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1540A - 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1540A
CN101751540A CN 200810182613 CN200810182613A CN101751540A CN 101751540 A CN101751540 A CN 101751540A CN 200810182613 CN200810182613 CN 200810182613 CN 200810182613 A CN200810182613 A CN 200810182613A CN 101751540 A CN101751540 A CN 101751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work
labels
job
t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826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1540B (zh
Inventor
黄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Original Assignee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filed Critical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826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15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1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1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1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1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之的方法及系统,可以充分利用RFID的系统资源并有效率的处理工作。该方法包含:(a)使复数个RFID标签进入一预备状态;(b)轮流使该些RFID标签进入一可读取状态;(c)将该工作传送给该些RFID标签;(d)以该些RFID标签共同处理该工作;以及(e)读取该些RFID标签处理该工作之的结果。

Description

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处理工作的方法和系统,尤指使用多个RFID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一RFID系统会包含一RFID读取器(reader)以及至少一RFID标签(tag)。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RFID标签100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RFID标签100包含一射频接收端101、一射频传送端103、一储存装置单元105以及一控制电路107。射频接收端101以及射频传送端103系用以自RFID读取器接收讯息和数据,或传送数据和讯息给RFID读取器。控制电路107(例如:处理器或是具有运算能力的电路)系用以响应读取器所提出的要求(Request),并控制其它组件的动作。储存装置单元105系用以储存特定的数据。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RFID标签存取流程示意图,其系利用一RFID读取器来控制。如图2所示,此示意图包含多种状态:预备(Ready)、仲裁(Arbitrate)、回复(Reply)、告知(Acknowledged)、开放(Open)、保密(Secured)以及消除(Killed)。在预备状态中,RFID标签若为被动式的RFID标签,则其接受RFID读取器所给予的讯号而产生电力。然后接收RFID读取器的指令而进入仲裁状态。然后,一次仅有一个RFID标签可进入回复状态之后的其它状态,而其它RFID标签则在仲裁状态中待命。在告知状态中,RFID读取器给予RFID标签一辨识码(此例中称为Handle),以作为之后存取资料时的辨识之用。
一般而言,前述的预备、仲裁、回复、告知系用以准备读取RFID标签。而当RFID标签进入开放、保密状态后便进入了可读取状态。在开放状态下,RFID标签中所储存的数据仅有部份可被读取。而在保密状态下,RFID标签中须接收一特定密码才可让所储存的数据皆可被读取。而RFID标签在被读取完后,便会回到预备状态。且如图1所示,RFID标签可从告知状态直接略过开放状态到达保密状态。或者,RFID标签亦可从开放状态直接略过保密状态到达消除状态。其它RFID标签存取流程的详细描述已为熟知此项技艺者所知悉,故在此不再赘述。
RFID系统通常系作为识别之用,亦即在RFID标签100的储存装置单元105中储存识别数据并用RFID读取器读取。然而,由于RFID标签100的控制电路107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因此若RFID系统仅用以识别,会浪费了原本可执行更复杂工作的系统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及系统,可以充分利用RFID的系统资源并有效率的处理工作。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RFID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包含:(a)使复数个RFID标签进入一预备状态;(b)轮流使该些RFID标签进入一可读取状态;(c)将该工作传送给该些RFID标签;(d)以该些RFID标签共同处理该工作;以及(e)读取该些RFID标签处理该工作的结果。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系统,其包含了一RFID读取器以及复数个RFID标签。复数个RFID标签用以共同处理该工作。而RFID读取器使RFID标签进入一可读取状态,将该工作传送给RFID标签,并读取RFID标签处理该工作的结果。
