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1399B - 一种节气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气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1399B
CN101761399B CN 201010107939 CN201010107939A CN101761399B CN 101761399 B CN101761399 B CN 101761399B CN 201010107939 CN201010107939 CN 201010107939 CN 201010107939 A CN201010107939 A CN 201010107939A CN 101761399 B CN101761399 B CN 101761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air
air intake
runner
tonify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079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1399A (zh
Inventor
尤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079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61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1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1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1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13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节气门结构,阀体上设置第一、第二主进气道,各主进气道内均设有门片,门片将对应主进气道的内部分隔成前、后两腔,在第一、第二主进气道的上方设有横梁,横梁内开有补气引流道,所述补气引流道的一端通过第一分流道与第一主进气道的后腔连通,补气引流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分流道与第二主进气道的后腔连通,并且补气引流道还通过主补气道与第一主进气道的前腔相通;在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凸台,该凸台中装有怠速旁通控制阀,所述怠速旁通控制阀的阀头能够从径向上伸入主补气道内。本发明不仅易于加工制造,成本较低,而且对气体流量的调节范围大,能够精确控制向两个主进气道后腔补入的空气量,有利于平衡两个主进气道后腔的补气量。

Description

一种节气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构件,特别涉及电喷摩托车上的双缸发动机节气门。
背景技术
电喷摩托车采用发动机管理控制系统-EMS取代传统的化油器来控制发动机的进气、供油和燃烧过程。节气门是电喷发动机控制进气系统的装置,节气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使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下拥有理想的进气量,使其在各种工况状态下达到最佳的空燃比。节气门安装在发动机上,用来控制进入燃烧室的进气量(俗称油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开度越大,进气越多,发动机转速越高。通过改变油门的开度,可以达到控制发动机转速高低的目的。
目前,双缸发动机的节气门一般由阀体、门片、门轴、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拉线盘、弹簧、怠速调节螺钉和油门限位板等部件构成,其中阀体上并排设置有两个主进气道,各主进气道内设有门片,两个主进气道内的门片安装在同一门轴上,该门轴的一端安装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另一端安装弹簧、怠速调节螺钉和拉线盘。油门限位板主要用来固定油门拉索,油门在任何开度时,均能使拉索有合理的拉线行程。所述门片将对应主进气道的内部分隔成前后两腔,同一主进气道的前、后腔之间通过补气通道连通,且每个补气通道上均装有流量调节螺钉。以上结构各主进气道前腔的空气一部分通过门片与主进气道腔壁之间的间隙向后腔流动,另一部分通过补气通道向后腔流动,且补气通道流量的大小由流量调节螺钉控制。传统节气门所存在的不足在于:
1、补气通道的直径太小,只有2mm左右,一方面对加工精度的要求高,机加工、检测调试困难,会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对气体流量的调节范围太小,启动时补气作用,尤其是在低温环境启动需要大量补气的时候,难以满足所需要的进气量要求。
2、两个补气通道通过各自的螺钉调节补气量,无法检测补气量的多少,而且在发动机热机时由于补气量不足会造成怠速不稳,启动困难等情况。另外,对摩托车整车性能、驾驶性以及排放均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补气量的节气门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气门结构,包括阀体、门片、门轴和怠速旁通控制阀,其中阀体上并排设置有第一主进气道及第二主进气道,各主进气道内均设有门片,该门片将对应主进气道的内部分隔成前、后两腔,在所述第一、第二主进气道的上方设有横梁,该横梁内开有补气引流道,所述补气引流道的一端通过第一分流道与第一主进气道的后腔连通,补气引流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分流道与第二主进气道的后腔连通,并且补气引流道还通过主补气道与第一主进气道的前腔相通;在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凸台,该凸台中装有怠速旁通控制阀,所述怠速旁通控制阀的阀头能够从径向上伸入主补气道内。
