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0262B - 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0262B
CN101790262B CN200910003990A CN200910003990A CN101790262B CN 101790262 B CN101790262 B CN 101790262B CN 200910003990 A CN200910003990 A CN 200910003990A CN 200910003990 A CN200910003990 A CN 200910003990A CN 101790262 B CN101790262 B CN 1017902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lashing
image
flash
brightness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3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0262A (zh
Inventor
周詹闵
卢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tek Corp filed Critical Altek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03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90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90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0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2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包括发出第一预闪闪光;于第一预闪闪光下,撷取第一预闪图像;发出第二预闪闪光;于第二预闪闪光下,撷取第二预闪图像;依据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的预闪图像;利用选择的预闪图像计算闪光强度;发出具有计算得的闪光强度的主闪闪光;于主闪闪光下,撷取主闪图像;以及输出撷取得的主闪图像。其中,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相异于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

Description

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摄像亮度的调整方法,特别是一种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数字摄像装置中设有闪光灯,用以弥补拍摄时被摄对象的亮度不足。换句话说,被摄对象在较低亮度的环境时,数字摄像装置会在拍摄的同时也出发闪光灯。使得数字摄像装置可以借助闪光灯所发出的强光,让数字图像中的被摄对象的亮度达到期望值。
一般而言,数字摄像装置在发出主闪闪光前,会预先执行预闪闪光。数字摄像装置根据预闪闪光对被摄对象所造成的亮度来估计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又称的为出力强度)。
此外,数字摄像装置的拍摄模式大致上可分为一般模式(例如:人物模式、风景模式等)及近拍模式。数字摄像装置在不同的拍摄模式下,会使用不同闪光强度的预闪闪光,来估计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
在一般模式下,数字摄像装置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数字摄像装置会使用较大的闪光强度的预闪闪光。在近拍模式下,数字摄像装置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较近,因此数字摄像装置通常使用较小的闪光强度的预闪闪光。
当数字摄像装置与被摄对象的距离较近时,若设定为一般模式时,被摄对象会因为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过强,而导致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过强而使图像过度曝光。
当数字摄像装置与被摄对象的距离较远时,若设定为近拍模式时,被摄对象会因为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过弱,而导致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过弱而使图像曝光不足。
但是在拍摄数字图像的过程中,使用者不一定会根据情况来切换相应的拍摄模式。若以错误的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进行预闪时,会使得数字摄像装置所估算的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也随之失准。这样一来,数字摄像装置很容易会拍摄出过亮或过暗的数字图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藉以解决因闪光灯强度估算错误所造成拍摄得过亮或过暗的数字图像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包括:发出第一预闪闪光;于第一预闪闪光下,撷取第一预闪图像;发出第二预闪闪光;于第二预闪闪光下,撷取第二预闪图像;依据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与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利用选择的预闪图像计算闪光强度;发出具有计算得的闪光强度的主闪闪光;于主闪闪光下,撷取主闪图像;以及输出撷取得的主闪图像。其中,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相异于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
其中,依据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与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可包括:取得第一预闪图像的多个像素值;取得第二预闪图像的多个像素值;将第一预闪图像的多个像素值分别与像素门坎值比较并累计第一数量;将第二预闪图像的多个像素值分别与像素门坎值比较并累计第二数量;比较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以及依据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其中,第一数量为第一预闪图像的多个像素值大于像素门坎值的个数,而第二数量为第二预闪图像的多个像素值大于像素门坎值的个数。
另外,依据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与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的步骤之前,可更包括:设定像素门坎值。
其中,依据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可包括:当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以及当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则选择第二预闪图像。
另外,当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大于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时,依据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可包括:当第一数量等于第二数量时,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
此外,依据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与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当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大于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时,可包括:计算第一预闪图像的第一亮度;比较第一亮度和亮度标准值;以及依据第一亮度和亮度标准值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中的一预闪图像。其中,第一亮度为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的亮度平均值。
