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0223B - 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0223B
CN101780223B CN2010101430600A CN201010143060A CN101780223B CN 101780223 B CN101780223 B CN 101780223B CN 2010101430600 A CN2010101430600 A CN 2010101430600A CN 201010143060 A CN201010143060 A CN 201010143060A CN 101780223 B CN101780223 B CN 101780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cerebral
radix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30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0223A (zh
Inventor
任添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 Tianhua
Yuan Biao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430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0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0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0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0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02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本中药制剂是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原料构成:生黄芪,葛根,地龙,当归尾,红花,勾藤,紫苏子、党参,柴胡,黄芩,甘草,天麻,丹参,郁金,瓜篓,牡蛎,五味子,红景天,百合,乌药,陈皮,白勺,川军,川椒,赤芍,川芎,桃仁。本发明是遵循“协调整体,补气活血”的治则提出的一种中药制剂,适宜按现有技术制成各种剂型,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及对症状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证明本发明在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明确可靠的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脑血管疾病(CVD)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脑血管病的患病率约5.0%,发病率2.0%,且有缓慢上升的趋势,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50万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其中的一类,占CVD的56.6%-80%,属于祖国医学脑卒中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ICVD的形成主要矛盾在于“内亏”,临床上多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痰上扰及老年久病精血不足、肾元不固、机体失养、生化不足、痰阻脉络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辩证论治上多分为气虚血瘀、风阳上扰、风痰阻络等证型,但瘀血闭阻脑脉是贯穿ICVD病程始末的基本病机,中药治疗ICVD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对病程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组方和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ICVD常用的复方制剂较多,绝大多数均以活血化瘀的药物为主,配合临床辨证论治、根据症候分型加减配伍,实践证明这些中药的使用能使患者的血粘度、血细胞比容和全血粘度下降,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在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然而,中医传统的辩证论治在显示了其灵活的临床施治方法外使大规模的临床使用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性,传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往往侧重于ICVD发病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和临床症型,不能涵盖ICVD发病过程的整个始终,同时,ICVD患者的发病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其形成期,发病期,恢复期显示出不同的临床症侯和病理生理变化,在此过程中机体阴阳失衡,表里相杂,虚实互现,寒热共存,任何一个单纯的治则都会失之偏侼,因此,ICVD治疗的理想中药制剂应当覆盖整个ICVD发病过程始终,采用“平衡阴阳,沟通表里,寒热互补,虚实同治”的整体协调方法,加之“活血化淤”突出局部的治疗原则选方组药方可取得标本兼治的显著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遵循“平衡阴阳,沟通表里,寒热互补,虚实同治”的整体协调疗法,加之“活血化淤”突出局部的治疗原则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在本方的整体协调中具备了四个矛盾点(寒、热、虚、实),八个矛盾面(寒、热、升、降、补、泻、收、散),四方同调,八方共治,相反而有相成,使机体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其所含的治疗活性物质由以下中药按以下重量单位份配制而成:
生黄芪12-15份        川军0.5-1份        地龙1.5-2.5份
当归尾1.5-2.5份      红花3-4份          勾藤1.5-2.5份
紫苏子3-4份          党参3-4份          柴胡1.5-2.5份
黄芩1.5-2.5份        甘草1.0-1.5份      天麻1.5-2.5份
红景天1.5-2.5份      川椒1-2份          牡蛎3-4份
赤芍1.5-2.5份        川芎1.5-2.5份      桃仁3-4份
陈皮3-4份            白芍3-4份          葛根6-8份。
此外,配制治疗活性物质的中药还可以含有:
五味子1.5-2.5份      郁金1.5-2.5份      百合3-4份
瓜篓3-4份            乌药1-2份          丹参3-4份。
本发明配方中具有下列特点:
寒热并用:黄芩以清热,川椒以温中,功能的紊乱证候寒热互见,如单纯以温热之品以治胃脾之寒,就会使上焦火热愈炽,脾胃虽得治,而上焦之热加重缠绵不消,反之,单以寒凉之药清热除烦,必寒其中,使脾胃之寒愈剧。所以寒热并用,使热邪得清而不伤其中,脾胃得温而不助胸中之热,故寒热并用,各免其弊,相得益彰。
升降并用:整体得紊乱,寒热互见,虚实并存,一体之中往往上热而下寒,紊乱表现得症候虽有寒热虚实,但不是偏盛或过衰,需将上焦之热降至下焦以温其寒,把下焦之寒升至上焦以凉其热,上下交流,气血通达,使寒热并治,使其降中有升,升中有降,所以,方中柴胡得提升是使苏子更好得发挥降气得作用,二药为用,升降结合,令人回味。
