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6862B -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导频信道生成方法、同步信道生成方法及天线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导频信道生成方法、同步信道生成方法及天线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6862B
CN101796862B CN2008801056416A CN200880105641A CN101796862B CN 101796862 B CN101796862 B CN 101796862B CN 2008801056416 A CN2008801056416 A CN 2008801056416A CN 200880105641 A CN200880105641 A CN 200880105641A CN 101796862 B CN101796862 B CN 101796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unit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access
numbering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56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6862A (zh
Inventor
王和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96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6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6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6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2Fixed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18Alloc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并构成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还提供一种适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导频信道生成方法及同步信道生成方法。具备:控制信号生成部(13),其基于从构成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络装置CN输入的控制数据,生成互不相同的多个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并通过组合所述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从而按照每个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生成固有的导频信道;和发送部(10),其向所述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发送各自固有的导频信道。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导频信道生成方法、同步信道生成方法及天线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istributed WirelessCommunications System:以下称为“DWCS”)的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另外,涉及在DWCS中与天线的选择相关的同步信道及导频信道的生成及天线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推进了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举出了与所需频带、中心频带、与其他系统·实业者共存、各种无线环境下适用等的要求条件。另外,作为无线接入技术,在屋外环境下要求下行100Mbps以上,在孤立小区/静止环境下要求1Gbps,即使在屋内环境下也要求最大1Gbps左右。举出一个作为无线接入技术所采用的候补,存在一种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以下称为“OFDM”)技术的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称为“OFDMA”)通信方式。另外,作为移动(mobility)网络结构提议一种DWCS(非专利文献1)。
图18是表示DWCS的概要的图。DWCS由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dioAccess Unit:以下称为“RAU”)、中间层的基站装置(Base Station:以下称为“BS”)及核心网络装置(Core Network:以下称为“CN”)的三层构造构成。以往,RAU是从作为蜂窝系统的最下层的BS中挑选出收发天线和信号变换装置来简化结构,且与移动站装置(Mobile Station:以下称为“MS”)进行无线收发。BS通过无线光缆RoF(Radio on Fiber:以下称为“RoF”)与多个RAU连接,将来自RAU的无线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并将给RAU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信号,从而进行快速并行信号处理。各BS间及BS和CN间与高速线路连接,构成移动网络。
如图18所示,各RAU(例如,RAU1、2、3、……、10)根据地理位置、服务请求等不同而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各BS(例如,BS1、2、3)通过RoF与RAU连接。不是以往以蜂窝系统中的BS为中心的小区的概念,取而代之,构成以MS(例如MS1、2)为中心的虚拟小区VC(VirtualCell:以下称为“VC”)。例如,MS1通过RAU8及9构成VC,MS2通过RAU3、4及5构成VC。移动网络控制系统(包括CN)通过MS的所在位置、服务请求来选择天线的集合、即选择RAU的集合,并作为VC分配给MS。VC也通过MS的收发电波环境、移动速度、所在位置等进行切换。DWCS通过以往的蜂窝系统能够实现高的用户数据传送速度及系统容量,且被认为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有力候补。
非专利文献1:Shidong Zhou,Ming Zhao,Xibin Xu,Jing Wang.“Distribu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A New Architecture for FuturePublic Wireless Acces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3,41(Mar.3)P108-113
在上述的DWCS中,通过VC的结构及VC的切换方法(包括天线选择方法)给系统特性带来大的影响。但是,适用DWCS的结构的天线的选择、即与VC的结构及VC的切换方法相关的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以下称为“SCH”)、导频信道(Pilot Channel:以下称为“PiCH”)的结构及天线选择方法并未被提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情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以反复使用一个频率的OFDMA通信方式为前提向多个RAU提供适于DWCS结构的BS、MS,并构成DWCS。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DWCS的PiCH生成方法、SCH生成方法及天线选择方法。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方法。即、本发明的基站装置(BS)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控制与移动站装置(MS)进行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BS)具备:控制信号生成部,其基于从构成所述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的核心网络装置(CN)输入的控制数据,生成互不相同的多个第一导频信号(Pilot1)和第二导频信号(Pilot2),通过组合所述第一导频信号(Pilot1)和第二导频信号(Pilot2),从而按照每个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来生成固有的导频信道(PiCH);和发送部,其向所述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发送各自固有的导频信道(PiCH)。
由此,通过组合第一导频信号(Pilot1)和第二导频信号(Pilot2),从而按照每个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生成固有的导频信道(PiCH)。此时,例如,能给属于基站装置(BS)的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分配不同的第一导频信号(Pilot1),并且能给属于基站装置(BS)的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分配相同的第二导频信号(Pilot2)。因此,能够降低属于相同基站装置(BS)的不同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间及属于不同基站装置(BS)的相同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间的导频信道(PiCH)的干扰,且能提高移动站装置(MS)与各天线之间的无线传输路径推断精度。
(2)另外,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BS)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部通过将基站装置(BS)编号与第一及第二同步信道(SCH1、2)中的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建立关联来生成同步信道(SCH)。
由此,由于将基站装置(BS)编号与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建立关联,故通过检测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及第二导频信号(Pilot2),从而能识别天线编号。
(3)另外,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BS)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部通过将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与第一及第二同步信道(SCH1、2)中的第一同步信道(SCH1)的码编号建立关联来生成同步信道(SCH)。
由此,由于将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与第一同步信道(SCH1)的码编号建立关联,故通过检测第一同步信道(SCH1)及第二同步信道(SCH2),从而能识别天线编号。