其中,当亮度标准值为过度曝光的亮度时,依据第一亮度和亮度标准值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中的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可包括:当第一亮度大于亮度标准值,则选择第二预闪图像;当第一亮度等于亮度标准值,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以及当第一亮度小于亮度标准值,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
另外,当亮度标准值为曝光不足的亮度时,依据第一亮度和亮度标准值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中的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可包括:当第一亮度大于亮度标准值,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当第一亮度等于亮度标准值,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以及当第一亮度小于亮度标准值,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
此外,当亮度标准值为小于过度曝光的亮度且大于曝光不足的亮度的亮度范围时,依据第一亮度和亮度标准值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中的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可包括:当第一亮度大于亮度标准值,则选择第二预闪图像;当第一亮度等于亮度标准值,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以及当第一亮度小于亮度标准值,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
最后,输出撷取得的主闪图像的步骤,可包括:转换撷取得的主闪图像的图像格式;以及输出转换图像格式后的主闪图像。
本发明所公开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包括:执行自动对焦;于自动对焦完成后,撷取对焦图像;发出第一预闪闪光;于第一预闪闪光下,撷取第一预闪图像;发出第二预闪闪光;于第二预闪闪光下,撷取第二预闪图像;计算第一预闪图像的第一亮度;计算第二预闪图像的第二亮度;计算对焦图像的第三亮度;将第一亮度与第三亮度比较并得第一差异值;将第二亮度与第三亮度比较并得第二差异值;比较第一差异值与第二差异值;依据第一差异值与第二差异值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利用选择的预闪图像计算闪光强度;发出具有计算得的闪光强度的主闪闪光;于主闪闪光下,撷取主闪图像;以及输出撷取得的主闪图像。其中,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相异于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第一亮度为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的亮度平均值,第二亮度为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的亮度平均值,而第三亮度为对焦图像的亮度的亮度平均值。
另外,依据第一差异值与第二差异值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可包括:当第一差异值大于第二差异值时,则选择第二预闪图像;以及当第一差异值小于第二差异值时,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
最后,输出撷取得的主闪图像的步骤,可包括:转换撷取得的主闪图像的图像格式;以及输出转换图像格式后的主闪图像。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应用于数字摄像装置,可使数字摄像装置在任何拍照模式下,亦能产生适当的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进而,可以减少因为使用者设定上的错误,所导致的数字图像中的亮度错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的另一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出撷取得的主闪图像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叙述的关于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应用于具有闪光灯的数字摄像装置。本方法可通过软件或韧体程序内建于数字摄像装置的储存装置中,再由数字摄像装置的处理器执行内建的软件或韧体程序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于此,数字摄像装置可为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具摄像功能的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或具摄像功能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但不仅局限于上述的数字摄像装置。
于本案中,利用两种不同的闪光强度的预闪闪光进行二预闪图像的撷取,再选择撷取得的二预闪图像中之一来进行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以决定执行被摄对象的拍摄时所需的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例如:能量和/或时间等)。
请参照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示意图。
当数字摄像装置的闪光灯为开启状态且执行被摄对象的拍摄时,数字摄像装置的闪光灯会发出第一预闪闪光(步骤S110),并且于第一预闪闪光下,撷取相应于被摄对象的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20)。然后,数字摄像装置的闪光灯会再发出第二预闪闪光(步骤S130),并且于第二预闪闪光下,撷取相应于被摄对象的第二预闪图像(步骤S140)。于撷取到第一预闪图像和第二预闪图像之后,数字摄像装置会依据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与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步骤S150),并且利用选择的预闪图像(即第一预闪图像或第二预闪图像)来计算闪光强度(步骤S160)。然后,由闪光灯发出具有计算得的闪光强度的主闪闪光(步骤S170),以进行被摄对象的拍摄。此时,数字摄像装置于主闪闪光下,撷取相应于被摄对象的主闪图像(步骤S180)。最后,数字摄像装置将撷取得的主闪图像显示于其显示器上(步骤S190)。
其中,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相异于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又称之为出力强度)。于此,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可大于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换言之,数字摄像装置可先发射出闪光强度较强的预闪闪光以撷取一预闪图像,然后再发射出闪光强度较弱的预闪闪光来撷取另一预闪图像。然而,数字摄像装置亦可先发出闪光强度较弱的预闪闪光,而后再发出闪光强度较强的预闪闪光,以进行先后两个预闪图像的撷取。
请参照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的流程图。在此,对于步骤S150可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首先,取得第一预闪图像的多个像素值(步骤S1511),以及取得第二预闪图像的多个像素值(步骤S1512)。然后将第一预闪图像的像素值与像素门坎值比较,并累计第一预闪图像中像素值大于像素门坎值的像素个数(为方便描述,累计得的像素个数以下称的第一数量)(步骤S1513)。并且,将第二预闪图像的像素值与像素门坎值比较,并累计第二预闪图像中大于像素门坎值的像素个数(为方便描述,累计得的像素个数以下称的第二数量)(步骤S1514)。比较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步骤S1515),藉以依据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或第二预闪图像来估算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
