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2794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2794B
CN101722794B CN2009102051596A CN200910205159A CN101722794B CN 101722794 B CN101722794 B CN 101722794B CN 2009102051596 A CN2009102051596 A CN 2009102051596A CN 200910205159 A CN200910205159 A CN 200910205159A CN 101722794 B CN101722794 B CN 101722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major trough
bracing ply
inflation tyr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51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2794A (zh
Inventor
铃木贵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2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2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2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27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这种充气轮胎(1)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上看,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外周向主槽(52)的距离(t)和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带边缘垫(35)的胎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距离(b)之间满足0.85≤t/b≤0.90的关系。另外,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层(33)的半宽(d)和从轮胎赤道平面到上述细槽的距离(u)之间满足0.97≤d/u≤1.03的关系,并且位于最外层中的上述带束层的半宽(a)和上述外周向主槽的距离(t)之间满足1.15≤a/t≤1.25的关系。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在充气轮胎中,在胎宽方向的轮胎触地端的外侧上设有细肋。这种细肋就是所谓的磨损牺牲肋,通过在轮胎转动时主动地磨损,从而降低胎肩肋主体的不均匀磨损。在采用这种结构的现有充气轮胎中,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8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包括:带层,层积多个带束层而成,并且设置在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和带边缘垫,设置在所述带束层的端部,并且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4条周向主槽;由这些周向主槽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和设置在胎面胎肩区域的所述陆部而在该陆部的胎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上形成细肋的细槽。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主槽中的位于轮胎触地端上的左右周向主槽称为外周向主槽,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上,从轮胎赤道平面到上述外周向主槽的距离t和从轮胎赤道平面到上述带边缘垫的胎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距离b之间满足0.85≤t/b≤0.90的关系,具有最大宽度的上述带束层的半宽d和从轮胎赤道平面到上述细槽的距离u之间满足0.97≤d/u≤1.03的关系,并且位于最外层中的上述带束层的半宽a和上述外周向主槽的距离t之间满足1.15≤a/t≤1.25的关系。
在该充气轮胎中,优化了从轮胎赤道平面到外周向主槽的距离t和从轮胎赤道平面到带边缘垫的胎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距离b的比t/b、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层的半宽d和从轮胎赤道平面到细槽53的距离u的比d/u、以及位于最外层中的带束层的半宽a和距离t的比a/t。在这种结构中,因为优化了胎面的槽和带束层的位置关系以及槽和槽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缓和由于轮胎的制造精度造成的胎面厚度的偏差。由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将上述周向主槽中的位于轮胎赤道平面侧上的周向主槽称为内周向主槽时,从轮胎赤道平面到上述内周向主槽的距离s和上述细槽的距离u之间满足0.18≤s/u≤0.20的关系。
在该充气轮胎的这种结构中,因为优化了内周向主槽和细槽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减小由于轮胎的制造精度造成的胎面厚度的偏差。由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更为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上述外周向主槽的距离t和上述细槽的距离u之间满足0.55≤t/u≤0.60的关系。
在该充气轮胎中,因为优化了外周向主槽和细槽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由于轮胎的制造精度造成的胎面厚度的偏差。由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进一步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当在位于最外层中的上述带束层和具有最大宽度的上述带束层之间设置上述带束层(以下称为中间带束层)时,从上述外周向主槽的槽底到位于最外层中的上述带束层的距离D1、从上述细槽的槽底到上述中间带束层的胎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距离D2、和从上述细槽的槽底到具有最大宽度的上述带束层的距离D3之间满足0.35≤D1/D2≤0.40和0.85≤D2/D3≤1.00的关系。
在该充气轮胎中,因为优化了胎肩区域中的每一个槽和每一个带束层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在轮胎转动时降低位于带边缘垫附近的胎面厚度的变化。由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上述外周向主槽的槽深G1和上述细槽的槽深G2之间满足0.8≤G2/G1≤1.0的关系。
在该充气轮胎中,因为优化了外周向主槽的槽深G1和细槽的槽深G2的比G2/G1,所以能够在轮胎转动时抑制位于带边缘垫附近的胎面厚度的变动。由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进一步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胎面胎肩区域中的上述陆部的中心部分具有无槽结构。
