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5012A - 插入式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插入式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5012A
CN101795012A CN201010105007A CN201010105007A CN101795012A CN 101795012 A CN101795012 A CN 101795012A CN 201010105007 A CN201010105007 A CN 201010105007A CN 201010105007 A CN201010105007 A CN 201010105007A CN 101795012 A CN101795012 A CN 101795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battery
housing
charger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5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远矢正一
中生年纪
八木建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95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5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将部件配置改变成特殊状态而能够使壳体紧凑的插入式充电器。插入式充电器在表面具有电池凹槽且在底面连接能够折叠的AC插头的壳体内置安装有充电电路的电路基板。插入式充电器利用从插入电源插座的AC插头输入的工业电源来对安放在电池凹槽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路具备将工业电源变换成电池的充电电压的DC/DC转换器。壳体将DC/DC转换器的变压器配置在一个端部即第一端部,将AC插头配置在另一个端部即第二端部。壳体在离开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侧配置电池凹槽,在设置于第一端部的第一收纳部配置有变压器。

Description

插入式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AC插头插入电源插座,通过从工业电源输入的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插入式充电器。
背景技术
作为充电器,已知有将AC插头设置于壳体的插入式充电器、将连接电源软线的电源连接器设置于壳体的AC输入充电器。由于AC输入充电器使用电源软线与电源插座连接,因此,存在需要长且体积大的电源软线的缺点。与此相对,具备AC插头的插入式充电器不需要使用电源软线,因此,能够使整体紧凑而便于搬运。
公开有这种结构的充电器(参照专利文献1及2)。所述公报记载的充电器在壳体的表面设有拆装自如地安放电池的电池凹槽,在背面设有AC插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49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41450号公报。
上述充电器内置有将从AC插头输入的工业电源变换成电池的充电电压的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具备将工业电源的电压变换成电池的充电电压的D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将工业电源变换成直流,将该直流以高于工业电源的频率、例如几十kHz以上的频率进行转换而输入到变压器的一次侧,由变压器变换成电池的充电电压并变换成直流,向电池供给。该DC/DC转换器具备比电子部件大的变压器。
上述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充电器在AC插头附近安装有DC/DC转换器的变压器。因此,在AC插头附近设有大的收纳空间,在该收纳空间内配置有大的变压器。变压器安装在电路基板上,收纳于壳体内。内置于壳体的电路基板在配置AC插头的部分设有切口部,在该切口部将AC插头配置为能够折叠。通过该结构,能够将壳体整体设计为薄。然而,这种在电路基板设置切口部,在该切口部配置AC插头,进而在具有切口部的电路基板上配置大的变压器的结构存在如下缺点:壳体整体的尺寸受到限制,无法使壳体足够小。这是因为,将配置AC插头的区域与配置大部件的区域配置在未设置电池凹槽的区域。即,由于壳体在配置电池凹槽的区域的内部只能设置薄的空间,因此,需要增大未设置电池凹槽的区域来在此配置AC插头和大的变压器,从而有整体变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缺点而提出的。本发明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部件配置改变成特殊状态,而能够使壳体明显紧凑的插入式充电器。
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具备:壳体1、101,其在表面具有能够拆装自如地安放可充电的电池60、160的电池凹槽2、102,且在底面10连接能够折叠的AC插头3;电路基板5,其内置在该壳体1、101中并安装有充电电路4。插入式充电器将AC插头3插入电源插座39,通过安装在电路基板5上的充电电路4将从AC插头3输入的工业电源变换成电池60、160的充电电压,从而对安放在电池凹槽2、102内的电池60、106进行充电。安装于电路基板5的充电电路4具备将输入的工业电源变换成电池60、160的充电电压的DC/DC转换器40。在壳体1、101的一个端部、即第一端部11、111配置有DC/DC转换器40的变压器45,在另一个端部、即第二端部12、112配置有AC插头3。而且,在壳体1、101的离开第一端部11、111向第二端部12、112侧配置有电池凹槽2、102,在壳体1、101的第一端部11、111设有收纳变压器45的第一收纳部21、121,在该第一收纳部21、121配置有变压器45。
