CN101820651 B CN 101820651B CN 200910118636 CN200910118636 CN 200910118636 CN 200910118636 A CN200910118636 A CN 200910118636A CN 101820651 B CN101820651 B CN 101820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path
address
blacklist
load bearing
bear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1863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0651A (zh
Inventor
朱国军
余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11863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20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2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0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6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该方法可以保证了业务提供的质量,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通信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Description

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在移动通信领域,核心网设备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化已经大势所趋,核心网设备之间以及到无线接入部分都已经IP化或者进入了IP化进程。随着核心网络IP时代的到来,由于IP化带来的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
由于IP网络的特性,核心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多条IP通信路径承载业务,现有技术中,核心网的网络交换设备收到用户的通信请求时,根据当前可以选择的IP通信路径,随机分配一条IP通信路径承载用户请求的通信业务,IP通信路径用通信双方的IP地址进行标识,分配IP通信路径的过程即是为通信的双方分配IP地址的过程。
当前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的通信业务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同的通信业务对通信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网络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则需要更好的通信质量以保证业务的正常提供,而当前核心网设备在分配IP通信路径采用是的随机分配方式,对分配的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是没有控制,无法有效的保证通信业务的正常进行,进而导致用户的业务体验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以实现网络对IP通信路径选择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交换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
通信路径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收到的通信请求,触发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所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是依据获取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进行选择的;
路径下发单元,用于将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IP通信路径下发给承载设备建立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
通信路径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承载建立请求,触发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所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是依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进行选择的;
承载建立单元,用于采用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IP通信路径建立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承载建立请求对应的承载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交换设备和承载设备;
网络交换设备用于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并向所述承载设备发送承载建立请求;
承载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并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所述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交换设备和承载设备;
网络交换设备用于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根据所述承载设备上报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并将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IP通信路径下发给承载设备;
承载设备,用于采用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下发的IP通信路径,承载所述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可以实现网络侧对IP通信路径的选择进行控制,使得网络侧可以根据IP通信路径的QoS质量对QoS要求高的业务(如:视频业务、高质量语音业务等),选择QoS较好的通信路径提供服务,保证了业务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发明实施例中收集QoS参数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的出局路径选择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的入局路径选择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BICC局间前向快速隧道承载建立方式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BICC局间前向延迟隧道承载建立方式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BICC局间后向延迟隧道承载建立方式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网络交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承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一种通信路径选择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
A1,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
本实施例中,用户的通信请求由核心网的网络交换设备接收,所述通信请求可以包括:主叫方身份标识、被叫方的身份标识等常规信息。
基于承载和控制平面分离的网络架构,网络交换设备可以是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 Centre Server,MSC Server)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 GatewayController,MGC)等核心网设备。
A2,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这里的QoS参数可以是数据传输的相关数据,如:丢包率、时延、抖动等。本实施例中,IP通信路径由通信双方的IP地址进行标识。
