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9102A - 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9102A
CN101729102A CN200810170293A CN200810170293A CN101729102A CN 101729102 A CN101729102 A CN 101729102A CN 200810170293 A CN200810170293 A CN 200810170293A CN 200810170293 A CN200810170293 A CN 200810170293A CN 101729102 A CN101729102 A CN 101729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ignal intensity
uplink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ow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0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劲
童剑飞
王学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70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91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9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91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根据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调整值来调整上行发送功率;或者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然后根据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其中,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负载指示信息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提高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是一种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然后在子信道上传输数据的传输技术。在OFDMA系统中,同一个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占用不同的子信道在上行链路,即从终端到基站的链路上发送数据,由于不同的子信道间相互正交,因此,在同一个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之间的干扰会很小,可以忽略。但是不同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占用的子信道之间可能不是正交的,因此,它们彼此之间可能会产生干扰,而且随着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PTX的不同,终端间的干扰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协调各个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之间的相互干扰,将干扰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各个终端都尽可能地得到较好的服务,需要对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PTX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功率控制方案。在该方案中,终端会监听多个基站的广播消息,从中获取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分别判断自身到达各个基站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接收到的相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若否,则认为终端对该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所对应的基站的覆盖面内的其他终端的干扰可以忽略,不作处理;若是,则认为终端对该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所对应的基站的覆盖面内的其他终端的干扰不可忽略,需要对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算法如下:
首先将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加上终端与该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所对应的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即可得到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用该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减去终端上次发送的功率得到终端的功率余量,然后将控制信道的目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加上该功率余量即可获得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据此分配系统资源,得到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在此过程中维持终端到达该基站的信号强度在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附近,以此来控制该基站的覆盖面内的终端受干扰的程度。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由于终端对基站的覆盖面内的终端产生的干扰信号强度围绕该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上下小范围波动,所以对该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产生的干扰也就趋于相同,这就导致该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受干扰的程度取决于该基站的相邻基站的负载程度,例如对其产生干扰的终端的个数,对其产生干扰的终端越多,受到的干扰就越严重,而此时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并不会作出进一步的调整,最终导致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受到影响,得不到较好的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目的在于在控制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时,可以根据基站的负载程度对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作进一步调整,实现更准确地控制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以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
一种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
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一种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
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出来的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第三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获取单元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
第一基站,用于接受第一终端作出的关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二终端,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第二基站,用于接受第二终端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三基站,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第三终端,用于接受第三基站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四基站,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第四终端,用于接受第四基站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并根据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调整值来调整上行发送功率;或者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然后根据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负载指示信息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首先,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需说明的是,该动作的主体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当该动作的主体为终端时,则终端可以通过接收基站的广播消息,或上层协议配置发送的消息来获知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当该动作的主体为基站时,则基站可以通过地面网络传输来获取多个该基站的相邻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当然,前提是,各个基站都会将自身的负载指示信息等消息通过广播方式,或地面网络传输方式发送出去。另外,所述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当然也包括获取一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101、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
102、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103、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负载指示信息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
实施例二、
根据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将以终端作为动作的执行主体,即终端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终端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分别计算到达所述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然后分别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相应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若否,则认为可以忽略,不作处理;若是,则将信号强度,及该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照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从该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根据选择的基站的标识在之前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中进行查找,以获得该选择的基站的标识所对应的负载指示信息,然后根据查找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最后根据计算出来的调整值来调整上行发送功率。例如,可以根据查找的负载指示信息,即选择的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第一偏置值,最后根据该第一偏置值来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需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偏置值为选择的最大的信号强度和相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之间的偏置值。