上述的插入式充电器通过将与AC插头连接的变压器配置在AC插头相反侧的端部这一独特的部件配置,而实现能够使壳体明显紧凑的特征。将作为大部件的变压器配置在与AC插头同一端部的现有的充电器在因存在有能够折叠的AC插头而收纳空间受限制的区域配置大的变压器,因此,该区域变得相当大,从而导致壳体整体变大。
如图1的局部剖开俯视图所示,现有的充电器在壳体501的一个端部配置有AC插头503和变压器545。该充电器在电路基板505设有切口部505A,在切口部505A配置有AC插头503。在因切口部505A而变小的、即在图中宽度变窄的电路基板505中,大的变压器545的配置部位受到制约,从而不能将变压器545配置在电路基板505的宽度狭窄的部分。另外,由于在壳体501的表面设有电池凹槽502作为凹部513的部分的内部变薄,因此,在该部分也不能配置变压器545。因此,充电器需要将电路基板505变长,而将大的变压器545配置在AC插头503与电池凹槽502之间。
与此相对,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将大的变压器45配置在AC插头3的相反侧,因此,配置变压器45的收纳空间不受AC插头3限制,能够将大的变压器45以最合适的排列收纳于壳体1。另外,因切口部5A而变小的电路基板5可以利用作为配置与变压器的二次侧连接的小电子部件等的空间,其中所述切口部5A用于设置AC插头3而设置。进而,由于在AC插头3与电池凹槽2之间未配置大的变压器,因此,能够使AC插头3接近电池凹槽2,从而能够将AC插头3配置成位于电池凹槽2的内侧。即,也能够使AC插头3与电池凹槽2在壳体1的上下方向上以分离重叠的状态配置。因此,本发明的充电器具有能够收纳大的变压器45并同时使壳体1的外形足够小的特征。此外,将大的变压器配置在AC插头相反侧的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可以制成对多种数码相机的电池组件进行充电的结构,同时,能够使外形尺寸极小到74(L)mm×50.5(W)mm×22.4(H)mm。与此相对,在将变压器配置在与AC插头同一端部的现有的充电器中,对用于同一用途的结构而言外形增大约30%。
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具备与变压器45的二次侧连接的充电控制用ASIC46,并且,在壳体1、101的第二端部12、112设有第二收纳部22、122,在该第二收纳部22、122能够收纳充电控制用ASIC46。
上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在配置AC插头的端部配置有与变压器的二次侧连接的充电控制用ASIC,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因AC插头而收纳空间受限制的狭窄的空间,配置小的二次侧部件,使壳体紧凑。尤其是,该插入式充电器能够将与变压器的二次侧连接的二次侧部件作为充电控制用ASIC而制成极小,因此,配置该充电控制用ASIC的部位不受制约,能够配置在狭窄的空间,从而能够使壳体更加紧凑。
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能够在壳体1的电池凹槽2的底面2A的内侧设置薄收纳部23,而在该薄收纳部23配置与变压器45的二次侧连接的二次侧部件52。
由于上述的插入式充电器有效地利用尽可能薄的收纳部而将二次侧部件配置在电池凹槽的内侧,因此,能够有效利用该区域来配置二次侧部件,从而使壳体紧凑。
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能够将配置有AC插头3的插头区域24的一部分配置在电池凹槽2的下方。
这样的插入式充电器通过使电池凹槽与AC插头上下重叠配置,能够有效地利用壳体内的空间,使壳体紧凑。
能够将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的壳体1、101的平面形状形成为长方形,将长边的一个端部作为第一端部11、111,将另一个端部作为第二端部12、112。
能够将上述的插入式充电器整体形成为长方形而在内部高效地配置部件,从而使壳体紧凑。
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能够在壳体1、101的表面的中间设置电池凹槽2、102,在电池凹槽2、102的两侧设置第一收纳部21、121和第二收纳部22、122。
上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在第一收纳部配置变压器,在第二端部配置二次侧部件,而在其中间配置电池凹槽,由此,能够将变压器与二次侧部件分离配置,从而能够将变压器的高电压的一次侧与低电压的二次侧可靠地配置成绝缘状态。
在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中,与DC/DC转换器40的变压器45的一次侧连接的一次侧部件51具备对工业电源进行整流的二极管、使由该二极管整流后的脉动电流平滑化的电解电容器42A、以规定的周期将由电解电容器42A平滑化后的直流切换为接通切断的开关元件43,能够将一次侧部件51的电解电容器42A和开关元件43配置在第一端部11。
该插入式充电器能够将变压器、一次侧部件的电解电容器、及开关元件配置在第一端部,从而使壳体紧凑。
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具有与AC插头3拆装自如地连接的变换插头70,通过该变换插头70能够改变AC插头3的形状。
该插入式充电器通过使变换插头拆装自如地与AC插头连接,从而能够在电源插座的类型不同的多个国家使用。
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能够将安放在电池凹槽102内而被充电的电池160形成为用于多种数码相机的电源的方形的电池组件161、162。
该插入式充电器能够对多种数码相机的电池组件进行充电,因此,能够使用多个数码相机并同时由一个充电器对各个数码相机的电池组件进行充电。这样,在制造时,能够减少所制造的插入式充电器的种类,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对于使用者而言,不需要因改变数码相机而更换充电器,另外,在搬运多个数码相机的状态下,携带多个数码相机和一个充电器,就能够对全部的电池组件进行充电。
