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0149A - 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0149A
CN101780149A CN200910186800A CN200910186800A CN101780149A CN 101780149 A CN101780149 A CN 101780149A CN 200910186800 A CN200910186800 A CN 200910186800A CN 200910186800 A CN200910186800 A CN 200910186800A CN 101780149 A CN101780149 A CN 101780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tersweet leaf
wintersweet
extract
herba
compound rec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86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0149B (zh
Inventor
王跃生
龚建平
范玫玫
游剑
刘海燕
冯育林
陈兰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iany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Bencao Tiang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Bencao Tiang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Bencao Tiang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1868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0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0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0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0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0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用药材包括主料:山腊梅叶,还包括如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配料:连翘、金银花、莪术、苍术、板蓝根、大青叶、绿茶、甘草、黄芩、金莲花、广藿香、厚朴、香薷、艾叶、薄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中药配方,及将其制备成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方法和用途,从而可生产出一类具有体外抗菌消毒作用的中药消毒用品或日化用品,如空气消毒剂、空气清新剂、洗手液等,满足日常对环境和人体皮肤粘膜进行消毒或清洁的卫生需求,对于各类流感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Description

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感冒是全球最普遍、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分为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两种,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较强,并且很容易引起病毒变异,并可能导致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爆发的H1N1型流感,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治疗流感,目前公认有效的药物是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抗流感药物“达菲”,但“达菲”只是内服药,不能做为消毒剂对环境和人体皮肤粘膜进行消毒,而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是预防流感、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目前国内常用的环境消毒方法有化学试剂法,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甲醛、84消毒液、戊二醛等,以及紫外线照射、臭氧发生器等物理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杀灭致病微生物,作用快速,有效浓度低,但各有一定的缺陷,如有毒性、刺激性、金属腐蚀性、持续效果差;许多本身又构成污染物,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健康,不适合有人环境;消毒时所有人员必须离场,操作系统要有防护措施;消毒后异味不能很快消除,长期使用会对人体有蓄积中毒的危险等。
而家庭常用的空气清新剂大多是利用香精来掩味,不仅对环境卫生起不到消毒抗菌的作用,而且其本身所含的化学物质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经空气传播致病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属中医“温病”范畴,治疗药物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湿二类中药为主。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等,常用的芳香化湿类中药有藿香、苍术、厚朴、艾叶等。现代研究已表明,包括上述中药在内的许多中药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抗病毒作用,不仅可作为内服药物治疗各类感冒,对环境及人体皮肤粘膜消毒或者清洁卫生也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山腊梅叶为腊梅科植物山腊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的叶,《中国药典》(1977年版)有记载,主产于安徽、江西等地。山腊梅叶性凉、味辛微苦,具有解表祛风、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于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山腊梅叶化学成分研究以挥发油为主,其挥发性组分主要是烯烃类、醇类物质,含有1,8桉叶素(1,8-cinceol)、芳樟醇(linalool),α-蒎烯(α-pinene),樟脑(camphor),莰烯(camphene),龙脑(borneol)等。开花期挥发油含量为1.62%-2.90%,营养期1.82%-2.46%,其中54-58%为桉叶素。李萍等人通过体内抗菌试验和体外抗菌试验发现山腊梅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同时还证明有抗炎解热,免疫增强的作用[山腊梅感冒茶抑菌抗炎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3(1):19-20]。刁军成等的研究表明山腊梅叶水浸液或挥发油均有直接抑制或杀灭流感A3或副流感1病毒的作用[山腊梅叶消毒抑菌的实验研究.江西中医药,2002,33(6):35]。
连翘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suspense(Thunb.)Vahl的干燥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研究表明,连翘种子挥发油对亚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的效价为1∶655,连翘挥发油在鸡胚内能抑制流感病毒亚甲型、副流感仙台株的增殖[张海燕.连翘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中药材,2000,23(10):657]。
金银花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研究表明,双花(金银花)喷雾剂大小剂量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剂量对小鼠肺内流感病毒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石钺等.我国药用金银花资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724-727]。
莪术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研究表明,莪术油有抗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夏泉等.莪术油抗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3):357-358]
苍术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研究表明,苍术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明显,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次之,其最低抑茵质量浓度分别为0.7g/mL,1.0g/mL和1.2g/mL[胡定慧等.苍术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生物加工过程,2008,6(5):60-68]。
板蓝根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体外抑制实验表明,板蓝根粗提液对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预防作用及较好的治疗作用[胡兴昌等.板蓝根粗提液抑制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1):62]。