其中,当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时,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516),以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反之,当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时,则选择第二预闪图像(步骤S1517),以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
另外,为方便说明,于此假设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大于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此时,若第一数量等于第二数量,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516),以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
此外,数字摄像装置可预设有一像素门坎值,以于执行被摄对象的拍摄过程中,作为与第一预闪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像素值或第二预闪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像素值比较使用。
此外,更可以利用预闪图像的平均亮度来决定估算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为方便说明,于此假设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大于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
请参照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的另一流程图。此时,对于步骤S150可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首先,计算第一预闪图像的第一亮度(步骤S1521)。然后,以及比较第一亮度和亮度标准值(步骤S1522),藉以依据第一亮度和亮度标准值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或第二预闪图像来估算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于此,第一亮度可为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平均值。
其中,数字摄像装置可预设有一亮度标准值,以于执行被摄对象的拍摄过程中,作为与第一亮度比较使用。于此,亮度标准值可预设为代表过度曝光的亮度或曝光不足的亮度的一数值,或是预设为代表曝光量正常的一范围(即,小于过度曝光的亮度且大于曝光不足的亮度的一亮度范围)。
以过度曝光的亮度做为亮度标准值来说,当第一亮度大于亮度标准值时,则选择第二预闪图像(步骤S1524)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当第一亮度等于亮度标准值时,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523)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当第一亮度小于亮度标准值时,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523)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
另外,以曝光不足的亮度做为亮度标准值来说,当第一亮度大于亮度标准值时,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523)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当第一亮度等于亮度标准值时,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523)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当第一亮度小于亮度标准值时,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523)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
此外,以小于过度曝光的亮度且大于曝光不足的亮度的亮度范围做为亮度标准值来说,当第一亮度大于亮度标准值时,则选择第二预闪图像(步骤S1524)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当第一亮度等于亮度标准值时,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523)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以及当第一亮度小于亮度标准值时,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523)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
最后,于主闪图像输出时,可先经过图像格式的转换以将主闪图像转换可输出的图像格式。请参照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出撷取得的主闪图像的流程图。
首先,转换撷取得的主闪图像的图像格式(步骤S191),以及输出转换图像格式后的主闪图像(步骤S192)。举例来说,数字摄像装置于撷取到主闪图像之后,会将主闪图像的原始(raw)数据经由计算而转换成可输出的图像格式,例如:JP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小组)格式等,的数据。
此外,亦可利用预闪图像与无闪光下的图像的差异来决定用以估算主闪闪光的图像。
请参照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示意图。
当数字摄像装置的闪光灯为开启状态时且执行被摄对象的拍摄时,数字摄像装置会执行自动对焦(步骤S210)。并且,于自动对焦完成后,撷取相应于被摄对象的对焦图像(步骤S220)。然后,数字摄像装置的闪光灯会发出第一预闪闪光(步骤S110),并且于第一预闪闪光下,撷取相应于被摄对象的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120)。然后,数字摄像装置的闪光灯会再发出第二预闪闪光(步骤S130),并且于第二预闪闪光下,撷取相应于被摄对象的第二预闪图像(步骤S140)。
然后,于撷取到对焦图像、第一预闪图像及第二预闪图像之后,数字摄像装置会依据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与对焦图像的亮度及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与对焦图像的亮度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步骤S250),并且利用选择的预闪图像(即第一预闪图像或第二预闪图像)来计算闪光强度(步骤S160)。然后,由闪光灯发出具有计算得的闪光强度的主闪闪光(步骤S170),以进行被摄对象的拍摄。此时,数字摄像装置于主闪闪光下,撷取相应于被摄对象的主闪图像(步骤S180)。最后,数字摄像装置将撷取得的主闪图像显示于其显示器上(步骤S190)。
其中,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相异于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于此,可设定成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可大于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然而亦可设定成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小于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
于此,虽然是描述依序进行对焦图像及二预闪图像的撷取,然而实际上亦可先撷取二预闪图像,再撷取对焦图像,或者是先撷取二预闪图像中之一,而于撷取对焦图像后再撷取二预闪图像中的另一。
