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2177A - 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基因复合物的制备 - Google Patents

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基因复合物的制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2177A
CN101812177A CN201010017242A CN201010017242A CN101812177A CN 101812177 A CN101812177 A CN 101812177A CN 201010017242 A CN201010017242 A CN 201010017242A CN 201010017242 A CN201010017242 A CN 201010017242A CN 101812177 A CN101812177 A CN 101812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mid dna
steroid hormone
polymkeric substance
gene
cationic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17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2177B (zh
Inventor
周建平
姚静
范颖
卢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0172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12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12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2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2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21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基因复合物的制备。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细胞核靶向功能,辅助肿瘤治疗,辅助抗炎治疗的多重作用的阳离子聚合物,并提供一种工艺简单,适用可靠,成本低廉的上述阳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类固醇激素溶于有机溶剂中,经氧化剂氧化,纯化,干燥即得氧化类固醇激素;将阳离子聚合物与氧化类固醇激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脱水剂反应,纯化,干燥即得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该聚合物与质粒DNA形成的复合物具有很好的靶向性,优良的安全性,较高的转染效率,具有广泛的基因适应性。

Description

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基因复合物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和基因治疗领域,具体涉及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还涉及聚合物与质粒DNA形成复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基因治疗是将目的基因作为“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追根溯源的分子治疗技术。基因治疗对于许多先天性疾病和获得性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在体内产生生物活性因子或阻止细胞内非正常机制,使相应疾病得以防止、减轻、代偿或纠正,直至最终治愈各种疾病。因此基因治疗将是解决因基因变异所引发疾病的首选策略。
在基因治疗的具体实施中,基因传输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基因传输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用于基因治疗临床实验中约有70%以上是使用病毒载体,但其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免疫原性、基因有效荷载量低等缺点,这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相比而言,非病毒载体的安全性优良、基因荷载量大、制备过程简单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由于体内存在多种生理障碍,使非病毒载体转基因效率相对较低。
理想的基因传输载体应当能够安全、有效、可控地将外源性治疗基因递送至靶细胞,克服各种生理屏障是确保载体发挥基因治疗作用的前提。人体内的生理屏障包括:(1)血液屏障:DNA及其转运载体在血液中必须保持物理化学稳定性;(2)细胞膜屏障:DNA/载体复合物需要选择靶细胞,并穿过细胞膜;(3)内涵体和溶酶体:基因/载体复合物在胞内必须从内涵体中逃逸,并不被溶酶体酶降解;(4)胞浆屏障:基因/载体复合物在胞浆中的扩散受到严重阻碍,其必须穿过胞浆而后进入核内才可进行基因表达;(5)核膜屏障:除有丝分裂时外,外来物质进入核内的唯一途径就是核孔复合物(nuclear pore complex,NPC)。
在克服各种生理屏障时,阳离子聚合物非病毒载体有较大的优势,因为研究者能够在聚合物的骨架上进行多样性的物理化学修饰,使聚合物具有特定功能化的基团以满足克服生理屏障的基因传输需要。
目前常见的阳离子多聚物有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鱼精蛋白、多聚精氨酸、壳聚糖(chitosan)、多胺树突状物(polyamidoamine dendrimer)、聚丙烯亚胺树突状物(polypropylenimine dendrimers)、多聚组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分枝状聚合物等。自1995年Boussif等报道了PEI可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后,由于其制备方法简单、价格便宜、转染效率高和“质子海绵效应”等优点,PEI成为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研究的热点。但与病毒载体相比,阳离子聚合物的细胞转染效率要低很多,其中最主要限制步骤是来自胞内的核膜屏障。细胞核表面的核孔复合物对进出细胞核的粒子有着极其严格的控制,大部分基因传输载体均不能有效通过核孔复合物。
