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0709B - 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0709B
CN101750709B CN2008101846765A CN200810184676A CN101750709B CN 101750709 B CN101750709 B CN 101750709B CN 2008101846765 A CN2008101846765 A CN 2008101846765A CN 200810184676 A CN200810184676 A CN 200810184676A CN 101750709 B CN101750709 B CN 101750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groups
module
stationary magazine
magazine creel
hollow cylind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46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0709A (zh
Inventor
陈亮任
吴振弘
黄锡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LONG OPTOELEC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AILONG OPTO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LONG OPTOELEC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BAILONG OPTO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846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0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0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0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0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07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含:提供具有单一弹簧件、若干磁石、承载有线圈组的固定筒的镜头模组;提供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关状态的一控制开关模组,其以串联模式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一端;以及提供控制信号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时,可使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的一电源,输出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以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进而使该固定筒被吸引并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时,可使该电源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利用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Description

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镜头模组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尤指一种使具有音圈马达(Voice Variable Motor,VCM)结构的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镜头模组的技术领域中,由于使用音圈马达(Voice VariableMotor,VCM)结构的镜头模组,将可使整体模组的尺寸达到相对缩小的优势,因此,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镜头模组的设计领域。但现行针对上述音圈马达结构进行驱动控制以使镜头模组单独遂行自动微拍(Auto Macro)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与装置,则存在有过于复杂以及成本过高的问题。
请参阅图1,其为用以驱动控制镜头模组进行变换焦距的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其包含有:具有一线圈组111的镜头模组11、串接于该镜头模组11的一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以及串接于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的一微处理控制单元13。其中,该线圈组111具有A1、B1两端,该A1端电连接于一电源Vcc,而该B1端则电连接于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
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的驱动控制方法在于,当该微处理控制单元13产生一控制信号S11至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时,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可视变焦需求而使该电源Vcc输出一具有不同电平(电准位)的变动电流S12至该线圈组111中,如此一来,位于该镜头模组11中且贴附有若干磁石的磁轭(图1未示出,但请先行参阅图4、图5所示),因是与该线圈组111相隔一间隙并分布于该线圈组111的径向环状外围处,故其即会与该线圈组111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进而使该镜头模组11中的光学透镜(图未示出)可遂行不同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以达到改变拍摄焦距的目的。
简言之,上述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以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主要是应用于使该镜头模组11能遂行一自动对焦(Auto Focus)功能,因此,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因应该控制信号S11而所输入的该变动电流S12,即需要依据不同的变焦需求而具有不同的电平,以使该镜头模组11中的光学透镜产生不同的移动距离。因此,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势必需要配合以一驱动控制IC来实现,方可达到上述自动对焦功能。
但如此一来,当以上述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为基础而欲改应用于遂行上述自动微拍功能时,一般的现有做法不外乎是仅使该驱动控制IC 12发挥部分的功能(例如,仅使用可产生最大以及最小变焦距离的两种模式,其余属于中间变焦距离的其它模式则予以禁能(disable)),抑或使该驱动控制IC产生可改变电流方向的该变动电流S12,来达到使该镜头模组11中的透镜前进与后退的两种效果,完成上述自动微拍功能。
