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7261B - 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7261B
CN101787261B CN201019114061XA CN201019114061A CN101787261B CN 101787261 B CN101787261 B CN 101787261B CN 201019114061X A CN201019114061X A CN 201019114061XA CN 201019114061 A CN201019114061 A CN 201019114061A CN 101787261 B CN101787261 B CN 101787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coal dust
membrane structure
nuclear membran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91140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7261A (zh
Inventor
朱红
王芳辉
申闫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0191140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7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7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7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7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7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配料(重量份):改性纤维素或改性淀为1.0~2.0,纳米粒子母体为0.3~3.0,乙醇为4.0~8.0,水为87~94.7;将纳米粒子母体溶解在乙醇中;将改性淀粉或改性纤维素溶于水中;两者混合均匀,使混合液的pH值为6.5-7.5,再搅拌5-8小时即可。本发明的防止煤炭扬尘的抑尘剂在常温状态下即可配比完成,无需增加其他加温设备。在常温下将其配比完成后喷洒或涂敷于车厢煤炭的表面,能使煤炭在表面形成一固化层,避免煤炭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对沿线的扬尘污染和煤炭的扬尘损失,并且不会导致环境污染。对铁路运输和煤炭客户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该抑尘剂主要用于防止煤炭在铁路、公路运输以及煤炭堆放过程中的煤炭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背景技术
现阶段,中国煤炭在铁路运输中一般都采用敞车运输。运输过程中,由于路基、道岔和路轨设施造成的颠簸,再加上风力作用,特别是当列车进入隧道时,由于“活塞风”的作用,会形成瞬间强大的扰动气流,表面细小的煤粉粒被吹离车体,落洒到路面,再经过后续车辆的碾压,形成粒径更小、浓度更高的二次扬尘。结果使车辆中煤层表面的煤粉散落,导致煤的损失和沿线的煤尘污染。为此进行铁路煤炭运输过程中煤表面固化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对其它细粉矿料等散体物料在铁路运输中引起的损失和污染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铁路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现状。首先,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散落在沿线的煤粉尘,在后续列车经过时产生二次扬尘,形成一条污染带,对于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使铁路两侧50-100m以内的农田内庄稼、树木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并对经过的其它车辆车体也产生严重污染。其次,对设备影响非常大。煤尘严重污染了铁道线路的道床,加剧了板结程度,在污染严重的区段,煤尘已经埋没了扣件、轨枕板等零部件,给工务部门日常的养护维修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对钢轨和扣件的腐蚀严重,造成安全隐患。由于煤尘的污染,使信号通信设备日常维修非常困难。经常引起供电绝缘子短路、放电,缩短了使用寿命,给日常的检修作业带来了很大不便。第三,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列车通过隧道时,即便在装载货物高度低于车厢15cm情况下,直径较大(D=2cm-5cm)的煤粒也能吹出车外。煤粒的厚度在隧道进口处以每月约20cm的速度增加,隧道内的煤尘浓度令人窒息,能见度不足10m,,不仅严重影响了机车乘务员的瞭望,而且由于煤尘堵塞了机车散热网,使机车内的电器设备工作环境温度升高,经常引起设备故障,使其完好率和安全度降低,严重威胁着列车的运行安全。第四,严重恶化了职工和乘客的环境。隧道内的煤尘大量侵入机车乘务室,恶化了乘务员工作环境,扬起的煤粉对路旁车站、道口等环境产生粉尘污染,特别是对经常在隧道内作业的工务、电务及供电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于一些密封不是很好的普通车辆,煤尘飞入车内,对乘客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第五,潜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据测算,若隧道内的煤尘浓度达到其粉尘爆炸浓度范围(煤粉尘爆炸浓度下限为114mg/m3),一旦遇明火(如接触网放电、下坡道列车制动发生火花等)就可能引起爆炸事故,严重威胁行车和人身安全。除此之外,由于运输过程中煤的大量损失,使客户的经济利益也受到巨大损害。