收散并用:方中牡蛎固涩以敛气,柴胡宣通以发散,上焦积热。气血周流不畅,淤塞不通,须用柴胡以散,疏通发散胸中之邪。但心为一身之主,心气宜收不宜散,单用发散之品,必耗散心气,于体不利,所以方中选牡蛎收敛以固其气,使心气不得耗散。这样,二药共用,发散以除积聚之邪,收敛以固心阳之气,使邪得除而正不损,收散共济,以凑驱邪固本之功。
补泄并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者所病,皆因机体虚衰而被邪气所侵,故病者该尽补,然,虚之所虚自有其因,正邪相争交织于内,气机不畅,气血痰食积聚,天阳之气不得利用,水谷精微不得充赢,使机体易虚,如单用补剂则助其病势,反对机体不利,臃补敛邪,病加一等,必须将淤塞之积滞给以驱除,方能为机体之补铺平道路,故用泻法以寓其中,积滞得泻病邪易除,补有其功,方中用党参、川军维持补泻平衡。
同时,根据ICVD的发病机理,无论病机如何纷繁复杂,但“气滞血瘀“贯穿ICVD发病过程的始终,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淤”,因此,方中选用“补阳还五汤”化裁以补气活血,突出ICVD的特异性治疗。
补阳还五汤源于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瘫痿论》,原文说:“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水煎服。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芪,只得迁就人情,用一二两(按:每两约30克),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岂不是八两?两剂服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从以上的论述中已经清楚,王清任创制的补阳还五汤可用于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及后遗症期。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那么,中风病如何防患于未然而“治未病”呢?这首先要明确,中风病最常见的病机是气虚血瘀,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病程日久的ICVD患者,其病机以多虚、多瘀、虚实夹杂为特点,即由于正气亏虚,血行不利,津液不得布散,则血瘀、痰阻而为病,治当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该方剂的组成既考虑了ICVD患者寒热虚实错杂的整体共性治疗,又以补阳还五汤化裁为基础突出ICVD的特异性治疗,所以,该方剂可用于ICVD患者的预防、治疗、后遗症各个期,一方之中有病除病,无病补正,运用一方,疗治始终,均收其效。
本发明采用生黄芪、红花、川军、地龙等21味中药用常规方法炮制并制成中药汤剂、冲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水丸剂、片剂、合剂及口服剂等剂型就可以达到治疗ICVD患者。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本发明还可以加用如下配比的中药:
五味子1.5-2.5份    郁金1.5-2.5份   百合3-4份
瓜篓3-4份          乌药1-2份       丹参3-4份。
加用上述六味药的理论依据为:“心者,君主之宫,神明出焉”,心脏是气血的主载,没有充足的气血供给,脑的功能就会散失,故治脑必治心,心脑同治,强心以健脑。心脏的治则当“宽胸以宣肺”,“疏肝以健脾”。心居胸中,两肺之间,胸腔的活动和肺脏的功能活动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心脏的排血功能,依据这个道理在组方时以瓜蒌韭白汤中,选瓜蒌一味,宽胸利气,辅以五味子酸涩以敛肺气,宣散结合,同时选《时方妙用歌诀》中百合乌药汤,百合轻清,润肺清心,乌药行气止痛,四药合用共同完成宽胸宣肺之功;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血的生成、贮藏、统摄与此三脏密切相关,方中选用丹参疏肝活血,郁金行气活络,同时配以原方中的党参,川椒健脾补气,共凑疏肝健脾之功,恢复心脏正常的舒缩功能,保证有效的血液循环,达到强心以健脑的目的。
本发明中药可根据需要,按照常规方法炮制并制成中药汤剂、冲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水丸剂、片剂、合剂及口服剂等剂型。具体制备方法可以是:
所述中药按配方中重量单位份数混合,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加水常规煎煮2至3次,每次1.5-3小时,合并水煎煮液提取液,离心过滤;滤液浓缩到比重为1.001-1.301,得到浸膏。之后喷入干燥器中,在进口温度100-230度,出口温度20-120度下干燥,将药粉分装器内封口。可用来按照药剂学中的常规方法制成胶囊、散剂口服液等制剂。
一般的,取上述中药10公斤,可制成中药胶囊约2000粒。
使用时,在餐前半小时服用,置阴凉干燥处密封储藏。一般的,本发明中药30天为一疗程,连续用药时间不应少于3-6个疗程。
本发明中药胶囊约2000粒,对普通轻症患者可用2-3个疗程,重症患者可加量服用。
本发明中药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辅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及其并发症的常规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及梗塞后预防再梗的治疗,仅用此药即可,对症状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TIA)的治疗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本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后遗症期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很好。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具体可以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为椎动脉(后循环)脑供血不足、症状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按中药重量单位份计的配方为:
生黄芪12-15份      川军0.5-1份      地龙1.5-2.5份
当归尾1.5-2.5份    红花3-4份        勾藤1.5-2.5份
紫苏子3-4份        党参3-4份        柴胡1.5-2.5份
黄芩1.5-2.5份      甘草1.0-1.5份    天麻1.5-2.5份
红景天1.5-2.5份    川椒1-2份        牡蛎3-4份
赤芍1.5-2.5份      川芎1.5-2.5份    桃仁3-4份
陈皮3-4份          白芍3-4份        葛根6-8份
将以上二十一味药按配方中重量单位份计的中药材混合,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加水常规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水煎煮液提取液,离心过滤;滤液浓缩到比重为1.001-1.301,之后喷入干燥器中,在进口温度100-230度,出口温度20-120度下干燥,将药粉分装器内封口。可用来制成胶囊、散剂口服液等制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加用五味子、郁金、百合、瓜篓、乌药、丹参,按中药重量单位份计的配方为:
生黄芪12-15份     川军0.5-1份      地龙1.5-2.5份
当归尾1.5-2.5份   红花3-4份        勾藤1.5-2.5份