基此,如欲以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来使该镜头模组11仅单独遂行上述自动微拍功能时,往往仍需使用到成本高昂的驱动控制IC,如此一来,显并不符合经济效应以致无法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低成本且简单的模式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低成本且简单的模式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一较佳做法,是关于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其中该镜头模组至少具有一上结合件、位于该上结合件的下方的单一弹簧件、位于该单一弹簧件的下方的一磁轭、数个磁石、可承载一线圈组与一透镜的一固定筒以及一下结合件,该方法包含:提供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关状态的一控制开关模组,其以串联模式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一端;以及提供一控制信号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其中,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时,可使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的一电源输出一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中,以于贴附有该些磁石的该磁轭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的该固定筒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进而使该固定筒被吸引并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时,可使该电源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藉由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单一弹簧件为单一平面弹簧,且其所包含的一内圈结构、一外圈结构以及一曲折弹性结构均相互连通并位于同一平面。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磁轭具有一中空圆柱形内壁、沿轴向向下延伸的一侧边结构、与连结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顶以及该侧边结构的壁顶的一顶部表面。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侧边结构包含数片独立的平板结构,且该些磁石对应地贴附于该些平板结构的内侧表面。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些平板结构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径向方向,且沿该顶部表面的周遭间隔设置而使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外侧。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各平板结构中的任一平板结构为一矩形平板结构,且与该顶部表面间呈一垂直夹角。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侧边结构为一环状外壁结构,沿着该顶部表面的周遭向下延伸所形成,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外侧。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于该固定筒的底部周缘向外径向延伸有沿周遭分布设置以承载该线圈组的承载凸缘。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承载凸缘包含呈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独立的水平柱体结构,且自该筒身的底部周缘向外水平延伸并对称设置。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承载凸缘为沿筒身的底部周缘设置的一环状承载凸片。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是由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底与该承载凸缘间的间隙距离所决定。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是由设于该固定筒筒身的顶部的数个限位凸点与该上结合件的底部间的间隙距离所决定。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控制开关模组包含一晶体管以及一限流电阻。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第一与该第二开关状态分别指该晶体管处于一饱和模式以及一截止模式。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控制信号分别具有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以分别使该晶体管处于该饱和模式以及该截止模式。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分别为一高电平状态以及一低电平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做法,是关于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其中该镜头模组至少具有贴附数个磁石的磁轭、位于该磁轭上方的单一弹簧件以及可承载一线圈组与一透镜的一固定筒,且这些磁石与该线圈组相隔一间隙并分布于该线圈组的径向环状外围处,该方法包含:提供一电源,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一端;提供一控制开关模组,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与一接地端之间,以使该电源、该线圈组、该控制开关模组与该接地端之间呈一串联状态;以及提供具有一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的一控制信号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其中,于该控制信号处于该第一信号状态时,可使该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输出一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中,以于贴附有这些磁石的该磁轭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的该固定筒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且使该固定筒被吸引并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处于该第二信号状态时,可使该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