(4)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MS)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与由基站装置(BS)控制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MS)具备: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发送来的无线信号;控制信号提取部,其从所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提取同步信道(SCH)及导频信道(PiCH);和天线选择部,其通过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SCH)中的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BS)编号,并且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导频信道(PiCH)中的第一导频信号(Pilot1)的码编号来检测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从而识别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的天线编号。
由此,由于通过根据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BS)编号,并且根据第一导频信号(Pilot1)的码编号来检测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从而识别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的天线编号,故能实现降低同步信道(SCH)的开销(overhead)还减小码的长度、发送时间、发送频带宽等的通信系统。因此,能提高OFDM接收信号的初始同步及天线选择特性(检测时间、检测概率等),且能降低MS的复杂度及消耗功率。
(5)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MS)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与由基站装置(BS)控制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MS)具备: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发送来的无线信号;控制信号提取部,其从所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提取同步信道(SCH);和天线选择部,其通过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SCH)中的第一同步信道(SCH1)的码编号来检测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并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SCH)中的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BS)编号,从而识别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的天线编号。
由此,由于通过根据第一同步信道(SCH1)的码编号来检测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并根据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BS)编号,从而识别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的天线编号,故能实现降低同步信道(SCH)的开销还减小码的长度、发送时间、发送频带宽的通信系统。因此,能提高OFDM接收信号的初始同步及天线选择特性(检测时间、检测概率等)、且能降低MS的复杂度及消耗功率。
(6)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由以下要素构成:至少一个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其与移动站装置(MS)进行无线通信;至少一个基站装置(BS),其控制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和核心网络装置(CN),其控制所述基站装置(BS)。
由此,在移动站装置(MS)中,通过根据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BS)编号,并且根据导频信道(PiCH)的码编号来检测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从而识别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的天线编号,故能实现降低同步信道(SCH)的开销还减小码的长度、发送时间、发送频带宽等的通信系统。因此,能提高OFDM接收信号的初始同步及天线选择特性(检测时间、检测概率等),且能降低MS的复杂度及消耗功率。
(7)另外,本发明的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由以下要素构成:至少一个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其与移动站装置(MS)进行无线通信;至少一个基站装置(BS),其控制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和核心网络装置(CN),其控制所述基站装置(BS)。
由此,在移动站装置(MS)中,通过根据第一同步信道(SCH1)的码编号来检测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并根据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BS)编号,从而识别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的天线编号,故能实现降低同步信道(SCH)的开销还减小码的长度、发送时间、发送频带宽等的通信系统。因此,能提高OFDM接收信号的初始同步及天线选择特性(检测时间、检测概率等),且能降低MS的复杂度及消费功率。
(8)另外,本发明的导频信道(PiCH)生成方法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其特征在于,该导频信道生成方法至少包括:基于从构成所述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的核心网络装置(CN)输入的控制数据生成互不相同的多个第一导频信号(Pilot1)和第二导频信号(Pilot2)的步骤;和通过组合所述第一导频信号(Pilot1)和第二导频信号(Pilot2),从而按照每个与移动站装置(MS)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来生成固有的导频信道(PiCH)的步骤。
由此,通过组合第一导频信号(Pilot1)和第二导频信号(Pilot2),从而按照每个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来生成固有的导频信道(PiCH)。此时,例如,能给属于基站装置(BS)的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分配不同的第一导频信号(Pilot1),并且给属于基站装置(BS)的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分配相同的第二导频信号(Pilot2)。因此,能降低属于相同基站装置(BS)的不同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间及属于不同基站装置(BS)的相同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间的导频信道(PiCH)干扰,且能提高移动站装置(MS)与各天线之间的无线传输路径推断精度。
(9)另外,本发明的同步信道(SCH)生成方法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其特征在于,通过基于从构成所述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的核心网络装置(CN)输入的控制数据,将基站装置(BS)编号与第一及第二同步信道(SCH1、2)中的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建立关联,从而生成同步信道(SCH),其中,所述基站装置(BS)控制与移动站装置(MS)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
由此,由于将基站装置(BS)编号与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建立关联,故通过检测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及第二导频信道(PiCH)信号能识别天线编号。
(10)另外,在本发明的同步信道(SCH)生成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与第一及第二同步信道(SCH1、2)中的第一同步信道(SCH1)的码编号建立关联,从而构成同步信道(SCH)。
由此,由于将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与第一同步信道(SCH1)的码编号建立关联,故通过检测第一同步信道(SCH1)及第二同步信道(SCH2)能识别天线编号。
(11)另外,本发明的天线选择方法,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是与由基站装置(BS)控制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装置(MS)的天线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天线选择方法至少包括:接收从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发送来的无线信号的步骤;从所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提取同步信道(SCH)及导频信道(PiCH)的步骤;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SCH)中的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BS)编号的步骤;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导频信道(PiCH)的码编号来检测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的步骤;和基于所述检测出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及基站装置(BS)编号,识别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的天线编号的步骤。
由此,由于根据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BS)编号,根据导频信道(PiCH)的码编号来检测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并基于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及基站装置(BS)编号来识别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的天线编号,故能实现降低同步信道的开销还减小码的长度、发送时间、发送频带宽等的通信系统。因此,能提高OFDM接收信号的初始同步及天线选择特性(检测时间、检测概率等),且能降低MS的复杂度及消耗功率。
