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1227A - 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 - Google Patents

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1227A
CN101731227A CN201010100987A CN201010100987A CN101731227A CN 101731227 A CN101731227 A CN 101731227A CN 201010100987 A CN201010100987 A CN 201010100987A CN 201010100987 A CN201010100987 A CN 201010100987A CN 101731227 A CN101731227 A CN 101731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rysanthemum ester
agent
ether
aphid ketone
pyrrole aph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0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束兆林
庄义庆
赵来成
缪康
张文涛
王莉莉
张建华
庄桂华
费子华
陈源
束华平
吴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vdun Plant Protection Agrochemlcal Experimen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vdun Plant Protection Agrochemlcal Experimen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vdun Plant Protection Agrochemlcal Experimen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vdun Plant Protection Agrochemlcal Experimen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009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312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31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1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害虫化学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含有醚菊酯(etofenprox)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该杀虫剂的有效成份为醚菊酯和吡蚜酮,两种成份在杀虫剂中的重量比为1∶1~1∶16。本发明的复合杀虫剂与常规稻飞虱杀虫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与单剂相比该品种对水稻稻飞虱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2、可以替代高毒农药(甲胺磷等),减少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3、可延缓稻飞虱对单一杀虫剂的抗药性;4、兼有杀虫速度快、持效期长的优点,与单一药剂相比,可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化学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含有醚菊酯(etofenprox)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
背景技术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能力很强(灰飞虱除外)、繁殖速度极快的水稻害虫,为害水稻致使稻丛基部黑褐色,抽穗不正常,千粒重减轻,严重时全株枯萎,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而且还可以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病,是水稻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水稻稻飞虱的防治主要依赖吡虫啉、噻嗪酮、有机磷及其复配剂,其中高毒有机磷农药已禁止使用,由于长期单一连续使用,褐飞虱、灰飞虱对吡虫啉等药剂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急剧下降,吡虫啉亩用量(有效含量)提高到3~4克,防治效果仅25~35%,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开发高效防治褐飞虱、灰飞虱的农药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醚菊酯是一种分子中无酯结构的醚类拟除虫菊酯的新型杀虫剂,化学名称:2-(4-乙氧基苯基)-2-甲基-3-苯氧基卞基醚,最早由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现已国产化。它属神经毒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无内吸传导作用,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目前,国家已对菊酯类农药在水稻田中进行安全性试验,醚菊酯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低毒,可安全用于水田,国内已有醚菊酯单剂在水稻上登记。
吡蚜酮是瑞士诺华公司1988年开发的新型杂环类高效、低毒、选择性杀虫剂,其作用方式独特,主要影响昆虫的进食行为,使其拒食而死。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用于防治飞虱类、蚜虫类、椿象类等害虫,持效期长,击倒速度慢。
目前,水稻生产上有效防治稻飞虱的药剂很少,吡蚜酮用于防治稻飞虱的成本较高,已出现逐步连续使用的局面,这无疑是抗性害虫的大田筛选,且使用量逐步加大,防治成本再度提高。醚菊酯作为一种具击倒作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害虫作用速度快,但持效期不长。二者单独控制稻飞虱均不是理想的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好、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
本发明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其有效成份为醚菊酯和吡蚜酮,两种成份在杀虫剂中的重量比为1∶1~1∶16。
本发明可以是可湿性粉剂,其成份中包含的醚菊酯和吡蚜酮的总量占制剂的重量比为2-40%,其成份中还包含有助剂和载体;所述助剂及其占制剂的重量比为,湿润剂2-20%、分散剂2-20%、吸附剂2-20%;余量为载体。
所述湿润剂可用皂角粉、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为NNO;所述吸附剂为白炭黑;所述载体为高岭土、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可以是悬浮剂,其成份中包含的醚菊酯和吡蚜酮的总量占制剂的重量比为2-40%,其成份中还包含有助剂和水;所述助剂及其占制剂的重量比为,分散剂2-40%、增稠剂0.5-20%、稳定剂0.01-20%、消泡剂1-10%、渗透剂1-10%、防冻剂0.1-5%,余量为水。
