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3651A - 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的高线性度低噪声下混频器 - Google Patents

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的高线性度低噪声下混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3651A
CN101783651A CN200910227019A CN200910227019A CN101783651A CN 101783651 A CN101783651 A CN 101783651A CN 200910227019 A CN200910227019 A CN 200910227019A CN 200910227019 A CN200910227019 A CN 200910227019A CN 101783651 A CN101783651 A CN 101783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electrode
links
grid
source class
nmos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7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华
汪飞
袁超
郭胜强
许静
张秋晶
何海珍
郭小蓉
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227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36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3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36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下混频器,该混频器涉及一种基于Gilbert结构的具有高线性度混频器。通过在输入端采用二阶交调电流注入结构,以提高线性度;在输出端采用动态电流注入结构,从而降低噪声。二阶交调电流注入结构是通过对MOS管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使三阶交调电流值为0时的注入电流值;在输出端,采用动态电流注入结构,通过对各MOS管导通特性的分析,实现电流的动态注入特性,从而大大降低混频器的闪烁噪声。本发明提出的混频器的工作电压为1.2V,功耗低,符合低电压低功耗的要求,简化电路结构、降低功耗以及扩展中心工作频率点等方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的高线性度低噪声下混频器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的基于Gilbert结构的混频器,特别是一种具有高线性度和低噪声的混频器,属于模拟集成电路领域。
背景技术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
按照工作频率可以将RFID系统分为:1)低频系统:工作频率一般为30∽300KHz,典型的工作频率为125KHz、133KHz;2)中高频系统:工作频率一般为3∽30MHz,典型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3)超高频和微波系统:工作频率一般为300MHz∽3GHz或大于3GHz,其典型的工作频率为:433.92MHz、840∽960MHz、2.45GHz和5.8GHz。
随着对阅读距离、防碰撞性能以及抗邻道干扰等要求的提高,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而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作为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必然在未来的超高频射频识别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分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两大部分,图1为超高频RFID读写器接收机中的前端电路,可以看出,下混频器是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Radio frequency)转换成一个较低频率的信号,称为中频信号(Intermediate frequency)。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收发机前端电路不断提出更高要求:高的工作频率、低电压、低功耗、高度集成。在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存在严重的自干扰,且各读写器之间也存在邻道干扰,因此设计高线性度、高灵敏度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可以有效的拟制自干扰和邻道干扰,而接收机的线性度和灵敏度主要由下混频器决定,因此高线性度、低噪声、高增益、低电压和低功耗等成为混频器的重要指标,但这些指标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如线性度和增益就是两个矛盾的指标,线性度提高是以增益的下降为代价的,而低电压的工作条件将很可能引起噪声的升高。
因此设计出一种具有高线性度、低噪声的下混频器,与此同时也要获得相对较高的增益,并且低电压低功耗一直都是在电路设计中所要追求的指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一种高线性度低噪声的下混频器,该混频器在原有的Gilbert结构的混频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保持Gilbert混频器的优点的同时实现高线性度低噪声的特性。且该混频器的工作电压为1.2V,功耗低,符合低电压低功耗的标准,在简化结构、降低功耗、噪声抑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下混频器:在输入端采用二阶交调电流注入结构,以提高混频器的线性度;在输出端采用动态电流注入法,以降低混频器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超高频RFID读写器接收机中的前端电路。
图2是二阶交调注入结构图。
图3是动态电流注入结构图。
 
