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4682A - 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劣化部位的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劣化部位的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4682A
CN101784682A CN200880104423A CN200880104423A CN101784682A CN 101784682 A CN101784682 A CN 101784682A CN 200880104423 A CN200880104423 A CN 200880104423A CN 200880104423 A CN200880104423 A CN 200880104423A CN 101784682 A CN101784682 A CN 101784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deterioration
heating region
temperature
restorative proced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4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4682B (zh
Inventor
尾崎政司
西村宣彦
坂田文稔
儿玉克
小林雅浩
椎桥启
手塚英志
竹内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84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4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4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4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8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tubular bodies or p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3/00Welding by high-frequency current heating
    • B23K13/04Welding by high-frequency current heating by conduction heating
    • B23K13/043Seam welding
    • B23K13/046Seam welding for 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34Methods of heating
    • C21D1/42Induction 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elded jo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elded joints
    • C21D9/505Cool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4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3K2101/06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02Iron or ferrous alloys
    • B23K2103/04Steel or steel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 C21D11/005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for coo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且可靠地对金属部件中产生的劣化部位进行修补、修复,可靠地实现金属部件的长寿命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等。进行利用主加热器(25)对劣化部位(C)进行局部加热而由热膨胀形成的压缩应力将劣化部位(C)挤压接合在一起的局部加热工序、和利用副加热器(26)对局部加热工序中的加热区域(HA1)的周围附近进行加热的周围加热工序,之后,进行对由主加热器(25)加热的加热区域(HA1)和由副加热器(26)加热的加热区域(HA2)进行同时冷却的冷却工序。

Description

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劣化部位的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及化学工厂的锅炉和叶轮机中所用的构成高温配管的金属部件中,由于产生蠕变等而导致劣化,本发明涉及关于适用于修复该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及化学工厂的锅炉和叶轮机中使用的高温配管中,随着长时间的运转,设备会老化,由于反复启动和停止,以及急速的负载变动,而引发热疲劳,考虑到此种情况的维修管理越发显得重要。
例如,在使用高温耐压金属部件的大口径厚壁配管中,为了早期发现其金属部件以及其焊接部位的劣化状况,必须定期进行组织检查、超声波检查等非破坏性检查。根据该非破坏性检查的结果,对劣化部位进行修补。
在此,作为修补金属部件的技术,有使用高频加热线圈对产生蠕变空穴或龟裂的劣化部位进行局部热处理,利用热膨胀的内压力将蠕变空穴或龟裂挤压接合在一起的修复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3337号公报