进而,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能够将电池凹槽102形成为拆装自如地安放方形的电池组件161、162且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凹部113,在四边形的凹部113的邻接的两边设有连接端子155、156,所述连接端子155、156与设置于电池组件161、162的电源触点165、166接触。
上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具有能够将外形不同的电池组件安放在电池凹槽内而进行充电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充电器的局部剖开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入式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图2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的仰视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的纵剖面图,是相当于图6的沿A-A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入式充电器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图2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变换插头与图2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与变换插头的拆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变换插头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0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插入式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4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内安放有两种电池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壳体
1A-上壳体
1B-下壳体
2-电池凹槽
2A-底面
3-AC插头
4-充电电路
5-电路基板
5A-切口部
10-底面
11-第一端部
12-第二端部
13-凹部
14-周壁
15-引导空间
15A-第一空间
15B-第二空间
17-突出部
18-底板
18A-限动器开口
20-收纳室
21-第一收纳部
22-第二收纳部
23-薄收纳部
24-插头区域
31-插头刃
32-绝缘旋转台
33-旋转轴
34-卡止凹部
39-电源插座
40-DC/DC转换器
41-整流电路
41A-二极管电桥
42-平滑电路
42A-电解电容器
43-开关元件
45-变压器
45A-一次侧绕组
45B-二次侧绕组
46-充电控制用ASIC
47-反馈电路
51-一次侧部件
52-二次侧部件
55-连接端子
55A-充电端子
55B-信号端子
60-电池
61-电池组件
65-电源触点
70-变换插头
71-销插头
72-绝缘支架
73-插头插入部
74-插入销
75-第一连接突出部
76-第二连接突出部
77-卡止钩
78-肋
79-电源插座
80-锁定机构
81-锁定钩
82-锁定卡止部
83-限动器
83A-突出部
83B-阶梯部
83C-弹性臂部
101-壳体
102-电池凹槽
111-第一端部
112-第二端部
113-凹部
121-第一收纳部
122-第二收纳部
155-连接端子
156-连接端子
160-电池
161-电池组件
162-电池组件
165-电源触点
166-电源触点
501-壳体
502-电池凹槽
503-AC插头
505-电路基板
505A-切口部
513-凹部
545-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对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插入式充电器进行了例示,但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并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进而,本说明书为了易于理解权利要求书,对“权利要求书”及“发明内容”所示的部件标注了与实施例所示的部件对应的符号。但是,权利要求书所示的部件并不局限于实施例的部件。
图2至图9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具备在底面10设有AC插头3的塑料制的壳体1、内置在该壳体1内且安装有充电电路4的电路基板5。壳体1在表面设有能够拆装自如地安放可充电的电池60的电池凹槽2,在其相反侧的底面10连接有能够折叠的AC插头3。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将壳体1的设有AC插头3的面作为底面10,将其相反侧的面、即设有电池凹槽2的面作为表面。
如图9所示,上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将电池60安放在电池凹槽2中,将AC插头3插入电源插座39内而对电池60进行充电。在这种状态下,从AC插头3输入的工业电源通过安装在电路基板5上的充电电路4而变换成电池60的充电电压和电流,向安放在电池凹槽2内的电池60供给,从而对电池60进行充电。
进而,图10至图12的插入式充电器在AC插头3连接有能够拆装的变换插头70。上述图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可以拆下变换插头70而将AC插头3与电源插座39连接(参照图9)。另外,也可以在AC插头3连接变换插头70,而与电源插座79连接,其中所述电源插座79与AC插头3的电源插座39的形状不同(参照图13)。
壳体1具备分割为两部分的塑料制的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上壳体1A在表面设有凹部13而将其作为电池凹槽2。在电池凹槽2内安放有可充电的电池60。上壳体1A与下壳体1B在周围设有周壁14。上壳体1A与下壳体1B连接周壁14而在内部设有封闭的收纳室20。
