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5211A - 用于分布式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分布式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5211A
CN101785211A CN200780100327.4A CN200780100327A CN101785211A CN 101785211 A CN101785211 A CN 101785211A CN 200780100327 A CN200780100327 A CN 200780100327A CN 101785211 A CN101785211 A CN 101785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station
relay station
source device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03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5211B (zh
Inventor
倪巍
刘继民
陈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85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5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5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5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方法用于在无线中继网络中对编码信号进行预编码。首先,网络设备获取联合中继的多个源设备至目标设备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根据该信道相应信息并基于预定规则,确定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多根发射天线的预编码系数,并将相应的预编码系数通知相应的源设备。多个源设备利用预编码系数对编码信号中的相应编码符号进行基于发射天线的加权处理,以生成经加权的待传输编码信号,分别经由多根发射天线进行发送。由于在分布式编码信号的基础上引入了分布式预编码,充分地利用了空间分集,并且根据信道的动态传输特性,动态地调整预编码系数,使得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最大,提高了多跳中继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分布式预编码的方法及装 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中继网络, 尤其涉及无线通信中继网络的中 继站、基站以及移动站中用于对分布式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预编码的 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 在无线多跳中继网络中, 对于联合中继,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 分布式空时分組码(STBC, Space Time Block Code ), 这是因为分布式 空时分组码不需要对移动站作任何改动, 并且基站的物理层也不需要作 大的调整。
但是现有的分布式空时分组码方案不够成熟, 其中的天线选择仍然 不够优化, 性能也达不到最优。 即使是最简单的天线选择, 现有的分布 式空时分组码方案也不能够从分布式空时分组码自动切换到本地空时 分组码, 或者是从本地空时分组码自动切换到分布式空时分组码。
在有些情况下, 分布式空时分组码可能是最优的。 但是由于信道传 输系数的差异导致的路径损耗和接收功率的不平衡, 在有些情况下, 分 布式空时分组码相比于本地空时分组码, 并不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 因 此, 对于联合中继, 固定使用分布式空时分组码是不合理的。
另外, 以无线通信系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 Alamouti码为例, 基于 Alamouti码的空时分组码使用两才艮发射天线, 每根发射天线分别位于一 个中继站中, 这意味着至多有两个中继站参与联合中继以得到空间分集 增益, 但是实际上为了得到更高的分集增益, 希望有更多的中继站能够 参与联合中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无线多跳中继站网络中基于分布式空时分组码的联合中 继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编码信号进行预编码的技术方案,首先, 网络设备通过获取联合中继的多个源设备至目标设备之间的信道相应 信息, 根据该信道相应信息并基于目标设备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最大化准 则以及多个源设备中预编码操作前后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总 的发射功率保持不变的准则,确定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多根发射 天线的预编码系数, 并将相应的预编码系数通知相应的源设备。 源设备 利用所述预编码系数对编码信号中的相应编码符号进行基于发射天 线的加权处理, 以生成经加权的待传输编码信号, 分别经由多根发射 天线进行发送。 这里编码信号包括空时编码信号或空频编码信号。
才艮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中继网络的网络设 备中用于控制多个源设备对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号进行 分布式预编码的方法, 其中, 所述每个源设备包括一根或多根发射天 线, 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一个或多根接收天线,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a. 获取所述多个源设备的多根发射天线至所述目标设备 的一艮或多根接收天线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b. 根据所 述信道相应信息, 并基于预定规则来为相应的源设备确定所述编码信 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c. 为 相应的源设备提供所述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 的预编码系数, 以用于对所述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预编码。
才艮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中继网络的源设备 中用于对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源设备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 号进行预编码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 获取所 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本源设备的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 预编码系数; ii. 利用所述预编码系数对相应的编码符号进行基于发 射天线的预编码处理, 以生成经预编码处理的待传输编码信号, 分别 经由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中继网络的网络设 备中用于控制多个源设备对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号进行 分布式预编码的预编控制码装置, 其中, 所述每个源设备包括一根或 多根发射天线,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一个或多根接收天线,其特征在于, 该预编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装置、 确定装置和提供装置。 其中, 第一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所述多个源设备的多根发射天线至所述目标 设备的一根或多 矣收天线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确定装 置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相应信息, 并基于预定规则来为相应的源设备确 定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预 编码系数; 提供装置用于为相应的源设备提供所述每个编码符号在其 上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以用于对所述编码信号进行 分布式预编码。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中继网络的源设备 中用于对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源设备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 号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预编码装置包括第二获 取装置和预编码处理装置。 其中, 第二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编码信 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本源设备的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 数; 预编码处理装置用于利用所述预编码系数对相应的编码符号进行 基于发射天线的预编码处理, 以生成经预编码处理的待传输编码信 号, 分别经由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本发明由于在分布式编码信号的基础上 I入了分布式预编码, 充分 地利用了空间分集, 并且根据信道的动态传输特性, 动态地调整预编码 系数, 使得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最大, 提高了多跳中继网络中数据传输的 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发 明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在附图中, 相同和相似的 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装置或方法步骤。