(12)另外,本发明的天线选择方法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DWCS),是与由基站装置(BS)控制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装置(MS)的天线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天线选择方法至少包括:接收从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发送来的无线信号的步骤;从所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提取同步信道(SCH)的步骤;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SCH)中的第一同步信道(SCH1)的码编号来检测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的步骤;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SCH)中的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BS)编号的步骤;和基于所述检测出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及基站装置(BS)编号,识别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的天线编号的步骤。
由此,由于通过根据第一同步信道(SCH1)的码编号来检测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编号,并根据第二同步信道(SCH2)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BS)编号,从而识别无线接入单元装置(RAU)的天线编号,故能实现降低同步信道(SCH)的开销还减小码的长度、发送时间、发送频带宽等的通信系统。因此,能提高OFDM接收信号的初始同步及天线选择特性(检测时间、检测概率等),且能降低MS的复杂度及消耗功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DWCS中,通过给属于BS的各RAU分配不同的第一导频信号(称为“Pilot1”),给属于BS的各RAU分配相同的第二导频信号(称为“Pilot2”),并组合Pilot1及Pilot2,从而能构成各RAU固有的PiCH。通过Pilot1及Pilot2的组合能降低RAU间、BS间的PiCH信号干扰。另外,通过检测Pilot1及Pilot2,从而能识别BS编号及RAU编号。进而,MS根据Pilot1及Pilot2的码自相关及互相关特性来提高来自各RAU的无线传输路径特性推断(信道推断)的精度,从而能提高系统的数据传送速度,且能改善系统容量等特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DWCS中,通过将BS编号与第二同步信道(称为“SCH2”)的码编号建立关联,从而能检测BS编号。另外,根据本发明,在DWCS中,通过将RAU编号与第一同步信道(称为“SCH1”)的码编号建立关联,还通过将BS编号与SCH2的码编号建立关联,从而能构成包括SCH1和SCH2的SCH。通过将RAU编号与SCH1的码编号建立关联,从而通过检测SCH1的码编号和SCH2的码编号能识别天线编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概念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概念的图。
图3A是对应图1及图2表示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和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的码分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3B是对应图1及图2表示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和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的码分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4A是对应图1及图2表示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和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的频率(子载波)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4B是对应图1及图2表示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和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的频率(子载波)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5A是对应图1及图2表示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和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的时间(OFDM符号)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5B是对应图1及图2表示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和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的时间(OFDM符号)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6A是表示对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进行频分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6B是表示对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进行频分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7A是表示对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进行时分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7B是表示对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进行时分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8是表示以OFDMA通信方式为基础的BS的发送部的结构的图。
图9A是表示SCH1和SCH2信号的码分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9B是表示SCH1和SCH2信号的时分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10是表示SCH1和SCH2信号的频分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11是表示以OFDMA通信方式为基础的Pilot1、2的码分复用、及SCH1和SCH2信号的时分复用的样态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概念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概念的图,表示从属于各BS的RAU发送不同的SCH1的样态的图。
图14是表示以OFDMA通信方式为基础的MS的接收部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与PiCH、SCH信号结构对应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16A是表示SCH2的码编号和SCH的互相关值的关系的图。
图16B是表示Pilot1码编号和BS_3的Pilot1的互相关值的关系的图。
图16C是表示Pilot1码编号和BS_2的Pilot1的互相关值的关系的图。
图17是表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SCH对应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DWCS的概要的图。
图19是表示RAU最大发送功率不同的DWCS的概要的图。
图20是表示一个RAU中利用多个天线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0-BS,11-编码部,12-串并行变换(S/P)部,13-控制信号生成部,14-信道分配部,15-调制部,16-IFFT部,17-并串行变换(P/S)部,18-CP插入部,19-DAC部,20-无线发送部,21-RoF变换部,22-调度控制部,30-MS,31-无线接收部,31a、31b-天线,33-CP去除部,34-串并行变换(S/P)部,35-FFT部,36-解调部,37-信道分解部,38-控制信号提取部,39-并串行变换(P/S)部,40-译码部,41-信道推断·CQI测定部,42-天线选择部,MS-移动站装置,RAU-无线接入单元,BS-基站装置,CN-核心网络装置,RoF-无线光纤,VC-虚拟小区。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本概念是给属于BS的各RAU分配不同的Pilot1,给属于BS的各RAU分配相同的Pilot2,并通过Pilot1及2的组合来构成各RAU固有的PiCH。
首先,定义以下的标记。
天线编号ANT_g(g=1,2,3,......,G)、
RAU编号RAU_i(i=1,2,3,......,I)、
BS编号BS_j(j=1,2,3,......,J)、
Pilot1的码编号Pilot1_m(m=1,2,3,......,M)、
Pilot2的码编号Pilot2_n(n=1,2,3,......,N)。
接着,定义系统的天线总数G、RAU总数I和BS总数J。即、G=IxJ。例如在G=512的情况下,能选择I=8、J=64或I=4、J=128。进而,设计M(M>=I)个Pilot1码和N(N>=J)个Pilot2码(见后述)。从M个Pilot1码中选择I个Pilot1码,并分配给属于一个BS的I个RAU(i与m建立关联),从1个RAU发送1个Pilot1。从N个Pilot2码中选择J个Pilot2码,并分配给J个BS(j与n建立关联),向属于BS_j的I个RAU发送相同的Pilot2。通过Pilot1和Pilot2码的组合,构成各天线固有的PiCH。
图1及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概念的图。图1表示针对RAU(I=8)将Pilot1_m分配给RAU_i的样态。例如,对属于BS_1的RAU_1、2分配Pilot1_1、Pilot1_2。另外,对属于BS_2的RAU_1、2、3、4、5分配Pilot1_1、Pilot1_2、Pilot1_3、Pilot1_4、Pilot1_5。另外,对属于BS_3的RAU_1、2、3分配Pilot1_1、Pilot1_2、Pilot1_3。
在图1中,用横线表示分配了Pilot1_1的RAU_1的覆盖区域,用纵线表示分配了Pilot1_2的RAU_2的覆盖区域。另外,用点网线表示分配了Pilot1_3的RAU_3的覆盖区域,用右下斜线表示分配了Pilot1_4的RAU_4的覆盖区域,用右上斜线表示分配了Pilot1_5的RAU_5的覆盖区域。
图2是表示针对BS(J=64)将Pilot2_n分配给BS_j的样态。例如,对BS_1分配Pilot2_1,对BS_2分配Pilot2_2。另外,对BS_3分配Pilot2_3。在图2中,用右下斜粗线表示分配了Pilot2_1的BS_1的覆盖区域,用右上斜粗线表示分配了Pilot2_2的BS_2的覆盖区域。另外,用纵粗线表示分配了Pilot2_3的BS_3的覆盖区域。
反复考虑图1和图2,组合I个Pilot1和J个Pilot2,从而对于系统中的G个天线能构成各天线固有的PiCH。