本发明采用的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及系统,可通过将工作分配给RFID标签处理以充分利用RFID的系统资源并有效率的处理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RFID标签的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RFID标签的存取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RFID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使RFID标签进入一待机状态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RFID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的RFID读取器的工作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RFID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的RFID标签的工作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RFID标签
101射频接收端
103射频传送端
105储存单元
107控制电路
501~517步骤
601~621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RFID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的流程图,且在此实施例中,RFID标签系经由RFID读取器而控制。如图3所示,此方法包含:
步骤301
使复数个RFID标签进入预备状态。
步骤303
轮流使RFID标签进入可读取状态。
步骤305
将工作传送给RFID标签。
请再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RFID读取器会判断RFID标签的控制电路107适合做何种工作(例如:存取储存装置或加密解密),并将工作指派给该RFID标签,此工作可被储存至储存装置单元105当中。其中一种做法为,当RFID读取器辨识到附近有RFID标签存在时,可先传送一指令给RFID标签要求其回报所拥有的能力(例如,控制电路107的功能或储存装置单元105的大小),并根据此回报将工作指派给RFID标签。
步骤307
以RFID标签共同处理工作。
步骤309
读取RFID标签处理工作的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RFID读取器根据RFID标签的功能将工作划分成复数子工作。且若RFID标签具有储存装置单元,该些子工作可分别被储存至储存装置单元。步骤307以RFID标签分别处理子工作,而步骤309读取RFID标签分别处理子工作之后的结果并可将这些工作结果整合以得到完整的工作结果。此处所指的工作可为和RFID标签中的控制电路107相对应的程序代码或是一指令集。举例来说,若控制电路107包含一8051计算器,则工作可为一8051程序代码。
若RFID标签存取流程使用了如图2所示的步骤,则可使RFID标签进入一待机状态后再执行上述的步骤。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使RFID标签进入一待机状态的流程图。
为了使图示较为简洁易懂,仅绘示了部份流程,请共同参考图2以更为了解图4的意涵。如图4所示,RFID标签在进入可读取状态(开放或保密)后,可进入一待机状态。而且,不只一个RFID标签可进入待机状态。在此待机状态下,RFID标签会被给予不同于辩识码Handle的一辩识码ID。辨识码Handle和ID不同的地方在于:辨识码Handle系在告知状态被给予,系用以辨识所有RFID标签中,那一个系将被读取的RFID标签。而辫识码ID系用以辨识所有在待机状态中的RFID标签。举例来说,共有五个RFID标签进入待机状态,便可分别给予这五个RFID标签1,2,3,4,5的辨识码ID,如此RFID标签自待机状态被叫出时可明确被辨识而不会发生错误。须注意的是,不一定要给予RFID标签辨识码ID,可利用其它方式辨识RFID标签,其亦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而在一实施例中,RFID标签在可读取状态(即开放或保密的状态)中被指派工作,而在进入待机状态时处理被指派的工作。而RFID标签于待机状态处理完工作后,便可离开待机状态而回到开放或保密状态以进行后续的步骤。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RFID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的RFID读取器的工作流程图,其包含:
步骤501
RFID读取器藉由射频发送电力。
步骤503
RFID标签是否存在?若RFID读取器侦测到RFID标签存在,则代表目前尚有未被指派工作的RFID标签。所以若RFID读取器侦测到RFID标签,则到步骤504;否则则到步骤509。
步骤504
读取RFID标签。此步骤中RFID读取器除了习知中读取RFID标签的电子产品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之外,还会询问RFID标签的能力,例如控制电路的处理能力或是储存单元的大小等等。
步骤505
将工作传送至RFID标签。此时RFID读取器可依据每个RFID标签的能力将工作划分为复数个子工作,再将子工作传给RFID标签。
步骤507
命令RFID标签处理工作。亦即RFID读取器传送指令给RFID标签,令其开始执行各自收到的子工作。步骤507结束后RFID读取器回头执行步骤503,继续判断是否尚有RFID标签存在。若有,则继续执行步骤504、505、507的指派工作的流程;若没有,表示目前所有的RFID标签皆已被指派工作,则执行步骤509。
步骤509
等待RFID标签完成工作。
步骤511
确认RFID标签是否完成工作。此步骤中RFID读取器询问每个RFID标签是否已完成被指派的工作。若某个RFID标签已完成工作,则RFID读取器在询问时,将会收到该RFID标签回传的讯息,指示被指派的工作已经完成。此步骤中若尚未有任何RFID标签完成工作,则RFID读取器回到步骤509,继续等待RFID标签完成工作;若已有RFID标签完成工作,则到下一步骤513。
步骤513
读取工作结果。RFID读取器将RFID标签处理完并储存于储存单元的工作结果读出。
步骤515
确认是否所有的RFID标签都已处理完工作。若是则到步骤517,若否则回到步骤509。
步骤517
读取工作结果。
若工作系被分成复数子工作再交予RFID标签处理,则步骤513系读取个别子工作的工作结果,并在步骤517将这些子工作结果结合成工作结果。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RFID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的RFID标签的工作流程图,其包含:
步骤601
RFID标签被启动,亦即被动式的RFID标签收到由RFID读取器传送的射频讯号,并将射频讯号转换为电能,而且主动式的RFID标签则以自身的电能启动。
步骤603
初始化RFID标签,例如将RFID的状态或是其内部的一些内存或缓存器等初始化。
步骤605
RFID标签接收指令。然后根据不同的指令分别进入步骤607,615或步骤619。其中,若指令为一工作请求(task request)指令则进入步骤607、若为获得结果指令则进入步骤615、若为其它指令则进入步骤619。
步骤607
获得一工作请求指令。工作请求指令中可能包含询问RFID标签的能力,若有,则RFID标签回复RFID读取器其能力,例如控制电路的处理能力或是储存单元的大小等等。
步骤609
接收由RFID读取器指派的工作。此步骤中可能还包括将工作储存到储存单元。
步骤611
执行工作。
步骤613
检查工作是否完成。若已完成则结束处理工作,等待RFID读取器的询问其工作结果,若未完成则回到步骤611,继续执行工作。
步骤615
接到一获得工作结果的指令。亦即RFID标签接收到由RFID读取器所发出的要求RFID标签回传工作结果的讯号。
步骤617
将工作结果回传给RFID读取器。传完后RFID标签回到步骤605,接收下一个指令。
步骤619
接收其它指令。在此实施例中,其它指令系指工作请求指令及获得工作结果指令以外的其它指令。
步骤621
遵循RFID规范。若RFID标签接收到其它指令,则执行一般的RFID规范。
根据前述内容,可得到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包含一RFID读取器以及复数个RFID标签。RFID标签用以共同处理一工作。而RFID读取器使RFID标签进入一可读取状态,将工作传送给RFID标签,并读取RFID标签处理工作的结果。其它详细特征已揭露于其它实施例中,故在此不再赘述。
藉由上述的实施例,可将工作分配给RFID标签处理以充分利用RFID的系统资源并有效率的处理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利用复数个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a)使该些RFID标签进入一预备状态;
(b)轮流使该些RFID标签进入一可读取状态;
(c)将该工作传送给该些RFID标签;
(d)以该些RFID标签共同处理该工作;以及
(e)读取该些RFID标签处理该工作的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复数个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d)步骤更包含有:
(d1)使该些RFID标签进入一待机状态,在该待机状态下,该些RFID标签系处理该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复数个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些RFID标签具有一储存装置,且该工作系分别被储存至该些RFID标签的该储存装置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复数个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些RFID标签系各包含一控制电路,用来处理该工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复数个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使用一RFID读取器执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复数个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c)步骤更包含有:
(c1)将该工作划分成复数个子工作;以及
(c2)分别将该些子工作指派给该些RFID标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复数个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
侦测各RFID标签的一处理能力;
且该(c1)步骤系根据该处理能力来将该工作划分成该些子工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复数个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作系为一程序代码或一指令集。
9.一种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复数个RFID标签,用以共同处理该工作;以及
一RFID读取器,使该些RFID标签进入一可读取状态,将该工作传送给该些RFID标签,并读取该些RFID标签处理该工作的结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RFID读取器更使该些RFID标签进入一待机状态,该些RFID标签系在该待机状态下处理该工作。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些RFID标签具有一储存装置,且该工作系分别被储存至该些RFID标签的该储存装置中。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些RFID标签系各包含一控制电路,用来处理该工作。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一工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RFID读取器更将该工作划分成复数个子工作,并且分别将该些子工作指派给该些RFID标签。
CN2008101826136A 2008-12-09 2008-12-09 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751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26136A CN101751540B (zh) 2008-12-09 2008-12-09 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26136A CN101751540B (zh) 2008-12-09 2008-12-09 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1540A true CN101751540A (zh) 2010-06-23
CN101751540B CN101751540B (zh) 2012-02-22

