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9716B - 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39716B CN101739716B CN2009102204604A CN200910220460A CN101739716B CN 101739716 B CN101739716 B CN 101739716B CN 2009102204604 A CN2009102204604 A CN 2009102204604A CN 200910220460 A CN200910220460 A CN 200910220460A CN 101739716 B CN101739716 B CN 1017397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engineering
- rock mass
- data
-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属于岩土工程、矿山开采、工程建筑、水利工程、地下结构等岩体工程的实体结构建模和分析领域,步骤如下:一、工程岩体现场结构原始数据获取;二、工程岩体原始数据的处理与提取;三、构建工程岩体模型;四、块体识别方法。本发明的优点: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工程岩体结构体快速搜索,关键块体的识别,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中快速辨别新结构面,并能自动搜索关键块体,统计出可移动块体数量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矿山开采、工程建筑、水利工程、地下结构等岩体工程的实体结构建模和分析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不连续介质、各向异性岩体、工程扰动过程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
背景技术
工程岩体稳定性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与传统结构稳定可靠性分析存在较大的差别,它与工程岩体的地质特征、工程因素、力学机制、破坏机理、扰动过程等各方面的因素紧密相关。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岩石经受了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的多期构造应力场的长期作用,加之岩石材料本身的非均质性,从而导致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随机性,形态的多样性,空间组合的复杂性,密度的不均匀性,以至于对岩体的综合性能变得非常复杂,仅仅利用有限几个统计量如均值、方差、阶矩,难以全面描述岩体特性,因此在岩体性能方面需要更先进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分析方法是基于有限元、离散元、边界元及其耦合等数值方法考虑,模拟过程很难考虑岩体结构的真实特征和工程的扰动过程,目前,大多采取块体理论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块体理论主要针对边坡块体稳定的分析,研究对象是边坡,并且缺乏如赤平投影等块体理论的基本分析功能,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块体理论计算方法,其它方法如楔形体稳定性分析等,也与块体理论方法有较大的差别。
发明内容
基于现场工程岩体结构特性,建立反映工程岩体真实结构特性三维模型,实现了工程岩体结构和施工过程结合起来模拟真实岩体结构,本发明中同时实现了三种块体搜索与显示的方法,即:确定性关键块体搜索与显示、非确定性结构面和随机块体的空间模拟、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结构面模型显示与分析,同时,通过对现场数据的对比以及现场观测数据的反馈,可以进一步预测工程岩体破裂与失稳的状态;
工程岩石块体通常分为两类:关键块体和一般块体,关键块体就是不用其他块体阻碍,自己能塌下来、掉下来的块体;即在工程作用力和自重作用下,由于滑动面上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抵御滑动力,若不施加工程锚固措施,必将失稳的块体。
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步骤如下:如图1所示,
一、工程岩体现场结构原始数据获取,数据包括:工程岩体结构参数、工程岩体结构面信息和工程岩体结构状态,其中工程岩体结构参数包括巷道、隧洞和断面尺寸;工程岩体结构面信息和工程岩体结构状态包括断层参数和节理参数;
二、工程岩体原始数据的处理与提取
