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7952B -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7952B
CN101777952B CN 200910243986 CN200910243986A CN101777952B CN 101777952 B CN101777952 B CN 101777952B CN 200910243986 CN200910243986 CN 200910243986 CN 200910243986 A CN200910243986 A CN 200910243986A CN 101777952 B CN101777952 B CN 101777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hase
phase shift
frequency mixer
shif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439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7952A (zh
Inventor
张明
余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24398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7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7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7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7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7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装置包括天线、双工器、低通滤波器、混频器、功率分支器和移相单元;功率分支器的一端与双工器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移相单元和混频器相连,用于将双工器从天线处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送至混频器,将另一部分送入移相单元;移相单元的另一端与混频器相连,用以对功率分支器发送的信号进行移相处理后发送给混频器;混频器的另一端与低通滤波器相连,用以将移相单元发送的信号与功率分支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混频后送至低通滤波器以恢复出基带信号。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有效的改善接收毫米波信号的误码率特性,并且调整方法灵活,可操作性强,节省了系统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无线通信中的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日以成熟,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必将朝着大容量高速率方向发展,而毫米波RoF技术(Millimeter-wave Radio-over-Fiber)以其容量大、带宽大、成本低、以及适合组成微蜂窝或微微蜂窝系统(Pico-cell)等特点正在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有望成为下一代高速移动通信的候选方案之一。
所述RoF技术主要通过光纤链路在中心站(CS,central station)和远端基站(BS,base station)之间实现射频信号的分发;其基本思想是将BS中原有的复杂昂贵的信号处理单元转移到CS中,而BS中只保留少数用来完成光/电转换的器件,并且BS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天线将无线信号发送出去,同时通过电/光转换将从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送至CS进行处理;由于RoF系统中各远端基站能共享中心站的信号处理单元,因而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传输成本,并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但是,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RoF系统来说,在上行链路中,从基站天线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需要下变频到基带或者中频,再通过光调制器调制到光载波上,因此基站需要直接提供毫米波本振信号源;而当移动终端接收到毫米波信号后,也会采用相干解调方法从毫米波信号中解调出基带数据信号,这就意味着移动终端也必须能直接提供毫米波本振信号源;其中,解调装置的具体实现如图1所示:下行时,双工器1将从天线A1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与本振a送入混频器2完成信号解调,再将解调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F1下变频到基带或者中频;上行时,双工器1将本振c和信号b经混频器3上变频后的信号送至天线发射出去。然而,在此种传统的RoF解调方案中,其用到的毫米波本振信号源价格都比较高,这就必然增加了RoF系统的建设成本。
针对此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解决方案是:先将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分成二部分,一部分延时一个数据比特周期以下后再送入混频器与另一部分未经延时处理的信号进行混频,从而实现解调;但很明显,采用此种方案由于采用的是固定的调整方式,所以其接收毫米波信号的误码率特性调整范围小,不利于系统性能的优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有效的改善接收毫米波信号的误码率特性,并且调整灵活,节省了系统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装置,包括天线、双工器、低通滤波器和混频器,该装置还包括:功率分支器和移相单元;其中,
所述功率分支器的一端与所述双工器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移相单元和混频器相连,用于将所述双工器从所述天线处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并将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一部分送至所述混频器,将另一部分送入所述移相单元中;
所述移相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混频器相连,用以对所述功率分支器发送的信号进行移相处理后,将移相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混频器;
所述混频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低通滤波器相连,用以将所述移相单元发送的信号与所述功率分支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混频后,再送至所述低通滤波器以恢复出基带信号。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系统,包括基站和中心站,所述基站包括:功率分支器、移相单元和混频器;其中,