IP通信路径可以由承载设备执行选择,承载设备可以是媒体网关(MediaGateway,MGW)或者会话边界控制器(SBC)等。
可以理解所述IP通信路径还可以由网络交换设备执行选择,这需要承载设备将预先收集的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上报给MSC Server或MGC,MSC Server或MGC进行路径选择后,在将选择得到的路径下发给承载设备。
本实施例强调核心网设备具有IP通信路径的选择功能,而具体处理路径选择的过程由核心网的哪个设备完成,可以根据具体的网络架构进行选择,执行路径选择的核心网设备既可以是现有的设备也可以是新增的设备,具体执行路径选择的设备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A3,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
具体采用IP通信路径承载通信业务的过程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常规实现方式,本发明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需要收集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以实现根据QoS参数进行IP通信路径的选择。QoS参数的收集过程与上述步骤A1至步骤A3并无时序关系,可以与上述步骤A1至A3的流程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其联系在于上述步骤A2在进行IP通信路径选择时,需要依据收集的QoS参数进行选择,具体的收集QoS参数的时机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收集QoS参数的过程如图2所示,包括:
a1,承载设备获取承载会话连接的IP通信路径信息;
承载会话连接的IP通信路径是在建立用户之间的会话连接时,由承载设备建立的,承载设备可以依据常规实现方式获取已建立的IP通信路径信息。
a2,获取所述IP通信路径信息对应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
本例中,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获取:
方式一、承载设备对承载会话连接的IP通信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监控,如监控数据传输的丢包率、误码率、抖动、时延等QoS参数。
方式二、承载设备主动对IP通信路径的OoS参数进行探测,如通过IP通信路径发送预订大小的检测数据,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在IP通信路径中的传输情况,统计QoS参数,如:丢包率、误码率、抖动、时延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收集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后,还根据所述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上述步骤A2可以根据建立的黑名单选择IP通信路径,具体根据建立的黑名单选择IP通信路径的方式参见下述实施例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建立黑名单的过程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判断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是否满足预置的标准,若否,则将IP通信路径记录到黑名单。这里的QoS参数可以是误码率、丢包率、时延、抖动等参数。
下面举例对建立黑名单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本例中包括的网络设备有:主叫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1)、被叫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2)、主叫方媒体网关(MGW1)和被叫方媒体网关(MGW2)。
首先,MGW1对已经建立呼叫连接的IP通信路径(这里假设:MGW1上建立了IP1到IP4的通信路径、IP2到IP5的通信路径、IP3到IP6的通信路径)进行检测,MGW1检测到IP1到IP4的QoS质量不满足预置标准,则将IP1到IP4记入MGW1的黑名单,MGW2检测IP4到IP1的QoS质量不满足预置标准,记入MGW2的黑名单,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IP2到IP5记入MGW1的黑名单,IP5到IP2记入MGW2的黑名单,MGW1的黑名单参见表1,MGW2的黑名单参见表2。
表1
  本端IP   对端IP   局向   MSRN   BCU-ID
  IP1   IP4   1   13801111   MGW2
  IP2   IP5   1   13801111   MGW2
表2
  本端IP   对端IP   局向   MSRN   BCU-ID
  IP4   IP1   1   13802222   MGW1
  IP5   IP2   1   13802222   MGW1
其中,媒体网关自己分配的IP地址记为本端IP地址列,通信对端的IP地址记为对端IP地址列。
上述判断QoS参数是否满足预置标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丢包率大于某个阈值(如丢包率>2%)则判定QoS参数不满足预置标准;
时延大于某个阈值(如:时延>200毫秒(ms))则判定QoS参数不满足预置标准;
抖动大于某个阈值(如:抖动>50ms)则判定QoS参数不满足预置标准。
对QoS参数进行判定的预置标准可以根据对于服务质量的需求进行设定,也可以采用多种QoS参数进行组合判定,具体判定选择的QoS参数以及设置的阈值的数值均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黑名单中采用通信双方的IP地址标识IP通信路径,可以理解黑名单中还可以记录IP通信路径对应的标识呼叫的信息,如表1和表2中的局向(Officedirection,OFC)信息和移动台漫游号码(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MSRN)前缀。在建立黑名单的过程中,主叫方MSC Server和被叫方MSC server可以将标识呼叫的信息下发给各自对应的MGW,标识呼叫的信息可以作为MGW选择IP通信路径的参考。
主叫方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1)下发给主叫方媒体网关(MGW1)的标识呼叫的信息可以包括:被叫方的局向信息、被叫方的网络交换设备标识(可以是移动交换中心标识(Mobile Switch Centre Identifier,MSCID)、或者媒体网关控制器标识)、被叫方的移动台漫游号码(Mobile Station RoamingNumber,MSRN)前缀、承载控制单元标识(Bearer Control Unit Identifier,BCU-ID)等信息。
被叫方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2)下发给被叫方媒体网关(MGW2)的标识呼叫的信息可以包括:主叫方的局向信息、主叫方的网络交换设备标识(移动交换中心标识(Mobile Switch Centre Identifier,MSCID))、主叫方的移动台漫游号码(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MSRN)前缀、承载控制单元标识(Bearer Control Unit Identifier,BCU-ID)等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可以实现网络侧对IP通信路径的选择进行控制,使得网络侧可以根据IP通信路径的QoS质量对QoS要求高的业务(如:视频业务、高质量语音业务等),选择QoS较好的通信路径提供服务,保证了业务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设备可以定期对建立的黑名单进行维护,具体的维护方式可以包括:承载设备对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进行探测,当探测得知黑名单中的某一个IP通信路径的QoS已经满足预置标准,则将该IP通信路径从黑名单中删除。
与黑名单的建立过程类似,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建立IP通信路径的白名单,所述白名单中记录QoS参数正常的IP通信路径,白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采用通信双方的IP地址进行标识;具体的:
白名单内的IP通信路径可以是固定设置的一些无需进行检测则认为是QoS参数正常的IP通信路径,还可以是经过规定次数检测后,QoS参数一直满足预置标准的IP通信路径。