接着,对Pilot1、2码(码、序列、系列、code、sequence等)的设计进行说明。Pilot1码能由长度k(k=1,2,3,......,K)、码数M(m=1,2,3,......,M)的码构成,Pilot2码能由长度q(q=1,2,3,......,Q)、码数N(n=1,2,3,......,N)的码构成。为了使Pilot1、2码的自相关(Auto-correlation)特性最大、互相关(Cross correlation)特性最小,随机码例如能利用PN码(Pseudorandom Noise sequence)、正交码例如能利用Walsh码、OVSF码(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sequence),相位旋转码例如能利用CAZAC码(Constant Amplitude ZeroAuto-Correlation sequence)、GCL码(Generalized Chirp-Like sequence)、ZC码(Zadoff-Chu sequence)等。
图3A及B是表示以OFDMA通信方式为基础的RAU间的Pilot1、2码的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以下称为“CDM”)的例子的图。图3A及B是对应图1及图2表示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和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的CDM的样态。具体地说,在图1中,用点网线表示分配给BS_2下属的RAU_3的Pilot1_3,另外,用右下斜线表示分配给BS_2下属的RAU_4的Pilot1_4。与此对应,用点网线表示图3A的Pilot1_3,用右下斜线表示图3B的Pilot1_4。另外,在图2中,根据BS 2管理的RAU_1用右上斜粗线表示RAU_5的覆盖区域,与此对应,用右上斜粗线表示图3A及图B的Pilot2_2。此时,由于是CDM,故在图3A及B中,分配了RAU_3、RAU_4的Pilot1、2码的子载波(Sub-carrier)相同。
图4A及B是表示以OFDMA通信方式为基础的RAU间的Pilot1、2码的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以下称为“FDM”)的例子的图。图4A及B是对应图1及图2表示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和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的频分(子载波)复用的样态。具体地说,在图1中,用点网线表示分配给BS_2下属的RAU_3的Pilot1_3,另外,用右下斜线表示分配给BS_2下属的RAU_4的Pilot1_4。与此对应,用点网线表示图4A的Pilot1_3,用右下斜线表示图4B的Pilot1_4。另外,在图2中用右上斜线表示BS_2管理的RAU_1~RAU_5的覆盖区域,与此对应,用右上斜粗线表示图4A及B的Pilot2_2。此时,由于是FDM,故在图4A及B中,分配了RAU_3、RAU_4的Pilot1、2码的子载波在频率轴方向上偏离一个。
图5A及B是表示以OFDMA通信方式为基础的RAU间的Pilot1、2码的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以下称为“TDM”)的例子的图。图5A及B是对应图1及图2表示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和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的时分(OFDM符号)复用的样态。具体地说,在图1中用点网线表示分配给BS_2下属的RAU_3的Pilot1_3,另外,用右下斜线表示分配给BS_2下属的RAU_4的Pilot1_4。与此对应,用点网线表示图5A的Pilot1_3,用右下斜线表示图5B的Pilot1_4。另外,在图2中用右上斜线表示BS_2管理的RAU_1~RAU_5的覆盖区域,与此对应,用右上斜粗线表示图5A及B的Pilot2_2。此时,由于是TDM,故在图4A及B中分配了RAU_3、RAU_4的Pilot1、2码的OFDM符号在时间轴方向上偏离了一个。
图3A及B、图4A及B以及图5A及B示出了RAU中的Pilot1、2码表示CDM、RAU间的Pilot1、2码分别表示CDM、FDM及TDM的例子。另外,图6A是表示对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进行FDM的样态的图。另外,图6B是表示对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进行FDM的样态的图。图7A是表示对与BS_2的RAU_3对应的Pilot1、2码进行TDM的样态的图。另外,图7B是表示对与BS_2的RAU_4对应的Pilot1、2码进行TDM的样态的图。如图6A及B、以及图7A及B所示,虽然能分别对RAU中的Pilot1、2码进行FDM及TDM,但是也能与图3A及B、图4A及B、以及图5A及B同样地进行各RAU间的Pilot1、2码的CDM、FDM及TDM(由于与图3A及B、图4A及B、以及图5A及B类似,故不图示)。而且,也能采用频率轴、时间轴中的RAU内及RAU间的Pilot1、2码的跳频(frequency hopping)、偏移(shift)方法。对RAU内及RAU间的Pilot1、2的复用方法(情况)归纳在表1中。另外,虽然最为一个例子,图3A及B、图6A及B表示在RAU内分别以5、2子载波间隔配置Pilot1、2的样态,但是实际上在RAU间为FDM的情况下,Pilot1、2的子载波间隔依存于RAU总数I。例如,在I=8的情况下,为8子载波以上。同样地,在RAU间为TDM的情况下,使用8个OFDM符号。
【表1】
Pilot1及Piolt2码例如能如下构成。即、如表2所示,Pilot1码使用长度K=8、码数M=8的相位旋转码E(M-1,K)。另外,如表3所示,Pilot2码使用长度Q=8、码数N=8的Walsh码W(N-1,R)。另外,如表4所示,能以Pilot1、2的组合表示ANT_g。
【表2】
  RAU_i   相位旋转码   码结构
  1   E(0,8)   (1,1,1,1,1,1,1,1)exp(0(-2π/8))
  2   E(1,8)   (1,1,1,1,1,1,1,1)exp(1(-2π/8))
  3   E(2,8)   (1,1,1,1,1,1,1,1)exp(2(-2π/8))
  4   E(3,8)   (1,1,1,1,1,1,1,1)exp(3(-2π/8))
  5   E(4,8)   (1,1,1,1,1,1,1,1)exp(4(-2π/8))
  6   E(5,8)   (1,1,1,1,1,1,1,1)exp(5(-2π/8))
  7   E(6,8)   (1,1,1,1,1,1,1,1)exp(6(-2π/8))
  8   E(7,8)   (1,1,1,1,1,1,1,1)exp(7(-2π/8))
【表3】
  BS_j   Walsh码   码结构
  1   W(0,8)   1,1,1,1,1,1,1,1
  2   W(1,8)   1,-1,1,-1,1,-1,1,-1
  3   W(2,8)   1,1,-1,-1,1,1,-1,-1
  4   W(3,8)   1,-1,-1,1,1,-1,-1,1
  5   W(4,8)   1,1,1,1,-1,-1,-1,-1
  6   W(5,8)   1,-1,1,-1,1,-1,1,-1
  7   W(6,8)   1,1,-1,-1,-1,-1,1,1
  8   W(7,8)   1,-1,-1,1,1,-1,-1,1
【表4】
Figure GPA00001043257400151
Pilot1、2码的各信号比特能对应于图3A及B、图4A及B、以及图5A及B所示的Pilot1、2码占有的子载波。码数P、R也可以比所有码的最大码数(表2、表3的情况下为8)大。另外,RAU_i、BS_j也可以利用其他公式或其他表来表现与Pilot1_m、Pilot2_n的对应关系。另外,为了降低RAU间的干扰,也可以利用与BS_j建立关联的扰码(scramblingcode)进行Pilot2的加扰(scrambling)处理。另外,也可以利用与RAU_i建立关联的扰码进行Pilot1的加扰处理。
由此,由于通过给属于BS的各RAU分配不同的Pilot1,给属于BS的各RAU分配相同的Pilot2,从而能降低属于相同BS的不同RAU间、及属于不同BS的相同RAU间的PiCH干扰,且能提高MS与各天线之间的无线传输路径推断精度。
接着,对BS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以OFDMA通信方式为基础的BS的发送部的结构的图。BS10由:编码部11、串并行变换(S/P)部12、控制信号生成部13、信道分配部14、调制部15、IFFT(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部16、并串行变换(P/S)部17、CP(Cyclic Prefix)插入部18、数字/模拟信号变换(DAC)部19、无线发送部20、RoF变换部21、调度控制部22构成。
控制信号生成部13基于从CN输入的RAU编号、BS编号、天线编号等的控制数据,生成PiCH信号(包括Pilot1、2)、SCH信号(包括SCH1、SCH2)、广播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信号、公共控制信道CCCH(Common Control Channel)信号、及专用控制信道DCCH(DedicatedControl Channel)信号,并输出至信道分配部14。
信道分配部14将来自控制信号生成部13的PiCH信号、SCH信号、广播信道BCH信号、公共控制信道CCCH信号、及专用控制信道DCCH信号、来自并串行变换部(P/S)12的用户数据分配给规定的无线帧、子载波及OFDM符号。
调度控制部22中输入有测定·控制信号,该测定·控制信号是基于由BS的接收部(未图示)接收到的MS的反馈信息及天线选择·测定信息等生成的。调度控制部22,MS按照各RAU间的无线传输路径状况来选择适于各MS的无线资源块(由多个子载波和时隙构成),将编码方式、速率(rate)等编码信息输出到编码部11中,将BPSK、QPSK等调制信息输出到调制部15中,将无线资源块编号等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输出到信道分配部14中。
来自CN的用户数据由基于BS接收到的MS的反馈信息及天线选择·测定信息等生成的测定·控制信号选择,并被输入到分别对应于RAU的编码部11中。编码部11根据编码信息,通过规定的编码方式及速率来进行用户数据的编码,并输出到串并行变换(S/P)部12中。被变换为并行用户数据的信号被输入到信道分配部14中。在信道分配部14中根据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来分配用户数据,并输出到调制部15中。调制部15根据调制信息来进行用户数据的调制,进而由IFFT部16生成OFDM信号。生成的OFDM信号通过并串行变换(P/S)部17、CP插入部18、数字/模拟信号变换(DAC)部19被输入到无线发送部20中。
在无线发送部20中,进行OFDM信号的滤波处理、频率变换等,并通过RoF变换部21作为光信号发送到RAU。且有,图8虽然是表示一个BS构成两个RAU的发送部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来自各天线的PiCH发送信号通过控制信号生成部13例如生成表2或表3所示的Pilot1、2码,且能通过信道分配部14以图3A~图5B所示的结构生成。如图3A~图5B所示,虽然Pilot2码比特对应各子载波,但是作为时间信号也能在图8所示的并串行变换(P/S)部17的输入端进行插入。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本概念是通过将BS编号与SCH2的码编号建立关联来构成SCH。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给RAU编号RAU_i(i=1,2,3,......,I)分配Pilot1_m码,给BS编号BS_j(j=1,2,3,......,J)分配Pilot2_n码,用G=IxJ表示天线编号ANT_g(g=1,2,3,......,G)。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相关的SCH的结构进行说明。插入到下行链路无线帧的SCH使用于OFDM接收信号的初始同步、天线选择等。SCH由SCH1和SCH2构成。在SCH1中含有载波频率偏移(offset)同步、OFDM符号定时(symbol timing)同步等的信息。在SCH2中含有ANT_g的关联信息、依存于BS固有的系统频带宽(System Bandwidth)的广播信道BCH的频带宽、发送分集(diversity)方式、RAU的最大发送功率、PiCH的发送功率、无线帧定时等RAU和/或BS的发送信号结构、硬件构造等、作为与物理结构关联的物理结构信息的物理编号PH_w(w=1,2,......,W)。