紫苏子3-4份       党参3-4份        柴胡1.5-2.5份
黄芩1.5-2.5份     甘草1.0-1.5份    天麻1.5-2.5份
红景天1.5-2.5份   川椒1-2份        牡蛎3-4份
赤芍1.5-2.5份     川芎1.5-2.5份    桃仁3-4份
陈皮3-4份         白芍3-4份        葛根6-8份
五味子1.5-2.5份   郁金1.5-2.5份    百合3-4份
瓜篓3-4份         乌药1-2份        丹参3-4份
上述配方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胶囊、散剂口服液等制剂。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其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实验得到证明。
试验1,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剂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治疗的实验研究
1:试验目的: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剂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及对其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2:受试药物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胶囊,每粒胶囊含生药0.5克,对照组为银杏叶胶囊,由上海信宜药厂生产,0.2g/粒,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受试对象,这些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3:试验方法:78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本制剂治疗组37例,银杏叶胶囊组41例,其中本制剂治疗组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4.7)岁;病程0.5-17年。银杏叶胶囊组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5.2)岁;病程0.5-20年。
以上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本制剂治疗组,每日6粒,分三次口服,疗程30天;银杏叶胶囊组,每日6粒,分三次口服,疗程30天。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各采血一次。所有患者在治疗时停用影响血液流变、抗血小板、及血管活性药物。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测定采用改良的八木国夫法,红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测定使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试验结果采用两组均数的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表1:本制剂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LPO、SOD的影响(X±SD)
Figure GSA0000006025620004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银杏叶胶囊组比较P<0.01
表1的试验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本制剂组及银杏叶胶囊组治疗后均可降低患者血浆LPO水平具有抗过氧化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红细胞SOD的水平,提高抗过氧化活性;此外,本制剂组与银杏叶胶囊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本制剂组较银杏叶胶囊组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LPO水平和提高患者红细胞SOD的水平。脂质过氧化物(LPO)的过度形成及红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减少是导致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础,通过本试验观察表明本制剂组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更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试验2,本制剂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表2:本制剂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X±SD)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银杏叶胶囊组比较P<0.01
表2的试验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本制剂组及银杏叶胶囊组治疗后均可降低患者全血比粘度(低切变率);此外,本制剂组还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粘度(低切变率),同时进行组间比较,本制剂组较银杏叶胶囊组还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粘度。
表3:本制剂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X±SD)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银杏叶胶囊组比较P<0.05
表3的试验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本制剂组治疗后可降低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银杏叶胶囊组无此作用,本制剂组较银杏叶胶囊组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的作用更明显。
试验2、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剂对老年后循环脑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
1:试验目的:验证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剂对椎动脉(后循环)脑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
2:受试药物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剂的胶囊,每粒胶囊含生药0.5克,对照组为甲磺酸倍它司丁及盐酸桂利嗪,所有入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及主要症状,经颅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符合199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同时,所有病例均行头部CT检查除外急性脑梗塞和脑出血。
