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2619B - 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2619B
CN101782619B CN2009102666181A CN200910266618A CN101782619B CN 101782619 B CN101782619 B CN 101782619B CN 2009102666181 A CN2009102666181 A CN 2009102666181A CN 200910266618 A CN200910266618 A CN 200910266618A CN 101782619 B CN101782619 B CN 101782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ircuit
bus
balanc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66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2619A (zh
Inventor
穆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ibang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IB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09100234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1614778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IBA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AIB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666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2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2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2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2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2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母线差动保护线路测量值及参数;2)根据母线参数对母线差动保护线路测量值进行换算;3)根据已经换算的母线差动保护各线路测量值判断接线是否正确;4)进行第一次修正,并进行判断;5)进行第二次修正并进行判断;6)生成修正后的电流有效值并保存满足正确性条件时的修正值;7)输出分析结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分析可靠性高、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的电力继电保护线路中的接线分析方法。

Description

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电力系统中母线差动保护线路的电流互感器CT的接线是否正确进行分析判断并给出错误位置和错误类型的接线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母线差动保护,要计算输入线路的合成矢量及输出线路的合成矢量。当所有线路都满足相角平衡,即相与相之间相差120°,并且相序相同。同时输入线路合成矢量和输出线路合成矢量每相的矢量和为零时,即幅值相等、角度相差180°即可判定接线是正确的。
综合两种方式归纳出接线正确的条件是:
1)电源侧合成矢量与负荷侧合成矢量(或输出线路合成矢量和输入线路合成矢量)的矢量和为零(即幅值相等、相角相差180°);
2)所有线路满足相角平衡,即相与相之间相差120°;
3)所有线路相序相同且都是正序,即在向量图中顺时针依次显示为A、B、C。
当接线错误时,输入线路与输出线路的矢量和不为零,根据实测的相量图可以判断出接线错误的地方。
接线错误的情况下一般有两种基本情况,一为某相的极性接反,如火线误接到零线,零线误接到火线;二为某两相之间接错,如A相误接到B相,B相误接到A相,从而导致电源侧与负荷侧的矢量和不为零。
如果某相的极性接反,将会导致线路三相间相位不平衡。如果某两相间相互接错,将会导致线路相序错误。
那么,理论上只要进行平衡修正和相序修正,将这两类基本错误修正,再根据电源侧与负载侧的矢量和不为零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线路电流参数值,然后再与原数据对比即可得到接线错误的位置。
继电保护线路接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继电保 护线路接线的正确性及时作出分析,是变电站投建、检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线路接线正确性分析,主要靠人工进行——工作人员要经过大量的计算,手工绘制电流向量图,然后再根据计算结果和向量图得出继电保护线路接线分析的结果。整个分析过程计算量大,且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判断,故存在效率低、误差大的缺点。传统人工方法分析继电保护线路接线正确性的流程如下:
1)获取数据:获取母线差动保护各线路各相的电流幅值、相位数据及相关参数。一般通过电力测量仪器获得,如使用双钳伏安相位表。
