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0789A - 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以及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 - Google Patents

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以及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0789A
CN101750789A CN200910253826A CN200910253826A CN101750789A CN 101750789 A CN101750789 A CN 101750789A CN 200910253826 A CN200910253826 A CN 200910253826A CN 200910253826 A CN200910253826 A CN 200910253826A CN 101750789 A CN101750789 A CN 101750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plates
optical display
mentioned
display unit
releas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3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0789B (zh
Inventor
山本昌司
铃木畅
杉野洋一郎
木村启介
古园井信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376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0102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50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0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0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0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which influences the bonding during the lamination process, e.g. release layers or pressure equalising layers
    • B32B2037/268Release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有效地防止偏振板相对于光学显示单元的剥离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以及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通过将在单面上具有偏振片保护膜(37),在与偏振片保护膜(37)相反一侧的面上通过粘接剂层(35)贴合了离型膜(33)的偏振板(32),以离型膜(33)一侧作为内侧卷起,形成辊卷,从该辊卷陆续放出偏振板(32),并切断为所规定的尺寸,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由此,通过以离型膜(33)一侧作为内侧将偏振板(32)卷起这一简单结构,可以把具有向离型膜(33)一侧翘曲的性质的单面保护型偏振板(32),在卷回时,以向离型膜(33)一侧翘曲的状态良好地进行保持,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偏振板(32)相对于光学显示单元的剥离。

Description

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以及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偏振板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以及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
背景技术
作为一般的偏振板的一个例子,在包括膜状的偏振片的偏振膜的两个面上,通过粘接剂层贴合了偏振片保护膜的两面保护型的偏振板为人所知。上述偏振膜是通过干燥例如聚乙烯醇(PVA)薄膜而形成的,作为上述偏振片保护膜,可以使用TAC(三醋酸纤维素)膜等。
近年来,随着对使用了偏振板的装置的一个例子即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薄性化以及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偏振板,也要求其构成更加薄性化以及轻量化。因此,可以考虑通过省略偏振薄膜的两个面上贴合的偏振片保护膜中的一方,制成单面保护型的偏振板,来实现偏振板的薄性化以及轻量化。
图4是表示单面保护型的偏振板52的构成例的剖视图。该偏振板52中,在其一个面上通过粘接剂层54贴合表面保护膜51,并且,在另一个面上,通过粘接剂层55贴合离型膜53。如该图4所示,在单面保护型的偏振板52中,至少在具有偏振片的偏振薄膜58的与离型膜53相反一侧的面上贴合有偏振片保护膜57。这样,单面保护型偏振板52只在与离型膜53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偏振片保护膜57,因此,表面和背面的构成不对称。因此,偏振板52面向离型膜53一侧翘曲,在向光学显示单元等的贴合对象贴合时,产生贴合位置的精确度变差的问题。所以,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在偏振板上贴合具有特定性质的合成树脂薄膜,该贴合是通过控制以便施加所规定的张力来进行的。通过该方法可以解决贴合前的偏振板的翘曲。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6852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必须使用具有特定性质的合成树脂薄膜,而且,贴合该合成树脂薄膜时,必须进行复杂的控制。