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6569B - 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6569B
CN101766569B CN2010101133939A CN201010113393A CN101766569B CN 101766569 B CN101766569 B CN 101766569B CN 2010101133939 A CN2010101133939 A CN 2010101133939A CN 201010113393 A CN201010113393 A CN 201010113393A CN 101766569 B CN101766569 B CN 101766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water
oil phase
emulsion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33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6569A (zh
Inventor
董伟
李孝文
孙志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uigu Agricultural Ec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1133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66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6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6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6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65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为长效抗菌药物剂型,包括含有抗菌药物的水相、油相、乳化剂及稳定剂,油相采用的是7#或15#白油;其中水相乳化剂为吐温-80,油相乳化剂为司盘-80;所述水相被油包覆分散于油相中。该剂型可充分缓释抗菌药活性成分的抗菌作用、节省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可适用于与各种水溶性或油溶性抗菌药的活性成分的配制。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为健康养殖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抗菌药物剂型的改变,更具体地说,涉及的是一种兽药抗菌药物特别是兽药抗菌药物的长效缓释剂型的改变,本发明还涉及该剂型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兽用长效制剂(Long-acting Preparations)倍受关注,其开发和应用现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由于长效制剂在减少给药次数和用量等多方面的优势,有效地节约了成本、减少动物应激和人力支出以及环境污染,因此兽用长效制剂成为广大养殖用户期待的理想产品。长效制剂是现代药物制剂中一种新型的制剂,其优点是可持久的释放和传递药物,减少用药次数,提供平稳的血药浓度,降低血药浓度“峰谷”现象,提高药效和安全度。制备长效制剂的原理主要是基于溶出速率的减少和扩散速率的减慢,使药物的吸收速率减慢,从而达到缓释和延长疗效的目的。长效制剂在临床上是倍受欢迎的剂型,该剂型具有省时省力,降低不良反应,减少动物对注射的应激,降低兽药对环境污染,减少敏感菌的耐药性,减少或杜绝药物残留,具有高效长效的特点。
长效制剂以混悬乳剂、脂质体为多,现有混悬乳剂长效药物,主要以油性溶媒为分散介质制成一种长效缓释制剂,是将抗菌药物分散于油相然后让携带药物的油滴悬浮在水相中制成的混悬液,静置时,分为两层,用时摇匀,让油相在水相中充分悬浮。现有混悬乳剂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应用范围受限,难以全面推广应用,因为水溶性药物很难分散于油相中,目前的混悬乳剂长效制剂均为不溶于水或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抗菌药物,但问题是绝大多数抗菌活性成分药物易溶于水,这一部分的抗菌活性成分的药物却较难制成混悬乳剂类型的长效制剂。另外,目前的混悬乳剂,在临床应用中毒副作用较大,在应用长效制剂时,往往一次性药物用量较大,而在混悬乳剂中,分散在油相中的大量抗菌药物由于缓释作用,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运送到肝脏等器官而被迅速代谢,因此使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倍呈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旨在研发一种新型长效抗菌药物剂型,该剂型可充分缓释抗菌药活性成分的抗菌作用、节省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可适用于与各种水溶性或油溶性抗菌药的活性成分的配制。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为健康养殖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
所述的长效抗菌药物剂型,包括含有抗菌药物的水相、油相、乳化剂及稳定剂,油相采用的是7#或15#白油;其中水相乳化剂为吐温-80,油相乳化剂为司盘-80;所述水相被油包覆分散于油相中。
稳定剂包括水相稳定剂和油相稳定剂。水相稳定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和丙三醇两种。油相的稳定剂选自鲸蜡醇和蜂蜡两种。
本发明的吐温-80在水相中优选的添加重量含量为6-10%。司盘-80在油相中优选的添加重量含量为5-12%。
水相稳定剂在水相中优选的添加重量含量为4-8%。油相稳定剂在油相中优选的添加重量含量为1-5%。
水相与油相优选的体积比为1∶1-2。
本发明最优选的重量配比为:
油相采用的是7#或15#白油,司盘-80在油相中的添加量为9-10%,鲸蜡醇1.5-2.5%,蜂蜡1-2%;  吐温-80在水相中的添加量为6.5-8%,羧甲基纤维素2.5-3%,丙三醇3.5-4%,水相中余下的为抗菌药水溶液;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1。
所述的含有抗菌药物的水相中还可将抗菌药物与甲氧苄啶等抗菌增效剂混合,制成复方抗菌药物。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水相的制备:在40-45℃下搅拌加入水相稳定剂至水中,使水溶液温度降至室温溶解抗菌药物或复方抗菌药物,最后加入吐温-80并充分搅拌使其溶解作为水相。
油相的制备:将7#或15#白油加热至65-130℃加入油相稳定剂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冷却至50-60℃加入司盘-80充分搅拌使其全部溶解作为油相。
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乳化、  灭菌。
所述的乳化是将油相与水相缓慢混合,边混合边搅拌;混匀后用胶体磨充分乳化,直到油乳剂经11000-13000r/min离心不分层为乳化完全。
本发明的油相和水相最优选制备过程为:
水相的制备:将丙三醇溶解于注射用水,然后加热至40-45℃边搅拌边加入羧甲基纤维素,使该溶液温度降至室温溶解抗菌药物或复方抗菌药物,最后加入吐温-80并充分搅拌使其溶解作为水相。
油相的制备:将白油加热至65-70℃加入蜂蜡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20-130℃溶解鲸蜡醇,冷却至50-60℃加入司盘-80充分搅拌使其全部溶解作为油相。
本发明作为一种新的抗菌药物缓释剂,将减缓药物在机体吸收和释放,释放药物为恒速或接近恒速,血药浓度更加平稳,药物的释放速率不受环境和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将抗菌药物包裹于油颗粒中,使其不与机体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毒副作用,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长效制剂。本发明的产品具有应用前景广阔、市场潜力较大。
本发明将抗菌药物或复方抗菌药物制备成油包水型(W/O)乳剂剂型,本发明的剂型所包覆的是抗菌药物颗粒相对于油乳剂灭活疫苗中的免疫原都是生物大分子而言,都是小分子(如抗生素,人工合成的抗菌化合物,具有抗菌能力的中成药等),抗菌药物颗粒极其容易从油包水颗粒中穿透而出,同时破坏油乳剂的油包水结构,因此很难制成稳定的油包水的抗菌药物油乳剂。本发明所提供的剂型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具有良好的油包水的效果,并创造性设计出制备油乳剂的工艺流程,从而首次创造出制备抗菌药物类生物小分子油包水颗粒及工艺流程。
本发明中特别筛选了7#或15#白油,而是通过反复试验,证明只有7#或15#白油是安全无毒,刺激性小能制备出油包水剂型的油类,而现有的油乳剂长效制剂中的油类,难以用于制备油包水型油乳剂,基于以上重要发现,本发明选用了7#或15#白油作为油相。
与普通注射制剂相比,本发明的长效制剂所具有优势和特点:(1)减少给药次数;(2)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3)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4)减少用药总剂量。