据统计,每车皮精煤在运输过程中每千米平均损失0.5吨,这对中国的能源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同时,铁路部门为了清洗沿线的煤尘污染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目前,阻止煤炭散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盖法。每节车体加盖可有效防止煤尘的污染,但成本高,有效负载低。而且开、盖等一系列动作及开、关位置与敞开方向会对现有机械化装煤、卸煤过程产生影响,很难和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相匹配,实际中在铁路车辆上行不通。(2)蓬布遮盖法。但铁路沿线自动化程度高、车流量大,作业速度快,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蓬布覆、撤速度太慢,还需回送蓬布,同时由于篷布丢失、破损,造成价格较高,一直不能广泛应用。(3)洒水法。洒水是防治粉尘污染最常用的方法。但在自然条件特别干燥的环境中,因为蒸发迅速、喷洒频繁、耗时耗工、大量用水,不仅成本高昂,还难以连续达到环境质量的要求。
因此,提供一种无毒、无味,成本低廉,方便生产,便于作业实施并且符合环保要求的煤炭抑尘剂就成为本技术领域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毒、无味,成本低廉,方便生产,便于作业实施并且符合环保要求的环保型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下列组成(重量份)配料:改性纤维素或改性淀为1.0~2.0,纳米粒子母体为0.3~3.0,乙醇为4.0~8.0,水为87~94.7;
(2)将纳米粒子母体溶解在乙醇中,得到纳米粒子母体溶液;
(3)将改性淀粉或改性纤维素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改性淀粉或改性纤维素溶液;
(4)将纳米粒子母体溶液滴加到改性淀粉或改性纤维素溶液中,滴加完毕后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使混合液的pH值为6.5-7.5,再搅拌5-8小时后,得到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纳米粒子母体为正硅酸乙酯、异丙醇铝或钛酸四丁酯。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改性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聚阴离子纤维素;所述的改性淀粉为羧甲基淀粉钠或变性淀粉。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水为蒸馏水。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滴加的速度为20~30滴/分钟。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的混合液的pH值为6.8-7.2。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使用草酸调节混合液的pH值。所述草酸的质量浓度为20%。
本方法的环保型核膜结构抑尘剂是利用纳米粒子超强的表面活性形成一种以纳米粒子为核,改性纤维素或改性淀粉为膜的具有高分支微网络结构抑尘剂。形成核膜结构的方法包括直接分散法、原位生成法、表面接枝聚合法、原位分散法,本申请中形成核膜结构的方法为原位生成法。
本方法先配制纳米粒子母体溶液,再将纳米粒子母体溶液与改性淀粉或改性纤维素溶液混合均匀,然后调节混合液的pH值,使纳米粒子母体发生反应生成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在生成过程与改性淀粉或改性纤维素发生表面反应吸附,形成核膜结构抑尘剂。
本发明将纳米粒子引入到改性纤维素或改性淀粉的分子之上,并且要使一个纳米粒子上接上多个改性纤维素或改性淀粉分子,使之形成一种以纳米粒子为核,改性纤维素或改性淀粉分子为膜的星型纤维化网状结构,利用改性纤维素或改性淀粉的胶黏特性和所形成的纤维化的网状结构,将粉尘粘结在一起附着在网状结构上,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厚度、强度和韧性的固化层,从而起到防止粉尘飞扬的目的。
本发明的防止煤炭扬尘的抑尘剂在常温状态下即可配比完成,无需增加其他加温设备。在常温下将其配比完成后喷洒或涂敷于车厢煤炭的表面,能使煤炭在表面形成一固化层,避免煤炭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对沿线的扬尘污染和煤炭的扬尘损失。并且不会导致环境污染。对铁路运输和煤炭客户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1.5g钛酸四丁酯(分析纯)溶于6g乙醇(分析纯,以下同)中,充分溶解;取1.5克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88ml蒸馏水中;然后将钛酸四丁酯的溶液逐滴滴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滴加的速度为20~30滴/分钟,滴加完毕并充分混合之后,根据此时的酸度滴入草酸(20%),使混合液的pH值为7,待反应7小时后;即可得到由羧甲基纤维素钠,氧化钛,草酸二丁酯,乙醇和水组成的环保型核膜结构的抑尘剂。
实施例2
取0.3g钛酸四丁酯(分析纯)溶于4g乙醇中,充分溶解;取1.0克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于90ml蒸馏水中;然后将钛酸四丁酯的溶液滴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中,滴加的速度为20~30滴/分钟,滴加完毕并充分混合之后,根据此时的酸度滴入草酸(20%),使混合液的pH值为6.8,待反应5小时后;即可得到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氧化钛,草酸二丁酯、乙醇和水组成的环保型核膜结构的抑尘剂。
实施例3
取3.0g钛酸四丁酯(分析纯)溶于6g乙醇中,充分溶解;取2.0克的羧甲基淀粉钠溶于87ml蒸馏水中;然后将钛酸四丁酯的溶液逐滴滴入羧甲基淀粉钠溶液中,滴加完毕并充分混合之后,根据此时的酸度滴入草酸(20%),使混合液的pH值为7.2,待反应8小时后;即可得到由羧甲基淀粉钠,氧化钛,草酸二丁酯,乙醇和水组成的环保型核膜结构的抑尘剂。
