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8670B - 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8670B
CN101718670B CN2009102291034A CN200910229103A CN101718670B CN 101718670 B CN101718670 B CN 101718670B CN 2009102291034 A CN2009102291034 A CN 2009102291034A CN 200910229103 A CN200910229103 A CN 200910229103A CN 101718670 B CN101718670 B CN 101718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splitter
measuring
flue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91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8670A (zh
Inventor
杜振辉
陈文亮
徐可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ONGYANG 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ONGYANG 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ONGYANG 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ONGYANG 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291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8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8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8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8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8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检测的装置和方法。光谱仪(16)通过法兰(18)与烟道(17)固定,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通过法兰(18)与烟道(17)固定;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的测量信号和光谱仪的测量信号通过电缆线连接到AD转换器(13),并送到计算机(15)。颗粒物和污染气态同时在线监测的方法是DOAS方法的拓展,即吸收光谱中的快变化成分用于污染气体的在线分析,吸收光谱中的慢变化成分扣除污染气体的慢变化吸收后用于颗粒物的在线分析;本发明解决了使用同一套光路同时在线监测污染气体和颗粒物的技术难题,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同时减少在烟道上开凿的探头插入孔,可减轻现场安装、调试以及日后系统维护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的在线监测方法和装置,特别是基于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检测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燃煤和燃油过程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及颗粒物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各国都制订了严格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对烟气的排放进行监测、控制和治理。
当前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s,CEMS),对烟气排放中的气态污染物(SO2、NOx、中环芳烃等)和颗粒物分别采用不同的设备进行监测。颗粒物的在线光学监测方法有不透明度(浊度)法、光散射法、光闪烁法。不透明度法适合于高浓度颗粒物(如污染源排放)的监测,为了避免污染气体吸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要选择在烟气主要成分没有强吸收的波长;光散射法基于烟尘颗粒的光散射效应,一般适合于低浓度颗粒物的测量;光闪烁法基于运动颗粒物对入射光的幅度调制作用,调制信号的幅度与颗粒物的浓度成正比。其它测量方法还有β射线吸收法和电荷法。光学方法具有非接触、无须取样、精度较高、测量速度快等优点。