所述功率分支器的一端与基站中的双工器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移相单元和混频器相连,用于将从所述双工器馈送过来的毫米波信号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并将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一部分送至所述混频器,将另一部分送入所述移相单元;
所述移相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混频器相连,用以对所述功率分支器发送的信号进行移相处理后,将移相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混频器;
所述混频器的另一端与基站中的调制器相连,用以将所述移相单元发送的信号与所述功率分支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混频恢复出基带信号,再将基带信号送至所述调制器调制后通过上行链路上传至所述中心站。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到毫米波信号后,将其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
对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一部分信号进行移相处理;
对所述移相处理后的信号与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另一部分信号进行混频,再经低通滤波后恢复出基带信号。
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方法、装置和系统,在毫米波信号解调过程中,通过将毫米波信号分为等功率的两部分,并对其中一部分信号进行相位调节后与两一部分未做处理的信号进行混频以解调出基带信号,利用本发明中的相位调节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误码率特性的调节范围,有效的改善了接收毫米波信号的误码率特性;同时,通过从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中提取满足解调的本振信号,从而可以节省传统RoF系统为实现信号解调所配备的昂贵的射频本振源,因而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传统的毫米波解调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实现毫米波解调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实现毫米波解调的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通过选取不同的微带线组合对信号的相位进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误码率特性的调节范围,有效的改善了接收毫米波信号的误码率特性;同时,通过从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中提取满足解调的本振信号,从而可以节省传统RoF系统为实现信号解调所配备的昂贵的射频本振源,因而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解调装置包括:天线A2、双工器4、低通滤波器F2、混频器6和混频器7;其中,该毫米波解调装置与传统毫米波解调装置的最大区别在于还包括:功率分支器PS1和移相单元5;其中,
所述天线A2用于接收号毫米波信号;所述双工器4用于实现双工通信,即其一方面将从所述天线A2处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送入功率分支器PS 1,另一方面将来自所述混频器7的信号送至所述天线A2发送出去;所述低通滤波器F2用于将经混频器6后进行下变频出的基带或者中频信号中的有用信号选择出来;所述混频器7用于实现本振e和信号d的上变频,其处理后的信号中含有本振e与信号d两者频率之和的频率成分;
所述功率分支器PS1的一端与所述双工器4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移相单元5和混频器6相连,用于将所述双工器4从所述天线A2处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并将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一部分直接送至所述混频器6中,将另一部分送入所述移相单元5中,用以进行移相处理;当然,具体实施时,可采用现有的功率分支器或现有的功率等分方法,将所述毫米波信号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本文不再赘述;
所述移相单元5的一端与所述功率分支器PS 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混频器6相连,用以接收所述功率分支器PS1发送过来的部分信号后,利用微带线的不同组合来实现该部分信号的移相处理,然后再将移相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混频器6;
所述混频器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移相单元5和功率分支器PS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低通滤波器F2相连,用以将所述移相单元5做过移相处理的部分信号作为本振信号与所述功率分支器PS2直接发送过来的另一部分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再送至所述低通滤波器F2以恢复出基带信号;
然而,当毫米波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时,解调后的信号幅度是和其信号相位直接相关的,而判决门限又与信号幅度直接相关;因此,当判决门限一定时,如果信号解调后的误码率并不符合要求,本实施例提出可以通过重新设置前述微带线组合来调整移相参数,进而实现误码率特性的精确调控;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通常情况下微带线能产生的相移为 Δφ = 2 kπ + φ = βl = ϵ e k 0 l , 其中,相位常数 β = ϵ e k 0 , 波数 k 0 = 2 πf c , f为RoF系统中毫米波信号的频率,微带线的有效介电常数
Figure GDA00002396833800054
εr为相对介电常数,d为微带线基片的厚度,w为微带线导体的宽度;而相移表达式中2kπ(k为整数)是利用了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其作用是在不改变混频后输出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延长微带线的长度,从而利于微带线组的设计和生产;因此,有上述分析可知,进行移相的微带线长度
Figure GDA00002396833800055
φ0是微带线在载波频率为f时的初始相移;
基于上述原理,本实施例提出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RoF系统的工作频率,预先设置一组不同长度的标准微带线,使该组标准微带线的相移具有不同的单位等级,例如设置Δφ,2Δφ,5Δφ,10Δφ,20Δφ,50Δφ,100Δφ七种单位等级的微带线,同时该不同等级的微带线均选用特征阻抗为50Ω材料,并且采用具有低损耗的波导或特征阻抗为50Ω同轴电缆来实现微带线组合的连接,以组成符合误码率要求的相位,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型号,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预设的不同长度标准微带线来实现误码率的可调控:
假设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S(t)可表示
Figure GDA00002396833800061
