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13931U -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13931U
CN202513931U CN2012200011981U CN201220001198U CN202513931U CN 202513931 U CN202513931 U CN 202513931U CN 2012200011981 U CN2012200011981 U CN 2012200011981U CN 201220001198 U CN201220001198 U CN 201220001198U CN 202513931 U CN202513931 U CN 202513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electrode
input
double
mod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011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龙
裴丽
宁提纲
李晶
陈宏尧
油海东
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200011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13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13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139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涉及光载无线通信领域。解决了现有RoF系统噪声大、误码率高的问题。本系统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分别与激光器、第一偏置电压源、第一射频放大器、第一π移相器、地、第一3dB耦合器输入接。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分别与第二射频放大器、第二π移相器、强度调制器、地、第一3dB耦合器输出接。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分别与第三射频放大器、第三π移相器、第二偏置电压源、地、第一3dB耦合器输出、第二3dB耦合器输入接。第二交织器一路输出通过第一光电转换器、第一滤波器、第一毫米波放大器与第一毫米波天线接,另路通过第二光电转换器、第二滤波器、第二毫米波放大器与第二毫米波天线接。系统用于噪声小、误码率低的RoF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载无线通信(radio-over-fiber,缩写为RoF)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信息获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今无线通信得到普及,但其传输速率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提高传输频率,是增加数据带宽的有效方法,再者,目前无线频段使用紧张,但高频毫米波段利用甚少,无线通信频段的提高也是一种趋势。但在无线通信中,频率增加意味着损耗增加,蜂窝系统中每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将减小,进而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增加成本。为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RoF(radio-over-fiber,缩写为RoF,又称光纤无线通信)技术,基站与中心站之间用光纤连接,中心站负责数据的处理,基站只负责光电转换,建设成本低,经济上可行。
由于RoF系统工作于毫米波段,产生毫米波的技术成为RoF系统的关键技术。传统的RoF系统中,使用多个MZ(Mach-Zehnder)双电极调制器只能产生一路毫米波信号[Li Jing,Tigang Ning,et al.60 GHz Radio over Fiber Technologyfor Wireless Access by employing Narrow-Angle PSK Modulation.OpticsCommunications.2011.284:3428-3432],这样一来,系统的噪声大,系统的误码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RoF系统噪声大,系统的误码率高。提出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中心站采用3个MZ双电极调制器来进行调制,进而产生两路载有相同调制信息的毫米波信号,基站将上述两毫米波信号进行分集发送,进而降低了系统误码率,提高系统性能。本实用新型中系统的低误码率特性,使得本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包括中心站、链路光纤和基站,中心站和基站通过链路光纤连接。
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射频放大器、第二射频放大器及第三射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激光器的输出端与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输入端连接;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的一个直流电极与第一偏置电压源的输出端连接,另外一个直流电极接地,一个RF电极与第一射频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个RF电极与第一π移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π移相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射频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输出端与第一3dB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3dB耦合器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的输入端链接,第一3dB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的两个直流电极接地,一个RF电极与第二射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另一个RF电极与第二π移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π移相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射频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的输出端与强度调制器的光输入端连接,对强度调制器施加二进制基带调制信号;
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的一个直流电极与第二偏置电压源的输出端连接,另外一个直流电极接地,一个RF电极与第三射频放大器输出端连接,另一个RF电极与第三π移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π移相器的输入端与第三射频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强度调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3dB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3dB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第二3dB耦合器的输出端与EDFA光纤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EDFA光纤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链路光纤连接到第一交织器的输入端;第一交织器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交织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交织器的另外一个输出端与光纤光栅滤波器的输入端链接;
