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3656A -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 Google Patents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3656A
CN101873656A CN200910137303.7A CN200910137303A CN101873656A CN 101873656 A CN101873656 A CN 101873656A CN 200910137303 A CN200910137303 A CN 200910137303A CN 101873656 A CN101873656 A CN 101873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s
control channel
session
territor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73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3656B (zh
Inventor
龙水平
衣强
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373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365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1717 priority patent/WO20101215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3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3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04W36/0022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 H04W36/00226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wherein the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comprise IP multimedia system [IMS], e.g.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P多媒体子系统IMS会话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分组交换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电路交换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无法传输控制信令从而导致会话业务失败的情况下,恢复对多个会话的控制,保证了会话业务的畅通,使用户会话不会丢失,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背景技术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是基于IP交换的业务网络,其核心是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和各种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其中S-CSCF负责在满足条件时将呼叫请求路由到正确的AS,由AS执行业务逻辑。在前向IMS网络演进过程中,需要保证用户在不同接入方式,例如CS(Circuit Switch,电路交换)接入后PS(Packet Switching,分组交换)接入时的业务体验一致。为此3GPP提出了ICS(IMS Centralized Service,IMS集中业务控制)功能。ICS在保持IMS核心网子系统对业务的集中控制的前提下,打破了只能通过PS网络接入IMS业务的局限,将IMS业务承载网络进一步扩展到了传统CS网络。
如图1所示,为现有ICS架构示意图,其中SCC(Service Centralization and Continuity,集中业务和业务连续性)AS执行ICS业务逻辑,ICS UE(用户终端)和SCC AS之间建立了Gm或I1接口,作为业务控制信道传输控制信令,ICS UE与AS间建立承载控制信道,完成对媒体承载的传输控制等作用,承载控制信道可供不同会话复用,其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UE与MSC Server间CS域承载控制信道以传输CS域信令,MSC Server与SCCAS间的IMS域承载控制信道,传输由MSC Server将CS域信令转化的SIP信令。SCC AS合并Gm或I1接口上的业务控制信令和CS承载的描述,以代表UE呈现一个标准的IMS会话。ICS UE是一个增强了ICS能力的IMS UE,建立承载控制信令路径,以通过CS域建立媒体。MSC Server增强了ICS功能,对于被识别的ICS用户,增强的MSC Server执行CS信令和IMS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信令转换,支持多媒体呼叫,对于没有识别为ICS用户的用户,MSC Server功能不改变。
发明人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基于上述ICS架构当IMS会话由PS接入时,可以通过CS域作为承载媒体的通道,并使用Gm接口作为业务控制信道,当用户由PS接入转到由只有CS接入的情况,媒体内容仍可通过CS域承载,但是此时Gm接口失效,由此导致会话的业务控制信道失效,用户无法对会话进行控制。假设用户包含多个会话,并且其中一个会话处于激活状态,一个或多个会话在保持状态,则因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用户无法恢复保持状态的会话,而只能由AS将所有保持的会话释放。上述由于控制信道失效而将保持会话释放的方式,使得用户无法恢复保持的会话,从而造成用户会话丢失,体验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以解决当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无法恢复保持状态会话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包括:
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P多媒体子系统IMS会话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分组交换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
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电路交换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器、应用服务器AS,
所述MSC服务器,用于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MS会话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所述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会话终端与MSC服务器之间的CS域部分,以及所述MSC服务器与所述AS之间的IMS域部分。
一种MSC服务器,包括:
关联单元,用于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MS会话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
传输单元,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一种会话终端,包括:
关联单元,用于将至少两个IMS会话与MSC服务器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
