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5777A - 一种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5777A
CN101755777A CN200910212255A CN200910212255A CN101755777A CN 101755777 A CN101755777 A CN 101755777A CN 200910212255 A CN200910212255 A CN 200910212255A CN 200910212255 A CN200910212255 A CN 200910212255A CN 101755777 A CN101755777 A CN 101755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provalicarb
days
downy mildew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propin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2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5777B (zh
Inventor
张洪
张承来
曲哲
刘胜召
曹明章
孔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2122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5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5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5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卵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异丙菌胺(A)及一种保护性杀菌剂(B),B为代森锌、代森锰、代森铵、代森锰锌、代森联、丙森锌中的一种,A与B的质量比例为80∶1-1∶100。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异丙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大量的农业生产实践已经表明,长期专一施用一种活性化合物来防治有害真菌会导致真菌菌株的抗药性,从而造成化合物彻底失去防治效果。
异丙菌胺,英文通用名iprovalicarb,化学名称2-甲基-1-[(1-对甲基苯基乙基)氨基甲酰基]-(S)-丙基氨基甲酸异丙酯,是拜耳公司新开发的氨基酸类杀菌剂,影响氨基酸的代谢,与已知杀菌剂作用机理不同,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异丙菌胺通过抑制孢子囊胚芽管的生长、菌丝体的生长和芽孢形成而发挥对作物的保护、治疗作用。可有效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但单独使用不仅使用成本较高,而且存在抗性风险。
为了降低植物病原真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应用增效组合物来防治有害植物病原真菌是目前常采用的办法之一。通过将异丙菌胺与其它具有保护性杀菌剂活性化合物进行组合应用,可以提高防效、避免抗性产生和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对病害有出色防治效果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我们发现该目的可由以异丙菌胺(A)和一种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B)作为活性组分的组合物来实现。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保护性杀菌剂,目前尚无异丙菌胺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复配报道。
本发明混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特别适用于防治有害真菌,尤其是禾谷类、蔬菜、水果、观赏植物的卵菌病害。
异丙菌胺,化学名称2-甲基-1-[(1-对甲基苯基乙基)氨基甲酰基]-(S)-丙基氨基甲酸异丙酯;
所述B中化合物有以下几种:
代森锌(Zineb):化学名称为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代森锰(Maneb):化学名称为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锰;
代森铵(Amobam):化学名称为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代森锰锌(Mancozeb):化学名称为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锰和锌离子的配位络合物;
代森联(metriam):化学名称为三[氨]乙烯双(二硫氨基甲酸酯)锌(2+))][四氢-1,4,7-二噻二氮芳辛-3,8-连二硫酮],聚合体;
丙森锌(Propineb):化学名称为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本发明组合物中包含A和一种B中的化合物,甚至少量A或B对于实现协同增效也是足够的,A和B质量比为80∶1-1∶100,优选20∶1-1∶40,进一步优选10∶1-1∶20。
当制备混合物时,优选纯度高的活性化合物A和B,可以向其中加入其它对有害真菌、或其它害虫如昆虫、蜘蛛或线虫有防治作用的活性化合物,或具有除草作用或生长调节作用的化合物或肥料。
优选组合物为:
异丙菌胺+代森锌;
异丙菌胺+代森锰;
异丙菌胺+代森铵;
异丙菌胺+代森锰锌;
异丙菌胺+代森联;
异丙菌胺+丙森锌。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5%-95%,优选10-90%,其余为农药辅助剂成分。
可将本发明的杀真菌组合物配制为可直接喷雾的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组合物制剂以已知方式制备,例如可通过将活性化合物与助剂、溶剂和/或载体混合而制备,在助剂中通常包含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若需要的话可使用渗透剂、增效剂等以进一步改善组合物的使用性能。下面列出了几种剂型所需的一些其它辅助成分。
悬浮剂,其润湿分散剂可以为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O、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缩合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为黄原胶(XG)、聚乙烯醇(PVA)、硅酸铝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抗冻剂可选自丙三醇、乙二醇等;消泡剂可选自硅油等。
可湿性粉剂,可选择的稀释剂或载体有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润湿剂可选自烷基苯磺酸盐(如DBS-Na)、烷基萘磺酸盐(如拉开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烷基胺基牛磺酸盐;分散剂可选自萘磺酸盐、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O、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CMC)、明胶、阿拉伯胶等;渗透剂可选自渗透剂JFC、氮酮、噻酮、渗透剂T之中的一种或多种;还可按常规方式使用稳定剂、消泡剂、防结块剂等其它助剂。
水分散性粒剂,其辅助剂成分选择可参照可湿性粉剂,但是一般要加入硫酸胺、氯化钙等崩解剂。
化合物A和至少一种化合物B的混合物,均呈现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对卵菌纲霜霉目(Peronosporaceae)真菌引起的病害。
组合物可以防治各种作物如棉花、蔬菜(如黄瓜、豆类、西红柿、土豆和葫芦科植物)、大麦、禾草、燕麦、香蕉、咖啡、玉米、水果类、稻、黑麦、大豆、小麦、观赏植物、甘蔗以及种子中的病原真菌。尤其适合于防治下列植物病原性真菌:葡萄生单轴霉(葡萄霜霉病)、霍尔斯单轴霉(Plasmopara halstei)(向日葵霜霉病)、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尤其是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葫芦科作物霜霉病)和律草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Humuli)(啤酒花霜霉病))、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莴苣霜霉病)、烟草色霜霉(Peronospora tabacinae)、实腐霜霉(Peronospora destructor)(洋葱霜霉病)、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甘蓝霜霉病)、(Peronospora viciae)(蚕豆霜霉病),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晚疫病),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megasperma)等。