如图8(a)所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修复技术利用由高频加热线圈构成的加热器1对包括劣化部位C在内的区域进行局部加热。通过加热而温度被升高的区域为加热区域3。此时,由于金属部件2的加热区域3的周围的温度未被升高,因此在加热区域3内妨碍其热膨胀的结果是,产生压缩应力。因此,存在于加热区域3内的蠕变空穴或龟裂等劣化部位C通过该压缩应力进行挤压接合而消失。为了增大该空穴挤压接合处理的压缩应力,尽可能地提高加热区域3的温度是很有效的。然而,当提高加热区域3的温度时,由于加热器1附近的金属部件2的外表面会熔融,所以加热温度不能过高。而且,如图8(b)所示,加热处理后,该区域在冷却的过程中,加热区域3会收缩。此时,由于加热区域3的周围限制加热区域3的收缩,所以加热区域3内产生拉伸应力。因此,暂时挤压接合在一起的劣化部位C就会被拉开。再有,修补后的加热区域3内会产生拉伸的残余应力,从而恐怕无法长期维持修补状态。进而,通过空穴挤压接合处理,结晶组织会变得粗大,在之后的再结晶热处理中,由于夹有相变点,所以在升温降温的热循环中,粗大的硬化组织恐怕也会残留下来,所以也就需要进行充分的再结晶化。
因此,为了可靠地修复劣化部位C,必须将加热时的挤压接合应力取为足够大,减小冷却时的残留拉伸应力,或者将粗大化的硬化组织进行充分再结晶,形成与母体材料同等的组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该方法容易且可靠地对金属部件中产生的劣化部位进行修补、修复,并能长期维持修补状态,以实现金属部件的长寿命。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施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的劣化部位的修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是对金属部件中产生的劣化部位进行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热工序,对包括劣化部位在内的局部区域进行加热,形成第一加热区域,由于周围对第一加热区域的热膨胀的限制而对第一加热区域产生压缩应力,利用该压缩应力将劣化部位挤压接合在一起;第二加热工序,在第一加热区域的加热中,从第一加热工序的加热开始,经过预定时间后,通过对第一加热区域的周围进行加热,形成第二加热区域。
根据本发明,在利用第一加热工序对劣化部位进行局部加热中,通过利用第二加热工序对第一加热区域周围进行加热,而使第一加热区域周围的加热部分的热膨胀产生的压力作用于第一加热区域,来增大对劣化部位起作用的压缩应力。而且,先进行第一加热工序,待第一加热区域的压缩应力充分蠕变缓和后,进行第二加热工序,与同时加热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的情况相比,增加了施加于劣化部位的压缩应力并可靠地将劣化部位挤压接合在一起。即,本发明中,利用第二加热区域的热膨胀,获得了进一步对第一加热区域施加压缩应力的效果。
本发明中,优选使第一加热工序和第二加热工序持续预定时间。这是因为将利用加热而从外部施加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使金属部件的厚壁内部的温度充分上升,从而可靠地将劣化部位挤压接合在一起的缘故。
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金属部件通常具有母体材料和连接母体材料的焊接金属,劣化部位存在于焊接产生的母体材料的热影响部位。多数情况是除热影响部位之外的母体材料部分不如热影响部位劣化。这种情况下,第一加热区域由包括热影响部位在内的区域形成。同样,第二加热区域优选形成于接近热影响部位的母体材料部分。除热影响部位之外的母体材料部分与热影响部位相比劣化少,即使在修复处理形成的残余拉伸应力的作用下,通常也具有足够的寿命。而且,焊接金属有可能受蠕变损伤而产生空穴,所以当对该区域进行加热时,存在冷却时拉伸应力起作用而加速损伤的危险性。因此焊接金属部分优选避免以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为对象的情况。
本发明中,优选包括同步进行第一加热区域的冷却和第二加热区域的冷却的冷却工序。由此,在合并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的区域内,受到冷却时产生的拉伸应力。并且,与只有第一加热区域受到拉伸应力的图8的情况相比,如本发明所示,当合并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的区域内受到拉伸应力时,会降低绝对的拉伸应力。因此,暂时挤压接合的劣化部位再次裂开的危险性降低,在修复后的设备运行中作用于劣化修复部位的残留拉伸应力也进一步降低。
优选,在冷却工序结束后,对金属部件中进行了第一、第二加热处理的修复处理部位实施再结晶热处理。再结晶热处理是反复进行多次将金属部件加热到其相变点以上再冷却到低于相变点这种处理的处理。通过实施该处理,沿着组织粒界存在的空穴、析出物或粒界偏析被封闭在粒子内,从而减缓了龟裂的传播速度,并能降低损伤扩展的速度。进而,在该加热冷却过程中,通过进行等温共析相变处理,能够消除修复处理中产生的粗大的硬化组织。因此,在进行修复处理的部位中,能抑制阻碍断裂延展性的主要原因,从而获得良好的延展性。
为实施以上修复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劣化部位的修复装置,对金属部件中产生的劣化部位进行修复,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加热器,其配置在面向劣化部位的位置且对劣化部位进行局部加热;第二加热器,其对由第一加热器加热的加热区域的周围进行加热。
在该装置中,通过使第一加热器进行的加热先于第二加热器进行的加热,能够对金属部件产生的劣化部位及其周围进行适当的温度控制并进行加热、冷却,从而容易实施劣化部位的最适宜的热处理。
本发明是能够单独实施再结晶热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复进行多次将金属部件加热到相变点以上再冷却到低于相变点的加热冷却处理,在以夹有相变点的方式进行升温降温的加热冷却过程中,执行等温共析相变处理。