其中,k为调制指数,m(t)为数字基带信号,ωc是毫米波载波,θ(t)是附加相位函数;将S(t)通过微带线组进行移相φ后的信号为:
Figure GDA00002396833800062
而将原信号S(t)与经移相后的信号Sp(t)送入混频器混频后的信号Y(t)为:Y(t)=S(t)*Sp(t)=1/2(1+km(t))cos(φ);所述混频后的信号Y(t)经低通滤波后的可表示为:Y1(t)=1/2km(t)cos(φ);此时,由于相位常数β一定时,所述相移φ正比于微带线长度l,所以当取样判决门限一定时,如果Y1(t)的误码率不符合要求,可以通过调整微带线组的长度l来调整参数Δφ,即利用上述预设的不同标准微带线的若干组合成新的微带线组,并在下次毫米波解调时利用新的微带线组来进行移相处理,从而最终实现对接收信号误码率特性调整的目的;例如,当所述相移φ=8Δφ时,此时的误码率特性为最佳,则将所述移相单元8内的微带线组合设置为等级为Δφ,2Δφ和5Δφ的三条微带线组合,利用此种不同微带线组合的调整即可实现后续解调后的信号误码率特性的精确调控。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前述的天线A2、双工器4、低通滤波器F2和混频器7均可以采用传统解调装置中的相应器件,其位于本发明实施例解调装置中的位置结构及其实现的功能与传统解调装置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毫米波解调装置,通过功率分支器将毫米波信号分为两部分,并利用移相单元将其中一部分信号移相后作为本振信号与另一部分未做处理的信号进行混频,再通过低通滤波器解调处基带信号,从而可以节省传统RoF系统为实现信号解调所配备的昂贵的射频本振源,即采用此种结构简化了传统的解调装置,进而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同时通过选取不同的微带线组合对信号进行相位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误码率特性的调节范围,有效的改善了接收毫米波信号的误码率特性。
基于上述思想,本发明实施例2还提出了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系统,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CS和BS;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毫米波解调系统中的CS可以采用现有传统的CS,其在本实施例系统中所实现的功能与现有解调系统中相同;具体的,所述CS包括激光器8、功率分支器9、马赫曾德尔调制器12、马赫曾德尔调制器13和接收单元22;其中,
所述激光器8与所述功率分支器9相连,用于将产生的激光送至所述功率分支器9;所述功率分支器9一端与所述激光器8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马赫曾德尔调制器12相连,用于将所述激光器8产生的激光分成2路,并将其中一路送至第一级马赫曾德尔调制器12;所述马赫曾德尔调制器12一端与所述功率分支器9相连,另一端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13相连,用于将所述功率分支器9送来的一路光信号通过抑制载波调制生成模间隔为2倍于射频信号源10频率的光外差信号;所述马赫曾德尔调制器13与所述马赫曾德尔12相连,用于将所述光外差信号加载下行的基带或矢量信号11以完成信号调制,并与所述功率分支器9分成的另外一路未经处理的信号重新耦合作为下行链路下行传输给BS;所述接收单元22用于在上行链路上接收所述BS发送上来的毫米波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BS部分结构组成与传统系统中的BS的结构组成相同,其包括:天线A3、双工器17、倍频器16、光滤波器15、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0和混频器21;其与传统系统中的BS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实施例系统中的BS还包括:功率分支器PS2和移相单元18;
其中,所述天线A3与所述双工器17的一端相连,用于发送和接收毫米波信号;所述双工器1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倍频器16和功率分支器PS2相连,用于将所述倍频器16拍频出的毫米波信号通过天线A3发送出去,并将所述天线A3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送至所述功率分支器PS2;所述光滤波器15分别与所述倍频器16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0相连,用于将接收到的下行信号中的光外差信号和光载波分开,并将所述光外差信号送至所述倍频器16、将所述光载波送至所述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0以作为上行链路的光载波;所述倍频器16用于将所述光外差信号拍频出毫米波信号,并发送给所述双工器17;所述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0用于利用所述光载波将所述混频器混频解调出的基带信号通过上行链路发送至CS;
尤其重要的是,所述功率分支器PS2的一端与所述双工器17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移相单元18和混频器21相连,用于将所述双工器17馈送过来的毫米波信号分成功率相等的两部分,并分别送至所述移相单元18和混频器21;所述移相单元28的另一端与所述混频器21相连,用于对所述功率分支器PS2送来的一部分毫米波信号进行移相处理,并将移相处理后的信号作为本振信号送至所述混频器21;
具体的移相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即预先设置一组不同长度的标准微带线,使该组标准微带线的相移具有不同的单位等级,例如设置Δφ,2Δφ,5Δφ,10Δφ,20Δφ,50Δφ,100Δφ七种单位等级的微带线,同时该不同等级的微带线均选用特征阻抗为50Ω材料,并且采用具有低损耗的波导或特征阻抗为50Ω同轴电缆连接来连接各微带线,以组成符合移相要求的微带线组合;利用所述预设的不同标准微带线的组合来进行移相处理,以此来实现后续解调后的信号误码率特性的精确调控。
所述混频器21用于对所述移相单元18送来的本振信号和所述功率分支器PS2送来的毫米波信号进行混频恢复出基带信号,再将该基带信号发送给所述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0调制到光载波上,以利用所述光载波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CS。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毫米波解调系统,可以节省传统RoF系统中为实现信号解调所配备的昂贵的射频本振源,即采用此种结构简化了传统的解调装置,进而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同时采取了不同于传统系统的信号相位调节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误码率特性的调节范围,有效的改善了接收毫米波信号的误码率特性。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前述系统中除功率分支器PS2、移相单元18以及混频器21外的其他单元或模块均可以采用传统解调系统中的相应器件,其位于本发明实施例解调系统中的位置结构及其实现的功能与传统解调系统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思想,本发明实施例3又提出了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接收到毫米波信号后,将其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利用功率分支器来实现毫米波信号的划分,但并不局限于此;当天线接收到毫米波信号后送至双工器,所述功率分支器从所述双工器接收到毫米波信号后,再将该毫米波信号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