2)计算电流:先计算各线路的平衡系数,然后再根据平衡系数对电流幅值进行换算。
3)绘制向量图:根据电流幅值、相位等参数手工绘制向量图。
4)分析判断:根据转换后的电流值以及向量图判断接线正确性,如果接线错误需分析纠正方法。根据输出线路和输入线路合成矢量应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基本条件判断接线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由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判断,给出纠正方案,此步没有标准的流程,完全由工作人员素质决定,如果没有经验,那么判断费时费力,且对于较复杂的错误情况很难判断出来。
传统的继电保护线路接线分析的人工方法,存在下述缺点或不足:
1、分析结果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差。由于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所以操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外,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客观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2、对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高。操作人员既要熟悉电力系统理论知识,并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方能判断出继电保护线路接线是否正确,继而分析出错在哪里、如何修正。
3、工作复杂程度高,工作效率低。分析判断过程中数据计算量大,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且在复杂的操作流程和大量的数据计算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人工情况下对继电保护线路接线错误情况判断时费时费力、对工作人员要求高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分析可靠性高、使用安全简单、操作方便的电力继电保护线路中的接线分析方法。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电力继电保护线路中的接线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母线差动保护线路测量值及参数:
母线差动保护线路的测量值包括:各线路的电流有效值及相位;所述任一线路的电流有效值是该线路A、B、C、N相的电流有效值;所述各线路的电流相位是相对于参考电压的相位;所述参考电压是任一线路的线电压或相电压;
母线差动保护线路的参数包括:各线路CT变比、线路所在母线、线路供电方式、线路编号以及参考相功率角;
2)根据母线参数对母线差动保护线路测量值进行换算,其具体实现方式是:
2.1)用线路的N相电流修正该线路的A、B、C相电流;
2.2)计算母线各线路的平衡系数;母线差动保护的平衡系数的计算方法是:各线路的CT变比视为其平衡系数;同时保证所有线路的平衡系数不大于4,即找出平衡系数最大的线路,将其平衡系数设为4,再将其他线路的平衡系数转换;
2.3)根据母线各线路的平衡系数换算该线路的电流有效值;
2.4)将所有电流相位减去参考相功率角;
2.5)判断参考电压是否是Ua,如果是则直接执行步骤3);如果不是则将参考电压转换为Ua后再执行步骤3);
3)根据已经换算的母线差动保护各线路测量值判断接线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执行步骤6);如果不正确则执行步骤4);
3.1)根据输入的参数判断是双母线还是单母线;
3.2)若为单母线,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即表示相位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直接跳转到步骤7)输出结果;如果不满足,则证明接线错误,那么需要先将转换过的电流值保存一个副本作为原始值用于输出结果,然后进入该步骤;判断条件为:所有线路相序相同且都是正序,即在向量图中顺时针依次显示为A、B、C;所有线路满足相角平衡,即相与相之间相差120°;电源侧与负荷侧的幅值相等、相角相差180°即矢量和为零,此处指纵差;
3.3)若为双母线,所述双母线由母线一和母线二构成,需要同时满足小差一平衡,小差二平衡,大差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直接跳转到步骤7)输出结 果;如果不满足,则证明接线错误,那么需要先将转换过的电流值保存一个副本作为原始值用于输出结果,然后进入步骤4);所述小差一平衡指母线一中的所有线路满足步骤3.2)中的判断条件;小差二平衡指母线二中的所有线路满足步骤3.2)中的判断条件;大差平衡指母线一及母线二的所有线路满足步骤3.2)中的判断条件;
4)进行第一次修正,并进行判断:第一次修正包括参考线路修正、各线路相角平衡修正以及相角正序修正;第一次修正进行完毕之后,判断接线方式是否正确?若是,则进行步骤6);若否,则进行步骤5);
在此步如果满足下面条件即表示相位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直接跳转到步骤6);如果不满足,则证明接线错误,并继续执行步骤5);
需要先判断是单母线还是双母线,并使用对应的正确条件进行判断;
单母线正确条件:电源侧合成矢量与负荷侧合成矢量的幅值相等、角度相差180°即矢量和为零;
