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3280A -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3280A
CN101753280A CN 200910254197 CN200910254197A CN101753280A CN 101753280 A CN101753280 A CN 101753280A CN 200910254197 CN200910254197 CN 200910254197 CN 200910254197 A CN200910254197 A CN 200910254197A CN 101753280 A CN101753280 A CN 101753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repeat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s
tti
tim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541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3280B (zh
Inventor
徐家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53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3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3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3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及装置。其中,用于无线通讯系统的一客户端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包含有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启动命令时,启动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以及在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Description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程序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TTIBundling)机制的运作状态转换时的上链路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讯联盟(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所制定的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被视为一新的无线接口及无线网络架构,可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潜伏时间(Latency)、分组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等功能。于长期演进系统中,一演进式通用地面无线接取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包含多个加强式基站(Evolved Node-Bs),可与多个移动基站(以下称客户端)进行通讯。长期演进系统的无线接口协议包含三层:实体层(Physical Layer,L1)、数据连结层(Data Link Layer,L2)以及网络层(Network Layer,L3),其中网络层在控制面(Control Plane)为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而数据连结层分为一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一无线链接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层以及一媒体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
长期演进系统提供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Bundling,TTI Bundling)机制,以提升客户端位于蜂窝式小区边界时的上链路传输能力,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启动(Activation)或关闭(Deactivation)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命令控制。一集束尺寸参数TTI_BUNDLE_SIZE定义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中的传输时间间隔数量,根据目前的无线通讯规范,每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有四个传输时间间隔。在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内,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的重传(Retransmission)属于非适应性重传(Non-adaptiveRetransmission),客户端不须等待前一次传输的响应讯息,如确认收讫讯息(Positive Acknowledgement,ACK)或未收讫讯息(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即进行重传。客户端只会接收到对应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中最后一个传输时间间隔的确认收讫讯息或未收讫讯息。传输时间间隔集束传输的重传,同样为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传输,以下简称为集束传输。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运作中,可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由原本8个减少为4个,并且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的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的长度由8个传输时间间隔增加为16个传输时间间隔。
于客户端中,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实体(HARQ entity)用来维持多个平行运作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使客户端在等待前一次传输的确认收讫讯息或未收讫讯息的期间,能够继续进行上链路传输。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实体携带了每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相关参数,包含新数据指针(New Data Indicator,NDI)、实体资源区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及调变与编码机制(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客户端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实体会将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分配给上链路允量所指示的一传输时间间隔时的上链路传输使用。另外,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实体根据一实体下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决定一重传为适应性重传或非适应性重传,并提供非适应性重传的相关参数。当客户端收到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确认收讫讯息时,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实体认为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可被中止,无须继续进行,因而停止进行非适应性重传。
请参考图1,图1描述现有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时序图。当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0(如图1中编号所示)的集束传输中最后一个传输时间间隔为子帧n,客户端将于子帧(n+4)接收到对应于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0的一未收讫讯息NACK。客户端不会在接收到未收讫讯息后立即重传,而是直到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0的集束传输的第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开始后的一往返时间(等于16个传输时间间隔)之后,才进行集束传输的重传。
目前的长期演进系统的通讯协议规范中,未定义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于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进行过程中被启动或关闭之后,尚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必须继续进行或停止。因此,客户端可能不知如何处理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被启动或关闭之后的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客户端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包含有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启动命令时,启动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以及在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通讯装置,包含有一装置,用来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启动命令时,启动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以及一装置,用来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客户端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包含有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关闭命令时,关闭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以及在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通讯装置,包含有一装置,用来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关闭命令时,关闭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以及一装置,用来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网络端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包含有改变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以及当连接于该网络端的该无线通讯系统中一客户端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时,与该客户端同步。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通讯装置,包含有一装置,用来改变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以及一装置,用来当连接于该通讯装置的该无线通讯系统中一客户端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时,与该客户端同步。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网络端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包含有进行多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及于每一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进行至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并且每一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对应的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被清除后,传送一控制命令至该无线通讯系统中一客户端,以改变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通讯装置,包含有一装置,用来进行多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及一装置,用来于每一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进行至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并且每一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对应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被清除后,传送一控制命令至该无线通讯系统中一客户端,以改变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时序图。
图2为一无线通讯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讯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4的流程所得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时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6的流程所得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时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                           无线通讯系统
20                           通讯装置
200                          处理器
210                          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
220                          通讯接口单元
212                          储存数据
214                          程序代码
PDCCH A、PDCCH 0、PDCCH 2    实体下链路控制信道信令
NACK                         未收讫讯息
40、60、80、90               流程