与国内现有混悬乳剂长效制剂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与创新:(1)本发明制备的是超长效制剂,半衰期可达15-20d,而现有的只有1-3d;能更加延长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时间,更减少动物的给药次数,并能进一步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残留。(2)本发明可制备长效复方制剂,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为克服细菌耐药性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本发明利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抗原缓释技术与药用乳剂制备技术相结合,根据药物配伍规律,将抗菌药物与甲氧苄啶制备成复方乳剂,这将打破传统的长效制剂研制方法,可望进一步提高长效制剂的治疗效果。(3)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抗菌药物,便于推广应用,水溶性的抗菌药物以抗菌药物水溶液制备水相,脂溶性的抗菌药物以抗菌药物的混悬液制备水相,均能成功制备油包水型超长效制剂。(4)本研究筛选的油包水型(W/O)乳剂突破了传统长效剂型(如混悬剂、脂质体等)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价格高以及安全性和稳定性差的技术瓶颈。按本发明制备的超长效乳剂成本低、抗菌效果强、安全性和稳定性均良好,且该乳剂已具备了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的多项关键性条件。本发明乳剂应用于畜牧养殖,可有效地保证动物健康养殖,对环境保护和改善养殖业条件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明显,产业化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本发明制备的油乳剂颗粒显微照片及模式图。
图1油包水乳剂颗粒(100X)。
图2乳剂颗粒结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实施例1
超长效环丙沙星复方油乳剂的制备和应用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又名环丙氟哌酸,是目前兽医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对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种,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而发挥其快速杀菌作用。环丙沙星具有脂溶性高、抗菌后效应时间长、体内分布广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因而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来治疗感染性疾病。但这种优良的药物目前在兽医临床主要只有口服制剂和普通注射剂,需多次给药方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开发一种环丙沙星的长效新剂型,充分发挥其在兽医临床上的良好效果对防治动物细菌性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制备方法:将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按4∶1溶于水,并加入吐温-80(水相8%)、羧甲基纤维素(水相5.5%)和丙三醇(水相7%)配成环丙沙星(水相20%)水溶液作为水相;将鲸腊醇(油相5%)和蜂腊(油相1%)溶于7#或15#白油后加入司盘-80(油相8%),加热溶解后,121℃,30min灭菌,冷却至室温,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水相∶油相=1∶1),边加边搅拌,然后将混合好的水相和油相转移至胶体磨充分乳化,直到乳剂经6000r/m,10min离心不分层即可。
复方环丙沙星乳剂的安全性评价
为了评价复方环丙沙星乳剂的安全性,为兽医临床提供安全的用药方案。采用动物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种动物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溶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以及肌肉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最大耐受量为2916.7mg/kg,相当于临床推荐用量(2.5mg/kg)的1166.7倍,为复方环丙沙星溶液LD50的(LD50为1058.93mg/kg,LD5095%可信限为981.26-1136.54mg/kg)2.75倍,无热源性、溶血性和过敏性,无肌肉刺激反应。因此,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在兽医临床应用安全。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药品与试剂
5%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本实验室和湖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制,批号090622,每1ml含50mg乳酸环丙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5%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本实验自制,批号090718,每1ml含50mg乳酸环丙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乳酸环丙沙星原粉(98.3%)、乳酸甲氧苄啶原粉(99.1%)(均由湖南农大动物药业公司提供),氯化钠注射液(0.9%,批号B080412,四川科伦股份有限公司),灭菌蒸馏水
1.1.2主要仪器
超净工作台(SW-CJ-2FD型,苏州净化设备公司),电子温度计()电热恒温水温箱(上海医疗器械七厂),恒温恒湿培养箱(LRH-250-S,广东省医疗器械厂),离心机(Z323K型,德国Hermle),电子天平(AY220型,日本Electronic Balance),电热鼓风干燥箱(DHG-9240A型,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全自动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YXQ-LS-50S II,上海博迅公司医疗设备厂),可调电炉(长沙市远东电炉厂),移液器,烧杯,量筒,培养皿,试管,试管架。
1.1.3实验动物
健康昆明系小鼠12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健康家兔12只,体重2.5kg左右;豚鼠6只,体重250~350g之间,雌雄各半。所有实验动物和饲料均由中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方法
1.2.1急性毒性试验
1.2.1.1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预实验
根据参考文献中环丙沙星的半数致死量的报道,将5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雌雄各半,分别按500,750,1000,1250mg/kg和1500mg/kg的剂量于小白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给药,  连续观察其死亡情况,反复试验摸索出Pm=100%的剂量(Dm)和Pn=0的剂量(Dn),确定组数(n)以及各组剂量公比(r)。
1.2.1.2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正式实验
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将60只小鼠平均分成6组,分别按1333.3,1155.7,1000.6,866.3,750mg/kg和0.5ml/kg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于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给药;与七天内观察给药后小鼠的毒性反应,记录死亡数。重点记录饮食、精神活动及死亡情况,对死亡小鼠及时进行剖检,肉眼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及LD50的95%平均可置信区间。
1.2.1.3乳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在预试验中,发现复方环丙沙星乳剂以极限容量1mL/只(含量50mg/ml,为临床用量的555.6倍)腹腔注射后,小鼠无死亡,不能进行LD50值的测定,因此进行最大耐受量实验。在多次预试验基础上,取小白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注射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剂量为972.2mg/kg.bw,腹腔注射0.7mL,另一组按2916.7mg/kg.bw给小白鼠腹腔注射复方环丙沙星乳剂(相当于环丙沙星临床用量的1166.7倍)分3次在24h内给药完毕(受制备方法的影响,无法得到高浓度且稳定的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所以分多次给药以达到所需剂量)。给药后,观察并记录7d内动物外观体征、饮食欲、行为活动、大小便、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死亡动物数。如有动物死亡,及时尸检,肉眼观察,如有病变组织则进行切片镜检。
1.2.2热源试验
挑选健康无伤家兔8只,体重1.7-3.0kg,雌兔应无孕,试验前在实验室内观察1周,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将家兔在17℃-28℃室温条件下饲养3天,给药前用电子温度计进入直肠(6cm)测定直肠温度4次(1h/次),每次体温均在38.0-39.6℃之间。挑选符合要求的家兔3只,测定正常体温后15min内,将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温热至38℃,按0.5mg/kg体重大腿肌肉注射,  然后进行1h/次测温,共测4次,每次1.5min。
1.2.3体外溶血性试验
1.2.3.1 2%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
健康家兔1只,自心脏采新鲜血液20mL,置三角烧瓶中,用竹签反复搅拌以除去纤维蛋白,再用生理盐水冲洗3~5次,每次加生理盐水10ml混匀后2000r/min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再加入生理盐水混匀离心,反复洗4~5次,至上清液为无色透明方可用于实验。将所得红细胞按其容积,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的混悬液。
1.2.3.2溶血试验
取试管7支并编号,按表1中依次加入各种溶液,第6管不加供试品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管;第7管仍不加供试品溶液,用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作为完全溶血的对照。轻轻摇匀各试管并置于37℃水浴保温,2h取出后对照表2判断标准并记录结果。