双母线正确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小差一平衡,小差二平衡,大差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其中,小差一平衡指母线一中的所有线路满足上述正确条件条件;小差二平衡指母线二中的所有线路满足上述正确条件条件;大差平衡指母线一及母线二的所有线路满足上述正确条件条件;
5)进行第二次修正并进行判断:
5.1)修正:通过对线路进行旋转角度修正,修正后进行步骤5.2);
5.2)判断:若接线正确则进行步骤6);若接线不正确,则返回步骤5.1)继续进行修正;
5.3)整个修正判断过程采用递归方法实现,也可使用循环或计算机专业公知的可替代方法实现;
5.4)如果在步骤5.3)的递归过程中对所有线路都依次旋转了6次进行修正判断后依然不能满足正确性条件,则无法对其进行分析直接跳至步骤7);
6)生成修正后的电流有效值并保存满足正确性条件时的修正值;
7)输出分析结果。
以上所述步骤4)中参考线路修正的具体实现方式是:直接将A相相位设为0°、B相设为120°、C相设为240°,或根据其三相电流相位判断错误使用对应的方法进行修正。
以上所述步骤4)中对于某一线路进行相角平衡修正时,首先判断是否有某一相与其他两相间的相位都是60°?如果是,则进行修正,如果不是,则不进行修正;其修正的具体实现方式是:找出三相电流中的中间相,即与其他2个夹角为60°的相,然后给中间相相角加180°。
以上所述步骤4)中对于某一线路进行相角正序修正时,首先判断三相相位中B相相位是否等于A相相位加120°?如果是,则不需要修正;如果不是,则要进行修正,其修正的具体实现方式是:交换A、B两相的相位即可完成修正。
以上所述步骤5)中,以旋转角度方式进行修正时,其具体实现修正及判断过程是:以60°为间隔在一个周期内循环旋转,每次旋转一个线路,一次旋转60°,每次旋转后进行一次正确性判断,如果满足正确性条件,则执行步骤6);如果不满足则进行步骤5)继续旋转,直至满足正确性条件为止;若所有线路都依次旋转完毕依然不能满足正确性条件,即无法判断接线是否正确则进行步骤7)。
以上所述步骤7)中生成的分析结果是下列情况之一:接线正确,接线错误或无法判断。
以上所述步骤7)是输出分析结果,如果结果为接线错误则进一步输出错误情况,即将步骤6)修正后的电流有效值与步骤2)保存的参数进行比较,然后生成分析结果。
以上所述步骤7)中生成的分析结果是接线错误时,进一步输出各线路各相的接线状态。
对于某线路而言其各相的接线状态分别有:
A相有:A相接线正确、A相与B相接反、A相与C相接反、A相极性接反、A相与B相接反且当前B相极性接反、A相与C相接反且当前C相极性接反;
B相有:B相接线正确、B相与A相接反、B相与C相接反、B相与A相接反且当前A相极性接反、B相极性接反、B相与C相接反且当前C相极性接反;
C相有:C相接线正确、C相与A相接反、C相与B相接反、C相与A相接反且当前A相极性接反、C相与B相接反且当前B相极性接反、C相极性接反。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分析结果可靠,准确性大幅提高。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进行两次修正并进行判断,最终形成的分析结果中会给出完善的错误情况及纠正方案,无需再人为进行判断,其分析结果可靠性明显比传统的分析方法强,并且不受工作人员主观素质以及客观环境因素等方面影响,使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大幅提高。
2、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本发明使电力继电保护回路接线分析工作简单化,只需要进行简单测量即可自动分析并给出结果,对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接线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分析过程中当相位接反时三相电流的向量示意图;
图3为各线路正确时三相电流的向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相量修正前三相电流的向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其接线分析的具体流程如下:
1)获取母线差动保护线路测量值及参数:
通过仪表测量获得母线差动保护线路各线路的电流有效值及相位,其中任一线路的电流有效值是该线路A、B、C、N相的电流有效值。在测量时需选定一个参考电压,所测的所有线路的电流相位是指被测电流相对于此参考电压的相位。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测量参考一直是此电压,即母线所有线路电流的相位都是相对于此参考电压的相位。参考电压可在测量时由操作者自行选择。
在进行分析前输入母线差动保护线路的参数。该包含各线路CT变比、各线路所在母线、各线路供电方式,及各线路编号(用于绘制向量图);输入所选的参考线路即参考电压所在的线路、参考电压,参考相功率角即参考电压所在相的功率角,来自计量回路。
2)根据母线参数对母线差动保护线路测量值进行换算:
2.1)用线路的N相电流修正该线路的A、B、C相电流。
在三相不平衡时N相会产生电流,理想情况下,使用N相修正A、B、C三相, 可使三相平衡。修正过程即给A、B、C三相的电流矢量分别加上N相电流矢量即可。
2.2)计算母线各线路的平衡系数。
对于母线差动保护,由于各线路电压等级相同,所以可将各线路的CT变比视为其平衡系数;同时保证所有线路的平衡系数不大于4,即找出平衡系数最大的线路,将其平衡系数设为4,再将其他线路的平衡系数转换。
2.3)根据母线各线路的平衡系数换算该线路的电流有效值;
将各线路电流乘以其对应的平衡系数。即分别将各线路A、B、C三相电流幅值乘以其平衡系数。
2.4)将所有电流相位减去参考相功率角。
如果参考线路接线正确,那么给所有电流相位减去参考相功率角后,其参考相电流相位应为0°。
2.5)判断参考电压是否是Ua,如果是则直接执行步骤2.6);如果不是则将参考电压转换为Ua后再执行步骤2.6);
将参考电压转换为Ua的具体实现方法:
在测量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任一电压作为参考,那么参考电压有可能是Ua、Ub、Uc、Uab、Ubc、Uca之一,需将参考相转换为Ua,以方便后续分析。
根据电力系统原理有5种情况:Ub滞后Ua120°,Uc滞后Ua240°,Uab滞后Ua330°,Ubc滞后Ua90°,Uca滞后Ua210°。
转换方式为:根据选择的参考电压,将所有的电流相位都加上对应的角度即可。具体如下:
当参考电压为Ub时,参考线路A相电流相角为-120°,那么只要对所有线路各相都加上120°,即可将参考电压转换为Ua;
当参考电压为Uc时,A相相角为-240°,给各线路各相加240°。
当参考电压为Uab时,A相相角为30°,给各线路各相加330°。
当参考电压为Ubc时,A相相角为-90°,给各线路各相加90°。
当参考电压为Uac时,A相相角为-210°,给各线路各相加210°。
3)根据已经换算的母线差动保护各线路测量值判断接线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执行步骤6);如果不正确则执行步骤4);
3.1)需要先根据输入的参数判断是双母线还是单母线。
3.2)如果是单母线,则如果满足下述三个条件即表示相位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直接跳转到步骤7);如果不满足,则证明接线错误,那么需要先将转换过的电流值保存一个副本作为原始值(用于输出结果),然后执行步骤4);
正确条件:
条件1,所有线路相序相同且都是正序,即在向量图中顺时针依次显示为A、B、C;
条件2,所有线路满足相角平衡,即相与相之间相差120°;
条件3,电源侧与负荷侧的幅值相等、相角相差180°(即矢量和为零)。此处指纵差。
3.3)如果是双母线:则需要同时满足小差一平衡,小差二平衡,大差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直接跳转到步骤7)输出结果;如果不满足,则证明接线错误,那么需要先将转换过的电流值保存一个副本作为原始值(用于输出结果),然后进入步骤4)。其中小差一平衡指母线一中的所有线路满足步骤3.2)中的三个条件;小差二平衡指母线二中的所有线路满足步骤3.2)中的三个条件;大差平衡指母线一及母线二的所有线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4)进行第一次修正,并进行判断。
当不能满足步骤3.2)中的正确性条件时,则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修正,然后判断其接线是否正确:
4.1)参考线路修正。由于参考线路是参考电压所在的线路,并且已经将参考电压转换为Ua,且对所有电流参数都已减去了其功率角。所以,理想状态下参考线路A相应该为0°,B相为120°,C相为240°。根据这些条件可以将接线错误的参考线路直接修正正确,修正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直接将A相相位设为0°,B相设为120°,C相设为240°。
方法二:针对每一错误情况分别进行不同的修正,对于单一线路的错误情况有47种,每种错误情况下的相位都与其它错误情况不同,所以根据其三相电流相位可以判断其错误情况,并使用对应的方法进行修正。
该修正方式的具体采用状态码的方式。先假设6个角度状态,并用整数表示:0°时,状态码为0;60°为1;120°为2;180°为3;240°为4;300°为5。然 后对各相进行对比,得到其角度的状态码,再根据状态码做对应的修正。如:接线正确的情况下,A相为0°,状态码为0,B相120,状态码为2,C相240°,状态码为4;那么得到此线路的状态码为024,再做对应的处理即可对参考线路进行正确的修正。错误情况及对应的修正方法如表1所示:
表1错误情况与修正方法对应关系表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091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111
4.2)相角平衡修正。是指依次对除参考线路外的其他所有线路进行修正。相位平衡是指某线路的三相幅值相等,相位互成120°,或者说,在三相电流幅值相等时三相的矢量和为零。在此处判断时不考虑幅值相等,只判断相位是否互成120°,如果互成120°则认为平衡。
参见图2a、图2b、图2c,当相位接反时,三相电流的向量示意图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当任意一相的相位反时出现如图2a形状的向量图;当接线正确或者全部接反时会出现图2b形状的向量图;当任意两相的相位同时接反时出现图2c形状的向量图。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在此步只判断图2a及图2c两种情况,因为图2b中三相是平衡的。
判断是否有某一相与其他两相间的相位都是60°,如果是则进行修正,如果不是则不修正。
具体修正方法如下:
导致三相相角不平衡的原因有两种:1、三相中任意一相极性接反(如图2a,A相接反);2、三相中任意两相极性接反(如图2c)。
针对这两种情况,找出其中的中间相,即与其他2个夹角为60°的相,然后给其相角加180°,即反了一下相,向量图变成图2b形状。
4.3)相角正序修正。是指依次对除参考线路外的其他所有线路进行修正。正序是指A相超前B相120°,B相超前C相120°,C相超前A相120°。其判断方法是:
判断B相相位是否等于A相相位加120°,如果是则证明是正序,不用修正;如果不是则证明不是正序,要进行修正。
具体修正方法如下:
交换A、B两相的相位即可完成修正。如果A相相位为X、B相相位为Y,将A相相位置为Y,将B相相位置为X即可。
参见图4,例如A超前C 120°,C超前B120°,负序。交换A、B相。就完成了修正。
4.4)正确性判断
判断接线是否正确。在此步如果满足下面条件即表示相位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直接跳转到步骤6);如果不满足,则证明接线错误,并继续执行步骤5)。