因此,有偏振板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在使用通过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矫正了翘曲的偏振板的情况下,由于合成树脂薄膜的高的张力,偏振薄膜上产生拉伸应力,在与光学显示单元的贴合面上,作为剥离的主要原因的应力发生作用。特别地,在偏振板于偏振片保护薄膜一侧(与图4相反一侧)翘曲的状态下,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的情况下,自其端部容易发生剥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进行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有效地防止偏振板相对于光学显示单元的剥离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以及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
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为用于通过将偏振板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具有:输送步骤,在单面上具有偏振片保护膜的偏振板,以在相对于该偏振板与上述偏振片保护膜相反一侧的面上通过粘接剂层贴合的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被卷起,从而形成辊卷,从该辊卷陆续放出上述偏振板以及上述离型膜;切断步骤,将从上述辊卷陆续放出的上述偏振板,与上述离型膜一起,或者保留上述离型膜,切断为所规定的尺寸;以及贴合步骤,将上述偏振板贴合在上述光学显示单元上。
根据这种构成,通过以离型膜一侧为内侧将具有面向离型膜一侧翘曲的性质的单面保护型偏振板卷起,可以在卷回时以向离型膜一侧翘曲的状态良好地进行保持。由此,可以在将由辊卷陆续放出的偏振板切断为所规定的尺寸而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的状态下,防止偏振板从光学显示单元的贴合面剥离。因此,通过以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将偏振板卷起这一简单的构成,可以有效地防止偏振板从光学显示单元剥离。
另外,由于偏振板是以粘接剂层一侧为内侧卷起的,所以,可以防止粘接剂的划痕(表面的划伤)。由此,可以防止由于粘接剂的划痕引起的贴合时的气泡的混入。同时,可以省略用于消除气泡的高压釜处理等工序。并且,通过在偏振板的单面上设置偏振片保护膜,与在双面上都设置偏振片保护膜的偏振板相比,可以降低辊卷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特征为,在上述贴合步骤中,一边在上述偏振板上施加所规定的张力,一边贴合在上述光学显示单元上。
根据该构成,通过对偏振板施加所规定的张力,可以将面向离型膜一侧翘曲的偏振板以笔直拉伸的状态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由此,可以提高光学显示单元上的偏振板的贴合位置的精确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通过将偏振板卷起而形成,用于将上述偏振板切断为所规定的尺寸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其特征为,通过将在单面上具有偏振片保护膜的偏振板以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卷起而形成,上述离型膜是在相对于该偏振板与上述偏振片保护膜相反一侧的面上通过粘接剂层贴合而成的。
根据该构成,可以提供与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发挥同样效果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将偏振板卷起的这一简单构成,可以将具有面向离型膜一侧翘曲的性质的单面保护型的偏振板,在卷回时以向离型膜一侧翘曲的状态良好地进行保持,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偏振板从光学显示单元剥离。另外,通过将偏振板以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卷起,可以在卷回时以向离型膜一侧翘曲的状态良好地进行保持,所以,即使在偏振板通过输送辊等情况下,也可以防止输送中偏振板从离型膜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第1薄板制品以及第2薄板制品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单面保护型的偏振板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31  表面保护膜
32  偏振板
33  离型膜
34  粘接剂层
35  粘接剂层
36  偏振膜
37  偏振片保护膜
38  涂层
39  粘接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2是表示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光学显示单元)
首先,作为根据本发明所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光学显示单元W,可以举出例如,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单元、有机EL发光体单元等。光学显示单元W形成为例如长方形。
(偏振板)
作为通过本发明所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的光学显示单元W上所贴合的偏振板,可以举出偏振膜、相位差膜、亮度提高膜、将上述薄膜的2种以上组合的层压膜等。但至少包括上述偏振膜。在偏振板的一个面上,以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W上的方式形成粘接剂层,并设置保护该粘接剂层的离型膜。另外,在偏振板的另一个面上,通过粘接剂层设置表面保护膜。关于这些膜的具体构成后面将提到。以下,有时会将层压了表面保护膜以及离型膜的偏振板称为薄板制品。
(制造流程)