优选将本发明组合物用于防治禾谷类、蔬菜、水果和观赏植物中的霜霉病、疫病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只限于这些例子。本发明组合物的协同增效作用可通过下列试验说明。
生物测定实例1: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本试验采用盆栽法。选取长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5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的为空白对照。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处理5mL。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孢子囊悬浮液的配置过程如下:取采自田间的带有霜霉病菌的黄瓜叶片,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5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病指和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G2009102122553D00051
Figure G2009102122553D00061
活性成分混合物的预期效力(即理论防治效果,%)使用Colby公式确定并与观察到的效力比较:
Colby公式:E=X+Y-X*Y/100
E:当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使用浓度为a,活性成分B使用浓度为b时的组合物预期效力,
X:活性成分A使用剂量为a时的效力,
Y:活性成分B使用剂量为b时的效力。
当观察到的防治效果超过预期防效时说明有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1至表4。
表1单独的活性化合物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122553D00071
Figure G2009102122553D00081
表2异丙菌胺与代森锌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80∶代森锌1   75.3   70.2
  2   异丙菌胺100∶代森锌10   88.4   79.1
  3   异丙菌胺50∶代森锌10   74.1   55.3
  4   异丙菌胺50∶代森锌50   78.5   60.5
  5   异丙菌胺50∶代森锌250   85.3   73.0
  6   异丙菌胺50∶代森锌500   89.1   81.5
  7   异丙菌胺60∶代森锌900   95.3   89.4
  8   异丙菌胺0.5∶代森锌50   16.9   11.7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代森锌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为8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3异丙菌胺与代森锰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80∶代森锰1   83.1   70.2
  2   异丙菌胺100∶代森锰10   85.6   79.1
  3   异丙菌胺50∶代森锰10   72.5   55.3
  4   异丙菌胺50∶代森锰50   84.4   57.2
  5   异丙菌胺50∶代森锰250   91.1   66.3
  6   异丙菌胺50∶代森锰500   96.3   77.3
  7   异丙菌胺40∶代森锰600   94.1   77.4
  8   异丙菌胺0.5∶代森锰50   32.8   4.3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代森锰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为8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4异丙菌胺与代森铵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80∶代森铵1   83.5   70.2
  2   异丙菌胺100∶代森铵10   90.3   83.0
  3   异丙菌胺50∶代森铵10   82.1   63.7
  4   异丙菌胺50∶代森铵50   89.4   77.0
  5   异丙菌胺50∶代森铵250   95.9   84.0
  6   异丙菌胺40∶代森铵400   92.4   84.2
  7   异丙菌胺30∶代森铵450   90.6   86.8
  8   异丙菌胺0.5∶代森铵50   54.5   48.5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代森铵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为8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5异丙菌胺与代森锰锌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80∶代森锰锌1   82.3   70.2
  2   异丙菌胺100∶代森锰锌10   87.3   79.1
  3   异丙菌胺50∶代森锰锌10   76.1   55.3
  4   异丙菌胺50∶代森锰锌50   79.4   60.4
  5   异丙菌胺50∶代森锰锌250   88.3   74.2
  6   异丙菌胺50∶代森锰锌500   94.4   82.9
  7   异丙菌胺40∶代森锰锌600   93.6   83.2
  8   异丙菌胺0.5∶代森锰锌50   19.7   11.3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代森锰锌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为8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6异丙菌胺与代森联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80∶代森联1   82.7   70.2
  2   异丙菌胺100∶代森联10   86.5   70.2
  3   异丙菌胺50∶代森联10   70.1   55.3
  4   异丙菌胺50∶代森联50   76.2   59.1
  5   异丙菌胺50∶代森联250   90.4   70.2
  6   异丙菌胺50∶代森联500   94.4   81.4
  7   异丙菌胺40∶代森联600   89.1   80.3
  8   异丙菌胺0.5∶代森联50   22.4   8.5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代森联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为8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表7异丙菌胺与丙森锌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生测实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观察到的效力(%)   计算的效力(%)
  1   异丙菌胺80∶丙森锌1   82.7   70.2
  2   异丙菌胺100∶丙森锌10   86.5   79.1
  3   异丙菌胺50∶丙森锌10   70.1   55.3
  4   异丙菌胺50∶丙森锌50   76.2   58.5
  5   异丙菌胺50∶丙森锌250   90.4   68.8
  6   异丙菌胺50∶丙森锌500   94.4   78.6
  7   异丙菌胺40∶丙森锌600   89.1   78.7
  8   异丙菌胺0.5∶丙森锌50   22.4   7.1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菌胺与代森联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比例为80∶1-1∶100时具有增效作用。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本申请文件中活性成分指异丙菌胺与选自代森锌、代森锰、代森锰锌、代森铵、代森联、丙森锌的一种化合物,以下不再赘述。
一、悬浮剂加工及应用实例
将活性成分、润湿分散剂、增稠剂、载体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16.2%异丙菌胺·代森锌悬浮剂