非常遗憾,聚合物基因载体在细胞核靶向转运方面的研究仍进展缓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细胞核靶向功能的阳离子聚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具有靶向性、辅助肿瘤治疗、辅助抗炎治疗多重作用的阳离子聚合物,充分提高基因靶向传输和基因表达效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适用可靠,成本低廉的上述阳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四是提供上述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
本发明应用类固醇激素修饰阳离子聚合物,得到具有细胞核靶向功能的基因载体。类固醇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和雌激素等。类固醇激素能够通过非基因组效应与细胞膜上的激素受体结合位点发生特异性,携带外源物质进入细胞;同时存在于细胞浆(核)内非活性形式的激素受体与GC结合后,受体构象发生改变,使受体上的核定位序列暴露,协助激素-受体复合物通过细胞核孔复合物进行核转运;随后激素-受体复合物在细胞核内二聚体化,并与靶基因启动子附近的特异序列激素反应元件(HRE)结合,发挥基因组调节效应调节基因的转录过程,抑制或增强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此外,近年来还有许多实验证实经类固醇激素处理过的细胞核,其核膜表面的核孔复合物的孔径会显著增大,并能够迅速有效地帮助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核。因此,使用类固醇激素修饰阳离子聚合物可实现细胞核靶向。
本发明提供的阳离子聚合物还具有辅助肿瘤治疗、辅助抗炎治疗的多重作用,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类固醇激素及受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治疗关系密切,如在多数的妇科肿瘤中雌激素受体高表达,成为多种癌症发生的明显标志之一和潜在的靶向治疗靶点,服用类固醇激素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卵巢癌等的发生几率。此外,类固醇激素还可以用于抗炎,抗免疫等方面的治疗。许多肿瘤的发生同时伴随着炎症以及免疫功能的异常(比如致炎因子NF-κB),并且非病毒载体在递送DNA的过程中往往会引起一定的免疫原性和炎症反应,从而致降低了基因治疗的效果。糖皮质激素能通过依赖性调节和蛋白干扰机制阻遏致炎蛋白的表达,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
本发明提供的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a.类固醇激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氧化剂,在N2保护下反应,将类固醇激素21位α-羟基酮氧化为羧基,停止反应,除去溶剂,溶解沉淀,调节溶液pH值,使产物析出,沉淀经洗涤、过滤、干燥即得氧化类固醇激素;
b.将阳离子聚合物与氧化类固醇激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脱水剂,在N2保护下反应,停止反应,过滤除去反应溶液中不溶物,透析,0.8μm滤膜过滤,干燥即得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
所述阳离子聚合物是可与质粒DNA静电自组装形成复合物的聚合物,包括聚乙烯亚胺、多聚赖氨酸、多聚精氨酸、多聚组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分枝状聚合物、壳聚糖氨基衍生物、多胺树突状物、聚丙烯亚胺树突状物。
所述类固醇激素是21位具有α-羟基酮结构的激素,包括地塞米松、皮质酮、倍他米松、甲基氢化泼尼松、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龙、去炎松、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曲安缩松、倍氯米松、氟轻松、氟甲松龙、氯泼尼醇、卤米松、去羟米松、丙酮缩氟氢羟龙。
上述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应用的转染效率受到阳离子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和类固醇激素修饰量的影响,为使该载体的效率最优,选用不同相对分子量的阳离子聚合物和类固醇激素修饰量比较筛选。
优选的:
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范围为600~70,000道尔顿,壳聚糖氨基衍生物的分子量范围为10000~100000道尔顿,多胺树突状物的代数范围为1~10;类固醇激素的修饰量为3%~30%。
更优选的:
阳离子聚合物为聚乙烯亚胺(分子量范围为1800~25,000道尔顿);类固醇激素为地塞米松。
在制备方法a步骤中,氧化剂用量增加,氧化类固醇激素产率增加,有利于反应;在制备方法b步骤中,不同的聚乙烯亚胺与氧化类固醇激素投料质量比例可控制反应程度,得到不同类固醇激素修饰量的阳离子聚合物。
优选的:
步骤a中所使用的氧化剂为高碘酸或高碘酸盐;类固醇激素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例范围为1∶0.1~1∶5;反应时间范围为3~72h;反应温度范围为-4℃~37℃。
步骤b中阳离子聚合物与类固醇激素的投料质量比例为20∶1~1∶20;聚乙烯亚胺与氧化类固醇激素反应时间为4~48h;催化脱水剂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或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合用;反应温度范围为0℃~37℃。
更优选的:
步骤a中所使用的氧化剂为高碘酸钾;类固醇激素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例范围为1∶0.5~1∶1.5;反应时间为24h;反应温度为室温(15-30℃)。
步骤b中阳离子聚合物与类固醇激素的质量比例为10∶1~1∶1;所使用的催化脱水剂为EDC;反应时间为24h;反应温度为0℃。
所述制备方法路线图如下:
Figure G2010100172423D00041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将聚合物和质粒DNA分别溶于缓冲溶液,取两种溶液混合,室温静置10min~2h,聚合物和质粒DNA通过静电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质粒DNA复合物。
所述的质粒DNA,其特征在于质粒DNA是包含报告基因、抗癌基因、细胞因子基因的可在真核细胞中重组表达的质粒DNA。
聚合物载体与质粒DNA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比例会影响所制得的复合物粒径、细胞毒性及转染效果。
优选的:
聚合物溶液的溶媒为磷酸盐缓冲液、或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液(HEBS缓冲液)、或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质粒DNA溶液的溶媒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缓冲液(TE缓冲液);聚合物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01~10mg/ml;质粒DNA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01~10mg/ml;载体与质粒DNA的质量比例范围为0.001~60;载体和质粒DNA混合后静置时间为10min~2h。
更优选的:
聚合物溶液的溶媒为磷酸盐缓冲液;聚合物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1~1mg/ml;质粒DNA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1~1mg/ml;载体与质粒DNA的质量比例范围为0.1~20;载体和质粒DNA混合后静置时间为0.5~1h。
本发明通过凝胶阻滞实验验证聚合物对质粒DNA的包裹能力,并通过核酸酶降解实验考察聚合物/质粒DNA复合物抵抗核酸酶降解的能力,进而验证复合物在转染条件下的稳定性,详见实施例6。
本发明通过MTT法测试了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的细胞毒性,具体步骤见实施例9。
本发明提供了聚合物/质粒DNA复合物在转染细胞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基因载体的人体肿瘤细胞、或内皮细胞、或上皮细胞等的基因转导,把载有质粒DNA的复合物与人体肿瘤细胞、或内皮细胞、或上皮细胞等共培养,复合物可携带质粒DNA转导入细胞。
本发明使用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进行体外转染实验,以验证聚合物/质粒DNA复合物的基因转导效果,具体步骤见实施例8。
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质粒DNA复合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可以用于注射给药、或粘膜给药、或口服给药。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所制备的聚合物具有细胞核靶向性;
(2)本发明所制备的聚合物具有靶向性、辅助肿瘤治疗、辅助抗炎治疗多重作用;
(3)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适用可靠,成本低廉;
(4)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可荷载的质粒DNA范围广泛,外源质粒DNA大小范围可以从几十bp到几千kb,克服了病毒载体外源基因荷载量小的缺点;
(5)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质粒DNA复合物可用于多个基因联合转导,同时也可作为平台技术用于制备可治疗多种疾病的基因传输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氧化地塞米松(a)和地塞米松-聚乙烯亚胺接枝聚合物(b)的1H-NMR图谱;
图2为凝胶阻滞实验电泳图片;
图3为核酸酶降解实验电泳图片;
图4为复合物的粒径结果示意图;
图5为样品体外细胞转染实验的荧光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应充分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本发明所描述的聚乙烯亚胺也可以是聚乙烯亚胺的衍生物,其分子量也不应局限于所采用的分子量。而作为靶向分子的类固醇激素种类不局限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范围,应具备更广阔的选择尺度范围,所有这些都不应成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实施例1地塞米松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的合成
取0.1g地塞米松,溶解于20ml无水乙醇,加入一定量H2SO4溶液,调解pH至3左右,在N2保护下加入高碘酸钾溶液使之完全混合,在室温下反应24h,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白色沉淀,加入0.05mol/LNaOH溶液溶解沉淀,用HCl调节体系pH至2,室温放置2h,4℃过夜,抽滤,以水洗涤沉淀,P2O5真空干燥即得到氧化地塞米松(O-Dex)。将PEI(Sigma,MW=25000)与中间体氧化地塞米松分别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将两溶液混合后置冰浴中,取适量的EDC溶解于DMF中,缓慢滴加至PEI和O-Dex的混合溶液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加入相当于DMF总量5-10倍的0℃预冷的双蒸水,抽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在双蒸水中透析(MWCO=3500)2天,透析液0.8um滤膜过滤,低压冻干,即为地塞米松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聚合物(Dex-g-PEI)。