对烟气中气体污染物的在线监测采用抽取式或插入式,1)抽取式(稀释法):烟道中的烟气经抽取、过滤、稀释、干燥后,被分别送入紫外荧光分析仪(SO2)、化学发光分析仪(NOx)和非分散红外分析仪(COx),烟气稀释的目的在于解决SO2浓度较高时的荧光淬灭现象。2)插入式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使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谱(DOAS)方法,DOAS可以测量的气体包括:SO2,NO2,NO等污染气体,DOAS利用被测气体吸收截面中随波长的快速变化成分,通过数学手段对被测的光谱信号进行快变化的提取,用于气体成分的检测和浓度的在线计算,而气体吸收的慢变化与测量光路中的颗粒物消光、仪器漂移、光源和检测器特性等混杂在一起,不加区分的完全剔除掉了。
按照国家环保部“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76-2007)的要求,CEMS系统的监测项目包括气态污染物(SO2,NO2,NO)、颗粒物及烟气排放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湿度、O2、CO2),现有技术对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分别采用不同的测量单元。如发明专利[CN200810050862](东北电力大学 李少华等)所提出的方法,对污染气体(NOx、SO2、CO、CO2)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对烟气中的颗粒物采用激光通过烟气的衰减系数进行测量,污染气体和颗粒物的测量采用不同的测量单元和各自独立安装,仅是共用同一套数据采集控制器分别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运算。这种所谓的同时在线监测方法的实质是不同设备的集成化。
现有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缺点在于,污染气体和颗粒物分别采用不同的设备测量,并需要分别在烟道开孔安装探头(或取样头),系统的成本高、安装调试繁琐,且维护费用高,不具有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的同时在线监测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插入式的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是光谱仪(16)通过法兰(18)与烟道(17)固定,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通过法兰(18)与烟道(17)固定;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的测量信号和光谱仪的测量信号通过电缆线连接到AD转换器(13),并送到计算机(15)。
所述的光谱仪(16)是由光源驱动器(1)、光源(2)、透镜(3)、光分束器(4)、检测器(5)、前置放大器(6)、光准直器(7)、光学窗(8)、单色器(11)、阵列检测器(12)组成;以电路连接或光的传输方向依次为:光源驱动器(1);光源(2)发出的光穿过透镜(3)到光分束器(4);光分束器分为两路,一路经过检测器(5)到前置放大器(6)连接到AD转换器(13);另一路经过光准直器(7)到光学窗(8)经过探头(9)到光反射器(10);光反射器(10)反射回的光经光分束器(4)经透镜(3)和单色器(11)、阵列检测器(12)连接到AD转换器(13);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连接到AD转换器(13)。
本发明的一种插入式的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方法,光源(2)发出的光经透镜(3)压缩发散角,由分束镜(4)分为两束光,其中的反射光由参考路检测器(5)转换为电信号,并经参考路前置放大器(6)放大后送AD转换器,对测量光强的变化进行监测和校正;分束镜的透射光经准直镜(7)准直、通过光学窗(8)入射到烟道(17)作为入射光,经探头(9)中的反射器(10)将光反射回,测量光经光分束器(4)的反射光由透镜(3)会聚到单色器(11);光谱信号经测量路前置放大器(19)放大滤波后,经AD转换器(13)转换为数字信号,在计算机(15)中做数据的预处理和光谱分析;计算烟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气体的浓度;再依据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获得的烟气排放参数进行颗粒物和各种污染气体的排放量的计算。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光源(2)发出的光经分束镜(4)、准直镜(7)、光学窗(8)入射到烟道(19)的入射光I0(λ),经探头(9)中的反射器(10)将光反射回测量光I(λ),经分束镜反射(4)、透镜(11)聚焦到单色器(12);
2)测量光经单色器中的色散装置分光,由检测器(12)进行光电转换,并经前置放大器(19)放大滤波;
3)放大后的信号经AD转换器(13)转换为数字信号,有计算机(15)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光谱分析;
