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0796A - 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0796A
CN101800796A CN200910006265A CN200910006265A CN101800796A CN 101800796 A CN101800796 A CN 101800796A CN 200910006265 A CN200910006265 A CN 200910006265A CN 200910006265 A CN200910006265 A CN 200910006265A CN 101800796 A CN101800796 A CN 101800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ault
volume
communication devic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shock moment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祺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06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00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00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该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机体,具有机体表面;感测单元,设置于机体,侦测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预设方位及机体被晃动的频率与振幅;响铃单元,发出铃声;处理单元,当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控制响铃单元发出铃声,并依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及被晃动的频率与振幅控制铃声的音量。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用以控制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以下步骤:侦测机体被晃动的频率与振幅;侦测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的频率与振幅,控制铃声的音量。本发明藉由可携式通讯装置自行感应自身的运动状态,并据以自动控制来电告知方式。

Description

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自动控制来电铃声的音量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今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通讯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机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手机等已成为许多人必备的工具。也由于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普及率高,在几乎人手一机的状态下,各家厂商莫不积极再推出各式具备更多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手机的来电响铃有多种形式,例如是响铃、震动及静音等。然而,目前市面上手机的来电响铃皆是由使用者自行直接作设定。亦即,若需要改变铃声大小或是转成震动模式皆需要手动设定。如此,在手机使用上其实是相当不便的。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手机的来电响铃及其设定方法在产品结构、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及方法又没有适切的结构及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手机的来电响铃及其设定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可携式通讯装置自行感应自身的运动状态,并据以自动控制来电告知方式,例如是控制音量的大小及控制震动的强弱,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其包括:一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一感测单元,设置于该机体,用以侦测该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及侦测该机体一被晃动频率与一被晃动振幅;一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以及一处理单元,用以当该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一来电信号时,控制该响铃单元发出该铃声,并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来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以震动该机体;其中,该处理单元更用以当该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该来电信号时,控制该震动单元产生该震动,并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来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来电告知模式,该音量的预设值及该震动量的预设值是设定于该来电告知模式中。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设定模式,该设定模式用以关闭或开启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及该震动量的功能。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一预设振幅时,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一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一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一预设音量及该第一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二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二预设频率是大于该第一预设频率且该第二预设振幅是大于该第一预设振幅,而该第二预设音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音量且该第二预设震动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震动量。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实质上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该处理单元用以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三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三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三预设震动量为零或不为零。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该处理单元用以控制该音量为一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四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四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四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的预设方位为地面方向或天空方向。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用以控制一可携式通讯装置,该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一机体及一响铃单元,该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该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侦测该机体的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侦测该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以及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一预设振幅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一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一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一预设音量及该第一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该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来电告知模式,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之前,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更包括:设定该音量的预设值及该震动量的预设值于该来电告知模式中。