通过核磁共振对聚合物进行结构确证。氧化地塞米松的1H-NMR图谱(附图1中a所示)中,δ12.4归属为α-羟基酮氧化产生的羧基中的羟基。Dex-g-PEI的H1-NMR图谱(附图1中b所示)中,δ0.9和1.2归属为地塞米松五元环13、16位的甲基峰,且PEI的亚甲基特征峰从2.7位移至3.2,证明PEI中化学接入了地塞米松,根据PEI亚甲基的积分面积与地塞米松甲基积分面积的比值可计算出地塞米松修饰量为12.3%。结果表明,聚乙烯亚胺化学连接在氧化地塞米松的的20位羧基上,生成了Dex-g-PEI聚合物。
实施例2泼尼松龙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的合成
取0.1g泼尼松龙,溶解于20ml无水乙醇,加入一定量H2SO4溶液,调解pH至3左右,在N2保护下加入高碘酸钾溶液使之完全混合,在室温下反应24h,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白色沉淀,加入0.05mol/L NaOH溶液溶解沉淀,用HCl调节体系pH至2,室温放置2h,4℃过夜,抽滤,以水洗涤沉淀,P2O5真空干燥即得到氧化泼尼松龙(O-Pon)。将PEI(Sigma,MW=25000)与中间体氧化泼尼松龙分别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将两溶液混合后置冰浴中,取适量的EDC溶解于DMF中,缓慢滴加至PEI和O-Pon的混合溶液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加入相当于DMF总量5-10倍的0℃预冷的双蒸水,抽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在双蒸水中透析(MWCO=3500)2天,透析液0.8um滤膜过滤,低压冻干,即为泼尼松龙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聚合物(Pon-g-PEI)。
实施例3地塞米松修饰的壳聚糖氨基衍生物聚合物的合成
取0.1g地塞米松,溶解于20ml无水乙醇,加入一定量H2SO4溶液,调解pH至3左右,在N2保护下加入高碘酸钾溶液使之完全混合,在室温下反应24h,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白色沉淀,加入0.05mol/LNaOH溶液溶解沉淀,用HCl调节体系pH至2,室温放置2h,4℃过夜,抽滤,以水洗涤沉淀,P2O5真空干燥即得到氧化地塞米松(O-Dex)。将壳聚糖氨基衍生物(壳聚糖来自玉环县海洋生物化学有限公司,MW=10000,壳聚糖氨基衍生物为自制产品)与中间体氧化地塞米松分别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将两溶液混合后置冰浴中,取适量的EDC溶解于DMF中,缓慢滴加至PEI和O-Dex的混合溶液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加入相当于DMF总量5-10倍的0℃预冷的双蒸水,抽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在双蒸水中透析(MWCO=3500)2天,透析液0.8um滤膜过滤,低压冻干,即为地塞米松修饰的壳聚糖氨基衍生物聚合物(Dex-g-Chi)。
实施例4泼尼松龙修饰的壳聚糖氨基衍生物聚合物的合成
取0.1g泼尼松龙,溶解于20ml无水乙醇,加入一定量H2SO4溶液,调解pH至3左右,在N2保护下加入高碘酸钾溶液使之完全混合,在室温下反应24h,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白色沉淀,加入0.05mol/L NaOH溶液溶解沉淀,用HCl调节体系pH至2,室温放置2h,4℃过夜,抽滤,以水洗涤沉淀,P2O5真空干燥即得到氧化泼尼松龙(O-Pon)。将壳聚糖氨基衍生物(壳聚糖来自玉环县海洋生物化学有限公司,MW=10000,壳聚糖氨基衍生物为自制产品)与中间体氧化泼尼松龙分别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将两溶液混合后置冰浴中,取适量的EDC溶解于DMF中,缓慢滴加至PEI和O-Pon的混合溶液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加入相当于DMF总量5-10倍的0℃预冷的双蒸水,抽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在双蒸水中透析(MWCO=3500)2天,透析液0.8um滤膜过滤,低压冻干,即为泼尼松龙修饰的壳聚糖氨基衍生物聚合物(Pon-g-Chi)。
实施例5Dex-g-PEI/质粒DNA的构建及电泳阻滞实验
为考察聚合物包裹DNA的能力,以实施例1所制备的地塞米松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聚合物为例,说明该实验的具体步骤。将聚合物Dex-g-PEI溶于PBS缓冲液(pH=7.4)中,配制成0.1mg/ml的溶液;质粒DNA溶于TE缓冲液(pH=7.4)中,配制成0.1mg/ml的溶液。按载体与质粒DNA质量比例0.133、0.266、0.398、0.531、0.664、0.797、0.930、1.062、1.195,在涡旋混合仪上混和1min,室温静置0.5h,载体和质粒DNA通过静电自组装成复合物,复合物中所含DNA均为2μg。分别取15μl复合物溶液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阻滞情况。电泳条件:0.7%琼脂糖(含GoldViewerTM),0.5×TBE缓冲液,电压90V,电泳时间90min,结果如附图2所示。
图2中第一泳道为质粒DNA对照,第二到第八泳带分别对应聚合物与DNA的质量比为0.133、0.266、0.398、0.531、0.664、0.797、0.930、1.062、1.195。由于聚合物中带正电荷的氨基通过静电作用同DNA中带负电的磷酸基团结合,从而将DNA包裹在复合物内部,使其条带消失。根据结果,当质量比为0.531时条带消失,说明载体与DNA完全结合。
实施例6核酸酶降解实验
为进一步验证经过包裹的DNA抗核酸酶降解的能力,以实施例1所制备的地塞米松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聚合物为例,说明该实验具体步骤。制备聚合物与DNA的质量比分别为0.133、0.398、0.664、1.594的复合物(其中含DNA3μg),加入含有3unit DNase I的反应缓冲液(pH 7.4,50mM Tris-HCl,10mM NaCl,10mM CaCl2,6mM MgCl2),37℃下孵育1h,然后加入10μl的EDTA(0.1M),80℃下加热10min灭活DNase I。样品中加入30μl的肝素(10mg/ml),涡旋15min使DNA从复合物中解聚,进行电泳实验,其结果如附图3所示。