需要先判断是单母线还是双母线,并使用对应的正确条件进行判断。
单母线正确条件:电源侧合成矢量与负荷侧合成矢量的幅值相等、角度相差180°即矢量和为零。
双母线正确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小差一平衡,小差二平衡,大差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其中,小差一平衡指母线一中的所有线路满足上述正确条件条件;小差二平衡指母线二中的所有线路满足上述正确条件条件;大差平衡指母线一及母线二的所有线路满足上述正确条件条件。
5)进行第二次修正并进行判断:
5.1)修正:通过对线路进行旋转角度修正,修正后进行步骤5.2)。
第二次修正的主要方式是旋转角度,在此步对除参考线路外的其它所有线路依次旋转角度,每次旋转一个线路。
对在步骤4)中未进行正序修正和不平衡修正的线路,即向量图为图2b所示的线路,分别对其三相电流相位进行加+120°、+180°、+240°、+360°;
如果某线路进行过相角或者正序修正,那么应该对该线路的三相相角分别进行加+60°,+120°,+180°,+240°,+300°,+360°进行正确性判断,即以60°为间隔在一个周期内循环旋转。
5.2)判断:若接线正确则进行步骤6);若接线不正确,则返回步骤5.1)继续进行修正;
判断是否满足正确性条件,即步骤4.4)中的正确条件。如果满足正确条件则转到步骤6),如果不满足则执行步骤5.1)。
每次旋转一个线路,每次旋转后进行一次正确性判断,如果满足正确条件,则退出旋转;如果不满足则继续旋转,直至满足正确性条件为止。
5.3)整个修正判断过程采用递归方法实现,也可使用循环或计算机专业公知的可替代方法实现。
上述步骤5.1)及步骤5.2)描述了对某一线路的修正判断过程必须的要素,而整个修正过程是一个递归;采用递归的流程是:对当前线路执行步骤5.1),即增加当前线路相位一次(如加60°),进行步骤5.2)判断;如果不满足则对下一绕组调用此流程,如果没有下一线路,则对此线路继续增加角度。此递归方式可以用计算机行业的循环或其他公知的方法替代。
5.4)如果在步骤5.3)的递归过程中对所有线路都依次旋转了6次进行修正判断后依然不能满足正确性条件,则无法对其进行分析直接跳至步骤7);
以一个有三条线路的单母线为例,线路一的B相极性接反,线路二的三相极性都接反,线路3的A相与B相接错。参考线路(即测量时参考电压所在的线路)为线路一。
那么,在第4步中会对线路一进行修正,即执行步骤4.1),对母线3进行正序修正即执行步骤4.3),而对线路二不会进行任何修正。
经步骤4)修正后电流相位如下:
线路一:A相:0°,B相:120°,C相:240°;
线路二:A相:0°,B相:120°,C相:240°;
线路3:A相:180°,B相:300°,C相:60°;
对这种情况在修正时,对线路二会分别进行加+120°、+180°、+240°、+360°;对线路3会分别进行加+60°,+120°,+180°,+240°,+300°,+360°;
那么,其第二次正确性修正判断时流程如下:
5.1)修正:先给线路3旋转60°,即三相各加60°;
旋转后线路3三相相位为:A相:240°,B相:0°,C相:120°;
5.2)判断:不满足正确性判断条件;
5.1)修正:给线路3旋转120°,即三相各加120°;
旋转后线路3三相相位为:A相:300°,B相:60°,C相:180°;
5.2)判断:不满足正确性判断条件;
依次给线路3旋转直至旋转到+360°;此时对线路3旋转了6次;
5.1)修正:将线路二旋转120°;
旋转后线路二三相相位为:A相:120°,B相:240°,C相:0°;
5.2)判断:不满足正确性判断条件;
5.1)修正:给线路3旋转60°,即三相各加60°;
旋转后线路3三相相位为:A相:240°,B相:0°,C相:120°;
5.2)判断:不满足正确性判断条件;
依次给线路3旋转直至旋转到+360°;此时又对线路3旋转了6次;
5.1)修正:将线路二旋转180°;
旋转后线路二三相相位为:A相:180°,B相:300°,C相:60°;
5.2)判断:满足正确性判断条件;转到第6步。
由上述示例可以看出,线路二旋转1次,就要将最后一个线路旋转6次。直至满足正确条件,或将所有线路都进行了旋转仍无法满足正确条件。上述示例中旋转时不对参考线路(即线路一)进行操作;即,如果一直无法满足正确条件,则在进入下一步前,会对线路二旋转4次,线路3旋转24次,线路一不进行任何旋转修正。
6、生成修正后的电流有效值并保存满足正确性条件时的修正值;
如果是从步骤3)直接跳转到本步骤的,那么直接转到第7步执行;
如果是从步骤4)或步骤5)转到本步骤的,那么需要保存修正过程中满足正确条件时的修正值的一个副本,以便步骤7)输出结论。
7、输出结论
最后的分析结果有三种情况:一是接线正确,二是接线错误,三是无法判断。
如果从步骤3)直接跳转至步骤6),则输出接线正确;
如果进入步骤4)分析,且在步骤4)中所有线路都依次旋转完毕依然不能满足正确性条件,则输出无法判断;无法判断的原因是输入参数有误或系统误差过大。
如果进入步骤4)分析,且在步骤4)步正确性判断时满足正确性条件,则输出接线错误,并进一步判断错误情况,输出纠正方案。
错误情况的判断方法如下:
将修正后的电流值与步骤3)保存的原始值逐相比较,判断的相角A’,B’,C’与原始值A,B,C,-A,-B,-C的相角关系,根据相角关系输出每一线路每相的结论。此处A,B,C表示原值,-A表示A加180°,-B,-C同理;A’,B’,C’表示修正过的值。
结论如下表,表格中相交的格子中表示横行和竖行的值相等。如果某线路修正后的值A’与-A相等,那么此线路A相极性接反,同理输出所有线路的结果。
    A   B   C   -A   -B  -C
  A’   接线正确   B相与A   相接反   C相与A相   接反   A相极性   接反   B相与A相接反  且当前B相极   性接反  C相与A相接 反且当前C相  极性接反
  B’   A相与B相接反   接线正   确   C相与B相   接反   B相与A相  接反且当   前A相极  性接反   B相极性接反  B相与C相接 反且当前C相  极性接反