如图5的剖面图所示,壳体1在上壳体1A的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中间设有电池凹槽2,在比电池凹槽2靠一侧的一个端部、即第一端部11设有第一收纳部21,在另一个端部、即第二端部12设有第二收纳部22。在壳体1的表面设有凹部13而形成电池凹槽2。壳体1在电池凹槽2的底面2A的内侧设有薄收纳部23,在其两侧设有比薄收纳部23上下宽度大的第一收纳部21和第二收纳部22。
图4的分解立体图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在壳体1内内置有电路基板5。电路基板5安装有实现充电电路4的部件。图中的电路基板5在一端部设有切口部5A,在该切口部5A配置有AC插头3。
安装在电路基板5的充电电路4具有将从AC插头3输入的工业电源变换成电池60的充电电压的DC/DC转换器40。如图8的电路图所示,DC/DC转换器40具备:对从AC插头3输入的工业电源的交流进行整流的整流电路41、即二极管电桥41A;使从该二极管电桥41A输出的脉动电流平滑化的平滑电路42的电解电容器42A;将从平滑电路42输出的直流进行切换而输入变压器45的一次侧的开关元件43的FET;将一次侧绕组45A的一个端子与开关元件43连接并将另一个端子与平滑电路42的输出侧连接的变压器45;与该变压器45的二次侧绕组45B的输出、即二次侧连接,对从变压器45输出的交流进行整流,使其平滑化,对电池60的充电电压和电流进行控制的作为充电控制用电路的部件的充电控制用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46。
DC/DC转换器40具备对二次侧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而向一次侧进行反馈的反馈电路47。反馈电路47对将开关元件43切换为接通切断的占空比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对电池60进行充电的电压和电流。反馈电路47进行如下控制:将开关元件43的接通时间延长,从而提高输出电压,增大输出电流,反之,将接通时间缩短,从而降低输出电压,减小输出电流,由此控制为预先设定的电压和电流。
DC/DC转换器40的变压器45是在线圈上设有绕组的结构,从对向电池充电的输出进行电压变换的特性的要求出发,外形变大。另外,与变压器的一次侧连接的电解电容器42A由于使低频率的工业电源平滑化,因此需要增大静电电容,外形也变大。另外,开关元件43由于将用于对电池60充电的电力向变压器45输出,因此,使用具有散热板的大输出的FET或晶体管。该开关元件在图4中没有图示,例如配置在电路基板5的背面。但是,开关元件也可以配置在电路基板的表侧的面、即第一端部。进而,二极管电桥41A也由于对输入的工业电源进行整流而输出电池60的充电电力,因此变得较大。如上所述,变压器45比其它电子部件大,另外,与变压器的一次侧连接的一次侧部件51也比设置在变压器45的二次侧的充电控制用ASIC46等二次侧部件52大。
壳体1将AC插头3与变压器45和大的一次侧部件51配置在相互相反侧的端部。变压器45和大的一次侧部件51配置在壳体1的一个端部即第一端部11,AC插头3配置的另一个端部即第二端部12。壳体1在一个端部即第一端部11设有第一收纳部21,在另一个端部即第二端部12设有第二收纳部22。在第一收纳部21配置有变压器45和大的一次侧部件51,在第二收纳部22配置有AC插头3。为了在壳体1的一个端部设置第一收纳部21,壳体1在离开第一端部11向第二端部12侧配置电池凹槽2,从而在壳体1的第一端部11设有收纳变压器45和大的一次侧部件51的第一收纳部21。图中的壳体1使第一收纳部21的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H1)比第二收纳部22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宽度(H2)宽,从而在此配置变压器45和大的一次侧部件51。
图6所示的壳体1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将长边的一个端部作为第一端部11而设置第一收纳部21,将另一个端部作为第二端部12而设置第二收纳部22。该壳体1在表面的中间设有电池凹槽2,在电池凹槽2的两侧设有第一收纳部21和第二收纳部22。
如图4和图7所示,安装有充电电路4的电路基板5是配置在下壳体1B的周壁14的内侧的四边形,且固定于下壳体1B。电路基板5在配置于第二收纳部22的一个端部设有切口部5A,在切口部5A配置有AC插头3。进而,图5和图6的插入式充电器将配置有AC插头3的插头区域24的一部分配置在电池凹槽2的下方,即,以使插头区域24的一部分侵入电池凹槽2的内侧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AC插头3。该配置通过在电路基板5设置切口部5A来实现。
虽然未图示,但插入式充电器通过将AC插头配置在电池凹槽的内侧,由此也能够成为不设置第二收纳部的结构。这种插入式充电器将小型的充电控制用ASIC等二次侧部件配置在电池凹槽的内侧的尽可能薄的收纳部。
由于DC/DC转换器40的二次侧部件52即充电控制用ASIC46是小的IC,因此,配置在设有切口部5A而收纳区域受限制的第二收纳部22,或者,配置在设置于电池凹槽的底面的内侧的薄收纳部。图4和图5的插入式充电器在电路基板5的表面侧的单面固定有变压器45、一次侧部件51及二次侧部件52。然而,小的二次侧部件也可以配置在电路基板的底面侧。另外,一次侧部件中小的电容器或电阻器等可以配置在电路基板的背面。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充电控制用电路的电元件部件,使用了充电控制用ASIC,但也可以将其全部或一部分形成为各个分立的电元件部件来配置。作为二次侧部件,充电控制用ASIC等电元件部件、分立的电元件部件可以配置在配置有一次侧部件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图2和图3的插入式充电器对作为被充电的电池60的用于数码相机的电源的方形的电池组件61进行充电。因此,在壳体1的表面设置能够将方形的电池组件61可拆装地安放的四边形的凹部13作为电池凹槽2。在电池凹槽2以露出的方式设有与电池组件61的电源触点65弹性接触的连接端子55。在电池凹槽2设有由正负的充电端子55A和信号端子55B构成的三根弹性金属线的连接端子55。各个连接端子55与充电控制用ASIC46连接,并与电池组件61的电源触点65连接,从而对电池60进行充电。