图 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中继网络的下行链路 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 2为图 1中两个中继站与移动站之间的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示 意图; 图 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中继网络的上行链路 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 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多跳无线中继网络的拓 朴结构示意图;
图 5 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无线中继网络的网络设 备中用于控制多个源设备对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号进行 分布式预编码的流程图;
图 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无线中继网络的源设备 中用于对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源设备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 号进行预编码的流程图;
图 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无线中继网络的网络设 备中用于控制多个源设备对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号进行 分布式预编码的预编码控制装置 10的结构框图;
图 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无线中继网络的源设备 中用于对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源设备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 号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装置 20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示出了才 居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中继网络的下行 链路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 1 中包括基站 1、 中继站 2、 中继站 2,以及 移动站 3。 以下以图 1所示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为例对本发明的联合中 继中的分布式预编码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基站 1将发送给移动站 3的信号发送给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给移动站 3的信号之后, 对该信 号进行空时编码, 得到每组待发送的空时码; 然后根据事先获得的预编 码系数, 即空时分组码中每个符号在每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控 制每个符号在每根发射天线上的发送。
以下以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各有两根发射天线、 移动站 3有一根接 收天线、 空时分組码采用 Alamouti码为例, 参照图 2对每组 Alamouti 码中每个符号在每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的确定过程进行详细描 述。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信号 ^和 后, 对其进 行 Alamouti编码, 形式如下:
设 为第一行符号的预编码系数向量, W2为第二行符号的预编码 系数向量, 其中 =(^' ) , H w22) , WiiWi2W21W22 分別为 、 χ2 , 在各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向量, 由于中继 站 2和中继站 2,共有四根发射天线, 所以 Wu、 W12、 W21、 W22皆为具 有 4个元素的复向量, 每个元素分别为相应符号每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 码系数, 其中, "*,, 为共轭运算。 利用 Wn、 W12对公式(1 ) 中第一行 符号 、 X2进行预编码处理后在第一时刻在各根发射天线上发送出去, 利用 W21、 W22对第二行符号- x;、 进行预编码处理后, 在第二时刻在 各根发射天线上发送出去。
移动站 3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由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在第一时刻发 射的信号可以写成如下的表达式:
移动站 3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由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在第二时刻发 射的信号可以写成如下的表达式:
其中, !^、 h2、 h3和 h4分别为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 发射天线至 移动站 2的一根接收天线的四个信道的信道传输系数, nl和 n2分别两 次接收的噪声, 设其为加性高斯白噪声。
假设信道是准静态的, 即信道传输系数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保持 不变 (这是现有的空时分组码共有的一个基本前提), 令 w = (wi W , 第 一 时 刻 和 第 二 时 刻 的 信道传 输矩 阵 可 以 表 示 为 , 于是,公式(2)和(3)可以被重写为公式(4)
H,WN
(4)
2J 、H2W21 H,W,
考虑到移动站 3的接收机不受预编码的影响,接) 信号 )T对于 移动站 3是可识别的。 因此, 预编码后的等效信道传输矩阵必须和未进 行预编码的信道传输矩阵具有相同的形式。 公式 (5) 为未进行预编码 时, 联合中继采用中继站 2中的天线 A1和中继站 2,中的天线 A3—起 发送分布式空时码时, 移动站 3接收到的信号的表达式:
、 2j
根据公式 (5) 以及预编码前后每个符号的发射功率不变的约束, 得到公式(6)。
|Η ν11 : = -(H2W22)*
I H2W21
II w„ ||= 1, l|W12 ||=1, (6)
211|= 1, 22 IN l
根据公式(6)可以得到最优的预编码系数设计的方案, 公式(7) 给出在移动站 3中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最大时, 求解预编码系数的公式。 由于假设噪声为加性高斯白噪声, 噪声功率为常量。
max(| Η,λΥ, +IH,W12 n
HxWn ^-(U2W22)
s.t. H2W21 =(H,W12)*
II WN ||=1, W】21|= 1,
II W, =1, liw22||=i (7) 根据公式( 7 ) ,可以求解出最优的基于空时分组码的联合中继方式, 包含本地空时分组码和分布式空时分组码。
1 0 0 0 1 0 0
W, = w _o 、 根据公式( 2 )和公式( 3 )可知 , 1 ~ 0 0 0 1 和 2 — L。 Q i 指示的是一种分布式空时分组码, 而
指示的则是一种本地空时分组码。 罗列出所有可能的分布式和本地空时 分组码对应的预编码系数向量, 并构成一个集合 于是根据下面使得 接收机接收的信号的信噪比最大的公式(8 ), 结合信道传输系数, 可以 对联合中继的分布式预编码的方式进行选择, 即从集合中 Qw中选择最 优的预编码系数向量。
maxd H^ r + | H,W12 |2)
Wei2w ( 8 ) 如果在确定预编码系数时, 仅获知信道传输系数的幅度值, 此时, 可视信道传输系数的相位为零, 也可以根据公式 (8 )在分布式空时编 码和本地空时编码中进行最优选择, 即从集合中 Qw中选择最优的预编 码系数向量。