  C’   A相与C相接反   B相与C   相接反   接线正确   A相与C相  接反且当   前A相极  性接反   B相与C相接反  且当前B相极   性接反  C相极性接反
例如对于有两条线路的单母线,则先使用上述方法输出线路一结果,再输 出线路二结果。
假设实际情况中线路二B相极性接反了,又将A相接到了C相,C相接到了A相,那么输出的结果如下:
接线错误:
线路一:A相接线正确,B相接线正确,C相接线正确;
线路二:A相与C相接反,B相极性接反,C相与A相接反。
本例的分析结果说明了当前接线错误情况,可根据此结果进行接线纠正。
8)算法基本理论验证和结论(幅值平衡的条件下)
此处的验证前提条件是假设线路三相幅值平衡。由于加上幅值不平衡的情况,错误的可能会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以下列举了线路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并根据该错误类型随机举例根据以上的算法进行推导,按输出的结果给出结论,为便于说明,所有的例子认为线路正确时的向量图如图3,实际由于功率因数不为1以及参考相的选择的不同,相角不一定是这样的,但三相的相角差应该是120°。举例假定只有一处线路有错误其他线路接线时正确的,这个假定不影响判断的结果,假如有多处错误的话,实际要输出的结果的过程中判断的次数要多一些,但对于出错的线路的结论是相同的。
8.1)一相相位接反,例如某线路B相极性接反表2所示:
表2
8.2)两相极性接反,例如某线路A,C相极性接反如表3所示:
表3
8.3)三相相位接反,例如某线路A,B、C相极性接反时如表4所示:
表4
8.4)两相位置相互接反,例如某线路A,B相接反,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173
8.5)三相位置相互接反,例如某线路A相错接到C相,C相错接到B相,B相错接到A相时,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181
8.6)两相位置相互接反,其中一相又极性接反,例如某线路B相错接到C相,B相极性接反时,如表7所示:
表7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182
8.7)两相位置相互接反,第三相又极性接反,例如某线路B相错接到C相,A相极性接反时,如表8所示:
表8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183
8.8)两相位置相互接反,这两相的极性也全接反,例如某线路A相错接到C相,A,C相的极性接反时,如表9:
表9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191
8.9)两相位置相互接反,其中一相和第三相的极性接反时,例如某线路A相错接到B相,C相和B相的极性接反时,如表10所示:
表10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192
8.10)两相位置相互接反,极性全部接反,例如某线路A相错接到C相,3相相位接反时,如表11所示:
表11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193
8.11)三相位置相互接反,其中一相极性接反,例如某线路A相错接到B相,B相错接到C相,C相错接到A相,C相极性接反时,如表12所示:
表12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202
8.12)三相位置相互接反,其中两相极性接反,例如某线路A相错接到C相,C相错接到B相,B相错接到A相,A,B相极性接反时,如表13所示:
表13
8.13)三相位置相互接反,极性全部接反,例如某线路A相错接到B相,B相错接到C相,C相错接到A相时,如表14所示:
表14
Figure G2009102666181D00211
8.14)结论
从实际情况推导根据算法推导的结论与实际错误情况完全相符合。

Claims (8)

1.一种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母线差动保护线路测量值及参数:
母线差动保护线路的测量值包括:各线路的电流有效值及相位;任一线路的电流有效值是该线路A、B、C、N相的电流有效值;所述各线路的电流相位是相对于参考电压的相位;所述参考电压是任一线路的线电压或相电压;
母线差动保护线路的参数包括:各线路CT变比、线路所在母线、线路供电方式、线路编号以及参考相功率角;
2)根据母线参数对母线差动保护线路测量值进行换算,其具体实现方式是:
2.1)用线路的N相电流修正该线路的A、B、C相电流;
2.2)计算母线各线路的平衡系数;母线差动保护的平衡系数的计算方法是:各线路的CT变比视为其平衡系数;同时保证所有线路的平衡系数不大于4,即找出平衡系数最大的线路,将其平衡系数设为4,再将其他线路的平衡系数转换;
2.3)根据母线各线路的平衡系数换算该线路的电流有效值;
2.4)将所有电流相位减去参考相功率角;
2.5)判断参考电压是否是Ua,如果是则直接执行步骤3);如果不是则将参考电压转换为Ua后再执行步骤3);
3)根据已经换算的母线差动保护各线路测量值判断接线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执行步骤6);如果不正确则执行步骤4);
3.1)根据输入的参数判断是双母线还是单母线;
3.2)若为单母线,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即表示相位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直接跳转到步骤7)输出结果;如果不满足,则证明接线错误,那么需要先将转换过的电流值保存一个副本作为原始值,然后进入该步骤;判断条件为:所有线路相序相同且都是正序,即在向量图中顺时针依次显示为A、B、C;所有线路满足相角平衡,即相与相之间相差120°;电源侧与负荷侧的幅值相等、相角相差180°,此处指纵差;