业务控制信令交互单元,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进行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的交互。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P多媒体子系统IMS会话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分组交换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电路交换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无法传输控制信令从而导致会话业务,特别是保持状态会话业务失败的情况下,能够恢复对多个会话的控制,保证了会话业务的畅通,使用户会话不会丢失,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ICS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第五实施例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第六实施例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会话业务恢复系统的实施例框图;
图9为本发明MSC服务器的实施例框图;
图10为本发明会话终端的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服务器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MS会话关联,当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流程如图2所示:
步骤201: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MS会话关联。
其中,IMS会话通过PS域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并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传输媒体。
步骤202:当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其中,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包括:会话终端检测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或服务器检测到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
具体的,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可以包括: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通过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或者,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通过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具体的,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会话终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器之间的CS域部分,以及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部分,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还可以包括:新建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信道,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或者,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新建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信道,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具体的,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也可以包括:复用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的情况下,能够恢复对多个会话的控制,保证了会话业务的畅通,使用户会话不会丢失,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述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方法的各实施例中,假设UE A与UE B间的会话处于激活状态,UE A与UE C间的会话处于保持状态,UE A从有PS域和CS域同时覆盖的区域转换到只有CS域覆盖的区域,导致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如从UMTS网络到GSM覆盖的网络时的会话业务恢复过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流程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UE检测出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将已存在的CS域承载控制信道与当前激活状态的会话关联,通过发起CS呼叫通知AS将业务控制信道转移到CS域,并在CS域为一个保持状态的会话重新建立CS承载,同时相应建立新的CS承载控制信道,也就是利用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也就是已存在的CS域承载控制信道)传输第一个呼叫的业务控制信令,并为第二个呼叫建立第二CS域承载控制信道(也就是新建的CS承载控制信道),其过程下:
步骤301:UE A检测出业务控制信道Gm不可用。
初始UE A与UE B之间的会话处于激活状态,UE A与UE C之间的会话处于保持状态。
每个会话建立时SCC AS都为其分配一个TI值,按照会话建立的时间顺序,最早建立的第一个会话的TI值为0(目前可用的最大TI值为7),后续建立的会话的TI值顺次加1。建立会话时SCC AS会将TI值通知相应的UE,因此SCC AS与各个UE中都保存着一致的会话TI值。
另外,除了为每个会话分配上述TI值外,还同时分配一个STI值,用于UE请求SCC AS转移会话时识别指定的会话。
步骤302:UE A在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上发起对UE B的保持请求。
UE A通过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向UE B发送保持请求,请求将UE A与UE B之间激活状态的会话变为保持状态的会话。
步骤303至步骤304:UE A发起一个新的CS呼叫,请求建立第二CS域承载控制信道。
UE A执行一个标准的CS域呼叫过程,向MSC Server发送CS呼叫请求,MSC server生成INVITE消息,其中包含MGW SDP信息和UE C的地址信息,该INVITE消息经过S-CSCF转发到SCC AS,由SCC AS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当上述CS域呼叫过程执行完毕后,相应建立起新的CS承载和新的CS域的承载控制信道。
若UE C的地址信息为tell URI形式,则可在INVITE消息中携带UE C的号码,由AS识别出UE A与UE C之间已存在会话连接,则将新建立的承载与该会话连接关联;若UE C的地址信息若为非tell URI形式,则在INVITE消息中携带UE C的STN值和会话相关的TI值,STN为一个公共电话号码,将该TI值写入CS域请求的TI值域,并将TI值中TI flag字段置0,(若由对端发起呼叫,MSC Server转换为CS域请求时TI flag置1,后同),使SCC AS根据STN、TI值识别出该会话是为相关的TI值的原始会话转移业务控制信道而发送的请求,从而SCC AS将新建立的CS承载与该会话对端关联。
步骤305至步骤307:SCC AS检测到UE A和UE C之间已建立会话连接,则通过S-CSCF发送re-INVITE消息到UE C,以使得第二CS域承载控制信道与已存在的AS和UE C之间的会话连接关联。
步骤308:通过第二CS域承载控制信道保持UE A与UE C间的会话。
步骤309:通过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恢复UEA与UE B间会话的通话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默认与当前处于激活状态的会话(UE A与UE B之间的会话)关联,若当前会话都处于保持状态,则可根据预定策略将指定的一个保持会话与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关联,如该策略为将最早建立的会话与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相关联,将第二CS域承载控制信道与时间上第二个建立的会话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按照24.008的规定,则同一时间只能同时存在两个建立(setup)消息,因而对其它没有恢复控制的会话,UE可以将其释放。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流程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当SCC AS检测出控制信道Gm不可用时,由SCC AS发起新的CS呼叫,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也就是已存在的CS域承载控制信道)传输一个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而新建立的第二CS域承载控制信道与另一个会话关联,通过第二CS域承载控制信道控制该另一个会话,其过程如下:
步骤401:SCC AS检测出业务控制信道Gm不可用。
初始UE A与UE B之间的会话处于激活状态,UE A与UE C之间的会话处于保持状态。
步骤402至步骤404:SCC AS发起与UE A的呼叫请求,请求的SIP头域P-Asserted-Identity中包含对端UE C的地址信息(tell URI形式的地址信息),以使得UEA能够决策到该呼叫请求是请求建立UE C与UEA间的第二CS域承载控制信道。该呼叫请求由S-CSCF转发至MSC Server,MSC Server建立与UE A间的CS域呼叫。
步骤405:UE A收到呼叫请求后,选择挂起该呼叫请求,这是因为UE A与UE B间的会话处于激活状态,该挂起操作UE A的用户不会感知。
步骤406:完成对UE A与UE C之间的保持会话的第二CS域承载控制信道的建立过程。
另外,同第二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第一CS域的承载控制信道默认与当前处于激活状态的会话(UE A与UE B之间的会话)关联,若当前会话都处于保持状态,则可根据预定策略将指定的一个保持会话与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关联,如该策略为将最早建立的会话与已存在的CS域承载控制信道相关联。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流程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AS检测出业务控制信道Gm不可用,不同会话复用UE与MSC Server之间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默认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IMS域部分与当前激活状态的会话关联,为除激活状态的其它会话分别在MSC Server与SCC AS之间建立新的IMS域信道,SCC AS将会话信息发送到MSC Server,会话信息包括每个会话的TI值、STI值、会话的状态信息,使得MSC Server获知会话信息并为除激活状态的会话发送INVITE消息至SCC AS,建立IMS域信道。
该实施例示出了不同会话共用UE与MSC Server间的CS域承载,且在不同MSC Server与SCC AS之间IMS域信道上传输控制信令,可以根据CS域呼叫的TI值来区分不同的会话,其中共用的CS域承载为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也就是已存在的CS域承载控制信道)的CS部分,IMS域信道是多个第二IMS域信道(也就是为多个会话分别新建的多个IMS域信道),其过程如下:
步骤501:SCC AS检测出业务控制信道Gm不可用。
初始UE A与UE B之间的会话处于激活状态,UE A与UE C之间的会话处于保持状态。
步骤502:SCC AS将会话信息发送到S-CSCF。
步骤503:S-CSCF转发会话信息给MSC Server。
步骤504:MSC Server对当前激活会话外的会话(UE A与UE C间的会话)建立MSC Server与SCC AS间的第二IMS域信道,即发送INVITE消息到SCC AS。
所发送的INVITE消息中的replace头携带会话标识STI,以指示第二IMS域信道与该STI对应会话相关联,因而在MSC Server中保存了会话信息与该会话的IMS域信道的对应关系,SCC AS识别STI值决策出与STI值对应会话的会话对端,并将已存在的对端连接与第二IMS域信道关联。
步骤505:SCC AS收到INVITE消息,返回200 OK响应。
后续步骤均为UE侧的可选操作:
步骤506:UE A如要将激活状态的会话保持,则需要向UE B发送保持请求,该请求中将UE A与UE B间对话的TI值插入保持请求的TI值域,由MSCServer将请求转换为SIP形式,根据TI值对应的会话STI值选择第二IMS域信道转发保持请求至SCC AS,SCC AS执行相应业务逻辑,并将请求转发至UE B,通知UE B执行通话保持过程;同时MSC Server控制MGW停止媒体信息的传输,断开与UE B间的媒体传输连接。
步骤507:UE A如要将保持状态的会话恢复,则需要向UE C发送恢复请求,该请求中将UE A与UE C间的TI值插入恢复请求的TI值域,MSC Server控制MGW在原CS媒体传输信道上建立与UE C的媒体传输连接,实现原理同步骤506。
另外,如果UE A与UE C间的会话是由UE C发起保持请求,并且由UEC发起恢复请求,则恢复请求通过S-CSCF转发到SCC AS,SCC AS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并将请求通过IMS域信道转发至MSC Server,MSC Server根据第二IMS域信道的STI值找到对应TI值,并将该TI值插入CS域恢复请求的TI值域中,UE A根据该TI值可以决策出由哪个对端发起的恢复请求。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不同会话复用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并建立新的第二IMS域信道,将第二IMS域信道与各保持状态的会话关联,并默认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IMS部分与当前激活状态的会话关联。若当前无激活状态的会话,则如第三实施例所示,可根据策略,比如将最早建立的会话与当前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IMS部分绑定。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流程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四相似,该实施例示出了当UE检测出控制信道Gm不可用时,复用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默认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IMS域部分与当前激活状态的会话关联,为除激活状态的其它会话分别在MSC Server与SCC AS之间建立新的第二IMS域信道,通过所述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和新建的第二IMS域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其过程如下:
步骤601:UE A检测出业务控制信道Gm不可用。
初始UE A与UE B之间的会话处于激活状态,UE A与UE C之间的会话处于保持状态。
步骤602:UE A在第一CS域承载控制信道CS域部分上向MSC Server发送保持请求。
UE A首先将激活状态会话的业务控制信道转移到CS域的承载控制信道,在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连接上发送保持请求,该保持请求携带UE A与UE B的TI值。
步骤603:MSC Server将激活状态的会话与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IMS域部分信道关联。
MSC Server判断出保持请求中携带的TI值与CS连接的TI值不同,则将该保持请求视为转移请求,且此为第一个转移请求,由此判断该保持请求为激活状态会话发起的转移请求,将该激活状态的会话与已建立的MSC Server与SCC AS间的IMS域部分信道关联,在SCC AS侧默认该信道与当前激活状态的会话关联。
步骤604:UE A在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上向MSC Server发送保持请求,请求中携带UE A与UE C的TI值。
步骤605:MSC Server为该会话建立MSC Server与SCC AS间第二IMS域信道,即发送INVITE消息到SCC AS。
MSC Server判断出保持请求中携带的TI值与CS域部分的TI值不同时,将该请求视为转移请求,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IMS域部分已与激活状态会话关联,则为此请求建立MSC Server与AS间的第二IMS域信道。MSC Server发起INVITE请求,请求中携带TI值,可在SIP请求中增加头域,在该头域写入TI值,或将TI值写入replace头的第一个tag域中,SCC AS能够识别该TI值与已建立的会话的对应关系,并将新建立的IMS域信道与UE C会话关联。