(1)第1辊卷准备工序(图1、S1)。准备通过将带状的第1薄片制品卷成辊状而形成的第1辊卷。第1辊卷的宽度取决于光学显示单元W的贴合尺寸。
(2)输送工序(图1、S2:第1输送步骤)。从所准备、设置的第1辊卷陆续放出第1薄板制品30,输送到下游一侧。
(3)第1检查工序(图1、S3)。使用第1缺点检查装置14检查第1薄板制品30的缺点。作为此处的缺点检查方法,可以举出以下的方法:对第1薄板制品30的两个面进行基于透射光、反射光的图像摄影·图像处理的方法;将检查用偏振膜配置在CCD照相机与检查对象物之间,以使其与作为检查对象的偏振板的偏振轴(光学轴)成为正交尼科耳(有时称为0度相交),进行图像摄影·图像处理的方法;将检查用偏振膜配置在CCD照相机与检查对象物之间,以使其与作为检查对象的偏振板的偏振轴成为所规定的角度(例如,大于0度且在10度以内的范围)(有时称为x度相交),进行图像摄影·图像处理的方法。另外,图像处理的算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根据二值化处理的浓淡判定来检测出缺点。
通过基于透射光的图像摄影·图像处理方法可以检测出第1薄板制品30内部的异物。通过基于反射光的图像摄影·图像处理方法可以检测出第1薄板制品30表面的附着异物。通过基于0度相交的图像摄影·图像处理方法主要可以作为亮点检测出表面异物、污垢、内部的异物等。通过基于x度相交的图像摄影·图像处理方法主要可以检测出翘曲处(クニツク)。
由第1缺点检查装置14得到的缺点的信息与其位置信息(例如位置坐标)一起相关联地发送到控制装置,可以为第1切断装置16的切断方法提供帮助。
(4)第1切断工序(图1、S4:第1切断步骤)。第1切断装置16不切断第1离型膜,而将贴合有该第1离型膜的第1偏振板和贴合于第1偏振板上的表面保护膜切断为所规定的尺寸。此时,在第1离型膜与第1偏振板之间形成的粘接剂层可以切断,也可以不切断。作为切断机构,可以举出例如激光装置、切割机、其他的公知的切断机构。根据第1缺点检查装置14所得到的缺点的信息,优选的构成为,以避开缺点的方式进行切断。由此,可以大幅提高第1薄板制品30的成品率。包含缺点的第1薄板制品30通过第1排除装置(图中没有显示)被排除,不会被粘贴在光学显示单元W上。
优选将上述第1辊卷准备工序、第1检查工序、第1切断工序设计为连续的生产线。在上述一系列的制造工序中,形成用于在光学显示单元W的一个面上贴合的、被切断的第1偏振板。接下来,对形成用于在光学显示单元W的另一个面上贴合的、被切断的第2偏振板的工序进行说明。另外,各自形成这些被切断的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的工序是并行地进行的。
(5)第2辊卷准备工序(图1、S11)。准备通过将带状的第2薄片制品卷成辊状而形成的第2辊卷。第2辊卷的宽度取决于光学显示单元W的贴合尺寸,例如以与第1辊卷不同的宽度形成。
(6)输送工序(图1、S12:第2输送步骤)。从所准备、设置的第2辊卷陆续放出第2薄板制品40,输送到下游一侧。
(7)第2检查工序(图1、S13)。使用第2缺点检查装置24检查第2薄板制品40的缺点。作为此处的缺点检查方法,与上述第1缺点检查装置14的方法同样。不过,也可以省略第1检查工序(S3)以及第2检查工序(S13)。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即,在制造第1辊卷以及第2辊卷的阶段,进行第1薄板制品30以及第2薄板制品40的缺点检查,使用事先进行了缺点检查的第1辊卷以及第2辊卷制造光学显示装置。
(8)第2切断工序(图1、S14:第2切断步骤)。第1切断装置26不切断第2离型膜,而将贴合有该第2离型膜的第2偏振板和贴合于第2偏振板上的表面保护膜切断为所规定的尺寸。此时,在第2离型膜与第2偏振板之间形成的粘接剂层可以切断,也可以不切断。作为切断单元,可以举出例如激光装置、切割机、其他的公知的切断单元。根据第2缺点检查装置24所得到的缺点的信息,优选的构成为,以避开缺点的方式进行切断。由此,可以大幅提高第2薄板制品40的成品率。包含缺点的第2薄板制品40通过第2排除装置(图中没有显示)被排除,不会被粘贴在光学显示单元W上。
在各自形成上述被切断的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的工序的同时,并行地进行输送光学显示单元W的工序。在光学显示单元W的输送中,对其进行如下的处理。
(9)清洗工序(图1、S6)。光学显示单元W通过研磨清洗、水清洗,其表面被清洗干净。
(10)第1偏振板贴合工序(图1、S5:第1贴合步骤)。被切断的第1偏振板在除去第1离型膜之后,使用第1贴合装置18通过粘接剂层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W的一个面上。贴合时,将第1偏振板和光学显示单元W用辊子对夹住进行压接。另外,在该第1偏振板贴合工序以及后面要提到的第2偏振板贴合工序中,对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进行对位,以使它们被输送到各自事先规定好的位置上,然后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W上。不过,偏振板的对位不局限于在第1切断工序以及第2切断工序之后进行,也可以在第1切断工序以及第2切断工序之前,或者并行进行。
(11)第2偏振板贴合工序(图1、S15:第2贴合步骤)。被切断的第2偏振板在除去了第2离型膜之后,使用第2贴合装置28通过粘接剂层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W的另一个面上。贴合时,将第2偏振板和光学显示单元W用辊子对夹住进行压接。另外,在将第2偏振板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W上之前,利用旋转机构20将贴合了第1偏振板之后的光学显示单元W旋转90度,以使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成为正交尼科耳关系。不过,不局限于将光学显示单元W旋转90度,即使采用将第1薄板制品30和第2薄板40在互相正交的方向上输送的构成,也可以使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成为正交尼科耳关系。
(12)光学显示单元的检查工序(图1、S16)。检查装置检查在两个面上贴合了偏振板的光学显示单元W。作为检查方法,已经举出了对光学显示单元W的两个面进行基于透射光以及反射光的图像摄影·图像处理的方法。另外,作为其他的方法,也举出了将检查用偏振膜设置在CCD照相机与检查对象物之间的方法。另外,图像处理的算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基于二值化处理的浓淡判定来检测出缺点。
