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9753A - 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9753A
CN101819753A CN200910078913A CN200910078913A CN101819753A CN 101819753 A CN101819753 A CN 101819753A CN 200910078913 A CN200910078913 A CN 200910078913A CN 200910078913 A CN200910078913 A CN 200910078913A CN 101819753 A CN101819753 A CN 101819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film
film transistor
gray level
blue
lc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8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9753B (zh
Inventor
陈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Gaochuang Suzho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789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197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19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9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9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9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涉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领域,为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而发明。所述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于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所述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包括: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本发明可用于显示器产品中。

Description

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中,在液晶显示面板后方装设有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由上扩散片、棱镜片、下扩散片、导光板及反射板依序叠装组成,且在反射板的侧边装设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阵列及其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集成在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板上。
所述光源阵列及驱动电路由多个光源驱动模块混联而成,如图1所示,单个光源驱动模块包括相互并联的红光LED支路、绿光LED支路和蓝光LED支路,所述各光源驱动模块发出的光经过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中彩膜基板的吸收和透射,最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呈现出不同色彩和亮度的图像。为能够得到色彩饱满、明亮清晰的画面,需要使所述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具有较高的对比度,这是因为对比度越高将会使画面的层次感越鲜明。
其中,对比度指的是液晶显示屏幕的纯白亮度和纯黑亮度的比值,即:
CR=Luminance(L255)/Luminance(L0)
CR-对比度,Luminance(L255)-纯白亮度,Luminance(L0)-纯黑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以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于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于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由实验数据表明,对于由RGGB组成的光源驱动模块而言,在高灰度级下,如在L255灰度级下,液晶分子几乎不发生偏转,红、绿、蓝三色光均能正常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而在低灰度级下,如在L0灰度级下,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大部分绿光和红光被反射吸收而难以透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但是蓝光由于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因此相对于绿光和红光来说更容易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此时,蓝光对低灰度级下亮度,尤其是L0灰度级下亮度的贡献较大,因此由公式CR=Luminance(L255)/Luminance(L0)可知,本发明通过降低蓝光的光强,有效地降低了低灰度级,尤其是L0灰度级(纯黑)下的亮度,进而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以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包括:
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能够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对于由RGGB组成的光源驱动模块而言,在高灰度级下,如在L255灰度级下,液晶分子几乎不发生偏转,红、绿、蓝三色光均能正常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而在低灰度级下,如在L0灰度级下,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大部分绿光和红光被反射吸收而难以透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但是蓝光由于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因此相对于绿光和红光来说更容易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此时,蓝光对低灰度级下亮度,尤其是L0灰度级下亮度的贡献较大,因此由公式CR=Luminance(L255)/Luminance(L0)可知,本发明通过降低蓝光的光强,有效地降低了低灰度级,尤其是L0灰度级(纯黑)下的亮度,进而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中蓝光LED支路电流和对比度之间的关系图;
图4为图2所示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中分流使能控制单元的一种实现方式;
图5为图2所示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中分流使能控制单元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图6为图2所示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中分流使能控制单元的再一种实现方式;
