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0850A - 拍摄装置、拍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拍摄装置、拍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0850A
CN101800850A CN201010116840A CN201010116840A CN101800850A CN 101800850 A CN101800850 A CN 101800850A CN 201010116840 A CN201010116840 A CN 201010116840A CN 201010116840 A CN201010116840 A CN 201010116840A CN 101800850 A CN101800850 A CN 101800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unit
photographic images
time interv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6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0850B (zh
Inventor
小野田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00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0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8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6Bracketing for image capture at varying focus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3Bracketing, i.e. taking a series of images with varying exposure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数码相机(1),具有CMOS(8);拍摄镜头(2),用于对CMOS(8)应拍摄的对象进行对焦;连拍速度控制部(71),由拍摄镜头(2)对焦、通过快门按钮(4)检出记录指示,控制对于CMOS(8)以第1时间间隔连续记录拍摄图像;控制部(7),在连写速度控制部(71)控制期间,判断所述对象相对于拍摄方向有无远近方向的移动,如果判断出有远近方向的移动,则控制由拍摄镜头(2)对焦的同时,继续以第2时间间隔记录所述拍摄图像。

Description

拍摄装置、拍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连拍功能的拍摄装置、拍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过去,如由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01-148693号公告所知,根据用户对于点动开关操作部件的操作力和/或操作量,而对连拍速度作可变控制的相机已经广为人知。
由该相机,用户可设定所期望的连拍速度,进行连拍拍摄。
但是,以上技术中,用户对于设定怎样的连拍速度(单位时间内的拍摄次数)才能适应被摄体移动的把握,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户能根据被摄体的动态,以恰当的时间间隔进行连拍。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包括:
拍摄单元;
对焦单元,对拍摄对象进行对焦;
第1记录控制单元,由该对焦单元进行对焦,根据记录指示的检出,控制所述拍摄单元以第1时间间隔,连续记录拍摄图像;
判断单元,判断在该第1记录控制单元的控制期间,所述对象在拍摄方向,有无远近方向的移动;
第2记录控制单元,当由上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有所述远近方向的移动时,控制由所述对焦单元进行对焦的同时,以第2时间间隔,继续所述拍摄图像的记录。
另外,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包括:
对焦步骤,对拍摄对象进行对焦;
第1记录控制步骤,上述对焦步骤进行对焦之后,根据记录指示的检出,控制拍摄部以第1时间间隔,连续记录拍摄图像;
判断步骤,判断在该第1记录控制步骤的控制期间,所述对象在拍摄方向,有无远近方向的移动;
第2记录控制步骤,当由上述判断步骤判断出有所述远近方向的移动时,控制所述对焦进行的同时,以第2时间间隔,继续所述拍摄图像的记录。
另外,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为记录有具有拍摄部的计算机可读的程序的记录介质,该程序可使计算机有如下功能:
对焦单元,对拍摄对象进行对焦;
第1记录控制单元,由对焦单元进行对焦,根据记录指示的检出,控制所述拍摄部以第1时间间隔,连续记录拍摄图像;
判断单元,判断在该第1记录控制单元控制期间,所述对象相对于拍摄方向,有无远近方向的移动;
第2记录控制装置,当由上述判断装置判断出有所述远近方向的移动时,控制由所述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的同时,以第2时间间隔,继续所述拍摄图像的记录。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正视图。
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俯视图。
图2为同一数码相机的模块图。
图3为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4为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帧频变化状态的转变图。
图5为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6为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对焦图像选择处理的处理内容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依图进行说明。图1A、图1B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的正视图以及俯视图。该数码相机1,如图1A所示,机身5前设有拍摄镜头2,如图1B所示,设有电源开/关键3和快门按钮4。该快门按钮4具有所谓的半快门功能,可以半按和全按。此外,图中未示,机身5的背面,设有由LCD组成的表示部16,为了选择性地设置拍摄模式和再现模式、以及拍摄模式的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连拍模式的模式设置键等等。
图2为表示数码相机1的概略构成的模块图。该数码相机1具有AE(自动曝光)、AF(自动对焦)等各功能,具有通过总线6与各部分连接的控制部7。