3.3)若为双母线,所述双母线由母线一和母线二构成,需要同时满足小差 一平衡,小差二平衡,大差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直接跳转到步骤7)输出结果;如果不满足,则证明接线错误,那么需要先将转换过的电流值保存一个副本作为原始值,然后进入步骤4);所述小差一平衡指母线一中的所有线路满足步骤3.2)中的判断条件;小差二平衡指母线二中的所有线路满足步骤3.2)中的判断条件;大差平衡指母线一及母线二的所有线路满足步骤3.2)中的判断条件;
4)进行第一次修正,并进行判断:第一次修正包括参考线路修正、各线路相角平衡修正以及相角正序修正;第一次修正进行完毕之后,判断接线方式是否正确,若是,则进行步骤6);若否,则进行步骤5);
在此步如果满足下面条件即表示相位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直接跳转到第6步;如果不满足,则证明接线错误,并继续执行第5步;
需要先判断是单母线还是双母线,并使用对应的正确条件进行判断;
单母线正确条件:电源侧合成矢量与负荷侧合成矢量的幅值相等、角度相差180°;
双母线正确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小差一平衡,小差二平衡,大差平衡,则证明接线正确;其中,小差一平衡指母线一中的所有线路满足上述正确条件;小差二平衡指母线二中的所有线路满足上述正确条件;大差平衡指母线一及母线二的所有线路满足上述正确条件;
5)进行第二次修正并进行判断:
5.1)修正:通过对线路进行旋转角度修正,修正后进行步骤5.2);
5.2)判断:若接线正确则进行步骤6);若接线不正确,则返回步骤5.1)继续进行修正;
5.3)整个修正判断过程采用递归方法或循环方法实现;
5.4)如果在步骤5.3)的递归过程中对所有线路都依次旋转了6次进行修正判断后依然不能满足正确性条件,则无法对其进行分析直接跳至步骤7);
6)生成修正后的电流有效值并保存满足正确性条件时的修正值;
7)输出分析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参考线路修正的具体实现方式是:直接将A相相位设为0°、B相设为120°、C相设为240°,或根据其三相电流相位判断错误使用对应的方法进行修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对于某一线路进行相角平衡修正时,首先判断是否有某一相与其他两相间的相位都是60°,如果是,则进行修正,如果不是,则不进行修正;其修正的具体实现方式是:找出三相电流中的中间相,即与其他2个夹角为60°的相,然后给中间相相角加1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对于某一线路进行相角正序修正时,首先判断三相相位中B相相位是否等于A相相位加120°,如果是,则不需要修正;如果不是,则要进行修正,其修正的具体实现方式是:交换A、B两相的相位即可完成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以旋转角度方式进行修正时,其具体实现修正及判断过程是:以60°为间隔在一个周期内循环旋转,每次旋转一个线路,一次旋转60°,每次旋转后进行一次正确性判断,如果满足正确性条件,则执行步骤6);如果不满足则进行步骤5)继续旋转,直至满足正确性条件为止;若所有线路都依次旋转完毕依然不能满足正确性条件,即无法判断接线是否正确则进行步骤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生成的分析结果是下列情况之一:接线正确,接线错误或无法判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是输出分析结果,如果结果为接线错误则进一步输出错误情况,即将步骤6)修正后的电流有效值与步骤2)保存的参数进行比较,然后生成分析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生成的分析结果是接线错误时,进一步输出各线路各 相的接线状态,
对于某线路而言其各相的接线状态分别有:
A相有:A相接线正确、A相与B相接反、A相与C相接反、A相极性接反、A相与B相接反且当前B相极性接反、A相与C相接反且当前C相极性接反;
B相有:B相接线正确、B相与A相接反、B相与C相接反、B相与A相接反且当前A相极性接反、B相极性接反、B相与C相接反且当前C相极性接反;
C相有:C相接线正确、C相与A相接反、C相与B相接反、C相与A相接反且当前A相极性接反、C相与B相接反且当前B相极性接反、C相极性接反。
CN2009102666181A 2009-07-23 2009-12-31 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Active CN101782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66181A CN101782619B (zh) 2009-07-23 2009-12-31 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3405.6 2009-07-23
CN200910023405A CN101614778A (zh) 2009-07-23 2009-07-23 电力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CN2009102666181A CN101782619B (zh) 2009-07-23 2009-12-31 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2619A CN101782619A (zh) 2010-07-21
CN101782619B true CN101782619B (zh) 2012-05-16