由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 分布式空时分组码可以看作是本发明 的一个特例, 而且艮显然, 不一定是最优的情况。 所以通过分布式预编 码(或称之为联合预编码)之后, 联合中继可以得到更高的性能。
以上以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分别由两才艮发射天线、 移动站 3具有一 根接收天线为例, 对本发明的预编码系数确定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揭述。 对于移动站 3具有多根接收天线的情形, 将多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多路 信号合并 (例如, 最大比合并) 为一路接收信号, 就可以等效为一根接 收天线的情形, 同样根据上述预编码系数过程确定空时分组码中各个符 号在各个发射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对于有更多的中继站、 更多发射天线 的情形, 同样根据上述预编码系数过程确定空时分组码中各个符号在各 个发射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以上虽然以图 1所示的两跳无线中继网络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 即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联合中继数据给移动站 3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理解, 本发明不限与此, 在图 1所示的网络拓朴 结构中, 如果移动站 3在基站 1 的覆盖范围之内, 基站 1也可以参与联 合中继, 即基站 1可以与中继站 2或中继站 2,一起联合中继数据至移动 站 3。
需要说明的是, 预编码系数的确定可采取集中式确定的方式, 也可 以采取分布式确定的方式。 具体地, 集中式确定的方式是指: 预编码系 数由基站 1 (或中继站 2或中继站 2,或其它的网絡设备)来确定, 然后 基站 1 (中继站 2或中继站 2,或其它的网络设备)将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对应的预编码系数分别通知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 分布式确定的方式 是指: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都获取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与移动站 3之间 的信道传输系数(从基站 1处获取, 或者从移动站 3处获取, 或者中继 站 2和中继站 2,相互通知对方其与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传输系数), 然 后各自计算预编码系数。
实际使用中, 考虑到中继站的简单性和成本, 通常由基站 1来确定 预编码系数, 并通知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 考虑到无线信道的不稳定 性, 基站 1可以周期性地或者非周期性地确定预编码系数, 并通知中继 站 2和中继站 2,, 以使得移动站 3接收的信号始终保持最优。
具体地,预编码系数可由基站 1根据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与移动站 3 之间的信道传输系数来确定, 或者由一个专门的网絡设备来确定预编 码系数; 当然, 也可由中继站 2或中继站 2,来确定。 实际使用中, 考虑 到中继站的简单性和成本, 通常由基站 1来确定预编码系数。
具体地,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与移动站 3之间的下行信道传输系数 可由移动站 3来测量, 并经由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反馈给基站 1。 对于 时分双工系统, 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的信道传输系数近似为相同, 也可 以由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来测量它们与移动站 3之间的上行信道传输系 数, 并反馈给基站 1。
对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联合中继数据给基站 1 , 优选地, 如果移动站 3的支持联合中继的功能, 移动站 3也可以参 与联合中继, 如图 3所示。
如上所述,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时, 预编码系数的确定可采取集中式 确定的方式, 也可以釆取分布式确定的方式。 例如, 预编码系数可由基 站 1根据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与基站 1之间的信道传输系数来确定, 或 者由一个专门的网络设备来确定预编码系数; 当然, 也可由中继站 2和 中继站 2,来分别确定其各自的预编码系数。如果移动站 3参与联合中继, 也可以由移动站 3来确定预编码系数。
实际使用中, 考虑到中继站和移动站的简单性和成本, 通常由基站 1来确定预编码系数。 考虑到无线信道的不稳定性, 基站 1可以周期性 地或者非周期性地确定预编码系数, 并通知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 以使 得基站 1接收的信号始终保持最优。
具体地,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与基站 1之间的上行信道传输系数可 由基站 1来测量。 对于时分双工系统, 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的信道传输 系数近似为相同, 也可以由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来测量它们与基站 1之 间的下行信道传输系数, 并反馈给基站 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本发明不限于图 1和图 3所示的两跳 无线中继网络, 对于三跳或更多跳无线中继网络, 同样适用, 例如, 图 4所示的多跳无线中继网络。
另外,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虽然以空时分组码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 说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教导, 应能理解本发明同样适用 于其它的空时编码信号; 显然, 本发明也适用于空频编码信号, 空频编 码信号的不同频率可以理解为对应空时编码的不同时刻。
图 5 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无线中继网络的网 络设备中用于控制多个源设备对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号 进行分布式预编码的流程图。
殳设在图 1中,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联合中继信号至移动站 3, 即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为源设备, 移动站 3为目标设备。 中继站 2和 中继站 2,分别具有两根发射天线, 移动站 3具有一根接收天线; 基站 1为网络设备, 即基站 1 负责确定预编码系数, 即编码信号中每个编 码符号在每根发射天线上的权重因子。 这里编码信号包括空时编码信号 或空频编码信号。
以下参照图 5 , 并结合图 1对基站 1控制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对 待联合中继至移动站 3的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预编码的过程进行详细 说明。
首先, 在步骤 S11中, 基站 1获取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 射天线至移动站 3之间的一根接收天线之间的四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 息。 例如, 信道相应信息为信道传输系数, 四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即为四个信道传输系数. h h2、 h3和 h4。 如果移动站 3有 M ( M为正 整数)根接收天线, 则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射天线至移动站 3的 M根接收天线之间有 4 X M个信道传输系数。
具体地,基站 1获取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射天线至移动 站 3之间的一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的方式有多种: 一种是移动 站 3进行信道估计后, 发送给基站 1 ; 一种是移动站 3进行信道估计 后, 将其与中继站 2之间的信道传输系数发送给中继站 2, 将其与中 继站 2,之间的信道传输系数发送给中继站 2,,再由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将信道传输系数发送给基站 1。 对于时分双工系统, 上下行信道对 称,也可以由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分别估计与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传 输系数, 并发送给基站 1。