由此,利用热处理进行修复的部位通过热处理后的加热冷却工序而形成为富有延展性的组织,而且,沿着组织粒界存在的空穴、析出物或粒界偏析被封闭在粒子内,从而延缓了龟裂的传播速度,也降低了损伤的扩展速度,并且,通过等温共析相变工序,消除了粗大的硬化组织,抑制了断裂延展性的阻碍,获得了更好的延展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由于对劣化部位周围的加热要迟于对劣化部位的加热,所以能使更大的压缩应力作用于劣化部位。而且,由于同步冷却劣化部位及其周围,所以冷却时能够将劣化部位产生的拉伸应力分散到大范围内,从而能够极力抑制拉伸应力对修复部位的影响。
由此,还能够减少修复部位的拉伸的残留应力,从而实现金属部件的寿命延长。
而且,在使修复处理部位进行多次相变的加热冷却工序的基础上,在预定温度下将修复处理部位保持一定时间,进行使相变持续的等温共析相变工序,由此,能够将沿组织粒界存在的空穴、析出物或粒界偏析封闭在粒子内。而且,能够消除粗大的硬化组织并抑制断裂延展性的阻碍,从而获得良好的延展性。其结果,能够延缓龟裂的传播速度,降低损伤的扩展速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劣化部位的修复装置,由于具有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因此通过对所述第一、第二加热器进行温度控制,而能够对金属部件中产生的劣化部位及其周围进行适当的温度控制并进行加热、冷却,从而容易实施修复劣化部位所需的最适宜的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修复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利用修复装置进行修复时的加热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加热器相对于修复部位的配置状态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修复时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5是说明劣化部位修复方法的图,(a)是示出利用主加热器进行加热的状态的剖面图,(b)是示出利用主加热器和副加热器进行加热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修复方法中的再结晶热处理时的温度变化及金属组织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7是HAZ部15的显微镜照片,(a)是修复热处理前的显微镜照片,(b)是修复热处理后的显微镜照片。
图8是说明以前的修复方法的图,(a)是示出进行加热的状态的剖面图,(b)是示出冷却过程的状态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1修复装置
14高温耐压焊接部(金属部件)
15HAZ部(热影响部位)
25主加热器(第一加热器)
26副加热器(第二加热器)
C劣化部位
HA1加热区域(第一加热区域)
HA2加热区域(第二加热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及装置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修复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利用修复装置实施修复方法时的加热器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是示出加热器相对于修复部位的配置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该修复装置11安装在由例如低合金钢管形成的配管12上。
在此,如图2及图3所示,在通过焊接金属13将配管12彼此焊接在一起的高温耐压焊接部(金属部件)14中,由于对焊接金属13进行焊接时的热影响,而在焊接金属13与各配管12的边界部产生HAZ部(热影响部位:Heat Affected Zone)15。并且,在该高温耐压焊接部14中,由于长期使用,而在HAZ部15处产生许多蠕变空穴或龟裂等劣化部位C。因此,尤其是成为HAZ部15的强度降低而高温耐压焊接部14的断裂等的主要原因。
在此,作为配管12的材质,例如有Cr含量3%以下(但不包括0)、Mo含量2%以下(但不包括0)的低合金钢(STPA22、STPA23、STPA24)。而且,作为焊接金属13的材质,例如有和配管12材质一样的金属,Cr含量3%以下(但不包括0)、Mo含量2%以下(但不包括0)。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列举的材质,也可使用其他各种材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修复装置11安装在配管12上而修复HAZ部15中劣化部位C所产生的高温耐压焊接部14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该修复装置11的分别由高频加热线圈构成的主加热器(第一加热器)25和副加热器(第二加热器)26相互隔开间隔并列配置。所述主加热器25和副加热器26为平板状,在将修复装置11安装在配管12上的状态下,沿着配管12的外周面配置。
在将修复装置11沿着配管12的外周面配置的状态下,主加热器25配置在与配管12和焊接金属13的边界部相对的位置(面向劣化部位C的位置)上。而且,副加热器26配置在与配管12和焊接金属13的边界部相偏离的位置上,并与配管12相对。即,副加热器26配置为,面向由主加热器25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的周围的、与配管12和焊接金属13的边界部相偏离的部分。由此,修复装置11能够对包括由主加热器25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HA1(图5)在内的、高温耐压焊接部14及其周围的大范围进行加热。这些主加热器25和副加热器26并不仅限于平板状,也可在配管12的整周为环状或圆弧状。