图4是提出的混频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二阶交调电流注入结构,管子在静态工作点的小信号输出电流可以用泰勒级数表示为:
id=g1(vg-vs)+g2(vg-vs)2+g3(vg-vs)3+......    (1)
其中gi代表管子的i阶跨导系数,vg和vs分别代表管子栅极和源极电压。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两个不同角频率但是幅度相同的信号ω1、ω2输入时,我们再注入一个低频、大小为2x*cos(ω12)t的二阶交调电流,则有
ip+in=2x*cos(ω12)t    (2)
联立(1)式和(2)式可得在共源节点处频率为(ω12)时的小信号源级电压vs为:
v s | ω 1 - ω 2 = g 2 A 2 - x g 1 cos ( ω 1 - ω 2 ) t - - - ( 3 )
vs在其它三个二阶频率处(ω12,2ω1,2ω2)的幅度为
Figure G2009102270199D00032
联立(3)式和(1)式,输出端频率为(2ω12)或(2ω21)时的三阶交调电流为:
- g 2 A 3 g 2 A 2 - 2 x 2 g 1 + 3 g 3 A 3 4 - - - ( 4 )
因此,为消除三阶交调电流,只要令(4)式为零,得到:
x = ( - 3 g 1 g 3 4 g 2 + 3 2 g 2 ) A 2
因此,注入电流为:
i inj = 2 ( - 3 g 1 g 3 4 g 2 + 3 2 g 2 ) A 2 cos ( ω 1 - ω 2 ) t
由上面的推导可以看出,采用二阶交调电流注入结构,可以有效消除三阶交调电流(IM3),从而提高混频器的线性度。
图3为动态电流注入结构,它是基于吉尔伯特结构的混频器,这是由于该结构具有较高的变频增益,并提供了高度的LO-IF和RF-IF的端口隔离度的优点。在设计混频器时线性度和噪声是两个很重要的参数,线性度主要受输入级跨导影响,噪声主要受开关管的影响。
这种结构主要由跨导晶体管(M4、M5)和开关管(M6、M7、M8、M9)组成。其中M4、M5管必须处于非饱和工作状态(工作于线性区),以此提高整个混频器的线性度。此混频器结构中同样引入了LNA中的提高线性度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跨导晶体管放大从其栅极输入的射频信号,本振信号从开关管的栅极引入,控制开关管使得差分对管就像电流导引开关一样。两个单平衡混频器对于本振信号端以反平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而在射频信号端是以平行方式连接,因此在输出端本振项的和为零,而变频后的射频信号在输出端加倍.因此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本振分量对输出的影响。
在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零中频接收机中,混频器噪声的主要来源是1/f闪烁噪声,它是源于非理想的开关特性,当开关管同时导通时会产生一个2I的噪声脉冲,噪声的优化可以通过减小这个脉冲幅度来达到目的。简单的方法可以通过减小流过开关管的直流电流来减小2I的幅度,但是这也减小了跨导管的电流,影响了线性度和增益。而采用固定电流注入的方法不仅会增加跨导级看到的开关对源阻抗,增加共源节点寄生电容的影响,使射频信号衰减,而且会增加额外的白噪声。
动态电流注入法是在共源节点处注入一个电流,但该电流是动态的,仅当开关对中的晶体管接近同时导通时,该电流才开始注入共源节点,这样就避免了在共源节点注入固定偏置电流所遇到的问题。
如图3所示,动态电流注入电路是由MP1和MP2完成的,两个PMOS管的栅极与开关管的源极相连,MP3在这里起到电流源的作用。当开关对中的晶体管接近同时导通时,A(B)点的电压达到最低值,于是MP1和MP2管导通,向A(B)点注入电流Id。当开关对中的晶体管没有同时导通时,A(B)点的电压升高,PMOS管截止,不注入电流。这种技术可以极大降低混频器的闪烁噪声,对白噪声性能却近似没有影响。
控制M1、M2管使其处于非饱和工作状态(工作于线性区),在输入端注入低频二阶交调电流提高三阶交调点,以及在输出端采用动态电流注入技术这三种方法,使得提出的混频器完全能够满足高线性度、有一定增益、低噪声的要求,通过此混频器以后,自干扰信号几乎完全变成了直流,通过后级耦合、滤波以后,基本可以完全消除。

Claims (12)