如图2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201、终端接收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导频/前导/共享信道(SCH)的发送功率信息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广播消息或上层协议配置在链路建立过程中告知终端;另外,终端还需要接收基站周期性广播的负载指示信息,该负载指示信息可以用一个量化值来表示,例如其他小区干扰(OSI:Other Sector Interference)信息,当OSI等于0时,表示基站负载程度很小,或者说受干扰很小,当OSI等于1时,表示基站负载程度中等,或者说受干扰中等,当OSI等于2时,表示基站负载程度很高,或者说受干扰很大;
202、终端测量基站导频/前导/SCH的发送功率,将基站导频/前导/SCH的发送功率减去实际测量获得的导频/前导/SCH的发送功率即可估计出终端与基站间的路径损耗PL;
203、终端根据路径损耗估计出终端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度I,比如,假定终端以配置的最大发送功率发送,那么,用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减去路径损耗即可以得到信号强度I;
204、终端将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I分别与相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进行比较,将大于相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的信号强度I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集合,即监视集,同时按照信号强度大小进行排序;
205、终端从所述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
206、终端根据步骤205中选择的基站的标识获取到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等基站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该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等基站的相关信息计算出功率余量,如下:
终端功率余量等于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减去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其中,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等于路径损耗加上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也就是说,功率余量等于路径损耗加上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再减去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其中,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的具体算法可以如下:
假定I与Ith的差值为A,那么,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则等于终端最大发送功率减去A,经过公式推导化简,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也等于路径损耗PL加上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
207、终端根据步骤205中选择的基站的标识获取到对应的信号强度I、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和负载指示信息,然后根据该信号强度I、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和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一个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比如该调整值可以是选择的基站的标识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之间的偏置值,即第一偏置值delta_ICI,计算方法可以如下:
Figure G2008101702932D0000071
其中,StepDown和StepUp分别表示向下调整值和向上调整值,可以由上层协议配置通过消息告知终端,OSI信息为负载指示信息;
208、终端上报第一偏置值delta_ICI和功率余量给基站;
209、基站根据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信道质量、功率余量和delta_ICI选择合适的调制编码格式集合(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等级,通过查找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间的对应关系表,可以获得每一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计算出前后两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解调门限差ΔMCS,即上次通信时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和这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的差值;
其中,其中,SINR是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之比;
210、基站根据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delta_ICI和ΔMCS获得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具体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等于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delta_ICI、ΔMCS以及delta_MCS_offset四者之和,即:
PTX=Plast+ΔMCS+delta_MCS_offset+delta_ICI,其中,delta_MCS_offset用于补偿解调门限差ΔMCS的误差;
211、基站将上行发送功率PTX的量化值通过消息告知终端。
当然,由于上行发送功率PTX的量化值的范围较大,因此量化产生的误差也会较大,所以,为了减少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量化产生的误差,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如下:
基站选择出合适的MCS等级后,选择的MCS等级通过消息告知终端,终端根据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对应关系表查找出该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由此终端也可计算出前后两次选择的MCS对应解调门限差ΔMCS,最后依据步骤210中计算PTX的公式,即PTX=Plast+ΔMCS+delta_MCS_offset+delta_ICI计算出发送功率PTX。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终端需要保存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对应关系表、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以及上次选择的MCS等级等信息,其中,如果没有保存终端上次选择的MCS等级,那么保存终端上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值也是可以的;由此可知,这种方法需要增加终端计算和存储开销,虽然可以减少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量化产生的误差,但增加了实际操作的复杂度。
另外,为了保证在下次基站选择MCS等级时,可以利用到比较准确的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避免终端在空口上报该PTX时带来的开销和误差,基站在将选择的MCS等级通过消息告知终端的同时,还可以按步骤209和210的方法计算出ΔMCS和上行发送功率PTX并保存,以供下次选择MCS等级时使用。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负载指示信息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至于是由基站将计算出的上行发送功率的量化值发给终端,还是让基站将选择的MCS等级发给终端,然后由终端查表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可以根据实际操作复杂度而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在计算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时就将负载指示信息考虑进去了,即可以根据选择的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最后再根据调整后的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这样,在选择MCS等级时更能匹配当前的信道条件,以及可以更准确的控制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受干扰水平。
如图3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301、终端接收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导频/前导/SCH的发送功率信息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广播消息或上层协议配置通过消息告知终端;另外,终端还需要接收基站周期性广播的负载指示信息,例如OSI信息;
302、终端测量基站导频/前导/SCH的发送功率,据此终端估计出与基站间的路径损耗;
303、终端根据路径损耗估计出终端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度I,比如,假定终端以配置的最大发送功率发送,那么,用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减去路径损耗即可以得到信号强度I;
304、终端将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I分别与相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进行比较,将大于相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的信号强度I以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集合,即监视集,同时按照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305、终端从所述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
306、终端根据步骤305中选择的基站的标识获取到对应的负载指示信息等基站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得到的负载指示信息等基站的相关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例如,假定负载指示信息为OSI信息,f(OSI)表示与OSI相关的函数,即调整值,则f(OSI)可以为:
Figure G2008101702932D0000101
其中,StepDown和StepUp分别表示向下调整值和向上调整值,可以由上层协议配置通过消息告知终端,当OSI等于0时,表示基站负载程度很小,或者说受干扰很小,当OSI等于1时,表示基站负载程度中等,或者说受干扰中等,当OSI等于2时,表示基站负载程度很高,或者说受干扰很大;
307、终端根据所述调整值,例如根据f(OSI)调整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假定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的表达式为P,路径损耗的表达式为PL,则P=PL+Ith+f(OSI);
308、根据步骤307中计算出来的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由功率余量等于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减去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可推出,功率余量等于路径损耗PL加上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再加上f(OSI)再减去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用公式表示即为PHR=PL+Ith+f(OSI)-Plast,其中,PHR表示功率余量,Plast表示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
309、终端上报功率余量给基站;
310、基站根据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信道质量和功率余量选择合适的MCS等级,通过查找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间的对应关系表,可以获得每一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计算出前后两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解调门限差ΔMCS,即上次通信时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和这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的差值;