4)测量数据分析的机理在于朗伯-比尔定律,采用差分吸收光谱方法,通过数字滤波的方法分离吸收光谱中的慢变化成分I′0(λ)作为等效入射光强,分别由快、慢变化计算污染气体的浓度(ci)和颗粒物的浓度(cm)。
ln(I′0(λ)/I(λ))=L∑(σ′i(λ)ci)
ln(I0(λ)/I′0(λ))-L∑(σi0(λ)ci)=Lρcm+z0
测量数据的分析采用差分吸收光谱方法,基于朗伯-比尔定律:
I(λ)=I0(λ)exp[-Lσ(λ)c]          (1)
D(λ)=ln(I0(λ)/I(λ))=Lσ(λ)c    (2)
其中:I0(λ)为入射光强;I(λ)为测量光强;L为光程长(cm);c为气体浓度(mol/cm3);σ(λ)为吸收截面(cm2/mol);D(λ)为光学厚度。
为了消除烟气中颗粒物的光散射对污染气体测量精度的影响,将物质的吸收截面分解为随波长的快变化和慢变化两个部分:
σi(λ)=σi0(λ)+σ′i(λ)         (3)
其中,σ′i(λ)为物质吸收截面中随波长的快速变化部分,σio(λ)为物质吸收截面中随波长的慢变化部分。对式(1)采用数字滤波的方法,可以从测量光中提取其中的慢变化成分:
I(λ)=I0(λ)·exp[-L∑(σ′i(λ)ci)]·
        exp[-L(∑(σi0(λ)ci)+εR(λ)+εM(λ))]·A(λ)            (4)
      =I′0(λ)exp[-L∑(σ′i(λ)ci)]
I′0(λ)=I0(λ)·exp[-L(∑(σi0(λ)ci)+εR(λ)+εM(λ))]·A(λ)  (5)
其中,εR(λ)和εM(λ)分别表示瑞利散射和米散射消光吸收,A(λ)是与光谱系统传输函数相关的系数。式(5)的I′0(λ)描述了气体吸收的慢变化和散射的影响。
基于等效入射光强I′0(λ)和被测物质吸收截面的快变化部分σ′i(λ)来计算物质的浓度:
D′=ln(I′0(λ)/I(λ))=L∑(σ′i(λ)ci)     (6)
烟气吸收光谱中的慢变化来源于气体吸收中的慢变化成分、共存干扰成分的吸收、颗粒物的散射和吸收、仪器的漂移等。通过入射光强I0(λ)和等效入射光强I′0(λ),并扣除主要污染物气体吸收的慢变化后,剩余的烟气吸收光谱慢变化将取决于烟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和粒径分布,可以计算烟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Dm=ln(I0(λ)/I′0(λ))-L∑(σi0(λ)ci)=Lρcm+z0    (7)
式中,Dm是等效的颗粒物消光光学厚度;cm是烟气中颗粒物的浓度;ρ、z0为烟尘的测量模型系数。
这样,在光谱仪的工作波段内,通过消除仪器漂移、扣除吸收光谱中的气体吸收等措施,可以构成不透明度法的颗粒物浓度测量系统。
通过对式(6)和(7)选择多个不同波长处的光学厚度,可以构成线性方程组:
D c ( λ 1 ) D c ( λ 2 ) · · · D c ( λ m - 1 ) D m = LΣ ( σ ic ( λ 1 ) c i LΣ ( σ ic ( λ 2 ) c i · · · LΣ ( σ ic ( λ m - 1 ) c i Lρ c m + z 0 - - - ( 8 )
式中,m为选择波长的序号,通常m大于待测成分的数量。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线性方程(8)求解,可以同时得到烟气中气体污染物(NO2,SO2和NO)和颗粒物的浓度。
5)分束镜(4)出射的另一束光由检测器(5)检测,并经前置放大器(6)、AD转换器(15)转换为数字信号,用作入射光强信号I0(λ)的在线校正,所述校正方法是依据式(9)对测量路的输出进行校正:
Ic(λ,t)=(Iro/Ir(t))I0(λ,t)+b(λ)    (9)
Iro是系统标定时,参考路的输出;
Ir(t)是在线测量时,参考路的输出;
I0(λ,t)是在线测量时,测量路的输出;
b(λ)是与系统传递函数相关的校正常数;
以校正后的Ic(λ,t)代替I0(λ,t)按照上式计算烟气中的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物浓度,可以有效去除光源波动、系统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
上述颗粒物和污染气体的同时在线监测方法是基于同一套光学测量装置,即同一套光源、测量光路、反射器、检测器、信号调理电路和数据采集单元。
上述颗粒物和污染气态同时在线监测的方法是DOAS方法的拓展,即吸收光谱中的快变化成分用于污染气体的在线分析,吸收光谱中的快变化成分扣除污染气体的慢变化吸收后用于颗粒物的在线分析;
上述颗粒物的在线监测方法是不透明度方法的拓展,即通过扣除污染气体吸收的方法,解决污染气体浓度变化对颗粒物监测精度的影响,从而解决不透明度方法中对工作波长选择的局限性。
上述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的方法,分束器分出的非测量光由检测器拾取、放大、AD采集,用作测量光强的监测和校正。
综上所述,本发明解决了使用同一套光路同时在线监测污染气体和颗粒物的技术难题,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同时减少在烟道上开凿的探头(或采用)插入孔,可减轻现场安装、调试以及日后系统维护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框图(光栅+阵列检测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系统结构框图(光栅扫描+点检测器);