图7为本发明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红光LED支路,2-绿光LED支路,3-蓝光LED支路,31-蓝光二极管,32-分压电阻,4-分流支路,41-分流电阻,42-开关元件,43-三极管,44-光敏电阻,45-发光元件,5-稳流电阻,6-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1-低端使能开关器,62-与非门,63-非门,64-与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以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于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
因为对于由RGGB组成的光源驱动模块而言,在高灰度级下,如在L255灰度级下,液晶分子几乎不发生偏转,红、绿、蓝三色光均能正常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而在低灰度级下,如在L0灰度级下,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大部分绿光和红光被反射吸收而难以透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但是蓝光由于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因此相对于绿光和红光来说更容易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此时,蓝光对低灰度级下亮度,尤其是L0灰度级下亮度的贡献较大,因此由公式CR=Luminance(L255)/Luminance(L0)可知,本发明通过降低蓝光的光强,有效地降低了低灰度级,尤其是L0灰度级(纯黑)下的亮度,进而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
如图2所示,为所述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红光LED支路1、绿光LED支路2和蓝光LED支路3,蓝光LED支路3并联有分流支路4,且蓝光LED支路3和分流支路4并联后还串联有稳流电阻5。
由于在蓝光LED支路3上并联有分流支路4,而且在蓝光LED支路3和分流支路4并联后还串联有稳流电阻5,稳流电阻5能够保证本实施例中红光LED支路1和绿光LED支路2中的电流值与现有技术中所述红光LED支路和绿光LED支路中的电流值基本相同,且当分流支路4为蓝光LED支路3分流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蓝光LED支路3中的电流减小,从而根据焦耳定律可知,蓝光LED支路3中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降低。
其中,分流支路4包括分流电阻41,以及和分流电阻41串联的开关元件42。开关元件42的作用是在低灰度级下将分流支路4并入蓝光LED支路3中,而在高灰度级下将分流支路4与蓝光LED支路3断开。本实施例中,L31及其以下的灰度级为低灰度级,相应地,L31以上的灰度级为高灰度级。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对所述低灰度级和高灰度级之间的界限进行重新划分。
这样在L255灰度级(纯白)下,本实施例中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与现有技术中所述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相同,即纯白亮度Luminance(L255)不变,而在L0灰度级(纯黑)下,由于蓝光LED支路中的电流减小,因此本实施例中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与现有技术中所述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降低,即纯黑亮度Luminance(L0)降低。
根据下式:
CR=Luminance(L255)/Luminance(L0)
其中,CR-对比度,Luminance(L255)-纯白亮度,Luminance(L0)-纯黑亮度
可知,随着纯黑亮度Luminance(L0)降低,对比度CR将有所提高。
如图3所示,由试验数据可知,当蓝光LED支路3中的电流IB减小时,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CR有大幅提高,且当IB=5毫安时,对比度CR可达150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蓝光LED支路3包括蓝光二极管31和与蓝光二极管31串联的分压电阻32,并且,分流电阻41的阻值Rd大于分压电阻32的阻值R,即:Rd>R。这是因为在蓝光LED支路3和分流支路4组成的并联电路中,蓝光LED支路3和分流支路4两端的电压相等,若分流支路4中分流电阻41的阻值Rd较小,则其分流支路4所起的分流作用将较大,此时蓝光LED支路3中的电流将有较大幅度地减小,这将导致蓝光二极管31发光强度大幅度降低,难以满足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蓝光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注意,分压电阻32和分流电阻41并联后的阻值
Figure B2009100789134D0000061
与稳流电阻5的阻值Rs的和值,和分压电阻32的阻值R相当,即:
Figure B2009100789134D0000062
这是因为蓝光LED支路3和分流支路4并联后的形成的并联电阻阻值
Figure B2009100789134D0000063
较小,因此当蓝光LED支路3和分流支路4形成的并联电路直接与红光LED支路1以及绿光LED支路2并联时,蓝光LED支路3和分流支路4形成的并联电路中将产生较大的电流,此时反而有可能会使得蓝光LED支路3中的电流增大,这就难以降低蓝光二极管31的发光强度,而利用稳流电阻5,使后,即可改变该不利状况。
此外,本实施例中,分流电阻41和稳流电阻5的阻值大小等特性参数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合进行选择,例如将分流电阻41制成可调电阻,并根据所述灰度级的不同对应调节分流电阻41的阻值大小,这样可以在不同的灰度级下得到不同分流能力的分流支路4,从而增大不同灰度级所对应的亮度的对比效果,进而获得色彩饱满、明亮清晰的画面。
如图4所示,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开关元件42包括三极管43和与三极管43相连的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用于发出控制电平,三极管43则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平控制分流支路4的通断。其中,三极管43的基极与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分流电阻41相连。本实施例利用三极管43的单向导电性来实现开关的作用,并通过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来控制三极管43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有如下几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
由图4可知,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包括低端使能开关器61,低端使能开关器61的输出端和三极管43的基极相连,输入端和与非门62相连,与非门62的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和键盘输入信号。
本实现方式中,参考电压为高电平,键盘输入信号为L0灰度级指令至L255灰度级指令之间的其中一个灰度级指令。其中,L31及其以下的灰度级指令为低灰度级指令,其所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L31以上的灰度级指令为高灰度级指令,其所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此时,通过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来控制三极管43的工作状态具体为:
当键盘输入信号为低灰度级指令时,与非门62的输入端所连接的输入信号均为高电平信号,则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触发低端使能开关器61使能,并输出高电平信号,此时三极管43的基极连接高电平信号,因此三极管4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从而在低灰度级下将分流支路4并联入蓝光LED支路3中。
反之,当键盘输入信号为高灰度级指令时,三极管43的基极连接低电平信号,因此三极管4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截止,从而在高灰度级下将分流支路4与蓝光LED支路3断开。
第二种实现方式:
如图5所示,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包括非门63,非门63的输出端和三极管43的基极相连,输入端和与非门62相连,与非门62的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和键盘输入信号。
同样地,本实现方式中,参考电压为高电平,键盘输入信号为L0灰度级指令至L255灰度级指令之间的其中一个灰度级指令。
当键盘输入信号为低灰度级指令时,与非门62的输入端所连接的输入信号均为高电平信号,则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通过非门63后输出高电平信号,因此三极管43的基极连接高电平信号,三极管4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从而在低灰度级下将分流支路4并联入蓝光LED支路3中。而当键盘输入信号为高灰度级指令时,三极管4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截止,从而在高灰度级下将分流支路4与蓝光LED支路3断开。
第三种实现方式:
如图6所示,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包括与门64,与门64的输出端与三极管43的基极相连,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和键盘输入信号。其中,参考电压为高电平,键盘输入信号为L0灰度级指令至L255灰度级指令之间的其中一个灰度级指令。
当键盘输入信号为低灰度级指令时,与门64的输入端所连接的输入信号均为高电平信号,则其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因此三极管43的基极连接高电平信号,三极管4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从而在低灰度级下将分流支路4并联入蓝光LED支路3中。而当键盘输入信号为高灰度级指令时,三极管4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截止,从而在高灰度级下将分流支路4与蓝光LED支路3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采用的是第一种实现方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因为对于由RGGB组成的光源驱动模块而言,在高灰度级下,如在L255灰度级下,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红、绿、蓝三色光均能正常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而在低灰度级下,如在L0灰度级下,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大部分绿光和红光被反射吸收而难以透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但是蓝光由于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因此相对于绿光和红光来说更容易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此时,蓝光对低灰度级下亮度,尤其是L0灰度级下亮度的贡献较大,因此由公式CR=Luminance(L255)/Luminance(L0)可知,本发明通过降低蓝光的光强,有效地降低了低灰度级下,尤其是L0灰度级(纯黑)下的亮度,进而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下面仅叙述其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与上述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不同之处在于,开关元件42包括光敏电阻44,且在光敏电阻44的附近设有发光元件45,发光元件45一端连接有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另一端接地。
其中,光敏电阻44为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发光元件45为发光二极管或白炽灯,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分流使能控制单元的结构和功能相同,本实施例中,分流使能控制单元6采用与门64,与门64的输出端与发光元件45相连,输入端与参考电压和键盘输入信号相连。其中,参考电压为高电平,键盘输入信号为L0灰度级指令至L255灰度级指令之间的其中一个灰度级指令。且L31及其以下的灰度级指令为低灰度级指令,其所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L31以上的灰度级指令为高灰度级指令,其所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本实施例使用光敏电阻44控制分流支路4和蓝光LED支路3的连通和断开。具体为:
当键盘输入信号为高灰度级指令时,与门64的输入端所连接的输入信号一个为高电平信号、另一个为低电平信号,则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此时发光元件45不发光,光敏电阻44由于没有光线照射而具有较大的电阻,在蓝光LED支路3和分流支路4形成的并联电路中,分流支路4由于电阻较大而基本上处于断路状态,因而在高灰度级下分流支路4与蓝光LED支路3断开。
反之,当键盘输入信号为低灰度级指令时,与门64的输入端所连接的输入信号均为高电平信号,则其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这样发光元件45两端因具有电势差而发光,光线照射光敏电阻44,使得光敏电阻44的阻值降低,从而在低灰度级下将分流支路4并联入蓝光LED支路3中。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因为对于由RGGB组成的光源驱动模块而言,在高灰度级下,如在L255灰度级下,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红、绿、蓝三色光均能正常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而在低灰度级下,如在L0灰度级下,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大部分绿光和红光被反射吸收而难以透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但是蓝光由于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因此相对于绿光和红光来说更容易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此时,蓝光对低灰度级下亮度,尤其是L0灰度级下亮度的贡献较大,因此由公式CR=Luminance(L255)/Luminance(L0)可知,本发明通过降低蓝光的光强,有效地降低了低灰度级,尤其是L0灰度级(纯黑)下的亮度,进而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