在该充气轮胎中,因为胎肩肋的中心部分没有被槽分割,所以能够确保胎肩肋的刚性。由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适用于重载充气轮胎。
在重载充气轮胎中,因为会被施加较高的负载,所以轮胎容易发生不均匀磨损。因此,通过使用这种重载充气轮胎,从而获得显著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化了从轮胎赤道平面到外周向主槽的距离t和从轮胎赤道平面到带边缘垫的胎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距离b的比t/b、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层的半宽d和从轮胎赤道平面到细槽53的距离u的比d/u、以及位于最外层中的带束层的半宽a和距离t的比a/t。在这种结构中,因为优化了胎面的槽和带束层的位置关系以及槽和槽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减小由于轮胎的制造精度造成的胎面厚度的偏差。由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
图2为表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改进的实例的说明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
符号说明
1充气轮胎
2帘布层
3带束层
4胎面胶
4本发明实例
6本发明实例
31~34带束层
35带边缘垫
51内周向主槽
52外周向主槽
53细槽
61、62中心肋
63胎肩肋
631细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该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中,包括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取代或者显然能够取代、并且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另外,本实施例所记载的多个改进的实例可在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进行任意的组合。
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改进的实例的说明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
充气轮胎
该充气轮胎1的结构中具有帘布层2、带束层3、和胎面胶4(参照图1)。帘布层2呈环状地在整个左右胎圈芯(图中未示出)伸展,形成轮胎的骨架。带束层3由多个带束层31~34层合形成,设置在帘布层2的轮胎径向外圈上。胎面胶4设置在帘布层2以及带束层3的轮胎径向外圈上,形成轮胎的胎面。
另外,充气轮胎1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51、52和由这些周向主槽51、52形成的多个陆部(肋)61~63(参照图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以轮胎赤道平面CL为界限的胎面的左右区域中,分别形成两条周向主槽51、52。即,在胎面中形成有4条周向主槽51、52。这些周向主槽51、52中,将位于轮胎赤道平面CL侧的2条周向主槽51称为内周向主槽,将位于轮胎触地端上的左右周向主槽52称为外周向主槽。借助这些周向主槽51、52,在胎面中心部分中形成3条中心肋61、62,而且在左右胎面胎肩区域中分别形成胎肩肋63。由此,形成了以肋为基调的胎面花纹。
另外,充气轮胎1在胎肩肋63上具有细槽53(参照图1)。该细槽53沿胎面的踏面侧,即胎肩肋63的胎宽方向外侧的端部(触地端附近)设置,在胎肩肋63的端部(胎肩垫胶)形成细肋631。该细肋631是所谓的磨损牺牲肋,通过在轮胎转动时主动地磨损,从而抑制胎肩肋63整体的磨损。
其中,在该充气轮胎1中设置了带边缘垫35。带边缘垫35被密封在带束层32、33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内。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三角形状剖面的带边缘垫35被密封在从轮胎径向外侧数起的第二个带束层32的端部和第三个带束层33的端部之间。此时,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外周向主槽52的距离t和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带边缘垫35的胎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距离b之间满足0.85≤t/b≤0.90的关系。另外,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中,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层(从轮胎径向外侧数起第三个带束层)33的半宽d和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细槽53的距离u之间满足0.97≤d/u≤1.03的关系。另外,位于最外层中的带束层31的半宽a和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外周向主槽52的距离t之间满足1.15≤a/t≤1.25的关系。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带束层的半宽a、c、d以及距离轮胎赤道平面CL的距离b、s~u,是在将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上并施加规定内压,同时在无负载状态下测量的结果。另外,距离s~u是指到槽中心的距离。
此处,适用轮辋是指JATMA中定义的“适用轮辋(ApplicationRim)”、TRA中定义的“设计轮辋(Design Rim)”、或者ETRTO中定义的“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另外,规定内压是指JATMA中定义的“最高气压”、TRA中定义的“不同冷胎充气气压下的轮胎负载限值”的最大值、或者ETRTO中定义的“充气气压”。另外,规定载重是指JATMA中定义的“最大负载能力”、TRA中定义的“不同冷胎充气气压下的轮胎负载限值”的最大值、或者ETRTO中定义的“负载能力”。但是,在轿车用轮胎时,规定内压是指气压为180kPa,规定载重是最大负载能力的88%。
效果