图14和图15所示的插入式充电器将设置于壳体101的电池凹槽102形成为能够拆装自如地安放方形的电池组件161、162且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凹部113,在四边形的凹部113的相邻的两边设置连接端子155、156,所述连接端子155、156与设置于电池组件161、162的电源触点165、166接触。该电池凹槽102形成为能够将用于不同种类的数码相机的外形不同的电池组件161、162旋转90度而安放的内部形状。设置在四边形的两边的两组连接端子155、156配置在与旋转90度而被安放的电池组件161、162的电源触点165、166接触的位置。该插入式充电器将用于多种数码相机的电源的外形不同的电池组件161、162旋转90度而安放在电池凹槽102内,由此能够对多种电池160进行充电。
这种插入式充电器也未图示,但将变压器和一次侧部件配置在壳体101的一个端部即第一端部111,将AC插头3配置在另一个端部即第二端部112。壳体101在离开第一端部111向第二端部112侧配置电池凹槽102,在壳体101的第一端部111设置收纳变压器和一次侧部件的第一收纳部121,在该第一收纳部121配置变压器和一次侧部件,在壳体101的第二端部112设置第二收纳部122,在该第二收纳部122收纳有二次侧部件(未图示)。
上述的插入式充电器为了对方形的电池组件61、161、162进行充电,而将电池凹槽2、102的内部形状形成为四边形,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对方形的电池组件进行充电的充电器。插入式充电器可以将电池凹槽的形状形成为能够拆装自如地安放充电电池的形状,因此,能够对各种电池进行充电。
由于本发明的插入式充电器能够使壳体1的外形紧凑,因此,壳体1的整个表面积变小。因此,需要标记在壳体表面的注意事项或安全事项等不仅可以显示在壳体1的表面,也可以显示在底面10上,从而能够进行全部显示。
如图4的分解立体图所示,AC插头3将由一对金属板构成的插头刃31固定于塑料制的绝缘旋转台32。绝缘旋转台32将向两端突出的旋转轴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壳体1连接。经由该绝缘旋转台32,AC插头3能够折叠地与壳体1连接。进而,如图8所示,一对插头刃31与安装在内置于壳体1的电路基板5上的充电电路4连接,从而向充电电路4供给电力。而且,充电电路4具备输入世界各国的工业电力而变换成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压和电流的特性。
AC插头3将绝缘旋转台32的旋转轴33与壳体1连接,从而能够在与插头刃31的两面平行的面内折叠。如图4所示,以该姿态折叠的AC插头3在塑料制的绝缘旋转台32的两端以与插头刃31的两面正交的方式将旋转轴33一体成形而设置。一对旋转轴33位于插头刃31的后端,相互配置在直线上。在壳体1设有将该旋转轴3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孔(未图示)。在该旋转孔支承旋转轴33,从而使AC插头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壳体1连接。插头刃31在折叠而收纳于壳体1的状态下,不与电子设备内部的充电电路4连接。插入刃31在竖起的状态下与充电电路4连接,从而供给对电池60进行充电的电力。
如图3、图5及图11所示,壳体1将对折叠状态的AC插头3的插头刃31进行收纳的引导空间15设置为向底面10开口。AC插头3在折叠的状态下不从壳体1突出。图5的壳体1将折叠后的AC插头3配置在壳体1的第二端部12。因此,引导空间15是壳体1的第二端部12的底面10,从第二端部12的底面10朝向端面开口而设置。由于AC插头3具有一对插头刃31,因此,为了收纳一对插头刃31,引导空间15具有分别收纳各个插头刃31的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由于AC插头3在包括插头刃31的两面的面内旋转而折叠,因此,引导空间15的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的宽度设置为比插头刃31的厚度大的槽形。由于该AC插头3在与插头刃3的两面平行的面内折叠,因此,分别收纳一对插头刃31的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能够使与插头刃31的折叠面相对的垂直方向的宽度变窄。
如图10至图12所示,变换插头70将一对销插头71固定于绝缘支架72。销插头71是金属杆。绝缘支架72是塑料制,将作为金属销的一对销插头71相互绝缘并固定在固定位置上。绝缘支架72让销插头71插入而将其固定。然而,绝缘支架也可以不让销插头插入,而采用例如嵌接或粘接来进行固定。进而,图中的变换插头70除一对销插头71之外,还具备一根插入销74。图中所示的插入销74是虚设销,塑料制而一体成形地设置在绝缘支架72上。
进而,如图12所示,绝缘支架72设有让AC插头3的插头刃31嵌入而与AC插头连接的插头插入部73。虽然未图示,但绝缘支架72将内部成形为中空状从而能够让插头刃31插入。插头插入部73使其内部宽度比插头刃31的外部宽度宽,从而能够使插入的插头刃31沿与插头刃31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平行移动。在将插头刃31插入插头插入部73的状态下,使该变换插头70沿图10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从而不脱落地安装于壳体1。
另外,变换插头70的绝缘支架72在将AC插头3的插头刃31插入插头插入部73的状态下,在其内部经由连接机构(未图示)将插头刃31与销插头71电连接。连接机构是与销插头71的后端部和插头刃31的前端部弹性接触的弹性触点。作为弹性触点的连接机构,例如将一端弹性按压到销插头71的后端,并且将另一端弹性按压到插入插头插入部73的AC插头3的插头刃31的表面,从而将各个插头刃31与各个销插头71电连接。因此,弹性触点配置在插头刃31的插入位置。