通过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做法,是关于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装置,包含:一镜头模组,至少具有贴附数个磁石的磁轭、位于该磁轭上方的单一弹簧件以及可承载一线圈组与一透镜的一固定筒,且这些磁石与该线圈组相隔一间隙并分布于该线圈组的径向环状外围处;一电源,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一端;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关状态的一控制开关模组,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与一接地端之间,以使该电源、该线圈组、该控制开关模组与该接地端之间呈一串联状态;以及具有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的一控制信号,予以传输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其中,于该控制信号处于该第一信号状态时,可使该控制开关模组相对应地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输出一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中,以于贴附有该些磁石的该磁轭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的该固定筒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并使该固定筒被吸引而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处于该第二信号状态时,可使该控制开关模组相对应地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藉由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是由一限位结构所定义的间隙距离所决定。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限位结构是由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底与该承载凸缘所组成,且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底与该承载凸缘间的间隙距离即为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限位结构是由设于该固定筒筒身的顶部的数个限位凸点与该上结合件的底部所组成,且这些限位凸点与该上结合件的底部间的间隙距离即为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是以控制开关模组来使该镜头模组单独遂行上述自动微拍功能,其具有低成本、结构简单的优点,符合经济效益,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其为用以驱动控制镜头模组进行自动微拍功能的现有驱动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2:其为本发明用以驱动控制镜头模组进行自动微拍功能的一较佳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3:其为本发明用以驱动控制镜头模组进行自动微拍功能的一较佳实施方法示意图。
图4:其为搭配本发明较佳实施结构的镜头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5:其为搭配本发明较佳实施结构的另一镜头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6A、6B:其分别为以图5所示装设有光学透镜的另一镜头模组说明如何遂行一移动行程的动作前/后示意图。
图7A、7B:其分别为以图5所示装设有光学透镜的另一镜头模组说明如何遂行一移动行程的另一动作前/后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图1:
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                 镜头模组11
线圈组111                          线圈组的两端A1、B1
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               微处理控制单元13
电源Vcc                            控制电流S11
变动电流S12
图2~图7B:
镜头模组21、40、50                 控制开关模组22
晶体管221                          限流电阻222
微处理控制单元23                   轴向方向401、501
上结合件41、51                     结合柱411、511
单一弹簧件42、52                   内圈结构421、521
外圈结构422、522                   曲折弹性结构423、523
磁轭43、53                         中空圆柱形内壁431、531
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底5311           环状外壁结构432
矩形平板结构532                    顶部表面433、533
磁石44、54                         线圈组211、45、55
线圈组的两端A2~B2、A3~B3、A4~B4
固定筒46、56                       螺纹结构461、561
固定筒筒身的底部462、562           环形承载凸缘4621
独立承载凸缘5621                   固定筒筒身的顶部563
凸点5631                           限位凸点5631’
下结合件47、57                     结合槽471
下结合件的底部472                  限位导柱473
外壳体571                          基座572
结合槽5721                移动行程L1、L2
电源Vcc                   接地端GND
控制电流S21               固定电流S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兹列举一较佳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然熟悉此项技艺者皆知此仅为一举例,而并非用以限定发明本身;且本发明的发明概念应用于仅单独遂行自动微拍(Auto Macro)功能的镜头模组。
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用以驱动控制镜头模组进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装置20,其包含有:具有一线圈组211的镜头模组21、串接于该镜头模组21的一控制开关模组22、以及串接于该控制开关模组22的一微处理控制单元23。其中,该线圈组211具有A2、B2两端,该A2端电连接于一电源Vcc,而该B2端则电连接于该控制开关模组22。