在现有技术中当前运营商为提高基于IP承载网的核心网业务的可靠性,采用的是一种时分多路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网络备份的方式。即,保留当前传统网络的TDM网络,与IP化之后的IP网络并存。平时业务承载在IP网络之上,但是当IP承载网网络故障造成业务受损之后,核心网设备将业务切换到原有传统的TDM网络之上,从而IP承载网故障造成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案诸多缺陷,如:需要借鉴TDM网络资源作为备份网络,而随着IP化的演进策略,TDM资源最终将推出历史舞台,这种方案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将成为主要问题,同时TDM资源仅仅作为备份通道闲置,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资金浪费。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核心网可以自行选择服务质量满足要求的IP通信路径为用户提供服务,无需进行IP通信路径的TDM备份,当IP通信路径出现问题时,则可以避开出现问题的IP通信路径承载业务,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的成本,为网络通信提供了保证。
下面通过实施例二对根据黑名单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二、一种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包括出局路径选择和入局路径选择的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出局路径选择的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
B1,主叫方网络交换设备接收主叫方的通信请求;
B2,主叫方网络交换设备请求主叫方承载设备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
B3,主叫方承载设备根据本地保存的黑名单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所述分配的IP地址选择不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的IP地址。
本实施例中,将不在黑名单中的IP地址分配给主叫方,则可以避免由主叫方和被叫方IP地址组成的IP地址对出现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
但是主叫方承载设备可分配的IP地址也是有限的,有可能出现所有可选的IP地址均出现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的情况,据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可以通过四种处理方式以实现对主叫方IP地址的选择。
一、当主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主叫方承载设备根据被叫方的IP地址查询黑名单,选择黑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主叫方的IP地址;所述选择的IP地址与所述被叫方的IP地址组成的IP地址对所标识的IP通信路径不在所述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
二、当主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主叫方承载设备根据预先统计的本地黑名单中的IP地址出现的次数,选择在黑名单中出现次数最少的IP地址作为所述主叫方的IP地址;
可以理解,进行统计IP地址出现次数的统计对象为黑名单中的本端IP地址,因为黑名单中对端的IP地址并不属于主叫方承载设备可分配的IP地址资源,因此不必做额外的统计。
三、当主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则查询所述白名单,选择白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所述主叫方的IP地址。
白名单内的IP通信路径可以是固定设置的一些无需进行检测则认为是QoS满足预置标准的IP通信路径,还可以是经过规定次数检测后,QoS参数一直满足预置标准的IP通信路径,本发明白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的收集过程和黑名单IP通信路径的收集过程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可能出现相同的IP通信路径同时出现在黑名单中和白名单中的情况,此时考虑到黑名单中记录的IP通信路径可能存在误判,因此基于白名单的IP地址选择方式可以作为基于黑名单无法进行IP地址选择时的有效补充。
四、当主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主叫方承载设备根据标识呼叫的信息查询黑名单,选择黑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主叫方的IP地址,所述选择的IP地址与所述呼叫标识的信息的组合所标识的IP通信路径不在所述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
第四种处理方式与第一种处理方式类似,第四种处理方式是对主叫方承载设备无法获得被叫方的IP地址的情况下的补充处理方式,不依赖于对被叫方IP地址的获取,但是需要在建立黑名单时,记入IP通信路径对应的标识呼叫的信息。
下面以局向信息为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标识呼叫的信息的作用:如上表1所示。
在主叫方承载设备黑名单中保存IP1经过局向1到IP4的通信路径的记录,即IP1与IP4的IP通信路径QoS参数没有满足预置的标准。主叫方承载设备在选择主叫方的IP地址时,如果所有可选的IP地址均出现在黑名单中时(即没有除黑名单中的IP以外的IP可供选择),那么可以根据标识呼叫的信息(本例中的局向信息)对黑名单中出现的IP地址重新进行筛选。例如:若本次呼叫出局的局向信息为局向2,而黑名单中保存的记录中局向信息为局向1;那么可以发现,黑名单中并没有IP1和局向2组合标识的IP通信路径,因此选择IP1作为主叫方的IP地址。
B4,主叫方承载设备将所述选择的主叫方的IP地址发送给主叫方网络交换设备。
可以理解,步骤B4之后,主叫方网络交换设备可以将主叫方的IP地址发送给被叫方的网络交换设备。
对于入局路径选择的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
S1,被叫方网络交换设备接收主叫方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对被叫方的通信请求;
S2,被叫方网络交换设备请求被叫方承载设备为被叫方分配IP地址;
S3,被叫方承载设备根据本地保存的黑名单为被叫方分配IP地址;所述分配的IP地址选择不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的IP地址。
S4,被叫方承载设备将所述选择的被叫方的IP地址发送给被叫方网络交换设备。
本实施例中,将不在黑名单中的IP地址分配给被叫方,则可以避免由主叫方和被叫方IP地址组成的IP地址对出现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
但是被叫方承载设备可分配的IP地址也是有限的,有可能出现被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的情况,据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可以通过四种处理方式以实现对被叫方IP地址的选择。
一、被叫方承载设备根据主叫方的IP地址查询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选择黑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被叫方的IP地址;所述选择的IP地址与所述主叫方的IP地址组成的IP地址对不在所述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
二、被叫方承载设备统计本地黑名单中的IP地址出现的次数;当被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选择在黑名单中出现次数最少的IP地址作为所述被叫方的IP地址;
可以理解,进统计IP地址出现次数的统计对象为黑名单中的本端IP地址,因为黑名单中对端的IP地址并不属于被叫方承载设备可分配的IP地址资源,因此不必做额外的统计。
三、当被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则查询白名单,选择白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被叫方的IP地址。基于白名单的IP地址选择方式可以作为基于黑名单无法进行IP地址选择时的有效补充;