附图3中第一泳道为经酶解后的质粒DNA,第二泳道至第五泳道分别对应载体/DNA的质量比分别为0.133、0.398、0.664、1.594,第六泳道为DNA对照。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当质量比大于0.398时,能够保护DNA不被核酸酶降解,而没有载体保护的质粒DNA(第一泳道)则被完全降解了。实验说明所制备的聚合物载体能够有效地保护DNA,使DNA不会在转染过程中被降解。
实施例7动态光散射(DLS)测定Dex-g-PEI/质粒DNA复合物粒径大小
将实例2中制备得到的质量比为0.664的复合物,取50μl用PBS稀释到1000μl,用粒径和电位测定仪(Brookhaven,BI-ZetaPALS)进行测定,结果见附图4。根据实验结果,质量比为0.664时,Dex-g-PEI/DNA复合物的粒径在160nm左右呈均一分布。
实施例8细胞转染实验
转染前一天,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接种于24孔板,使得次日细胞融合率达80%-90%。转染前4h,将细胞用无血清无双抗的培养基孵育。于24孔板中加入质量比为1.594的Dex-g-PEI/DNA复合物,于37℃、5%CO2条件下培养4-6h,更换有血清无双抗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对细胞进行荧光检测,观察GFP的表达,结果见附图5。
根据实验结果,图5中能观察到一定强度和数量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说明质量比为1.594的Dex-g-PEI/DNA复合物具有较理想的转染效果。
实施例9MTT法测定聚合物的细胞毒性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用0.02%EDTA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分别以1×105/ml细胞浓度加入96孔酶标板内,每孔100μl,设五复孔,置37℃5%CO2孵箱内培养24h左右,再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25、50、75和100μg/ml的Dex-g-PEI,以未经修饰的PEI为对照,分别孵育24h后,每孔加入5mg/ml MTT溶液20μl,继续培养4h,弃去全部上清,加入DMSO100μl/孔,微型振荡器上振动5min,使结晶完全溶解,于酶联仪57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A),A值越高活细胞数也越多。根据A可计算药物对细胞的活力抑制率。
Figure G2010100172423D00081
根据实验结果,在不同浓度下经统计分析,Dex-g-PEI的细胞毒性低于PEI。
实施例10Dex-g-PEI/DNA复合物基因传输系统荷瘤小鼠体内转基因试验
将HepG2细胞株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待瘤块长至直径约0.3~0.5cm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组,每组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质粒pIRES2-EGFP-p53组、PEI/pIRES2-EGFP-p53组、Dex-g-PEI/pIRES2-EGFP-p53组。小鼠尾静脉内注射携带5ugpIRES2-EGFP-p53质粒的复合物进行基因治疗,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天,于第4日处死裸鼠,观察肿瘤形态变化。分离肿瘤并称重,以PBS缓冲液(pH 7.0)漂洗肿瘤组织2次,OCT包埋液包埋肿瘤组织,冷冻切片,风干,随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结果显示,PEI/pIRES2-EGFP-p53组、Dex-g-PEI/pIRES2-EGFP-p53组瘤体重量减轻,Dex-g-PEI/pIRES2-EGFP-p53组绿色荧光亮度较其他组强。
实施例11Dex-g-PEI/DNA复合物基因传输系统荷瘤小鼠肺部粘膜给药转基因试验
用雄性无胸腺裸鼠构建LM-6骨肉瘤细胞模型,将SAOS-LM6人源骨肉瘤细胞株静脉折射6周肺转移,8周后可见肺部明显肿瘤形貌。将荷瘤裸鼠随机分组,每组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质粒pIRES2-EGFP-p53组、PEI/pIRES2-EGFP-p53组、Dex-g-PEI/pIRES2-EGFP-p53组。将药液气雾给药至肺部粘膜,给药量为2mg质粒/10ml气雾溶液。初次给药后第三天再次给药,一周两次共六周,然后处死裸鼠,分离肺部肿瘤并称重。以PBS缓冲液(pH 7.0)漂洗肿瘤组织2次,OCT包埋液包埋肿瘤组织,冷冻切片,风干,随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EI/pIRES2-EGFP-p53组、Dex-g-PEI/pIRES2-EGFP-p53组瘤体重量减轻,Dex-g-PEI/pIRES2-EGFP-p53组绿色荧光亮度较其他组强。
实施例12抗炎作用
6-8周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PBS、地塞米松、Dex-g-PEI。地塞米松给药剂量为2mg/kg(1%乙醇的PBS溶液),按等摩尔量地塞米松计给予相当剂量的Dex-g-PEI。30min后,小鼠腹腔注射1.5mL 3%硫胶质(1%乙醇的PBS溶液)。注射4h后,收集腹水,计数中性粒细胞。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Dex-g-PEI可抑制腹水中的中性粒细胞聚集。

Claims (8)

1.一种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由阳离子聚合物共价连接氧化类固醇激素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类固醇激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氧化剂,在N2保护下反应,将类固醇激素21位α-羟基酮氧化为羧基,停止反应,除去溶剂,溶解沉淀,调节溶液pH值,使产物析出,沉淀经洗涤、过滤、干燥即得氧化类固醇激素;