1.一种混频器,包括:第一级NMOS管M3与第二级NMOS管M4、M5的源级相连,为其提供偏置电流,第二级NMOS管M4、M5为跨导级,第三级NMOS管M6、M7,M8、M9为开关级,R1和R2为输出端负载。
2.如要求权利1所描述的混频器,还包括:由NMOS管M1、M2组成了二阶交调电流注入结构,通过电容C1与NMOS管的栅极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还包括:在输出端采用由PMOS管MP1、MP2和MP3组成的动态电流注入结构。
4.由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第一级NMOS管M3的栅极于电容C1的一端相连,M3的源级接地,M3的漏极与M4、M5的源级相连;第二级NMOS管M4、M5组成跨导级,其中M4的源级与M5的源级相连,并与M3的漏极相连,M4、M5的栅极分别接射频输入的正向信号和反向信号;第三级NMOS管M6、M7、M8、M9为开关级,其中M6的源级与M7的源级相连,并与M4的漏极连在一起,M8的源级与M9的源级连接在一起,并与M5的漏极相连,M6与M9的漏极分别与输出端负载电阻R1、R2的一端相连,M7与M8的漏极分别与M9和M6的漏极相连;M6与M9的栅极接本振输入的正向信号,M7的栅极与M8的栅极相连,且接本振输入的反向信号。
5.由权利要求2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二阶交调电流注入结构由NMOS管M1、M2组成,M1、M2的栅极分别为输入信号的差分输入;M1、M2的漏极连接于直流电压源;M1、M2的源级相连,并与M3管的栅级通过隔直电容相连。
6.由权利要求2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1和M2的漏极相连且连接于直流电压源VCC,M1和M2的源级相连,且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M1、M2的源级相连,另一端与M3的栅极相连。
7.由权利要求3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PMOS管MP1、MP2和MP3组成了动态电流注入结构,其中,MP1的漏极与MP2的源级相连,并与MP3的漏极相连,MP1的栅极与MP2的漏极相连组成交叉结构,并与NMOS管M5的漏极相连,MP2的栅极与MP1的漏极相连也组成交叉结构,并与NMOS管M4的漏极相连;MP3的栅极接直流电压源Vb,MP3的源级接直流电压源VCC。
8.由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6和M9的漏极分别与负载电阻R1、R2的一端相连,R1、R2的的另一端与PMOS管MP3的源级相连,并与直流电压源VCC相连。
9.由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8的漏极与M6的漏极相连,并引出输出信号作为混频器的中频输出的正向信号,NMOS管M7的漏极与M9的漏极相连,并引出输出信号作为中频输出的反向信号。
10.由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3的栅极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直流电压源Vb相连,以提供M3的栅极偏置电压。
11.由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4的漏极与M6、M7的源级、PMOS管MP1的漏极以及MP2的栅极相连于A点,NMOS管M5的漏极与M8,M9的源级、PMOS管MP2的漏极以及MP1的栅极相连于B点。
12.如权利要求2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1和M2的源级相连,并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R3的另一端接地。
CN200910227019A 2009-11-25 2009-11-25 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的高线性度低噪声下混频器 Pending CN1017836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7019A CN101783651A (zh) 2009-11-25 2009-11-25 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的高线性度低噪声下混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7019A CN101783651A (zh) 2009-11-25 2009-11-25 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的高线性度低噪声下混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3651A true CN101783651A (zh) 2010-07-21

Family

ID=42523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7019A Pending CN101783651A (zh) 2009-11-25 2009-11-25 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的高线性度低噪声下混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365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7686A (zh) * 2014-12-04 2015-03-25 锐迪科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低噪声的混频器
CN104935259A (zh) * 2015-06-03 2015-09-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折叠正交双平衡混频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7686A (zh) * 2014-12-04 2015-03-25 锐迪科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低噪声的混频器
CN104935259A (zh) * 2015-06-03 2015-09-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折叠正交双平衡混频器
CN104935259B (zh) * 2015-06-03 2018-06-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折叠正交双平衡混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8533B (zh) 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2158078B (zh) 一种功放供电电路及终端
CN102394571B (zh) 一种片内集成低噪声放大器
CN103248324A (zh) 一种高线性度低噪声放大器
CN103078593B (zh) 低电源电压下高转换增益无源混频器
CN106301240B (zh) 一种跨阻放大器
CN102394572B (zh) 高线性度的低噪声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01697478B (zh) 一种全差分e类功率放大器
CN103401514B (zh) 低噪声放大器
CN102361435A (zh) 一种可变增益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7196607A (zh) 一种下变频混频器
CN102983817A (zh) 一种高增益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8964613A (zh) 一种有源混频器
CN105577122B (zh) 一种高线性度有源双平衡混频器
CN202026277U (zh) 射频识别中的混频器
CN101783651A (zh) 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的高线性度低噪声下混频器
CN102611392B (zh) 一种基于衬底偏置的超低耗电流复用混频器
CN204697010U (zh) 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6026928A (zh) 一种低电压单平衡电流复用无源混频器
CN110120786B (zh) 混频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2122921A (zh) 射频低噪声放大器
CN103457555A (zh) 使用具有任意耦合系数的片上变压器的毫米波放大器单向化网络
CN102457231A (zh) 单平衡混频器
CN105471391A (zh) 高线性度全平衡混频器
CN106055008A (zh) 电流偏置电路及提高正温度系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