四、当被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被叫方承载设备根据标识呼叫的信息查询黑名单,选择黑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被叫方的IP地址,选择的IP地址与呼叫标识的信息的组合不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对于标识呼叫的信息的描述参见实施例一。
第四种处理方式与第一种处理方式类似,第四种处理方式是对被叫方承载设备无法获得主叫方的IP地址时的补充处理方式,不依赖于对主叫方IP地址的获取,但是需要在建立黑名单时,记入IP通信路径对应的标识呼叫的信息。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二和三中,是通过在MGW统计IP地址对的QoS信息,MSC Server或MGC在建立承载的时候,由MGW进行IP通信路径的选择。作为另外一种可选的方式,也可以由MGW将统计得到的IP地址对的QoS信息上报给MSC Server或MGC,由MSC Server或MGC选择IP地址,然后将选择的IP地址下发给MGW,由MGW根据MSC Server或MGC下发的IP地址建立承载。在这种方式下,MSC Server或MGC建立黑名单以及IP地址选择的策略与前述MGW的方式相同,只不过实现的主体为MSC Server或MGC。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应用于具体呼叫场景进行描述。
场景一、采用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Protocol,BICC)的局间呼叫场景。
BICC的承载建立方式可以实现免编解码操作(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TrFO)功能,进而带来话音质量的本质提高,节省MGW的编码(CODEC)资源。BICC协议采用三种承载建立方式来实现TrFO功能,包括:
BICC局间前向快速(Fast Forward)隧道承载建立方式、BICC前向延迟(Delay Forward)隧道承载建立方式和BICC后向延迟(Delay Backward)隧道承载建立方式。
1)对于前向快速(Fast Forward)隧道承载建立方式的特点是:主叫方的MSC Server在发送IAM消息前就已经从MGW得到了隧道数据(TunnelData),然后在发送给被叫方的MSC Server的IAM消息中携带IPBCP请求的TunnelData,对于承载建立前的交互只有两条消息(IAM消息和APM消息)。
如图5所示,是BICC局间前向快速隧道承载建立方式的流程图。
对于BICC前向快速的场景,在被叫方建立承载的时候,通过IP承载控制协议(IP Bearer Control Protocol,IPBCP)消息已经可以获取主叫方的IP地址,被叫方媒体网关(MGW2)根据主叫方IP地址查询黑名单,排除掉QoS异常的IP地址,选取正常的IP地址作为被叫方的IP地址。具体流程如下:
C1,主叫方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1)收到主叫方的通信请求,向主叫方媒体网关发送承载端点建立请求;
C2,主叫方媒体网关(MGW1)根据本地保存的黑名单,排除服务质量参数(QoS)不满足预置条件的通信路径,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假设这里分配的地址为IP1),并通过承载端点建立响应将IP1返回给MSC Server1。
C3,MGW1通知MSC Server1主叫方的IP承载信息;
所述IP承载信息(IPBCP信息)是媒体网关之间传递的信息,媒体网关之间的交互通过MSC server之间的信令传输实现的,本步骤中,MGW1将主叫方的IP地址封装在IP承载信息中,通过MSC Server1->MSC Server2->MGW2的路径将IP承载信息送至MGW2。
C4,MSC Server1返回对步骤C3通知的响应;
C5,MSC Server1发送初始地址消息(Initial Address Message,IAM)给被叫方的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2);该IAM消息中包含步骤C3中主叫方媒体网关通知给MSC Server1的IP承载信息,该IP承载信息包含IP1。
C6,MSC Server2向被叫方媒体网关(MGW2)发送承载端点建立请求,该请求中携带MSC server1发送过来的IP承载信息;
C7,MGW2对所述IP承载信息进行解析,获得主叫方的IP地址;并根据主叫方的IP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黑名单,避开QoS质量差的路径为被叫方选择IP地址(这里选择的是IP2),并将选择的IP2返回给MSC Server2;
C8,MGW2通知MSC Server2被叫方的IP的承载信息,该IP承载信息包含IP2;
C9,MSC Server2返回对C8步骤通知的响应。
可以理解,步骤C9后,MSC server2将来自MGW2的IP承载信息通过主叫方的MSC Server发送给MGW1;主叫方和被叫方则可以采用分配的IP地址进行通信。
2)前向延迟(Delay Forward)的隧道承载建立方式,在IAM及第一条返回的应用层传送机制(Application transport Mechanism,APM)消息中,都不携带TunnelData,而是等第一条APM返回后,才进行承载建立的发起。
对于前向延迟的场景,被叫建立承载的时候还无法获取主叫的IP地址,此时可以依据主叫带过来的BCU-ID作为选择条件,选取承载QoS质量好的IP地址,被叫的IP地址选择流程为:
被叫方MSC Server(MSC Server2)在建立承载的时候,下发主叫方的局向信息和BCU-ID给被叫方媒体网关(MGW2)。
MGW2根据所述局向和BCU-ID查询黑名单,选取IP地址建立承载。
然而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选择精度,但是以整个BCU-ID或者局向作为选择条件,这种选择精度有限,存在一定的误判。当IP承载网以双平面规划的时候,很可能导致最终的主被叫IP地址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或者本地IP地址都在黑名单中,但是实际上黑名单中的某些IP地址对,仍然可以保证的比较好的QoS,此时需要采用另外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精度,减少误判。
对于BICC前向延迟的承载建立方式,如图6所示,具体方法可以在被叫MGW在获取到主叫的IP地址信息之后,根据统计的QoS信息,修改本端IP地址IP2为新IP地址IP3,以实现IP通信路径的选择,流程如下:
D1,主叫方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1)向主叫方媒体网关(MGW1)发送承载端点建立请求;
D2,MGW1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IP1),并通过承载端点建立响应将IP1返回给MSC Server1;
D3,MSC Server1向被叫方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2)发送IAM消息;该IAM消息中不包含IP1;
D4,MSC Server2收到IAM消息,向被叫方媒体网关(MGW2)发送承载端点建立请求;
D5,MGW2为被叫方分配IP地址(IP2),并通过承载端点建立响应将(IP2)发送给MSC Server2;
D6,MSC Server2向MSC Server1发送应用层传送机制(Applicationtransport Mechanism,APM)消息;
D7~D8,MGW1和MSC Server1可以通过修改端点属性请求和修改端点属性响应进行媒体协商。
D9,MGW1通知MSC Server1端点的IP承载信息;
D10,MSC Server1返回对D9步骤通知的响应;
D11,MSC Server1向MSC Server2发送包含所述IP承载信息的APM消息;该IP承载信息包含为主叫方分配的IP地址(IP1);
D12,MSC Server2向MGW2发送修改端点属性请求,该请求包含所述MSCServer1发送的IP承载信息;
D13,MGW2解析所述IP承载信息获得IP1,并根据IP1和本地的黑名单,判断分配的IP1与IP2组成的IP通信路径是否在MSC Server2的黑名单中,若在,则根据黑名单为被叫方重新分配IP地址(IP3)(即将IP2修改为IP3);并向MSCServer2发送修改端点属性响应,响应中携带重新分配的IP3,若不在,则继续使用IP2作为被叫的IP地址。
3)后向延迟(Delay Backward)隧道承载建立方式,在IAM消息中,不携带TunnelData,入局收到IAM后,发起承载建立。
对于BICC后向延迟的承载建立方式,如图7所示,具体流程如下:
E1,主叫方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1)向主叫方媒体网关(MGW1)发送承载端点建立请求;
E2,主叫方媒体网关(MGW1)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IP1),并将IP1返回给MSC Server1;
E3,MSC Server1向被叫方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2)发送IAM消息;该IAM消息中不包含IP1;
E4,MSC Server2收到IAM消息,向被叫方媒体网关(MGW2)发送承载端点建立请求;