后续步骤均为UE侧的可选操作:
步骤606:UE A将通话状态的会话保持,则向UE B发送保持请求,并将UE A与UE B间对话的TI值插入CS域请求TI值域,MSC Server在所保存的TI值中判断是否有与请求中TI值相等的TI值,决策出有与之相匹配的TI值及传输业务控制信令的IMS域信道(即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IMS域部分),MSC Server将请求转换为SIP形式,通过对应信道转发至SCC AS,AS执行相应业务逻辑,并将请求发送至对端,通知对端执行通话保持过程。MSC Server控制MGW停止媒体信息的传输,断开与UE B间的媒体传输连接。
步骤607:UE A将保持中的会话恢复,则向UE C发送恢复请求,将UE A与UE C间TI值插入请求TI值域,MSC Server按步骤606中的方法找到与之匹配的传输业务控制信令的信道,将请求转化为SIP形式转发至对端,并控制MGW在原CS媒体传输信道上建立与UE C的媒体传输连接。
另外,如果UE A与UE C间会话是由UE C发起保持请求,则由UE C发起恢复请求,请求通过S-CSCF转发到SCC AS,SCC AS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并将请求通过新建立的IMS域信道转发至MSC Server,MSC Server根据新建IMS域信道Dialog-ID找到对应TI值,并插入CS域retrieve请求TI值中,UEA根据TI值可以决策出由哪个对端发起的请求,并恢复与该对端对话的通话状态。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UE A检测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则在已建立的CS域部分上发起保持请求,该请求发送到MSC Server,并携带已有会话建立时分配的TI值,MSC Server识别出该TI值与已建立的CS域部分的TI值不同,将其视为转移业务控制信道的请求,规定ICS终端建立会话时,其CS域的TI值与PS域TI值不同以保持用户体验连续性。UE首先发起对激活状态会话的转移,即发送保持请求时携带激活状态会话的TI值,MSC Server默认将激活状态会话与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IMS域部分关联,保存激活状态会话的TI值信息。UE再顺次发起对保持状态会话的转移请求,请求中携带保持状态会话的TI值,MSC Server为每个保持状态会话分别建立新的MSC Server与AS间的IMS域信道,即建立多个第二IMS域信道,并保存保持状态会话的TI值,在MSC Server中形成TI值与新建立MSC Server与AS间IMS域信道的对应关系,同时在建立信道的请求中携带TI值。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流程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当控制信道Gm不可用后,不同会话复用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在ICS UE A发起CS域请求时,为区分不同会话,请求中带有会话标识值TI,MSC Server执行CS信令格式到SIP请求格式转换,并在SIP请求中增加头域,通过向该头域中添入TI值使得SCC AS识别出该请求的目的UE,其具体过程如下:
UE可选操作:将UE A与UE B间处于激活状态的会话转换为保持状态的会话,恢复UE A与UE C间处于保持状态的会话。
步骤701:UE A将与UE B间处于激活状态的会话保持,并向MSC Server通过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发送保持请求,该保持请求中插入UEA与UE B间会话的TI值。
步骤702:MSC Server将CS域信令(保持请求)转化为SIP信令,并在SIP头域中填入TI值。
步骤703:MSC Server控制MGW停止与UE B间的媒体流传送并保持信道资源。
步骤704:MSC Server通过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IMS域部分将保持请求发送到SCC AS,指明该会话被置为保持状态。
步骤705至步骤607:SCC AS识别保持请求中的TI值,根据TI值确定发送的对端为UE B,通过S-CSCF将请求发送到UE B。
步骤708:UE A如果要恢复与UE C间的通话,则向MSC Server通过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发送恢复请求,该请求中插入UEA与UE C间的TI值。
步骤709:增强的MSC Server将CS域信令(恢复请求)转化为SIP信令,并在SIP头域中填入UE A与UE C间会话的TI值。
步骤710:MSC Server控制MGW恢复与UE C间的媒体流传输。
步骤711:MSC Server通过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的IMS域部分将恢复请求发送到SCC AS,指明该会话恢复为激活状态。
步骤712至步骤714:SCC AS识别TI值,根据TI值确定发送的对端为UE C,通过S-CSCF将请求发送到UE C。
上述实施例中,如果UE A作为被叫,则SCC AS根据请求对话的STI值确定TI值,在生成INVITE请求时,在INVITE请求中的头域中添加会话的TI值,通过S-CSCF发送到UE A端MSC Server,MSC Server将SIP信令转化为CS域信令,UE A收到带有TI值的INVITE请求后,根据TI与STI值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发送请求的对端UE。
与本发明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系统的实施例和MSC服务器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系统的实施例框图如图8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MSC服务器810和应用服务器AS820。
其中,MSC服务器810用于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MS会话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所述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会话终端与MSC服务器810之间的CS域部分,以及所述MSC服务器810与所述AS820之间的IMS域部分。
具体的,MSC服务器810与应用服务器AS820之间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通过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或者,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通过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具体的,所述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会话终端与MSC服务器810之间的CS域部分,以及MSC服务器810与应用服务器AS820之间的IMS域部分;MSC服务器810与应用服务器AS820之间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新建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信道,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或者,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新建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信道,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具体的,MSC服务器810与应用服务器AS820之间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复用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本发明MSC服务器的实施例框图如图9所示,该MSC服务器包括:关联单元910和传输单元920。