其中,本发明所示该驱动控制装置20与图1所示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间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该控制开关模组22仅由单一电子式关关来实现即可,不必使用到驱动IC此等高成本与控制复杂的元件来进行多段式驱动控制。亦即,该控制开关模组22可为一晶体管221,且该晶体管221的一端电连接有一限流电阻222,另一端则电连接于一接地端GND。
如此一来,当该微处理控制单元23产生一控制信号S21至该控制开关模组22时,该控制开关模组12可根据处于一第一信号状态(例如,为一低电平状态)的该控制信号S21,而使该晶体管221处于一开启状态(例如,使其进入一饱和模式),此时该电源Vcc将产生一固定电流S22至该线圈组211中,之后再流经该限流电阻222与该晶体管221,最后到达该接地端GND;因此,位于该镜头模组211中且贴附有若干磁石的磁轭(图2未示出,但请先行参阅图4、图5所示),因是与该线圈组211相隔一间隙并分布于该线圈组211的径向环状外围处,故其即会与该线圈组211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进而使该镜头模组21中承载有一光学透镜的固定筒(图2未示出,但请先行参阅图4、图5所示)可遂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以达到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目的。一更佳的做法,此时该固定筒是抵顶于位于该磁轭上方的单一弹簧件(图2未示出,但请先行参阅图4、图5所示)。
再则,该控制开关模组12亦可根据处于一第二信号状态(例如,为一高电平状态)的该控制信号S21,而使该晶体管221处于一关闭状态(例如,使其进入一截止模式),此时该电源Vcc将停止产生该固定电流S22,而使这些磁石与该线圈组211间的该电磁磁吸作用消失,则利用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即可使承载有该光学透镜的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以完成自动微拍功能。
现将上述驱动控制装置20中所显示的驱动控制方法,予以整理如下列说明以及图3所示;于其中涉及该镜头模组21的内部元件,则可请先行配合参阅图4、图5所示:
步骤31:开始;
步骤32:提供该镜头模组21;其中,该镜头模组21至少具有贴附数个磁石的磁轭、位于该磁轭上方的单一弹簧件以及可承载一线圈组211与一透镜的一固定筒,且这些磁石与该线圈组211相隔一间隙并分布于该线圈组211的径向环状外围处;
步骤33:提供该电源Vcc,电连接于该线圈组211的一端A2;
步骤34:提供具有一第一及第二开关状态的该控制开关模组22,电连接于该线圈组211的另一端B2与该接地端GND之间,以使该电源Vcc、该线圈组211、该控制开关模组22与该接地端GND之间呈一串联状态;以及
步骤35:提供具有一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的该控制信号S21,予以传输至该控制开关模组22中;其中,于该控制信号S21处于该第一信号状态时,可使该控制开关模组22相对应地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Vcc输出一固定电流S22至该线圈组211中,以于贴附有磁石的该磁轭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211的该固定筒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并使该固定筒被吸引而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S21处于该第二信号状态时,可使该控制开关模组22相对应地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Vcc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S22至该线圈组211,并利用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步骤36:结束。
至于图2所示该镜头模组21中内部各部件与上述驱动控制装置20间的具体电连接与互动关系,则请进一步配合参阅图4、图5所示的两种有关该镜头模组21的不同具体实施例。至于图6A~图6B以及图7A~图7B,则分别用以说明如何使图5所示镜头模组中的固定筒遂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的两种不同具体实施例。
亦即,请先行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一以音圈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镜头模组的分解示意图;该镜头模组40至少包含:一上结合件41、单一弹簧件42、一磁轭43、数个磁石44、一线圈组45、一固定筒46以及一下结合件47。
于该上结合件41周遭具有沿轴向401并向下延伸的数个结合柱411;而该单一弹簧件42位于该上结合件41的下方,且于其下方内圈结构421与其上方外圈结构422之间,具有一曲折弹性结构423。其中,该下方内圈结构421与该上方外圈结构422并未位于同一水平平面而是呈一上、下立体关系。
再则,该磁轭43位于该单一弹簧件42的下方;其是具有一中空圆柱形内壁431、沿轴向401向下延伸的一环状外壁结构432、与连结该中空圆柱形内壁431的壁顶以及该环状外壁结构432的壁顶的一顶部表面433;其中,该环状外壁结构432是沿着该顶部表面433的周遭向下延伸所形成,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431的外侧;另外,该中空圆柱形内壁431的轴向高度低于该环状外壁结构432的轴向高度。当然,这些磁石44对应地贴附于该环状外壁结构432的内侧表面。
至于该固定筒46,其筒身的内壁设有供结合一光学透镜(图未示出)的镜身的一螺纹结构461,且于其筒身的底部462的周缘向外径向延伸有沿周遭分布以供承载一线圈组45的一环形承载凸缘4621;其中,该环形承载凸缘4621是于该镜头模组40操作期间,用以抵顶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431的壁底。该线圈组45具有A3、B3两端,该A3端可电连接于图2所示的该电源Vcc,而该B3端则可电连接于图2所示的该控制开关模组22。
最后,该下结合件47具有与这些结合柱411相互搭配的数个结合槽471,以及搭配设置于底部472的数个限位导柱473,使该上结合件41、该单一弹簧件42、贴附有该些磁石44的该磁轭43、承载有该线圈组45的该固定筒46以及该下结合件47等元件,予以组装结合于一体。
再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一以音圈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另一镜头模组的分解示意图;镜头模组50至少包含:一上结合件51、单一弹簧件52、一磁轭53、数个磁石54、一线圈组55、一固定筒56以及包含一下壳体571与一基座572的一下结合件57。
其中,于该上结合件51周遭具有沿轴向501并向下延伸的数个结合柱511。至于该单一弹簧件52,较佳的做法是为单一平面弹簧,且位于该上结合件51的下方,同时,于其内圈结构521与其外圈结构522之间,具有一曲折弹性结构523;该内圈结构521、该外圈结构522以及该曲折弹性结构523皆相互连通并位于同一平面。
至于该磁轭53,则位于该单一弹簧件52的下方,其具有一中空圆柱形内壁531、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531的径向方向且沿轴向501向下延伸的数片平板结构532、与连结该中空圆柱形内壁531的壁顶以及这些平板结构532的板顶的一顶部表面533;其中,沿该顶部表面533的周遭间隔设置的这些平板结构532是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531的外侧,且该中空圆柱形内壁531的轴向高度低于任一片平板结构532的轴向高度;当然,这些磁石54则对应地贴附于这些平板结构532的内侧表面。另外,有关这些平板结构532的具体实施模式,是可使任一平板结构532为一矩形平板结构,并与该顶部表面533间呈一垂直夹角。且这些平板结构532是以间隔模式对称设置于该顶部表面533的对角线。