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该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设定模式,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更包括:通过该设定模式关闭或开启控制该音量及该震动量的功能。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二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二预设频率是大于该第一预设频率且该第二预设振幅是大于该第一预设振幅,而该第二预设音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音量且该第二预设震动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震动量。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表面实质上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三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三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三预设震动量为零或不为零。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且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四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四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四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预设方位为地面方向或天空方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一机体、一感测单元、一响铃单元及一处理单元。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感测单元设置于机体,用以侦测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以及侦测机体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处理单元用以当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一来电信号时,控制响铃单元发出铃声,并依据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来控制铃声的一音量。
另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用以控制一可携式通讯装置。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一机体及一响铃单元,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侦测机体的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侦测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依据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控制铃声的一音量。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藉由可携式通讯装置自行感应自身的运动状态,并据以自动控制来电告知方式,例如控制音量的大小及控制震动的强弱。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用以控制一可携式通讯装置。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一机体及一响铃单元,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侦测机体的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侦测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依据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控制铃声的一音量。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3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呈不规则放置姿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放置于桌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100:可携式通讯装置              102:感测单元
104:处理单元                    106:响铃单元
108:震动单元                    110:机体表面
112:模拟数字转换器              114:机体
116:使用者介面                  118:会议桌
120:桌面                        122:输入按键
124:显示单元                    Di:天空方向
D2:地面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将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以下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实施例施行,并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定,其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再者,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更容易理解本发明,图式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相比已经被夸张;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也未完全绘示出,以求图式的简洁。
本发明主要是在可携式通讯装置上设置一感测单元来感应可携式通讯装置本身的运动状态,可携式通讯装置并据以自动控制来电告知方式。
请参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功能方框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100,包括一机体114、一感测单元102、一处理单元104、一响铃单元106及一震动单元108。机体114具有一机体表面110。其中感测单元102可为一加速度感测器。
此外,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更包括一操作单元,例如是一输入按键122及一显示单元124,设置在机体表面110上。也就是说,机体表面110为设置输入按键122或显示单元124的表面。
响铃单元106,例如是一扬声器(speaker),用以发出一铃声(未绘示)。震动单元108用以产生一震动(未绘示),以震动机体114。处理单元104,例如是包括一内建编解码单元(CODEC)的处理器,用以当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接收到一来电信号(未绘示)时,处理单元104传送一电子信号(未绘示)至响铃单元106及震动单元108,以控制响铃单元106发出一铃声及控制震动单元108产生一震动。
如图2所示,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116,用以提供至少一来电告知模式,铃声的音量的预设值及震动的震动量的预设值可以藉由来电告知模式设定并储存于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存储单元(未绘示)内。此外,感测单元102内建有一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ADC)112,用以将感测单元102所侦测到的加速度值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送至处理单元104。感测单元102是设置于机体114中,用以侦测机体表面110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以及侦测机体114的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而处理单元104是依据机体表面110是否实质上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来控制铃声的一音量及震动的一震动量。