通过岩体结构面的结构特点会产生多种原始数据,同时,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中间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处理,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其中的有效信息,从而保证成果的准确可靠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工程岩体裂隙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对工程岩体裂隙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大量的统计分析基础之上,以实现对研究区具体工程部位的工程岩体裂隙进行优势方位分析及配套参数提取;
在现场采集的原始数据基础上,利用赤平投影和概率统计方法,整理出:
1)岩体裂隙方位,以及每一条裂隙所在的硐号、方位、层位、工程部位、风化带信息,进行裂隙优势方位分析;
2)存储工程普遍测网法获得的每条裂隙的基本信息,包括每条裂隙对应的测点号、位置和产状,进行绘制裂隙平面展布图的坐标信息;
3)存储工程岩体测点的各条裂隙的产状及相对测网原点的局部几何坐标;
在对普遍测网法实测数据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各测点的岩体结构参数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统汁分析。
在此基础上,为本发明提供的初始数据,工程地下结构参数和结构面参数的数据范围及精度要求:
1)工程地下结构参数
序号 | 名称 | 数据类型 | 取值范围 | 精度 |
1 | 半径 | 浮点 | >0.0 | 0.1 |
2 | 角度 | 浮点 | [0,180] | 0.01 |
3 | 长度 | 浮点 | >0.0 | 0.1 |
4 | 围岩重度 | 浮点 | >0.0 | 0.001 |
2)结构面参数
序号 | 名称 | 数据类型 | 取值范围 | 精度 |
1 | 倾向 | 浮点 | [0,360] | 0.1 |
2 | 倾角 | 浮点 | [0,90] | 0.1 |
3 | 空间坐标(x) | 浮点 | - | 0.1 |
4 | 空间坐标(y) | 浮点 | - | 0.1 |
5 | 空间坐标(z) | 浮点 | - | 0.1 |
6 | 粘聚力 | 浮点 | >0.0 | 0.01 |
7 | 内摩擦角 | 浮点 | [0,90] | 0.1 |
根据前述的裂隙几何数据对表征岩体结构指标进行有效的测试,包括结构面的优势方位、间距、密度、连通率、各类迹长、测网延时质量指标(RQD)值、裂隙系数、三维空间结构模式、裂隙网络分形维数、损伤张量、渗透张量等十余个岩体结构参数,并具有对选择的多个测点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和结构面参数概率分布拟合及裂隙网络模拟计算,包括:
1)基本分析计算:
①测点分布及坐标显示 ②岩体裂隙网络显示及三维结构可视化模型 ③优势方位计算 ④间距计算 ⑤连通率计算 ⑥迹长计算 ⑦裂隙率计算;
2)网参数统计:
①测网延时质量指标(RQD)值统计 ②测网分形维数统 ③测网渗透张量统计 ④测网损伤张量统计;
3)参数统计计算;
4)结构面网络模拟功能。
三、构建工程岩体模型;
1)、建立岩体模型
判断岩体几何体被分成凸体和凹体两类,建立模型时加以区别;
凸体结构:首先,把它分解为多边形,依次添加多边形,多边形的建立是按同一顺序即逆时针或顺时针顺序,依次输入顶点坐标到文本文件中,把实际工程岩体划分为凸体遵循一个原则,即岩体被划分后,任何两个相邻的岩体公面必须是重合的,如图4(a)和4(b)所示,岩体被分成A、B、C、D、E、F六个凸体,其中相邻的块间公共面都是完全重合的;
凹体结构:按照相邻两个块体公共面重合的原则,把凹体分成多个凸体,并把重合面赋上虚拟面的标记值,将被分成的凸体按照凸体的建模规则建模;
2)、建立数据结构
A数据结构
如图2、图3(a)、图3(b)和图(c)所示,先确定块体棱线的两个端点,把放入线段存储结构中,再把形成的线段放入多边形存储结构中,最后把多边形放入块体的数据结构中;
B建立数据组织,存储数据,形成数据链,采用编程语言中自带的动态类对数据进行管理;
3)、确定结构面信息方法包括确定性结构面、非确定性结构面和耦合结构面:
确定性结构面:现场调查所得的结构面,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数字图象拍摄等手段直接采集的结构面数据,作为确定性结构面数据,方位、倾向、倾角和迹长,输入模型中;
非确定性结构面: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模拟产生的结构面数据,根据现场邻近工程、专家经验,采用统计方法获得结构面参数;
耦合结构面:模型中输入工程中确定性结构面,将不能通过钻孔、照相、物理方法获取的数据,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模拟产生结构面数据;
四、块体识别方法
把岩体模型划分为有限个网格,然后在依次加入结构面,对现有的小块体进行切割,最后在去掉网格,合并小的块体,从而识别出有结构面切割得到的所有块体;
1)、网格划分:根据区域内结构面的密度,平均半径进行网格划分,首先确定区域的范围,然后设置三组相互垂直的虚拟结构面对岩体模型进行切割,最后记录下小单元的数据结构,如图5(a)、5(b)和图6所示;
①切割过程:裂隙面对块体切割可分解为对其表面多边形的切割,进而分解为裂隙面对直线的切割,实现裂隙与多边形的切割,裂隙切割多边形;
有三种情况:
A如果多边形顶点全在裂隙面的上方,此时把这个多边形编号后放到上面的新块体中;
B如果多边形顶点全在裂隙面的下方,此时把这个多边形编号后放到下面的新块体中;
C如果多边形顶点分布在裂隙面的两侧,用裂隙平面把这个多边形切割成两个新多边形,编号后分别放入上下两个块体中;
当块体表面多边形属于情况B时,我们进一步研究裂隙面如何对直线切割,如图7中,以DG为例,设裂隙面所在的平面方程为Ax+By+Cz+D=0,点D坐标为(x1,y1,z1),点G坐标为(x2,y2,z2),分别代入方程中结果为:
Ax1+By1+Cz1+D>0
Ax2+By2+Cz2+D<0
所以点D在平面上,点G在平面下,求出DG所在直线与裂隙平面的交点K,然后把KD相关数据放入上面块体相应的多边形中,KG相关数据放入下面块体相应的多边形中;
②采用这个裂隙切割其他与其相关的块体,直到切割完与其相关的所有块体,然后进入下一个裂隙的切割过程;如图8所示;
2)添加结构面:网格换分后,加入实测结和拟合出来的结构面,对现有的小块体进行再次切割;
3)开挖面处理,近似用平面代替曲面,曲面对块体的切割就是对单元块体的切割,求出单元体所有棱线与曲面的交点后依次连接各点,形成一个新的面,生成两个新的块体;如图9所示,曲面对块体的切割就是对单元块体的切割,求出单元体所有棱线与曲面的交点后依次连接各点,形成一个新的面,从而形成两个新的块体,这样,得到的开挖面就随着网格数量的增加而无限接近实际的开挖曲面;
4)、消除网格,生成块体
首先判断相邻两个小单元面的交集是否与虚拟结构面有交集,如果有交集则合并两个小块,没有交集就不必合并,按照此方法,依次对存在的所有小块体进行处理,最后记录下合并后块体的数据;如图10、图11(a)和图11(b)所示;
5)、判别块体的可移移动性
首先,找出一个带有两个角度参数的试算向量,这两个参数的初始值为90°和0°,依次试算,如果这个试算向量与块体每个面的方向向量相乘都为正,则判断次块体几何可移动,进一步利用莫尔库仑强度理(Mohr-Coulomb)准则对其进行稳定性判断,如果不稳定,就是关键块体;
经过网格划分,结构面切割块体,消除虚拟结构面合并块体的运算后,所有独立块体的数据都已经得到,接下利用所得到的块体数据进行可移动行的判别;
关键块体是岩体中的最薄弱环节,围岩中岩石的冒落或滑动首先由关键块开始,从而导致相邻块体的失稳,并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产生由围岩冒落或者滑动导致的岩体工程失稳,因此,其核心是找出岩体临空面处的关键块体,以便对它们采取加固措施,保持岩体的稳定,由于将空间各组结构面和临空面平移,使之通过坐标原点,则空间平面将构成以坐标原点为顶点的一系列棱锥,进行块体可动性判断时,首先判断裂隙锥是否非空,然后加上临空面形成块体,判断块体锥是否为空,进行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计算时采用莫尔库仑强度理(Mohr-Coulomb)准则,主动力只考虑块体自重,分两种情况:
块体可移动满足三个条件:具有出露面,几何可移动,稳定系数小于规定值;
(1)几何可移动的判别
(2)稳定性的判别
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计算时采用莫尔库仑强度理(Mohr-Coulomb)准则,主动力只考虑块体自重,分两种情况:
A.当块体沿单面i滑动时,按下式计算稳定系数:
B.当块体沿双面i和j滑动时,按下式计算稳定系数:
如图13为判断块体可移动性的流程图;
6)、显示图像
首先,按照块体顺序进行搜索,得到每个块体的数据,进而对块体中面进行搜索,最后对组成面的线段进行数据查询,利用图像处理的画出线段,最后进行渲染;
图形处理处理开放式图形库(OpenGL)作为本发明图象接口,作为一个性能优越的图形应用程序设计界面(API),适用于广泛的计算机环境,OpenGL已成为目前的三维图形开发标准,是从事三维图形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通用的开发工具,为此,本模块选用了该平台作为图象处理工具;
本模块中几何顶点数据包括模型的顶点集、线集、多边形集,这些数据经过流程图的上部,包括运算器、逐个顶点操作等;图像数据包括像素集、影像集、位图集等,图像像素数据的处理方式与几何顶点数据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但都经过光栅化、逐个片元处理直至把最后的光栅数据写入帧缓冲器,在OpenGL中的所有数据包括几何顶点数据和像素数据都可以被存储在显示列表中或者立即可以得到处理,OpenGL中,显示列表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OpenGL要求把所有的几何图形单元都用顶点来描述,这样运算器和逐个顶点计算操作都可以针对每个顶点进行计算和操作,然后进行光栅化形成图形碎片:对于像素数据,像素操作结果被存储在纹理组装用的内存中,再类似于几何顶点操作一样光栅化形成图形片元;
整个流程操作的最后,图形片元都要进行一系列的逐个片元操作,这样最后的像素值送入帧缓冲器实现图形的显示;如图14所示。
本发明的优点: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工程岩体结构体快速搜索,关键块体的识别,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中快速辨别新结构面,并能自动搜索关键块体,统计出可移动块体数量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块体的数据组成结构图;