Family

ID=42522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66181A Active CN101782619B (zh) 2009-07-23 2009-12-31 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26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2549B (zh) * 2016-11-29 2020-09-22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主接线分析系统、分析方法和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2619A (zh)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4778A (zh) 电力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CN108445438B (zh) 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1762768B (zh) 自耦变压器差动保护ct回路接线的分析方法
CN101118269A (zh) 电力保护线路用的接线分析装置
CN101788629B (zh) 电力系统常规变压器继电保护ct回路接线分析方法
CN101762771B (zh) 电力系统母线差动保护ct回路接线分析方法
CN112485514A (zh) 一种电平衡用电量不确定度评价方法
CN104133189A (zh) 三相四线电能表一相失压时退补电量误差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2095958A (zh) 二绕组常规变压器单开关差动保护ct接线正确性分析方法
CN101782619B (zh) 电力系统母线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CN101788625B (zh) 电力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CN101788630B (zh) 电力系统常规变压器继电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
CN101788634B (zh) 电力系统自耦变压器继电保护线路中的接线分析方法
CN102096005A (zh) 双母线单分段ct回路接线检验判定方法
CN110187239B (zh) 一种基于直算法的低压配电网线损和偷漏电点的计算方法
CN102095963A (zh) 三绕组常规变压器单开关差动保护ct接线正确性分析方法
CN104133188B (zh) 三相四线电能表两相失压时退补电量误差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0224391A (zh) 一种混合概率-区间最优潮流的求解方法
CN102096012A (zh) 双母接线母线差动保护ct回路接线正确性分析方法
CN102095974A (zh) 三绕组常规变压器差动保护正确接线判定方法
CN102095991A (zh) 两绕组常规变压器ct回路接线检验判定方法
CN102095983A (zh) 单母接线母线ct回路接线正确性分析方法
CN102109563A (zh) 单母线三分段ct回路信息检测及校正方法
CN102095978A (zh) 主变压器差动保护线路接线分析方法
CN102096014A (zh) 四绕组自耦变压器ct回路接线正确性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 AN APWR ELECTRICAL SYSTE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 AN AIBANG ELECTRIC CO.,LTD

Effective date: 201206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21

Address after: 710075 No. 1-401, No. 34, B, hi tech Zone, Shaanxi, Xi'an

Patentee after: Xian Aibang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1, room 710075, block B, 3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hi tech Zone, Shaanxi, Xi'an

Patentee before: Xi'an Aibang Electric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

Assignee: Xi'an Aibang Electric Co.,Ltd

Assignor: Xian Aibang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361000000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nnection analysis method of relay protection circuit of power system bu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16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0111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