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9580A -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9580A
CN101769580A CN200910036429A CN200910036429A CN101769580A CN 101769580 A CN101769580 A CN 101769580A CN 200910036429 A CN200910036429 A CN 200910036429A CN 200910036429 A CN200910036429 A CN 200910036429A CN 101769580 A CN101769580 A CN 101769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heat
compressor
por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36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9580B (zh
Inventor
韩仁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0910036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695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9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9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9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9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及其工作方法,性能更优化,可回收利用空调机组产生的废热,也能够利用高能效的热泵原理制热水,节能环保,并有利于多模式多功能控制的实现。包括有控制系统、空调室外机、室内机、热水器、以及连接于空调室外机、室内机、热水器之间的多条冷媒管道;热水器包括有水箱、热水发生器、水管;空调室外机包括有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冷媒管道控制装置,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冷媒管道控制装置均通过冷媒管道连接;空调室外机的冷媒管道控制装置包括有一个四通阀A,四通阀A的端口一通过冷媒管道与热水发生器连接;每台室内机均配备一个四通阀,室内机配备的四通阀与室内机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连接。

Description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将热量回收、具有制热水功能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社会发展之快,技术革新日新月异,人们对能源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机组由于具有方便于智能化管理、制冷/热量大且方便于为不同区域灵活配置制冷/热量等特点,有着越来越好的市场前景,逐渐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办公场所。而当前,大部分的空调机组只是具有夏天制冷、冬天制热以调节室内空气温度的单一功能,特别是夏天,空调机组在制冷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热量都被毫无利用地排放到室外大气中,造成了室外空气的热污染和能源的极大浪费。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组只在冬季和夏季使用,春、秋季闲置,利用率也不高;与此同时,有空调的家庭和办公场所还需要另外购买热水器以解决生活中日常用热水的问题,增加了开支,而且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耗能很大、安全性也较差。目前也涌现了许多带有制热水功能的空调机组,但仅限于在空调制冷的时候,利用空调机组产生的废热来加热热水,没有实现制热同时制热水,它主要依靠电加热将水加热,在制冷且制热水时候不能将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而满足小制冷量需求;当空调机组制热的时候,尽管热泵制热具有高能效的特点,现有技术还没有理想的技术方案实现同时制热水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的多联热回收空调机组不能制热水,且多联热泵热水空调机组不能同时制冷和制热,所以,需要进一步开发出能在空调机组制冷和制热运行的时候都能提供热水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及其工作方法,性能更优化,可回收利用空调机组产生的废热,也能够利用高能效的热泵原理制热水,节能环保,并有利于多模式多功能控制的实现。供消费者使用,为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包括有控制系统、空调室外机、室内机、热水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室内机、热水器之间的多条冷媒管道;冷媒在所述冷媒管道内循环流动;所述热水器包括有水箱、热水发生器、以及连接所述水箱和热水发生器的水管;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有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冷媒管道控制装置,所述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冷媒管道控制装置均通过冷媒管道连接;所述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包括有一台以上的室内机;其中,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冷媒管道控制装置包括有一个四通阀A,所述四通阀A的端口一通过冷媒管道与热水发生器连接;所述每台室内机均配备一个四通阀,所述室内机配备的四通阀与室内机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连接。
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有5个冷媒管道与室内机连接:热水发生器接管一、热水发生器接管二、高压气管、中压液管、以及低压吸气管。
所述热水发生器接管一、热水发生器接管二之间为换热管道段,所述换热管道段位于所述热水发生器内部。