另外,修复装置11具有线圈冷却用的水冷管27和电力电缆29。控制主加热器25和副加热器26,以使通过各加热器正下方的部件表面上安装的热电偶所检测到的部件表面温度成为预定的温度。
接着,对使用上述修复装置11来修复配管12的高温耐压焊接部14的顺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修复装置11进行修复热处理和再结晶热处理。
(修复热处理)
首先对修复热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修复热处理时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图5是说明劣化部位修复方法的剖面图。
(1)前处理工序
首先,根据需要除去作为修复对象部位的高温耐压焊接部14上的氧化膜。
接着,将主加热器25配置在面向配管12与焊接金属13的边界部的位置上,如此,将副加热器26配置在与配管12和焊接金属13的边界部相偏离的位置上,面向配管12。
(2)局部加热工序(第一加热工序)
该状态中,如图4中实线所示,首先利用主加热器25将高温耐压焊接部14的配管12与焊接金属13的边界部件的表面快速加热到温度T1(例如10分钟内加热到1050~1250℃,优选加热到1200℃)。此外,该温度T1优选取为高于材料相变点(例如,α-Fe和γ-Fe的相变点即A3相变点)的温度。
由此,在高温耐压焊接部14中的由主加热器25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第一加热区域)HA1内,加热部分产生热膨胀,此时,由于加热区域HA1的周围未产生热膨胀,所以对加热区域HA1的热膨胀形成束缚力。因此,由于自身的热膨胀、周围的束缚而使压缩应力作用于加热区域HA1。利用该压缩应力将由蠕变空穴等构成的劣化部位C挤压接合。作用于加热区域HA1的压缩应力如图5(a)中箭头所示。
(3)周围加热工序(第二加热工序)
主加热器25开始加热,经过预定时间后,在继续由主加热器25加热期间,开始由副加热器26加热,将主加热器25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HA1附近加热到图4中虚线所示的分布图中的温度T1。在主加热器25正下方的部件表面达到目标温度(温度T1)后,例如300秒后,开始由副加热器26加热。
由此,由副加热器26加热的配管12的加热区域(第二加热区域)HA2中产生热膨胀。并且,由于加热区域HA2的加热部分的与加热区域HA1相邻一侧的相反侧(图5中右侧)的母体材料部分没有热膨胀,所以形成束缚。由此,该加热区域HA2的加热部分的由热膨胀力产生的压力作为压缩应力作用于由主加热器25加热而软化的加热区域HA1内,因此,可提高劣化部位C的挤压接合效果。为了获得这种效果,需要将局部加热工序和周围加热工序持续预定时间。作用于加热区域HA1的压缩应力如图5(b)中箭头所示。
另外,通过利用该副加热器26进行加热,并通过与利用主加热器25加热的相乘效果,能够对包括利用主加热器25加热的修复部位的加热区域HA1在内的高温耐压焊接部14及其周围的大范围进行加热。如此,通过扩展加热范围,能够在后续的冷却工序中降低拉伸应力。
(4)冷却工序
如上所述,利用主加热器25对加热区域HA1进行局部加热后,将利用副加热器26进行的对周围的加热区域HA2的加热持续预定时间,然后,如图4所示,使由主加热器25和副加热器26加热的加热温度同步下降。此外,冷却速度,例如优选为50℃/hr。由此,包括高温耐压焊接部14的修复部位在内的大范围得到缓慢冷却。
由此,由于冷却时产生的拉伸应力分散在高温耐压焊接部14的大范围内即至少包括加热区域HA1和加热区域HA2的区域内,因此,其绝对值低于仅存在于加热区域HA1的情况。因此,能够极力抑制冷却工序中由热收缩产生的拉伸应力对修复部位的影响。
因此,挤压接合的劣化部位既不会开裂又不会在高温耐压焊接部14中产生拉伸的残留应力这一类不好的情况,能够长期维持该高温耐压焊接部14的修复状态,从而实现配管12的长寿命。
(再结晶热处理)
以下对再结晶热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修复方法中的再结晶热处理时的温度变化和金属组织变化的曲线图。
如图6中符号a1所示,上述修复热处理中缓慢冷却的修复部位金属组织的一部分形成为含有铁素体的贝氏体组织。
(1)加热工序
在再结晶热处理中,首先利用主加热器25将该修复部位加热到超过A3相变点的温度T3(例如900~950℃,优选约930℃),保持预定时间(例如30~120分钟,优选60分钟)。如图6中符号a2所示,该热处理将修复部位的金属组织形成为奥氏体组织。此时金属组织中残留有一部分修复热处理时形成的粗大硬化组织。并且,该粗大硬化组织恐怕会阻碍断裂延展性。
(2)等温共析相变工序
接下来,控制主加热器25的温度,将修复部位冷却到比A3相变点低的温度T4(例如680~730℃,优选约700℃),在该温度T4下保持恒定时间(例如从180分钟到600分钟,优选300分钟),实施等温共析相变处理。这种热处理可使奥氏体组织共析相变。因此,如图6中符号a3所示,修复部位的金属组织成为由铁素体和珠光体共同析出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同时消除掉粗大的硬化组织。
在此,当等温共析相变的保持温度低于等温共析相变的尖端(nose)时,修复部位的等温共析相变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当大大超过此尖端时,修复部位难以进行等温共析相变。因此,在等温共析相变工序中,作为保持的温度T4,优选能够使修复部位的金属组织平滑地进行等温共析相变的温度。
另外,在等温共析相变工序中,作为保持为温度T4的时间,只要是使上述第一加热工序和第二加热工序中的结晶粒粗大化的区域完成等温共析相变的时间即可。
(3)加热工序
利用主加热器25将修复部位再次加热到超过A3相变点的温度T3,并保持预定的时间(例如30~120分钟,优选60分钟)。如图6中符号a4所示,该热处理将修复部位的金属组织再次形成为奥氏体组织。此时,由于金属组织在之前的等温共析相变工序中消除了粗大的硬化组织,所以形成为没有该粗大的硬化组织的奥氏体组织。
(4)冷却工序