再则,于该固定筒56的筒身的内壁设有供结合一光学透镜(请参阅图6A中标示58的元件)的镜身的一螺纹结构561,且于其筒身的底部562周缘向外径向延伸有沿周遭分布与间隔设置以供承载一线圈组55的至少两承载凸缘5621。其中,该线圈组55具有A4、B4两端,该A4端可电连接于图2所示的该电源Vcc,而该B4端则可电连接于图2所示的该控制开关模组22。这些承载凸缘5621中的任一承载凸缘,较佳为一水平柱体结构,且自该筒身的底部562周缘向外水平延伸并对称设置。
此外,于该下结合件57的基座572底部具有与这些结合柱511相互搭配的结合槽5721,以使该上结合件51、该单一弹簧件52、贴附有各磁石54的该磁轭53、承载有该线圈组55的该固定筒56、以及该下结合件57等元件,予以组装结合于一体。
至于有关本发明中如何使承载有线圈组的固定筒遂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的具体限位结构,现兹以图5所示的镜头模组50为例,列举至少两种不同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6A、图6B所示,其是装设有光学透镜的具有微拍功能的镜头模组的动作前/后示意图。于图2所示的该电源Vcc输出一固定电流S22至图5中所示的该线圈组55时,将使贴附有各磁石54的该磁轭53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55的该固定筒56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而使该固定筒56被吸引而进行一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移动行程(如图6A中标示L1所示),并进而使各承载凸缘5621抵顶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531的壁底5311(如图6B所示)。当然,此时位于该固定筒56中的该光学透镜58亦会同步进行该移动行程,且利用该固定筒56的顶部563抵顶位于上方的该单一弹簧件52,并使其产生弹性形变。
一旦该电源Vcc停止输送该固定电流S22至该线圈组55,则利用该单一弹簧件52的弹性形变所产生的恢复力,即可而使该固定筒56退回原始位置(如图6A所示)。
当然,本发明有其它限位结构可予以配合使用(抑或可单独使用),原本于该固定筒56筒身的顶部563即分布有若干凸点5631,但若为增进整体限位效果,这些凸点5631可予以加长至成为可抵顶到该上结合件51的底部的限位凸点5631’(请参阅图7A、7B所示),以使这些限位凸点5631’与该上结合件51的底部间的间隙距离L2亦成为另一固定移动距离;当然,其余相关动作原理即类似图6A、6B所示,且上述各种均等结构亦皆不脱本发明的发明精神与所欲保护的权利范围。
简言之,通过本发明的做法,可以一具有简单结构的镜头模组即可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故本发明实为一极具产业价值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可由熟悉本技艺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其中该镜头模组至少具有一上结合件、位于该上结合件的下方的单一弹簧件、位于该单一弹簧件下方的贴附有数个磁石的磁轭、能承载一线圈组与一透镜的一固定筒以及一下结合件,该磁轭位于该固定筒的筒身周围,且该线圈组位于所述磁石及该筒身之间,该方法包含:
提供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关状态的一控制开关模组,其以串联模式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一端,该控制开关模组包含一晶体管以及一限流电阻;其中,该第一与该第二开关状态分别指该晶体管处于一饱和模式以及一截止模式;以及
提供一控制信号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该控制信号分别具有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以分别使该晶体管处于该饱和模式以及该截止模式;
其中,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时,能使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的一电源输出一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中,以于贴附有所述磁石的该磁轭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的该固定筒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进而使该固定筒被吸引并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时,能使该电源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利用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单一弹簧件为单一平面弹簧,且其所包含的一内圈结构、一外圈结构以及一曲折弹性结构均相互连通并位于同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磁轭具有一中空圆柱形内壁、沿轴向向下延伸的一侧边结构、与连结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顶以及该侧边结构的壁顶的一顶部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侧边结构包含数片独立的平板结构,且所述各磁石对应地贴附于所述各平板结构的内侧表面;其中,各平板结构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径向方向,且沿该顶部表面的周遭间隔设置而使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外侧;另外,各平板结构中的任一平板结构为一矩形平板结构,且与该顶部表面间呈一垂直夹角。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侧边结构为一环状外壁结构,沿着该顶部表面的周遭向下延伸所形成,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筒的底部周缘向外径向延伸有沿周遭分布设置以承载该线圈组的承载凸缘;其中,该承载凸缘包含呈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独立的水平柱体结构,且自该筒身的底部周缘向外水平延伸并对称设置,或该承载凸缘为一沿筒身的底部周缘设置的一环状承载凸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是由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底与该承载凸缘间的间隙距离所决定,或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是由设于该固定筒筒身的顶部的数个限位凸点与该上结合件的底部间的间隙距离所决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分别为一高电平状态以及一低电平状态。