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有一台或一台以上的压缩机,其中至少有一台为变频或变容压缩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有一台以上的室内机组,所述室内机组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通过冷媒管道与空调室外机连接。
上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多种运行模式:
第一:完全热回收模式;
第二:完全制冷制热模式;
第三:完全制热模式;
第四:主体制冷模式;
第五:主体制热模式;
第六:完全制冷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七:完全制热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八:主体制冷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九:主体制热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十:制热水模式。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为变频或变容多联热回收多联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兼备两种机组性能,结构巧妙,构思新颖而独特,环保效果空前,技术水平领先,实用性强而可靠。包括有控制系统、空调室外机、室内机、热水器;将变频或变容量调节技术与热泵热水空调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多模式多功能,节能环保,该机组具备制冷、制热、制热水三种需求同时满足,具备十种运行模式,在这十种模式下,可以实现多形式的热回收。技术效果描述如下,其一:在制冷同时制热水,为了节能而实现多种优化控制方式;其二:实现制热同时制热水,实现节能、高效控制而避免传统多联空调热水机频繁使用电加热;其三:能实现高效节能的多种重要模式;其四:在多种模式下,为了节能优化系统控制可以将换热器选择作为蒸发器或者作为冷凝器使用;其五:换热器在多种模式下可以分块控制调节,使其能分配更加合理完善;其六:变频或变容技术与热泵热水空调技术有机结合;其七:在变频或变容多联热泵热水机组中,可以实现完全热回收,除此之外可以实现多联热泵热水机组的显热热回收功能,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空调热泵热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11-气旁通,12-液旁通,13-高压传感器,14-低压传感器,15-油分离器,16-气分离器,21-四通阀B,22-四通阀C,23-四通阀D,24-四通阀A,3-热水发生器,31-进水阀,32-出水阀,33-水温感温包,34-水箱,4-室外换热装置,41-室外换热器一,42-室外换热器二,5-储液罐,51-储液罐出口,52-储液罐进口一,53-储液罐进口二,61-室内换热器一,62-室内换热器二,63-室内换热器三,71-电磁阀A,72-电磁阀B,81-中压液管,82-低压吸气管,83-高压气管,84-热水发生器接管一,85-热水发生器接管二,91-电子膨胀阀A,92-电子膨胀阀B,93-电子膨胀阀C,100-单向阀A,101-单向阀B。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包括有控制系统、空调室外机、室内机、热水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室内机、热水器之间的多条冷媒管道;冷媒在所述冷媒管道内循环流动;所述热水器包括有水箱、热水发生器、以及连接所述水箱和热水发生器的水管;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有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冷媒管道控制装置,所述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冷媒管道控制装置均通过冷媒管道连接;所述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包括有一台以上的室内机;其中,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冷媒管道控制装置包括有一个四通阀A,所述四通阀A的端口一通过冷媒管道与热水发生器连接;所述每台室内机均配备一个四通阀,所述室内机配备的四通阀与室内机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连接。
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有5个冷媒管道与室内机连接:热水发生器接管一84、热水发生器接管二85、高压气管83、中压液管81、以及低压吸气管82。
所述热水发生器接管一84、热水发生器接管二85之间为换热管道段,所述换热管道段位于所述热水发生器3内部。
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有一台或一台以上的压缩机1,其中至少有一台为变频或变容压缩机。
所述室内机包括有一台以上的室内机组,所述室内机组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通过冷媒管道与空调室外机连接。
所述四通阀B21的端口一连接高压气管83,端口二连接室内换热器61,端口三和端口四均连接低压吸气管82;所述四通阀C22的端口一连接高压气管83,端口二连接室内换热器62,端口三和端口四均连接低压吸气管82;所述四通阀D23的端口一连接高压气管83,端口二连接室内换热器63,端口三和端口四均连接低压吸气管82。
优选地,所述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包括有一台以上65台以下的室内机。
所述热水器的水箱34通过两根水管与热水发生器3连接,所述两根水管分别设置有进水阀31和出水阀32,所述热水发生器3设置有水温感温包33。
所述压缩机1的高压端连接有油分离器15,低压端连接有气分离器16;所述与压缩机1的高压端连接的冷媒管道旁,设置有高压传感器13,所述与压缩机1的低压端连接的冷媒管道旁,设置有低压传感器14;所述压缩机1与一气旁通11并联,压缩机1的低压端连接的冷媒管与一液旁通12并联。
所述四通阀A的端口一通过热水发生器接管一84与热水发生器连接,端口二连接室外换热装置4,端口三连接压缩机1的低压端,端口四与节流装置相连。
说明:为后续描述方便先定义下面系统图中四通阀A24为断电状态,四通阀B21代表室内机断电状态。使用3台室内机来说明多联多台室内机的情况,可以配备64台室内机,若增加控制可以配备64台以上机组。