接下来,将修复部位冷却到充分低于A3相变点的温度T5(例如550~650℃,优选约500℃),通过该热处理,如图6中符号a5所示,将修复部位形成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同析出在奥氏体组织的一部分中的金属组织。
(5)加热工序
利用主加热器25将修复部位再次加热到超过A3相变点的温度T3,并保持预定时间(例如30~120分钟,优选60分钟)。如图6中符号a6所示,该热处理将修复部位的金属组织再次形成为奥氏体组织。
(6)冷却工序
其后,控制主加热器25的温度,以预定的冷却速度(例如50℃/hr左右)冷却修复部位。
并且,通过如此冷却,修复部位的金属组织中,如图6中符号a7所示,奥氏体组织连续冷却相变,如图6中符号a8所示,形成为含有贝氏体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并且,在上述再结晶热处理中,通过控制主加热器25的温度,对修复部位进行加热、冷却而反复进行多次相变处理,由此,将修复部位形成为富有和母体材料配管12相同延展性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而且,通过上述再结晶热处理,而将焊接时沿粒界存在的空穴、析出物或粒界偏析封闭在粒子内,从而延缓了龟裂的传播速度,降低了损伤的扩展速度。而且,由于通过再结晶热处理的过程中进行的等温共析相变工序而消除了粗大硬化的组织,因此抑制断裂延展性的阻碍,获得良好的延展性。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能够使劣化部位C的周围的由加热区域HA2构成的加热部分的热膨胀力产生的压力作用于劣化部位C的加热区域HA1。由此,能够利用高压缩力可靠地将劣化部位C挤压结合在一起,并在劣化部位C的加热区域HA1的整个厚度都得到很好的修复,从而能够提高修复品质。
另外,由于同时对劣化部位C及其周围进行冷却,所以能够使冷却时在劣化部位C中产生的拉伸应力分散到大范围内,从而能够极力抑制拉伸应力对修复部位的影响。而且,修复部位不再有产生残留拉伸应力之类的不好情况,能够长期维持高温耐压焊接部14的修补状态,从而能够实现配管12的长寿命。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只示出了第一加热和第二加热两次加热,但是加热次数可以为多次,并不仅限于两次。
进而,在修复部位中,通过进行使修复部位数次相变的加热、冷却工序和将修复部位在预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而使相变持续的等温共析相变工序,能够使修复部位形成富有与配管12母体材料同等延展性的组织。而且,通过将沿组织粒界存在的空穴、析出物或粒界偏析封闭在粒子内,能够延缓龟裂的传播速度并降低损伤的扩展速度。而且,通过消除粗大的硬化组织,能够抑制对断裂延展性的阻碍,获得良好的延展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劣化部位C的修复装置11,由于具有主加热器25和副加热器26,通过控制所述主加热器25和副加热器26的温度,能够对高温耐压焊接部14中产生的劣化部位C及其周围进行适当的温度控制并进行加热、冷却,而容易实施对劣化部位C的最适当的热处理。
进而,作为再结晶热处理中的由加热冷却工序进行的修复部位的相变的反复次数,优选3~5次。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只以具有主加热器25和副加热器26这两个加热器的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加热器的数量为多个即可,并不局限于两个。
此外,作为主加热器25和副加热器26,并不局限于高频加热线圈,也能够使用能进行温度控制的各种加热器。
实施例
对上述说明的方法进行了确认。
对于配管12,使用由STAP24材质(2.25%Cr-1%Mo钢)构成的,其管径为355mm,壁厚为77mm的配管。而且,焊接金属13也使用和配管12一样材质的材料。
图7(a)是修复热处理之前的HAZ部15的显微镜照片,空穴(劣化部位C)的个数密度为930个/mm2
在与配管12和焊结金属13的边界部相对的位置上,距离配管12的表面沿径向离开10mm处配置有主加热器25。从配管12和焊接金属13的边界部开始,沿配管12的周向偏离50mm,沿径向偏离10mm的位置上配置有副加热器26。
并且,通过主加热器25将高温耐压焊接部14的配管12和焊接金属13的边界部件的表面快速加热到温度T1=1200℃。
通过主加热器25的加热而使高温耐压焊接部14的配管12与焊接金属13的边界部件的表面温度达到T1=1200℃开始300秒后,在继续用主加热器25进行加热期间,开始利用副加热器26加热,将由主加热器25形成的加热区域HA1的附近加热到温度T1=1200℃。
利用副加热器26对周围的加热区域HA2继续加热1200秒后,以50℃/hr的冷却速度使主加热器25和副加热器26的加热温度同步下降。
随后将修复部位用主加热器25加热到930℃,保持60分钟。
接着控制主加热器25的温度,将修复部位冷却到700℃,保持300分钟,实施等温共析相变处理。
继续用主加热器25将修复部位加热到930℃,保持60分钟后,将修复部位冷却到500℃。
再用主加热器25将修复部位加热到930℃,保持60分钟后,以50℃/hr的速度冷却修复部位。
图7(b)是修复热处理后HAZ部15的显微镜照片。经确认空穴(劣化部位C)的个数密度为140个/mm2,与修复热处理前相比,空穴个数密度减少了85%。而且,确认了空穴在修复热处理前位于粒界,而在修复热处理后被封闭在粒子内。

Claims (10)

1.一种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对金属部件中产生的劣化部位进行修复,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加热工序,对包括所述劣化部位在内的局部区域进行加热,形成第一加热区域,由于周围对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热膨胀的限制而对所述第一加热区域产生压缩应力,利用该压缩应力将所述劣化部位挤压接合在一起;