大青叶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研究表明,大青叶在体外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张连同等.大青叶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283-284]。
绿茶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O.Ktye.的芽叶经加工制成,《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有记载。现代研究表明,绿茶提取物(茶多酚)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日本德岛文理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儿茶素能直接作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关键部位,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新华社记者钱铮2009年10月23日东京电,《福州日报》20091024期第6版登载)。
甘草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研究表明,甘草酸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能抑制多种不相关的DNA、RNA病毒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段伟奇等.甘草酸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7,38(4):I0001]。
黄芩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研究表明,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生长及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活性的能力[冯书晓等.抗流感病毒植物药有效部位筛选研究概况.中国中医药信息,2005,12(11):101-102]。
金莲花为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chinensis Bge.和亚洲(宽瓣)金莲花T.asiaticus L.的花,《中国药典》(1977年版)有记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研究表明,金莲花醇提物高剂量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质量,降低肺指数[林秋凤等.金莲花抑菌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1(4):412-415]。
广藿香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研究表明,广藿香精油对1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莫小路等.广藿香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中药材,2004,27(11):805-807]。
厚朴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研究表明,厚朴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王志强等.厚朴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63]。
香薷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chinensis Maxim.或江香薷Mosla 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的功效。研究表明,香薷精油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乳酸杆菌均有抑菌作用[石晓峰等.香薷精油的体外抑菌作用及皮肤毒性实验.中国药师,2007,10(6):556-557]。此外,石香薷挥发油具有抗流感A3型病毒作用[严银芳等.石香薷挥发油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2,38(2):155-157]。
艾叶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Levl.et Vant.的干燥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研究表明,艾叶挥发油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优于或等同于红霉素[刘先华等.艾叶挥发油体内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8):25-26]。
薄荷现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的功效。研究表明,薄荷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等8种病原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王微等.薄荷精油抗菌活性研究.植物研究,2007,27(5):626-62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一种制备本发明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一种制备本发明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用于制备中药消毒用品及日化用品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所用药材包括主料:山腊梅叶,还包括如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配料:连翘、金银花、莪术、苍术、板蓝根、大青叶、绿茶、甘草、黄芩、金莲花、广藿香、厚朴、香薷、艾叶、薄荷;
所用药材组份重量配比为:
山腊梅叶1-30份    连翘0-20份        金银花0-20份    莪术0-15份
苍术0-15份        板蓝根0-20份      大青叶0-20份    绿茶0-30份
甘草0-15份        黄芩0-15份        金莲花0-15份    广藿香0-15份
厚朴0-15份        香薷0-15份        艾叶0-15份      薄荷0-15份。
本发明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山腊梅叶、连翘、莪术、苍术、广藿香、厚朴、香薷、艾叶、薄荷分别提取挥发油;
B.其余配料分别以8-12重量倍量的20%-80%的乙醇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水密度1.0-1.4(45℃-65℃);
C.将挥发油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即得提取物。
提取物中含1,8桉叶素(1,8-cinceol)、芳樟醇(linalool)的总和为1%-90%。
本发明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用途,用于制造中药消毒用品及日化用品。所述的中药消毒用品及日化用品包括空气消毒剂和固体空气清新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中药配方,及将其制备成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方法和用途,从而可生产出一类具有体外抗菌消毒作用的中药消毒用品或日化用品,如空气消毒剂、空气清新剂、洗手液等,满足日常对环境和人体皮肤粘膜进行消毒或清洁的卫生需求,对于各类流感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相对于现有的环境消毒方法,应用本发明制成的空气消毒剂具有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使用时人员无须离场,长期使用对人体也无毒害,特别适合人流大或人员较多的大中型封闭环境的消毒,如候车室、大中型车厢、大中型会议室、大中型教室等。相对于功能单一的化学香精类空气清新剂,应用本发明制成的空气清新剂功能多、安全性高,因本身具有中药特有清香,无需添加化学香精,在改善环境异味的同时,既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还能对环境进行辅助抗菌消毒,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特别适合普通房间、小会议室、小车车内等空气环境的改善。此外,本发明还可广泛应用于洗手液、湿巾、牙膏、漱口水、口罩喷洒液等产品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所用药材包括主料:山腊梅叶,还包括如下配料:连翘、金银花、莪术、苍术、板蓝根、大青叶、绿茶、甘草、黄芩、金莲花、广藿香、厚朴、香薷、艾叶、薄荷;
所用药材组份重量配比为:
山腊梅叶1-30份    连翘1-20份    金银花1-20份    莪术1-15份
苍术1-15份        板蓝根1-20份  大青叶1-20份    绿茶1-30份
甘草1-15份        黄芩1-15份    金莲花1-15份    广藿香1-15份
厚朴1-15份        香薷1-15份    艾叶1-15份      薄荷1-15份。
本发明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山腊梅叶、连翘、莪术、苍术、广藿香、厚朴、香薷、艾叶、薄荷分别提取挥发油;
B.其余配料分别以8-12倍量的20%-80%的乙醇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1.4(45℃-65℃);
C.将挥发油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即得提取物。