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碘酸钠、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油酸钾、油酸钠、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拉开粉、聚乙羟酸酯钠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或烷基萘甲缩合物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稳定剂选自邻苯二酚、丁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表氯醇、山梨酸钠、苯甲酸钠、环氧化大豆油、亚麻油、氢醌、蒽醌、丁香酚、柠檬酸、羟苯甲酸酯或对羟苯甲酸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消泡剂选取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合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化合物或II-乙基已醇中的一种和几种。其中硅酮类化合物如有机硅等、C10-20饱合脂肪酸类化合物如十一烷酸、十三烷酸、十五烷酸等,C8-10脂肪醇化合物如葵醇、十烷酸等。
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或脲中的一种或几种。
pH调节剂选自氢氧代钠、氨水、醋酸、柠檬酸或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pH调节剂的用量为使悬浮剂的pH值为5~9。
渗透剂为有机硅。
一种制备吡蚜酮悬浮剂的方法,将吡蚜酮与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防冻剂、渗透剂、pH调节剂和水按上述的比例混合均匀,于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成。
本发明的复合杀虫剂与常规稻飞虱杀虫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与单剂相比该品种对水稻稻飞虱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2、可以替代高毒农药(甲胺磷等),减少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3、可延缓稻飞虱对单一杀虫剂的抗药性,4、兼有杀虫速度快、持效期长的优点,与单一药剂相比,可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实施例5:
将二种单剂分别按醚菊酯与吡蚜酮的比例(有效成分)1∶1、1∶2、1∶4、1∶8、1∶16混合配成二元复配剂作为实施例一~实施例五,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增效作用。供试药剂为醚菊酯(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吡蚜酮(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供试昆虫为褐飞虱2-3龄若虫。称取一定量的醚菊酯和吡蚜酮原药,用丙酮和乳化剂曲拉通X100(0.1%)配成1000ppm母液,将二种单剂分别按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的比例配成二元复配剂、1000ppm醚菊酯母液、1000ppm吡蚜酮母液分别用水稀释5个浓度,以清水处理作空白对照;采用浸苗法(稻苗30天秧龄)测定,稻苗浸液15秒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药液或风干后,置于直径1厘米、长20厘米的试管中,然后接入试虫,24小时分别调查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毒力和共毒系数。
从测定结果(表1)可知,醚菊酯与吡蚜酮有效成分按1∶1、1∶2、1∶4、1∶8、1∶16比例混合配成二元复配剂,对褐飞虱2-3龄若虫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79.31、228.45、171.60、153.81、151.84,表明醚菊酯与吡蚜酮有效成分按1∶1-1∶16比例复配后对褐飞虱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表1  7种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的毒力与共毒系数测定结果(24小时)
  实施例   药剂   比例   毒力回归式   LC50   共毒系数
  醚菊酯∶吡蚜酮   1∶0   Y=3.2145x+1.0021   12.78   /
  醚菊酯∶吡蚜酮   0∶1   y=2.4978x+1.2012   141.08   /
  实施例一   醚菊酯∶吡蚜酮   1∶1   Y=3.4987x+1.1977   13.07   179.31
  实施例二   醚菊酯∶吡蚜酮   1∶2   Y=1.4976x+1.9101   14.21   228.45
  实施例三   醚菊酯∶吡蚜酮   1∶4   Y=0.8561x+1.9855   27.33   171.60
  实施例四   醚菊酯∶吡蚜酮   1∶8   Y=1.0011x+2.0966   43.36   153.81
  实施例五   醚菊酯∶吡蚜酮   1∶16   Y=2.5567x+0.8871   58.42   151.84
实施例六:
配制15%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各成份重量配比为:
醚菊酯(有效成分)        5%
吡蚜酮(有效成分)    10%
二甲苯              10%
农乳2201            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1%
NNO                 3%
白炭黑              10%
木质素磺酸钠        4%
高岭土              余量
先将总重量的5%醚菊酯原药用10%二甲苯溶解,加入8%农乳2201,后用10%白炭黑吸附,然后与总重量的10%的吡蚜酮、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钠、3%NNO和高岭土余量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在锥形混合机内混合搅拌30分钟,即可配置15%的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7:
配制16%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各成份重量配比为:
醚菊酯(有效成分)    8%(重量,下同)
吡蚜酮(有效成分)    8%
二甲苯              10%
农乳2201            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1%
NNO                 3%
白炭黑              12%
木质素磺酸钠        4%
高岭土        余量
先将总重量的8%醚菊酯原药用10%二甲苯溶解,加入8%农乳2201,后用12%白炭黑吸附,然后与总重量的8%的吡蚜酮、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钠、3%NNO和高岭土余量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在锥形混合机内混合搅拌30分钟,即可配置16%的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实例8:
配制15%醚菊酯·吡蚜酮悬浮剂,各组分含量(按重量计)吡蚜酮10%、醚菊酯5%、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10%、增稠剂黄原胶2%、稳定剂邻苯二酚2%、消泡剂硅油1%、渗透剂有机硅2%、防冻剂乙二醇3%,调节PH值至6,加去离子水至100%为水。均匀混合后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粒径全部在5um以下,即配制成15%醚菊酯·吡蚜酮悬浮剂
实例9:
对实施例六防治灰飞虱成虫的效果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见表2),供试药种:5%醚菊酯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实施例六),在6月上旬灰飞虱成虫高峰期施药,每亩用水量50公斤,均匀喷雾,每处理20平方米,重复三次。试验结果显示,药后1天,15%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50克对灰飞虱成虫的防治效果为98.96%,极显著优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5克的防治效果(77.37%),与5%醚菊酯乳油亩用量100毫升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药后3天,15%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50克对灰飞虱成虫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5克的防治效果和5%醚菊酯乳油亩用量100毫升的防治效果;药后7天,15%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50克对灰飞虱成虫的防治效果为96.44%,极显著优于5%醚菊酯乳油亩用量100毫升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5克的防治效果。
表2  15%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灰飞虱成虫的防治效果
Figure GSA00000006392600071
实例10:
对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防治白背飞虱的效果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见表3),试验处理:15%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实施例六)亩用量50克、16%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实施例七)亩用量40克、5%醚菊酯乳油亩用量100毫升、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5克,在7月下旬白背飞虱若虫高峰期施药,每亩用水量50公斤,均匀喷雾,每处理150平方米。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天,15%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50克和16%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40克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5%醚菊酯乳油亩用量100毫升、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5克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15%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50克和16%醚菊酯`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40克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5%醚菊酯乳油亩用量100毫升的防治效果,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5克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药后7天的趋势与药后1天相同;药后14天,15%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50克和16%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40克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5%醚菊酯乳油亩用量100毫升的防治效果,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5克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
表3  醚菊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
Figure GSA00000006392600081
实例11:
对实施例八防治褐飞虱若虫的效果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见表4),供试药种:15%醚菊酯·吡蚜酮悬浮剂亩用量20克、30克、40克,5%醚菊酯乳油亩用量100毫升、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5克,在9月上旬褐飞虱若虫高峰期施药,每亩用水量50公斤,均匀喷雾,每处理20平方米,重复三次。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药后3天,15%醚菊酯·吡蚜酮悬浮剂亩用量20克、30克、40克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的效果;,药后7天,15%醚菊酯·吡蚜酮悬浮剂亩用量20克、30克、40克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的效果;药后14天,16%醚菊酯·吡蚜酮悬浮剂亩用量20克、30克、40克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药后21天,15%醚菊酯·吡蚜酮悬浮剂亩用量20克、30克、40克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5%醚菊酯乳油亩用量100毫升的效果,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5克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表4  15%醚菊酯·吡蚜酮悬浮剂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Figure GSA00000006392600091

Claims (9)

1.一种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其特征是:其有效成份为醚菊酯和吡蚜酮,两种成份在杀虫剂中的重量比为1∶1~1∶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其特征是:它为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其特征是:其为可湿性粉剂,其成份中包含的醚菊酯和吡蚜酮的总量占制剂的重量比为2-40%,其成份中还包含有助剂和载体;所述助剂及其占制剂的重量比为,湿润剂2-20%、分散剂2-20%、吸附剂2-20%;余量为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其特征是:所述湿润剂为皂角粉、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为NNO;所述吸附剂为白炭黑;所述载体为高岭土、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其特征是:其悬浮剂,其成份中包含的醚菊酯和吡蚜酮的总量占制剂的重量比为2-40%,其成份中还包含有助剂和水;所述助剂及其占制剂的重量比为,分散剂2-40%、增稠剂0.5-20%、稳定剂0.01-20%、消泡剂1-10%、渗透剂1-10%、防冻剂0.1-5%,余量为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碘酸钠、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油酸钾、油酸钠、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拉开粉、聚乙羟酸酯钠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或烷基萘甲缩合物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稳定剂选自邻苯二酚、丁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表氯醇、山梨酸钠、苯甲酸钠、环氧化大豆油、亚麻油、氢醌、蒽醌、丁香酚、柠檬酸、羟苯甲酸酯或对羟苯甲酸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消泡剂选取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合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化合物或II-乙基己醇中的一种和几种;所述的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或脲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其特征是:所述的PH调节剂选自氢氧代钠、氨水、醋酸、柠檬酸或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其特征是:所在地述的渗透剂为有机硅。