本发明在第一、第二主进气道的上方设置横梁,横梁一方面起增加第一主进气道与第二主进气道之间连接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横梁内的补气引流道通过第一分流道及第二分流道分别与两个主进气道的后腔相通,这样在怠速补气的时候,第一主进气道前腔内的空气通过主补气道进入补气引流道,再由补气引流道通过第一、第二分流道分别向两个主进气道的后腔分配。怠速旁通控制阀的阀头能够自由伸缩,从径向上伸入主补气道内,由怠速旁通控制阀来控制补气量的多少。由于怠速旁通控制阀每次伸缩的步距角是恒定的,因此能够精确控制向两个主进气道后腔补入的空气量,以保证发动机在各个转速下的最佳进气量,有效提高了摩托车整车性能、驾驶性以及排放。
所述主补气道的直径为7.9~8.1mm,补气引流道的直径为6.5~7.5mm,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的直径均为6.5~7.5mm。以上结构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低,机加工容易,检测调试方便;并且各通道的孔径较大,对气体流量的调节范围也大,能够提高怠速补气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摩托车在低温环境下启动时的补气要求。
为了方便加工,使气体流动更顺畅,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均倾斜设置,该分流道与对应主进气道之间的夹角为45~55°。
在所述第一分流道的径向上开有流量平衡调节孔,该流量平衡调节孔与第一分流道相连通,并且流量平衡调节孔中安装有流量调节螺钉。流量调节螺钉可以调节从第一分流道通过的气体流量。由于从主补气道进入补气引流道的气体是一定的,当第一分流道通过的气体流量小,则第二分流道通过的气体流量大;反之,当第一分流道通过的气体流量大,则第二分流道通过的气体流量小。这样通过同一流量调节螺钉可以平衡两个主进气道后腔的补气量,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控制可靠,能够准确检测补气量的多少,消除了发动机热机时怠速不稳、启动困难等弊病,
为了方便加工,降低成本,阀体、横梁和凸台为整体式结构。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同一主补气道进气然后再向两个主进气道的后腔分配,补气通道的各部分孔径较大,不仅易于加工制造,成本较低,而且对气体流量的调节范围大,能够精确控制向两个主进气道后腔补入的空气量,有利于平衡两个主进气道后腔的补气量,并且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保证了发动机在各个转速下的最佳进气量,有效提高了摩托车整车性能、驾驶性以及排放,特别适用于在低温环境下的补气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拆除流量调节螺钉后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由阀体1、门片2、门轴3、流量调节螺钉4、怠速旁通控制阀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拉线盘7、弹簧8和油门限位板9等部件构成,其中阀体1上并排设置有第一主进气道1a及第二主进气道1b,各主进气道内的中部均设有门片2,两个主进气道内的门片2安装在同一门轴3上,该门轴3的一端安装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另一端安装弹簧8和拉线盘9,拉线盘9的旁边设置油门限位板7。所述门片2、门轴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拉线盘7、弹簧8和油门限位板9的布置形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从图1、图2中可知,各主进气道内的门片2将对应主进气道的内部分隔成前、后两腔。在所述第一、第二主进气道1a、1b的上方设有横梁1c,该横梁1c与阀体1成一体。在横梁1c内开有补气引流道1d,补气引流道1d水平布置,直径为6.5~7.5mm。所述补气引流道1d的一端通过第一分流道1e与第一主进气道1a的后腔连通,补气引流道1d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分流道1f与第二主进气道1b的后腔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道1e的直径为6.5~7.5mm,并且第一分流道1e倾斜设置,该第一分流道1e与第一主进气道1a之间的夹角为45~55°。在所述第一分流道1e的径向上开有流量平衡调节孔1i,该流量平衡调节孔1i与第一分流道1e相连通,并且流量平衡调节孔1i中安装有流量调节螺钉4,流量调节螺钉4的头部能够伸入第一分流道1e中。
从图1并结合图2可知,所述第二分流道1f的直径为6.5~7.5mm,第二分流道1f也倾斜设置,该第二分流道1f与第二主进气道1b之间的夹角为45~55°。所述补气引流道1d靠近第一分流道1e的位置通过主补气道1g与第一主进气道1a的前腔相通,主补气道1g的直径为7.9~8.1mm。在所述横梁1c上连接有凸台1h,该凸台1h与阀体1成一体,并位于第一主进气道1a的上方。在凸台1h中装有怠速旁通控制阀5,怠速旁通控制阀5的阀头能够从径向上伸入主补气道1g内。
气体通过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第二主进气道1b前腔的空气通过门片2与第二主进气道1b腔壁之间的间隙向后腔流动。第一主进气道1a前腔的空气一部分通过门片2与第一主进气道1a腔壁之间的间隙向后腔流动,另一部分通过主补气道1g进入补气引流道1d,然后分成两路,一路从第一分流道1e进入第一主进气道1a的后腔,另一路由第二分流道1f进入第二主进气道1b的后腔。怠速旁通控制阀5通过其阀头伸入主补气道1g的距离来精确控制补气量的多少,流量调节螺钉4通过径向旋入第一分流道1e的距离来平衡两个主进气道后腔分配的补气量。

Claims (5)