更进一步地说,请参阅图3所示,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呈不规则放置姿态的示意图。当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一装置携带者将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放置于口袋中并进行走路动作。此时,可携式通讯装置100自然地呈不规则的姿态(如图3所示),例如斜放或立放等。亦即,机体表面110并未面向预设方位,预设方位例如是朝向地面方向D2或朝向天空方向D1。并且,由于装置携带者正在进行走路动作,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并不为零,例如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而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一预设振幅。因此,处理单元104据以判断出装置携带者正在进行走路动作时,并且控制音量为一第一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一第一预设震动量。此第一预设音量及第一预设震动量为装置携带者在走路状态下,所能感受到的音量及震动量。
此外,使用者介面116提供一第一来电告知模式。第一预设音量及第一预设震动量设定于第一来电告知模式中。也就是说,装置携带者可通过使用者介面116来设定第一预设音量与第一预设震动量,例如使用者介面116提供数个音量选项,例如是小音量、中音量及大音量且提供数个震动量选项,例如是小震动量、中震动量及大震动量。而装置携带者可以将小音量或中音量设定给第一预设音量,而将小震动量或中震动量设定给第一预设震动量。
此外,当感测单元102侦测到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机体表面110并未朝向地面方向D2或天空方向D1且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而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则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一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一第二预设震动量。举例来说,当装置携带者将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放置于口袋中并进行跑步动作时,因为在跑步状态中的可携式通讯装置100不管是被晃动频率或被晃动振幅都比走路状态时还要激烈。因此,在此情况下的第二预设频率被设定成大于第一预设频率而第二预设振幅被设定成大于第一预设振幅,藉以让处理单元104判断出装置携带者是在进行跑步动作。而正因为装置携带者正在进行跑步动作,所以需要较强烈的来电告知方式来让装置携带者可以感受到来电通知。因此,第二预设音量要大于第一预设音量且第二预设震动量也要大于第一预设震动量。第二预设音量及第二预设震动量为装置携带者在跑步状态下,所能感受到的音量及震动量。
如此,即使装置携带者处于一运动状态下,可携式通讯装置100仍可以自动地将来电响铃的音量与来电震动的震动量控制成装置携带者在运动状态下能感受得到的音量与震动量,使得装置携带者不会漏接来电。也就是说,即使装置携带者忘记将来电告知模式设定成装置携带者期望的模式,可携式通讯装置100也会依据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姿态及使用者的动作状态自动地设定合适的来电告知模式。
此外,使用者介面116更提供一第二来电告知模式。第二预设音量及第二预设震动量是设定于第二来电告知模式中。也就是说,装置携带者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6来设定预设音量与预设震动量,例如装置携带者可以将大音量设定给第二预设音量,而将大震动量设定给第二预设震动量。
此外,请参阅图4所示,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放置于桌上的示意图。当机体表面110实质上朝向天空方向D1且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等于零,即机体114未被晃动。例如,装置携带者在会议室开会时,将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放置于会议桌118的桌面120上,则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一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一第三预设震动量。其中,第三预设音量为零而第三预设震动量不为零。更进一步地说,假如可携式通讯装置100原本的来电告知模式是设定成第一来电告知模式或第二来电告知模式,当可携式通讯装置100自动侦测出机体表面110实质上朝向地面方向D2或朝向天空方向D1且被晃动频率及被晃动振幅皆等于零时,可携式通讯装置100判断装置携带者正在开会,并自动将响铃单元106的铃声音量控制为静音,但仍然保留来电时震动单元108的震动功能。如此,装置携带者不用在开会时,还要自己手动设定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本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100会自动设定成震动模式。特别是当装置携带者忘记在开会时将可携式通讯装置100设定成震动模式的情况下,可携式通讯装置100也会自动设定成震动模式。因此,本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100具有友善、贴心的功效。
此外,使用者介面116更提供一第三来电告知模式。第三预设音量及第三预设震动量是设定于第三来电告知模式中。也就是说,装置携带者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6来设定预设音量与预设震动量,例如装置携带者可以将第三预设音量设定成零,也就是静音,而将小震动量、中震动量或大震动量设定给第三预设震动量。
虽然,本实施例的第三预设音量是以零且第三预设震动量是以不为零为例作说明,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预设音量及第三预设震动量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6自由设定。例如,除了将第三预设音量设为零外,也可把第三预设震动量设为零,即不震动。
此外,当机体表面110未面向预设方位且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被晃动振幅等于零(即机体114未被晃动),例如是装置携带者将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放置口袋内并呈静止状态,例如在等公车或坐在椅子上时。此时,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一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一第四预设震动量。其中,第四预设音量为零而第四预设震动量不为零。如此,即使可携式通讯装置100被放置于口袋内且当外部环境吵杂时,装置携带者仍可通过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震动察觉到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来电。
此外,使用者介面116更提供一第四来电告知模式。第四预设音量及第四预设震动量是设定于第四来电告知模式中。也就是说,装置携带者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6来设定预设音量与预设震动量。例如,装置携带者可以将第四预设音量设定成静音,而将小震动量、中震动量或大震动量设定给第四预设震动量。
虽然,本实施例的第四预设音量是以零且第四预设震动量是以不为零为例作说明,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四预设音量及第四预设震动量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6自由设定,并不受本实施例所限制。
此外,使用者介面116更用以提供一设定模式(未绘示),设定模式用以关闭或开启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及震动量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说,若使用者在家里(即非在开会状态)把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放置于桌上,为了避免可携式通讯装置100被自动设定成震动模式而导致使用者听不到来电铃响,则可通过此设定模式来关闭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自动控制来电告知的功能。也就是说,若使用者关闭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自动控制来电告知的功能,则处理单元104便不再依据机体表面110的面向方位、被晃动频率及被晃动振幅来控制铃声的音量及震动的震动量,而是依据当时的预设音量及预设震动量来控制响铃单元106及震动单元108的作动。