如上所述,在该充气轮胎1中,优化了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外周向主槽52的距离t和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带边缘垫35的胎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距离b的比t/b、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层33的半宽d与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细槽53的距离u的比d/u、以及位于最外层中的带束层31的半宽a和距离t的比a/t(参照图1)。在这种结构中,因为优化了胎面的槽51~53和带束层3(带束层31~34)的位置关系以及槽51~53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减小由于轮胎的制造精度造成的胎面厚度的偏差。由此,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改进的实例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内周向主槽51的距离s和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细槽53的距离u之间满足0.18≤s/u≤0.20的关系(参照图1)。在这种结构中,因为优化了内周向主槽51和细槽53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由于轮胎的制造精度造成的胎面厚度的偏差。由此,具有更为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外周向主槽52的距离t和细槽53的距离u之间满足0.55≤t/u≤0.60的关系(参照图1)。在这种结构中,因为优化了外周向主槽52和细槽53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由于轮胎的制造精度造成的胎面厚度的偏差。由此,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将以密封在位于最外层中的带束层31和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层33之间的方式设置的带束层32称为中间带束层(参照图1)。此时,在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从外周向主槽52的槽底到位于最外层中的带束层31的距离D1、从细槽53的槽底到中间带束层32的胎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距离D2、和从细槽53的槽底到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层33的距离D3之间满足0.35≤D1/D2≤0.40且0.85≤D2/D3≤1.00的关系。在这种结构中,因为优化了胎肩区域中的每一个槽52、53和每一个带束层31~33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在轮胎转动时降低位于带边缘垫附近35的胎面厚度的变化。由此,具有进一步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外周向主槽52的槽深G1和细槽53的槽深G2之间满足0.8≤G2/G1≤1.0的关系(参照图2)。因为优化了外周向主槽52的槽深G1和细槽53的槽深G2的比G2/G1,所以能够在轮胎转动时降低位于带边缘垫35附近的胎面厚度的变化。由此,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胎肩区域中的陆部63的中心部分为无槽结构(图中未示出)。即,优选在在胎肩肋63的中心处(除端部以外的部分)不形成槽。在这种结构中,因为在胎肩肋63的中心处没有被槽分割开,所以确保了胎肩肋63的刚性。由此,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另外,此处的槽是指槽深5mm或更大、且槽宽1mm或更大、且2mm或更小的槽。另外,也可以将槽设置在胎肩肋63的端部处。
适用对象
另外,该充气轮胎1优选应用到重载充气轮胎。在这种重载充气轮胎中,因为会被施加较重的负载,所以轮胎容易发生不均匀磨损。因此通过以这种重载充气轮胎作为适用对象,从而具有能够显著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如上所述,陆部61~63具有以肋为基调的胎面花纹(省略图示)。在该结构中,陆部61~63在轮胎周向上形成连续,所以正好能够确保陆部61~63(特别是胎肩肋63)的刚性。由此,具有改善的耐偏磨性能的优点。
但是并不仅限于此,陆部61~63在轮胎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陆部,因此也可以形成以块状花纹为基调的胎面花纹(省略图示)。
而且,陆部61~63也可以具有凸槽(例如,槽宽为5mm左右且槽深较浅的横槽)。在该结构中,具有正好能够通过浅凸槽确保陆部61~63的刚性,并且提高湿路行驶时轮胎的排水性能的优点。另外,在该结构中,在轮胎接地时会堵住接地面的凸槽,接地面的陆部在轮胎周向上形成连续。
性能试验
在本实施例中,在不同条件下针对多个充气轮胎进行有关轮胎耐不均匀磨损性能的性能试验(参照图3)。在该性能试验中,将轮胎尺寸为11R22.5的充气轮胎安装在JATMA规定的适用轮辋上,将2个充气轮胎安装在双门试验车辆的转向轴上。另外,向该充气轮胎施加JATMA定义的最高内压和最大载重。然后,试验车辆在铺设道路上行驶50000km后,观察胎肩肋的不均匀磨损情况,并进行指数评价。该评价是以比较例作为基准(100)来表示的,数值越大越好。
在本发明实例1~10的充气轮胎1中,优化了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外周向主槽52的距离t和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带边缘垫35的胎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距离b的比t/b、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层33的半宽d和从轮胎赤道平面CL到细槽53的距离u的比d/u、以及位于最外层中的带束层31的半宽a和距离t的比a/t(参照图1)。
如试验结果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本发明实例1~10的充气轮胎1中,轮胎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获得了提高(参照图3)。另外,比较本发明实例2~本发明实例4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优化胎肩区域中的每一个槽52、53和每一个带束层31~33的位置关系(D1/D2比以及D2/D3比),轮胎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获得进一步提高。另外,比较本发明实例4~本发明实例6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优化外周向主槽52的槽深G1和细槽53的槽深G2的比G2/G1,轮胎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获得了进一步提高。
而且,比较发明例6与发明例7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优化t/b比与d/u比,轮胎的耐偏磨性能获得进一步提高。而且,比较发明例7与发明例8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优化a/t比和自轮胎赤道面CL到内侧周向主槽51的距离s和从轮胎赤道面CL到细槽53的距离u的比s/u,轮胎的耐偏磨性能获得进一步提高。而且,比较发明例8至发明例10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优化D1/D2比、D2/D3比以及G2/G1比,轮胎的耐偏磨性能获得进一步提高。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具有改善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这一方面非常有用。

Claims (7)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带层,层积多个带束层而成,并且设置在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和带边缘垫,设置在所述带束层的端部,并且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4条周向主槽;由这些周向主槽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和设置在胎面胎肩区域的所述陆部而在该陆部的胎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上形成细肋的细槽,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周向主槽中位于轮胎触地端侧的左右的周向主槽称为外周向主槽时,