表1溶血试验操作表(单位ml)
Table 1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071
注:试管7用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
表2溶血性实验结果判定标准
Table 2 Standard of haemolytic test
结果判断:一般认为,2h后凡第3管或第3管以前的各管出现溶血、部分溶血或出现凝集反应的制剂,不宜做静脉注射用;以0.3mL注射液(第三管)在2h内不发生溶血作用者认为可供注射用。
1.2.4刺激性试验[11-12]
1.2.4.1肌肉刺激性试验
取体重2~3kg健康家兔6只,分三组,每组雌雄各半。第一组左侧股四头肌注射0.5ml/kg的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右侧注射0.5ml/kg生理盐水;第二组均于同样部位注射0.5ml/kg的生理盐水,进针角度以为30°~45°为准;第三组为空白对照组。48h后家兔应健康如常。放血致死家兔,解剖取出股四头肌,纵向切开观察注射部位跟对照组比较有无明显病理变化。肌肉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见表3。
表3注射样品对肌肉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Table 3 Standard of stimulus response of injection samples on muscle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081
凡2只家兔的平均反应级数在2以下的可供肌肉注射之用;平均反应超过3的不能供肌肉注射之用;平均反应级数在2~3之间的可进行复试或结合其他项目考虑其临床试用问题。凡刺激性试验不能达到肌肉注射要求的制剂一般也不宜供皮下注射或黏膜面给药和创面给药。
1.2.4.2腹腔刺激性试验
取昆明系小鼠20只,平均体重18~22克,雌雄各半,设置两组。一组腹腔注射复方环丙沙星乳剂0.5ml/只g;另一组腹腔注射同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注射后观察小鼠活动情况,若有扭体反应为有刺激性,无扭体反应为无刺激性。
1.2.5过敏性试验[12]
取豚鼠6只,体重250~350g,雌雄各半,隔天肌肉注射复方环丙沙星乳剂0.5ml/只,连续三次。将豚鼠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在首次注射后的第14天由腹腔注射乳剂3ml/只进行攻击,并观察注射后豚鼠有无用爪搔鼻、喷嚏、竖毛、抽搐、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休克和死亡等现象。第二组于首次注射后的第21天同样方法操作,并观察动物反应。过敏反应登记表见表4。
表4豚鼠过敏反应级数
Table 4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091
如果两组豚鼠均为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可认为该供试品反应试验阴性;如果有反应可按表4的标准分级,从而判断是否合格。反应等级数达2级以上(包括2级)时,可认为该供试品过敏反应试验阳性。
2结果
2.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1.1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预试验结果
经过反复摸索从而确定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Pm=100%的剂量为(Dm)为1333.3mg/kg和Pn=0的剂量(Dn)为750mg/kg,分为5组,各组剂量公比(r)为1.155。则D5=1333.3mg/kg,D4=1155.7mg/kg,D3=1000.6mg/kg,D2=866.3mg/kg D1=750mg/kg。
2.1.2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正式试验结果
按预实验结果各剂量组给药后,小鼠逐渐出现活动减少,被毛逆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有的俯卧不动,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粪便变软等中毒症状。高剂量组少数动物后肢瘫痪,并于5h内出现死亡。对死亡动物剖检,药物吸收完全,注射部位无异常,高剂量组动物肝脏有黑色小斑点,未发现其他病理变化。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Table 5  Results of acute toxicity of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101
根据上表显示的动物用药剂量以及死亡数量的实验数据,按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求得LD50为1058.93mg/kg,LD5095%可信限为981.26-1136.54mg/kg。空白对照组无死亡情况,生长正常。
2.1.3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最大耐受性试验
以972.2mg/kg.bw剂量注射复方环丙沙星注射剂的小鼠,有9只小鼠立即出现精神委靡,肌肉震颤直至抽搐,7d内小鼠死亡4只。以2916.7mg/kg.bw剂量注射的小鼠在给药后7d内,未见有小鼠死亡,但有15%以上的小鼠在最后一次注射后,产生行走减少、嗜睡的症状,2-3h后恢复正常。可知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大于2916.7mg/kg.bw,此量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166.7倍。结果表明复方环丙沙星乳剂的毒性显著低于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
2.2热源性试验结果
经试验的3只家兔的体温数据见表6
表6热源性试验体温结果(℃)
Table 5
每只家兔体温升高均小于0.5℃,并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1.0℃),小于1.4℃,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规定。从而确定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无热源反应。
2.3体外溶血试验结果
复方环丙沙星乳剂体外溶血性试验结果见表7
表7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溶血试验结果(单位ml)
Table 7 hemolytic test result
注:“-”为不溶血;  “+”为溶血
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无溶血现象。
2.4刺激试验结果
2.4.1肌肉刺激性试验结果
试验动物中乳剂注射部位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肌肉组织无任何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肌纤维未见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等,肌肉刺激反应为0级。
2.4.2腹腔刺激性试验结果
受试动物经乳剂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后,无扭体等异常刺激反应,判定复方环丙沙星乳剂为无腹腔刺激性反应。
2.5过敏性试验结果
两组豚鼠在经过腹腔注射后均无明显反应,根据判定标准[12]得出复方环丙沙星乳剂过敏性试验为0级,无过敏性反应。
复方环丙沙星乳剂的研制及体外抑菌实验
为了充分发挥环丙沙星在兽医临床上的效果,克服其半衰期短和连续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研制了一种复方环丙沙星乳剂。采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抗原缓释技术与药物乳剂制备技术相结合,将环丙沙星和乳酸TMP按5∶1比例制备成一种油乳剂,并对其性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用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作为对照,进行了该乳剂对五种细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环丙沙星乳剂为淡黄色、油乳状,pH值为6.3~6.6,颗粒平均大小为7.6μm,稳定性良好;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对五种细菌的MIC值和MBC值显著强于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P<0.01)。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试剂与仪器
乳酸环丙沙星原粉(98.3%)、乳酸甲氧苄啶原粉(乳酸TMP,99.1%)(均由湖南农大动物药业公司提供),7#白油(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span-80、tween-80(批号F20080723、F20080213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硬脂酸铝(批号080728天津市申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5%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本实验室自制,批号090718,每1ml含50mg乳酸环丙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胶体磨(JM-L50型,郑州玉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全自动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YXQ-LS-50S II,上海博迅公司医疗设备厂),超净工作台(SW-CJ-2FD型,苏州净化设备公司),恒温恒湿培养箱(LRH-250-S,广东省医疗器械厂),冷冻离心机(Z323K型,德国Hermle),电子天平(AY220型,日本Electronic Balance),光学显微镜(Nikon Eclipse E200日本),便携式pH计(PHB-1型,杭州科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2试验菌种及培养基