311、基站根据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和ΔMCS获知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具体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等于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ΔMCS以及delta_MCS_offset三者之和,即PTx=Plast+ΔMCS+delta_MCS_offset;其中,delta_MCS_offset用于补偿解调门限差ΔMCS的误差;
312、基站将上行发送功率PTX的量化值通过消息告知终端。
当然,由于上行发送功率PTX的量化值的范围较大,因此量化产生的误差也会较大,所以,为了减少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量化产生的误差,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如下:
基站选择出合适的MCS等级后,选择的MCS等级通过消息告知终端,终端根据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对应关系表查找出该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由此终端也可计算出前后两次选择的MCS对应解调门限差ΔMCS,最后依据步骤311中计算PTX的公式,即PTX=Plast+ΔMCS+delta_MCS_offset计算出发送功率PTX。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终端需要保存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对应关系表、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以及上次选择的MCS等级等信息,其中,如果没有保存终端上次选择的MCS等级,那么保存终端上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值也是可以的;由此可知,这种方法需要增加终端计算和存储开销,虽然可以减少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量化产生的误差,但增加了实际操作的复杂度。
另外,为了保证在下次基站选择MCS等级时,可以利用到更准确的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避免终端在空口上报该PTX时带来的开销和误差,基站在将选择的MCS等级通过消息告知终端的同时,还可以按步骤310和311的方法计算出ΔMCS和上行发送功率PTX并保存,以供下次选择MCS等级时使用。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负载指示信息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而且,由于本实施例在计算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时就将负载指示信息考虑进去了,因此与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在选择MCS等级时更能匹配当前的信道条件,以及可以更准确的控制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受干扰水平。
至于是由基站将计算出的上行发送功率的量化值发给终端,还是让基站将选择的MCS等级发给终端,然后由终端查表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可以根据实际操作复杂度而定。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是从监视集中依照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M个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然后根据选择的M个基站的标识在之前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中进行查找,以得到这M个基站的标识所对应的负载指示信息,根据得到的M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最后再根据该调整值来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其中,M大于1。这样,就可以综合考虑到与多个基站的情况,以及终端对这些基站覆盖面内终端的干扰程度,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相比,本实施例可以更好地平衡基站的吞吐率和受干扰水平。
如图4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401、终端接收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导频/前导/SCH的发送功率信息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广播消息,或上层协议配置通过消息告知终端;另外,终端还需要接收基站周期性广播的负载指示信息,例如OSI信息;
402、终端测量基站导频/前导/SCH的发送功率,据此终端估计出与基站间的路径损耗;
403、终端根据路径损耗估计出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度I,比如,假定终端以配置的最大发送功率发送,则用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减去路径损耗即可以得到信号强度I;
404、终端将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I分别与相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进行比较,将大于相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的信号强度I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同时按照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405、终端从所述监视集中依照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M个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其中,M大于1,M的值可以由上层协议配置;
406、终端根据步骤405中选择的M个基站的标识获取到对应的M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等基站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这M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等基站的相关信息算出功率余量;
首先,可以对M个路径损耗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分别进行加权,如下:
PL w = Σ i = 1 M PL i 2 Σ i = 1 M PL i I th , w = Σ i = 1 M I th , i 2 Σ i = 1 M I th , i
其中,PLw,Ith,w分别为路径损耗和信号强度阈值Ith的加权值,这两个加权值之和即为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假定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为P,则计算表达式为:P=PLw+Ith,w
将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减去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即为功率余量,假定功率余量用PHR表示,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用Plast表示,则该功率余量的计算表达式为:PHR=PLw+Ith,w-Plast
407、终端根据步骤405中选择的M个基站的标识获取到对应的M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比如OSI信息,以及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等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例如该调整值可以是对M个信号强度的权值和相应的M个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的权值之间的偏置值,即第二偏置值,假设第二偏置值为delta,则确定第二偏置值delta的方法可以如下:
首先,对步骤403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I进行加权,方法可以如下:
I w = Σ i = 1 M I i 2 Σ i = 1 M I i
其次,在计算第二偏置值delta之前,可以分别针对每个基站计算出一个判决值Di,方法可以如下:
Figure G2008101702932D0000132
其中,Ith,max和Ith,min分别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Ith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该Ith,max和Ith,min的值可以由上层协议配置,P则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一个加权值D,方法可以如下:
D = Σ i = 1 M D i * I i Σ i = 1 M I i
最后,根据D的值确定第二偏置值delta,方法可以如下:
Figure G2008101702932D0000141
其中,StepDown和StepUp分别表示向下调整值和向上调整值,可以由上层协议配置通过消息告知终端;
408、终端上报功率余量和第二偏置值delta给基站;
409、基站根据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信道质量、功率余量和第二偏置值delta选择合适的MCS等级,通过查找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间的对应关系表,可以获得每一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计算出前后两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解调门限差ΔMCS,即上次通信时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和这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的差值;
410、基站根据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和ΔMCS获知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具体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等于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ΔMCS、第二偏置值delta以及delta_MCS_offset四者之和,即PTX=Plast+ΔMCS+delta+delta_MCS_offset;其中,delta_MCS_offset用于补偿解调门限差ΔMCS的误差;
411、基站将上行发送功率PTX的量化值通过消息告知终端。
当然,由于上行发送功率PTX的量化值的范围较大,因此量化产生的误差也会较大,所以,为了减少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量化产生的误差,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如下:
基站选择出合适的MCS等级后,将选择的MCS等级通过消息告知终端,终端根据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对应关系表查找出该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由此终端也可计算出前后两次选择的MCS对应解调门限差ΔMCS,最后依据步骤410中计算PTX的公式,即PTX=Plast+ΔMCS+delta+delta_MCS_offset计算出发送功率PTX。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终端需要保存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对应关系表、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以及上次选择的MCS等级等信息,其中,如果没有保存终端上次选择的MCS等级,那么保存终端上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值也是可以的;由此可知,这种方法需要增加终端计算和存储开销,虽然可以减少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量化产生的误差,但增加了实际操作的复杂度。
至于是由基站将计算出的上行发送功率的量化值发给终端,还是让基站将选择的MCS等级发给终端,然后由终端查表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可以根据实际操作复杂度而定。
