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4340B - 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及接收端 - Google Patents

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及接收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4340B
CN101754340B CN 200810044129 CN200810044129A CN101754340B CN 101754340 B CN101754340 B CN 101754340B CN 200810044129 CN200810044129 CN 200810044129 CN 200810044129 A CN200810044129 A CN 200810044129A CN 101754340 B CN101754340 B CN 101754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ratio
target signal
signal interference
channel
receiv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0441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4340A (zh
Inventor
姚广祥
师延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04412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4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4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4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公开了一种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及接收端,使得目标SIR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的通信信道环境。本发明中,接收端在对接收信道进行外环功控时,将与该接收信道相同链路方向的专用物理信道的目标信干比作为参考目标信干比;接收端将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该接收信道的经验值,得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其中,接收信道的经验值根据该接收信道相关业务的目标服务质量设置。

Description

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及接收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特别涉及高速分组接入中的外环功控技术。
背景技术
功率控制技术是一种保证用户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的前提下,基站(NodeB)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都尽可能减小发送功率,降低对其他用户的干扰,从而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的技术。该技术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远近效应和CDMA系统固有的自干扰问题,功率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CDMA系统性能的优劣,甚至决定CDMA系统是否可用。功率控制技术对于CDMA系统的容量、覆盖和业务的QoS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功率控制按UE和基站是否同时参与分为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两大类,按链路方向,功率控制还可以分成上行功率控制和下行功率控制。闭环功控是指发射端根据接收端送来的反馈信息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过程。而开环功控不需要接收端的反馈,发射端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信息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闭环功率控制可以分为内环功率控制(即内环功控)和外环功率控制(即外环功控)两部分,将其分开的主要原因是在信干比,即信号干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简称“SIR”)测量中,很难精确测量信干比的绝对值。且信干比与误块率的关系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非线性的。例如,在一种多径的传播环境时,要求百分之一的误块率(Block ErrorRate,简称“BLER”),信干比是5dB;在另外一种多径环境下,同样要求百分之一的误块率,可能需要5.5dB的信干比。而最终接入网提供给非接入层的服务中QoS表征量为BLER,而非SIR。业务质量主要通过误块率来确定的,二者是直接的关系,而业务质量与信干比之间则是间接的关系。QoS目标主要就是指各种业务的BLER_target(目标误块率),各种信道都有自己的BLER_target,配置在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信令中。
外环功控过程实际上是慢速闭环功率控制,其目的是使每条链路的通讯质量基本保持在设定值。外环功率控制通过闭环功率控制间接影响系统的用户容量和通讯质量。外环功控调节闭环功率控制可以采用目标SIR(SIR_target)或目标功率值。基于每条链路,不断的比较误块率(BLER)与质量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的差距,弥补性地调节每条链路的目标SIR或目标功率,即质量低于要求,就调高目标SIR或目标功率;质量高于要求,就调低目标SIR或目标功率,也就是说,外环功控实际上就是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SIR或目标功率。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TD-SCDMA”)是一种CDMA系统,因此对TD-SCDMA系统来说,功率控制技术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TD-SCDMA系统中,当UE申请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简称“HSDPA”)或者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简称“HSUPA”)业务时,UE和基站都需要进行不止一条信道的外环功控(关于HSDPA、HSUPA的协议、构架可参见专利号为11875457的美国专利)。例如:在HSDPA业务中,UE需要同时进行下行专用物理信道(DownLink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简称“DL DPCH”)和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igh Speed-Shared Control Channel,简称“HS-SCCH”)两条信道的外环功控;在调度模式下HSUPA业务中,UE需要同时进行DLDPCH和增强的专用信道的绝对授权信道(E-DCH Absolute Grant Channel,简称“E-AGCH”)两条信道的外环功控。但是由于HSDPA和HSUPA业务的特点,HS-SCCH/HS-SICH(高速共享信息信道)、E-AGCH/E-PUCH(增强上行物理信道)等信道并非时时存在,而这些信道的收发性能又直接影响到相应业务的速率,因此这些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就非常重要。