经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发明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中1,8桉叶素(1,8-cinceol)、芳樟醇(linalool)含量总和为1%~90%。
实施例2
所用药材包括主料:山腊梅叶,还包括如下配料:连翘。
所用药材组份重量配比为:
山腊梅叶1-30份   连翘1-20份。
本发明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山腊梅叶、连翘分别提取挥发油,即可获得提取物;
实施例3
所用药材包括主料:山腊梅叶,还包括如下配料:连翘、金银花、莪术、苍术、板蓝根。
所用药材组份重量配比为:
山腊梅叶1-30份    连翘1-20份    金银花1-20份
莪术1-15份        苍术1-15份    板蓝根1-20份
本发明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山腊梅叶、连翘、莪术、苍术分别提取挥发油;
B.其余配料分别以8-12倍量的20%-80%的乙醇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1.4(45℃-65℃);
C.将挥发油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即得提取物。
经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发明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中1,8桉叶素(1,8-cinceol)、芳樟醇(linalool)含量总和为1%~90%。
实施例4
所用药材包括主料:山腊梅叶,还包括如下配料:连翘、金银花、莪术、甘草、黄芩、金莲花、广藿香。
所用药材组份重量配比为:
山腊梅叶1-30份   连翘1-20份   金银花1-20份   莪术1-15份
甘草1-15份   黄芩1-15份   金莲花1-15份   广藿香1-15份。
本发明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山腊梅叶、连翘、莪术、广藿香、分别提取挥发油;
B.其余配料分别以8-12倍量的20%-80%的乙醇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1.4(45℃-65℃);
C.将挥发油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即得提取物。
经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发明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中1,8桉叶素(1,8-cinceol)、芳樟醇(linalool)含量总和为1%~90%。
实施例5
所用药材包括主料:山腊梅叶,还包括如下配料:莪术、苍术、板蓝根、大青叶、厚朴、香薷、艾叶、薄荷。
所用药材组份重量配比为:
山腊梅叶1-30份   莪术1-15份    苍术1-15份    板蓝根1-20份
大青叶1-20份     厚朴1-15份    香薷1-15份    艾叶1-15份
薄荷1-15份。
本发明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山腊梅叶、莪术、苍术、厚朴、香薷、艾叶、薄荷分别提取挥发油;
B.其余配料分别以8-12倍量的20%-80%的乙醇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1.4(45℃-65℃);
C.将挥发油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即得提取物。
经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发明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中1,8桉叶素(1,8-cinceol)、芳樟醇(linalool)含量总和为1%~90%。
实施例6
一种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空气消毒剂:
(1)配方:
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        10g
乙醇                      10mL
蒸馏水                    稀释至100mL
(2)制法:按实施例2制备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按配方取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用乙醇溶解,加蒸馏水至适量,调节PH值为6.0-8.0,装瓶,即得。
实施例7
一种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固体空气清新剂:
(1)配方:
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    20g
硬脂酸                10g
硅胶                  10g
乙醇                  10mL
吐温80                1mL
蒸馏水                50mL
(2)制法:将山腊梅叶挥发油、连翘挥发油、薄荷油按生药重量10∶2∶1混合均匀,得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按配方将硬脂酸加入水中加热至85℃-90℃保温搅拌溶解,加入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吐温80、乙醇,混合后充分搅拌,加入硅胶,混匀,注模成型,冷却后脱模,即得。
实验例1
对本发明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进行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如下:
1方法:采用平皿法,对常见的5种菌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试验
1.1药液的配制及稀释
首先将1#山腊梅叶提取物(山腊梅叶挥发油)、2#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I(山腊梅叶+连翘)、3#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II(山腊梅叶+连翘+金银花+金莲花)分别用无菌蒸馏水按等倍稀释的原则,依次配制10个浓度(12.9g/ml、6.45g/ml、3.225g/ml、1.6125g/ml、0.80625g/ml、0.403125g/ml、0.2015625g/ml、0.10078125g/ml、0.050390625g/ml、0.0251953125g/ml)。
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
实验分为无菌蒸馏水组、阳性对照组、各样品组。
取10个无菌平皿做好编号后,分别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药液各1ml至平皿中,加入已稀释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氏菌菌液,倾注10ml冷却至40℃左右的营养琼脂,混匀,平皿倒置,于5%CO2培养箱中,37℃培养18~24h。得出该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培养18~24h后观察,≤3个菌落的平板或无菌生长的平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受试药对该菌株的MIC)。
1.3对肺炎双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
实验分为无菌蒸馏水组、阳性对照组、各样品组。
取稀释好的肺炎双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杆菌菌液1ml分别加入盛有不同浓度药液的已编号的1~10号试管中,混匀,用烧红并冷却的接种环分别取1~10号试管中受试药与试验菌的混合液一环,划线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上,平板倒置,于5%CO2培养箱中,37℃培养18~24h。同时设置阳性对照组,得出该药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的MIC(培养18~24h后观察,≤3个菌落的平板或无菌生长的平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受试药对该菌株的MIC)。
1.4对流感嗜血杆菌的的抑制作用
实验分为无菌蒸馏水组、阳性对照组、各样品组。
取脱纤维羊血100ml平均分装于装有无菌玻璃珠的三角锥型瓶中,每瓶20ml,摇动三角瓶10min左右,使形成的纤维蛋白块会沉淀在玻璃珠上,以无菌操作每瓶加入180ml冷至45℃-5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立即摇荡以便血液和培养基充分混匀(45℃-50℃加入血液是为了保存其中某些不耐热的营养物质和保存血细胞的完整,以便于观察细菌的溶血作用,同时这个温度下琼脂不会凝固)45℃-50℃水浴保温,另取三瓶制好的血液琼脂置于水浴80℃15分钟使成巧克力色,为巧克力培养基。取10个无菌平皿做好编号分别加入上述1~10号试管内已稀释的药物各1ml至平皿,加入1ml试验菌,倾注10ml以上做好的血琼脂,摇匀,倒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36℃±1℃培养18h-24h.同时制备阳性对照,供该药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的、流感嗜血杆菌的MIC。
2、结果(见表1)
表1对五种菌株的抑制作用
Figure G2009101868006D00121
3、结论
3#(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II)对以上五种菌的综合抑菌活性最强,2#(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I)次之,1#(山腊梅叶提取物)再次之,说明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Claims (5)