图3(a)是本发明多边形数据结构图;
图3(b)是本发明块体数据结构图;
图3(c)是本发明数据组织形式图;
图4(a)是本发明岩体实际凹体结构图;
图4(b)是本发明岩体分解为凸体结构图;
图5(a)是本发明网格划分方框流程图;
图5(b)是本发明划分网格后等效结构面图;
图6是本发明网格划分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结构面切割块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切割块体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开挖面处理图;
图10是本发明合并块体流程图;
图11(a)是本发明网格消除导致块体合并示意图;
图11(b)是本发明消除网格前后块体形态图;
图12是本发明块体可移动性判别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块体可移动性判别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图像显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选取某高速公路隧道作为实例进行说明,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I、工程概况
该隧道轴线方向:进口218°,出口210°,断面呈近似椭圆形,隧洞净宽19.24m,高10.39m,开挖宽度为21.242m,轴线处开挖高度15.52m,隧道自桩号K344+670m开始至桩号K345+130m结束,全长520m,隧道纵坡1.6%,隧道位于R=5500m的平曲线上。
II、野外地质调查
野外地质调查从k345+360公路边坡开始,向北300m,分两个测段,测段南部长100m,北部长200m,中间冲沟处间断约30m,边坡岩体的岩性以灰岩为主,页岩仅见于0~10m处,灰紫色,薄层状,层面产状58/45,此测段其余10~100m间皆为灰岩,在北测段146.5~150m和165~182m间为泥灰岩,层面产状65/52,其余皆为灰岩,自北测段200m处向北又为泥灰岩,并渐变为灰岩和泥灰岩交互沉积,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可以将该区域断裂构造分为七组,各断裂组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1组断裂主要为层间节理和断层,包括J7、J9、J22、J27等节理和f12、f13断层,平均产状66/56,属压扭性;
第2组断裂主要为近东西向的节理和断层,包括J28、J32、J33、J37、J38、J44、J45等节理和f2、f8和f16等断层,其中,如f8断层,产状175/88,压扭性,断层面较平直,钙质泥质充填,破碎带宽10~20cm,延伸大于30m,f8断层错断f7断层,呈右旋扭动,即断层上盘岩层向SWW方向错动,由于被钙泥质充填覆盖,见不到原位移檫痕;
第3组为北北东向的陡倾断裂,包括J15、J34等节理和f10、f11和f18等断层,平均产状120/87,也包括产状300/87的断裂,如f10断层,倾向120°,倾角86°,压扭性,断层面较平直,呈左旋扭动,即上盘岩层向NNE方向错动,断层面上见檫痕,与水平线呈20°;
第4组为近南北向的断层,包括J40、J43、J47、J49等节理和f20断层,平均产状280/48,此组断裂在坡面上呈反倾切割岩体;
第5组为北东东向的陡倾断裂,包括f1、f9、f14、f15断层和J11节理等,平均产状148/82,它们多与边坡平行,如f9断层产状140/89,断层面充填钙质(方解石)和泥质,表面粗糙,沿走向延伸13m,形成坡面;
第6组为北东东向断裂,倾向北西,对边坡为反倾,包括J12、J13、J36等节理,平均产状310/60,为扭性;
第7组分布在页岩中,如J1节理,其产状250/56,为张性节理;
综上所述,隧道区的七组断裂构造及其特征可以概括为表5.1
表5~1隧道断裂构造分组及主要特征
III、模型的建立与关键块体的搜索
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步骤如下:
一、工程岩体现场结构原始数据获取
1)该隧道工程岩体结构参数:巷道、隧洞、断面尺寸
岩体模型参数:为宽70m,高40m,长450m;
2)工程岩体结构面信息,在工程中通过现场钻孔勘探和隧道沿线结构面测量获取结构面
倾向 | 倾角 | 圆心点X | 圆心点Y | 圆心点Z | 半径R | 粘聚力C | 内摩擦角φ |
66.0 | 56.0 | 30.5 | 120.5 | 18.7 | 10.8 | 1.46 | 30.5 |
170.0 | 76.0 | 20.8 | 100.8 | 17.6 | 8.6 | 1.45 | 28.4 |
120.0 | 87.0 | 10.7 | -20.6 | -5.9 | 3.5 | 1.43 | 31.6 |
280.0 | 48.0 | -20.8 | 30.7 | -7.6 | 3.7 | 1.41 | 28.1 |
148.0 | 82.0 | -18.6 | 220 | 0.7 | 6.8 | 1.43 | 29.9 |