b.将阳离子聚合物与氧化类固醇激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脱水剂,在N2保护下反应,停止反应,过滤除去反应溶液中不溶物,透析,0.8μm滤膜过滤,干燥即得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阳离子聚合物与类固醇激素的投料质量比例为20∶1~1∶20,类固醇激素的修饰量为3%~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阳离子聚合物是可与质粒DNA静电自组装形成复合物的聚合物,包括聚乙烯亚胺、多聚赖氨酸、多聚精氨酸、多聚组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分枝状聚合物、壳聚糖氨基衍生物、多胺树突状物、聚丙烯亚胺树突状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类固醇激素21位具有α-羟基酮结构,包括地塞米松、皮质酮、倍他米松、甲基氢化泼尼松、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龙、去炎松、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曲安缩松、倍氯米松、氟轻松、氟甲松龙、氯泼尼醇、卤米松、去羟米松、丙酮缩氟氢羟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将聚合物和质粒DNA分别溶于缓冲溶液,取两种溶液混合,室温静置10min~2h,聚合物和质粒DNA通过静电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质粒DNA复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质粒DNA,其特征在于质粒DNA是包含报告基因、抗癌基因、细胞因子基因的可在真核细胞中重组表达的质粒DNA。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质粒DNA复合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基因载体的人体肿瘤细胞、或内皮细胞、或上皮细胞的基因转导,把载有质粒DNA的复合物与人体肿瘤细胞、或内皮细胞、或上皮细胞共培养,复合物可携带质粒DNA转导入细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质粒DNA复合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可以用于注射给药、或粘膜给药、或口服给药。
CN2010100172423A 2010-01-05 2010-01-05 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基因复合物的制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2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172423A CN101812177B (zh) 2010-01-05 2010-01-05 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基因复合物的制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172423A CN101812177B (zh) 2010-01-05 2010-01-05 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基因复合物的制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2177A true CN101812177A (zh) 2010-08-25
CN101812177B CN101812177B (zh) 2012-01-25

Family

ID=4261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1724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2177B (zh) 2010-01-05 2010-01-05 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基因复合物的制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1217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7168A (zh) * 2014-12-03 2015-04-08 湖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壳聚糖氨基烷基化衍生物
EP3600428A4 (en) * 2017-03-23 2020-08-26 Dnarx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EXPRESSION OF NUCLEIC ACIDS IN VIVO
US10905777B2 (en) 2015-09-18 2021-02-02 DNARx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ucleic acid expression in vivo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7168A (zh) * 2014-12-03 2015-04-08 湖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壳聚糖氨基烷基化衍生物
US10905777B2 (en) 2015-09-18 2021-02-02 DNARx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ucleic acid expression in vivo
EP3600428A4 (en) * 2017-03-23 2020-08-26 Dnarx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EXPRESSION OF NUCLEIC ACIDS IN VIVO