第二加热工序,在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加热中,从所述第一加热工序的加热开始,经过预定时间后,通过对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周围进行加热,形成第二加热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一加热工序和所述第二加热工序持续预定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件具有母体材料和连接所述母体材料的焊接金属,
所述劣化部位存在于焊接产生的所述母体材料的热影响部位,
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由包括所述热影响部位在内的区域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热区域形成于接近所述热影响部位的所述母体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同步进行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冷却和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的冷却的冷却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却工序结束后,对所述第一及第二加热区域实施再结晶热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结晶热处理反复进行多次将所述金属部件加热到其相变点以上再冷却到低于所述相变点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实施所述再结晶热处理的过程中,进行等温共析相变处理。
9.一种劣化部位的修复装置,对金属部件中产生的劣化部位进行修复,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加热器,其配置在面向所述劣化部位的位置并对所述劣化部位进行局部加热;
第二加热器,其对由所述第一加热器加热的加热区域的周围进行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劣化部位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器进行的加热先于所述第二加热器进行的加热。
CN200880104423.0A 2008-01-30 2008-01-30 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 Active CN101784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51348 WO2009096004A1 (ja) 2008-01-30 2008-01-30 劣化部の再生方法、劣化部の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4682A true CN101784682A (zh) 2010-07-21
CN101784682B CN101784682B (zh) 2014-11-19

Family

ID=40912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4423.0A Active CN101784682B (zh) 2008-01-30 2008-01-30 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201659B1 (zh)
CN (1) CN101784682B (zh)
WO (1) WO200909600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2762A (zh) * 2014-08-18 2014-11-26 青岛海之冠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利用镍-钴-钼-锰基合金进行飞轮修补的方法
CN111576378A (zh) * 2020-04-30 2020-08-25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测斜管修复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59120B1 (ko) * 2011-03-31 2014-02-05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용접부 고주파 열처리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되는 미세조직 용접부를 갖는 판재
KR20160068293A (ko) 2014-12-05 2016-06-15 (주)아모레퍼시픽 파나세노시드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백모 방지용 및 백반증 개선용 조성물
KR20160068294A (ko) 2014-12-05 2016-06-15 (주)아모레퍼시픽 파나세노시드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항균용 조성물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04029A (ja) * 1984-10-29 1986-05-22 Hitachi Ltd 配管系の熱処理方法
JP2006083440A (ja) * 2004-09-17 2006-03-30 Tohoku Univ 応力腐食割れの発生或いは進展抑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0716A (ja) * 1988-07-21 1990-02-01 Hokkaid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円周溶接部の残留応力改善方法