第二交织器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一光电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毫米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毫米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毫米波天线连接;第二交织器的另外一个输出端与第二光电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毫米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毫米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毫米波天线连接;
光纤光栅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三光电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将数据信息调制到光载波的四个频率分量上,并将四个频率分量分为两组,分别通过差频的方式产生两个携带有相同数据信息的毫米波信号,并采用分集的方式向外发送,此方法不滤除任何携带有数据信息的光波信号,提高了系统效率,同时使用分集技术可以降低系统的误码率。
附图说明
图1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结构框图。
图中:中心站1、链路光纤2、基站3、激光器1-1、射频信号发生器1-2、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第一3dB耦合器1-4、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二进制基带调制信号1-6、强度调制器1-7、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第二3dB耦合器1-9、EDFA光纤放大器1-10、第一射频放大器1-11、第二射频放大器1-12、第三射频放大器1-13、第一π移相器1-14、第二π移相器1-15、第三π移相器1-16、第一偏置电压源1-17、第二偏置电压源1-18、第一交织器3-1、第二交织器3-2、第一光电转换器3-3、第一滤波器3-4、第一毫米波放大器3-5、第一毫米波天线3-6、第二光电转换器3-7、第二滤波器3-8、第二毫米波放大器3-9、第二毫米波天线3-10、光纤光栅滤波器3-11、第三光电转换器3-12、第三滤波器3-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中心站1、链路光纤2和基站3,中心站1和基站3通过链路光纤2连接。
射频信号发生器1-2的输出端与第一射频放大器1-11、第二射频放大器1-12及第三射频放大器1-13的输入端连接。
激光器1-1的输出端与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输入端连接;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的一个直流电极与第一偏置电压源1-17的输出端连接,另外一个直流电极接地,一个RF电极与第一射频放大器1-1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个RF电极与第一π移相器1-1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π移相器1-14的输入端与第一射频放大器1-11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输出端与第一3dB耦合器1-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3dB耦合器1-4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输入端链接,第一3dB耦合器1-4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两个直流电极接地,一个RF电极与第二射频放大器1-12输出端连接,另一个RF电极与第二π移相器1-15的输出端连接,第二π移相器1-15的输入端与第二射频放大器1-1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输出端与强度调制器1-7的光输入端连接,对强度调制器1-7施加二进制基带调制信号1-6。
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一个直流电极与第二偏置电压源1-18的输出端连接,另外一个直流电极接地,一个RF电极与第三射频放大器1-13输出端连接,另一个RF电极与第三π移相器1-16的输出端连接,第三π移相器1-16的输入端与第三射频放大器1-13的输出端连接。
强度调制器1-7的输出端与第二3dB耦合器1-9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输出端与第二3dB耦合器1-9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第二3dB耦合器1-9的输出端与EDFA光纤放大器1-10的输入端连接,EDFA光纤放大器1-10的输出端通过链路光纤2连接到第一交织器3-1的输入端;第一交织器3-1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交织器3-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交织器3-1的另外一个输出端与光纤光栅滤波器3-11的输入端链接。
第二交织器3-2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一光电转换器3-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电转换器3-3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3-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滤波器3-4的输出端与第一毫米波放大器3-5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毫米波放大器3-5的输出端与第一毫米波天线3-6连接;第二交织器3-2的另外一个输出端与第二光电转换器3-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电转换器3-7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3-8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器3-8的输出端与第二毫米波放大器3-9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毫米波放大器3-9的输出端与第二毫米波天线3-10连接。
光纤光栅滤波器3-11的输出端与第三光电转换器3-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光电转换器3-12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3-1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滤波器3-4、第二滤波器3-8和第三滤波器3-13采用带通滤波器或隔直滤波器。
所述的第一偏置电压源1-17的输出电压Vbias1=Vπ1,将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偏置于最小传输点,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的调制系数为
Figure BDA0000128463870000061
其中,Vp-p1为第一射频放大器1-11输出射频信号的峰峰值幅度,Vπ1为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的半波电压。
所述的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调制系数为
Figure BDA0000128463870000062
其中,Vp-p2为第二射频放大器1-12输出射频信号的峰峰值幅度,Vπ2为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半波电压。
所述的第二偏置电压源1-18的输出电压Vbias3=Vπ3,将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偏置于最小传输点,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调制系数为
Figure BDA0000128463870000063
其中,Vp-p3为第三射频放大器1-13输出射频信号的峰峰值幅度,Vπ3为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半波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激光器1-1产生中心频率为F的光波信号,射频信号发生器1-2产生频率为f的射频信号。