请参照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的流程图。在此,于步骤S250可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计算第一预闪图像的第一亮度、第二预闪图像的第二亮度,以及计算对焦图像的第三亮度(步骤S251)。然后,比较第一亮度与第三亮度之间的差异并得第一差异值,以及比较第二亮度与第三亮度之间的差异并得第二差异值(步骤S253)。再比较第一差异值与第二差异值(步骤S255),藉以依据第一差异值与第二差异值的比较结果,选择第一预闪图像与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来估算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
其中,当第一差异值小于第二差异值时(步骤S256),则选择第一预闪图像(步骤S257),以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反之,当第一差异值大于第二差异值时(步骤S256),则选择第二预闪图像(步骤S258),以作为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的估算根据。
于此,第一亮度可为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的亮度平均值。第二亮度可为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的亮度平均值。第三亮度可为对焦图像的亮度的亮度平均值。
于此,于主闪图像输出时,亦可先经过图像格式的转换以将主闪图像转换可输出的图像格式,如图4所示。
请配合参考图4,先转换撷取得的主闪图像的图像格式(步骤S191),而后再输出转换图像格式后的主闪图像(步骤S192)。
一般而言,拍摄模式的选择可依据数字摄像装置依据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作区分。一般模式可为数字摄像装置与被摄对象距离0.5公尺以上,近拍模式可为数字摄像装置与被摄对象距离小于0.5公尺。
表一为应用现有技术的数字摄像装置分别对相异的五种被摄对象,于五种拍摄距离下进行拍摄,所得到的被摄对象的主闪图像的亮度的实验数据。由表一可见,当拍摄距离于0.4公尺以下时,所拍摄的五种被摄对象的主闪图像亮度有过度曝光的情况发生。
表一
Figure G2009100039903D00091
表二为应用根据本发明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的数字摄像装置分别对相异的五种被摄对象,于五种拍摄距离下进行拍摄,所得到的被摄对象的亮度的实验数据。由表二可见,在五种拍摄距离下,所拍摄的五种被摄对象的主闪图像亮度均在正常范围值之内。
表二
Figure G2009100039903D00101
因此,依据表一与表二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根据本发明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可改善主闪图像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应用于数字摄像装置,可使数字摄像装置在任何拍照模式下,亦能产生适当的主闪闪光的闪光强度。进而,可以减少因为使用者设定上的错误,所导致的数字图像中的亮度错误。

Claims (8)

1.一种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出一第一预闪闪光;
于该第一预闪闪光下,撷取一第一预闪图像;
发出一第二预闪闪光,其中该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相异于该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
于该第二预闪闪光下,撷取一第二预闪图像;
依据该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与该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
利用选择的该预闪图像计算一闪光强度;
发出具有计算得的该闪光强度的一主闪闪光;
于该主闪闪光下,撷取一主闪图像;以及
输出撷取得的该主闪图像;
其中,该依据该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与该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包括:
取得该第一预闪图像的多个像素值;
取得该第二预闪图像的多个像素值;
设定一像素门坎值;
将该第一预闪图像的该多个像素值分别与该像素门坎值比较并累计一第一数量,其中该第一数量为该第一预闪图像的该多个像素值大于该像素门坎值的个数;
将该第二预闪图像的该多个像素值分别与该像素门坎值比较并累计一第二数量,其中该第二数量为该第二预闪图像的该多个像素值大于该像素门坎值的个数;
比较该第一数量与该第二数量;以及
依据该第一数量与该第二数量比较结果,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依据该第一数量与该第二数量比较结果,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包括:
当该第一数量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数量,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以及
当该第一数量小于该第二数量,选择该第二预闪图像。
3.一种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出一第一预闪闪光;
于该第一预闪闪光下,撷取一第一预闪图像;
发出一第二预闪闪光,其中该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相异于该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
于该第二预闪闪光下,撷取一第二预闪图像;
依据该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与该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
利用选择的该预闪图像计算一闪光强度;
发出具有计算得的该闪光强度的一主闪闪光;
于该主闪闪光下,撷取一主闪图像;以及
输出撷取得的该主闪图像,
其中,该依据该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与该第二预闪图像的亮度,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包括:
当该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大于该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时,包括:
计算该第一预闪图像的一第一亮度,其中该第一亮度为该第一预闪图像的亮度的亮度平均值;
比较该第一亮度和一亮度标准值;以及
依据该第一亮度和该亮度标准值的比较结果,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中的一预闪图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亮度标准值为一过度曝光的亮度时,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中的一预闪图像为依据:
当该第一亮度大于该亮度标准值,选择该第二预闪图像;
当该第一亮度等于该亮度标准值,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以及
当该第一亮度小于该亮度标准值,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亮度标准值介于小于过度曝光的亮度且大于曝光不足的亮度的一亮度范围时,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中的一预闪图像为依据:
当该第一亮度大于该亮度标准值,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
当该第一亮度等于该亮度标准值,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以及
当该第一亮度小于该亮度标准值,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
6.一种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一自动对焦;
于该自动对焦完成后,撷取一对焦图像;
发出一第一预闪闪光;
于该第一预闪闪光下,撷取一第一预闪图像;
发出一第二预闪闪光,其中该第二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相异于该第一预闪闪光的闪光强度;
于该第二预闪闪光下,撷取一第二预闪图像;
计算该第一预闪图像的一第一亮度;
计算该第二预闪图像的一第二亮度;
计算该对焦图像的一第三亮度;
将该第一亮度与该第三亮度比较以得一第一差异值;