其中,关联单元910用于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MS会话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传输单元920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其中,传输单元920可以包括如下单元(图9中未示出):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新建传输单元,用于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通过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或者第二CS承载控制信道新建传输单元,用于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通过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其中,所述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会话终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器之间的CS域部分,以及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部分;传输单元920还可以包括如下单元(图9中未示出):第一IMS域信道新建传输单元,用于新建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信道,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或者第二IMS域信道新建传输单元,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新建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信道,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其中,传输单元920也可以包括如下单元(图9中未示出):复用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单元,用于复用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本发明会话终端的实施例框图如图10所示,该会话终端包括:关联单元1010和业务控制信令交互单元1020。
其中,关联单元1010用于将至少两个IMS会话与MSC服务器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业务控制信令交互单元1020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进行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的交互。
进一步,该会话终端还可以包括(图10中未示出):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业务控制信道是否可用;所述业务控制信令交互单元1020具体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进行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的交互。
进一步,该会话终端还可以包括(图10中未示出):发送呼叫请求单元,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向MSC服务器发送CS呼叫请求,所述CS呼叫请求中包含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以建立新的CS承载控制信道;或者接收呼叫请求及挂起单元,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接收MSC服务器转发的IMS呼叫请求,所述IMS呼叫请求由AS服务器发送,所述IMS域呼叫请求中包含呼叫的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挂起所述呼叫请求,以建立新的CS承载控制信道。所述业务控制信令交互单元1020具体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所述新的CS承载控制信道进行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的交互。
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会话终端与MSC服务器之间的CS域部分,以及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部分,进一步,该会话终端还可以包括(图10中未示出):发送保持请求单元,用于向MSC服务器发送保持请求,所述保持请求中携带TI值,以使MSC向所述AS发送携带所述TI值的邀请消息,以建立与所述TI值对应的IMS域信道,所述AS用于将所述IMS域信道与所述TI值对应的IMS会话对端关联;所述业务控制信令交互单元1020具体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与所述TI值对应的IMS域信道进行所述TI值对应的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的交互。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和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MS会话关联,IMS会话通过PS域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当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无法传输控制信令从而导致会话业务,特别是保持状态会话业务失败的情况下,能够恢复对多个会话的控制,保证了会话业务的畅通,使用户会话不会丢失,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P多媒体子系统IMS会话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分组交换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
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电路交换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包括:
所述会话终端检测到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或
服务器检测到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包括:
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通过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或
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通过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
接收会话终端发送的CS呼叫请求,所述CS呼叫请求中包含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CS呼叫请求向应用服务器AS发送邀请消息,所述邀请消息包含所述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以使所述AS根据所述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确认所述会话终端和会话对端之间已建立IMS会话的连接,向所述会话对端发送重邀请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
接收AS发送的IMS域呼叫请求,所述IMS域呼叫请求中包含呼叫的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
将所述IMS呼叫请求转发到会话终端,所述会话终端用于根据所述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挂起所述呼叫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会话终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器之间的CS域部分,以及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部分;
所述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包括:
新建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信道,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或