US11541130B2 (en) 2017-03-23 2023-01-03 DNARx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ucleic acid expression in viv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2177B (zh)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o et al. Long-term storage of lipid-like nanoparticles for mRNA delivery
Yi et al. Targeted systemic delivery of siRNA to cervical cancer model using cyclic RGD-installed unimer polyion complex-assembled gold nanoparticles
Zhou et al. Highly branched poly (β-amino ester) s for skin gene therapy
Pittella et al. Systemic siRNA delivery to a spontaneous pancreatic tumor model in transgenic mice by PEGylated calcium phosphate hybrid micelles
Zhu et al. Dual-responsive polyplexes with enhanced disassembly and endosomal escape for efficient delivery of siRNA
Zhou et al. pH-sensitive nanomicelles for high-efficiency siRNA delivery in vitro and in vivo: an insight into the design of polycations with robust cytosolic release
Klausner et al. Ultrapure chitosan oligomers as carriers for corneal gene transfer
Li et al. Ionizable lipid-assisted efficient hepatic delivery of gene editing elements for oncotherapy
CN105163721A (zh) 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以及制备和使用其的方法
Kim et al. Poly (ethylene glycol)–poly (beta-amino ester)-based nanoparticles for suicide gene therapy enhance brain penetration and extend survival in a preclinical human glioblastoma orthotopic xenograft model
CN101417134A (zh) 一种透明质酸修饰的新型三元结构非病毒基因传输系统及其应用
CN103709400B (zh) 一种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接枝的聚丙氨酸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A TRAIL-delivered lipoprotein-bioinspired nanovector engineering stem cell-based platform for inhibition of lung metastasis of melanoma
CN106890343B (zh) 一种靶向型多肽纳米基因载体复合物
CN102775602B (zh) 一种聚乙烯亚胺-聚赖氨酸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10482A (zh) 一种载miRNA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70168A (zh) 透明质酸接枝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
Meyer et al. A scalable and robust cationic lipid/polymer hybrid nanoparticle platform for mRNA delivery
Ma et al. Functionalized PDA/DEX-PEI@ HA nanoparticles combined with sleeping-beauty transposons for multistage targeted delivery of CRISPR/Cas9 gene
CN101812177B (zh) 类固醇激素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基因复合物的制备
Liu et al. Metformin-conjugated micellar system with intratumoral pH responsive de-shielding for co-delivery of doxorubicin and nucleic acid
Tagalakis et al. A method for concentrating lipid peptide DNA and siRNA nanocomplexes that retains their structure an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Zhang et al. Combined self-assembled hendeca-arginine nanocarriers for effective targeted gene delivery to bladder cancer
CN108250431A (zh) 一种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接枝的聚l-甘氨酸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Salva et al. Inhibition of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 proliferation by siPDGF-B-and siPDGFR-β-containing chitosan nanoplex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1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