另外,为了保证在下次基站选择MCS等级时,可以利用到更精确的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避免终端在空口上报该PTX时带来的开销和误差,基站在将选择的MCS等级通过消息告知终端的同时,还可以按步骤409和410的方法计算出ΔMCS和发送功率PTX并保存,以供下次选择MCS等级时使用。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负载指示信息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而且,由于本实施例是根据选择的M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和负载指示信息来控制上行发送功率的,即综合考虑到多个基站的负载情况,以及这些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受干扰程度,所以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相比,本实施例可以更好地平衡基站吞吐率和受干扰水平,但是实际操作复杂度相对较高。
实施例五、
根据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方法,本实施例将以基站作为动作的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即基站获取其他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例如,基站可以通过地面网络传输获得该基站的相邻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501、终端接收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导频/前导/SCH的发送功率信息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广播消息或上层协议配置在链路建立过程中告知终端;
502、终端测量基站导频/前导/SCH的发送功率,据此终端估计出与基站间的路径损耗;
503、终端根据路径损耗估计出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度I,比如,假定终端以配置的最大发送功率发送,则用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减去路径损耗即可以得到信号强度I;
504、终端将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I分别与相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进行比较,将大于相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的信号强度I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同时按照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505、终端从所述监视集中依照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M个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其中,M大于1,M的值可以由上层协议配置;
506、终端将选择的M个基站的标识,以及对应的基站的相关信息,例如信号强度等上报给基站;
507、基站通过地面网络传输获得其相邻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的最大Ith,max值与最小值Ith,min和负载指示信息,并储存这些信息;
508、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M个基站的标识,在储存的信息中找出该M个基站的标识所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等基站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找到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等基站的相关信息计算出功率余量;比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对M个路径损耗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分别进行加权,如下:
PL w = Σ i = 1 M PL i 2 Σ i = 1 M PL i I th , w = Σ i = 1 M I th , i 2 Σ i = 1 M I th , i
其中,PLw,Ith,w分别为路径损耗和信号强度阈值Ith的加权值;
其次,将这两个加权值相加即可得到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假定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为P,则用计算表达式为:P=PLw+Ith,w
最后,由功率余量等于该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减去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可知:PHR=PLw+Ith,w-Plast,其中,PHR表示功率余量,Plast表示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
509、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M个基站的标识,在储存的信息中找出相应的负载指示信息,比如OSI信息,以及信号强度等基站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这些负载指示信息,以及基站的相关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例如该调整值可以是对M个信号强度的权值和相应的M个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的权值之间的偏置值,即第二偏置值,假设第二偏置值为delta,则确定第二偏置值delta的方法可以如下:
首先,对步骤403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I进行加权:
I w = Σ i = 1 M I i 2 Σ i = 1 M I i
其次,在计算第二偏置值delta之前,可以分别针对每个基站计算出一个判决值Di,方法可以如下:
Figure G2008101702932D0000172
其中,Ith,max和Ith,min分别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Ith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该Ith,max和Ith,min的值可以由上层协议配置,P则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一个加权D,方法可以如下:
D = Σ i = 1 M D i * I i Σ i = 1 M I i
最后,根据D的值确定第二偏置值delta,方法可以如下:
其中,StepDown和StepUp分别表示向下调整值和向上调整值,可以根据运营商的策略进行预置;
510、基站根据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信道质量、功率余量和第二偏置值delta选择合适的MCS等级,通过查找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间的对应关系表,可以获得每一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计算出前后两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解调门限差ΔMCS;
511、基站根据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和ΔMCS计算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具体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等于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ΔMCS、第二偏置值delta以及delta_MCS_offset四者之和,即PTX=Plast+ΔMCS+delta+delta_MCS_offset;其中,delta_MCS_offset用于补偿解调门限差ΔMCS的误差;
512、基站将上行发送功率PTX的量化值通过消息告知终端。
当然,由于上行发送功率PTX的量化值的范围较大,因此量化产生的误差也会较大,所以,为了减少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量化产生的误差,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如下:
基站选择出合适的MCS等级后,将选择的MCS等级通过消息告知终端,终端根据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对应关系表查找出该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由此终端也可计算出前后两次选择的MCS对应解调门限差ΔMCS,最后依据步骤511中计算PTX的公式,即PTX=Plast+ΔMCS+delta+delta_MCS_offset计算出发送功率PTX。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终端需要保存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对应关系表、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以及上次选择的MCS等级等信息,其中,如果没有保存终端上次选择的MCS等级,那么保存终端上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值也是可以的;由此可知,这种方法需要增加终端计算和存储开销,尽管这样,虽然可以减少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量化产生的误差,但增加了实际操作的复杂度。
另外,为了保证在下次基站选择MCS等级时,可以利用到更精确的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避免终端在空口上报该PTX时带来的开销和误差,基站在将选择的MCS等级通过消息告知终端的同时,还可以按步骤510和511的方法计算出ΔMCS和发送功率PTX并保存,以供下次选择MCS等级时使用。
至于是由基站将计算出的上行发送功率的量化值发给终端,还是让基站将选择的MCS等级发给终端,然后由终端查表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可以根据实际操作复杂度而定。
当然,本实施例的终端还可以从所述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并将该基站的标识并上报给基站,然后基站再根据终端上报的基站的标识找到相应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和负载指示信息,根据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调整值,最后根据调整值调整来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具体可以参见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在此不再累赘。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负载指示信息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而且,由于本实施例是根据选择的M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来控制上行发送功率的,即综合考虑到多个基站的负载情况,以及终端对这些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干扰程度,所以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相比,本实施例可以更好地平衡基站吞吐率和受干扰水平,当然,本实施例的实际操作复杂度相对也会较高;另外,本实施例的负载指示信息、干扰信号强度阈值及其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不需通过广播消息告知终端,只需通过地面网络告知基站,或者将这些信息预先缓存在基站内,所以与实施例四相比,可以节省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以及节省终端的计算和存储开销。
实施例六、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与前几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不需利用负载指示信息,而是让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形成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然后再将该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通过广播方式或地面网络传输方式发送出去。该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如下:
首先,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例如,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分别计算到达所述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然后分别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相应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若否,则认为可以忽略,不作处理;若是,则将信号强度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照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然后从该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对应的基站的标识,根据选择的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得到相应的基站的相关信息,最后根据基站的相关信息计算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
需说明的是,该动作的主体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当该动作的主体为终端时,则终端可以通过接收基站的广播消息,或在链路建立过程中从上层协议配置处来获知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当该动作的主体为基站时,则基站可以通过地面网络传输来获取其他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另外,所述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当然也包括获取一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以下将举例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假定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进行调整,形成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2,那么,如图6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601、终端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2,具体可以是:
基站通过广播形式将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2发送出去,由终端自行接收,或者通过地面网络传给其相邻的各个基站,然后再由各个基站通过消息告知各自覆盖面内的终端;
602、终端测量多个基站的导频/前导/SCH的发送功率,并估计出与各个基站间的路径损耗PL,具体可参见其他实施例;
603、终端根据路径损耗PL估计出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度I,比如,假定终端以配置的最大发送功率Pmax发送,则用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减去路径损耗即可以得到信号强度I,用公式表示为:I=Pmax-PL;
604、终端将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I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2进行比较,将大于相对应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2的信号强度I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集合,即监视集,同时按照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605、终端从所述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
606、终端根据选择的基站的标识所对应的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2等相关的基站的信息计算出功率余量,具体可以为:
终端根据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2和路径损耗PL计算出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P,即P=Ith2+PL,然后根据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P和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Plast计算出功率余量PHR,即PHR=P-Plast,将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代入,可推出:PHR=Ith2+PL-Plast
607、终端上报功率余量PHR给基站;
608、基站根据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Plast、功率余量PHR和当前信道质量选出合适的MCS等级,通过查找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间的对应关系表,可以获得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计算前后两次目标SINR的差值ΔMCS;
609、基站根据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和ΔMCS获知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具体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等于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ΔMCS以及delta_MCS_offset三者之和,即PTX=Plast+ΔMCS+delta_MCS_offset;其中,delta_MCS_offset用于补偿解调门限差ΔMCS的误差;
610、基站将上行发送功率PTX的量化值通过消息告知终端。
当然,由于上行发送功率PTX的量化值的范围较大,因此量化产生的误差也会较大,所以,为了减少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量化产生的误差,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如下:
基站选择出合适的MCS等级后,选择的MCS等级通过消息告知终端,终端根据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对应关系表查找出该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由此终端也可计算出前后两次选择的MCS对应解调门限差ΔMCS,最后依据步骤609中计算PTX的公式,即PTX=Plast+ΔMCS+delta_MCS_offset计算出发送功率PTX。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终端需要保存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与MCS等级对应关系表、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以及上次选择的MCS等级等信息,其中,如果没有保存终端上次选择的MCS等级,那么保存终端上次选择的MCS等级对应的数据信道的目标SINR值也是可以的;由此可知,这种方法需要增加终端计算和存储开销,虽然可以减少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时量化产生的误差,但增加了实际操作的复杂度。
至于是由基站将计算出的上行发送功率的量化值发给终端,还是让基站将选择的MCS等级发给终端,然后由终端查表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可以根据实际操作复杂度而定。
另外,为了保证下次基站选择MCS等级时,可以利用到更准确的终端上一次的上行发送功率,避免终端在空口上报该PTX时带来的开销和误差,基站在将选择的MCS等级通过消息告知终端的同时,还可以按步骤608和609的方法计算出ΔMCS和发送功率PTX并保存,以供下次选择MCS等级时使用。
当然,除了以上所描述的由终端来计算功率余量之外,也可以让基站来计算,即终端将选择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有关信息上报给基站,然后基站通过自身接收到的或预先存储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Ith2来计算功率余量,这样,就可以节省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以及节省终端的计算和存储开销。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主要以在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为例进行说明的,除此之外,为了可以综合考虑到多个基站的负载情况,以及终端对这些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干扰程度,使得可以更好地平衡基站吞吐率和受干扰水平,还可以在监视集中依照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M个信号强度对应的基站的标识,然后根据选择的M个基站的标识所对应的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来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其中,M大于1。
由上可知,由于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形成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然后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也考虑进去,使得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
实施例七、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
运算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701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调整单元703,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702计算出来的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其中,如图7所示,所述调整单元703还可以包括:
调整子单元7031,用于根据所述运算单元702计算出来的调整值调整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
计算子单元7032,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子单元7031调整后的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该通信设备可以为终端或基站。
当该通信设备为终端时,如图8所示,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7041,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第一计算单元7042,用于分别计算到达所述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第一判断单元7043,用于分别判断所述第一计算单元7042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获取单元7041获取到的相应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若是,将信号强度以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第一选择单元7044,用于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7043判断所得到的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
第一查找单元7045,用于根据第一选择单元7044选择的基站的标识在所述获取单元701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中查找对应的负载指示信息;
所述运算单元7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查找单元7045查找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例如,运算单元702可以根据第一查找单元7045查找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第一偏置值,最后调整单元703根据该第一偏置值来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需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偏置值为选择的基站的标识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之间的偏置值。