上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基于变频或变容多联机组、热泵热水机组、变频或变容多联热回收机组为一体、高性能、高效率的机组,其工作方法包括如下十种运行模式:
第一:完全热回收模式;
第二:完全制冷模式;
第三:完全制热模式;
第四:主体制冷模式;
第五:主体制热模式;
第六:完全制冷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七:完全制热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八:主体制冷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九:主体制热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十:单独制热水模式。
所述主体制冷模式为:多台室内机同时制冷或制热,但制冷需求总和大于制热需求;主体制热为:多台室内机同时制冷或制热,但制冷需求总和小于制热需求;完全热回收主要有三种方式:制热水需求+制热需求=制冷需求、制热需求=制冷需求、制热水需求=制冷需求,完全热回收简易说是高压高温的气体完全利用,与此同时低压低温的气体也完全适用。在多种模式下该机组具备多联热泵热水机组的显热热回收功能。
本发明基于变频或变容多联机和空调热水机之上,实现多模式高能效运行,适应于多种工况条件,具体多种运行模式如下:
模式一:完全热回收
方式1:制冷=制热
制冷需求等于制热需求,室外换热器不参与换热,压缩机排气在有制热需求的换热器冷凝,再到有制冷需求换热器蒸发,再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四通阀C22→室内换热器二62→室内换热器一61→四通阀B21→气分离器16→压缩机1。
方式2:制冷=制热水+制热
制冷需求等于制热加制热水需求,外换热器不参与换热,压缩机排气在有制热和制热水需求的换热器内冷凝,再到有制冷需求换热器蒸发,再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四通阀C22→室内换热器二62+热水发生器3→四通阀A24)→储液罐5→室内换热器一61→四通阀B21→气分离器16→压缩机1。
方式3:制冷=制热水
制冷需求等于加制热水需求,外换热器不参与换热,压缩机排气在有制热水需求的换热器内冷凝,再到有制冷需求换热器蒸发,再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热水发生器3→四通阀A24→储液罐5→室内换热器一61→气分离器16→压缩机1。
模式二:完全制冷
所有室内换热器全开制冷,压缩机压缩出的排气先经过外换热器冷凝,再到室内换热器蒸发,最后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热水发生器3→四通阀A24→室外换热装置4→储液罐5→(室内换热器一61+室内换热器二62+室内换热器三63)→气分离器16→压缩机1。
模式三:完全制热
所有室内换热器全开制热,压缩机压缩出的排气先经过内换热器冷凝,再到室外换热器蒸发,最后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四通阀B21+四通阀C22+四通阀D23)→(室内换热器一61+室内换热器二62+室内换热器三63)→储液罐5→室外换热装置4→四通阀A24→气分离器16→压缩机1。
模式四:主体制冷
室内换热器有制冷和制热需求,且制冷需求量大于制热需求量。压缩机压缩出的排气先经过外换热器冷凝和室内有制热需求的换热器冷凝,再到室内有制冷需求的换热器蒸发,最后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热水发生器3→四通阀A24→室外换热装置4+四通阀C22→室内换热器二62)→储液罐5→(室内换热器一61→四通阀B21+室内换热器三63→四通阀D23)→气分离器16→压缩机1。此处热水发生器3不参与换热。
模式五:主体制热
室内换热器有制冷和制热需求,且制冷需求量小于制热需求量。压缩机压缩出的排气先经过室内有制热需求的换热器冷凝,再到室内有制冷需求的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蒸发,最后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四通阀B21→室内换热器一61+四通阀C22→室内换热器二62)→储液罐5→(室内换热器一61→四通阀B21+室外换热装置4→四通阀A24)→气分离器16→压缩机1。
模式六:完全制冷同时制热水
所有室内换热器有制冷需求,且有制热水需求。压缩机压缩出的排气先经过室外有制热水需求的换热器冷凝,再经过外换热器过冷却,冷凝后的冷媒到室内有制冷需求的换热器蒸发,最后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热水发生器3→四通阀A24→室外换热装置4→储液罐5→(室内换热器一61+室内换热器二62+室内换热器三63)→(四通阀B21+四通阀C22+四通阀D23)→气分离器16→压缩机1;或压缩机1→油分离器15→热水发生器3→四通阀A24→储液罐5→(室内换热器一61+室内换热器二62+室内换热器三63)→(四通阀B21+四通阀C22+四通阀D23)→气分离器16→压缩机1。
注:此处的室外换热装置4可选择参与换热。
模式七:完全制热同时制热水
所有室内换热器有制热需求,且有制热水需求。压缩机压缩出的排气先经过室内换热器和制热水换热器冷凝,再室外换热器蒸发,最后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四通阀B21+四通阀C22+四通阀D23+热水发生器3→四通阀A24)→(室内换热器一61+室内换热器二62+室内换热器三63)→储液罐5→室外换热装置4→四通阀A24→气分离器16→压缩机1。
模式八:主体制冷同时制热水
室内换热器有制冷、制热、制热水需求,且制冷需求量大于制热需求量。压缩机压缩出的排气先经过外换热器、室内有制热需求的换热器和制热水需求的换热器冷凝,再到室内有制冷需求的换热器蒸发,最后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热水发生器3→四通阀A24→室外换热装置4→5储液罐+四通阀C22→室内换热器二62)→(室内换热器一61→四通阀B21+室内换热器三63→四通阀D23)→气分离器16→压缩机1。此处热水换热器参与换热。
模式九:主体制热同时制热水
室内换热器有制冷、制热、制热水需求,且制冷需求量小于制热需求量。压缩机压缩出的排气先经过室内有制热需求的换热器和制热水换热器冷凝,再到室内有制冷需求的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蒸发,最后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四通阀B21→室内换热器一61+四通阀C22→室内换热器二62+热水发生器3→四通阀A24)→储液罐5→(室内换热器一61→四通阀B21+室外换热装置4→四通阀A24)→气分离器16→压缩机1。
模式十:制热水