在现有系统中,通常的外环功控过程如图1所示。基站或UE接收信号并解码;统计解码的结果并计算误块率;比较误块率和目标误块率之间的差异,其中目标误块率为系统所配置;根据当前情况下实际误块率和目标误块率之间的差异,调整该信道的目标SIR,确定当前的目标SIR。如果统计出的BLER高于BLER Target,则提高系统的目标SIR;反之,则降低系统的目标SIR。
对于专用物理信道(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简称“DPCH”)而言,误块率是基于传输信道的。不同的业务会具有不同的传输信道,而且也具有不同的目标BLER,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业务,由于其具有固定模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校验位或者特殊突发(Special Burst)检测模式,根据解码得到的CRC校验结果或者特殊突发检测结果,就可以直接统计出其对应的BLER。但是,由于HSDPA业务和HSUPA业务可能存在的非连续性,使得接收信号CRC校验错误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基站确实将资源分配给该UE,但是信道解码错误;其二,由于业务的非连续性,基站并没有资源分配给该UE,这样即使接收信号质量很好,与该UE系统标示(H-RNTI/E-RNTI)按位相与后的CRC一定是错误的。为此,3GPP在Release5中针对HSDPA业务引入了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循环序列号(HS-SCCH Cyclic Serial Number,简称“HCSN”)字段,随后在Release 7中针对HSUPA业务的调度模式引入了E-AGCH循环序列号(E-AGCH Cyclic Serial Number,简称“ECSN”)字段,并规定基站分配给某一个UE的HCSN或者ECSN一定是连续的。这样,UE就能够根据这两个字段统计出系统当前的HS-SCCH或者E-AGCH的BLER。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采用图1所示的外环功控方法所确定的目标SIR可能并不适合当前的通信信道环境或者出现无法确定合适的目标SIR的问题,从而对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在当前协议中,DLDPCH是一直存在的,且作为UE和基站同步的判决标准。但在HSDPA和调度模式下的HSUPA业务中,HS-SCCH和E-AGCH的目标SIR的计算和DL DPCH的目标SIR的计算是完全独立的。因此,在UE处于HSDPA/HSUPA业务开始阶段,由于不知道HS-SCCH/E-AGCH所处的信道环境情况,无法确定合适的目标SIR值,而且,当UE没有数据下载/上传时,业务相关的HS-SCCH或者E-AGCH信道会暂停,当UE再次开始启动数据下载/上传时(也可称为重启阶段),UE所处环境可能已经改变,HS-SCCH/E-AGCH的历史目标SIR值可能已经不符合当前的通信信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及接收端,使得目标SIR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的通信信道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接收端在对接收信道进行外环功控时,将与该接收信道相同链路方向的专用物理信道的目标信干比作为参考目标信干比;
接收端将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接收信道的经验值,得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其中,接收信道的经验值根据该接收信道相关业务的目标服务质量设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包含以下模块:
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用于在对接收信道进行外环功控时,将与该接收信道相同链路方向的专用物理信道的目标信干比作为参考目标信干比;
经验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接收信道相关业务的目标服务质量获取该接收信道的经验值;
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用于将从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得到的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从经验值获取模块得到的接收信道的经验值,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本发明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在对接收信道进行外环功控时,将与该接收信道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并结合根据该接收信道相关业务的目标QoS得到的经验值,确定该接收信道的目标SIR。由于DPCH是一直存在的,对于DPCH而言,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业务,都具有其固定模式的CRC校验位或者特殊突发检测模式,根据解码得到的CRC校验结果或者特殊突发检测结果,就可以直接统计出其对应的BLER,从而调整的DPCH的目标SIR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的通信信道质量。因此,通过将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可使得目标SIR的设置更符合当前实际的通信信道环境。而且,由于各信道的相关业务都具有不同的目标Qos,因此通过将DPCH的目标SIR结合接收信道相关业务的目标Qos,确定该接收信道的目标SIR,保证了所设置的目标SIR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外环功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接收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接收信道进行的外环功控过程与DPCH的外环功控过程关联起来,以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结合该接收信道的QoS,确定该接收信道的目标SIR。下面以UE对高速分组接入(HSPA)业务中的接收信道进行外环功控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步骤210中,UE判断使用的业务是否为HSDPA业务,如果是HSDPA业务,则说明UE需要对HS-SCCH进行外环功控,进入步骤220,如果不是HSDPA业务,进入步骤230。
在步骤220中,UE根据DL DPCH的目标SIR确定HS-SCCH的目标SIR。具体地说,由于UE是需要对HS-SCCH进行外环功控,而与HS-SCCH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为DL DPCH,因此UE将DL 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目标SIR,根据HSDPA业务的目标QoS设置一个经验值m(即根据经验设置的与DL DPCH的目标SIR的偏差值),将参考目标SIR减去m后得到的值作为HS-SCCH的目标SIR。其中,DL DPCH的目标SIR可采用现有的外环功控过程获取到。
如果在步骤210中判定不是HSDPA业务,则在步骤230中判断使用的业务是否为HSUPA业务,如果不是,则结束本流程,如果是HSUPA业务,则进入步骤240。
在步骤240中,UE根据DL DPCH的目标SIR确定E-AGCH的目标SIR。具体地说,由于HSUPA业务在调度模式下涉及的是E-AGCH,因此UE需要对E-AGCH进行外环功控,而E-AGCH属于下行方向上的信道,因此与E-AGCH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为DL DPCH,所以,UE将DL 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目标SIR,根据HSUPA业务的目标QoS设置一个经验值n(即根据经验设置的与DL DPCH的目标SIR的偏差值),将参考目标SIR减去n后得到的值作为E-AGCH的目标SIR。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的n与步骤220中的m相互独立,m和n是UE根据HSDPA和HSUPA的QoS目标确定的合适的固定值,在整个业务连接过程中保持不变。因此,HS-SCCH和E-AGCH的目标SIR随DL DPCH的目标SIR的改变而同步改变。