大肠埃希氏菌(C83901)、多杀性巴氏杆菌(Kober-6)、鼠伤寒沙门氏菌(C77-31)、金黄色葡萄球菌(C56023)、猪兽疫链球菌(C55138)均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营养琼脂(批号200902 15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普通肉汤培养基。
1.3乳剂的性状检测
1.3.1乳剂的物理性状
通过肉眼观察每个批号复方环丙沙星乳剂的颜色和性状;利用便携式pH计测定每种批号乳剂的pH值;采用显微镜观察乳剂颗粒大小并拍照,运用Nikon编辑软件测定乳剂颗粒直径大小,计算平均值。
1.3.2乳剂稳定性测定方法及判断标准
1)加速老化法,高温37℃贮存10天若不破乳(不分层),可稳定存放一年。
2)离心加速分层法,可通过离心乳剂的方法测定:在半径为10cm的离心机中,以3000r/min离心15min,不分层为合格。
3)粘度测定:取内口直径为1.2mm的吸管,在25℃条件下吸满1ml乳剂,垂直放出0.4ml所需时间为5s为合格。
1.4体外抑菌试验
1.4.1菌液制备及细菌计数
将保存的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葡萄球菌及链球菌菌种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活化(其中链球菌需加5%新生牛血清),37℃恒温箱中培养18h。
采用试管10倍稀释法:将每种活化的菌液在试管中依次进行10倍稀释,然后对第4、5、6、7管平皿菌落计数,平行三次求平均值。
1.4.2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将药液(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和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试管进行二倍稀释至第24管,每管加入菌液使其浓度为105cfu/mL,同时平行进行前23管阴性和第24管阳性对照。以目测法与对照组比较法判断结果,以完全无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度,即为该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相同过程重复3次,求平均值。
1.4.3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采用平皿菌落计数法:将药物组无菌生长的试管中的混合液分别取0.1mL接种于平皿琼脂培养基上,每个做三个重复,置37℃恒温箱中培养18h,菌落计数,低于5个的平皿所对应的药物浓度为该药物的杀菌浓度,求平均值,浓度最低者即为该药物的最小杀菌浓度(MBC)。
2结果与分析
2.1乳剂的性状
2.1.1物理性状
复方环丙沙星乳剂为淡黄色乳剂,其pH值为6.3~6.6。(该药物中乳酸环丙沙星和乳酸TMP的总含量为60mg/mL,比例为5∶1)。显微镜拍照及软件计算结果:乳剂颗粒直径平均大小7.6μm,符合兽用注射乳剂质量标准[16],图片见图1。根据油包水型(W/O)乳剂理论构建乳剂颗粒结构模式图见图2。
2.1.2稳定性及粘度结果
O∶W按1∶1,2∶1,3∶1,3∶2四种容量比的复方环丙沙星乳剂稳定性及粘度结果见表1
表1四种复方环丙沙星乳剂的稳定性及粘度结果
Table 1 The stability and viscosity of four kinds of Compound CiprofloxacinEmulsion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141
结果表明:O∶W的乳剂稳定性很好,完全可在常温下可存放一年以上不破乳、不分层。二者粘度测定所需时间为4s,表明乳剂粘度小,注射时通针性良好。O∶W按1∶1容量比的乳剂为最佳配比。
2.2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和注射液对五种不同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见表2和表3。
表2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和注射液对五种不同细菌的平均MIC值(μg/ml)
Table 2 The average MIC values of the Emulsion and Injection of CompoundCiprofloxacin for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bacteria(μg/ml)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142
表3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和注射液对五种不同细菌的平均MBC值(μg/ml)
Table 3 The average MBC values of the Emulsion and Injection of CompoundCiprofloxacin for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bacteria(μg/ml)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143
将上述实验数据通过SAS8.1和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对五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明显优于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P<0.01)。
2.3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分析
由表2和表3可知,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和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对五种菌都表现了较强的体外抑菌效果,说明复方环丙沙星为广谱、强效抗菌药,此结果与文献表述一致;两种剂型对五种细菌中的大肠杆菌效果较为显著,特别是乳剂对其MIC值达到了0.00976μg/ml,对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也非常明显,说明了环丙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很强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根据段传可[18]等报道环丙沙星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MIC值均为0.06μg/ml,说明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和注射剂均有较强的抑菌能力。统计结果显示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对五种细菌的MIC和MBC明显强于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P<0.01),说明复方环丙沙星通过剂型的改变其体外抑菌效果发生了显著的提升。
实施例2
超长效恩诺沙星复方油乳剂的制备和应用
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恩氟沙星。系统命名:1-环丙基-7-(4-乙基-1-哌嗪基)-6-氟-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本品目前被国家指定为动物专用药。药动学:内服和肌注的吸收迅速和较完全,0.5-2小时血药度达高峰。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所有的组织的药物浓度都高于血浆,这有利于全身感染和深部组织感染的治疗。本品通过肾和非肾方式进行消除,约15%-50%的药物原形通过尿排泄。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主要是脱去乙基而成为环丙沙星。药理作用:本品为广谱杀菌药,对支原体有特效。对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金葡菌、链球菌等都有杀菌效用。
制备方法:恩诺沙星不溶于水,将恩诺沙星和甲氧苄啶按4∶1混匀后加入水中,并加入吐温-80(水相8%)、羧甲基纤维素(水相5.5%)和丙三醇(水相7%)配成恩诺沙星(水相20%)混悬液作为水相;将鲸腊醇(油相5%)和蜂腊(油相1%)溶于7#或15#白油后加入司盘-80(油相8%),加热溶解后,121℃,30min灭菌,冷却至室温,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水相∶油相=1∶1),边加边搅拌,然后将混合好的水相和油相转移至胶体磨充分乳化,直到乳剂经6000r/m,10min离心不分层即可。
复方恩诺沙星乳剂的安全性评价
为了评价复方恩诺沙星乳剂的安全性,为兽医临床提供安全的用药方案。采用动物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种动物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溶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以及肌肉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恩诺沙星乳剂最大耐受量为3021.5mg/kg,相当于临床推荐用量(2.5mg/kg)的1208.8倍,为复方恩诺沙星溶液LD50的(LD50为1163.58mg/kg,LD5095%可信限为995.37-1213.25mg/kg)3.12倍,无热源性、溶血性和过敏性,无肌肉刺激反应。因此,复方环丙沙星乳剂在兽医临床应用安全。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药品与试剂
5%复方恩诺沙星乳剂(本实验室和湖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制,批号090622,每1ml含50mg乳酸恩诺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5%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本实验自制,批号090718,每1ml含50mg乳酸恩诺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乳酸恩诺沙星原粉(98.3%)、乳酸甲氧苄啶原粉(99.1%)(均由湖南农大动物药业公司提供),氯化钠注射液(0.9%,批号B080412,四川科伦股份有限公司),灭菌蒸馏水