9.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其中该镜头模组至少具有贴附数个磁石的磁轭、位于该磁轭上方的单一弹簧件以及能承载一线圈组与一透镜的一固定筒,且这些磁石与该线圈组相隔一间隙并分布于该线圈组的径向环状外围处,且该线圈组位于该固定筒的筒身及所述磁石之间,该方法包含:
提供一电源,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一端;
提供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关状态的一控制开关模组,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与一接地端之间,以使该电源、该线圈组、该控制开关模组与该接地端之间呈一串联状态,该控制开关模组包含一晶体管以及一限流电阻,该第一与该第二开关状态分别指该晶体管处于一饱和模式以及一截止模式;以及
提供具有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的一控制信号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
其中,于该控制信号处于该第一信号状态时,能使该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输出一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中,以于贴附有各磁石的该磁轭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的该固定筒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且使该固定筒被吸引并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处于该第二信号状态时,能使该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利用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单一弹簧件为单一平面弹簧,且其所包含的一内圈结构、一外圈结构以及一曲折弹性结构均相互连通并位于同一平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磁轭具有一中空圆柱形内壁、沿轴向向下延伸的一侧边结构、与连结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顶以及该侧边结构的壁顶的一顶部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侧边结构包含数片独立的平板结构,且所述各磁石是对应地贴附于所述各平板结构的内侧表面;其中,各平板结构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径向方向,且沿该顶部表面的周遭间隔设置而使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外侧;另外,所述平板结构中的任一平板结构为一矩形平板结构,且与该顶部表面间呈一垂直夹角。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侧边结构为一环状外壁结构,沿着该顶部表面的周遭向下延伸形成,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外侧。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固定筒的底部周缘向外径向延伸有沿周遭分布设置以承载该线圈组的承载凸缘;其中,该承载凸缘包含呈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独立的水平柱体结构,且自该筒身的底部周缘向外水平延伸并对称设置,或该承载凸缘为沿筒身的底部周缘设置的一环状承载凸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是由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底与该承载凸缘间的间隙距离所决定,或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是由设于该固定筒筒身的顶部的数个限位凸点与该镜头模组所包含的一上结合件的底部间的间隙距离所决定。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分别为一高电平状态以及一低电平状态。
17.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控制装置包含:
一镜头模组,至少具有贴附数个磁石的磁轭、位于该磁轭上方的单一弹簧件以及可承载一线圈组与一透镜的一固定筒,且所述各磁石是与该线圈组相隔一间隙并分布于该线圈组的径向环状外围处,且该线圈组位于该固定筒的筒身及所述磁石之间;
一电源,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一端;
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关状态的一控制开关模组,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与一接地端之间,以使该电源、该线圈组、该控制开关模组与该接地端之间呈一串联状态,该控制开关模组包含一晶体管以及一限流电阻;其中,该第一与该第二开关状态分别指该晶体管处于一饱和模式以及一截止模式;以及
具有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的一控制信号,予以传输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
其中,于该控制信号处于该第一信号状态时,能可使该控制开关模组相对应地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输出一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中,以于贴附有所述磁石的该磁轭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的该固定筒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并使该固定筒被吸引而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处于该第二信号状态时,能使该控制开关模组相对应地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利用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单一弹簧件为单一平面弹簧,且其所包含的一内圈结构、一外圈结构以及一曲折弹性结构均相互连通并位于同一平面。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磁轭具有一中空圆柱形内壁、沿轴向向下延伸的一侧边结构、与连结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顶以及该侧边结构的壁顶的一顶部表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边结构包含数片独立的平板结构,且所述各磁石对应地贴附于所述各平板结构的内侧表面;其中,各平板结构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径向方向,且沿该顶部表面的周遭间隔设置而使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外侧;另外,所述平板结构中的任一平板结构为一矩形平板结构,且与该顶部表面间呈一垂直夹角。