然后, 在步骤 S12中, 基站 1基于获取的信道相应信息与预定规 则, 确定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四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在此, 预定规则包括: 预编码系数被确定为使得移动站 3所接收的信 号的信噪比最大且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中预编码操作前后编码信号中 每个编码符号总的发射功率保持不变。 以中继站 2 和中继站 2,采用 Alamouti码、 信道相应信息为信道传输系数为例, 则基站 1可以根据 公式 (7 ) 来确定每组 Alamouti码中每个符号在四根发射天线上的预 编码系数。
最后, 在步骤 S13中, 基站 1将编码信号中各个编码符号在发射 天线 A1和 A2上的预编码系数发送中继站 2,将将编码信号中各个编 码符号在发射天线 A3和 A4上的预编码系数发送给中继站 2,, 以用 于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对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预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 上面以信道传输系数为例对本发明的预编码系数 的确定过程进行了说明, 实际上也可以仅根据信道传输系数的幅度值 (此时, 可视信道传输系数的相位为零) 来确定预编码系数。
另外,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实施例中预编码系数的确定采取了集 中式的确定方式, 由基站 1集中确定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中继 站 2和中继站 2,的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当然预编码系数也可以 由中继站 2或中继站 2,或者移动站 3来集中确定。
可选地,预编码系数的确定也可以采取分布式的确定方式,例如,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分别获取它们的四根天线 Al、 A2、 A3和 A4至 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 然后中继站 2根据信道相应信息确定 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其天线 Al、 A2上的预编码系数, 中继站 2,根据信道相应信息确定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其天线 A3、 A4 上的预编码系数。
基站 1也可以参与联合中继, 即基站 1可以与中继站 2或中继站 2,一起联合中继信号给移动站 3; 或者基站 1与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 一起联合中继信号给移动站 3, 此时分布式预编码系数的确定过程同 上, 可采取集中式的确定方式或者分布式的确定方式。
图 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无线中继网络的源 设备中用于对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源设备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 码信号进行预编码的流程图。
假设在图 1中,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联合中继信号至移动站 3 , 即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为源设备, 移动站 3为目标设备。 中继站 2和 中继站 2,分别具有两根发射天线, 移动站 3具有一根接收天线; 基站 1 为网络设备, 即基站 1 负责确定预编码系数, 即编码信号中每个编 码符号在每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这里编码信号包括空时编码信 号或空频编码信号。
以下参照图 6, 并结合图 1对中继站 2中用于对与中继站 2,待联 合中继至移动站 3的编码信号进行预编码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 在步骤 S21中, 中继站 2获取与中继站 2,待联合中继至移 动站 3的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中继站 2的两根发射天线上的预 编码系数。
具体地, 中继站 2获取预编码系数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 从其它网络设备处获取。 例如, 如果预编码系数由基站 1或中继站 2, 或移动站 3确定的,则中继站 2从基站 1或中继站 2,或移动站 3处获 取上述预编码系数。
第二种方式是中继站 2自身确定上述预编码系数。 具体地, 中继 站 2获取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射天线至移动站 3之间的一根 接收天线之间的四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并根据该信道相应信息和 预定规则, 确定上述预编码系数。
具体地, 中继站 2获取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射天线至移 动站 3的一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的方式有多种。 第一种方 式是:移动站 3进行信道估计获取其与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之间的信 道相应信息后, 发送给中继站 2。 第二种方式是: 移动站 3进行信道 估计后, 将其与中继站 2之间的信道信息发送给中继站 2, 将其与中 继站 2,之间的信道信息发送给中继站 2,, 再由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 将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基站 1。 然后, 基站 1将中继站 2,与移动站 3 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中继站 2, 将中继站 2与移动站 3之间的 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中继站 2,。
此外, 对于时分双工系统, 上下行信道对称, 也可以由中继站 2 和中继站 2,分别估计它们与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并发送给 基站 1。 然后, 基站 1将中继站 2,与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发 送给中继站 2, 将中继站 2与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中 继站 2Ό
如果预编码系数采取集中式确定的方式, 则中继站 2还确定编码 信号中的各个编码符号在中继站 2,的两个发送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并提供给中继站 2,。
然后, 在步骤 S22中, 中继站 2利用所述预编码系数对编码信号 中相应的编码符号进行基于发射天线的预编码处理, 以生成预编码处 理的待传输编码信号, 分别经由两根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以公式( 1 )中第一行待发送的符号 xd 例,假设根据公式( 7 ) 确定的符号 χι、 的在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才艮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 系数分别为 Wn - G^, 1/2, 1/2, 1/2)T、 Wi2 = , 0, 0, , 则 经过加权处理后, 中继站 2的天线 Al、 Α2上待发送的信号分别为: 1 1 中继站 2,的天线 A3、 Α4上待发送的信号分别为: 当然, 中继站 2与中继站 2,一起联合中继信号至移动站 3是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的常识, 本发明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地, 中继站 2还获取其两根发射天线至移动站 3的一根接收 天线之间的两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并将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基站 1。这里信道相应信息包括信道传输系数或者信道传输系数的幅度值。
具体地, 中继站 2获取信道相应信息的方式如下: 中继站 2接收 由移动站 3发送的由移动站 3估计的信道相应信息,并发送给基站 1。 对于时分双工系统, 上下行信道对称的情形, 中继站 2还可以估计移 动站 3至其两根发射天线的信道相应信息, 并发送给基站 1。