1.一种节气门结构,包括阀体(1)、门片(2)和门轴(3),其中阀体(1)上并排设置有第一主进气道(1a)及第二主进气道(1b),各主进气道内均设有门片(2),该门片(2)将对应主进气道的内部分隔成前、后两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第二主进气道(1a、1b)的上方设有横梁(1c),该横梁(1c)内开有补气引流道(1d),所述补气引流道(1d)的一端通过第一分流道(1e)与第一主进气道(1a)的后腔连通,补气引流道(1d)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分流道(1f)与第二主进气道(1b)的后腔连通,并且补气引流道(1d)还通过主补气道(1g)与第一主进气道(1a)的前腔相通;在所述横梁(1c)上连接有凸台(1h),该凸台(1h)中装有怠速旁通控制阀(5),所述怠速旁通控制阀(5)的阀头能够从径向上伸入主补气道(1g)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气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补气道(1g)的直径为7.9~8.1mm,补气引流道(1d)的直径为6.5~7.5mm,第一分流道(1e)和第二分流道(1f)的直径均为6.5~7.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气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道(1e)和第二分流道(1f)均倾斜设置,各分流道与对应主进气道之间的夹角为45~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气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流道(1e)的径向上开有流量平衡调节孔(1i),该流量平衡调节孔(1i)与第一分流道(1e)相连通,并且流量平衡调节孔(1i)中安装有流量调节螺钉(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气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横梁(1c)和凸台(1h)为整体式结构。
CN 201010107939 2010-02-09 2010-02-09 一种节气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1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07939 CN101761399B (zh) 2010-02-09 2010-02-09 一种节气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07939 CN101761399B (zh) 2010-02-09 2010-02-09 一种节气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1399A CN101761399A (zh) 2010-06-30
CN101761399B true CN101761399B (zh) 2012-12-05

Family

ID=42492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0793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1399B (zh) 2010-02-09 2010-02-09 一种节气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13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1862A (zh) * 2011-05-31 2011-11-23 重庆渝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节气门
CN105673211B (zh) * 2016-02-19 2017-03-15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进气压力波优化发动机扭矩的方法
CN105649797B (zh) * 2016-02-19 2017-02-22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进气压力波优化发动机扭矩的装置
CN109751133A (zh) * 2019-03-13 2019-05-14 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缸汽油机机械式电喷节气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47671A1 (ja) * 2003-11-12 2005-05-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電子スロットル弁の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CN2806791Y (zh) * 2005-06-08 2006-08-16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电喷摩托车节气门阀
CN101158317A (zh) * 2007-11-07 2008-04-09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高速柴油机电子控制涡流连续可变机械装置
CN201635843U (zh) * 2010-02-09 2010-11-17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喷摩托车双缸发动机节气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47671A1 (ja) * 2003-11-12 2005-05-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電子スロットル弁の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CN2806791Y (zh) * 2005-06-08 2006-08-16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电喷摩托车节气门阀
CN101158317A (zh) * 2007-11-07 2008-04-09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高速柴油机电子控制涡流连续可变机械装置
CN201635843U (zh) * 2010-02-09 2010-11-17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喷摩托车双缸发动机节气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1399A (zh)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1399B (zh) 一种节气门结构
EP0867608B1 (en) Air intake apparatus for a four-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094353B2 (en) Throttle body fuel injec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fuel distribution
US9303578B2 (en) Throttle body fuel injec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idle air control
US4420438A (en) Carburetor throttle valve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1635843U (zh) 电喷摩托车双缸发动机节气门
JP3762254B2 (ja) V形2気筒エンジン
CN201635882U (zh) 节气门旁通供气装置
CN210343517U (zh) V型燃气发动机两侧功率平衡控制系统
JPH10227258A (ja) 内燃機関
CN102116221B (zh) 电控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
US4517941A (en) Air introduction system of a fuel injection type engine
JP3555111B2 (ja) V形2気筒エンジン
CN211343160U (zh) 一种燃气供给系统及其补气装置
CN209781064U (zh) 一种配置有燃油补助泵的化油器
CN209586525U (zh) 一种双缸汽油机机械式电喷节气门
CN213419245U (zh) 一种摩托车电喷系统进气歧管
CN205297747U (zh) 小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节气门阀体
CN205326162U (zh) 一种热流道结构
CN2806791Y (zh) 电喷摩托车节气门阀
US2877004A (en) Fuel induction system
US20170058818A1 (en) Air/fuel mixture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209781065U (zh) 一种化油器
CN102116218B (zh) 手控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
CN1279277C (zh) 煤气发动机分路增压多点喷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