请参阅图5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步骤S502中,感测单元102侦测机体114的被晃动频率及被晃动振幅。
接着,在步骤S504中,感测单元102侦测机体表面110是否实质上面向预设方位,例如是朝向地面或朝向天空的方位。若是,则进入步骤S506;若否,则进入步骤S508。
然后,在步骤S506中,处理单元104依据机体表面110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来控制铃声的音量。
例如,当机体表面110实质上面向预设方位且被晃动频率及被晃动振幅皆等于零时,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第三预设震动量。
或者,在步骤S508中,处理单元104依据机体表面110未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来控制铃声的音量。
例如,当机体表面110未面向地面方向D2或天空方向D1而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且被晃动振幅大于第一预设振幅时,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第一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第一预设震动量。
又例如,当机体表面110未面向预设方位、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且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第二预设震动量。
再例如,当机体表面110未面向预设方位且被晃动频率及被晃动振幅皆等于零时,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第四预设震动量。
当然,也可以利用使用者介面116来设定第一来电告知模式、第二来电告知模式、第三来电告知模式及第四来电告知模式。例如,本实施例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第一预设音量及第一预设震动量于第一来电告知模式中。
又例如,设定第二预设音量及第二预设震动量于第二来电告知模式中。
再例如,设定第三预设音量及第三预设震动量于第三来电告知模式中。
更例如,设定第四预设音量及第四预设震动量于第四来电告知模式中。
此外,使用者可藉由使用者介面116所提供的设定模式来关闭或开启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与震动量的功能。而设定的时机可以是任意时机,并不受上述步骤S502~S508的顺序所限制。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藉由感测单元侦测可携式通讯装置的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以及侦测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来判断装置携带者的动作状态,例如是走路、跑步、静止等。然后,处理单元据以自动控制响铃单元的响铃的音量与震动单元的震动的震动量。如此,无论装置携带者处于何状态下,例如装置携带者从走路状态进入会议状态时,装置携带者都不用费心地以手动设定成会议状态下的来电告知方式,可携式通讯装置会自动控制来电告知的响铃与震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
一感测单元,设置于该机体,用以侦测该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及侦测该机体一被晃动频率与一被晃动振幅;
一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以及
一处理单元,用以当该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一来电信号时,控制该响铃单元发出该铃声,并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来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以震动该机体;
其中,该处理单元更用以当该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该来电信号时,控制该震动单元产生该震动,并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来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来电告知模式,该音量的预设值及该震动量的预设值是设定于该来电告知模式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设定模式,该设定模式用以关闭或开启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及该震动量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一预设振幅时,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一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一预设震动量;
其中,该第一预设音量及该第一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二预设震动量;
其中,该第二预设频率是大于该第一预设频率且该第二预设振幅是大于该第一预设振幅,而该第二预设音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音量且该第二预设震动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震动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实质上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该处理单元用以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三预设震动量;
其中,该第三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三预设震动量为零或不为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该处理单元用以控制该音量为一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四预设震动量;
其中,该第四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四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预设方位为地面方向或天空方向。
10.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用以控制一可携式通讯装置,该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一机体及一响铃单元,该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该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其特征在于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侦测该机体的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
侦测该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以及
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
当该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一预设振幅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一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一预设震动量;
其中,该第一预设音量及该第一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该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来电告知模式,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之前,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更包括:设定该音量的预设值及该震动量的预设值于该来电告知模式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该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设定模式,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更包括:通过该设定模式关闭或开启控制该音量及该震动量的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
当该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二预设震动量;