控制部7为控制数码相机1的各个部分的单片机,具有连拍速度控制部71、再现速度控制部72、计时部73以及时钟74。
连拍速度控制部71在连拍模式下拍摄图像记录时,可变地控制时间间隔。再现速度控制部72可变地控制再现时的再现速度。
计时部73在连续拍摄模式下用于测量拍摄记录时间等,时钟74为定时发生器。
CMOS8为拍摄元件,配置在对焦镜头、变焦镜头等构成的所述拍摄镜头2的光轴上。CMOS8由计时部73所控制。
单元电路9,输入从CMOS8输出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所对应的模拟的拍摄信号,由保持输入的拍摄信号的CDS、将该拍摄信号放大的增益调整放大器(AGC)、将放大的拍摄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AD)等构成。
CMOS8的输出信号经过单元电路9各自以数字信号送入图像处理部10,加以各种图像处理。
总线6上连接着输入部11、程序存储器12、工作存储器13、存储部14、显示驱动15以及AF驱动部17。
显示驱动15驱动数码相机1的背面配置的显示部16。输入部11将包括所述快门按钮4等在内的用户的操作所对应的按键输入信号,向控制部7输出。程序存储器12存储了控制部7的动作程序和各部的控制所使用的各种数据,同时也存储了驱动所述的对焦镜头、实行自动对焦(AF)的AF控制程序。
工作存储器13,是临时保存由CMOS8拍摄后数字化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等的缓冲器,同时也作为控制部7的工作存储器使用。
工作存储器13中临时保存的图像数据,由控制部7进行压缩(编码),最终作为规定的格式(JPEG格式等)的多个静止图像数据,或是含有多个静止图像数据的动画数据(Motion JPEG格式,MPEG-4格式、MPEG-4AVC格式等),附加文件名(使用拍摄日期时间的文件名),记录于存储器14中。
AF驱动部17,在控制部7基于所述的AF控制程序的控制下,驱动由对焦镜头、变焦镜头等构成的所述拍摄镜头2的对焦镜头。
也就是说,该数码相机1,在显示部16的整体图像上显示对焦框,把该对焦框内的图像数据作为反差(contrast)评价值的获取领域(AF评价领域),驱动AF驱动部17实行AF控制(AF处理),使得该图像对焦。
另外,还具备AE控制和调整白平衡的功能。AE控制中,实行由检出的图像数据的曝光计量、曝光调整处理(AE处理)。白平衡调整中,在检出的脸部区域进一步实行白平衡调整处理,使图像得以恰当记录。
此外,各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拍速度S1(第1时间间隔)为20(帧/秒)、连拍速度S2(第2时间间隔)为10(帧/秒)。
(第1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由以上构成所组成的数码相机1的动作。将所述电源开关键3打开,设为连续拍摄模式,控制部7按照程序存储器12中存储的程序、依照图3的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实行处理。
即,实行实时取景显示处理,使显示部16显示由CMOS8依次取入的图像(步骤S101)。
该实时取景显示处理状态下,判断有无检出对于快门按钮4的操作(步骤S102)。
然后,如果检出了对于快门按钮4的操作,进一步判断该操作是否为半快门(半按)(步骤S103)。
如果未检测出为半快门,则判断为全快门(全按),转移至后述步骤S106的处理。
如果检测出为半快门,则实行所述的AF处理以及AE处理,同时实行被摄体动向的判别处理(步骤S104)。
该被摄体动向的判别处理中,首先识别所述的对焦框内的被摄体(应当记录的对象)。
而后,从由CMOS8依次取入的图像中,计算出识别出的被摄体的运动向量,或是通过检出识别出的被摄体的大小的变化,判别该被摄体的动向。
接下来,判断是否检出全快门操作(步骤S105),检出该操作之前重复自步骤S104的处理。全快门操作为意欲开始连拍拍摄的操作。
如果检出了全快门,则判断由所述步骤S104而判别出的被摄体的动向是否为在该拍摄装置的远近方向(步骤S106)。
如果被摄体的动向不为远近方向(被摄体为静止的情况,被摄体为左右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的情况下,实行焦点锁定以及曝光锁定的处理(步骤S107)。
也就是说,使得AF驱动部17停止,固定对焦镜头于当前位置,同时停止AE处理,将曝光固定于现有状态。
另外,将连拍速度设为S1之后,实行连续拍摄处理,由CMOS8、单元电路9、图像处理部10等构成的拍摄部,以连拍速度S1的20帧/秒获取静止图像,这些静止图像依次记录至工作存储器13中(步骤S108)。
接下来,判别快门按钮4的全按是否解除(步骤S109),如果快门按钮4的全按未解除,则返回步骤S106。
因此,被摄体的动向不是远近方向的情况下,如果快门按钮4的全按继续,则进行由步骤S 108和S109组成的(1)焦点锁定型连拍。
因此,连续拍摄模式下,被摄体不在远近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由(1)的焦点锁定型连拍,从检出全快门的拍摄开始时刻TS起,以取决于连拍速度S1的单位时间内的拍摄张数,能依次将静止图像F记录至工作存储器13。
此种状态,即所述的步骤S106→S107→S108→S109→S106的循环往复的状态下,如果被摄体作远近方向的移动,检测出后,步骤S106的判断变为“是”,转移至(2)对焦动作跟踪型连拍(focusing operation follow-upcontinuous shooting)。
上述的(2)对焦动作跟踪型连拍为步骤S110→S111→S112→S113→S110的循环处理,即,继续连续拍摄处理(步骤S110),判断有无检出全快门操作解除(步骤S111),未解除的情况下,实行对焦跟踪处理和AE处理(步骤S112),连拍速度由S1变为S2(步骤S113),继续拍摄处理。
所述的步骤S112中,由对焦跟踪处理,控制AF驱动部17驱动对焦镜头,使得远近方向移动的被摄体能合焦;由AE处理,基于合焦后的被摄体的拍摄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调整曝光。
于是,随着这些对焦跟踪处理以及AE处理,由CMOS8、单元电路9、图像处理部10等构成的拍摄部,以连拍速度S2的10帧/秒获取静止图像,这些静止图像依次记录至工作存储器13中(步骤S110)。
因此,该状态如图4所示,以取决于连拍速度S2的单位时间内的拍摄张数,静止图像F依次记录至工作存储器13。
然后,用户欲停止连拍,当检出全快门操作解除时,步骤S111的判断变为“是”,进入步骤S114,实行拍摄后期处理。该拍摄后期处理(步骤S114)中,工作存储器13中记录的多个静止图像F被编码及文件化,附上文件名,存储至存储器14中。
由此,例如原本静止的被摄体在连拍中沿远近方向移动时,如图4所示,从拍摄开始时刻TS起以连拍速度S1被连续拍摄,半途中以连拍速度S2被连续拍摄至拍摄结束时刻TE为止的图像,被文件化后存储。
而且,步骤S112中由于实行对焦跟踪处理及AE处理,使得被摄体的焦点能对准且曝光恰当的连拍得以进行。