1.一种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用药材包括主料:山腊梅叶,还包括如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配料:连翘、金银花、莪术、苍术、板蓝根、大青叶、绿茶、甘草、黄芩、金莲花、广藿香、厚朴、香薷、艾叶、薄荷;
所用药材组份重量配比为:
山腊梅叶1-30份  连翘0-20份    金银花0-20份  莪术0-15份
苍术0-15份      板蓝根0-20份  大青叶0-20份  绿茶0-30份
甘草0-15份      黄芩0-15份    金莲花0-15份  广藿香0-15份
厚朴0-15份      香薷0-15份    艾叶0-15份    薄荷0-15份。
2.一种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山腊梅叶、连翘、莪术、苍术、广藿香、厚朴、香薷、艾叶、薄荷分别提取挥发油;
B.其余配料分别以8-12重量倍量的20%-80%的乙醇溶液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水密度1.0-1.4(45℃-65℃);
C.将挥发油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即得提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提取物中含1,8桉叶素(1,8-cinceol)、芳樟醇(linalool)的总和为1%-90%。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中药消毒用品及日化用品。
5.根据权利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消毒用品及日化用品包括空气消毒剂和固体空气清新剂。
CN 200910186800 2009-12-24 2009-12-24 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1780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86800 CN101780149B (zh) 2009-12-24 2009-12-24 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86800 CN101780149B (zh) 2009-12-24 2009-12-24 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0149A true CN101780149A (zh) 2010-07-21
CN101780149B CN101780149B (zh) 2012-12-26