3:试验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制剂治疗组19例,银杏叶胶囊组18例,其中本制剂治疗组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67±5.2)岁;病程0.5-3年。银杏叶胶囊组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68±4.7)岁;病程0.5-3年。
以上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本制剂治疗组,每日6粒,分三次口服,疗程30天;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剂量服用,疗程30天。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对患者椎-基底动脉各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一次。
疗效判断标准:(1)显效:变化头部位置无头晕及伴随症状的消失;(2):有效:静止时无头晕,但变换头部位置时可诱发,(3):无效:头晕症状无改善或发生后循环脑梗塞,试验结果采用两组均数的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及组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表4:本制剂治疗19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X±SD)
Figure GSA0000006025620005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表4的试验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本制剂组治疗后对患者椎动脉血管阻力有明显变化,椎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表5:本制剂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总有效率
Figure GSA0000006025620006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的试验结果显示:本制剂组对椎动脉(后循环)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试验3、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资料:择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满足以下条件:发病年龄为50-75岁;以眩晕为主诉、诊断为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无意识障碍,检查合作且吞咽功能正常。入选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6例。按照疾病种类和入选先后分配研究编号,以数字法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17例,治疗组19例。
治疗方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血宁20mL(北京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加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10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剂的胶囊,每粒胶囊含生药0.5克,每日6粒,分三次口服,共10d.
疗效判定标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痊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能正常行走;显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能行走但有摇晃感;有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辅助下行走;无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无法行走。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差异性比较使用t检验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1的制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制剂组优于对照组。
表6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Figure GSA0000006025620006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患者的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扳聚力集增强,纤维蛋白元含量增加等,包括症状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通过上述试验及临床观察表明本制剂在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明确可靠的疗效。
试验4、本发明实施例2的制剂治疗脑梗死患者48例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资料:择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满足以下条件:发病年龄为50-75岁;发病时间在72h以内的首次发作的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依据中华神经科学会1995年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在16-30分之间者,无意识障碍,检查合作且吞咽功能正常。脑梗死患者48例,按照疾病种类和入选先后分配研究编号,以数字法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5例,治疗组23例。
治疗方法:
脑梗死对照组患者给予灯盏细辛4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本发明实施例2的制剂的胶囊,每粒胶囊含生药0.5克,每日6粒,分三次口服,共20d。
疗效判定标准:脑梗死: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差异性比较使用t检验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2的制剂制剂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见表7。两组在用药后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改善,好转程度(评分下降率)治疗组分别为32.3%和57.8%,对照组分别为26.1%和4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制剂组优于对照组。
表7两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X±s)
Figure GSA0000006025620007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患者的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扳聚力集增强,纤维蛋白元含量增加等,包括症状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通过上述试验及临床观察表明本制剂在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明确可靠的疗效。