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新建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信道,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包括:
将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与所述剩余IMS会话关联;
为所述剩余IMS会话分别建立IMS域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剩余IMS会话分别建立IMS域信道包括:
接收到AS发送的会话信息,所述会话信息中包含STI值;
向所述AS发送邀请消息,所述邀请消息中包括所述剩余IMS会话的STI值,以使所述AS通过识别所述STI值决策出与所述STI值对应的会话对端,并将已存在的会话对端连接与新建的IMS域信道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剩余IMS会话分别建立IMS域信道包括:
接收会话终端发送的保持请求,所述保持请求中携带TI值;
向AS发送邀请消息,所述邀请消息中携带所述TI值,建立与所述TI值对应的IMS域信道,所述AS用于根据所述TI值将所述IMS域信道与所述TI值对应的IMS会话对端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包括:
复用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任意一种方式选择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
选择处于激活状态的IMS会话;
按照IMS会话的建立顺序选择最早建立的IMS会话。
12.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器、应用服务器AS,
所述MSC服务器,用于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MS会话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所述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会话终端与MSC服务器之间的CS域部分,以及所述MSC服务器与所述AS之间的IMS域部分。
13.一种MSC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联单元,用于与属于一个会话终端的至少两个IMS会话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
传输单元,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
第一CS承载控制信道新建传输单元,用于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通过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或
第二CS承载控制信道新建传输单元,用于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通过所述新建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会话终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器之间的CS域部分,以及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部分;
所述传输单元包括:
第一IMS域信道新建传输单元,用于新建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信道,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或
第二IMS域信道新建传输单元,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至少两个IMS会话中的一个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新建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信道,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和所述新建的IMS域信道传输除所述一个IMS会话的剩余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
复用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单元,用于复用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传输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
17.一种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联单元,用于将至少两个IMS会话与MSC服务器关联,所述IMS会话通过PS接入网络的业务控制信道传输业务控制信令;
业务控制信令交互单元,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进行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的交互。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业务控制信道是否可用;
所述业务控制信令交互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CS承载控制信道进行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的交互。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呼叫请求单元,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向MSC服务器发送CS呼叫请求,所述CS呼叫请求中包含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以建立新的CS承载控制信道;或
接收呼叫请求及挂起单元,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接收MSC服务器转发的IMS呼叫请求,所述IMS呼叫请求由AS服务器发送,所述IMS域呼叫请求中包含呼叫的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会话对端的地址信息挂起所述呼叫请求,以建立新的CS承载控制信道;
所述业务控制信令交互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所述新的CS承载控制信道进行所述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的交互。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CS承载控制信道包括会话终端与MSC服务器之间的CS域部分,以及MSC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IMS域部分,所述会话终端还包括:
发送保持请求单元,用于向MSC服务器发送保持请求,所述保持请求中携带TI值,以使MSC向所述AS发送携带所述TI值的邀请消息,以建立与所述TI值对应的IMS域信道,所述AS用于将所述IMS域信道与所述TI值对应的IMS会话对端关联;
所述业务控制信令交互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业务控制信道不可用时,通过已存在的CS承载控制信道的CS域部分与所述TI值对应的IMS域信道进行所述TI值对应的IMS会话的业务控制信令的交互。
CN200910137303.7A 2009-04-22 2009-04-22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Active CN101873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7303.7A CN101873656B (zh) 2009-04-22 2009-04-22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PCT/CN2010/071717 WO2010121521A1 (zh) 2009-04-22 2010-04-13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7303.7A CN101873656B (zh) 2009-04-22 2009-04-22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3656A true CN101873656A (zh) 2010-10-27