SCH1和SCH2的复用方法能够采用CDM、TDM、FDM。在SCH1、SCH2中,与PiCH码同样地能利用各种码(例如,随机码、正交码、相位旋转码等),并分别分配SCH1码、SCH2码。在SCH2码足够长(即、码数多)的情况下,能直接搭载ANT_g。但是在请求降低SCH的开销或码的长度、发送时间、发送频带宽受限制等的情况下,还有在考虑了初始同步、天线选择特性(检测时间、检测概率等)、MS的复杂度、消耗功率的情况下,必须考虑SCH中的ANT_g及PH_w的发送方法。
图9A及B以及图10是以OFDMA通信方式为基础的表示SCH1和SCH2的复用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A及B以及图10分别表示SCH1和SCH2信号的CDM、TDM及FDM的样态。
图11是作为一个具体例子以OFDMA通信方式为基础的表示Pilot1、2码的CDM、及SCH1和SCH2信号的TDM的样态。给图11的Pilot1、2码分配表2及表3所示的码。在一个无线帧中包括两个SCH,SCH1在将无线帧划分为1/2的分配帧时,被分配给各自的分配帧的前头时隙的最后的OFDM符号。另外,SCH2被分配给SCH1的前一个OFDM符号。SCH1、SCH2的分配也可以对无线帧中的其他时隙或时隙中的其他OFDM符号进行。
在图11中,SCH的占有频带宽(SCH Bandwidth)比作为BS的发送频带宽的系统带宽(System Bandwidth)小。例如,系统带宽为10MHz或100MHz等,SCH的占有频带宽为1.25MHz或5MHz等。另外,图11表示载波频率(Carrier Frequency),例如以4GHz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分配载波频率的样态。SCH1以得到时间区域中的反复波形的方式每隔一个子载波进行分配,空子载波(Null Sub-carrier)被插入到各SCH1的子载波间。且有,SCH1也可以连续分配给各子载波。
在SCH1、SCH2中,与Pilot码同样地能利用各种码(例如,随机码、正交码、相位旋转码等),SCH1码编号、SCH2码编号分别设为SCH1_x(x=1,2,3,......,X)、SCH2_y(y=1,2,3,......,Y)。在本实施方式中,给所有的RAU分配作为公共的SCH1信号的一个SCH1_1,通过时间区域中的反复波形的自相关来检测载波频率偏移、OFDM符号定时。给作为不同的BS的SCH2信号的SCH2码分配具有不同GCL(GeneralizedChirp Like)编号的GCL码。GCL码S能够利用公式(1)来表示。
【公式1】
s u ( k ) = exp { - j 2 πu k ( k + 1 ) 2 N G } , k = 0 · · · N G - 1 , andu = 1 · · · N G - 1 · · · ( 1 )
在此,NG是GCL码的长度,是素数。u表示GCL码。即、长度NG的GCL码存在NG-1个GCL编号(GCL码的种类)。图11的SCH2的各子载波对应于各GCL码要素(k)。在此,作为SCH2_y的GCL编号u利用PH_w、BS_j的组合建立关联。例如,在W=2、J=8的情况下,能如表5所示表示GCL编号u、PH_w、BS_j的关系。在没有PH_w的信息的情况下,即、在W=0的情况下,SCH2_y利用一对一的关系与BS_j建立关联。另外,为了降低RAU间的干扰,利用SCH1_x建立关联的扰码对SCH2进行SCH2的加扰处理。
【表5】
Figure GPA00001043257400191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概念的图。从各BS下属的RAU发送相同的SCH2。例如,在图12中,用右下斜线表示BS_1下属的RAU_1及RAU_2发送的SCH2,用纵横网表示RAU_5从BS_2下属的RAU_1发送的SCH2,用右上斜线表示RAU_3从BS_3下属的RAU_1发送的SCH2。
BS的发送部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结构相同。来自各天线的SCH2发送信号是由控制信号生成部13生成的。控制信号生成部13例如生成表5的GCL码,由信道分配部14能以图11所示的结构进行分配。
(第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本概念是将RAU编号与SCH1的码编号建立关联而构成SCH的。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给RAU编号RAU_i(i=1,2,3,......,I)分配Pilot1_m码,给BS编号BS_j(j=1,2,3,……,J)分配Pilot2_n码,用G=IxJ表示天线编号ANT_g(g=1,2,3,......,G)。另外,使BS编号BS_j与SCH2编号SCH2_y建立关联,从而构成SCH。
本实施方式相关的SCH1的结构如下所述。如图11所示,通过SCH1信号的时间区域中的反复波形的自相关来检测载波频率偏移、OFDM符号定时,通过SCH1信号的互相关来检测与SCH1码编号SCH1_x(x=1,2,3,......,X)建立关联的RAU_i(i=1,2,3,......,I)。
SCH1与Pilot1、2码同样地能利用各种码(例如,随机码、正交码、相位旋转码等),SCH1_x能与RAU编号的RAU_i建立关联。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概念的图,表示从属于各BS的RAU发送不同的SCH1的样态。如图13所示,给不同的SCH1码分配具有不同的GCL编号u的GCL码。在此,作为SCH1_x的GCL编号u与RAU_i建立关联。例如,在RAU(I=8)的情况下,能如表6所示表示GCL编号u、RAU_i的关系。SCH1_x利用一对一的关系与RAU_i建立关联。
【表6】
  SCH1_x   GCL编号u   RAU_i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
  6   6   6
  7   7   7
  8   8   8
BS的发送部的结构与图8相同。来自各天线的SCH1发送信号是由控制信号生成部13生成的。控制信号生成部13例如生成表6的GCL码,如图11所示能由信道分配部14进行分配。
(第四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PiCH、SCH信号的结构对应的天线选择方法。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给RAU编号RAU_i(i=1,2,3,......,I)分配Pilot1_m码,给BS编号BS_j(j=1,2,3,......,J)分配Pilot2_n码,利用G=IxJ表示天线编号ANT_g(g=1,2,3,......,G)。另外,使BS编号BS_j与SCH2编号SCH2_y建立关联,从而构成了SCH。
MS的结构如下所述。图14是表示以OFDMA通信方式为基础的MS的接收部的结构的图。MS30由:具有天线31a、31b的无线接收部31、模拟/数字信号变换(ADC)部32、CP去除部33、串并行变换(S/P)部34、FFT(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部35、解调部36、信道分解部37、控制信号提取部38、并串行变换(P/S)部39、译码部40、信道推断·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测定部41、及天线选择部42构成。在图14中,虽然示出了具有两根天线的MIMO接收机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具备其以上的天线。
来自各RAU的无线信号通过天线31a、31b被输入到无线接收部31,由无线接收部31进行频率变换、滤波等的处理,从而被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模拟/数字信号变换(ADC)部32。在CP去除部33、串并行变换(S/P)部34、FFT部35、解调部36中进行BS发送部的CP插入部18、并串行变换(P/S)部17、IFFT部16、调制部15的逆处理,解调后的OFDM信号被输入到信道分解部37中。
信道分解部37从规定的无线帧、子载波及OFDM符号中分解为PiCH信号、SCH信号、广播信道BCH信号、公共控制信道CCCH信号及专用控制信道DCCH信号,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信号提取部38中,将用户数据输出到并串行变换(P/S)部39中。
控制信号提取部38基于来自信道分解部37的输入信号,从表1所示的PiCH配置中提取包括Pilot1、2码的PiCH信号(来自多个天线的复用信号),并输出到信道推断·CQI测定部41及天线选择部42中。另外,从图11所示的SCH配置中提取包括SCH1和SCH2码的SCH信号(来自多个天线的复用信号),并输出到天线选择部42中。进而,提取BCH、CCCH及DCCH,输出到MS的控制部(未图示)。
天线选择部42利用PiCH信号和SCH信号来进行识别OFDM信号的频率载波偏移、OFDM符号定时、无线帧定时、天线编号ANT_g的天线选择。将作为天线选择结果的频率载波偏移、OFDM符号定时、无线帧定时、天线编号ANT_g信息输出到MS的控制部,并进行MS的控制、向BS的报告。通过BS的控制形成自身MS的虚拟小区VC。
信道推断·CQI测定部41利用来自MS的控制部的天线选择结果等控制信息及PiCH信号来进行构成虚拟小区VC的MS和多个RAU的天线间的无线传输路径推断、CQI测定。将信道推断结果及CQI测定结果输出到MS的控制部,解调部36利用信道推断结果进行接收信号的同步检波,MS的发送部(未图示)将CQI测定结果反馈到BS。
图15是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PiCH、SCH信号结构对应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中,天线选择部42生成作为局部复制信号的天线公共的SCH1码,利用天线公共的SCH1码,从削除CP后的各RAU中对SCH复用信号(接收信号)进行时间区域中的互相关处理,对具有最大互相关值的SCH1进行载波频率偏移及OFDM符号定时的检测。
接着,在步骤S2中,从来自控制信号提取部38的SCH复用信号中来检测具有最大接收功率的BS编号BS_j和物理编号PH_w。作为具体的方法,天线选择部42生成作为局部复制信号的Y个SCH2码,与接收到的SCH2复用信号进行互相关处理。例如,在图1、图2、及图16A~C所示的MS1的电波环境下,如表5所示,能根据16个SCH2码的互相关值来检测具有最大互相关值的SCH2_3,且能检测PH_1、BS_3。
在步骤S3中,根据来自控制信号提取部38的PiCH复用信号,对由步骤S2检测出的BS_j识别具有上位A个接收功率的RAU编号RAU_i(i=1,2,3,......,I)。作为具体的方法,天线选择部42使用由步骤S2检测出的BS编号BS_j来生成与BS_j对应的Pilot2的码编号Pilot2_n的局部复制的Pilot2码。例如,如图16A所示,由于检测出BS_3,故如表4所示,生成作为Pilot2_3的W(2,8)。在表1中所示的情况1、2、3的情况下,按照从图3A~图5B所示的RAU间的Pilot1、2码的复用方法,利用解扩处理去除Pilot2码成分,并从PiCH复用信号中分离Pilot1的复用信号(接收信号)。另外,生成作为局部复制信号的M个Pilot1信号,并对分离出的Pilot1的复用信号进行互相关处理。
例如,如表4所示,根据8个Pilot1的互相关值,由阈值检测具有上位A个互相关值的Pilot1,且能检测A个RAU_i。例如,如图1、图2、及图16B所示,检测BS_3中的RAU_2。接着,返回到步骤S1,对具有从属于最大互相关值的第二SCH1互相关值的SCH1进行与步骤S1~S3相同的处理(利用上位多个进行反复)。最终能检测出多个天线编号ANT_g。例如,如图1、图2、及图16C所示,最终能检测出BS_3的RAU_2和BS_2的RAU_1。
在步骤S4中,通过在步骤2、3中检测出的RAU_i、BS_j来识别天线编号ANT_g。例如,在检测出BS_3的RAU_2和BS_2的RAU_1的情况下,能根据表4来识别天线编号ANT_9、18。