1.1.2主要仪器
超净工作台(SW-CJ-2FD型,苏州净化设备公司),电子温度计()电热恒温水温箱(上海医疗器械七厂),恒温恒湿培养箱(LRH-250-S,广东省医疗器械厂),离心机(Z323K型,德国Hermle),电子天平(AY220型,日本Electronic Balance),电热鼓风干燥箱(DHG-9240A型,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全自动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YXQ-LS-50S II,上海博迅公司医疗设备厂),可调电炉(长沙市远东电炉厂),移液器,烧杯,量筒,培养皿,试管,试管架。
1.1.3实验动物
健康昆明系小鼠12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健康家兔12只,体重2.5kg左右;豚鼠6只,体重250~350g之间,雌雄各半。所有实验动物和饲料均由中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方法
1.2.1急性毒性试验
1.2.1.1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预实验
根据参考文献中恩诺沙星的半数致死量的报道,将5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雌雄各半,分别按500,750,1000,1250mg/kg和1500mg/kg的剂量于小白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给药,连续观察其死亡情况,反复试验摸索出Pm=100%的剂量(Dm)和Pn=0的剂量(Dn),确定组数(n)以及各组剂量公比(r)。
1.2.1.2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正式实验
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将60只小鼠平均分成6组,分别按1333.3,1155.7,1000.6,866.3,750mg/kg和0.5ml/kg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于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给药;与七天内观察给药后小鼠的毒性反应,记录死亡数。重点记录饮食、精神活动及死亡情况,对死亡小鼠及时进行剖检,肉眼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及LD50的95%平均可置信区间。
1.2.1.3乳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在预试验中,发现复方恩诺沙星乳剂以极限容量1mL/只(含量50mg/ml,为临床用量的555.6倍)腹腔注射后,小鼠无死亡,不能进行LD50值的测定,因此进行最大耐受量实验。在多次预试验基础上,取小白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注射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剂量为995.4mg/kg.bw,腹腔注射0.7mL,另一组按3021.5mg/kg.bw给小白鼠腹腔注射复方恩诺沙星乳剂(相当于恩诺沙星临床用量的1166.7倍)分3次在24h内给药完毕(受制备方法的影响,无法得到高浓度且稳定的复方环丙沙星乳剂,所以分多次给药以达到所需剂量)。给药后,观察并记录7d内动物外观体征、饮食欲、行为活动、大小便、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死亡动物数。如有动物死亡,及时尸检,肉眼观察,如有病变组织则进行切片镜检。
1.2.2热源试验
挑选健康无伤家兔8只,体重1.7-3.0kg,雌兔应无孕,试验前在实验室内观察1周,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将家兔在17℃-28℃室温条件下饲养3天,给药前用电子温度计进入直肠(6cm)测定直肠温度4次(1h/次),每次体温均在38.0-39.6℃之间。挑选符合要求的家兔3只,测定正常体温后15min内,将复方恩诺沙星乳剂温热至38℃,按0.5mg/kg体重大腿肌肉注射,然后进行1h/次测温,共测4次,每次1.5min。
1.2.3体外溶血性试验
1.2.3.12%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
健康家兔1只,自心脏采新鲜血液20mL,置三角烧瓶中,用竹签反复搅拌以除去纤维蛋白,再用生理盐水冲洗3~5次,每次加生理盐水10ml混匀后2000r/min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再加入生理盐水混匀离心,反复洗4~5次,至上清液为无色透明方可用于实验。将所得红细胞按其容积,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的混悬液。
1.2.3.2溶血试验
取试管7支并编号,按表1中依次加入各种溶液,第6管不加供试品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管;第7管仍不加供试品溶液,用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作为完全溶血的对照。轻轻摇匀各试管并置于37℃水浴保温,2h取出后对照表2判断标准并记录结果。
表1溶血试验操作表(单位ml)
Table 1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181
注:试管7用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
表2溶血性实验结果判定标准
Table 2 Standard of haemolytic test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182
结果判断:一般认为,2h后凡第3管或第3管以前的各管出现溶血、部分溶血或出现凝集反应的制剂,不宜做静脉注射用;以0.3mL注射液(第三管)在2 h内不发生溶血作用者认为可供注射用。
1.2.4刺激性试验[11-12]
1.2.4.1肌肉刺激性试验
取体重2~3kg健康家兔6只,分三组,每组雌雄各半。第一组左侧股四头肌注射0.5ml/kg的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右侧注射0.5ml/kg生理盐水;第二组均于同样部位注射0.5ml/kg的生理盐水,进针角度以为30°~45°为准;第三组为空白对照组。48h后家兔应健康如常。放血致死家兔,解剖取出股四头肌,纵向切开观察注射部位跟对照组比较有无明显病理变化。肌肉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见表3。
表3注射样品对肌肉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Table 3 Standard of stimulus response of injection samples on muscle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192
凡2只家兔的平均反应级数在2以下的可供肌肉注射之用;平均反应超过3的不能供肌肉注射之用;平均反应级数在2~3之间的可进行复试或结合其他项目考虑其临床试用问题。凡刺激性试验不能达到肌肉注射要求的制剂一般也不宜供皮下注射或黏膜面给药和创面给药。
1.2.4.2腹腔刺激性试验
取昆明系小鼠20只,平均体重18~22克,雌雄各半,设置两组。一组腹腔注射复方恩诺沙星乳剂0.5ml/只g;另一组腹腔注射同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注射后观察小鼠活动情况,若有扭体反应为有刺激性,无扭体反应为无刺激性。
1.2.5过敏性试验
取豚鼠6只,体重250~350g,雌雄各半,隔天肌肉注射复方恩诺沙星乳剂0.5ml/只,连续三次。将豚鼠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在首次注射后的第14天由腹腔注射乳剂3ml/只进行攻击,并观察注射后豚鼠有无用爪搔鼻、喷嚏、竖毛、抽搐、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休克和死亡等现象。第二组于首次注射后的第21天同样方法操作,并观察动物反应。过敏反应登记表见表4。
表4豚鼠过敏反应级数
Table 4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201
如果两组豚鼠均为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可认为该供试品反应试验阴性;如果有反应可按表4的标准分级,从而判断是否合格。反应等级数达2级以上(包括2级)时,可认为该供试品过敏反应试验阳性。
2结果
2.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1.1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预试验结果
经过反复摸索从而确定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Pm=100%的剂量为(Dm)为1333.3mg/kg和Pn=0的剂量(Dn)为750mg/kg,分为5组,各组剂量公比(r)为1.155。则D5=1333.3mg/kg,D4=1155.7mg/kg,D3=1000.6mg/kg,D2=866.3mg/kg D1=750mg/kg。
2.1.2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正式试验结果
按预实验结果各剂量组给药后,小鼠逐渐出现活动减少,被毛逆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有的俯卧不动,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粪便变软等中毒症状。高剂量组少数动物后肢瘫痪,并于5h内出现死亡。对死亡动物剖检,药物吸收完全,注射部位无异常,高剂量组动物肝脏有黑色小斑点,未发现其他病理变化。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Table 5  Results of acute toxicity of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211
根据上表显示的动物用药剂量以及死亡数量的实验数据,按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求得LD50为1058.93mg/kg,LD5095%可信限为981.26-1136.54mg/kg。空白对照组无死亡情况,生长正常。