Family

ID=4252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86800 Active CN101780149B (zh) 2009-12-24 2009-12-24 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0149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1225A (zh) * 2012-04-26 2012-08-22 天津郁美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植物抑菌组合物的化妆品
CN103284896A (zh) * 2013-01-16 2013-09-11 浙江农林大学 柳叶腊梅杀菌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1327A (zh) * 2013-01-30 2014-08-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超声耦合剂
CN104491229A (zh) * 2014-11-26 2015-04-08 成都顺发消洗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灭菌液
CN105770673A (zh) * 2016-04-12 2016-07-20 广州三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艾叶的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慢性胃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6011332A (zh) * 2016-05-14 2016-10-12 崔子扬 一种草本真皮沙发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5548A (zh) * 2018-01-31 2018-06-22 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有天然抑菌液的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64963A (zh) * 2018-04-12 2018-08-31 弘美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口腔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CN116764407A (zh) * 2023-07-05 2023-09-19 湖南伍三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除味剂
EP4144358A4 (en) * 2020-04-30 2024-05-01 Yunnan Baiyao Group Company Ltd ANTIBACTERIAL ANTIVIRAL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ITS USE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1225B (zh) * 2012-04-26 2014-01-08 天津郁美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植物抑菌组合物的化妆品
CN102641225A (zh) * 2012-04-26 2012-08-22 天津郁美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植物抑菌组合物的化妆品
CN103284896A (zh) * 2013-01-16 2013-09-11 浙江农林大学 柳叶腊梅杀菌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4896B (zh) * 2013-01-16 2015-03-04 浙江农林大学 柳叶腊梅杀菌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1327B (zh) * 2013-01-30 2016-1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超声耦合剂
CN103961327A (zh) * 2013-01-30 2014-08-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超声耦合剂
CN104491229A (zh) * 2014-11-26 2015-04-08 成都顺发消洗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灭菌液
CN105770673A (zh) * 2016-04-12 2016-07-20 广州三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艾叶的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慢性胃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6011332A (zh) * 2016-05-14 2016-10-12 崔子扬 一种草本真皮沙发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5548A (zh) * 2018-01-31 2018-06-22 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有天然抑菌液的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64963A (zh) * 2018-04-12 2018-08-31 弘美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口腔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CN108464963B (zh) * 2018-04-12 2020-06-16 弘美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口腔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EP4144358A4 (en) * 2020-04-30 2024-05-01 Yunnan Baiyao Group Company Ltd ANTIBACTERIAL ANTIVIRAL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ITS USE
CN116764407A (zh) * 2023-07-05 2023-09-19 湖南伍三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除味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0149B (zh)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0149B (zh) 复方山腊梅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ikhat et al. Overview of Covid-19; it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light of Unani medicine
CN106538638B (zh) 一种中药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8810A (zh) 一种基于天然植物原料的抗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942288B (zh) 一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中药挥发油组合物以及空气杀菌消毒剂
CN104688811A (zh) 一种基于天然植物原料的祛痘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97671B (zh) 一种抑菌防病的湿巾药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51032B (zh) 安全环保茶籽洗洁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14178B (zh) 具有广谱杀菌活性的纯天然复方精油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11713517A (zh) 一种植物源空气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62136A (zh) 具有杀菌消毒功效的复方茶树精油及制备方法
CN114246925A (zh) 一种中药精油及其应用
CN106305840A (zh) 一种植物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7104A (zh) 一种检验科人员用的洗手液
CN101796970A (zh) 一种中药杀菌抗病毒防流感喷雾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11821397A (zh) 一种环保型快速杀菌剂
CN103495089A (zh) 一种有效杀灭大肠杆菌的玫瑰香味消毒液
Bezalwar Pratik et al. A quest of anti-acne potential of herbal medicines for extermination of MDR Staphylococcus aureus
CN105613610A (zh) 一种空气清新剂
KR102251911B1 (ko) 은 이온 항균 손세정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49112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抗菌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8530A (zh) 空气清新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4453A (zh) 一种新型祛痘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4352A (zh) 一种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的中药药剂及制备方法
CN104324277A (zh) 一种中药消毒药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Yuesheng

Inventor after: Gong Jianping

Inventor after: Fan Meimei

Inventor after: You Jian

Inventor after: Liu Haiyan

Inventor after: Feng Yulin

Inventor after: Chen Lanying

Inventor after: Lei Xuhua

Inventor after: Liu Fat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uesheng

Inventor before: Gong Jianping

Inventor before: Fan Meimei

Inventor before: You Jian

Inventor before: Liu Haiyan

Inventor before: Feng Yulin

Inventor before: Chen Lany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17

Address after: 330000 eco industrial park, Wuyu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Tiany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No. 56 Yangming Road, Jiangxi, Nanchang

Patentee before: Bencao Tian'gong Science & Tech. Co., Ltd., Jiang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