进而,变换插头70的绝缘支架72在将AC插头3的插头刃31插入插头插入部73的状态下,换言之,在将变换插头70与壳体1连接的状态下,设置有将插头刃31与垂直竖起的AC插头3连接的卡止钩77。卡止钩77与在AC插头3的绝缘旋转台32设置的卡止凹部34卡止,从而将变换插头70与壳体1连接。
为了连接变换插头70的卡止钩77,如图4和图11所示,壳体1的AC插头3在绝缘旋转台32设有卡止凹部34。绝缘旋转台32在插头刃31之间设有卡止凹部34。如图11所示,AC插头3的绝缘旋转台32在使插头刃31垂直竖起的状态下,将卡止钩77与卡止凹部34连接而进行卡止。因此,绝缘旋转台32设有在使插头刃31竖起成垂直姿态的状态下向壳体1的底面10侧开口的卡止凹部34。绝缘旋转台32在将插头刃31折叠成水平姿态的状态下,不需要在壳体1的表面侧设置卡止凹部34。因此,如图3所示,绝缘旋转台32在将插头刃31折叠的状态下,将成为壳体1的底面的面成形为平面状。
卡止凹部34让卡止钩77插入,使其沿图11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而进行卡止。该卡止凹部34使开口部变窄,从而将变换插头70的卡止钩77卡止。图中的卡止凹部34使变换插头70沿图11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卡止钩77卡止。因此,卡止凹部34使底部的宽度沿卡止钩77的插入方向变宽。即,卡止凹部34使底部变深。
变换插头70的卡止钩77如图12所示。该卡止钩77从绝缘支架72的表面突出设置。进而,卡止钩77配置在插头插入部73的开口部之间,从而与设置在插头刃31之间的卡止凹部34连接。卡止钩77使其下端部向变换插头70的移动方向、即与插头刃31的两面平行的方向突出,形成剖面为L形的钩状。由于图中的卡止钩77使变换插头70沿图11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而与卡止凹部34卡止,因此,使前端部向图11的箭头的前端部所示的方向突出。
图中的变换插头70将卡止钩77卡止于卡止凹部34而与壳体1连接,进而,将变换插头70与壳体1经由锁定机构80可拆装地连接。锁定机构80具备设置在壳体1的锁定钩81、设置在变换插头70的锁定卡止部82、在锁定钩81与锁定卡止部82连接的状态下停止的限动器83。
如图11所示,锁定钩81配置在第一空间15A与第二空间15B之间。在图中,在壳体1的下壳体1B的底面10设置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在之间设置四棱柱状的突出部17。其中,虽然该突出部17从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的底面突出,但不从壳体1的底面10突出。在突出部17的中央设有柱状的凹部,将螺钉的头部插入该凹部,从而将下壳体1B螺纹固定于上壳体1A。该四棱柱的突出部17在一个面的下部即图11中位于四棱柱的右上侧的侧面的下部一体成形地设有凸条作为锁定钩81。
进而,该四棱柱的突出部17在锁定钩81的上方配置有限动器83。限动器83使变换插头70的锁定卡止部82停止在与锁定钩81卡止的状态。为了设置限动器83,在图中的壳体1中,使第一空间15A与第二空间15B的凹部的底面位于同一面上,使该底面延伸而形成底板18。该底板18设有使限动器83向下方弹性突出的限动器开口18A。限动器开口18A远离四棱柱的突出部17的侧面而开口。由限动器83、四棱柱的突出部17、锁定钩81的凸条、及底板18包围变换插头70的锁定卡止部82,使其不脱落地进行保持。
限动器83整体由塑料一体地成形。图4的限动器83包括:从底板18的限动器开口18A突出的突出部83A;使该突出部83A停止突出而限定突出位置的阶梯部83B;向上方突出的弹性臂部83C。该限动器83被一体成型的弹性臂部83C弹性压下,而使突出部83A从底板18的限动器开口18A突出。弹性臂部83C呈大致へ形(参照图4),其前端部被压向上壳体1B的内侧,由于弯曲而产生弹力。在图中,阶梯部83B向左右方向和内侧方向突出,与限动器开口18A的开口缘抵接,从而限定突出部83A的突出量。上述的锁定机构80在限动器83压下突出部83A的状态下,使锁定钩81与锁定卡止部82卡止,从而使变换插头70不脱落地与壳体1连接。
进而,虽然未图示,但锁定机构也可以在限动器的外侧面设有向外侧突出的捏手部,并且,在壳体的侧面设有使该捏手部向外部突出的开口。该锁定机构通过手指压起捏手部,来从底板的限动器开口压起突出部,从而能够简单地解除锁定状态。该锁定机构在压起限动器的状态下,使锁定钩脱离锁定卡止部。
如图12所示,变换插头70使用塑料一体成形地设有插入壳体1的第一空间15A内的第一连接突出部75和插入第二空间15B内的第二连接突出部76。图中的变换插头70一体成形于绝缘支架72,设有第一连接突出部75和第二连接突出部76。
第一连接突出部75和第二连接突出部76突出设置在图中绝缘支架72的上表面。进而,第一连接突出部75和第二连接突出部76向将变换插头70插入AC插头3的方向、即向图12中上方突出设置,在将变换插头70连接于AC插头3的状态下,插入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
另外,如下所述,这种结构的第一连接突出部75和第二连接突出部76不会让使用者误使用。当使用者仅利用变换插头70,尝试着将另行准备的插头刃的底座(未图示)插入变换插头70的插头插入部73时,插头刃的底座主体与第一连接突出部25和第二连接突出部26接触,底座无法正常插入。由此,无法使用通过底座供给电力的电子设备(未图示),且无法使用与变换插头的电规格(例如,240V)不对应的电子设备(例如,100V规格),因此,不会因误使用而导致在电子设备上施加高电压,而使电子设备被电破坏。
图12的变换插头70将连接第一连接突出部75与第二连接突出部76的肋78一体成形于壳体1的绝缘支架72,而设有锁定卡止部82。该肋78设有对锁定钩81进行卡止的卡止孔作为锁定卡止部82。该锁定卡止部82将锁定钩81的凸条插入卡止孔,而与锁定钩81卡止。这种结构的变换插头70通过成为锁定卡止部82的肋78来连接第一连接突出部75与第二连接突出部76而进行加强。因此,能够防止第一连接突出部75和第二连接突出部76的变形,将上述结构等向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准确地引导,从而将变换插头70与壳体1连接。

Claims (10)

1.一种插入式充电器,具备:壳体(1)、(101),其在表面具有能够拆装自如地安放可充电电池(60)、(160)的电池凹槽(2)、(102),且在底面(10)连接能够折叠的AC插头(3);电路基板(5),其内置在该壳体(1)、(101)内且安装有充电电路(4),