2.1.3复方恩诺沙星乳剂最大耐受性试验
以995.4mg/kg.bw剂量注射复方恩诺沙星注射剂的小鼠,有9只小鼠立即出现精神委靡,肌肉震颤直至抽搐,7d内小鼠死亡4只。以3021.5mg/kg.bw剂量注射的小鼠在给药后7d内,未见有小鼠死亡,但有15%以上的小鼠在最后一次注射后,产生行走减少、嗜睡的症状,2-3h后恢复正常。可知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大于3021.5mg/kg.bw,此量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208.8倍。结果表明复方恩诺沙星乳剂的毒性显著低于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
2.2热源性试验结果
经试验的3只家兔的体温数据见表6
表6热源性试验体温结果(℃)
Table 5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221
每只家兔体温升高均小于0.5℃,并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1.0℃),小于1.4℃,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规定。从而确定复方恩诺沙星乳剂无热源反应。
2.3体外溶血试验结果
复方恩诺沙星乳剂体外溶血性试验结果见表7
表7复方恩诺沙星乳剂溶血试验结果(单位ml)
Table 7 hemolytic test result
注:“-”为不溶血;  “+”为溶血
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恩诺沙星乳剂无溶血现象。
2.4刺激试验结果
2.4.1肌肉刺激性试验结果
试验动物中乳剂注射部位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肌肉组织无任何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肌纤维未见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等,肌肉刺激反应为0级。
2.4.2腹腔刺激性试验结果
受试动物经乳剂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后,无扭体等异常刺激反应,判定复方恩诺沙星乳剂为无腹腔刺激性反应。
2.5过敏性试验结果
两组豚鼠在经过腹腔注射后均无明显反应,根据判定标准[12]得出复方恩诺沙星乳剂过敏性试验为0级,无过敏性反应。
复方恩诺沙星乳剂的研制及体外抑菌实验
为了充分发挥恩诺沙星在兽医临床上的效果,克服其半衰期短和连续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研制了一种复方恩诺沙星乳剂。采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抗原缓释技术与药物乳剂制备技术相结合,将恩诺沙星和乳酸TMP按4∶1比例制备成一种油乳剂,并对其性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用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作为对照,进行了该乳剂对五种细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恩诺沙星乳剂为淡黄色、油乳状,pH值为6.3~6.6,颗粒平均大小为7.6μm,稳定性良好;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对五种细菌的MIC值和MBC值显著强于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P<0.01)。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试剂与仪器
乳酸恩诺沙星原粉(98.3%)、乳酸甲氧苄啶原粉(乳酸TMP,99.1%)(均由湖南农大动物药业公司提供),7#白油(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span-80、tween-80(批号F20080723、F20080213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硬脂酸铝(批号080728天津市申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5%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本实验室自制,批号090718,每1ml含50mg乳酸环丙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胶体磨(JM-L50型,郑州玉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全自动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YXQ-LS-50S II,上海博迅公司医疗设备厂),超净工作台(SW-CJ-2FD型,苏州净化设备公司),恒温恒湿培养箱(LRH-250-S,广东省医疗器械厂),冷冻离心机(Z323K型,德国Hermle),电子天平(AY220型,日本Electronic Balance),光学显微镜(Nikon Eclipse E200日本),便携式pH计(PHB-1型,杭州科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2试验菌种及培养基
大肠埃希氏菌(C83901)、多杀性巴氏杆菌(Kober-6)、鼠伤寒沙门氏菌(C77-31)、金黄色葡萄球菌(C56023)、猪兽疫链球菌(C55138)均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营养琼脂(批号20090215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普通肉汤培养基。
1.3体外抑菌试验
1.3.1菌液制备及细菌计数
将保存的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葡萄球菌及链球菌菌种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活化(其中链球菌需加5%新生牛血清),37℃恒温箱中培养18h。
采用试管10倍稀释法:将每种活化的菌液在试管中依次进行10倍稀释,然后对第4、5、6、7管平皿菌落计数,平行三次求平均值。
1.3.2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将药液(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和复方环丙沙星注射液)试管进行二倍稀释至第24管,每管加入菌液使其浓度为105cfu/mL,同时平行进行前23管阴性和第24管阳性对照。以目测法与对照组比较法判断结果,以完全无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度,即为该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相同过程重复3次,求平均值。
1.3.3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采用平皿菌落计数法:将药物组无菌生长的试管中的混合液分别取0.1mL接种于平皿琼脂培养基上,每个做三个重复,置37℃恒温箱中培养18h,菌落计数,低于5个的平皿所对应的药物浓度为该药物的杀菌浓度,求平均值,浓度最低者即为该药物的最小杀菌浓度(MBC)。
2结果与分析
2.1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和注射液对五种不同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见表1和表2。
表1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和注射液对五种不同细菌的平均MIC值(μg/ml)
Table 2 The average MIC values of the Emulsion and Injection of CompoundCiprofloxacin for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bacteria(μ g/ml)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241
表2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和注射液对五种不同细菌的平均MBC值(μg/ml)
Table 3 The average MBC values of the Emulsion and Injection of CompoundCiprofloxacin for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bacteria(μg/ml)
Figure GDA0000019731760000251
将上述实验数据通过SAS8.1和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对五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明显优于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P<0.01)。
2.2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分析
由表2和表3可知,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和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对五种菌都表现了较强的体外抑菌效果,说明复方恩诺沙星为广谱、强效抗菌药,此结果与文献表述一致;两种剂型对五种细菌中的大肠杆菌效果较为显著,特别是乳剂对其MIC值达到了0.00976μg/ml,对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也非常明显,说明了恩诺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很强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MIC值均为0.06μg/ml,说明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和注射剂均有较强的抑菌能力。统计结果显示复方恩诺沙星乳剂对五种细菌的MIC和MBC明显强于复方恩诺沙星注射液(P<0.01),说明复方恩诺沙星通过剂型的改变其体外抑菌效果发生了显著的提升。