400、402、404、406、600、602、604,606、800、802、804、806、900、902、904、906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图2为一无线通讯系统10的示意图。无线通讯系统10为一长期演进系统,亦可为其它通讯系统。于图2中,无线通讯系统10由一网络端及多个客户端所组成,网络端包含有多个基站,以本发明实施例所应用的长期演进系统而言,即演进式通用地面无线接取网络所包含的多个加强式基站。客户端可为移动电话或计算机系统等设备。网络端及客户端视传输方向的不同,皆可作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就上链路(Uplink)而言,客户端为传送端,网络端为接收端;就下链路(Downlink)而言,客户端为接收端,网络端为传送端。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讯装置20的功能方块图。通讯装置20可为图2中所示的一客户端,包含一处理器200、一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210及一通讯接口单元220。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210可为任一数据储存装置,用以储存一储存数据212,其中包含有一程序代码214,由处理器200读取及处理。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2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内存(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带(Magnetic tapes)、软盘(Floppy disks)、光学数据储存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s)或载波讯号(如因特网的数据传输)。通讯接口单元220耦接于处理器200,为一射频收发机,用来与网络端进行无线通讯。
由前述可知,目前的长期演进系统的通讯协议规范中未定义当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于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程序的进行过程中被启动或关闭之后,尚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应该如何运作。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的示意图。流程40用于无线通讯系统10的一客户端的一媒体存取控制层,用以改善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由未集束(Non-bundling)转换为集束(Bundling)时进行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流程40可被编译为通讯装置20的程序代码214。流程4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启动命令时,启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
步骤404: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步骤406:结束。
由目前的无线通讯协议规范可知,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未使用(Unused)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不会超过4个。步骤404所述的第一数量,可能是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总数或其中一部分;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前所有未完成(Unfinished)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能否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全部进行完毕,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有多少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有关,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可能无法全部进行完毕。
以下以x表示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x≤4,并且以y表示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前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y≤8。当y≤x时,即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时,客户端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y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当y>x时,即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大于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时,客户端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x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较早的x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并且于较早的x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完成后,清除较晚的(y-x)个(即第(x+1)个、第(x+2)个、…、第(y-1)个及第y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HARQ Buffer)。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是根据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前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时间顺序而使用;换言之,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继续进行的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其进行的时间顺序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前相同。
请参考图5,图5为根据图4的流程40所得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时序图,其中描述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由未集束转换为集束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运作。如图5所示,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前,有4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分别标示为1、3、5、7,并且客户端分别接收到相对应的未收讫讯息NACK。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第一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集束传输是根据先前一实体下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信令PDCCHA而进行,其后有3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尚未使用。客户端根据流程40使用这3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1、3、5,并且于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1、3、5进行完毕时,清除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7所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因为已经没有闲置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可供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7使用。
流程40为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由未集束转换为集束时,客户端进行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另一流程,如图6的一流程60所示,用以改善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由集束转换为未集束时进行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流程60用于无线通讯系统10的一客户端的一媒体存取控制层,可被编译为通讯装置20的程序代码214。流程6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600:开始。
步骤602: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关闭命令时,关闭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
步骤604: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步骤606:结束。
步骤604所述的第一数量可能是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总数或其中一部分;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前所有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能否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全部进行完毕,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有多少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有关。
以下以x表示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x≤8,并且以y表示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前,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y≤4。当y≤x时,即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时,客户端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y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当y>x时,即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大于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时,客户端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x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较早的x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并且于较早的x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完成后,清除较晚的(y-x)个(即第(x+1)个、第(x+2)个、…、第(y-1)个及第y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或中止较晚的(y-x)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因为已经没有闲置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可使用。
此外,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是根据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前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时间顺序而使用;换言之,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继续进行的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其进行的时间顺序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前相同。
请参考图7,图7为根据图6的流程60所得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时序图,描述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由集束转换为未集束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运作。如图7所示,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前,有4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分别标示为A、B、C、D,并且客户端分别接收到相对应的未收讫讯息NACK,另外,客户端接收到一实体下链路控制信道信令PDCCH 0及一实体下链路控制信道信令PDCCH 2,用以指派适应性传输。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由实体下链路控制信道信令PDCCH 0所指派的上链路传输所使用;第二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未使用,因此客户端以此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继续进行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A;第三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由实体下链路控制信道信令PDCCH 2所指派的上链路传输所使用;后续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依序用来进行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B、C、D,如同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前的时间顺序。