由于DPCH是一直存在的,对于DPCH而言,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业务,都具有其固定模式的CRC校验位或者特殊突发检测模式,根据解码得到的CRC校验结果或者特殊突发检测结果,就可以直接统计出其对应的BLER,从而调整的DPCH的目标SIR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的通信信道质量。因此,通过在确定外环功控中的目标SIR时,将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可使得目标SIR的设置更符合当前实际的通信信道环境(尤其是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由于信道环境的变化,HSDPA和HSUPA业务信道要么没有SIR Target历史值、要么SIR Target历史值已经没有意义的情况下)。而且,由于各信道的相关业务都具有不同的目标Qos,因此通过将DPCH的目标SIR结合接收信道相关业务的目标Qos,确定该接收信道的目标SIR,保证了所设置的目标SIR的准确性。
而且,由于在现有技术中,目标SIR的值是根据实际BLER和目标BLER的比较结果确定的,因此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还无法统计BLER时,利用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很好地解决了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无法确定合适的目标SIR的问题。
此外,可以理解,虽然本实施方式是以接收端为UE进行说明的,但在实际应用中,接收端也可以为基站,当基站需要对接收信道进行外环功控时,与接收信道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为上行DPCH,基站利用上行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目标SIR,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实际上是将相互关联的两条信道(如DL DPCH信道和HS-SCCH;DL DPCH信道和E-AGCH)完全绑定,即在业务的开始阶段、持续阶段和重启阶段(即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HSDPA和HSUPA的业务信道的目标SIR完全参照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的目标SIR,并根据其目标QoS的不同设定与DPCH的目标SIR的偏差值(即本实施方式中的m、n),得到HSDPA和HSUPA的业务信道的目标SIR。由于在各个阶段中均利用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来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SIR,使得本技术方案的实现十分简单,有益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各个阶段中均利用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来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SIR,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利用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来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SIR,在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中,通过HCSN和/或ECSN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相互关联的两条信道的目标SIR不完全绑定,即:在业务的开始阶段和重启阶段,HSDPA和HSUPA的业务信道的目标SIR参照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的目标SIR,并根据其QoS目标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偏差值;而在业务的持续阶段采用与DPCH相互独立的外环功率控制的方法,利用HS-SCCH和E-AGCH携带的HCSN和ECSN进行各自的外环功率控制。
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在步骤310中,UE判断使用的业务是否为HSDPA业务,如果是HSDPA业务,则说明UE需要对HS-SCCH进行外环功控,进入步骤320,如果不是HSDPA业务,进入步骤350。
在步骤320中,UE判断该HSDPA的业务数据是否处于持续发送的阶段,如果是,则进入步骤330,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340。
在步骤330中,UE利用现有技术中的HCSN对HS-SCCH进行独立的外环功控,确定HS-SCCH的目标SIR。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中,UE仍然利用HS-SCCH携带的HCSN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得到合适的目标SIR值。
在步骤340中,UE根据DL DPCH的目标SIR确定HS-SCCH的目标SIR,即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利用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来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SIR。具体地说,由于UE是需要对HS-SCCH进行外环功控,而与HS-SCCH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为DL DPCH,因此UE将DL 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目标SIR,根据HSDPA业务的目标QoS设置一个经验值m(即根据经验设置的与DLDPCH的目标SIR的偏差值),将参考目标SIR减去m后得到的值作为HS-SCCH的目标SIR。其中,DL DPCH的目标SIR可采用现有的外环功控过程获取到。
如果在步骤310中判定不是HSDPA业务,则在步骤350中判断使用的业务是否为HSUPA业务,如果不是,则结束本流程,如果是HSUPA业务,则进入步骤360。
在步骤360中,UE判断该HSUPA的业务数据是否处于持续发送的阶段,如果是,则进入步骤370,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380。
在步骤370中,UE利用现有技术中的ECSN对E-AGCH进行独立的外环功控,确定E-AGCH的目标SIR。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中,UE仍然利用E-AGCH携带的ECSN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得到合适的目标SIR值。