以上以源设备为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 目标设备为移动站 3为例 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 本发 明不限于此, 多个源设备与目标设备有多种组合形式: 多个源设备包 括多个中继站, 目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移动站或基站; 多个源设备包 括一个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目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移动站; 多 个源设备包括一个移动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目标设备包括中继站 或基站。 例如, 图 4示出了源设备为两个或三个中继站、 目标设备为 一个中继站的网络拓朴结构示意图。
图 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无线中继网络的网 络设备中用于控制多个源设备对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号 进行分布式预编码的预编码控制装置 10的结构框图。 该预编码控制 装置 10包括第一获取装置 11、 确定装置 12和提供装置 13。 优选地, 第一获取装置 11还包括第一接收装置 111。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 请的教导, 应能理解其中仅第一获取装置 11、 确定装置 I2和提供装 置 13是实施本发明所必要的装置, 第一接收装置 111为可选装置。
假设在图 1中,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联合中继信号至移动站 3 , 即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为源设备, 移动站 3为目标设备。 中继站 2和 中继站 2,分别具有两根发射天线, 移动站 3具有一根接收天线; 基站 1为网络设备, 即基站 1 负责确定预编码系数, 即编码信号中每个编 码符号在每才艮发射天线上的权重因子。 这里编码信号包括空时编码信号 或空频编码信号。
以下参照图 7,并结合图 1对基站 1中的预编码控制装置 10控制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对待联合中继至移动站 3的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 预编码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 第一获取装置 11获取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射天 线至移动站 3之间的一根接收天线之间的四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例如, 信道相应信息为信道传输系数, 四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即为 四个信道传输系数 、 h2、 h3和 h4。 如果移动站 3有 M ( M为正整数) 根接收天线,则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射天线至移动站 3的 M 根接收天线之间有 4 X M个信道传输系数。
具体地, 第一获取装置 11获取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射 天线至移动站 3之间的一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的方式有多种: 一种是移动站 3进行信道估计后,发送给第一获取装置 11 ; 一种是移 动站 3进行信道估计后, 将其与中继站 2之间的信道传输系数发送给 中继站 2, 将其与中继站 2,之间的信道传输系数发送给中继站 2,, 再 由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将信道传输系数发送给第一获取装置 11。 对 于时分双工系统, 上下行信道对称, 也可以由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 分别估计与移动站 3 之间的信道传输系数, 并发送给第一获取装置 11。
然后, 确定装置 12基于获取的信道相应信息与预定规则, 确定 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四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在此, 预 定规则包括: 预编码系数被确定为使得移动站 3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噪 比最大且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中预编码操作前后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 符号总的发射功率保持不变。 以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釆用 Alamouti 码、 信道相应信息为信道传输系数为例, 则基站 1可以根据公式(7 ) 最:, 提供装置 编码信号中各个编码符^ "在发射天线 A1 和 A2上的预编码系数发送中继站 2, 将将编码信号中各个编码符号 在发射天线 A3和 A4上的预编码系数发送给中继站 2,, 以用于中继 站 2和中继站 2,对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预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 上面以信道传输系数为例对本发明的预编码系数 的确定过程进行了说明 , 实际上也可以仅根据信道传输系数的幅度值 (此时, 可视信道传输系数的相位为零) 来确定预编码系数。
另外,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实施例中预编码系数的确定采取了集 中式的确定方式, 由基站 1集中确定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中继 站 2和中继站 2,的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当然预编码系数也可以 由中继站 2或中继站 2,或者移动站 3来集中确定。
可选地,预编码系数的确定也可以采取分布式的确定方式,例如,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分别获取它们的四才艮天线 Al、 A2、 A3和 A4至 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 然后中继站 2根据信道相应信息确定 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其天线 Al、 A2上的预编码系数, 中继站 2,根据信道相应信息确定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其天线 A3、 A4 上的预编码系数。
基站 1也可以参与联合中继, 即基站 1可以与中继站 2或中继站 2,一起联合中继信号给移动站 3; 或者基站 1与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 一起联合中继信号给移动站 3 , 此时分布式预编码系数的确定过程同 上, 可采取集中式的确定方式或者分布式的确定方式。
图 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无线中继网络的源 设备中用于对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源设备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 码信号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装置 20的结构框图。 该预编码装置 20包 括第二获取装置 21、 预编码处理装置 22、 第三获取装置 23和第二发 送装置 24。这里为了简明起见, 在图 8中示出了许多优选实施例中的 可选子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教导, 应能理解其中仅第 二获取装置 21、预编码处理处理装置 22是实施本发明所必要的装置, 其他子装置为可选装置。
假设在图 1中, 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联合中继信号至移动站 3 , 即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为源设备, 移动站 3为目标设备。 中继站 2和 中继站 2,分别具有两根发射天线, 移动站 3具有一根接收天线; 基站 2007/002594
1为网络设备, 即基站 1 负责确定预编码系数, 即编码信号中每个编 码符号在每才艮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这里编码信号包括空时编码信 号或空频编码信号。
以下参照图 8,并结合图 1对中继站 2中的预编码装置 20对与中 继站 2,待联合中继至移动站 3的编码信号进行预编码的过程进行详细 说明。
首先, 第二获取装置 21获取与中继站 2,待联合中继至移动站 3 的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中继站 2的两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 数。
具体地, 第二获取装置 21 获取预编码系数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 种方式是第二获取装置 21 从其它网络设备处获取。 例如, 如果预编 码系数由基站 1或中继站 2,或移动站 3确定的, 则中继站 2从基站 1 或中继站 2'或移动站 3处获取上述预编码系数。