调节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的直流偏压Vbias1,使Vbias1=Vπ1,将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偏置于最小传输点,此时,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的调制系数
Figure BDA0000128463870000064
调节第一射频放大器1-11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幅度Vp-p1,从而改变调制系数m1,使得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输出的光波信号主要包括两个频率分量:F-f和F+f;其中Vπ1为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的半波电压。
调节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直流偏压Vbias2,使Vbias2=0,将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偏置于最大传输点,此时,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调制系数
Figure BDA0000128463870000071
调节第二射频放大器1-12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幅度Vp-p2,从而改变调制系数m2,使得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输出的光波信号主要包括四个频率分量:F-3f、F-f、F+f和F+3f;其中Vπ2为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半波电压。
调节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直流偏压Vbias3,使Vbias3=Vπ3,将MZ双电极调制器1-8偏置于最小传输点,此时,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调制系数
Figure BDA0000128463870000072
调节第三射频放大器1-13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幅度Vp-p3,从而改变调制系数m3,使得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输出的光波信号主要包括三个频率分量:F-2f、F和F+2f;其中Vπ3为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半波电压。
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输出的光波信号经强度调制器1-7调制之后,使得频率分量F-3f、F-f、F+f和F+3f都携带有数据信息。
经过第二3dB耦合器1-9耦合之后,输出的光波信号主要包括7个频率分量:F-3f、F-2f、F-f、F、F+f、F+2f和F+3f;其中,频率分量F-3f、F-f、F+f和F+3f携带有数据信息。
中心站1产生的7个频率分量经过第一交织器3-1之后分为两路信号,第一路信号包括四个频率分量:F-3f、F-f、F+f和F+3f,此四个频率分量都携带有数据信息,第二路信号包括三个频率分量:F-2f、F和F+2f,此三个频率分量不携带有数据信息。
第一路信号经过第二交织器3-2之后又分为两部分信号,其中一部分信号包括两个频率分量:F-3f和F-f,经过第一光电转器3-3差频后即产生携带有数据信号的毫米波信号,中心频率为2f;另一部分信号也包括两个频率分量:F+f和F+3f,经过第二光电转器3-7差频后即产生携带有数据信号的毫米波信号,中心频率为2f。
第二路信号经过光纤光栅滤波器3-11滤波之后仅包括两个频率分量:F和F+2f,经过第三光电转器3-12差频后即产生基站3的本地毫米波信号,中心频率为2f。

Claims (3)

1.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包括中心站(1)、链路光纤(2)和基站(3),中心站(1)和基站(3)通过链路光纤(2)连接,其特征在于:
射频信号发生器(1-2)的输出端与第一射频放大器(1-11)、第二射频放大器(1-12)及第三射频放大器(1-13)的输入端连接;
激光器(1-1)的输出端与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输入端连接;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的一个直流电极与第一偏置电压源(1-17)的输出端连接,另外一个直流电极接地,一个RF电极与第一射频放大器(1-1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个RF电极与第一π移相器(1-1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π移相器(1-14)的输入端与第一射频放大器(1-11)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输出端与第一3dB耦合器(1-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3dB耦合器(1-4)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输入端链接,第一3dB耦合器(1-4)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两个直流电极接地,一个RF电极与第二射频放大器(1-12)输出端连接,另一个RF电极与第二π移相器(1-15)的输出端连接,第二π移相器(1-15)的输入端与第二射频放大器(1-1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输出端与强度调制器(1-7)的光输入端连接,对强度调制器(1-7)施加二进制基带调制信号(1-6);
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一个直流电极与第二偏置电压源(1-18)的输出端连接,另外一个直流电极接地,一个RF电极与第三射频放大器(1-13)输出端连接,另一个RF电极与第三π移相器(1-16)的输出端连接,第三π移相器(1-16)的输入端与第三射频放大器(1-13)的输出端连接;
强度调制器(1-7)的输出端与第二3dB耦合器(1-9)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输出端与第二3dB耦合器(1-9)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第二3dB耦合器(1-9)的输出端与EDFA光纤放大器(1-10)的输入端连接,EDFA光纤放大器(1-10)的输出端通过链路光纤(2)连接到第一交织器(3-1)的输入端;第一交织器(3-1)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交织器(3-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交织器(3-1)的另外一个输出端与光纤光栅滤波器(3-11)的输入端链接;
第二交织器(3-2)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一光电转换器(3-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电转换器(3-3)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3-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滤波器(3-4)的输出端与第一毫米波放大器(3-5)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毫米波放大器(3-5)的输出端与第一毫米波天线(3-6)连接;第二交织器(3-2)的另外一个输出端与第二光电转换器(3-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电转换器(3-7)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3-8)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器(3-8)的输出端与第二毫米波放大器(3-9)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毫米波放大器(3-9)的输出端与第二毫米波天线(3-10)连接;