实施例4
取1.8g异丙醇铝(分析纯)溶于6g乙醇中,充分溶解;取1.5克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溶于90.7ml蒸馏水中;然后将异丙醇铝的溶液滴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滴加的速度为20~30滴/分钟,滴加完毕并充分混合之后,待反应5.5小时后;即可得到由羧甲基纤维素钠,氧化铝,异丙醇,乙醇和水组成的环保型核膜结构抑尘剂。异丙醇铝为醇盐,遇水即可水解,水解后体系的pH范围在6.5-7.5之间,所以体系不需要调节pH。
实施例5
取3.0g异丙醇铝(分析纯)溶于8g乙醇中,充分溶解;取2.0克的羧甲基淀粉钠溶于87ml蒸馏水中;然后将异丙醇铝的溶液滴入羧甲基淀粉钠溶液中,滴加的速度为20~30滴/分钟,滴加完毕并充分混合之后,待反应5小时后;即可得到羧甲基淀粉钠,氧化铝,异丙醇,乙醇和水组成的环保型核膜结构抑尘剂。
实施例6
取0.3g异丙醇铝(分析纯)溶于4g乙醇中,充分溶解;取1.0克的聚阴离子纤维素溶于94.7ml蒸馏水中;然后将异丙醇铝的溶液逐滴滴入聚阴离子纤维素溶液中,滴加完毕并充分混合之后,待反应6小时后;即可得到聚阴离子纤维素,氧化铝,异丙醇,乙醇和水组成的环保型核膜结构抑尘剂。
实施例7
取1.2g正硅酸乙酯(分析纯)溶于4g乙醇中,充分溶解;取1.5克的羟乙基纤维素溶于91ml蒸馏水中;然后将正硅酸乙酯的溶液滴入羟乙基纤维素溶液中,滴加的速度为20~30滴/分钟,滴加完毕并充分混合之后,根据此时的酸度滴入草酸(20%),使混合液的pH值为7,待反应6小时后;即可得到由羟乙基纤维素,氧化硅,草酸二乙酯,乙醇和水组成的环保型核膜结构的抑尘剂。
实施例8
取1.0g正硅酸乙酯(分析纯)溶于5g乙醇中,充分溶解;取2.0克的变性淀粉溶于89ml蒸馏水中;然后将正硅酸乙酯的溶液滴入变性淀粉溶液中,滴加的速度为20~30滴/分钟,滴加完毕并充分混合之后,根据此时的酸度滴入草酸(20%),使混合液的pH值7.5,待反应5小时后;即可得到由变性淀粉,氧化硅,草酸二乙酯,乙醇和水组成的环保型核膜结构的抑尘剂。
实施例9
取0.5g正硅酸乙酯(分析纯)溶于5g乙醇中,充分溶解;取1.0克的羧甲基纤维素溶于91ml蒸馏水中;然后将正硅酸乙酯的溶液滴入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滴加的速度为20~30滴/分钟,滴加完毕并充分混合之后,根据此时的酸度滴入草酸(20%),使混合液的pH值为6.5,待反应8小时后;即可得到由羧甲基纤维素,氧化硅,草酸二乙酯,乙醇和水组成的环保型核膜结构的抑尘剂。
通过扫描电镜或者透射电镜观察实施例1-9得到的抑尘剂,可以看到抑尘剂具有核膜结构,其结构特点是:以无机纳米粒子为中心,在其四周接有多个有机分子形成一层包覆在纳米粒子周围的网状结构,由于其紧密地分布在纳米粒子周围,就像一层膜状物包围在纳米粒子周围,形成以纳米粒子为中心,有机物为膜的一种核膜结构。
在常温下将实施例1-9中制备的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喷洒或涂敷于车厢煤炭的表面,能使煤炭在表面形成一固化层;如将实施例1制备的抑尘剂用喷壶喷洒在煤炭表层,使用量为1.5~2kg/平方米,也可以使用喷淋装置或直接均匀倒在煤炭表面,在煤炭表面形成一个固化层,从而避免煤炭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对沿线的扬尘污染和煤炭的扬尘损失,并且不会导致环境污染,对铁路运输和煤炭客户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

Claims (6)

1.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下列重量份组成配料:改性纤维素或改性淀粉为1.0~2.0,纳米粒子母体为0.3~3.0,乙醇为4.0~8.0,水为87~94.7;所述的纳米粒子母体为正硅酸乙酯、异丙醇铝或钛酸四丁酯;
(2)将纳米粒子母体溶解在乙醇中,得到纳米粒子母体溶液;
(3)将改性淀粉或改性纤维素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改性淀粉或改性纤维素溶液;
(4)将纳米粒子母体溶液滴加到改性淀粉或改性纤维素溶液中,滴加完毕后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使混合液的pH值为6.5-7.5,再搅拌5-8小时后,得到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改性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聚阴离子纤维素;所述的改性淀粉为羧甲基淀粉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水为蒸馏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滴加的速度为20~30滴/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的混合液的pH值为6.8-7.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使用草酸调节混合液的pH值。
CN201019114061XA 2010-02-03 2010-02-03 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787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9114061XA CN101787261B (zh) 2010-02-03 2010-02-03 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9114061XA CN101787261B (zh) 2010-02-03 2010-02-03 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7261A CN101787261A (zh) 2010-07-28
CN101787261B true CN101787261B (zh) 2012-05-23

Family