E5,MGW2为被叫方分配IP地址(IP2),并通过承载端点建立请求将IP2发送给MSC Server2;
E6~E7,MGW2和MSC Server2可以通过修改端点属性请求和修改端点属性响应进行媒体协商。
E8,MGW2通知MSC Server2被叫方的IP承载信息,IP承载信息包含IP2;
E9,MSC Server2返回对E8步骤通知的响应;
E10,MSC Server2向MSC Server1发送APM消息,APM消息中包含MGW2通知给MSC Server2的IP承载信息,IP承载信息包含IP2。
E11,MSC Server1向MGW1发送修改端点属性的请求,该请求包含所述IP承载信息;;
E12,MGW1解析所述IP承载信息获得被叫方的IP地址(IP2),并判断IP1与IP2组成的IP通信路径是否在MSC Server1的黑名单中;若在,则根据的黑名单为主叫方重新分配IP地址:IP3(即将IP1修改为IP3);并向MSC Server1发送修改端点属性响应,响应中携带重新分配的IP3;若不在,则继续使用IP1作为主叫方的IP地址。
场景二、应用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的局间呼叫的场景。
对于SIP出局路径选择:
主叫方媒体网关在分配主叫方的IP地址后,如果SIP在首次发送出局消息不携带该主叫方的IP地址,那么主叫方在后续获取被叫方的IP地址后,为了实现IP通信路径的选择,主叫方媒体网关可以根据被叫的IP地址查询主叫方媒体网关保存的黑名单,若当前使用的主叫方的IP地址与被叫的IP地址标识的IP通信路径保存在黑名单中,则重新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以避开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进而获得较好的服务质量。
对于SIP入局路径的选择:当入局消息带有主叫的IP地址的时候,被叫方IP地址的分配可以直接依据主叫方的IP地址查询黑名单进行选择。但是当入局消息不带有主叫的IP地址的时候,由于SIP协议中没有BCU-ID可用,此时只能够使用局向进行选择。
为了避免主叫方和被叫方的IP地址标识的通信路径出现在黑名单中,被叫方媒体网关重新为被叫方分配IP地址以避开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
场景三、应用于具有呼叫仲裁节点(Call Mediation Node,CMN)的局间呼叫场景。
对于CMN组网的情况来说,主要由于CMN的存在,局向信息已经失去参考意义(因为所有的局向均指向CMN),因此主叫方MSC Server(MSC Server1)需要通知主叫方媒体网关(MGW1)被叫的MSRN或者MSCID信息作为标识呼叫的信息选择主叫方的IP地址。对于被叫方IP地址选择的处理,在没有获得主叫方的IP地址的情况下,被叫方MSC Server(MSC Server2)则可以根据主叫方的BCU-ID信息作为标识呼叫的信息选择被叫方的IP地址。
场景四、局内呼叫场景:
当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在局内呼叫场景时,即主叫方MSC server和被叫方MSC Server为同一个MSC server。对于局内媒体网关之间IP通信路径的选择,由于呼叫类型决定了没有局向信息、MSRN前缀等标识呼叫的信息,因此可以采用MGW索引信息作为新的标识呼叫的信息。MSC Server分别向MGW下发通信对端MGW的索引,MGW在建立黑名单的时候,需要记录下IP通信路径对应的对端MGW索引信息,具体索引信息的存放位置可以放在黑名单的移动台漫游号码(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MSRN)字段。
下面举例对局内呼叫的IP通信路径选择进行描述,本例中MGW1和MGW2均属于同一个MSC Server下的媒体网关。MGW1记录的黑名单如表3所示。
表3
  本端IP   对端IP   局向   MSRN   BCU-ID
  IP1   IP4   空   2   空
  IP2   IP5   空   2   空
MGW2记录的黑名单如表4:
表4
  本端IP   对端IP  OFC   MSRN   BCU-ID
  IP4   IP1  空   1   空
  IP5   IP2  空   1   空
MSC Server在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时,将MGW2的索引信息下发给MGW1,MGW1根据该索引查询黑名单,选择主叫方的IP地址。在为被叫方分配IP地址时,MSC Server下发主叫方IP地址给MGW2,MGW2根据主叫方的IP地址,查询黑名单,选择不在黑名单中IP地址作为被叫方的IP地址,主叫方和被叫方的IP地址分配完成后,采用分配的IP地址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不仅仅可以应用于上述四个通信场景,对于其他通信协议或者网络架构的通信场景,同样适用于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以完成IP通信路径的选择,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TDM备份方案,采用根据QoS参数选择IP通信路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当IP通信路径出现问题时,则不会选择出现问题的路径承载业务,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的成本,为网络通信提供了保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设备。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三,一种网络交换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接收单元310、通信路径选择单元320和通信路径下发单元330和服务质量参数获取单元340;
接收单元310,用于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
通信路径选择单元320,用于根据接收单元310收到的通信请求,触发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所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是依据获取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进行选择的;
路径下发单元330,用于将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320选择的IP通信路径下发给承载设备。
服务质量参数获取单元340,用于接收承载设备发送的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并将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发送给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交换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网络交换设备,增加了IP通信路径的选择和下发的功能,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可以实现核心网对IP通信路径的选择进行控制,使得核心网可以根据IP通信路径的QoS质量对QoS要求高的业务,选择QoS较好的通信路径提供服务,保证了业务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实施例四,一种承载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接收单元410、通信路径选择单元420、承载建立单元430;
接收单元410用于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
通信路径选择单元420,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410接收承载建立请求,触发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所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是依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进行选择的;
承载建立单元430,用于采用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420选择的IP通信路径所述接收单元410接收的承载建立请求对应的承载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路径选择单元420可以包括:
路径获取单元421,用于获取承载会话连接的IP通信路径信息;
参数获取单元422,用于根据所述路径获取单元421获取的IP通信路径信息获取IP通信路径对应的QoS参数;
黑名单单元423,用于根据参数获取单元422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