(13)根据检查装置所获得的缺点的信息,进行光学显示单元W的合格品判定。被判定为合格品的光学显示单元W被输送到接下来的安装工序。被判定为不合格品的情况下,实施再加工处理,重新贴合偏振板,然后进行检查,被判定为合格品的情况下,进入安装工序,被判定为不合格品的情况下,再次进行再加工处理或进行废弃处理。
在上述一系列的制造工序中,通过使第1偏振板的贴合工序和第2偏振板的贴合工序成为连续的生产线,可以适合地制造出光学显示装置。
在上述第1以及第2切断工序中,对不切断离型膜而切断薄板制品的其他部件的方式(半切方式)进行了说明。根据这种构成,在进行不切断通过粘接剂层贴合在偏振板上的离型膜,而切断该偏振板以及粘接剂层,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W上的处理之前,可以将离型膜从偏振板剥离。也就是说,作为偏振板的贴合面的粘接剂层一直到快要贴合时才露出,所以,可以防止异物混入偏振板的贴合面中。
特别是由于不切断离型膜,而切断偏振板以及粘接剂层,能够以离型膜作为载体来输送被切断的偏振板以及粘接剂层。因此,可以使偏振板的输送装置的构成更加简易,所以,能进一步降低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不过,本发明不局限于将从辊卷陆续放出的薄板制品,以留下离型膜的方式进行切断的半切式方式,将离型膜一起切断的全切式方式也可以用于本发明中。
(薄板制品的构成)
图3是表示第1薄板制品30以及第2薄板制品40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薄板制品30以及第2薄板制品40是通过同样的方式将薄膜层压而形成的,并将各个表面保护膜31、偏振板32以及离型膜33层压而形成的。表面保护膜31是在偏振板32的一个面上通过粘接剂层34贴合上去的,离型膜33是在偏振板32的另一个面上通过粘接剂层35贴合上去的。不过,也可以省略表面保护膜31以及粘接剂层34。另外,第1薄板制品30以及第2薄板制品40不局限于以同样的方式将薄膜层压,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将薄膜层压。例如,也可以是只在第1薄板制品30以及第2薄板制品40的任意一方形成相位差层的组合等。
图3的例子中,偏振板32具有偏振膜36,偏振片保护膜37以及涂层38,在偏振膜36的一个面上,通过粘接剂层39粘接偏振片保护膜37,并且在偏振膜36的另一个面上,形成了涂层38。另外,有时也省略上述涂层38。在偏振片保护膜37的与粘接剂层39相反一侧的面上,通过粘接剂层34贴合了表面保护膜31。另外,在涂层38的与偏振膜36相反一侧的面上,通过粘接剂层35贴合离型膜33。在光学显示单元W上贴合时,通过将离型膜33剥离,形成在离型膜33上的粘接剂层35被转印到偏振板32一侧,并通过该粘接剂层35,偏振板32被贴合到光学显示单元W上。
偏振膜36由薄膜状的偏振片(聚乙烯醇系薄膜)构成,通过将实施了例如染色·交联以及拉伸处理的聚乙烯醇(PVA)薄膜干燥而得到。优选偏振膜36的厚度为20~300μm,更优选为30~150μm。
从与粘接剂层35的密接性以及偏振片保护的观点来看,涂层38是在偏振膜36的与偏振片保护膜37相反一侧的面上涂敷而形成的。涂层38虽然没有特殊限定,但从密接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以聚乙烯醇、异氰酸酯、氰基丙烯酸酯、环乙亚胺等为主要成分的粘接剂。此时的涂层38的厚度优选为0.01~10μm,更优选为0.1~7μm。另外,从偏振片保护的观点来看,优选以环氧树脂、环氧丙烷树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此时的涂层38的厚度优选为1~30μm,更优选为10~20μm。
偏振片保护膜37由例如TAC(三醋酸纤维素)膜、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等形成。偏振片保护膜37的厚度可以相应地设定,但是,一般从强度或操作性等的作业性、薄层性等的观点来看,优选为10~250μm,更优选为20~100μm。
表面保护膜31的目的是防止偏振板32的划伤,污染等。作为表面保护膜31可以使用:将例如塑料膜、橡胶板、纸、布、非织布、网、发泡板或金属箔、它们的层压体等合适的薄片体,根据需要,用二氧化硅系或长链烷基系、氟系或硫化钼等合适的剥离剂进行涂层处理后的薄片体等符合以往的标准的合适的材料。
与表面保护膜31同样,离型膜33可以使用:将例如塑料膜、橡胶板、纸、布、非织布、网、发泡板或金属箔、它们的层压体等合适的薄片体,根据需要,用二氧化硅系或长链烷基系、氟系或硫化钼等合适的剥离剂进行涂层处理后的薄片体等符合以往标准的合适的材料。在离型膜33上形成由比在表面保护膜31上形成的粘接剂层34的粘接力强的强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剂层35。
偏振板32的构成不局限于偏振膜36、偏振片保护膜37以及涂层38,也可以采用将能发挥相位差膜或亮度提高膜等光学功能的其他的层(膜)进行层压的构成。
在图3所示的例中,偏振板32是仅在单面上具有偏振片保护膜37,且在与偏振片保护膜37相反一侧的面上通过粘接剂层35贴合离型膜33的单面保护型,表面和背面的构成非对称,因此,如图3所示,具有向离型膜33一侧翘曲的性质。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述的薄板制品30、40以离型膜33一侧为内侧卷起,从而形成第1辊卷和第2辊卷(辊卷制造步骤)。更具体讲,通过以具有规定的半径的卷芯为中心将薄板制品30、40用所规定的张力卷起,从而制造第1辊卷和第2辊卷。
上述卷芯的外径为70mm,更优选为150mm或以上。若该卷芯的外径太小,则曲率变大,所以可能产生离型膜33浮起等外观上的问题,或向离型膜33一侧翘曲过大而使贴合变得困难的作业上的问题。另外,卷起后的辊卷的外径有上限,所以,若卷芯的外径过大,则能沿卷芯卷起的薄板制品30、40的长度变短。因此,卷芯的外径优选上述值。
将薄板制品30、40卷起后的辊状卷料的外径(卷径)为1500mm以下,更优选为1000mm以下。若卷径过大,则薄板制品30、40的最外周部分的曲率变小,卷回时不能以向离型膜33一侧翘曲的状态良好地进行保持,因此,卷径优选上述值。