异丙菌胺16%,代森锌0.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0%,木素磺酸钠10%,黄原胶1%,硅油1%,丙三醇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将16.2%异丙菌胺·代森锌悬浮剂按120g·a.i./ha(g·a.i./ha为每公顷有效成分使用量)用量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5%、90.2%。10%异丙菌胺悬浮剂按160g·a.i./ha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按90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10%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7.1%、86.2%;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4.7%、78.6%。异丙菌胺与代森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制剂实施例2:40%异丙菌胺·代森锰悬浮剂
异丙菌胺10%,代森锰30%,壬基酚聚乙醇醚6%,木素磺酸钠10%,硅酸铝镁1%,膨润土1%,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将40%异丙菌胺·代森锰悬浮剂按40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5%、93.2%。20%异丙菌胺悬浮剂按150g·a.i./ha和4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按200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5.2%、84.3%;4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1.4%、76.6%。异丙菌胺与代森锰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制剂实施例3:30%异丙菌胺·代森锰锌悬浮剂
异丙菌胺20%,代森锰锌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8%,羧甲基纤维素1%,白炭黑1%,丙三醇4%,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莴苣霜霉病。将30%异丙菌胺·代森锰锌悬浮剂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5%、92.2%。20%异丙菌胺悬浮剂按150g·a.i./ha和42%代森锰锌悬浮剂按180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4.1%、80.3%;42%代森锰锌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8.4%、72.5%。异丙菌胺与代森锰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莴苣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制剂实施例4:95%异丙菌胺·代森铵悬浮剂
异丙菌胺1%,代森铵9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8%,黄原胶1%,白炭黑1%,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将95%异丙菌胺·代森铵悬浮剂按40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5%、90.2%。20%异丙菌胺悬浮剂按150g·a.i./ha和30%代森铵水剂按50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4.3%、81.3%;30%代森铵水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3.4%、80.5%。异丙菌胺与代森铵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制剂实施例5:5%异丙菌胺·丙森锌悬浮剂
异丙菌胺1%,丙森锌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8%,黄原胶1%,白炭黑1%,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辣椒疫病。将5%异丙菌胺·丙森锌悬浮剂按50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5%、93.2%。20%异丙菌胺悬浮剂按150g·a.i./ha和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按120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4.3%、81.3%;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3.4%、80.5%。异丙菌胺与丙森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辣椒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二、可湿性粉剂加工及应用实例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6:40.4%异丙菌胺·代森铵可湿性粉剂
异丙菌胺0.4%,代森铵40%,十二烷基硫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5%,萘磺酸盐3%,高岭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马铃薯晚疫病。将40.4%异丙菌胺·代森铵可湿性粉剂按400g·a.i./ha用量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6%、90.3%。20%异丙菌胺悬浮剂按100g·a.i./ha和7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按50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悬浮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6.1%、72.2%;7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6.4%、80.3%。异丙菌胺与代森铵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好于单剂。
制剂实施例7:40%异丙菌胺·代森联可湿性粉剂
异丙菌胺10%,代森联30%,月桂基硫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5%,辛基酚聚乙醇醚5%,萘磺酸盐3%,高岭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辣椒疫病。将40%异丙菌胺·代森联可湿性粉剂按400g·a.i./ha用量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1%、95.5%。20%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按150g·a.i./ha和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按100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20%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5.9%、84.6%;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2.3%、76.5%。异丙菌胺与代森联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辣椒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三、水分散粒剂加工及应用实例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8:85%异丙菌胺·丙森锌水分散粒剂
异丙菌胺15%,丙森锌70%,烷基萘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钠2%,十二烷基硫酸钠4%,高岭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疫病。将异丙菌胺·丙森锌水分散粒剂按700g·a.i./ha用量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7%、95.4%。40%异丙菌胺水分散粒剂按150g·a.i./ha用量,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按1200g·a.i./ha,以同样方法使用。40%异丙菌胺水分散粒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4.2%、80.1%;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3.6%、74.4%。异丙菌胺与丙森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Claims (6)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为异丙菌胺,有效成分B选自化合物代森锌、代森锰、代森铵、代森锰锌、代森联、丙森锌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的质量比例为80∶1-1∶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在杀菌组合物中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5%-9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应用于防治作物卵菌病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为水稻、小麦、果树、棉花、蔬菜、油菜、花卉。