因为对于由RGGB组成的光源驱动模块而言,在高灰度级下,如在L255灰度级下,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红、绿、蓝三色光均能正常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而在低灰度级下,如在L0灰度级下,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大部分绿光和红光被反射吸收而难以透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但是蓝光由于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因此相对于绿光和红光来说更容易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此时,蓝光对低灰度级下亮度,尤其是L0灰度级下亮度的贡献较大,因此由公式CR=Luminance(L255)/Luminance(L0)可知,本发明通过降低蓝光的光强,有效地降低了低灰度级下,尤其是L0灰度级(纯黑)下的亮度,进而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
本实施例中,L31及其以下的灰度级为低灰度级,相应地,L31以上的灰度级为高灰度级。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对所述低灰度级和高灰度级之间的界限进行重新划分。
其中,所述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具体为:在蓝光LED支路中接入分流支路。因为所述分流支路能够降低所述蓝光LED支路中的电流,从而根据焦耳定律可知,所述蓝光LED支路中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降低。
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通过降低所述蓝光LED支路中的电流来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还可以通过降低所述蓝光LED支路中的电压等方法来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支路包括分流电阻,所述分流电阻串联有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根据键盘输入信号确定是否在蓝光LED支路中接入分流支路。其中,所述键盘输入信号为L0灰度级指令至L255灰度级指令之间的其中一个灰度级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键盘信号所对应的灰度级指令的不同,还可以通过调节所述分流电阻的阻值大小,得到对应于不同灰度级的具有不同分流能力的分流支路,从而增大不同灰度级所对应的亮度的对比效果,进而获得色彩饱满、明亮清晰的画面。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能够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而对于由RGGB组成的光源驱动模块而言,在高灰度级下,如在L255灰度级下,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红、绿、蓝三色光均能正常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而在低灰度级下,如在L0灰度级下,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大部分绿光和红光被反射吸收而难以透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但是蓝光由于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因此相对于绿光和红光来说更容易通过液晶分子和偏振片,此时,蓝光对低灰度级下亮度,尤其是L0灰度级下亮度的贡献较大,因此由公式CR=Luminance(L255)/Luminance(L0)可知,本发明通过降低蓝光的光强,有效地降低了低灰度级下,尤其是L0灰度级(纯黑)下的亮度,进而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于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灰度级为L0灰度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红光LED支路、绿光LED支路和蓝光LED支路,所述蓝光LED支路并联有分流支路,且所述蓝光LED支路和所述分流支路并联后还串联有稳流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支路包括分流电阻以及与所述分流电阻串联的开关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包括三极管和与所述三极管相连的分流使能控制单元,所述分流使能控制单元用于发出控制电平,所述三极管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平控制所述分流支路的通断;或,
所述开关元件包括光敏电阻,所述光敏电阻附近设有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连接有分流使能控制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LED支路包括与蓝光二极管串联的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的阻值小于所述分流电阻的阻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阻和所述分流电阻并联后的阻值与所述稳流电阻阻值的和值,和所述分压电阻的阻值相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使能控制单元包括低端使能开关器,所述低端使能开关器的输出端和所述三极管相连,输入端和与非门相连;或,
所述分流使能控制单元包括低端使能开关器,所述低端使能开关器的输出端和所述发光元件相连,输入端和与非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使能控制单元包括非门,所述非门的输出端和所述三极管相连,输入端和与非门相连;或,
所述分流使能控制单元包括非门,所述非门的输出端和所述发光元件相连,输入端和与非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使能控制单元包括与门,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相连;或,
所述分流使能控制单元包括与门,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相连。
11.一种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低灰度级下,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灰度级为L0灰度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蓝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具体为:
在蓝光LED支路中接入分流支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支路包括分流电阻,所述分流电阻串联有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根据键盘输入信号确定是否在蓝光LED支路中接入分流支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输入信号为L0灰度级指令至L255灰度级指令之间的其中一个灰度级指令。
CN2009100789134A 2009-02-27 2009-02-27 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1819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89134A CN101819753B (zh) 2009-02-27 2009-02-27 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89134A CN101819753B (zh) 2009-02-27 2009-02-27 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9753A true CN101819753A (zh) 2010-09-01