路径选择单元424,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承载建立请求,选择不在所述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提供给通信服务承载单元430。
本实施例中通信路径选择单元420还可以包括:白名单单元425,用于建立IP通信路径的白名单;所述白名单中记录QoS参数正常的IP通信路径,白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采用通信双方的IP地址进行标识;
所述路径选择单元424还用于在所有可选的IP通信路径均在黑名单中时,选择所述白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并将选择的IP通信路径提供给承载建立单元430。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承载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承载设备,在进行IP通信路径的选择时,考虑了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根据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可以实现核心网对IP通信路径的选择进行控制,使得核心网可以根据IP通信路径的QoS质量对QoS要求高的业务,选择QoS较好的通信路径提供服务,保证了业务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实施例五,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0所示,包括:网络交换设备510和承载设备520;
网络交换设备510用于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并向承载设备520发送承载建立请求;
承载设备520,接收网络交换设备510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并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交换设备510还用于下发标识呼叫的信息给承载设备;
所述承载设备520还根据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下发的标识呼叫的信息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交换设备510可以是: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等呼叫控制我设备;所述承载设备520可以是:媒体网关或会话边界控制器等设备。
实施例六,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交换设备610和承载设备620;
网络交换设备610用于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根据承载设备620上报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并将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IP通信路径下发给承载设备620;
承载设备620,用于采用所述网络交换设备610下发的IP通信路径,承载所述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提供的通信系统,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可以实现核心网对IP通信路径的选择进行控制,使得核心网可以根据IP通信路径的QoS质量对QoS要求高的业务(如:视频业务、高质量语音业务等),选择QoS较好的通信路径提供服务,保证了业务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TDM备份方案,采用根据QoS参数选择IP通信路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当IP通信路径出现问题时,则不会选择出现问题的路径承载业务,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的成本,为网络通信提供了保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以及通信系统可以运行的方法,可参考上文对本发明提供的提供多个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核心网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
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
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所述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承载会话连接的IP通信路径信息;
获取所述IP通信路径信息对应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
在获取所述IP通信路径信息对应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之后,根据所述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所述根据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的步骤包括:判断IP通信路径对应的QoS参数是否低于预置的标准;若是,则将所述IP通信路径记录到黑名单;
所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的过程包括:选择不在所述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名单中采用通信双方的IP地址标识IP通信路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不在所述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的过程包括:
主叫方承载设备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所述分配的IP地址选择不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的IP地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所述主叫方承载设备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的过程包括:
主叫方承载设备根据被叫方的IP地址查询黑名单,选择黑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主叫方的IP地址;所述选择的IP地址与所述被叫方的IP地址组成的IP地址对所标识的IP通信路径不在所述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
或者,主叫方承载设备统计本地黑名单中的IP地址出现的次数;并选择在黑名单中出现次数最少的IP地址作为所述主叫方的IP地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主叫方承载设备建立IP通信路径的白名单;所述白名单中记录QoS参数正常的IP通信路径,所述白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采用通信双方的IP地址进行标识;
所述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的过程包括:
当主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则查询所述白名单,选择白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所述主叫方的IP地址。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名单中还记录IP通信路径对应的标识呼叫的信息;
所述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的过程包括:
当主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主叫方承载设备根据标识呼叫的信息查询黑名单,选择黑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主叫方的IP地址,所述选择的IP地址与所述呼叫标识的信息的组合所标识的IP通信路径不在所述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不在所述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的过程包括:
被叫方承载设备为被叫方分配IP地址,所述分配的IP地址选择不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的IP地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被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所述被叫方承载设备为被叫方分配IP地址的过程包括:
被叫方承载设备根据主叫方的IP地址查询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选择黑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被叫方的IP地址;所述选择的IP地址与所述主叫方的IP地址组成的IP地址对不在所述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或者,被叫方承载设备统计本地黑名单中的IP地址出现的次数;并选择在黑名单中出现次数最少的IP地址作为所述被叫方的IP地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被叫方承载设备建立IP通信路径的白名单;
为被叫方分配IP地址的过程包括:
当被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则查询所述白名单,选择白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所述被叫方的IP地址。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名单中还记录IP通信路径对应的标识呼叫的信息;
所述为被叫方分配IP地址的过程包括:
当被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被叫方承载设备根据标识呼叫的信息查询黑名单,选择黑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被叫方的IP地址,所述选择的IP地址与所述呼叫标识的信息的组合不在所述被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
11.如权利要求6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呼叫的信息包括:局向信息、网络交换设备标识、移动台漫游号码前缀、承载控制单元标识、媒体网关索引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不在所述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的过程包括:
网络交换设备为通信双方分配IP地址,所述的通信双方IP地址标识的IP通信路径不在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
13.一种网络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
服务质量参数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承载设备发送的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并将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发送给通信路径选择单元;
通信路径选择单元,用于在获取所述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之后,根据所述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所述根据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的步骤包括:判断IP通信路径对应的QoS参数是否低于预置的标准;若是,则将所述IP通信路径记录到黑名单;以及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收到的通信请求,触发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所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是依据获取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进行选择的,所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的过程包括:选择不在所述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
路径下发单元,用于将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IP通信路径下发给承载设备。
14.一种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
通信路径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承载建立请求,触发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所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是依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进行选择的;
承载建立单元,用于采用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IP通信路径建立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承载建立请求对应的承载连接;
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包括:
路径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承载会话连接的IP通信路径信息;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径获取单元获取的IP通信路径信息获取IP通信路径对应的QoS参数;
黑名单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数获取单元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所述根据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的步骤包括:判断IP通信路径对应的QoS参数是否低于预置的标准;若是,则将所述IP通信路径记录到黑名单;
路径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承载建立请求,选择不在所述黑名单单元建立的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并将选择的IP通信路径提供给所述承载建立单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还包括:
白名单单元,用于建立IP通信路径的白名单;所述白名单中记录QoS参数正常的IP通信路径,白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采用通信双方的IP地址进行标识;
所述路径选择单元还用于在所有可选的IP通信路径均在黑名单中时,选择所述白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并将选择的IP通信路径提供给承载建立单元。
1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交换设备和承载设备;
网络交换设备用于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并向所述承载设备发送承载建立请求;
承载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获取承载会话连接的IP通信路径信息,获取所述IP通信路径信息对应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在获取所述IP通信路径信息对应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之后,根据所述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所述根据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的步骤包括:判断IP通信路径对应的QoS参数是否低于预置的标准;若是,则将所述IP通信路径记录到黑名单;根据预先收集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所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的过程包括:选择不在所述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以及采用选择得到的IP通信路径承载所述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交换设备还用于下发标识呼叫的信息给承载设备;