光纤光栅滤波器(3-11)的输出端与第三光电转换器(3-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光电转换器(3-12)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3-13)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滤波器(3-4)、第二滤波器(3-8)和第三滤波器(3-13)采用带通滤波器或隔直滤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偏置电压源(1-17)的输出电压Vbias1=Vπ1,将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偏置于最小传输点,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的调制系数为
Figure FDA0000128463860000031
其中,Vp-p1为第一射频放大器(1-11)输出射频信号的峰峰值幅度,Vπ1为第一MZ双电极调制器(1-3)的半波电压;
所述的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调制系数为
Figure FDA0000128463860000032
其中,Vp-p2为第二射频放大器(1-12)输出射频信号的峰峰值幅度,Vπ2为第二MZ双电极调制器(1-5)的半波电压;
所述的第二偏置电压源(1-18)的输出电压Vbias3=Vπ3,将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偏置于最小传输点,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调制系数为
Figure FDA0000128463860000033
其中,Vp-p3为第三射频放大器(1-13)输出射频信号的峰峰值幅度,Vπ3为第三MZ双电极调制器(1-8)的半波电压。
CN2012200011981U 2012-01-03 2012-01-03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13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011981U CN202513931U (zh) 2012-01-03 2012-01-03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011981U CN202513931U (zh) 2012-01-03 2012-01-03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13931U true CN202513931U (zh) 2012-10-31

Family

ID=47066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0119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13931U (zh) 2012-01-03 2012-01-03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139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051A (zh) * 2014-11-24 2015-02-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纤无线一体化系统
CN106027153A (zh) * 2016-05-12 2016-10-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新型双边带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产生60GHz毫米波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051A (zh) * 2014-11-24 2015-02-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纤无线一体化系统
CN106027153A (zh) * 2016-05-12 2016-10-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新型双边带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产生60GHz毫米波的方法
CN106027153B (zh) * 2016-05-12 2019-07-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新型双边带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产生60GHz毫米波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3924B (zh) 产生双倍频单边带光载毫米波的装置和方法
CN102710333B (zh) 基于PON/RoF的全双工有线/无线混合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3051385B (zh) 一种有线无线融合的光纤非对称全双工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1742738B (zh) 一种全双工光载射频RoF链路系统
Tong et al. Integrated silicon photonics remote radio frontend (RRF) for single-sideband (SSB) millimeter-wave radio-over-fiber (ROF) systems
CN100536371C (zh) 基于电光调制器和光纤光栅的微波光子下变频方法及装置
CN103516429B (zh) 基于本振广播的w波段宽带毫米波全双工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1217316B (zh) 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ofdm光纤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3414516B (zh) 基于同/外差探测的双向有线/无线混合光接入方法与系统
CN107332618A (zh) 一种5G‑RoF中心基站控制波束赋形的接入通信系统
CN101800606A (zh) 光单边带调制装置
CN105007121A (zh) 基于光载无线技术的毫米波轨道角动量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02227100A (zh) 一种基于双调制器并联结构的rof系统
CN101674136B (zh) OFDM调制方式的光学倍频毫米波RoF信号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10166136A (zh) 基于双臂推挽光强度调制器的矢量毫米波发生器
de Sousa et al. Radio-over-Fiber Dual-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 system for photonic generation of Millimeter-Wave signals through two stages
CN102412899B (zh) 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偏振复用毫米波RoF系统
CN102546016B (zh) 基于差分相移键控格式的光纤无线通信系统
CN202513931U (zh) 一种3MZ双电极调制器双路毫米波RoF系统
CN100568782C (zh) 毫米波光纤传输系统的上下行双向传输装置及信号传输方法
CN101982983B (zh)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产生毫米波及其在光载微波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方法与装置
CN101562482B (zh) 光纤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下行链路多业务毫米波的产生方法
Liu et al. A low cost structure of radio-over-fiber system compatible with WDM-PON
CN101001114A (zh) 结构简单的全双工光纤无线通信系统
CN102684791B (zh) 有线和无线融合通信系统、方法及多波段信号的生成方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