Claims (7)

1.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效抗菌药物剂型,包括含有抗菌药物的水相、油相、乳化剂及稳定剂,油相采用的是7#或15#白油;其中水相乳化剂为吐温-80,油相乳化剂为司盘-80;所述水相被油包覆分散于油相中;
稳定剂包括水相稳定剂和油相稳定剂,水相稳定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和丙三醇两种;油相的稳定剂选自鲸蜡醇和蜂蜡两种;
吐温-80在水相中添加的重量含量为6-10%;司盘-80在油相中添加的重量含量为5-12%;
水相稳定剂在水相中添加的重量含量为4-8%;油相稳定剂在油相中添加的重量含量为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其特征在于,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为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其特征在于,
油相采用的是7#或15#白油,司盘-80在油相中的添加量为9-10%,鲸蜡醇1.5-2.5%,蜂蜡1-2%;吐温-80在水相中的添加量为6.5-8%,羧甲基纤维素2.5-3%,丙三醇3.5-4%,水相中余下的为抗菌药水溶液;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抗菌药物的水相中还可将抗菌药物与抗菌增效剂混合,制成复方抗菌药物。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水相的制备:在40-45℃下搅拌加入水相稳定剂至水中,使水溶液温度降至室温溶解抗菌药物或复方抗菌药物,最后加入吐温-80并充分搅拌使其溶解作为水相;
油相的制备:将7#或15#白油加热至65-130℃加入油相稳定剂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冷却至50-60℃加入司盘-80充分搅拌使其全部溶解作为油相;
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乳化、灭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是将油相与水相缓慢混合,边混合边搅拌;混匀后用胶体磨充分乳化,直到油乳剂经11000-13000r/min离心不分层为乳化完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油相和水相制备过程为:
水相的制备:将丙三醇溶解于注射用水,然后加热至40-45℃边搅拌边加入羧甲基纤维素,使该溶液温度降至室温溶解抗菌药物或复方抗菌药物,最后加入吐温-80并充分搅拌使其溶解作为水相;
油相的制备:将白油加热至65-70℃加入蜂蜡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20-130℃溶解鲸蜡醇,冷却至50-60℃加入司盘-80充分搅拌使其全部溶解作为油相。
CN2010101133939A 2010-02-24 2010-02-24 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6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33939A CN101766569B (zh) 2010-02-24 2010-02-24 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33939A CN101766569B (zh) 2010-02-24 2010-02-24 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6569A CN101766569A (zh) 2010-07-07
CN101766569B true CN101766569B (zh) 2011-12-28