沿卷芯卷起时,施加到薄板制品30,40上的张力(缠绕张力)为50N/m以上,更优选为100N/m以上。若张力太小,则不能相对于卷芯卷好,而且,将薄板制品30、40卷回时,不能以向离型膜33一侧翘曲的状态良好地进行保持,所以,张力优选上述值。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具有向离型膜33一侧翘曲的性质的单面保护型偏振板32以离型膜33一侧作为内侧卷起,从而在卷回时,能够以向离型膜33一侧翘曲的状态良好地进行保持。由此,在将从辊卷陆续放出的偏振板32切断为所规定的尺寸而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W的状态下,可以防止偏振板32从光学显示单元W的贴合面剥离。因此,通过以离型膜33一侧作为内侧将偏振板32卷起这一简单的构成,可以有效地防止偏振板32从光学显示单元W剥离。
另外,由于偏振板32是以粘接剂层35一侧为内侧卷起的,所以,可以防止粘接剂的划痕(表面的划伤)。由此,可以防止由于粘接剂的划痕引起的贴合时的气泡的混入。并且,可以省略用于消除气泡的高压釜(autoclave)处理等工序。
在从上述辊卷陆续放出偏振板32而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W上时,优选一边对偏振板32施加所规定的张力一边贴合,但不局限于这种构成,本发明也适用于不施加张力地进行贴合的构成。在偏振板32上施加了所规定的张力的情况下,可以将向离型膜33一侧翘曲的偏振板32以笔直延长的状态,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W上。由此,可以提高相对于光学显示单元W的偏振板32的贴合位置的精确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不切断通过粘接剂层35贴合在偏振板32上的离型膜33,而将该偏振板32以及粘接剂层35切断,对光学显示单元W进行贴合的处理之前,采用了从偏振板32剥离离型膜33的半切方式,但是,通过像上述那样,将偏振板32以离型膜33一侧作为内侧卷起,可以防止输送中偏振板32从离型膜33剥离。也就是说,在偏振板32卷回时,能够以向离型膜33一侧翘曲的状态良好地进行保持,所以,即使在偏振板32通过输送辊之时,也可以防止被半切的偏振板32的端部从离型膜33剥离。
接下来,对下列将多种偏振板各自贴合在玻璃板上,并对此时的贴合位置的偏差以及是否发生端面剥离进行了确认的试验结果进行说明。该实验中,将A4大小的偏振板的样品贴合在比其还大的玻璃板上,然后,确认了贴合位置的偏差以及端面剥离的有无。关于贴合位置的偏差,通过计算N=10中的3σ(σ为测量值的标准偏差)进行了测量。另外,关于端面剥离的有无,在高温标准湿度气氛(60℃)以及高温高湿度气氛(60℃/95%RH)的各环境下放置1000小时后取出,观察端面的剥离,只在有超过0.5mm的剥离的情况下判断为有剥离。实验结果如下列表1以及表2所示。
【表1】
Figure G2009102538268D0000131
Figure G2009102538268D0000141
【表2】
  偏振板构成   卷   翘曲量(mm)   贴合张力(N/m)   贴合位置偏差
  实施例1   单面保护   内   -80   50   ±1
  实施例2   单面保护   内   -80   350   ±1
  实施例3   单面保护   内   -80   500   ±1
  实施例4   单面保护   内   -80   30   ±2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从通过将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卷起而形成的辊卷中,切出仅在偏振膜的单面贴合了偏振片保护膜的单面保护型偏振板,一边对该偏振板施加50N/m的张力,一边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向被切出时的偏振板的离型膜一侧的翘曲量为80mm。在该实施例1中,贴合位置的偏差非常小,为±1mm左右。另外,关于端面剥离,在任何环境下都没有确认到剥离。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从通过将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卷起而形成的辊卷中,切出仅在偏振膜的单面贴合了偏振片保护膜的单面保护型偏振板,一边对该偏振板施加350N/m的张力,一边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向被切出时的偏振板的离型膜一侧的翘曲量为80mm。在该实施例2中,贴合位置的偏差非常小,为±1mm左右。另外,关于端面剥离,在任何环境下都没有确认到剥离。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从通过将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卷起而形成的辊卷中,切出仅在偏振膜的单面贴合了偏振片保护膜的单面保护型偏振板,一边对该偏振板施加500N/m的张力,一边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向被切出时的偏振板的离型膜一侧的翘曲量为80mm。在该实施例3中,贴合位置的偏差非常小,为±1mm左右。另外,关于端面剥离,在任何环境下都没有确认到剥离。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从通过将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卷起而形成的辊卷中,切出仅在偏振膜的单面贴合了偏振片保护膜的单面保护型偏振板,一边对该偏振板施加30N/m的张力,一边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向被切出时的偏振板的离型膜一侧的翘曲量为80mm。在该实施例4中,贴合位置的偏差非常小,为±2mm左右。另外,关于端面剥离,在任何环境下都没有确认到剥离。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从通过将离型膜一侧作为外侧卷起而形成的辊卷中,切出仅在偏振膜的单面贴合了偏振片保护膜的单面保护型偏振板,一边对该偏振板施加350N/m的张力,一边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向被切出时的偏振板的离型膜一侧的翘曲量为20mm。在该比较例1中,关于端面剥离,在任何环境下都确认到了剥离。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从通过将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卷起而形成的辊卷中,切出在偏振膜的两面贴合了偏振片保护膜的双面保护型偏振板,一边对该偏振板施加350N/m的张力,一边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向被切出时的偏振板的离型膜一侧的翘曲量为10mm。在该比较例2中,关于端面剥离,在任何环境下都确认到了剥离。