将所述AC插头(3)插入电源插座(39),通过安装在电路基板(5)上的充电电路(4)将从AC插头(3)输入的工业电源变换成电池(60)、(160)的充电电压,从而对安放在所述电池凹槽(2)、(102)内的电池(60)、(106)进行充电,所述插入式充电器的特征在于,
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5)上的充电电路(4)具备将输入的工业电源变换成电池(60)、(106)的充电电压的DC/DC转换器(40),
所述壳体(1)、(101)将DC/DC转换器(40)的变压器(45)配置在一个端部即第一端部(11)、(111),将所述AC插头(3)配置在另一个端部即第二端部(12)、(112),进而,壳体(1)、(101)在离开第一端部(11)、(111)向第二端部(12)、(112)侧配置所述电池凹槽(2)、(102),在壳体(1)、(101)的第一端部(11)、(111)设有收纳变压器(45)的第一收纳部(21)、(121),在该第一收纳部(21)、(121)配置有变压器(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变压器(45)的二次侧连接的充电控制用ASIC(46),所述壳体(1)、(101)在第二端部(12)、(112)设有第二收纳部(22)、(122),在该第二收纳部(22)、(122)配置有充电控制用ASIC(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在电池凹槽(2)的底面(2A)的内侧设有薄收纳部(23),在该薄收纳部(23)配置有与所述变压器(45)的二次侧连接的二次侧部件(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所述AC插头(3)的插头区域(24)的一部分配置在电池凹槽(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101)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长边的一个端部为第一端部(11)、(111),另一个端部为第二端部(12)、(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101)的表面的中间设有电池凹槽(2)、(102),在电池凹槽(2)、(102)的两侧设有第一收纳部(21)、(121)和第二收纳部(22)、(1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DC/DC转换器(40)的变压器(45)的一次侧连接的一次侧部件(51)具备:对工业电源进行整流的二极管;使由该二极管整流后的脉动电流平滑化的电解电容器(42A);以规定的周期将由电解电容器(42A)平滑化后的直流切换为接通切断的开关元件(43),将所述一次侧部件(51)的电解电容器(42A)和开关元件(43)配置在第一端部(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拆装自如地与所述AC插头(3)连接的变换插头(70),通过变换插头(70)改变AC插头(3)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安放在所述电池凹槽(102)内而被充电的电池(160)是使用于多种数码相机的电源的方形的电池组件(161)、(16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入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凹槽(102)是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凹部(113),该凹部(113)能够拆装自如地安放方形的电池组件(161)、(162),在四边形的凹部(113)的相邻的两边设有连接端子(155)、(156),该连接端子(155)、(156)与设置于电池组件(161)、(162)的电源触点(165)、(166)接触。
CN201010105007A 2009-01-29 2010-01-27 插入式充电器 Pending CN1017950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8826A JP2010178516A (ja) 2009-01-29 2009-01-29 プラグイン充電器
JP2009-018826 2009-0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5012A true CN101795012A (zh) 2010-08-04

Family

ID=42587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5007A Pending CN101795012A (zh) 2009-01-29 2010-01-27 插入式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178516A (zh)
CN (1) CN1017950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9272A (zh) * 2017-09-29 2020-05-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收纳盒式充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3188A (zh) * 2021-04-27 2023-12-12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包括可设置功率水平的电池包充电器
CN114189018B (zh) * 2021-12-09 2023-06-30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氮化镓双口超级快充充电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06908A1 (en) * 2003-11-14 2005-05-19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charger