所述承载设备还用于为主叫方分配IP地址,所述分配的IP地址选择不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的IP地址,所述黑名单中采用通信双方的IP地址标识IP通信路径;所述承载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下发的标识呼叫的信息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其中,
当主叫方承载设备所有可分配的IP地址均出现在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时,主叫方承载设备用于根据标识呼叫的信息查询黑名单,选择黑名单中的IP地址作为主叫方的IP地址,所述选择的IP地址与所述呼叫标识的信息的组合所标识的IP通信路径不在所述主叫方承载设备保存的黑名单中,或者主叫方承载设备统计本地黑名单中的IP地址出现的次数;并选择在黑名单中出现次数最少的IP地址作为所述主叫方的IP地址。
1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交换设备和承载设备;
网络交换设备用于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获取承载设备发送的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在获取所述IP通信路径的QoS参数之后,根据所述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所述根据获取的QoS参数建立IP通信路径的黑名单的步骤包括:判断IP通信路径对应的QoS参数是否低于预置的标准;若是,则将所述IP通信路径记录到黑名单;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承载设备上报的互联网协议IP通信路径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所述对IP通信路径进行选择的过程包括:选择不在所述黑名单中的IP通信路径;以及将所述通信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IP通信路径下发给承载设备;
承载设备,用于采用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下发的IP通信路径,承载所述用户的通信请求所对应的通信业务。
CN 200910118636 2009-02-27 2009-02-27 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18636 CN101820651B (zh) 2009-02-27 2009-02-27 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18636 CN101820651B (zh) 2009-02-27 2009-02-27 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0651A CN101820651A (zh) 2010-09-01
CN101820651B true CN101820651B (zh) 2013-03-20

Family

ID=42655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1863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651B (zh) 2009-02-27 2009-02-27 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206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7740B (zh) * 2015-11-27 2019-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媒体路径选择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82092B (zh) * 2018-06-08 202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时延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933733A (zh) * 2018-07-10 2018-12-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关间通信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6187B (zh) * 2019-11-28 2022-12-27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方法及路径切换装置
CN113630778B (zh) * 2021-08-03 2023-08-25 安科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QoS流的动态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6614392B (zh) * 2023-07-18 2023-10-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开销确定方法、路由开销监控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0651A (zh)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0651B (zh) 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1641886B (zh) 在异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装置和方法
CN104010318B (zh) 传输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67549A (zh) 电路交换和多媒体子系统语音连续性
CN101009937A (zh) 多媒体流的无缝会话移动性
CN100555994C (zh) 将电路域呼叫路由至分组域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35798A (zh) 一种实现容灾的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873241A (zh) 建立通话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47639B (zh) 刀片集群交换中心服务器和用于信令的方法
CN101155340B (zh) 一种电路域感知ims域会话计费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US845229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ccess network and core network
CN101064644B (zh) 一种感知用户进行非ims业务的状态并进行通知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63573A (zh) 一种本地疏导的VoLTE国际漫游系统及方法
CN100558088C (zh) 虚拟媒体网关优化接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23248A (zh) 呼叫业务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01111003B (zh) 多媒体彩铃系统及其播放方法
CN101155173B (zh) 电路域感知ims域多媒体会话媒体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20675A (zh) 计费方法、会话控制信令面锚点和媒体网关控制实体
CN100473059C (zh) 一种切换媒体流编解码格式的方法
CN101873656A (zh)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CN101394587A (zh) 一种MSC Pool组网中寻呼实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07068927A1 (en) Routing calls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2833715B (zh) 询问转接实现方法、应用服务器、业务终端和系统
CN101895947A (zh) 一种单模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单模业务连续性系统
CN102131163A (zh) 在电路域接入终端与as之间交互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