又例如,运算单元702在计算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时就将负载指示信息考虑进去了,即运算单元702可以根据第一查找单元7045查找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最后调整单元703再根据调整后的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这样,在选择MCS等级时更能匹配当前的信道条件,以及可以更准确的控制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受干扰水平。
当然,为了可以综合考虑到多个基站的负载情况,以及终端对这些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干扰程度,使得可以更好地平衡基站吞吐率和受干扰水平,当该通信设备为终端时,该通信设备除了可以为图8所示的结构外,其结构还可以如图9所示,即还可以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7051,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第二计算单元7052,用于分别计算到达所述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第二判断单元7053,用于分别判断所述第二计算单元7052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7051获取到的相应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若是,将信号强度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第二选择单元7054,用于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7053判断得到的监视集中依照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M个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其中,M大于1,M的值可以由上层协议配置;
第二查找单元7055,用于根据第二选择单元7054选择的M个基站的标识在所述获取单元701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中查找对应的负载指示信息;
所述运算单元7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查找单元7055查找到的M个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由上可知,本方案的通信设备可以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并根据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调整值来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由于该方案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负载指示信息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以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
实施例八、
为了更好实施实施例六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供另一种通信设备,如图10所示,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第三运算单元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获取单元801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如图10所示,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803,用于分别计算到达所述第三获取单元801获取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所对应的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第三判断单元804,用于分别判断所述第三计算单元803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三获取单元801获取到的相应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若是,将信号强度以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第三选择单元805,用于从所述第三判断单元804判断得到的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
第三查找单元806,用于根据第三选择单元805选择的基站的标识在所述第三获取单元801获取到的多个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中查找对应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第三运算单元8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查找单元806查找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由上可知,本方案的通信设备可以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其中,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由于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的负载程度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控制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
实施例九、
为了更好实施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1所示,包括:
第一终端901,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第一基站902,用于接受第一终端901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其中,第一终端901可以包括获取单元701、运算单元702和调整单元703,当然,还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7041、第一计算单元7042、第一判断单元7043和第一选择单元7044;或者第二获取单元7051、第二计算单元7052、第二判断单元7053和第二选择单元7054;
其中,调整单元703还可以包括调整子单元7031和计算子单元7032。
由上可知,本方案的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终端901可以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最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由于该通信系统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的负载程度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控制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
实施例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
第二终端1001,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第二基站1002,用于接受第二终端1001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其中,第二终端1001可以包括第三获取单元801和第三运算单元802,还可以包括第三计算单元803、第三判断单元804和第三选择单元805。
由上可知,本方案的通信系统中的第二终端1001可以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其中,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由于该通信系统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的负载程度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控制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
实施例十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
第三基站1101,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第三终端1102,用于接受第三基站1101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其中,第三基站1101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701、运算单元702和调整单元703,当然,还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7041、第一计算单元7042、第一判断单元7043和第一选择单元7044;或者第二获取单元7051、第二计算单元7052、第二判断单元7053和第二选择单元7054;
其中,调整单元703还可以包括调整子单元7031和计算子单元7032。
由上可知,本方案的通信系统中的第三基站1101可以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最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由于该通信系统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的负载程度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控制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而且本实施例的负载指示信息不需通过广播消息告知第三终端1102,只需通过地面网络告知第三基站1101,或者将这些信息预先缓存在第三基站1101内,与实施例九相比,可以节省第三终端1102与第三基站1101之间的信令交互,以及节省第三终端1102的计算和存储开销。
实施例十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4所示,包括:
第四基站1201,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第四终端1202,用于接受第四基站1201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其中,第四基站1201可以包括第三获取单元801和第三运算单元802,还可以包括第三计算单元803、第三判断单元804和第三选择单元805。
由上可知,本方案的通信系统中的第四基站1201可以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其中,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由于该通信系统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基站的负载程度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控制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而且本实施例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不需通过广播消息告知第四终端1202,只需通过地面网络告知第四基站1201,或者将这些信息预先缓存在第四基站1201内,与实施例十相比,可以节省第四终端1202与第四基站1201之间的信令交互,以及节省第四终端1202的计算和存储开销。
综上,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对上行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时,将各个基站的负载程度也考虑进去了,所以可以避免当基站的负载过重时,上行发送功率不会进一步作调整的问题,可以更准确地控制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保证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而且,本发明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获知各个基站的负载程度,例如可以通过接收带有负载指示信息的广播消息,或者由基站通过地面网络传输接收负载指示信息,然后再通过消息告知其覆盖面内的终端等等方式来获知各个基站的负载程度;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控制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例如既可以根据一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来计算调整值,也可以根据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来计算调整值,即可以由终端来计算调整值,也可以由基站来计算;即可以由基站计算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然后告知给终端,也可以由终端自身直接计算得出,等等。总之,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更准确的方法来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从而使得基站覆盖面内的终端的性能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