CN 200910212255 2009-11-10 2009-11-10 一种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组合物 Active CN101755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12255 CN101755777B (zh) 2009-11-10 2009-11-10 一种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12255 CN101755777B (zh) 2009-11-10 2009-11-10 一种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777A true CN101755777A (zh) 2010-06-30
CN101755777B CN101755777B (zh) 2013-02-27

Family

ID=42487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12255 Active CN101755777B (zh) 2009-11-10 2009-11-10 一种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577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4179A (zh) * 2011-01-28 2011-08-1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防治蔬菜卵菌病的芽孢杆菌及生物制剂与应用
CN102845442A (zh) * 2012-10-15 2013-01-02 吴治国 一种含多抗霉素与异丙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85245A (zh) * 2012-05-11 2013-11-1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酰菌胺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33A (zh) * 2013-05-31 2013-12-18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
CN104738061A (zh) * 2015-03-31 2015-07-01 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 缬霉威单剂及农药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4172A1 (de) * 1993-02-12 1994-08-25 Bayer Ag Fungizid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DE10141618A1 (de) * 2001-08-24 2003-03-06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zid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4179A (zh) * 2011-01-28 2011-08-1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防治蔬菜卵菌病的芽孢杆菌及生物制剂与应用
CN102154179B (zh) * 2011-01-28 2012-09-1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防治蔬菜卵菌病的芽孢杆菌及生物制剂与应用
CN103385245A (zh) * 2012-05-11 2013-11-1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酰菌胺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85245B (zh) * 2012-05-11 2016-05-18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酰菌胺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845442A (zh) * 2012-10-15 2013-01-02 吴治国 一种含多抗霉素与异丙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33A (zh) * 2013-05-31 2013-12-18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
CN104738061A (zh) * 2015-03-31 2015-07-01 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 缬霉威单剂及农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777B (zh)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8970B (zh)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3918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919256A (zh)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1755777B (zh) 一种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组合物
CN101653118A (zh) 一种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305356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8271782A (zh) 一种提高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效能的技术方法
CN101642118A (zh) 一种植物保护组合物
CN101743980B (zh) 含有氟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2120A (zh) 一种含有代森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1743983B (zh) 含有氟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2130B (zh) 一种含异丙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97725A (zh) 一种含有保护性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3081925B (zh) 一种含有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43979B (zh) 一种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22256A (zh) 含有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953347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84868B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31252A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87B (zh) 一种含有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8124877A (zh) 一种含甲氧咪草烟的除草剂组合物
CN115104621B (zh) 一种含三乙膦酸铝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836650A (zh) 一种含嘧菌酯的杀菌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08003B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86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