ID=4253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9114061XA Active CN101787261B (zh) 2010-02-03 2010-02-03 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72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2425A (zh) * 2015-08-27 2015-11-18 天津筑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建筑工地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24289A (zh) * 2018-07-04 2018-10-09 田景潭 一种堆煤防尘剂
CN109458211A (zh) * 2018-12-12 2019-03-12 神木市锦界安顺煤矿机电修造有限公司 液体篷布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6945A (en) * 1987-10-28 1989-06-06 Chemicoal, Inc. Method for suppressing dust from bulk materials
CN101412903A (zh) * 2008-10-14 2009-04-22 肖海燕 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6945A (en) * 1987-10-28 1989-06-06 Chemicoal, Inc. Method for suppressing dust from bulk materials
CN101412903A (zh) * 2008-10-14 2009-04-22 肖海燕 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7261A (zh) 201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5267B (zh) 一种环保型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05590B (zh) 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8884B (zh) 一种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CA2579843C (en) Product for dust control and freeze control
US7398935B2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dust control and freeze control
CN102295915A (zh) 抑尘剂
CN101787261B (zh) 一种核膜结构的煤炭抑尘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12903A (zh) 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US7819346B2 (en) Process for accelerating the wetting of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alt to surfaces
CN104877635B (zh) 一种乳化沥青用环保复合融雪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0500791C (zh) 生态型煤表面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US7108800B2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agglomeration or generation of dust from a particulate material comprising coal
CN103555275A (zh) 一种网状结构高分子薄膜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5189B (zh) 金属矿粉、矿石专用抑尘剂
CN102153991B (zh) 一种高效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4349A (zh) 矿物粉料铁路运输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DE202015104984U1 (de) Vorrichtung zum Entfernen von Schwebstaub, insbesondere Feinstaub, aus der Umgebungsluft einer Verkehrsinfrastruktur
DE202015105972U1 (de) Vorrichtung zum Entfernen von Schadstoffen, insbesondere Schwebstaub, Feinstaub und Schadgase, beispielsweise Ozon, Kohlenwasserstoffe, Fluorchlorkohlenwasserstoffe, Benzol, Kohlenstoffdioxid, Stickstoffoxide, Kohlenmonoxid, O und SO₂NO, aus der Umgebungsluft einer Verkehrsinfrastruktur
CN100575441C (zh) 一种煤炭表层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3845A (zh) 一种核膜新型纳米纤维化结构精煤液体篷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0999653A (zh) 一种环保型煤炭表层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58211A (zh) 液体篷布
CN109183545A (zh) 一种路面施工方法
CN102071001A (zh) 防尘降尘剂
CN103754109A (zh) 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