Family

ID=4249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339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6569B (zh) 2010-02-24 2010-02-24 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65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5991B (zh) * 2011-11-24 2013-05-01 陈鹏举 恩诺沙星长效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7434A (zh) * 2012-06-26 2012-10-17 格特生物制药(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兽用恩诺沙星纳米乳液
CN114042100B (zh) * 2021-10-28 2023-05-02 湖南农业大学 含中药提取物的抗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6569A (zh) 201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3469B (zh) 甲磺酸达氟沙星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1766569B (zh) 一种长效抗菌药物油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19923B (zh) 一种兽用抗菌油、水双混悬型注射用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7237B (zh) 一种替米考星胶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7478B (zh) 一种以水为基质的伊维菌素o/w型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22978B (zh) 复方磺胺甲噁唑注射液及制备方法
CN103006617B (zh) 一种癸氧喹酯口服微囊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1982173A (zh) 适用于畜禽的甲磺酸达氟沙星-阿莫西林混悬注射液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2614112A (zh) 一种盐酸洛美沙星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1818B (zh) 一种治疗或预防家畜细菌性和支原体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362139B (zh) 一种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3349A (zh) 一种泰地罗新混悬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039A (zh) 一种替米考星注射用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3631A (zh) 酒石酸泰万菌素油混悬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1709B (zh) 一种长效恩诺沙星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75154B (zh) 含有哌拉西林的组合物、其药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1879171A (zh) 一种防治鸡白冠病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74355A (zh) 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0544A (zh) 头孢喹肟原料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禽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CN1706391A (zh) 土霉素混悬乳剂
CN101889979A (zh) 一种犬用伊曲康唑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10281B (zh) 头孢噻呋镁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3585318B (zh) 一种盐酸左氧氟沙星复合脂质体及制备方法
CN101933927A (zh) 一种含恩诺沙星六水合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或预防家畜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2028704B (zh) 一种兽用酵母葡聚糖注射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NAN BIOLOGICAL VETERINARY MEDICIN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U'NAN

Effective date: 201211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ong Wei

Inventor after: Li Xiaowen

Inventor after: Sun Zhiliang

Inventor after: Tan Wugui

Inventor after: Cai Hao

Inventor before: Dong Wei

Inventor before: Li Xiaowen

Inventor before: Sun Zhili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10128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TO: 410205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DONG WEI LI XIAOWEN SUN ZHILIANG TO: DONG WEI LI XIAOWEN SUN ZHILIANG TAN WUGUI CAI H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2

Address after: 410205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 Valley Lulong Road No. 199 building 1403 room A mark Lugu coordinates

Patentee after: HUNAN TAIGU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28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Furong District Agricultural Road No. 1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6

Address after: Room 310-3, headquarters building, Changsha Zhongdian Software Park Co., Ltd., No. 39, Jianshan Road,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410000

Patentee after: Hunan Huigu Agricultural Ec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403, building a, Lugu coordinate, No. 199, Lugu Lulong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before: HUNAN TAIGU BIO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