CN101819753B CN101819753B (zh) 2013-11-20

Family

ID=42654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89134A Active CN101819753B (zh) 2009-02-27 2009-02-27 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1975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1415A (zh) * 2015-06-10 2015-08-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935221A (zh) * 2017-05-18 2017-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64898A (zh) * 2017-08-15 2018-01-0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由rgb三基色组成的白光led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2915A1 (en) * 2005-03-08 2006-09-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generating white light by mixing of light of a plurality of oscillation wavelength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5826A (ja) * 2004-02-17 2005-09-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4527512B2 (ja) * 2004-12-08 2010-08-18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8149191B2 (en) * 2007-05-17 2012-04-03 Active-Semi, Inc. Sequential calibration of matched current sourc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2915A1 (en) * 2005-03-08 2006-09-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generating white light by mixing of light of a plurality of oscillation wavelength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1415A (zh) * 2015-06-10 2015-08-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851415B (zh) * 2015-06-10 2018-0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935221A (zh) * 2017-05-18 2017-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210079A1 (zh) * 2017-05-18 2018-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64898A (zh) * 2017-08-15 2018-01-0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由rgb三基色组成的白光led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9753B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8002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CN102454924B (zh) 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及其驱动方法
CN202813107U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器
CN103280203B (zh) Led背光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和一种驱动方法
CN101426313A (zh) Led背光源驱动方法
CN101373579A (zh) 显示装置
CN105592595B (zh) 背光调光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CN103295538B (zh) 背光驱动电路及减少背光驱动电路软启动时间的方法
CN204005555U (zh) 应用于lcd液晶屏的侧光式双背光结构
CN202949606U (zh) 一种脉冲宽度调制调光电路
CN105807485A (zh) 液晶显示模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9591492U (zh)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
CN105096842A (zh) 一种led灯条驱动电路及其调光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812394A (zh) 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2022066A1 (zh)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CN109389947A (zh) 显示设备
CN104696887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系统
CN101819753B (zh) 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对比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01572067A (zh) 对光源局部调光的方法、光源装置和显示设备
TWI384450B (zh) 影像顯示方法、裝置及相關液晶顯示器面板
US20100002025A1 (en) 2d-dimming of illuminating member for display device
CN107481679A (zh) 一种led双背光控制电路及双背光led装置
CN103778898B (zh) 一种液晶显示led背光源动态调光装置
CN103778899B (zh) 一种液晶显示led背光源动态调光方法
CN105093642A (zh) 一种背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NGDO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26

Owner nam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506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26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No. 8 West Central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9

Address after: 215200 No. 1700 Zhongshan North Road, Wu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aochuang (Suzhou)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No. 10,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