由上可知,客户端根据流程40进行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由未集束转换为集束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及根据流程60进行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由集束转换为未集束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现有技术未考虑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相较之下,本发明改善了客户端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转换时所进行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使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更有效率地进行。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80的示意图。流程80用于无线通讯系统10的网络端,用来改善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转换时,如由未集束转换为集束或由集束转换为未集束时进行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流程80可被编译为通讯装置20的程序代码214。流程8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800:开始。
步骤802:改变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
步骤804:当连接于该网络端的一客户端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时,与该客户端同步。
步骤806:结束。
步骤804中客户端所进行的流程为前述流程40或流程60。简言之,网络端根据流程80,与进行流程40或流程60的客户端同步。通过流程80,网络端能够准备好接收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转换时的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上链路传输区块,并且网络端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实体能够正确得知已接收的传输区块属于哪一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进一步地,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转换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较早的一部分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利用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继续进行完毕,较晚的另一部分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由于资源不足而无法继续时,网络端进行与客户端相同的动作,即清除较晚的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或中止较晚的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另一方面,不论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是否足够,网络端也可选择避免处理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转换,改以等待客户端将所有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进行完毕,再传送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启动命令或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关闭命令至客户端,以启动或关闭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请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90的示意图。流程90用于无线通讯系统10的网络端,用来改善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转换时进行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流程90可被编译为通讯装置20的程序代码214。流程9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900:开始。
步骤902:进行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步骤904:于每一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进行至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并且每一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对应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被清除后,传送一控制命令至一客户端,以改变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
步骤906:结束。
在流程90中,网络端持续进行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直到每一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进行至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并且对应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已被清除之后,网络端才传送一控制命令至客户端,改变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控制命令可为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启动命令,控制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由未集束转换为集束,或为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关闭命令,控制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由集束转换为未集束。通过流程90,当网络端得知上链路的重传次数增加而考虑启动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时,网络端等到所有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皆进行至最大重传次数并且对应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被清除后,才传送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启动命令或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关闭命令,因此解决了部分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可能无法于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后继续进行的问题。
请注意,前述流程40、流程60、流程80及流程90及其相关步骤皆可以装置的方式实现,可为硬件(Hardware)装置、固件(Firmware)装置(其是硬件装置与其内部的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组合)或电子系统。硬件装置可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混合电路,如习称的微电路(Microcircuit)、微芯片(Microchip)或硅芯片(Silicon Chip)。电子系统可为系统整合芯片(System on Chip,SOC)或嵌入式计算机模块(Computer on Module,COM)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改善客户端及网络端的上链路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使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运作更完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客户端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包含有:
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启动命令时,启动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以及
在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含有:
除了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后继续进行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清除其它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
3.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通讯装置,包含有:
一装置,用来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启动命令时,启动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以及
一装置,用来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装置,还包含有:
一装置,用来清除,除了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启动之后继续进行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其它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
5.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客户端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包含有:
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关闭命令时,关闭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以及
在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含有:
除了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后继续进行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清除其它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
7.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通讯装置,包含有:
一装置,用来于接收到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关闭命令时,关闭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以及
一装置,用来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装置,还包含有:
一装置,用来清除,除了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关闭之后继续进行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其它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装置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当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时,该第一数量等于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以及当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大于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时,该第一数量等于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
10.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网络端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包含有:
改变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以及
当连接于该网络端的该无线通讯系统中一客户端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时,与该客户端同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含有:
于所有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不足以供应所有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继续进行时,除了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改变之后继续进行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清除其它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
12.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通讯装置,包含有:
一装置,用来改变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以及
一装置,用来当连接于该通讯装置的该无线通讯系统中一客户端于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后的第一个往返时间中使用一第一数量个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继续进行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改变前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时,与该客户端同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讯装置,还包含有:
一装置,用来清除,当所有未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数量不足以供应所有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继续进行时,除了该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改变之后继续进行的该第一数量个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其它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使用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
14.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一网络端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包含有:
进行多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及
于每一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进行至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并且每一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对应的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被清除后,传送一控制命令至该无线通讯系统中一客户端,以改变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
15.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转换时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通讯装置,包含有:
一装置,用来进行多个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以及
一装置,用来于每一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进行至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并且每一未完成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所对应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寄存器被清除后,传送一控制命令至该无线通讯系统中一客户端,以改变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运作状态。
CN 200910254197 2008-12-10 2009-12-10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753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119108P 2008-12-10 2008-12-10
US61/121,191 2008-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3280A true CN101753280A (zh) 2010-06-23
CN101753280B CN101753280B (zh) 2013-04-24

Family

ID=42077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54197 Active CN101753280B (zh) 2008-12-10 2009-12-10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24423B2 (zh)
EP (1) EP2200209B1 (zh)
CN (1) CN101753280B (zh)
TW (1) TWI41541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387A (zh) * 2010-07-22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有符号数据合并装置及方法
CN103248464A (zh) * 2012-02-13 2013-08-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040930A (zh) * 2011-12-30 2014-09-10 诺基亚公司 用于覆盖延伸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90898A (zh) * 2015-01-09 2016-07-2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系统的无线通讯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9223B2 (ja) * 2008-12-30 2013-05-15 創新音▲速▼股▲ふん▼有限公司 Ack/nackバンドリング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5023123B2 (ja) * 2009-09-08 2012-09-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KR20140075770A (ko) * 2011-09-29 2014-06-19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57708B (zh) * 2012-06-05 2018-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787442B2 (en) 2012-09-05 2017-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in an asymmetric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GB2507529A (en) * 2012-11-02 2014-05-07 Sony Corp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9936470B2 (en) 2013-02-07 2018-04-0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380466B2 (en) 2013-02-07 2016-06-2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414399B2 (en) 2013-02-07 2016-08-0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EP2836044A1 (en) 2013-08-08 2015-02-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ynamic scheduling for subframe bundling
US9369242B2 (en) 2013-12-23 2016-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arding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processes
US10057916B2 (en) 2014-06-09 2018-08-2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in which mobile devices in the same communication cell can be scheduled to use the same airlink resource
US10064164B2 (en) * 2014-08-18 2018-08-28 Apple Inc.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with non-continuous and periodic PUSCH transmission
US10785791B1 (en) * 2015-12-07 2020-09-2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JP2018201074A (ja) * 2017-05-25 2018-1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US11678358B2 (en) 2017-10-03 2023-06-1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ynamic downlink reuse in a C-RAN
US11387947B2 (en) * 2017-11-15 2022-07-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 adaptive bundling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12005598B (zh) 2018-05-16 2023-06-09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c-ran中的高效前传的下行链路多播
EP3794888A4 (en) 2018-05-16 2022-01-1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YNAMIC DOWNLINK REUSE IN A C-RAN
EP3804419A4 (en) 2018-06-08 2022-02-2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I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RADIO POINTS IN A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THAT PROVIDE PRIMARILY WIRELESS SERVICE TO USERS LOCATED IN AN EVENT ZONE OF A VENUE
WO2020051146A1 (en) 2018-09-04 2020-03-1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ront-haul rate reduction for use in a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KR102616077B1 (ko) * 2018-11-01 2023-12-20 애플 인크. 유휴 모드에서 사전구성된 업링크 리소스를 위한 송신, 재송신, 및 harq 프로세스
US11569942B2 (en) * 2021-04-28 2023-01-31 PanPsy Technologies, LLC Enhanced processes for HARQ feedb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07554A1 (en) * 2008-04-25 2009-12-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bundled transmissio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387A (zh) * 2010-07-22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有符号数据合并装置及方法
CN102340387B (zh) * 2010-07-22 201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有符号数据合并装置及方法
CN104040930A (zh) * 2011-12-30 2014-09-10 诺基亚公司 用于覆盖延伸的方法和装置
US10454629B2 (en) 2011-12-30 2019-10-2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xtension
CN103248464A (zh) * 2012-02-13 2013-08-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3120430A1 (zh) * 2012-02-13 2013-08-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248464B (zh) * 2012-02-13 2016-04-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790898A (zh) * 2015-01-09 2016-07-2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系统的无线通讯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24423B2 (en) 2014-09-02
EP2200209A1 (en) 2010-06-23
CN101753280B (zh) 2013-04-24
TW201023553A (en) 2010-06-16
EP2200209B1 (en) 2014-06-18
US20100142494A1 (en) 2010-06-10
TWI415414B (zh) 2013-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3280B (zh)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41530B (zh) 传输时间间隔集束机制的上链路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1795183B (zh) 识别混合式自动重发请求程序的方法及其通讯装置
CN101686490B (zh) 无线通讯系统中控制调度请求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1741529B (zh) 处理传输时间间隔集束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02474392B (zh) 在针对采用多点协作传输接收的分组的nack传输中引入延迟
CN105743623B (zh) 通过发送时间间隔集束处理来增强上行链路传输
TWI400969B (zh) 處理一傳輸時間間隔集束之重傳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CN101998649B (zh) 处理资源指派的方法及其相关通讯装置
CN101971547B (zh) 有效利用harq进程进行半持续和动态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93548B (zh) 用于控制传输载波去激活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29547B (zh) 无线通讯系统中传输封包单元的方法及其相关通讯装置
CN101730253A (zh) 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半持续性调度资源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15579A (zh) 处理分量载波启动及关闭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CN105471554A (zh) 处理非执照频带中的传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1742664A (zh) 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1742697A (zh) 改善半持续性排程资源解除程序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447190A (zh) 用于harq-ack反馈的指示
CN102804907A (zh) 用于类型2中继的下行链路传输
CN101682919A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86489A (zh) 改善上链路信令传输的方法及其相关通讯装置
WO2021197270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286231A1 (en)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CN105284070A (zh) 在利用有限的harq进程的分布式网络拓扑结构中使用更多传输机会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12922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