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5~8之一的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吡蚜酮和醚菊酯与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防冻剂、渗透剂、PH调节剂和水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于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成。
CN201010100987A 2010-01-26 2010-01-26 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 Pending CN1017312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0987A CN101731227A (zh) 2010-01-26 2010-01-26 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0987A CN101731227A (zh) 2010-01-26 2010-01-26 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1227A true CN101731227A (zh) 2010-06-16

Family

ID=4245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0987A Pending CN101731227A (zh) 2010-01-26 2010-01-26 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3122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9346A (zh) * 2010-12-17 2011-04-06 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醚菊酯组合物的可乳化粒剂及制备方法
CN106070239A (zh) * 2016-06-12 2016-11-09 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吡蚜酮和醚菊酯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7642A (zh) * 2016-11-29 2017-04-26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农药喷雾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9346A (zh) * 2010-12-17 2011-04-06 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醚菊酯组合物的可乳化粒剂及制备方法
CN101999346B (zh) * 2010-12-17 2012-04-11 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醚菊酯组合物的可乳化粒剂及制备方法
CN106070239A (zh) * 2016-06-12 2016-11-09 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吡蚜酮和醚菊酯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7642A (zh) * 2016-11-29 2017-04-26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农药喷雾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3970B (zh) 一种含氰氟草酯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488949A (zh) 一种含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39878A (zh) 含有呋虫胺的杀虫剂组合物、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6665A (zh) 含有茚虫威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1708000A (zh) 一种含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960361A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356924B (zh) 含有氟硅菊酯的复合杀虫剂
CN101731227A (zh) 含有醚菊酯和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
CN103478151A (zh) 含有螺虫乙酯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4115861B (zh) 一种含有硝虫硫磷和丁氟螨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6719623B (zh) 一种用于防治粉蚧类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1642108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1861875B (zh) 一种含哌虫啶和有机磷杀虫剂的增效杀虫组合物
CN103238603B (zh) 一种杀虫制剂及其应用
CN104542611A (zh) 一种含有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10495463B (zh) 含三氟苯嘧啶的增效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878764A (zh) 含有吡蚜酮和复硝酚钠的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5074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螨剂组合物
CN101708009A (zh) 一种含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5104402B (zh)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24011A (zh) 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戊吡虫胍的杀虫组合物
CN111066798A (zh) 一种含环溴虫酰胺和苦参碱的农药组合物
CN104286010A (zh) 含有硝虫硫磷和联苯肼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4255751A (zh) 一种含有乙螨唑和依维菌素的杀螨组合物
CN103355328B (zh) 含有螺螨双酯和乙螨唑的杀螨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