第二种方式是第二获取装置 21 自身确定上述预编码系数。 具体 地, 第二获取装置 21获取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射天线至移 动站 3之间的一根接收天线之间的四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并根据 该信道相应信息和预定规则, 确定上述预编码系数。
具体地, 第二获取装置 21获取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射 天线至移动站 3的一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的方式有多种。 第一种方式是:移动站 3进行信道估计获取其与中继站 2和中继站 T 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后, 发送给第二获取装置 21。 第二种方式是: 移 动站 3进行信道估计后, 将其与中继站 2之间的信道信息发送给第二 获取装置 21 , 将其与中继站 2,之间的信道信息发送给中继站 2,, 中 继站 2,将其与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基站 1。 然后, 基 站 1将中继站 2,与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第二获取装置 21。
此外, 对于时分双工系统, 上下行信道对称, 第二获取装置 21 也可以估计中继站 2与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中继站 2,估计 其与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并发送给基站 1。 然后, 基站 1将 中继站 2,与移动站 3之间的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第二获取装置 21 如果预编码系数采取集中式确定的方式, 则第二获取装置 21还 确定编码信号中的各个编码符号在中继站 2,的两个发送天线上的预 编码系数, 并提供给中继站 2,。
然后, 预编码处理装置 22利用所述预编码系数对编码信号中相 应的编码符号进行基于发射天线的预编码处理, 以生成预编码处理的 待传输编码信号, 分别经由两根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以公式( 1 )中第一行待发送的符号 χι、 χ2为例,假设根据公式( 7 ) 确定的符号 、 χ2的在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的四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 系数分别为 Wn = (l/2, 1/2, 1/2, 1/2)T、 Wi2 = (― , 0, 0, ) τ, 则 经过加权处理后, 中继站 2的天线 Al、 Α2上待发送的信号分别为: 中继站 2,的天线 A3、 Α4上待发送的信号分别为:
当然, 中继站 2与中继站 2,一起联合中继信号至移动站 3是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的常识, 本发明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地, 第三获取装置 23还获取其两根发射天线至移动站 3的 一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两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并由第二发送装置 24 将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基站 1。 这里信道相应信息包括信道传输系数 或者信道传输系数的幅度值。
具体地, 第三获取装置 23获取信道相应信息的方式如下: 第三 获取装置 23获取由移动站 3发送的由移动站 3估计的信道相应信息, 并由第二发送装置 24发送给基站 1。对于时分双工系统,上下行信道 对称的情形, 第三获取装置 24还可以估计移动站 3至其两根发射天 线的信道相应信息, 并由第二发送装置 24发送给基站 1。
以上以源设备为中继站 2和中继站 2,、 目标设备为移动站 3为例 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 本发 明不限于此, 多个源设备与目标设备有多种组合形式: 多个源设备包 括多个中继站, 目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移动站或基站; 多个源设备包 括一个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目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移动站; 多 个源设备包括一个移动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目标设备包括中继站 或基站。 例如, 图 4示出了源设备为两个或三个中继站、 目标设备为 一个中继站的网絡拓朴结构示意图。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需要理解的是, 本发明并 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 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 一种在无线中继网络的网絡设备中用于控制多个源设备对待 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预编码的方法, 其中, 所 述每个源设备包括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 所述 ϋ标设备包括一个或多 根接收天线,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获取所述多个源设备的多根发射天线至所述目标设备的一根 或多根接收天线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b. 根据所述信道相应信息, 并基于预定规则来为相应的源设备 确定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 预编码系数;
    c 为相应的源设备提供所述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根或多根发 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以用于对所述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预编码。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a包括 以下步骤:
    - 接收由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所述多个信道相应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a 还包括以下步驟:
    - 接收由所述多个源设备分别发送的所述多个信道相应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网络设备为所述源网络设备之一, 其中, 所述步骤 b还包括:
    - 根据所述信道相应信息, 并基于所述预定规则来为本网络设备 确定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 预编码系数;
    其中, 所述步骤 c还包括:
    - 为本网络设备提供所述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根或多根发射 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以用于对所述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预编码。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预定规则包括: 所述预编码系数被确定为使得所述目标设备所接收 的来自所述多个源设备的传输信号的信噪比最大且所述多个源设备 中预编码操作前后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的总发射功率保持 不变。
    6.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网络设备包括基站或中继站或移动站,
    其中, 所述多个源设备与目标设备包括以下组合中的任一种: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 移动站或基站;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一个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标 设备包括中继站或移动站;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一个移动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 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基站。
    7.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编码信号包括空时编码信号或空频编码信号。