CN1700559A (zh) * 2004-05-18 2005-11-23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池充电器
JP2006054960A (ja) * 2004-08-11 2006-02-23 Toshiba Battery Co Ltd 充電装置
CN201008013Y (zh) * 2006-09-29 2008-01-16 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带薄形充电器
CN201112506Y (zh) * 2007-10-12 2008-09-10 肖忠诚 通用移动型手机充电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06908A1 (en) * 2003-11-14 2005-05-19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charger
CN1700559A (zh) * 2004-05-18 2005-11-23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池充电器
JP2006054960A (ja) * 2004-08-11 2006-02-23 Toshiba Battery Co Ltd 充電装置
CN201008013Y (zh) * 2006-09-29 2008-01-16 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带薄形充电器
CN201112506Y (zh) * 2007-10-12 2008-09-10 肖忠诚 通用移动型手机充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9272A (zh) * 2017-09-29 2020-05-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收纳盒式充电装置
CN111149272B (zh) * 2017-09-29 2024-03-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收纳盒式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78516A (ja) 201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12420B2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voltage transformer
US7830114B2 (en) Flex circuit interface for wireless charging
TWI377740B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tachable plug capable of changing plugging direction
RU2283521C2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профилированная штепсельная головка и штепсельные разъемы источников питания
US8550857B2 (en) Adaptor unit with an aperture for an electrical plug with contacts engagement taking place outside the aperture
EP1689061A1 (en) Compact, portable battery charger with USB- Connector
US20110227527A1 (en) Wireless charging ki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169272A1 (en) Portable usb mini-charger device
CN1917326B (zh) 电气机器
EP2089941B1 (en) Adaptor device for charging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795012A (zh) 插入式充电器
US6604951B2 (en) Adapting head having a charging mechanism
JP3787546B2 (ja) 充電機器及び充電台
US20200014160A1 (en) Size adjustable charger
WO2009001273A1 (en) An assembly comprising an electric apparatus and a charging base, and a charging base
US9071022B2 (en) Power plug having a universal serial bus port for an electrical appliance
EP4195451A1 (en) Capaci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device
CN212783955U (zh) 智能排插
CN210806769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CN213279220U (zh) 多用租赁充电宝
CN212012270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18472476U (zh) 一种插线板
CN213184701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08316362U (zh) 一种用于相机电池的充电组件
WO2011026283A1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和无线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