有制热水需求。压缩机压缩出的排气先经过有制热水需求的换热器冷凝,再到室外换热器蒸发,最后回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系统;冷媒的循环线路为:压缩机1→油分离器15→热水发生器3→四通阀A24→储液罐5→室外换热装置4→四通阀A24→气分离器16→压缩机1。
上述所列具体实现方式为非限制性的,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包括有控制系统、空调室外机、室内机、热水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室内机、热水器之间的多条冷媒管道;冷媒在所述冷媒管道内循环流动;所述热水器包括有水箱、热水发生器、以及连接所述水箱和热水发生器的水管;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有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冷媒管道控制装置,所述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冷媒管道控制装置均通过冷媒管道连接;所述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包括有一台以上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冷媒管道控制装置包括有一个四通阀A,所述四通阀A的端口一通过冷媒管道与热水发生器连接;所述每台室内机均配备一个四通阀,所述室内机配备的四通阀与室内机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有5个冷媒管道与室内机连接:热水发生器接管一(84)、热水发生器接管二(85)、高压气管(83)、中压液管(81)、以及低压吸气管(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发生器接管一(84)、热水发生器接管二(85)之间为换热管道段,所述换热管道段位于所述热水发生器(3)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有一台或一台以上的压缩机(1),其中至少有一台为变频或变容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有一台以上的室内机组,所述室内机组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通过冷媒管道与空调室外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B(21)的端口一连接高压气管(83),端口二连接室内换热器(61),端口三和端口四均连接低压吸气管(82);所述四通阀C(22)的端口一连接高压气管(83),端口二连接室内换热器(62),端口三和端口四均连接低压吸气管(82);所述四通阀D(23)的端口一连接高压气管(83),端口二连接室内换热器(63),端口三和端口四均连接低压吸气管(8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包括有一台以上65台以下的室内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器的水箱(34)通过两根水管与热水发生器(3)连接,所述两根水管分别设置有进水阀(31)和出水阀(32),所述热水发生器(3)设置有水温感温包(3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高压端连接有油分离器(15),低压端连接有气分离器(16);所述与压缩机(1)的高压端连接的冷媒管道旁,设置有高压传感器(13),所述与压缩机(1)的低压端连接的冷媒管道旁,设置有低压传感器(14);所述压缩机(1)与一气旁通(11)并联,压缩机(1)的低压端连接的冷媒管与一液旁通(12)并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A的端口一通过热水发生器接管一(84)与热水发生器连接,端口二连接室外换热装置(4),端口三连接压缩机(1)的低压端,端口四与节流装置相连。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空调热泵热水机组基于变频或变容多联机组、热泵热水机组、变频或变容多联热回收机组为一体、高性能、高效率的机组,其工作方法包括如下十种运行模式:
第一:完全热回收模式;完全热回收主要有三种方式:制热水需求+制热需求=制冷需求、制热需求=制冷需求、制热水需求=制冷需求,完全热回收模式高压高温的气体完全利用,与此同时低压低温的气体也完全适用。
第二:完全制冷模式;
第三:完全制热模式;
第四:主体制冷模式;所述主体制冷模式为:多台室内机同时制冷或制热,但制冷需求总和大于制热需求;
第五:主体制热模式;主体制热为:多台室内机同时制冷或制热,但制冷需求总和小于制热需求;
第六:完全制冷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七:完全制热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八:主体制冷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九:主体制热同时制热水模式;
第十:单独制热水模式。
CN200910036429A 2009-01-06 2009-01-06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Active CN101769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6429A CN101769580B (zh) 2009-01-06 2009-01-06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6429A CN101769580B (zh) 2009-01-06 2009-01-06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9580A true CN101769580A (zh) 2010-07-07
CN101769580B CN101769580B (zh) 2012-10-03

Family

ID=42502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36429A Active CN101769580B (zh) 2009-01-06 2009-01-06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9580B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9219A (zh) * 2011-04-26 2012-10-31 欧阳仲志 节能热泵热水空调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3868182A (zh) * 2013-06-08 2014-06-18 李隆 低能耗全功能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CN103868183A (zh) * 2013-06-08 2014-06-18 李隆 低能耗多功能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CN105202609A (zh) * 2015-10-21 2015-12-3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大气自然冷源增大工质液体过冷度的供暖用热泵系统