在步骤380中,UE根据DL DPCH的目标SIR确定E-AGCH的目标SIR,即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利用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来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SIR。具体地说,由于HSUPA业务在调度模式下涉及的是E-AGCH,因此UE需要对E-AGCH进行外环功控,而E-AGCH属于下行方向上的信道,因此与E-AGCH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为DL DPCH,所以,UE将DL 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目标SIR,根据HSU PA业务的目标QoS设置一个经验值n(即根据经验设置的与DL DPCH的目标SIR的偏差值),将参考目标SIR减去n后得到的值作为E-AGCH的目标SIR。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80中的n与步骤340中的m相互独立,m和n是UE根据HSDPA和HSUPA的QoS目标确定的合适的固定值,在整个业务连接过程中保持不变。因此,HS-SCCH和E-AGCH的目标SIR在业务的开始阶段和重启阶段随DL DPCH的目标SIR的改变而同步改变,而在业务持续阶段,HS-SCCH和E-AGCH的目标SIR根据基站发送的HCSN和ECSN的特性进行独立的外环功率控制过程。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中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确定接收信道(如HS-SCCH和E-AGCH)的目标SIR,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利用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来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SIR,在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中,仍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HCSN/ECSN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得到合适的目标SIR值,从而在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保证了所设置的目标SIR的准确性。
本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可采用以下定义方式:
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开始于首次数据发送,结束于包括首次发送在内的连续x次发送或结束于包括首次发送在内的第x个子帧(或无线帧、传输时间间隔)的结束;其中x的取值大于等于1,由UE所配置;而为高速分组接入的各信道所配置的x值之间相互独立,即为各信道配置的x值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
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开始于数据恢复发送时的首次数据发送,结束于包括该首次发送在内的连续y次发送或结束于包括该首次发送在内的第y个子帧(或无线帧、传输时间间隔)的结束;其中y的取值大于等于1,由UE所配置;而为高速分组接入的各信道所配置的y值之间相互独立,即为各信道配置的y值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其中,“连续中断”中“连续”的时间长度为z个子帧(或无线帧、传输时间间隔),其中z的取值大于等于1,由UE所配置;而为高速分组接入的各信道所配置的z值之间相互独立,即为各信道配置的z值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
此外,可以理解,也可以仅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利用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来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SIR,在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仍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HCSN/ECSN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得到合适的目标SIR值。
或者,仅在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利用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值来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SIR,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和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中,仍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HCSN/ECSN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得到合适的目标SIR值。
本发明的方法实施方式可以以软件、硬件、固件等等方式实现。不管本发明是以软件、硬件、还是固件方式实现,指令代码都可以存储在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访问的存储器中(例如永久的或者可修改的,易失性的或者非易失性的,固态的或者非固态的,固定的或者可是换的介质等等)。同样,存储器可以例如是可编程阵列逻辑(Programmable Array Logic,简称“PAL”)、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简称“EEPROM”)、磁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简称“DVD”)等等。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接收端,如图4所示,包含以下模块:
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用于在对接收信道进行外环功控时,将与该接收信道相同链路方向的专用物理信道的目标信干比作为参考目标信干比。
经验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接收信道相关业务的目标服务质量获取该接收信道的经验值。
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用于将从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得到的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从经验值获取模块得到的接收信道的经验值,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其中,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将从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得到的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从经验值获取模块得到的接收信道的经验值,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可通过将参考目标信干比减去m,得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其中,m为接收信道的经验值,不同接收信道的经验值相互独立。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端为UE,接收信道为HS-SCCH或E-AGCH,相同链路方向的专用物理信道为下行专用物理信道。