310.0 | 60.0 | 19.6 | 150.7 | 11.8 | 5.9 | 1.42 | 27.4 |
250.0 | 56.0 | 3.5 | -88.7 | -9.6 | 4.7 | 1.46 | 28.6 |
数据初步分析后如下:
二、工程岩体原始数据的处理与提取,在现场结构调查的原始数据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对不能测量和读取的数据进行赋值,对现场的结构面进行统计,确定蒙特卡洛法所需要的参数:
倾向 | 倾角 | 圆心点X | 圆心点Y | 圆心点Z | 半径R | 粘聚力C | 内摩擦角φ | |
最小值 | 66 | 56 | -35 | -225 | -20 | 8.6 | 1.41 | 27.4 |
最大值 | 310 | 87 | 35 | 225 | 20 | 10.8 | 1.46 | 30.5 |
平均值 | 192 | 66.4 | - | - | - | 6.3 | 1.44 | 29.2 |
三、工程岩体模型构建
1)岩体模型的建立
本模型中建立较为简单的凸体模型,不需要建立复杂的凹体模型,所以可以利用程序提供的对话框的固定格式输入岩体尺寸即可;
2)结构面信息,实际调查和产生的结构面的密度为0.008/m3,平均半径为6.3m;
四、块体识别方法
1):网格划分,网格数:因为岩体尺寸简单,所以采用人工划分,由于结构面密度较小,所以选取基元的尺寸为0.5m×0.5m×0.5m,对模型划分1008万个小基元;
2):添加结构面,添加现场调查7组确定性结构面,18组非确定性结构面;
3):开挖面尺寸,隧洞开挖面尺寸:宽21.242m,高10.39m;
4):消除网格,生成块体,清除第1步人工生成虚拟网格1008万个,生成块体;
5):判断块体的可移移动性,在本模型中,利用几何参数和力学参数判断可移动块体4个;
6):图像显示
显示关键块体及信息
与现场测得的可移动块体数据对比相吻合。
Claims (2)
1.一种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识别方法步骤如下:
一、工程岩体现场结构原始数据获取,数据包括:工程岩体结构参数、工程岩体结构面信息和工程岩体结构状态,其中工程岩体结构参数包括巷道、隧洞和断面尺寸;工程岩体结构面信息和工程岩体结构状态包括断层参数和节理参数;
二、工程岩体原始数据的处理与提取,按现场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赤平投影和概率统计方法,整理出:
1)岩体裂隙方位,以及每一条裂隙所在的硐号、方位、层位、工程部位、及风化带信息,进行裂隙优势方位分析;
2)存储工程普遍测网法获得的每条裂隙的基本信息,包括每条裂隙对应的测点号、位置和产状,进行绘制裂隙平面展布图的坐标信息;
3)存储工程岩体测点的各条裂隙的产状及相对测网原点的局部几何坐标;
三、构建工程岩体模型;
1)、建立岩体模型
判断岩体几何体被分成凸体和凹体两类,建立模型时加以区别;
凸体结构:首先,把它分解为多边形,依次添加多边形;多边形的建立是按同一顺序即逆时针或顺时针顺序,依次输入顶点坐标到文本文件中;
凹体结构:按照相邻两个块体公共面重合的原则,把凹体分成多个凸体,并把重合面赋上虚拟面的标记值,将被分成的凸体按照凸体的建模规则建模;
2)、建立数据结构
A数据结构
先确定块体棱线的两个端点,把其放入线段存储结构中,再把形成的线段放入多边形存储结构中,最后把多边形放入块体的数据结构中;
B建立数据组织,存储数据,形成数据链,采用编程语言中自带的动态类对数据进行管理;
3)、确定结构面信息方法包括确定性结构面、非确定性结构面和耦合结构面:
确定性结构面:现场调查所得的结构面,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数字图像拍摄手段直接采集的结构面数据,作为确定性结构面数据:方位、倾向、倾角、迹长,输入模型中;
非确定性结构面: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模拟产生的结构面数据,根据现场邻近工程、专家经验,采用统计方法获得结构面参数;
耦合结构面:模型中输入工程中确定性结构面,将不能通过钻孔和照相的物理方法获取的数据,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模拟产生结构面数据;
四、对块体进行识别;
块体识别方法:把岩体模型划分为有限个网格,然后再依次加入结构面,对现有的小块体进行切割,最后再去掉网格,合并小的块体,从而识别出由结构面切割得到的所有块体;
1)、网格划分:根据区域内结构面的密度,平均半径进行网格划分,首先确定区域的范围,然后设置三组相互垂直的虚拟结构面对岩体模型进行切割,最后记录下小单元的数据结构;
2)、添加结构面:网格划分后,加入实测结和拟合出来的结构面,对现有的小块体进行再次切割;
3)、开挖面处理,近似用平面代替曲面,曲面对块体的切割就是对单元块体的切割,求出切割后的单元块体所有棱线与曲面的交点后依次连接各点,形成一个新的面,生成两个新的块体;
4)、消除网格,生成块体
首先判断相邻两个小单元面的交集是否与虚拟结构面有交集,如果有交集则合并两个小块,没有交集就不必合并,按照此方法,依次对存在的所有小块体进行处理,最后记录下合并后块体的数据;
5)、判别块体的可移动性;
首先,找出一个带有两个角度参数的试算向量,这两个参数的初始值为90°和0°,依次试算,如果这个试算向量与块体每个面的方向向量相乘都为正,则判断此块体几何可移动,进一步利用莫尔库仑强度理(Mohr-Coulomb)准则对其进行稳定性判断,如果不稳定,就是关键块体;