CN105423470A (zh) * 2015-12-31 2016-03-23 尚宝龙 多功能建筑一体冷暖装置
CN105570990A (zh) * 2016-01-04 2016-05-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空调系统
US9500395B2 (en) 2011-07-05 2016-11-22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ircuit,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CN108779938A (zh) * 2016-08-31 2018-11-09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热水供应系统
CN110030774A (zh) * 2019-04-22 2019-07-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及空调热水机组
CN110160126A (zh) * 2019-04-18 2019-08-23 广东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采暖多联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06037A (zh) * 2019-10-21 2020-02-18 广州大学 一种多联式空调热水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26100A (zh) * 2020-04-20 2020-07-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自动热回收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整机设备
CN112066497A (zh) * 2020-09-21 2020-1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内机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07867A (zh) * 2021-02-09 2021-06-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5235099A (zh) * 2022-08-09 2022-10-2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化霜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系统
WO2023088066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进行制冷和制热的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3372A (en) * 1995-05-26 1997-03-25 Dumont Management, Inc. Heat pump system dehumidifier with secondary water loop
CA2467058A1 (en) * 2001-12-12 2003-06-19 Quantum Energy Technologies Pty Limited Energy efficient heat pump systems for water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CN2615557Y (zh) * 2003-03-13 2004-05-12 姚圣聪 供冷、供暖、供热水空调装置
CN1272585C (zh) * 2003-12-10 2006-08-30 山东贝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变制冷剂流量的智能多联式中央空调
JP2006170520A (ja) * 2004-12-15 2006-06-29 Toshiba Kyaria Kk 空調給湯システム
CN100467966C (zh) * 2006-03-29 2009-03-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联机式中央热泵采暖空调热水器
CN100535549C (zh) * 2007-02-10 2009-09-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多联空调器
CN201363837Y (zh) * 2009-01-06 2009-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9219B (zh) * 2011-04-26 2014-06-25 欧阳仲志 节能热泵热水空调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2759219A (zh) * 2011-04-26 2012-10-31 欧阳仲志 节能热泵热水空调机及其工作方法
US9500395B2 (en) 2011-07-05 2016-11-22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ircuit,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CN103868183B (zh) * 2013-06-08 2016-12-07 李隆 低能耗多功能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CN103868183A (zh) * 2013-06-08 2014-06-18 李隆 低能耗多功能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CN103868182B (zh) * 2013-06-08 2016-12-07 李隆 低能耗全功能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CN103868182A (zh) * 2013-06-08 2014-06-18 李隆 低能耗全功能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CN105202609A (zh) * 2015-10-21 2015-12-3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大气自然冷源增大工质液体过冷度的供暖用热泵系统