由此,通过图15所示的天线选择方法,通过基于一定的检测基准的例如图16A~C的阈值1、2、3及后述的互相关值修正,能检测多个天线编号ANT_g。能检测并选择包括多个BS的接收功率电平的上位总数p(p=1,2,3,......,P,p与A、B、C值关联)个天线。通过这种天线选择方法能够选择多个天线来形成VC,且能通过MS的移动来切换VC。例如,如图18所示,MS1能将ANT_9、18报告给BS,且能形成VS。另外,也能将图16A~C所示的上位多个各互相关值报告给BS,由BS构成VC。
在各RAU中,在RAU的最大发送功率不同的情况下,利用由步骤S2检测出的物理编号PH_w中所包括的RAU的最大发送功率信息,能进行步骤S2、S3中的互相关值的修正。作为具体的方法,设定能以Np比特表现RAU的最大发送功率的2Np个电平。各RAU将该最大发送功率电平的Np比特信息包括在物理编号PH_w中,通过SCH2进行发送。在步骤S2中,天线选择部42生成作为局部复制信号的Y个SCH2码,与接收到的SCH2复用信号进行互相关处理。通过已知的功率电平信息对所有的互相关值进行修正。
例如,如图19所示,在BS_2的RAU_1的最大发送功率为15dBm,BS_3的RAU_2的最大发送功率为30dBm的情况下,利用Np=1表示RAU的最大发送功率电平,如表5所示,能以PH_w进行对应(PH_w=2:15dBm,PH_w=1:30dBm)。通过已知的PH_w的对应关系,在对由互相关处理得到的16个SCH2码的互相关值按照使与BS_3的RAU_2对应的SCH2_3的互相关值减少15dB的方式进行修正之后,根据阈值来检测具有上位多个互相关值的SCH2,且能检测各自对应的BS_j、其他的PH_w(2比特以上的情况下)信息。最终能同样地识别天线编号ANT_9、18。
(第五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是与第三实施方式的PiCH、SCH信号结构对应的天线选择方法。在第三实施方式中,SCH1码编号SCH1_x与RAU编号的RAU_i建立关联,从而构成了SCH。且有,MS的构成由于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
图17是表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SCH对应的天线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T1中,天线选择部42生成作为局部复制信号的X个SCH1码编号SCH1_x,利用各SCH1_x码,根据削除CP后的各RAU对SCH复用信号(接收信号)进行时间区域中的互相关处理,对具有最大互相关值的SCH1进行载波频率偏移及OFDM符号定时的检测。
在步骤T2中,根据来自控制信号抽取部38的SCH复用信号来检测具有最大接收功率的RAU编号RAU_i。作为具体的方法,天线选择部42生成作为局部复制信号的X个SCH1码,与接收到的SCH1复用信号进行互相关处理。例如,在图1、图2、及图16A~C所示的MS1的电波环境下,如表6所示,在根据8个SCH1码的互相值检测出具有最大互相关值的SCH1_2的情况下,能检测RAU_2。
在步骤T3中,根据来自控制信号提取部38的SCH复用信号来检测具有最大接收功率的BS编号BS_j和物理编号PH_w。具体的方法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天线选择部42生成作为局部复制信号的Y个SCH2码,与接收到的SCH2复用信号进行互相关处理。例如,如表5所示,在根据16个SCH2码的互相关值检测出了具有最大互相关值的SCH2_3的情况下,能检测PH_1、BS_3。接着,返回到步骤S1,对具有从属于最大互相关值的第二SCH1互相关值的SCH1进行与步骤S1~S3相同的处理(利用上位多个进行反复)。最终能检测多个天线编号ANT_g。例如,如图1、图2、及图16A~C所示,能检测BS_3的RAU_2和BS_2的RAU_1。
在步骤T4中,通过在步骤2,3中检测出的RAU_i、BS_j来识别天线编号ANT_g。具体的方法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检测出BS_3的RAU_2和BS_2的RAU_1的情况下,能由表4来识别天线编号ANT_9、18。
由此,通过图17所示的天线选择方法能检测基于一定检测基准的多个天线编号ANT_g。例如,能检测并选择接收功率电平的上位p(p=1,2,3,......,P)个天线。通过这种天线选择方法能选择多个天线并形成VC。
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各RAU中,在RAU的最大发送功率不同的情况下,利用由步骤T2检测出的物理编号PH_w中所包括的RAU的最大发送功率信息能进行各相关值的修正。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未使用PiCH,故如图20所示,也能对应于在一个RAU中使用多个天线的结构。能针对天线编号ANT_g_h(组编号g=1,2,3,......,G,端口编号h=1,2,3,......,H)识别组编号g。

Claims (11)

1.一种基站装置,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控制与基站装置连接并且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单元装置,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
控制信号生成部,其基于从构成所述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络装置输入的控制数据,生成分别用于属于所述基站装置的各个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的互不相同的多个第一导频信号和属于所述基站装置的所有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共用的第二导频信号,通过组合所述第一导频信号及第二导频信号,从而生成各个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的固有的导频信道;和
发送部,其向所述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发送各自的固有的导频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号生成部通过将基站装置编号与第一及第二同步信道中的第二同步信道的码编号建立关联来生成同步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号生成部通过将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编号与第一及第二同步信道中的第一同步信道的码编号建立关联来生成同步信道。
4.一种移动站装置,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与由基站装置控制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发送来的无线信号;
控制信号提取部,其从所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提取同步信道及导频信道;和
天线选择部,其通过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中的第二同步信道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编号,并且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导频信道中的第一导频信号的码编号来检测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编号,从而识别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的天线编号。
5.一种移动站装置,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与由基站装置控制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发送来的无线信号;
控制信号提取部,其从所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提取同步信道;和
天线选择部,其通过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中的第一同步信道的码编号来检测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编号,并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中的第二同步信道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编号,从而识别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的天线编号。
6.一种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由以下的要素构成:
至少一个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其与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和
至少一个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控制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和
核心网络装置,其控制所述基站装置。
7.一种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由以下的要素构成:
至少一个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其与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至少一个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控制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和
核心网络装置,其控制所述基站装置。
8.一种导频信道生成方法,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导频信道生成方法至少包括:
基于从构成所述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络装置输入的控制数据,生成分别用于属于基站装置的各个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的互不相同的多个第一导频信号和属于基站装置的所有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共用的第二导频信号的步骤;和
通过组合所述第一导频信号及第二导频信号,从而生成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各个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的固有的导频信道。
9.一种同步信道生成方法,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
通过基于从构成所述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络装置输入的控制数据,将基站装置编号与第一及第二同步信道中的第二同步信道的码编号建立关联,从而生成同步信道,其中,所述基站装置控制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
通过将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编号与第一及第二同步信道中的第一同步信道的码编号建立关联,从而构成同步信道。
10.一种天线选择方法,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是与由基站装置控制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装置的天线选择方法,