这样的被摄体的移动方向不为远近方向的情况下,由于变更焦点调整没有必要,焦点锁定,能以较高速进行连拍的缘故,连拍速度设为S1(20帧/秒)。另一方面,被摄体的移动方向为远近方向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实施自动对焦处理,需要以较低速进行连拍的原因,连拍速度设为S2(10帧/秒)。
由此,就能根据被摄体的动作方向,记录下以合适恰当的连拍速度,且被摄体焦点对准、曝光正确的连拍图像。
此外,在步骤S106→S107→S108→S109→S106的循环往复、进行(1)焦点锁定型连拍的状态下,用户若解除全快门操作,则步骤S111的判断变为“是”,进入步骤S114。
由此,该情况下,图4所示的检出快门按钮4的全按的拍摄开始时刻TS起、以连拍速度S1拍摄的静止图片被文件化后,存储至存储器14中。
(第2具体实施方式)
图5为示出本发明第2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所述第1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105的判断检出了全快门操作时,则判断所述步骤S104中判别的被摄体的动向是否为在拍摄方向的远近方向(步骤S201)。
如果被摄体的移动不是远近方向(被摄体为静止的情况,被摄体为左右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是否预设了预测被摄体动向的预测模式(步骤S202)。
然后,未设定预测被摄体动向的预测模式的情况下,实行图3的步骤S 107以下的处理;在设定了预测被摄体动向的预测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有无预设连拍速度优先包围对焦(Focus-bracket)拍摄(步骤S203)。
如果预设了连拍速度优先包围对焦拍摄的情况下,由步骤S204~S207的处理,实行(3)连拍速度优先包围对焦拍摄。即,开始连拍处理(步骤S204)、判断有无检出全快门操作解除(步骤S205)。如果全快门操作继续,则实行对焦镜头移动处理和AE处理(步骤S206)。
该步骤S206的对焦镜头移动处理中,被摄体为远近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步骤S201为“是”的情况下),判断其方向为“远”、“近”方向的哪一个,根据判断出的方向和被摄体的移动速度,决定对焦镜头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速度。
该情况下,对焦镜头的移动速度可以比被摄体的移动速度稍快些。
紧接着,连拍速度从S 1变为S3(60(帧/秒))(步骤S207),将对焦镜头向先前决定的移动方向移动,同时继续拍摄处理(步骤S204)。即,只要快门按钮4的全按持续,步骤S204→S205→S206→S207→S204的循环就重复进行。
由此,如图6所示,以取决于连拍速度比连拍速度S1的更快的连拍速度S3的单位时间内的拍摄张数,将静止图像F依次记录至工作存储器13。
在所述循环S204→S205→S206→S207→S204的处理反复进行的情况下,检出全快门操作的解除时,步骤S205的判断变为“否”。
由此,从步骤S205进入步骤S208,实行合焦图像选择处理。
在该步骤S208中的合焦图像选择处理中,如图6所示,由在所述循环的处理中以连拍速度S3拍摄的多个静止图像中,选择根据图像解析处理被摄体焦点对准的多个静止图像F。此时,多个静止图像F的选取,以所述连拍速度S1的连拍间隔为基准进行。
由此,由步骤S208的焦点对准图像选取处理,被摄体的合焦的多个静止图像F以连拍速度A为基准被选取(图6)。
然后,进入图3步骤S114,实行拍摄后期处理,在工作存储器13中所选取的多个静止图像F被编码、文件化、附加文件名,存储入存储部14。
由此,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时取景显示处理中,即使被摄体未在远近方向移动,如果预设被摄体移动方向的预测模式,则进行(2)对焦动作跟踪型连拍,所以在连拍的拍摄处理中即使突然被摄体在远近方向移动,也能根据被摄体的动作速度,记录下以合适恰当的连拍速度、且被摄体焦点对准、曝光正确的连拍图像。
另外,由实行(3)连拍速度优先包围对焦拍摄和合焦图像选择处理(步骤S208),得以对“远”或“近”方向移动的被摄体记录下由合焦的图像组成的连拍图像。
另外,步骤S203的判断为否时,在未预设连拍速度优先焦点偏移型连拍的情况下,实行图3的步骤S110以下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数码相机的情况下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对于其它的装有相机的手机、装有相机的PDA(掌上电脑),装有相机的个人电脑等的应用也是容易和可能的,只要是可以连续拍摄的装置,均可适用。

Claims (9)

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拍摄单元;
对焦单元,对所述拍摄单元应拍摄的对象进行对焦;
第1记录控制单元,根据记录指示的检出,控制所述拍摄单元以第1时间间隔,连续记录拍摄图像;
判断单元,在由所述第1记录控制单元控制期间,判断所述对象相对于所述拍摄装置有无远近方向的移动;和
第2记录控制单元,当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有所述远近方向的移动时,由所述对焦单元进行对焦的同时,控制所述拍摄单元以第2时间间隔连续记录所述拍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预测单元,基于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预测所述拍摄图像的记录中的所述对象的移动方向;
所述第2记录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对焦单元,基于由所述预测单元的预测结果进行对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还判断所述对象的移动方向是远方向还是近方向;
所述第2记录控制单元还进一步包括:
获取单元,基于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到的移动方向而改变对焦位置的同时,以所述第2时间间隔连续获取所述拍摄图像;和
第3记录控制单元,控制从由所述获取单元连续获取的拍摄图像中,选择记录对焦于所述对象的拍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记录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以便基于所述第1时间间隔,选择记录所述拍摄图像。
5.一种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焦步骤,对拍摄对象进行对焦;
第1记录控制步骤,根据记录指示的检出,控制拍摄部以第1时间间隔,连续记录拍摄图像;
判断步骤,在所述第1记录控制步骤的控制期间,判断所述拍摄对象相对于拍摄单元有无远近方向的移动;和
第2记录控制步骤,当所述判断步骤判断出有所述远近方向的移动时,在进行所述对焦的同时,控制所述拍摄部以第2时间间隔连续记录所述拍摄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预测步骤,基于所述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预测所述拍摄图像的记录中所述对象的移动方向;