图3是测量光谱数据1;
图4是测量光谱数据2。
1-光源驱动器、2-光源、3-透镜、4-光分束器、5-参考路检测器、6-参考路前置放大器、7-光准直器、8-光学窗、9-探头、10-光反射器、11-单色器、12-阵列检测器、13-AD转换器、14-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5-计算机、16-光谱仪外壳、17-烟道、18-连接法兰、19-测量路前置放大器、20-测量路检测器、21-微型电机、22-微型电机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插入式的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光谱仪外壳(16)通过法兰(18)与烟道(17)固定,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通过法兰(18)与烟道(17)固定。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的测量信号和光谱仪的测量信号通过电缆线连接到AD转换器(13),并送到计算机(15)。
光源(2)发出的光经透镜(3)压缩发散角,由分束镜(4)分为两束光,其中的反射光由参考路检测器(5)转换为电信号,并经参考路前置放大器(6)放大后送AD转换器,对测量光强的变化进行监测和校正。分束镜的透射光经准直镜(7)准直、通过光学窗(8)入射到烟道(17)作为入射光,经探头(9)中的反射器(10)将光反射回(也称为测量光),测量光经光分束器(4)的反射光由透镜(3)会聚到单色器(11)。
单色器采用光栅或其它色散元件,本实施例中采用平象场凹面光栅作为色散元件,并使用阵列检测器(12)做多通道信号同时检测,所述阵列检测器可以是光电二极管阵列、CCD、CMOS图像传感器中的一种。阵列检测器的输出是在不同波长上的测量光强,即光谱信号。
光谱信号经测量路前置放大器(19)放大滤波后,经AD转换器(13)转换为数字信号,在计算机(15)中做数据的预处理和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方法依据发明内容一节中的描述采用差分吸收光谱方法,按照式(6)、(7)、(8)计算烟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气体的浓度。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6)光源(2)发出的光经分束镜(4)、准直镜(7)、光学窗(8)入射到烟道(19)的入射光I0(λ),经探头(9)中的反射器(10)将光反射回测量光I(λ),经分束镜反射(4)、透镜(11)聚焦到单色器(12);
7)测量光经单色器中的色散装置分光,由检测器(12)进行光电转换,并经前置放大器(19)放大滤波;
8)放大后的信号经AD转换器(13)转换为数字信号,有计算机(15)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光谱分析;
9)测量数据分析的机理在于朗伯-比尔定律,采用差分吸收光谱方法,通过数字滤波的方法分离吸收光谱中的慢变化成分I′0(λ)作为等效入射光强,分别由快、慢变化计算污染气体的浓度(ci)和颗粒物的浓度(cm)。
ln(I′0(λ)/I(λ))=L∑(σ′i(λ)ci)
ln(I0(λ)/I′0(λ))-L∑(σi0(λ)ci)=Lρcm+z0
测量数据的分析采用差分吸收光谱方法,基于朗伯-比尔定律:
I(λ)=I0(λ)exp[-Lσ(λ)c]       (1)
D(λ)=ln(I0(λ)/I(λ))=Lσ(λ)c    (2)
其中:I0(λ)为入射光强;I(λ)为测量光强;L为光程长(cm);c为气体浓度(mol/cm3);σ(λ)为吸收截面(cm2/mol);D(λ)为光学厚度。
为了消除烟气中颗粒物的光散射对污染气体测量精度的影响,将物质的吸收截面分解为随波长的快变化和慢变化两个部分:
σi(λ)=σi0(λ)+σ′i(λ)     (3)
其中,σ′i(λ)为物质吸收截面中随波长的快速变化部分,σio(λ)为物质吸收截面中随波长的慢变化部分。对式(1)采用数字滤波的方法,可以从测量光中提取其中的慢变化成分:
I(λ)=I0(λ)·exp[-L∑(σ′i(λ)ci)]·
        exp[-L(∑(σi0(λ)ci)+εR(λ)+εM(λ))]·A(λ)   (4)
      =I′0(λ)exp[-L∑(σ′i(λ)ci)]
I′0(λ)=I0(λ)·exp[-L(∑(σi0(λ)ci)+εR(λ)+εM(λ))]·A(λ)    (5)
其中,εR(λ)和εM(λ)分别表示瑞利散射和米散射消光吸收,A(λ)是与光谱系统传输函数相关的系数。式(5)的I′0(λ)描述了气体吸收的慢变化和散射的影响。
基于等效入射光强I′0(λ)和被测物质吸收截面的快变化部分σ′i(λ)来计算物质的浓度:
D′=ln(I′0(λ)/I(λ))=L∑(σ′i(λ)ci)   (6)