所述天线选择方法至少包括:
接收从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发送来的无线信号的步骤;
从所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提取同步信道及导频信道的步骤;
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中的第二同步信道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编号的步骤;
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导频信道的码编号来检测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编号的步骤;和
基于所述检测出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编号及基站装置编号,识别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的天线编号的步骤。
11.一种天线选择方法,适用于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是与由基站装置控制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装置的天线选择方法,
所述天线选择方法至少包括:
接收从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发送来的无线信号的步骤;
从所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提取同步信道的步骤;
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中的第一同步信道的码编号来检测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编号的步骤;
根据所述提取出的同步信道中的第二同步信道的码编号来检测基站装置编号的步骤;和
基于所述检测出的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编号及基站装置编号,识别所述无线接入单元装置的天线编号的步骤。
CN2008801056416A 2007-09-04 2008-09-01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导频信道生成方法、同步信道生成方法及天线选择方法 Active CN101796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8815 2007-09-04
JP2007-228815 2007-09-04
PCT/JP2008/065635 WO2009031485A1 (ja) 2007-09-04 2008-09-01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分布アンテナ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パイロットチャネル生成方法、同期チャネル生成方法およびアンテナ選択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6862A CN101796862A (zh) 2010-08-04
CN101796862B true CN101796862B (zh) 2013-11-06

Family

ID=4042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56416A Active CN101796862B (zh) 2007-09-04 2008-09-01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导频信道生成方法、同步信道生成方法及天线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49601B2 (zh)
EP (1) EP2187544B1 (zh)
JP (2) JP4869404B2 (zh)
KR (1) KR101452551B1 (zh)
CN (1) CN101796862B (zh)
WO (1) WO20090314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46512T3 (es) * 2007-09-26 2015-09-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aparato de estación base y aparato de estación móvil para enviar información de retroacción operativa
GB2465628B (en) * 2008-11-27 2011-03-23 Ipwireles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communication units,and method for employing a pilot transmission scheme
US9673904B2 (en) 2009-02-03 2017-06-0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fiber-bas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compon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calibration thereof
EP2394378A1 (en) 2009-02-03 2011-12-14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Optical fiber-bas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compon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configuring thereof
JP2010278809A (ja) * 2009-05-29 2010-12-09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分散アンテナ無線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585067B1 (ko) * 2009-10-28 2016-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최적화된 망접속 구조를 갖는 통신 시스템
US8280259B2 (en) 2009-11-13 2012-10-02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Radio-over-fiber (RoF) system for protocol-independent wired and/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275265B2 (en) 2010-02-15 2012-09-25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Dynamic cell bonding (DCB) for radio-over-fiber (RoF)-based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KR101659090B1 (ko) * 2010-04-04 2016-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252874B2 (en) 2010-10-13 2016-02-02 Ccs Technology, Inc Power management for remote antenna unit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EP2664091A4 (en) * 2011-01-13 2017-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stima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using additional reference signals
EP2702710A4 (en) 2011-04-29 2014-10-29 Corning Cable Sys Llc DETERMINING THE TRANSMISSION DELAY OF COMMUNICATION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AND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2148940A1 (en) 2011-04-29 2012-11-01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creasing radio frequency (rf) power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US9125098B2 (en) 2011-08-03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gestion control in multiflow networks
CN103875270B (zh) 2011-08-29 2018-01-05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配置分布式天线系统
US9276685B2 (en) * 2011-10-14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and method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facilitating simulcasting and de-simulcasting of downlink transmissions
US9312941B2 (en) 2011-10-14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dynamic simulcasting and de-simulcasting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9325555B2 (en) * 2012-02-24 2016-04-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cking synchronization
WO2013162988A1 (en) 2012-04-25 2013-10-31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rchitectures
US9455784B2 (en) * 2012-10-31 2016-09-2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Deployable wireless infra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deploying wireless infrastructures
JP6053128B2 (ja) * 2012-11-27 2016-12-2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分散型無線通信基地局システム、信号処理装置、無線装置、及び分散型無線通信基地局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JP5850025B2 (ja) * 2013-11-01 2016-02-03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機、アンテナ側装置