将该第二亮度与该第三亮度比较以得一第二差异值;
比较该第一差异值与该第二差异值;
依据该第一差异值与该第二差异值的比较结果,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
利用选择的该预闪图像计算一闪光强度;
发出具有计算得的该闪光强度的一主闪闪光;
于该主闪闪光下,撷取一主闪图像;以及
输出撷取得的该主闪图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及第三亮度分别为该第一、第二预闪图像、及该对焦图像的亮度的亮度平均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依据该第一差异值与该第二差异值的比较结果,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与该第二预闪图像其中之一预闪图像的步骤,包括:
当该第一差异值大于该第二差异值时,选择该第二预闪图像;以及
当该第一差异值小于该第二差异值时,选择该第一预闪图像。
CN200910003990A 2009-01-23 2009-01-23 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3990A CN101790262B (zh) 2009-01-23 2009-01-23 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3990A CN101790262B (zh) 2009-01-23 2009-01-23 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0262A CN101790262A (zh) 2010-07-28
CN101790262B true CN101790262B (zh) 2012-09-19

Family

ID=42533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39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262B (zh) 2009-01-23 2009-01-23 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902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5964B (zh) * 2012-09-11 2017-02-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243842B (zh) * 2014-09-29 2017-08-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闪光灯强度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
CN104580927B (zh) * 2015-01-14 2017-08-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闪光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853097B (zh) * 2015-04-30 2018-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模式拍摄方法和装置
KR101944868B1 (ko) * 2016-12-30 2019-04-17 (주)현대포멕스 피사체와 조명장치 간의 거리에 연동하여 조명장치의 출력을 조절하는 조명용 자동제어장치
CN110187591B (zh) * 2019-05-07 2021-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闪光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06895B2 (en) * 2020-10-06 2024-02-20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ending images captured under different strobe condit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943A (zh) * 2006-12-05 2008-06-1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及其闪光控制方法
CN101320194A (zh) * 2007-06-07 2008-12-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闪光灯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943A (zh) * 2006-12-05 2008-06-1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及其闪光控制方法
CN101320194A (zh) * 2007-06-07 2008-12-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闪光灯控制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58430A 2004.09.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0262A (zh) 201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1522B (zh) Flash intensity adjustment method
CN101790262B (zh) 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CN106412447B (zh) 曝光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JP4149467B2 (ja) カメラの露出調節方法
CN102348066B (zh) 摄像装置
TW201233159A (en) High dynamic range transition
CN1662039A (zh) 图像摄取装置、图像摄取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程序、及存储媒体
US20100317398A1 (en) Camera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ash-based photography
US20070052821A1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CN105306806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拍照的方法
CN108307120B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终端
CN103428416A (zh) 一种自动切换终端对焦模式的方法及终端
CN110198418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337446B (zh) 基于双摄像头的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1742101A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设备中的显示控制方法
US81704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lash emission
WO2017133087A1 (zh) 拍摄控制装置及辅助闪光控制装置
EP182568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format selection for digital photographs
CN101867716A (zh) 数字影像撷取条件的调整方法及数字摄像装置
WO2021175116A1 (zh) 拍摄场景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拍摄设备
JP2005184508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0456806C (zh) 数字照相机及其图像显示方法
CN106657798A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拍照方法
CN110278375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16143951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