    8. —种在无线中继网络的源设备中用于对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源 设备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号进行预编码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 获取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本源设备的一根或多根 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ii. 利用所述预编码系数对相应的编码符号进行基于发射天线的 预编码处理, 以生成经预编码处理的待传输编码信号, 分别经由一根 或多根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i还包括: 源设备的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 获取本源设备的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至所述目标设备的一根 或多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 将所述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絡设备。 、
    11. 根据权利要求 8至 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源设备与目标设备包括以下组合中的任一种: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 移动站或基站;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一个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标 设备包括中继站或移动站;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一个移动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 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基站。
    12. 根据权利要求 8至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信号包括空时编码信号或空频编码信号。
    13. 一种在无线中继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控制多个源设备对待 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预编码的预编控制码装 置, 其中, 所述每个源设备包括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 所述目标设备 包括一个或多根接收天线, 其特征在于, 该预编码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装置, 用于获取所述多个源设备的多根发射天线至所述 目标设备的一根或多根接收天线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确定装置, 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相应信息, 并基于预定规则来为相 应的源设备确定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根或多根发 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提供装置, 用于为相应的源设备提供所述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 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以用于对所述编码信号进行分布 式预编码。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预编码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第一获取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装置, 用于接收由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所述多个信道相 应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 13或 14所述的预编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装置还用于: - 接收由所述多个源设备分别发送的所述多个信道相应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 13至 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控制装置,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源网络设备之一, 其中, 所述确定装 置还用于:
    - 根据所述信道相应信息, 并基于所述预定规则来为本网络设备 确定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 预编码系数;
    其中, 所述提供装置还用于:
    - 为本网络设备提供所述每个编码符号在其上一根或多根发射 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以用于对所述编码信号进行分布式预编码。
    17. 根据权利要求 13至 16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控制装置, 其 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规则包括: 所述预编码系数被确定为使得所述目 标设备所接收的来自所述多个源设备的传输信号的信噪比最大且所 述多个源设备中预编码操作前后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的总 发射功率保持不变。
    18. 根据权利要求 13至 17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控制装置,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基站或中继站或移动站,
    其中, 所述多个源设备与目标设备包括以下组合中的任一种: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 移动站或基站;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一个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标 设备包括中继站或移动站;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一个移动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 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基站。
    19. 根据权利要求 13至 18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控制装置,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信号包括空时编码信号或空频编码信号。
    20. 一种在无线中继网络的源设备中用于对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源 设备待联合中继至目标设备的编码信号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装置, 其 特征在于, 该预编码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装置, 用于获取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本源设 备的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预编码处理装置, 用于利用所述预编码系数对相应的编码符号进 行基于发射天线的预编码处理, 以生成经预编码处理的待传输编码信 号, 分别经由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预编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获取装置还用于:
    - 获取来自一个网络设备的所述编码信号中每个编码符号在本 源设备的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上的预编码系数。
    22. 根据权利要求 21所述的预编码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三获取装置, 用于获取本源设备的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至所述 目标设备的一根或多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相应信息;
    第二发送装置, 用于将所述信道相应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23. 根据权利要求 20至 22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多个源设备与目标设备包括以下组合中的任一种: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 移动^ ^或基站;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一个基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标 设备包括中继站或移动站;