CN101873656B CN101873656B (zh) 2012-08-08

Family

ID=42998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7303.7A Active CN101873656B (zh) 2009-04-22 2009-04-22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3656B (zh)
WO (1) WO201012152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8893A (zh) * 2013-07-30 2013-12-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承载路径建立方法、多连接服务器及通信系统
WO2014173224A1 (zh) * 2013-04-24 2014-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关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09321A (zh) * 2013-04-16 2016-03-16 特鲁丰有限公司 国际会聚移动服务
CN110493022A (zh) * 2019-08-26 2019-1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0958A (zh) * 2020-12-16 2022-06-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Ims过程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590B (zh) * 2007-06-15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控制业务实现终呼的方法
MX2009013862A (es) * 2007-06-19 2010-04-2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odos, aparatos y producto programa informatico para la selecci?n de dominio de acceso para el canal de medios y el canal de control de sesion.
CN101351032B (zh) * 2007-07-20 201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域切换方法及其服务器
CN101330748B (zh) * 2007-07-31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业务会话控制路径的切换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9321A (zh) * 2013-04-16 2016-03-16 特鲁丰有限公司 国际会聚移动服务
WO2014173224A1 (zh) * 2013-04-24 2014-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关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148702B2 (en) 2013-04-24 2018-12-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ssion associ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428893A (zh) * 2013-07-30 2013-12-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承载路径建立方法、多连接服务器及通信系统
CN103428893B (zh) * 2013-07-30 2016-06-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承载路径建立方法、多连接服务器及通信系统
CN110493022A (zh) * 2019-08-26 2019-1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493022B (zh) * 2019-08-26 2021-05-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3656B (zh) 2012-08-08
WO2010121521A1 (zh) 201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20572B1 (en) Multimedia subsystem service control for circuit-switched subsystem calls
EP186323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voice and multimedia services between CSI terminal and IMS terminal
AU200832308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merg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in an IMS
CN101198089B (zh) 实现呼叫转移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语音呼叫连续性服务器
CN102067549A (zh) 电路交换和多媒体子系统语音连续性
CN101873656B (zh)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系统、msc服务器及会话终端
CN103685200A (zh) 接入协商、释放中服务质量承载资源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05381B (zh) 被叫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883376B (zh) 一种集中控制业务用户建立优先级会话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EP2254318B1 (en) A method,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realizing explicit communication transfer
CN100589641C (zh) 一种防止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活动资源挂死的方法
CN102056249A (zh) 一种带彩铃会话的起呼请求的切换系统及方法
CN101997697B (zh) 一种i1接口的业务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752879A (zh) 会话接入方法及装置
US973619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ervice control
CN101453453B (zh) 实现呼叫保持的方法及设备
CN101212522B (zh) 关联会话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75493A (zh) 一种建立媒体会话的方法和系统
EP2073482B1 (en) A method of call control and a ims cs control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1848427B (zh) 媒体增加方法、装置及媒体关联方法、装置
CN102111386A (zh) 一种早期媒体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1969627A (zh) 单待终端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1848512B (zh) 会话相关信息的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01207548A (zh) 一种多终端共享公有标识的处理方法及实体
CN102340490B (zh) 一种实现媒体锚定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30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