另外,作为参考例,从通过将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卷起而形成的辊卷中,切出仅在偏振膜的单面贴合了偏振片保护膜的单面保护型偏振板,一边对该偏振板施加600N/m的张力,一边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这种情况下,得到偏振板断裂这一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从端面剥离的观点来看,与双面保护型相比,优选使用单面保护型的偏振板,与将离型膜一侧作为外侧卷起的情况相比,优选将单面保护型的偏振板以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卷起。另外,在向光学显示单元贴合时施加给偏振板的张力如果是30~500N/m,则可以提高偏振板相对于光学显示单元的贴合位置的精确度,如果上述张力是50~500N/m,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偏振板相对于光学显示单元的贴合位置的精确度。

Claims (3)

1.一种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用于通过将偏振板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具有:
输送步骤,在单面上具有偏振片保护膜的偏振板,以在相对于该偏振板与上述偏振片保护膜相反一侧的面上通过粘接剂层贴合的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被卷起,从而形成辊卷,从该辊卷陆续放出上述偏振板以及上述离型膜;
切断步骤,将从上述辊卷陆续放出的上述偏振板,与上述离型膜一起,或者保留上述离型膜,切断为所规定的尺寸;以及
贴合步骤,将上述偏振板贴合在上述光学显示单元上。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为,
在上述贴合步骤中,一边在上述偏振板上施加所规定的张力,一边贴合在上述光学显示单元上。
3.一种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通过将偏振板卷起而形成,用于将上述偏振板切断为所规定的尺寸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其特征为,
通过将在单面上具有偏振片保护膜的偏振板以离型膜一侧作为内侧卷起而形成,上述离型膜是在相对于该偏振板与上述偏振片保护膜相反一侧的面上通过粘接剂层贴合而成的。
CN200910253826.8A 2008-12-08 2009-12-08 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以及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 Active CN1017507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2523 2008-12-08
JP2008-312523 2008-12-08
JP2009237603A JP5801027B2 (ja) 2008-12-08 2009-10-14 光学表示装置製造方法
JP2009-237603 2009-10-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0789A true CN101750789A (zh) 2010-06-23
CN101750789B CN101750789B (zh) 2014-12-24

Family

ID=42365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3826.8A Active CN101750789B (zh) 2008-12-08 2009-12-08 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以及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91225B1 (zh)
CN (1) CN10175078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5839A (zh) * 2014-09-19 2016-03-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CN105717569A (zh) * 2014-12-18 2016-06-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及包含它的层叠体
CN106654062A (zh) * 2016-12-26 2017-05-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分离偏光片与柔性oled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9870757A (zh) * 2017-12-04 2019-06-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单片体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83649B1 (ko) 2015-01-27 2016-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컨텐츠를 통합하고 가변하기 위한 사용자 맞춤 표시 시스템 및 그의 차량 컨텐츠 관리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실행하는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7130B2 (ja) * 1993-12-17 2003-07-14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偏光板又は位相差板貼付用粘着剤層の積層方法