6)、显示图像
首先,按照块体顺序进行搜索,得到每个块体的数据,进而对块体的面进行搜索,最后对组成面的线段进行数据查询,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画出线段,最后进行渲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中网格划分按如下方法进行:
①切割过程:裂隙面对块体切割可分解为对其表面多边形的切割,进而分解为裂隙面对直线的切割,实现裂隙与多边形的切割,裂隙切割多边形;
有三种情况;
A如果多边形顶点全在裂隙面的上方,此时把这个多边形编号后放到上面的新块体中;
B如果多边形顶点全在裂隙面的下方,此时把这个多边形编号后放到下面的新块体中;
C如果多边形顶点分布在裂隙面的两侧,用裂隙平面把这个多边形切割成两个新多边形,编号后分别放入上下两个块体中;
②采用这个裂隙切割其他与其相关的块体,直到切割完与其相关的所有块体,然后进入下一个裂隙的切割过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204604A CN101739716B (zh) | 2009-12-04 | 2009-12-04 | 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204604A CN101739716B (zh) | 2009-12-04 | 2009-12-04 | 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39716A CN101739716A (zh) | 2010-06-16 |
CN101739716B true CN101739716B (zh) | 2011-12-28 |
Family
ID=42463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2046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9716B (zh) | 2009-12-04 | 2009-12-04 | 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3971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34826A (zh) * | 2017-02-28 | 2017-07-07 | 东华理工大学 | 一种岩质边坡结构精细化建模及块体识别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7754B (zh) * | 2010-11-05 | 2012-09-26 | 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煤矿地质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系统 |
CN102096944A (zh) * | 2010-11-25 | 2011-06-15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 地质体结构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识别方法 |
CN102609986B (zh) * | 2012-03-14 | 2014-05-1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数字矿山中矿体建模系统及其建模和检测方法 |
CN102881045A (zh) * | 2012-07-23 | 2013-01-16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块体理论赤平投影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
CN104297060B (zh) * | 2014-09-25 | 2017-01-11 | 山东大学 | 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关键块体识别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
CN104700407B (zh) * | 2015-03-11 | 2018-02-13 | 浙江大学 | 岩体裂缝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160174B (zh) * | 2015-08-31 | 2021-04-13 | 安徽理工大学 | 能考虑承压水压力作用下的采场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方法 |
CN105719345A (zh) * | 2016-01-20 | 2016-06-29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煤岩体的几何参数测量及三维重建方法 |
CN105809735A (zh) * | 2016-03-11 | 2016-07-27 | 武汉大学 | 一种基于三维几何体合并的拓扑维护方法 |