所述第2记录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对焦步骤,基于所述预测步骤的预测结果进行对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步骤,还判断所述对象的移动方向是远方向还是近方向;
所述第2记录控制步骤还进一步包括:
获取步骤,基于由所述判断步骤判断到的移动方向而改变对焦位置的同时,以所述第2时间间隔连续获取所述拍摄图像;和
第3记录控制步骤,控制从由所述获取步骤连续获取的拍摄图像中,选择记录对焦于所述对象的拍摄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记录控制步骤,通过控制以便基于所述第1时间间隔,选择记录所述拍摄图像。
9.一种带有图像获取元件的图像获取设备中的记录介质,其上存有计算机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控制计算机执行以下功能:
第1记录控制功能,根据记录指示的检出,控制以第1时间间隔,连续记录拍摄图像至记录部;
判断功能,在所述第1记录控制功能控制期间,判断所述对象相对于拍摄单元有无远近方向的移动;
第2记录控制功能,当由所述判断功能判断出有所述远近方向的移动时,控制对所述对象进行对焦的同时,以第2时间间隔,记录所述拍摄图像。
CN2010101168406A 2009-02-09 2010-02-09 拍摄装置、拍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0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6958 2009-02-09
JP2009026958A JP4661964B2 (ja) 2009-02-09 2009-02-09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0850A true CN101800850A (zh) 2010-08-11
CN101800850B CN101800850B (zh) 2013-05-22

Family

ID=4254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684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0850B (zh) 2009-02-09 2010-02-09 拍摄装置、拍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26973B2 (zh)
JP (1) JP4661964B2 (zh)
CN (1) CN101800850B (zh)
HK (1) HK114486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5690A (zh) * 2010-08-23 2010-11-24 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的多次延时连拍方法
CN103220463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685874A (zh) * 2012-08-28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图像拍摄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04469126A (zh) * 2013-09-18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拍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060385A (zh) * 2016-06-02 2016-10-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使手机实现行车纪录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17103A (ja) * 2010-03-31 2011-10-27 Fujifilm Corp 複眼撮影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054175B2 (ja) * 2010-09-08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影制御装置、撮影制御方法
JP5824972B2 (ja) * 2010-11-10 2015-12-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フレームレート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45822B2 (ja) * 2012-10-12 2017-06-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172934B2 (ja) * 2012-12-27 2017-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6076106B2 (ja) * 2013-01-29 2017-02-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12136312A (zh) * 2019-10-21 2020-12-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目标距离的方法、控制装置及移动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7515A (ja) * 1988-05-13 1989-11-20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レフレックスカメラ
US5187515A (en) * 1988-05-13 1993-02-16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having automatic focus adjusting apparatus
JPH04256914A (ja) * 1991-02-08 1992-09-11 Asahi Optical Co Ltd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H04199113A (ja) * 1990-11-29 1992-07-20 Asahi Optical Co Ltd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H103110A (ja) * 1996-06-18 1998-01-06 Nikon Corp カメラ