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边结构为一环状外壁结构,沿着该顶部表面的周遭向下延伸所形成,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外侧。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固定筒的底部周缘向外径向延伸有沿周遭分布设置以承载该线圈组的承载凸缘;其中,该承载凸缘包含呈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独立的水平柱体结构,且自该筒身的底部周缘向外水平延伸并对称设置,或该承载凸缘为沿筒身的底部周缘设置的一环状承载凸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是由一限位结构所定义的间隙距离所决定;其中,该限位结构是由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底与该承载凸缘所组成,且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底与该承载凸缘间的间隙距离即为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或该限位结构是由设于该固定筒筒身的顶部的数个限位凸点与该镜头模组所包含的一上结合件的底部所组成,且所述限位凸点与该上结合件的底部间的间隙距离即为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分别为一高电平状态以及一低电平状态。
CN2008101846765A 2008-12-15 2008-12-15 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0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46765A CN101750709B (zh) 2008-12-15 2008-12-15 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46765A CN101750709B (zh) 2008-12-15 2008-12-15 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0709A CN101750709A (zh) 2010-06-23
CN101750709B true CN101750709B (zh) 2012-11-14

Family

ID=42477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467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0709B (zh) 2008-12-15 2008-12-15 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07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3942A1 (ja) 2018-06-29 2020-01-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9819B2 (en) * 2002-03-21 2004-07-06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Rotation detection circuit of a dc brushless motor using a fixed bias voltage
US7227285B2 (en) * 2005-03-10 2007-06-0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utofocus actuator
US7262927B1 (en) * 2005-12-29 2007-08-28 E-Pin International Tech Co., Ltd. Auto-focus lens module
CN101038361A (zh) * 2007-04-27 2007-09-19 金仁召 透镜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9819B2 (en) * 2002-03-21 2004-07-06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Rotation detection circuit of a dc brushless motor using a fixed bias voltage
US7227285B2 (en) * 2005-03-10 2007-06-0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utofocus actuator
US7262927B1 (en) * 2005-12-29 2007-08-28 E-Pin International Tech Co., Ltd. Auto-focus lens module
CN101038361A (zh) * 2007-04-27 2007-09-19 金仁召 透镜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0709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4516B (zh) 音圈马达阵列模块
CN102263472B (zh) 音圈电机
CN111641761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4993668B (zh) 一种抗磁干扰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54749B (zh) 一种闭环透镜驱动马达
CN103454750A (zh) 一种光学防抖马达
CN105182655B (zh) 抗磁干扰平移式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及其装配方法
CN103576418A (zh) 具有自动对焦调整的可互换变焦透镜致动器
CN103809263B (zh) 新型的镜头移动装置
CN201107452Y (zh) 镜头组
CN201096947Y (zh) 可防止镜头组入时旋转的音圈马达
CN204761268U (zh) 一种抗磁干扰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CN201107448Y (zh)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US7639441B1 (en) Lens module with driving mechanism for lenses
CN101750691B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101750709B (zh) 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US8072099B2 (en) Voice coil motor for driving lens group
CN101452107A (zh) 镜头模组及相机模组
CN101408653B (zh) 相机马达
CN105573015B (zh) 一种防抖动自动对焦装置
CN104847825A (zh) 阵列式磁浮重力补偿器
CN209497518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CN203502646U (zh) 一种光学防抖马达
KR20180015107A (ko) 보빈리스 다중직렬 코일
CN204903925U (zh) 抗磁干扰平移式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