WO2015197102A1 (en) * 2014-06-23 2015-12-30 Telecom Italia S.P.A. Fronthaul load dynamic reduction in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681313B2 (en) 2015-04-15 2017-06-13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Optimizing remote antenna unit performance using an alternative data channel
US9948349B2 (en) 2015-07-17 2018-04-1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IOT autom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425A (zh) * 2001-07-20 2003-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下行反馈多天线发射方法与装置
CN1901407A (zh) * 1999-05-28 2007-01-24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使用码分多址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的蜂窝小区查找过程
CN101632278A (zh) * 2007-03-12 2010-01-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导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9395A (en) * 1991-01-15 1998-09-15 Rogers Cable Systems Limited Remote antenna driver for a radio telephony system
US6717930B1 (en) * 2000-05-22 2004-04-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ell search procedure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8576754B2 (en) * 2000-05-22 2013-11-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DD base station for code group synchronization
US7548506B2 (en) * 2001-10-17 2009-06-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ccess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for MIMO OFD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physical layer packet and preamble design
KR100933155B1 (ko) * 2002-09-30 2009-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가상 셀의 자원할당장치 및 방법
US7986742B2 (en) * 2002-10-25 2011-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s fo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SE527308C2 (sv) * 2003-10-20 2006-02-0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pparater och förfarande för fördeling av resurser mellan celler i ett mobilkommunikationsnät
US8027372B2 (en) 2004-06-18 2011-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 acquis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63557B1 (ko) * 2004-11-08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산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셀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KR100584409B1 (ko) * 2004-12-29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기반의 셀룰러 시스템을 위한중계 통신 방법
JP4546342B2 (ja) * 2005-07-07 2010-09-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US7664504B2 (en) * 2005-07-14 2010-02-16 Sandwave Ip, Llc Virtual cells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917388B (zh) 2005-08-16 2011-04-20 东南大学 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JP4852984B2 (ja) * 2005-11-09 2012-0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複数基地局を用いた伝送路マルチ化システム
ATE511284T1 (de) 2006-06-13 2011-06-15 Qualcomm Inc Präambelstruktur und erfassung für ein drahtloses kommunikations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1407A (zh) * 1999-05-28 2007-01-24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使用码分多址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的蜂窝小区查找过程
CN1399425A (zh) * 2001-07-20 2003-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下行反馈多天线发射方法与装置
CN101632278A (zh) * 2007-03-12 2010-01-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导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59938A (ko) 2010-06-04
US9049601B2 (en) 2015-06-02
EP2187544A1 (en) 2010-05-19
EP2187544B1 (en) 2018-04-18
JP2012060667A (ja) 2012-03-22
JPWO2009031485A1 (ja) 2010-12-16
CN101796862A (zh) 2010-08-04
JP4869404B2 (ja) 2012-02-08
US20100208656A1 (en) 2010-08-19
WO2009031485A1 (ja) 2009-03-12
KR101452551B1 (ko) 2014-10-21
EP2187544A4 (en) 2015-08-26
JP5420625B2 (ja)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6862B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分布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导频信道生成方法、同步信道生成方法及天线选择方法
KR100461537B1 (ko) 다중빔 위성 통신 시스템의 순방향 링크에서의 패킷 전송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1682876B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5472745B (zh) 一种探测导频信号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195886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测距前导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21032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时分双工帧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04204B (zh) 发送方法、无线基站以及移动台
CN102223726A (zh) 一种srs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2017696A (zh) 后向兼容的带宽扩展
CN10269619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50452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1330321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和设备
KR100968223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k 제어정보의 송수신방법 및 장치
WO2010087214A1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1369840B (zh) 时分双工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其组成模块
CN101507159A (zh) 发送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1841507B (zh) 主同步信道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其多天线发送方法
US20190123876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station in a mobile network
CN1889754B (zh) 多小区系统的使用参考符号的方法和系统
KR100871267B1 (ko) 직교주파수 분할다중접속시스템의 초기 레인징을 위한레인징 인터벌과 레인징 부채널 할당 방법
CN108900459A (zh) Gfdm/cdma混合多址无线接入方法
CN102142871B (zh) 一种改进的信道探测信号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1001236A (zh) 并行训练序列设计新方法
KR100490324B1 (ko) 무선 셀룰러 통신망 시스템에서 사용되는 송신방법 및송신장치
KR20210083267A (ko) 간섭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저장 매체, 그리고 전자 디바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