Claims (5)

1.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其所含的治疗活性物质由以下中药按以下重量单位份配制而成:
Figure FSB00000674950700011
2.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其所含的治疗活性物质由以下中药按以下重量单位份配制而成:
Figure FSB0000067495070001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胶囊剂、散剂、水丸剂、片剂或口服剂。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为椎动脉脑供血不足、症状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中的一种以上。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中药按配方中重量单位份数混合,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加水常规煎煮2至3次,每次1.5-3小时,合并水煎煮液提取液,离心过滤;滤液浓缩到比重为1.001-1.301。
CN2010101430600A 2010-04-09 2010-04-09 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0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30600A CN101780223B (zh) 2010-04-09 2010-04-09 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30600A CN101780223B (zh) 2010-04-09 2010-04-09 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0223A CN101780223A (zh) 2010-07-21
CN101780223B true CN101780223B (zh) 2012-01-25

Family

ID=4252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30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0223B (zh) 2010-04-09 2010-04-09 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0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2681B (zh) * 2011-08-10 2013-08-14 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的药物组合物
CN102614390A (zh) * 2012-05-01 2012-08-01 马守云 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
CN103007015A (zh) * 2012-12-26 2013-04-03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6020A (zh) * 2014-01-04 2014-04-23 王政乾 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6021B (zh) * 2014-01-04 2016-06-08 王宏伟 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口服中药组合物
CN105833184B (zh) * 2016-05-09 2019-07-26 三峡大学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的发酵药液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959A (zh) * 2002-02-10 2003-08-27 杨志东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686510A (zh) * 2005-04-14 2005-10-26 赵宏伟 一种防治脑中风的中成药
CN1951481A (zh) * 2006-10-12 2007-04-25 张元道 一种治疗脑血栓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959A (zh) * 2002-02-10 2003-08-27 杨志东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686510A (zh) * 2005-04-14 2005-10-26 赵宏伟 一种防治脑中风的中成药
CN1951481A (zh) * 2006-10-12 2007-04-25 张元道 一种治疗脑血栓的药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瑞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国民间疗法》.2008,(第7期),50-51. *
梁增坤等.分型辨治急性脑梗死70例.《河南中医》.2009,第29卷(第8期),780-78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0223A (zh)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7176C (zh) 一种增强体质、消除疲劳的中药制剂
CN101780223B (zh) 一种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
CN103301412A (zh) 一种治疗酒精肝的中药组合物
CN101708237B (zh) 用于益气通脉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940810A (zh) 一种治疗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1095768B (zh) 一种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胶囊
CN104888131A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
CN105434738A (zh) 一种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561A (zh)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
CN101564505B (zh) 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
CN103550702A (zh) 一种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
CN101850071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
CN105343688A (zh) 一种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843778B (zh)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
CN101843740B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
CN104491318A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3242B (zh) 一种检验上治疗高脂血症的药剂
CN102727806B (zh) 一种补气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
CN103316226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843825B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
CN105943860A (zh)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0551A (zh) 用于治疗高血脂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352984A (zh) 一种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中药
CN104940396B (zh) 一种降低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激素抵抗性的药物
CN104623282A (zh) 一种用于调理高血压的中药保健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UAN BIAO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ATTACHED TO CA

Effective date: 201401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Ren Tianhua

Inventor after: Yuan Biao

Inventor before: Ren Tianhu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54 XUANWU, BEIJING TO: 100054 XICHENG, BEIJING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REN TIANHUA TO: REN TIANHUA YUAN BI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20

Address after: 100054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you'anmen Street 72 No. 2 No. 705

Patentee after: Ren Tianhua

Patentee after: Yuan Biao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Attach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

Address before: 100054 Beijing Xuanwu District you'anmen Street 72 No. 2 No. 705

Patentee before: Ren Tianhua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