JP3368524B2 (ja) * 1996-12-27 2003-01-20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H11109131A (ja) * 1997-10-02 1999-04-23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積層体の保管方法
US20040095526A1 (en) * 2001-11-27 2004-05-20 Koji Yamabuchi Liquid crystal panel,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polarizing plate stamping device
JP4346971B2 (ja) 2003-05-16 2009-10-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貼合方法及び装置
US20060144514A1 (en) * 2005-01-03 2006-07-06 Yongcai Wang Polarizing plate laminated with an improved glue compositio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194886A (ja) 2007-02-09 2008-08-28 Nippon Shokubai Co Ltd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5839A (zh) * 2014-09-19 2016-03-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CN105717569A (zh) * 2014-12-18 2016-06-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及包含它的层叠体
CN106654062A (zh) * 2016-12-26 2017-05-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分离偏光片与柔性oled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6654062B (zh) * 2016-12-26 2018-11-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分离偏光片与柔性oled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9870757A (zh) * 2017-12-04 2019-06-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单片体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66380A (ko) 2010-06-17
KR101691225B1 (ko) 2016-12-29
CN101750789B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5944B2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11423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aterial roll
JP4451924B1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
JP4629156B2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ロール原反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84060B (zh)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排除装置及排除方法
KR101583101B1 (ko) 광학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2067023A (zh)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以及制造方法
JP2010281849A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TW201305653A (zh) 光學膜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及製造系統、與光學膜積層體
JP4977257B2 (ja) 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システム
CN101750789A (zh) 光学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以及光学显示装置制造用辊卷
CN103229093A (zh)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
CN107635764B (zh) 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剥离膜的剥离方法
US8272421B2 (en)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1065174A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801027B2 (ja) 光学表示装置製造方法
US20170168348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unit and system for laminating optical film
TW202346985A (zh)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JP2011158908A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1048381A (ja) ロール原反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