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具体为:
接收多个基站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携带有负载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具体为:
接收多个基站通过地面网络传输的负载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具体为:
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
根据调整后的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分别计算到达所述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分别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相应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若是,将信号强度以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从所述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
根据选择的基站的标识在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中查找对应的负载指示信息;
根据查找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查找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具体为:
根据查找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第一偏置值,所述第一偏置值为选择的基站的标识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之间的偏置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分别计算到达所述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分别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相应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若是,将信号强度以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从所述监视集中依照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M个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M大于1;
根据选择的M个基站的标识在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中分别查找对应的负载指示信息;
根据查找到的M个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查找到的M个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具体为:
根据M个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第二偏置值,所述第二偏置值为选择的M个基站的标识所对应的M个信号强度的权值和M个干扰信号强度阈值的权值之间的偏置值。
9.一种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之后还包括:
分别计算到达所述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分别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相应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若是,将信号强度以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从所述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对应的基站的标识;
根据选择的基站的标识所对应的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1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
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出来的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算单元计算出来的调整值调整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子单元调整后的终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功率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到达所述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判断所述第一计算单元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相应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若是,将信号强度以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得到的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
第一查找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选择单元选择的基站的标识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中查找对应的负载指示信息;
所述运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查找单元查找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到达所述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判断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相应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若是,将信号强度以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第二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监视集中依照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M个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M大于1;
第二查找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选择单元选择的M个基站的标识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中查找对应的负载指示信息;
所述运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查找单元查找到的M个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
1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第三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获取单元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到达所述第三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所对应的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判断所述第三计算单元计算出来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三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相应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若是,将信号强度以及其对应的基站的标识加入监视集,并按信号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第三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得到的监视集中选择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基站的标识;
第三查找单元,用于根据第三选择单元选择的基站的标识在所述第三获取单元获取到的多个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中查找对应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第三运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查找单元查找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
1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第一基站,用于接受第一终端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1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第二基站,用于接受第二终端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1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基站,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负载指示信息,根据获取到的负载指示信息计算出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值,然后根据所述调整值调整上行发送功率;
第三终端,用于接受第三基站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2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四基站,用于获取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的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计算出上行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强度阈值为各个基站根据负载程度对自身的干扰信号强度阈值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第四终端,用于接受第四基站作出的关于调整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CN200810170293A 2008-10-20 2008-10-20 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7291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0293A CN101729102A (zh) 2008-10-20 2008-10-20 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0293A CN101729102A (zh) 2008-10-20 2008-10-20 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9102A true CN101729102A (zh) 2010-06-09

Family

ID=42449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0293A Pending CN101729102A (zh) 2008-10-20 2008-10-20 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9102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286A (zh) * 2010-12-23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和功率动态调整的方法及其系统
WO2012016395A1 (zh) * 2010-08-04 2012-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上行干扰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2457979A (zh) * 2010-11-02 2012-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791020A (zh) * 2011-05-20 2012-11-2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调整无线电发射功率的方法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3582096A (zh) * 2012-08-03 2014-02-1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US8768401B2 (en) 2009-03-16 2014-07-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for power control