JP3963568B2 (ja) * 1997-05-28 2007-08-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4123586B2 (ja) * 1997-08-26 2008-07-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JP4157228B2 (ja) * 1999-06-21 2008-10-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及び画像プリンタ装置
JP2002148693A (ja) 2000-11-06 2002-05-22 Canon Inc カメラ
JP2004135029A (ja) * 2002-10-10 2004-04-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7355634B2 (en) * 2003-06-23 2008-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ving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arrying out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nd still image record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7206433A (ja) * 2006-02-02 2007-08-16 Canon Inc 焦点調整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8052225A (ja) * 2006-08-28 2008-03-06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合焦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4552974B2 (ja) * 2007-06-22 2010-09-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5690A (zh) * 2010-08-23 2010-11-24 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的多次延时连拍方法
CN103220463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220463B (zh) * 2012-01-20 2017-04-2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685874A (zh) * 2012-08-28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图像拍摄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04469126A (zh) * 2013-09-18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拍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060385A (zh) * 2016-06-02 2016-10-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使手机实现行车纪录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26973B2 (en) 2011-09-27
JP4661964B2 (ja) 2011-03-30
CN101800850B (zh) 2013-05-22
US20100201835A1 (en) 2010-08-12
JP2010183472A (ja) 2010-08-19
HK1144865A1 (en) 2011-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0850B (zh) 拍摄装置、拍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928692B (zh) 具有多个摄像元件的照相机装置
KR100821801B1 (ko) 촬상장치 및 오토포커스 제어방법
CN1940700B (zh) 具有自动对焦系统的照相机
US7689113B2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1720776B1 (ko) 디지털 영상 촬영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2262334B (zh) 成像设备、成像系统以及成像设备控制方法
JP5623915B2 (ja) 撮像装置
JP4883413B2 (ja) 撮像装置、画像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4727534B2 (ja) 撮像装置
US20060028576A1 (en) Imaging apparatus
JP4923005B2 (ja)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531167B1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의 움직임에 따른 촬영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04503B (zh) 自动调焦设备和摄像设备
US751581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 focus function
KR101690261B1 (ko) 디지털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1102414A (zh) 摄影设备和方法
CN106101495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9105851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10090610A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JP2008263478A (ja) 撮像装置
JP504553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28486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030883B2 (ja)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334242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48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48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