不难发现,第一实施方式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端为UE,但在实际应用中,接收端也可以为基站,当基站需要对接收信道进行外环功控时,与接收信道相同链路方向的DPCH为上行DPCH,基站利用上行DPCH的目标SIR作为参考目标SIR,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接收端,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将从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得到的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从经验值获取模块得到的接收信道的经验值,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然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将从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得到的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从经验值获取模块得到的接收信道的经验值,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中,通过HCSN和/或ECSN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不难发现,第二实施方式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设备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各模块都是逻辑单元,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是才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发明上述各设备实施方式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方式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接收端在对接收信道进行外环功控时,将与该接收信道相同链路方向的专用物理信道的目标信干比作为参考目标信干比;
所述接收端将所述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所述接收信道的经验值,得到所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其中,所述接收信道的经验值根据该接收信道相关业务的目标服务质量设置;
其中,所述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所述接收信道为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或增强的专用信道的绝对授权信道E-AGCH,所述相同链路方向的专用物理信道为下行专用物理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
在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中,通过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循环序列号和/或增强的专用信道绝对授权信道循环序列号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所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的步骤中,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所述参考目标信干比减去m,得到所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所述m为所述接收信道的经验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接收信道的所述经验值相互独立。
6.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模块:
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用于在对接收信道进行外环功控时,将与该接收信道相同链路方向的专用物理信道的目标信干比作为参考目标信干比;
经验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信道相关业务的目标服务质量获取该接收信道的经验值;
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用于将从所述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得到的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从所述经验值获取模块得到的所述接收信道的经验值,确定所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其中,所述接收端为用户设备,所述接收信道为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或增强的专用信道的绝对授权信道E-AGCH,所述相同链路方向的专用物理信道为下行专用物理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将从所述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得到的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从所述经验值获取模块得到的所述接收信道的经验值,确定所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所述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中,通过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循环序列号和/或增强的专用信道绝对授权信道循环序列号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确定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在数据开始发送的阶段、数据发送的持续阶段和数据发送连续中断后恢复发送的阶段中,将从所述参考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得到的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从所述经验值获取模块得到的所述接收信道的经验值,确定所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干比获取模块通过以下方式,将得到的参考目标信干比,结合得到的所述接收信道的经验值,确定所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将所述参考目标信干比减去m,得到所述接收信道的目标信干比;
所述m为所述接收信道的经验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不同接收信道的所述经验值相互独立。
CN 200810044129 2008-12-18 2008-12-18 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及接收端 Active CN101754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044129 CN101754340B (zh) 2008-12-18 2008-12-18 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及接收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044129 CN101754340B (zh) 2008-12-18 2008-12-18 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及接收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340A CN101754340A (zh) 2010-06-23
CN101754340B true CN101754340B (zh) 2013-01-30