Family

ID=42478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26136A Active CN101751540B (zh) 2008-12-09 2008-12-09 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15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4553A (zh) * 2019-05-08 2019-10-15 广东识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传感数据的链接方法及传感标签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7203B1 (en) * 2000-02-01 2002-04-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llision arbi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multip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CN100501758C (zh) * 2006-06-13 2009-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的通信方法
CN101051356B (zh) * 2007-05-16 2010-09-15 上海华龙信息技术开发中心 一种有源射频识别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4553A (zh) * 2019-05-08 2019-10-15 广东识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传感数据的链接方法及传感标签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1540B (zh) 201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16616B1 (en) Method for response control of an RFID tag, corresponding RFID system, reader/wrtiter and computer porgram
US9189665B2 (en) Anti-collision coupling for contactless cards
WO2007081119A1 (en) Method of preventing collisions between rfid readers in rfid system
EP2230625B1 (en) Binary tree method for multi-tag anti-collision
US9851703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dialogue between an item of equipment and at least one multi-application object
KR20060115696A (ko) Rfid 시스템에서의 두 슬롯 트리 기반의 태그 인식 방법
CN101169819A (zh) 可读写多种类型信息卡的读卡器及其读写方法
CN113361293A (zh) 刷卡方法、卡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968325A (zh) 一种usb设备及其自动初始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51540B (zh) 利用射频识别标签共同处理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TWI397860B (zh) 利用射頻識別標籤共同處理工作之方法及系統
Naveed et al. Reliable and Low Cost RFID Based Authentication System for Large Scale Deployment.
JP2009134722A (ja) 電波識別応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提供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9824246B2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having input device
CN102884541A (zh) 用于管理例如无接触芯片卡的电子器件和例如读取器的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方法和对应的电子器件
CN108021957B (zh) 防碰撞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读卡设备
CN103268303A (zh) 一种多个rfid阅读器之间通信的方法以及中间件
CN103489016B (zh) Rfid防冲突读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08041A (zh) 一种具有中断容忍能力的rfid数据采集方法
KR100728306B1 (ko) 무선 주파수 식별 시스템에서 태그 충돌 방지방법
CN102156845B (zh) 用于电子标签接收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169537B (zh) 用于电子标签接收的安全信息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09784112B (zh) 汽车电子标识读写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KR101485157B1 (ko) 입력장치를 갖는 무선식별 태그
CN101685494A (zh) 射频识别标签的控制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射频识别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2

Address after: No. 1, Xingzhu Road,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MEDIATEK Inc.

Address before: 405, 4th floor, 1st District,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Ao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star Semiconductor,Inc.

Patentee before: MEDIATEK Inc.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2

Address after: 405, 4th floor, 1st District,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Ao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star Semiconductor,Inc.

Patentee after: MEDIATEK Inc.

Address before: 4 building 518057, block C,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outh tech ten road, Shenzhen hi tech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star Semiconductor,Inc.

Patentee before: MSTAR SEMICONDUCTOR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