步骤402:对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一部分信号进行移相处理;
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预先设置一组不同长度的标准微带线,使该组标准微带线的相移具有不同的单位等级,例如设置Δφ,2Δφ,5Δφ,10Δφ,20Δφ,50Δφ,100Δφ七种单位等级的微带线,同时该不同等级的微带线均选用特征阻抗为50Ω材料,并且采用具有低损耗的波导或特征阻抗为50Ω同轴电缆连接来连接各微带线,以组成符合移相要求的微带线组合;利用所述预设的不同标准微带线的组合来进行移相处理,以此来实现后续解调后的信号误码率特性的精确调控。
步骤403:以所述移相处理后的信号作为本振信号与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另一部分信号进行混频,再经低通滤波后恢复出基带信号;
具体的,首先接收移相处理后的信号,并以该移相处理后的信号作为本振信号,再将该本振信号与功率分支器分成的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另一路未经移相处理的信号进行混频,然后将混频后的信号送入低通滤波器,通过低通滤波器的低通滤波恢复出基带信号,以此即可实现毫米波信号的解调。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现毫米波解调的过程中,对于毫米波信号的双工通信、将毫米波分为功率相等两部分的划分操作以及低通滤波处理皆可以采用现有的方式进行,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提及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毫米波解调装置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作为基站或终端中用以实现毫米波解调的部件,因而包含上述实施例中的实现毫米波解调的装置的基站或终端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工艺和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信息、消息和信号。例如,上述说明中提到过的消息、信息都可以表示为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以上任意组合。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应能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装置,包括天线、双工器、低通滤波器和混频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功率分支器和移相单元;其中,
所述功率分支器的一端与所述双工器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移相单元和混频器相连,用于将所述双工器从所述天线处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并将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一部分送至所述混频器,将另一部分送入所述移相单元中;
所述移相单元包括:预设的不同长度、不同相移等级的标准微带线;利用若干不同长度、不同相移等级的标准微带线的组合来对信号进行移相处理;
所述标准微带线的相移等级设定为Δφ、2Δφ、5Δφ、10Δφ、20Δφ、50Δφ和100Δφ,其中标准相移量
Figure FDA00002396833700011
相位常数波数l为微带线长度,εe为有效介电常数;
所述移相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混频器相连,用以对所述功率分支器发送的信号进行移相处理后,将移相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混频器;
所述混频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低通滤波器相连,用以将所述移相单元发送的信号与所述功率分支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混频后,再送至所述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基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单元中的信号线与微带线之间以及微带线之间采用50Ω同轴电缆相连接。
3.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系统,包括基站和中心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功率分支器、移相单元和混频器;其中,
所述功率分支器的一端与基站中的双工器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移相单元和混频器相连,用于将从所述双工器馈送过来的毫米波信号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并将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一部分送至所述混频器,将另一部分送入所述移相单元;
所述移相单元包括:预设的不同长度、不同相移等级的标准微带线;利用若干不同长度、不同相移等级的标准微带线的组合来对信号进行移相处理;
所述标准微带线的相移等级设定为Δφ、2Δφ、5Δφ、10Δφ、20Δφ、50Δφ和100Δφ,其中 Δφ = 2 kπ + φ = βl = ϵ e k 0 l , 相位常数 β = ϵ e k 0 , 波数 k 0 = 2 πf c , l为微带线长度,εe为有效介电常数;
所述移相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混频器相连,用以对所述功率分支器发送的信号进行移相处理后,将移相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混频器;
所述混频器的另一端与基站中的调制器相连,用以将所述移相单元发送的信号与所述功率分支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混频恢复出基带信号,再将基带信号送至所述调制器调制后通过上行链路上传至所述中心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单元中的信号线与微带线之间以及微带线之间采用50Ω同轴电缆相连接。
5.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到毫米波信号后,将其分为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
对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一部分信号进行移相处理;
利用若干不同长度、不同相移等级的标准微带线的组合来对信号进行移相处理;
所述标准微带线的相移等级设定为Δφ、2Δφ、5Δφ、10Δφ、20Δφ、50Δφ和100Δφ,其中 Δφ = 2 kπ + φ = βl = ϵ e k 0 l , 相位常数 β = ϵ e k 0 , 波数 k 0 = 2 πf c , l为微带线长度,εe为有效介电常数;
对所述移相处理后的信号与所述功率相等的两部分信号中的另一部分信号进行混频,再经低通滤波后还原出基带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对信号进行移相处理:
预设不同长度、不同相移等级的标准微带线;利用所述预设的不同相移等级的标准微带线的组合来对信号进行移相处理。