其中,该第二预设频率是大于该第一预设频率且该第二预设振幅是大于该第一预设振幅,而该第二预设音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音量且该第二预设震动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震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
当该机体表面实质上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三预设震动量;
其中,该第三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三预设震动量为零或不为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
当该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且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四预设震动量;
其中,该第四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四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预设方位为地面方向或天空方向。
CN200910006265A 2009-02-09 2009-02-09 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800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6265A CN101800796A (zh) 2009-02-09 2009-02-09 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6265A CN101800796A (zh) 2009-02-09 2009-02-09 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0796A true CN101800796A (zh) 2010-08-11

Family

ID=42596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265A Pending CN101800796A (zh) 2009-02-09 2009-02-09 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00796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3041A (zh) * 2012-11-15 2014-05-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方法与系统
CN104461270A (zh) * 2013-09-16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007368A (zh) * 2015-06-11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扬声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590499A (zh) * 2016-03-17 2016-05-18 程依清 一种激光头可伸缩式授课激光棒
CN105590500A (zh) * 2016-03-17 2016-05-18 程依清 一种基于授课激光棒的互动系统
CN105608955A (zh) * 2016-03-17 2016-05-25 程翌 一种授课激光棒动态变化的实现方法
CN105632282A (zh) * 2016-03-17 2016-06-01 程依清 一种激光头可伸缩式授课激光棒动态变化的实现方法
CN105632262A (zh) * 2016-03-17 2016-06-01 程翌 一种授课激光棒
CN107690034A (zh) * 2017-10-27 2018-02-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基于环境背景声音的智能情景模式切换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3041A (zh) * 2012-11-15 2014-05-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方法与系统
CN104461270A (zh) * 2013-09-16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007368A (zh) * 2015-06-11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扬声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590499A (zh) * 2016-03-17 2016-05-18 程依清 一种激光头可伸缩式授课激光棒
CN105590500A (zh) * 2016-03-17 2016-05-18 程依清 一种基于授课激光棒的互动系统
CN105608955A (zh) * 2016-03-17 2016-05-25 程翌 一种授课激光棒动态变化的实现方法
CN105632282A (zh) * 2016-03-17 2016-06-01 程依清 一种激光头可伸缩式授课激光棒动态变化的实现方法
CN105632262A (zh) * 2016-03-17 2016-06-01 程翌 一种授课激光棒
CN105632282B (zh) * 2016-03-17 2018-06-05 程依清 一种激光头可伸缩式授课激光棒动态变化的实现方法
CN105632262B (zh) * 2016-03-17 2018-08-10 程翌 一种授课激光棒
CN105608955B (zh) * 2016-03-17 2018-08-10 程翌 一种授课激光棒动态变化的实现方法
CN107690034A (zh) * 2017-10-27 2018-02-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基于环境背景声音的智能情景模式切换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0796A (zh) 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TWI384845B (zh) 可攜式通訊裝置及其來電告知控制方法
CN101771976B (zh) 移动通讯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其计算机可读取媒体
US7333604B2 (en) Adaptive notification of an incoming call in a mobile phone
JP5749524B2 (ja)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携帯端末の制御方法
US20070036348A1 (en) Movement-based mode switching of a handheld device
US9413862B2 (en) Apparatus enabling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functions of components thereof
CN101018242A (zh) 一种自动调整振铃模式的移动通讯装置及方法
US20130260784A1 (en)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locator
US20050195952A1 (en) Telephone having ring stopping function
TWI384850B (zh) 手機及自動切換手機來電提示之方法
CN103414982A (zh) 一种提供声音的方法和装置
GB2467493A (en) Mobile phone having call control mode while driving
EP228471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ype of accessory in a portable terminal
CN107181855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A2553509A1 (en) Movement-based mode switching of a handheld device
TW200428861A (en) Method for managing a calling in on a cellular phone
US9681005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rompting method thereof
US8442595B2 (en) Adaptive ring signal level device and method
US853256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figurable operating mode
CN101772213A (zh) 实现来电铃声的自动调节方法
CN201134899Y (zh) 一种具有自动切换功能的移动终端
KR101117424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수신 알림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2012186628A (ja) 携帯電話機及びその状態制御方法
CN102710868A (zh) 移动终端及铃声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