JP4176412B2 (ja) * 2001-12-27 2008-11-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ープ劣化部を再生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04029A (ja) * 1984-10-29 1986-05-22 Hitachi Ltd 配管系の熱処理方法
JP2006083440A (ja) * 2004-09-17 2006-03-30 Tohoku Univ 応力腐食割れの発生或いは進展抑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2762A (zh) * 2014-08-18 2014-11-26 青岛海之冠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利用镍-钴-钼-锰基合金进行飞轮修补的方法
CN111576378A (zh) * 2020-04-30 2020-08-25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测斜管修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01659B1 (ko) 2012-11-14
KR20100049087A (ko) 2010-05-11
CN101784682B (zh) 2014-11-19
WO2009096004A1 (ja) 200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9221B2 (ja) 劣化部の再生方法、劣化部の再生装置
US8075714B2 (en) Localized induction heating for residual stress optimization
CN101622365B (zh) 使用焊后热处理改善缝焊接头性能的方法
US7540402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eld metal microstructure using localized controlled cooling of seam-welded joints
CN101784682B (zh) 劣化部位的修复方法
CN105414878B (zh) 一种高耐热合金钢铸件缺陷的返修方法
US20100140230A1 (en)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welded rotor for a gas-turbine engine
JP2001500790A (ja) 短時間熱処理による焼入可能な鋼のビーム溶接方法
Kalyankar et al. Effect of post weld heat treatm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ressure vessel steels
KR20150024383A (ko) 용접 단계 후 열처리를 포함하는 하나 이상의 강 부분들 중 2개의 에지들을 서로 용접하는 방법: 이러한 방법으로 얻은 수압관
Barrilao et al. „REACTIVE" MICROSTRUCTURE, THE KEY TO COST-EFFECTIVE, FATIGUE-RESISTANT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MATERIALS
Natesan et al. Preliminary materials selection issue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nuclear plant reactor pressure vessel.
JPH06159007A (ja) 損傷されたボルト孔の冶金的強化方法
JP2003253337A (ja) クリープ劣化部を再生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105050A (ja) 残留応力低減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6323633B1 (ja) フェライト系耐熱鋼溶接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ェライト系耐熱鋼溶接構造体
CN106191419A (zh) 在加热后改进钢部件结构的方法和由该方法获得的钢部件
CN106191418A (zh) 在加热后恢复钢部件结构的方法和由该方法获得的钢部件
Zhang et al. Novel hybrid laser forging and arc additive repairing process for improving component performances
CN107498148A (zh) 一种提高大型钢锭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力学性能的方法
WO2008086028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eld metal microstructure using localized controlled cooling of seam-welded joints
Croft Heat treatment of welded steel structures
CN110773894A (zh) 一种大拘束度结构组件的焊接热影响区再热裂纹控制方法
CN109530894A (zh) 一种阀座密封面等离子喷焊司太立合金的方法
RU2439170C2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ефектного участ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ефектного участ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