CN 200910243986 2009-12-28 2009-12-28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1777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43986 CN101777952B (zh) 2009-12-28 2009-12-28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43986 CN101777952B (zh) 2009-12-28 2009-12-28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7952A CN101777952A (zh) 2010-07-14
CN101777952B true CN101777952B (zh) 2013-04-24

Family

ID=4251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43986 Active CN101777952B (zh) 2009-12-28 2009-12-28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795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57667A1 (en) * 2002-04-23 2003-10-29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Frequency synthesizer and transceiver including same
CN1820429A (zh) * 2003-07-29 2006-08-16 独立行政法人情报通信研究机构 毫米波段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1217316A (zh) * 2008-01-10 2008-07-09 湖南大学 基于相位调制器的ofdm光纤无线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57667A1 (en) * 2002-04-23 2003-10-29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Frequency synthesizer and transceiver including same
CN1820429A (zh) * 2003-07-29 2006-08-16 独立行政法人情报通信研究机构 毫米波段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1217316A (zh) * 2008-01-10 2008-07-09 湖南大学 基于相位调制器的ofdm光纤无线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7952A (zh) 201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arma et al. Comprehensive study of radio over fiber with different modulation techniques–a review
US9634737B2 (en) Periodic near field directors (PNFD) for short-range milli-meter-wave-wireless-interconnect (M2W2-interconnect)
Sharma et al.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wired-and wireless-hybrid OFDM–OSSB–RoF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674136B (zh) OFDM调制方式的光学倍频毫米波RoF信号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01510804B (zh) 一种光纤无线电系统的信号调制解调方法及装置
Kim et al. A 60-GHz CMOS transceiver with on-chip antenna and periodic near field directors for multi-Gb/s contactless connector
CN102324979B (zh) 一种光学四倍频毫米波光载无线通信系统
CN101521962A (zh) 单边带高频光毫米波产生及波长再利用系统
CN114039665B (zh) 一种用于RoF系统的多载频生成和可靠传输方法
CN103067331B (zh) 一种qam光矢量信号产生及远程外差探测装置
CN101777952B (zh) 一种实现毫米波解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55662A (zh) 一种光载无线系统
CN102546016A (zh) 基于差分相移键控格式的光纤无线通信系统
CN102412899B (zh) 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偏振复用毫米波RoF系统
CN101001121A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光纤无线通信毫米波解调方法和系统
CN102811093A (zh) 一种并联调制光学倍频毫米波RoF系统及其QPSK调制方式
CN102684791B (zh) 有线和无线融合通信系统、方法及多波段信号的生成方法、装置
Garg et al. An efficient 110× 8 GHz WDM RoF system design for 5G and advance wireless networks
CN111555812B (zh) 采用双极化mzm调制器同时产生有线无线信号的装置及系统
CN101951295B (zh) 一种基于相移法产生光载ssb调制的毫米波发生器
CN102237931A (zh) 高频宽带射频信号光纤拉远系统
CN202513931U (zh)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Zhang et 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128QAM-OFDM Encoded Terahertz Signals over 20-km SMF
CN117176255A (zh) 一种面向5g前传的光载模拟多样射频无线传输方法
Yang et al. A direct conversion phase conjugation arithmetic for retrodirective antenna arra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2

Address after: 430073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

Patentee after: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uilding 1, tower 5,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fang Fenghuo Tech Co., Ltd., Beiji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205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Jiangxia Hidden Dragon Island Tan lake two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3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

Patentee before: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