    - 所述多个源设备包括一个移动站和一个或多个中继站, 所述目 标设备包括中继站或基站。
    24. 根据权利要求 20至 2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编码信号包括空时编码信号或空频编码信号。
    25.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 要求 13至 19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控制装置和 /或如权利要求 20至 2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装置。
    26. 才艮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网络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基站或 中继站或移动站。
CN200780100327.4A 2007-08-29 2007-08-29 用于分布式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785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7/002594 WO2009026741A1 (fr) 2007-08-29 2007-08-29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un précodage distribu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5211A true CN101785211A (zh) 2010-07-21
CN101785211B CN101785211B (zh) 2013-08-07

Family

ID=40386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0327.4A Active CN101785211B (zh) 2007-08-29 2007-08-29 用于分布式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5211B (zh)
WO (1) WO20090267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97240A1 (en) * 2011-12-31 2013-07-04 Nec (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
CN104937528A (zh) * 2012-12-11 2015-09-23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操作方法和操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5585B (zh) 2009-09-28 2015-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中继系统中预编码方法、通信装置和中继装置
CN102035629B (zh) * 2010-12-30 2013-01-02 浙江大学 基于多天线预编码的双向中继系统的网络编码方法
CN110475330B (zh) * 2018-05-11 2021-05-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9375B2 (ja) * 2003-04-28 2010-08-2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装置
US7430397B2 (en) * 2003-12-05 2008-09-30 Ntt Docomo, Inc. Radio repeater and radio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US7418053B2 (en) * 2004-07-30 2008-08-26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input-distributed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97240A1 (en) * 2011-12-31 2013-07-04 Nec (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
CN104937528A (zh) * 2012-12-11 2015-09-23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操作方法和操作装置
CN104937528B (zh) * 2012-12-11 2019-10-0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操作方法和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5211B (zh) 2013-08-07
WO2009026741A1 (fr)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7825C (zh) 分布式基站、通信系统及其使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JP5361869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をスケジュール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JP4734210B2 (ja) 無線通信方法
US9344178B2 (en) Method of aiding uplink beamforming transmission
US20090227202A1 (en) Relay
CN10130075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EP3163767B1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precoding matrix index for high-frequency ban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1730640B1 (ko) 3노드 양방향 협력을 위한 다중 입력-다중 출력 네트워크 코딩된 증폭 및 전달 릴레이 구조
TWI382689B (zh) 無線通信中用於交互校準之方法及裝置
CN102227949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同信道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70064A (zh) 发送分集方法及设备
Karlsson et al. On the operation of massive MIMO with and without transmitter CSI
KR20150134520A (ko) Mu­mimo 간섭 채널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간섭정렬 송수신 신호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2340340A (zh) 在mimo中继系统中实现天线选择的方法和系统
CN101785211A (zh) 用于分布式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US200800026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spatially-multiplexed signals
EP286228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fixed access using a multiple antenna array
CN101640560B (zh) 波束权值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JP2010193445A (ja) 2ホップmimoaf中継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チャネルを推定する方法
CN107947829A (zh) 一种结合扩频和窄带mimo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方法
KR101055573B1 (ko)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송출 시스템에서의 프리 코딩 장치
CN101783699B (zh) 多用户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的信号发射方法和装置
CN101521531B (zh) 一种利用天线选择增强td-lte下行链路性能的方法
US9179390B2 (en) Communication unit and a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omulainen et al. CSI acquisition concepts for advanced antenna schemes in the WINNER+ proje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