CN105202609B (zh) * 2015-10-21 2018-10-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大气自然冷源增大工质液体过冷度的供暖用热泵系统
CN105423470A (zh) * 2015-12-31 2016-03-23 尚宝龙 多功能建筑一体冷暖装置
CN105423470B (zh) * 2015-12-31 2019-07-12 沈阳市通浩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建筑一体冷暖装置
CN105570990A (zh) * 2016-01-04 2016-05-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空调系统
CN105570990B (zh) * 2016-01-04 2018-07-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空调系统
CN108779938A (zh) * 2016-08-31 2018-11-09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热水供应系统
CN108779938B (zh) * 2016-08-31 2019-12-10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热水供应系统
CN110160126A (zh) * 2019-04-18 2019-08-23 广东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采暖多联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30774A (zh) * 2019-04-22 2019-07-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及空调热水机组
CN110806037A (zh) * 2019-10-21 2020-02-18 广州大学 一种多联式空调热水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06037B (zh) * 2019-10-21 2021-10-26 广州大学 一种多联式空调热水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26100A (zh) * 2020-04-20 2020-07-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自动热回收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整机设备
CN112066497A (zh) * 2020-09-21 2020-1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内机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07867A (zh) * 2021-02-09 2021-06-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WO2023088066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进行制冷和制热的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CN115235099A (zh) * 2022-08-09 2022-10-2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化霜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9580B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9580B (zh)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CN101655281B (zh) 热泵热水空调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CN101403521B (zh)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
CN102494442B (zh) 一种直接膨胀式矿井回风源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2777990B (zh) 一种地下水电站洞室的水库水源热泵空调机系统
CN201875996U (zh) 多维热泵机组
CN103175324A (zh) 带热回收的平行流蒸发式冷凝制冷机组
CN201440013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201363859Y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201599983U (zh) 一种可全热回收型风冷式热泵机组
CN201096429Y (zh) 紧凑高效双工况冷却塔热回收节能装置
CN201212721Y (zh) 一种空调全热回收机组
CN201377933Y (zh) 热泵热水空调机组
CN102777989A (zh) 适用于地下水电站洞室高湿低温环境的热泵空调机组系统
CN201363837Y (zh)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CN202018156U (zh) 节能热泵热水空调机
CN102230690B (zh) 超热自由回收太阳能热泵机组
CN202361697U (zh) 一种直接膨胀式矿井回风源热泵系统
CN201607066U (zh) 一种可全热回收型风冷式空调系统
CN202581918U (zh) 空调制冷设备
CN201259350Y (zh) 冷暖空调与卫生热水一体化的模块式制冷机组
CN102759219B (zh) 节能热泵热水空调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457532Y (zh) 具有生活热水的风冷热泵装置
CN202770081U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热源塔热泵系统
CN202229465U (zh) 超热自由回收太阳能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