CN106126793B (zh) * | 2016-06-17 | 2019-03-05 | 四川大学 |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岩体破碎关键块体定位方法 |
CN106846476B (zh) * | 2017-02-10 | 2020-07-07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三维实景和赤平投影的岩石块体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 |
CN106803281A (zh) * | 2017-02-17 | 2017-06-06 | 武汉大学 | 一种开挖边坡岩块信息提取与三维重构方法 |
CN106980716B (zh) * | 2017-03-14 | 2020-04-10 | 天津大学 | 一种基于随机块体的地下洞室稳定分析方法 |
CN107145648A (zh) * | 2017-04-21 | 2017-09-08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获得岩体裂隙网络产状整体概率分布的方法 |
CN107194997B (zh) * | 2017-05-15 | 2020-07-07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一种块体理论平衡区域图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
CN107256301A (zh) * | 2017-06-05 | 2017-10-17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一种模拟岩溶土洞形成演化的三维建模方法 |
CN107577899B (zh) * | 2017-10-16 | 2020-06-12 | 福州大学 | 一种岩体随机结构面的三维离散元表征方法 |
CN107941194B (zh) * | 2017-11-06 | 2019-11-19 | 浙江大学 | 一种获取和计算工程岩体代表性rqd值的方法 |
CN107945272B (zh) * | 2017-11-09 | 2021-10-08 |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 一种基于高清钻孔彩电的岩体结构面的搜索方法 |
CN107917692B (zh) * | 2017-11-09 | 2020-02-18 |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块体识别方法 |
CN108256218B (zh) * | 2018-01-17 | 2021-03-23 | 湘潭大学 | 一种基于实测腰线数据的地下连通巷道精细建模方法 |
CN108563608B (zh) * | 2018-03-16 | 2021-08-31 | 重庆交通大学 | 基于赤平极射投影和变形分析的楔形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
CN109766894A (zh) * | 2019-01-21 | 2019-05-17 | 东北大学 |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关键块体动态搜索系统及方法 |
CN110261578B (zh) * | 2019-06-27 | 2020-07-31 | 东北大学 | 一种考虑结构面粗糙度的裂隙岩体稳定性分析系统 |
CN110750901B (zh) * | 2019-10-21 | 2021-09-14 | 成都理工大学 | 基于离散元模型的土体扰动范围判断方法 |
CN110987662B (zh) * | 2019-11-25 | 2022-04-29 | 中南大学 | 一种考虑冻融循环损伤的节理剪切强度的确定方法 |
CN113032952B (zh) * | 2021-01-07 | 2023-11-14 | 北京华根仕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节理锥及块体稳定性的可视化方法 |
CN113240805B (zh) * | 2021-04-27 | 2022-04-12 | 浙江大学 | 一种通用的椭圆盘模型表征岩体裂隙面的方法 |
CN115937467B (zh) * | 2023-03-13 | 2023-05-23 | 山东科技大学 | 随机三维裂隙在升尺度模型网格中的划分方法及系统 |
-
2009
- 2009-12-04 CN CN2009102204604A patent/CN10173971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34826A (zh) * | 2017-02-28 | 2017-07-07 | 东华理工大学 | 一种岩质边坡结构精细化建模及块体识别方法 |
CN106934826B (zh) * | 2017-02-28 | 2020-07-21 | 东华理工大学 | 一种岩质边坡结构精细化建模及块体识别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39716A (zh) | 2010-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39716B (zh) | 工程岩体三维空间结构建模与关键块识别方法 | |