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中,从轮胎赤道平面到所述外周向主槽的距离t和从轮胎赤道平面到所述带边缘垫的胎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距离b之间具有0.85≤t/b≤0.90的关系,具有最大宽度的所述带束层的半宽d和从轮胎赤道平面到所述细槽的距离u之间具有0.97≤d/u≤1.03的关系,并且位于最外层的所述带束层的半宽a和所述外周向主槽的距离t之间具有1.15≤a/t≤1.25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将所述周向主槽中位于轮胎赤道平面侧的周向主槽称为内周向主槽时,从轮胎赤道面到所述内周向主槽的距离s和从轮胎赤道面到所述细槽的距离u之间具有0.18≤s/u≤0.20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外周向主槽的距离t和所述细槽的距离u之间具有0.55≤t/u≤0.60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当在位于最外层的所述带束层和具有最大宽度的所述带束层之间设置所述带束层即中间带束层时,
从所述外周向主槽的槽底到位于最外层的所述带束层的距离D1、从所述细槽的槽底到所述中间带束层的胎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距离D2、和从所述细槽的槽底到具有最大宽度的所述带束层的距离D3具有0.35≤D1/D2≤0.40且0.85≤D2/D3≤1.00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外周向主槽的槽深G1和所述细槽的槽深G2之间具有0.8≤G2/G1≤1.0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胎面胎肩区域中的所述陆部的中心部分具有无槽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充气轮胎适用于重载充气轮胎。
CN2009102051596A 2008-10-16 2009-10-16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2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7720 2008-10-16
JP2008267720 2008-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2794A CN101722794A (zh) 2010-06-09
CN101722794B true CN101722794B (zh) 2011-12-21

Family

ID=42444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515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2794B (zh) 2008-10-16 2009-10-16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27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4129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4013B1 (ja) * 2011-09-22 2012-07-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20529B2 (ja) * 2013-02-08 2014-11-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30418A (ja) * 2015-07-29 2017-02-0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23094B2 (ja) * 2015-07-29 2019-05-29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61949B2 (ja) * 2015-10-06 2020-03-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3045470B1 (fr) * 2015-12-16 2017-12-22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presentant des proprietes d'usure et de resistance au roulement ameliore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4129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2794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2579B2 (en) Heavy duty tire
CN101722794B (zh) 充气轮胎
JP507356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705345B (zh) 充气轮胎
CN104057782B (zh) 充气轮胎
KR101790798B1 (ko) 공기 타이어
JP4330561B2 (ja)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520675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139047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2858560A (zh) 充气轮胎
CN104118278B (zh) 充气轮胎
CN104010836A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及其使用方法
CN105026180B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04023998A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02463855A (zh) 充气轮胎
CN102991280A (zh) 高里程卡车轮胎胎面
US8517071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2802968A (zh) 缺气保用轮胎
JP201603300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0878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4077256U (zh) 车辆充气轮胎
JP598732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984980A (zh) 充气轮胎
US8550135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235623B2 (en) Pneumatic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