GB2510897A (en) * 2013-02-18 2014-08-20 Ubiquisys Ltd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a plurality of basestations
CN104883708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调度方法、控制器及第一接入节点ap
CN105075352A (zh) * 2013-02-15 2015-11-18 Lg电子株式会社 执行多通信系统会聚网络中的发送tx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64661A (zh) * 2014-09-18 2017-05-10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低成本无线宽带通信系统的有限功率传输状态的方案
CN107770808A (zh) * 2016-08-19 2018-03-06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92751A (zh) * 2017-06-20 2020-03-17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7478171A (zh) * 2023-12-26 2024-01-30 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串扰抑制方法、管理模块、光伏设备及光伏系统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08718B2 (en) 2009-03-16 2015-04-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for power control
US8768401B2 (en) 2009-03-16 2014-07-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for power control
WO2012016395A1 (zh) * 2010-08-04 2012-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上行干扰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2378259A (zh) * 2010-08-04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上行干扰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2378259B (zh) * 2010-08-04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上行干扰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2457979A (zh) * 2010-11-02 2012-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457979B (zh) * 2010-11-02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026286B (zh) * 2010-12-23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和功率动态调整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2026286A (zh) * 2010-12-23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和功率动态调整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2791020A (zh) * 2011-05-20 2012-11-2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调整无线电发射功率的方法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3582096A (zh) * 2012-08-03 2014-02-1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075352B (zh) * 2013-02-15 2019-01-04 Lg电子株式会社 执行多通信系统会聚网络中的发送tx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75352A (zh) * 2013-02-15 2015-11-18 Lg电子株式会社 执行多通信系统会聚网络中的发送tx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9756575B2 (en) 2013-02-18 2017-09-05 Ubiquisys Limited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a plurality of basestations
GB2510897A (en) * 2013-02-18 2014-08-20 Ubiquisys Ltd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a plurality of basestations
US9615337B2 (en) 2013-02-18 2017-04-04 Ubiquisys Limited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a plurality of basestations
GB2567092B (en) * 2013-02-18 2019-07-17 Ubiquisys Ltd Controlling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plurality of basestations
US9749993B2 (en) 2013-02-18 2017-08-29 Ubiquisys Limited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a plurality of basestations
GB2510897B (en) * 2013-02-18 2019-06-19 Cisco Tech Inc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a plurality of basestations
GB2567092A (en) * 2013-02-18 2019-04-03 Ubiquisys Ltd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a plurality of basestations
WO2015127761A1 (zh) * 2014-02-28 2015-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调度方法、控制器及第一接入节点ap
CN104883708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调度方法、控制器及第一接入节点ap
CN106664661A (zh) * 2014-09-18 2017-05-10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低成本无线宽带通信系统的有限功率传输状态的方案
CN107770808A (zh) * 2016-08-19 2018-03-06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92751A (zh) * 2017-06-20 2020-03-17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0892751B (zh) * 2017-06-20 2023-12-2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7478171A (zh) * 2023-12-26 2024-01-30 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串扰抑制方法、管理模块、光伏设备及光伏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9102A (zh) 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RU2413367C2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скоростью передачи в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ых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US732156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 channel condition of a forward link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222117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передачи отдельных частей радиопередачи
EP1779554B1 (en) Quality control scheme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CN102291213B (zh) 一种计算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终端及方法
US8116698B2 (en) Generalized MIMO-beamforming weight estimation
CN101127747B (zh)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10198180B (zh) 一种链路自适应调整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16092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KR20150115686A (ko) 변조 코딩 방식 및 기준 신호 패턴을 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3580739B (zh) 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上报及确定方法和设备
US20130223415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U2013125496A (ru)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координации передач в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х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истемах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кластеризаци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ей
CN101998497A (zh) 一种非周期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KR940701608A (ko) 이중 전력 제어 시스템
CN103580779B (zh) 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上报及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148510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WO2015196589A1 (zh)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496396A (zh) 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由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执行的用于彼此通信的方法
US955364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SPA WCDMA uplink pilots
CN105207738B (zh) 一种信道参数上报方法、装置、通信终端及基站
CN107872260A (zh)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3152083B (zh) 一种传输模式的选择方法和设备
SE521005C2 (sv) En metod och ett system för att använda diversitetsinformation extraherande i upplänken vid nedlänks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