Family

ID=42480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044129 Active CN101754340B (zh) 2008-12-18 2008-12-18 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及接收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43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758B (zh) * 2010-07-01 2013-04-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43492B (zh) * 2016-12-23 2021-06-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蜂窝网络功率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2130A (zh) * 2000-11-17 2004-12-01 ��������ķ������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功率的控制方法
CN1691533A (zh) * 2004-04-21 2005-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
US6977915B2 (en) * 2001-01-30 2005-12-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evice transmit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767410A (zh) * 2005-11-25 2006-05-03 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不连续发射状态功率控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2130A (zh) * 2000-11-17 2004-12-01 ��������ķ������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功率的控制方法
US6977915B2 (en) * 2001-01-30 2005-12-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evice transmit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691533A (zh) * 2004-04-21 2005-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
CN1767410A (zh) * 2005-11-25 2006-05-03 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不连续发射状态功率控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340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2940B (zh) 一种上行同步或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632320B (zh) 具有连续分组连接(cpc)的压缩模式(cm)
CN102271389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017762B (zh) 用于在cell_fach状态和空闲模式下选择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格式组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38751B (zh) 用来增加容量的动态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门控
US7558230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HS-SCCH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98475B1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20070030829A1 (en) Preamble length for discontinuous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CN101438613A (zh) 利用选通上行链路dpcch或选通下行链路f-dpch或dpcch传输的增强型ue失步行为
CN102045823A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165706A (zh) 在w-cdma硬切换中的小区时序捕获
CN103945515A (zh) 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1754340B (zh) 外环功控中目标信干比的确定方法及接收端
CN102415168A (zh) 上行链路通信
CN101156332A (zh)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站、固定站及通信系统
CN101902810B (zh) 多载波模式下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
CN104854798B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JP2005341176A (ja)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CN100499392C (zh) Td-scdma系统中配置高速共享信道功率控制参数的方法
CN103391630B (zh) 一种调整用户设备服务授权值的方法、用户设备和装置
CN100561887C (zh) 一种上行增强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
CN101425835A (zh) 上行非连续发送模式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1998608B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667881B (zh) 校验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共享信息信道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0544229C (zh) 一种节点b配置高速共享信息信道的功率控制参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12

Address after: Room 32, building 3205F, No. 707, Zhang Yang Road, free trade zone,, Chin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Xin Xin Finance Leas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Zuchongzhi road Pudong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Spreadtrum Center Building 1, Lane 2288

Patentee befor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07

Address after: 100033 room 2062, Wenstin Executive Apartment, 9 Financial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Xin Xin finance leasing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2, building 707, Zhang Yang Road,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3205F

Patentee before: Xin Xin Finance Leasing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Ltd.

Assignor: Xin Xin finance leasing (Beijing)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899000016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arget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in outer loop power control and receiving en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80626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1

Address after: 201203 Zuchongzhi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288

Patentee after: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33 room 2062, Wenstin administrative apartments, 9 Financial Street B,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Xin Xin finance leasing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9

Address after: 361012 unit 05, 8 / F, building D, Xiame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No.97 Xiangyu Road, Xiamen area, China (Fujian) free trade zone,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xin Finance Leasing (Xiamen)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Zuchongzhi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288

Patentee befor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Ltd.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Ltd.

Assignor: Xin Xin finance leasing (Beijing)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8990000163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30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Ltd.

Assignor: Xinxin Finance Leasing (Xiamen)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11000001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arget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and receiver in outer loop power control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317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7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city Zuchongzhi road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Spreadtrum Center Building 1, Lane 2288

Patentee after: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12 unit 05, 8 / F, building D, Xiame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97 Xiangyu Road, Xiamen area, China (Fuji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nxin Finance Leasing (Xiam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