CN101936008B (zh) | 岩体边坡三维模型及块体滑落分析方法 | |
Heliot | Generating a blocky rock mass | |
Li et al. | Evolution of the broken rock zone in the mixed ground tunnel based on the DSCM | |
Agliardi et al. | Structurally-controlled instability, damage and slope failure in a porphyry rock mass | |
CN102609986B (zh) | 数字矿山中矿体建模系统及其建模和检测方法 | |
Zhang et al. | Determination of statistical discontinuity persistence for a rock mass characterized by non-persistent fractures | |
Bolla et al. |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collapse behavior and internal damage of an unstable rock slope | |
Wang et al. | A methodology for predicting the in situ size and shape distribution of rock blocks | |
CN102622526A (zh) | 数字矿山中的巷道开掘搜索预测方法 | |
CN109492262A (zh) | 一种利用数值模拟分析非均匀分布裂隙巷道稳定性的方法 | |
CN110410027A (zh) | 一种利用钻孔岩芯进行岩体质量连续评价方法及系统 | |
CN116703244B (zh) | 采矿沉陷区治理效果与综合评价方法 | |
Liu et al. |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time decay of rock mass mechanical parameters: A landslide study in the Dagushan open-pit mine | |
Dong et al. |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he cataclastic texture rock mas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plane network simulation | |
Hekmatnejad et al. |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the estimation error of fracture intensity (P32) on the evaluation of in-situ rock fragmentation and potential of blocks forming around tunnels | |
CN102609614B (zh) | 一种针对复杂矿体的开挖分析方法 | |
CN110705168A (zh) | 构造应力场的模拟方法 | |
Markovaara-Koivisto et al. | MATLAB script for analyzing and visualizing scanline data | |
CN112200418A (zh) | 基于摄影测量、bq、数值模拟的围岩稳定性动态评价方法 | |
Jing et al. | The basics of fracture system characterization–Field mapping and stochastic simulations | |
Hazrathosseini et al. | Geometric quality assessment of in situ blocks in dimension stone quarries | |
Bandpey et al. | Validation of 3D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odel focusing on areal sampling methods-a case study on the powerhouse cavern of Rudbar Lorestan pumped storage power plant, Iran | |
Yuan et al. | Joint investigation and 3D visual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quality | |
LA POINTE | Pattern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joints for rock engineer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