烟气吸收光谱中的慢变化来源于气体吸收中的慢变化成分、共存干扰成分的吸收、颗粒物的散射和吸收、仪器的漂移等。通过入射光强I0(λ)和等效入射光强I′0(λ),并扣除主要污染物气体吸收的慢变化后,剩余的烟气吸收光谱慢变化将取决于烟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和粒径分布,可以计算烟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Dm=ln(I0(λ)/I′0(λ))-L∑(σi0(λ)ci)=Lρcm+z0    (7)
式中,Dm是等效的颗粒物消光光学厚度;cm是烟气中颗粒物的浓度;ρ、z0为烟尘的测量模型系数。
这样,在光谱仪的工作波段内,通过消除仪器漂移、扣除吸收光谱中的气体吸收等措施,可以构成不透明度法的颗粒物浓度测量系统。
通过对式(6)和(7)选择多个不同波长处的光学厚度,可以构成线性方程组:
D c ( λ 1 ) D c ( λ 2 ) · · · D c ( λ m - 1 ) D m = LΣ ( σ ic ( λ 1 ) c i LΣ ( σ ic ( λ 2 ) c i ) · · · LΣ ( σ ic ( λ m - 1 ) c i Lρ c m + z 0 - - - ( 8 )
式中,m为选择波长的序号,通常m大于待测成分的数量。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线性方程(8)求解,可以同时得到烟气中气体污染物(NO2,SO2和NO)和颗粒物的浓度。
10)分束镜(4)出射的另一束光由检测器(5)检测,并经前置放大器(6)、AD转换器(15)转换为数字信号,用作入射光强信号I0(λ)的在线校正,所述校正方法是依据式(9)对测量路的输出进行校正:
Ic(λ,t)=(Iro/Ir(t))I0(λ,t)+b(λ)       (9)
Iro是系统标定时,参考路的输出;
Ir(t)是在线测量时,参考路的输出;
I0(λ,t)是在线测量时,测量路的输出;
b(λ)是与系统传递函数相关的校正常数;
以校正后的Ic(λ,t)代替I0(λ,t)按照上式计算烟气中的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物浓度,可以有效去除光源波动、系统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在如图3所示测量的光谱信号,其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SO2、NO和颗粒物的浓度分别为:512ppm、322ppm、110mg/m3
在如图4所示测量的光谱信号,其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SO2、NO和颗粒物的浓度分别为:469ppm、283ppm、362mg/m3
再依据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获得的烟气排放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湿度、O2、CO2)进行颗粒物和各种污染气体的排放量的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见《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75-2007)。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插入式的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采用平面光栅作为色散元件,并使用测量路检测器(20)做单通道信号检测,通过微型电机(21)带动的光栅旋转实现色散波长的扫描。所述检测器可以是光电二极管、光电池、光电倍增管中的一种。所述微型电机(21)由微型电机驱动器(22)驱动。
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例中所描述的技术,它的描述是说明性的,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权限由权利要求所限定,基于本技术领域人员依据本发明所能够变化、重组等方法得到的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插入式的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是光谱仪(16)通过法兰(18)与烟道(17)固定,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通过另一法兰(18)与烟道(17)固定;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的测量信号和光谱仪的测量信号通过电缆线连接到AD转换器(13),并送到计算机(15);光谱仪(16)是由光源驱动器(1)、光源(2)、透镜(3)、分束镜(4)、检测器(5)、前置放大器(6)、光准直器(7)、光学窗(8)、探头(9)、光反射器(10)、单色器(11)和阵列检测器(12)组成;以电路连接或光的传输方向依次为:光源驱动器(1);光源(2)发出的光穿过透镜(3)到分束镜(4);经分束镜分为两路,一路经过检测器(5)到前置放大器(6)连接到AD转换器(13);另一路经过光准直器(7)到光学窗(8)经过探头(9)到光反射器(10);光反射器(10)反射回的光经分束镜(4)、透镜(3)、单色器(11)和阵列检测器(12)连接到AD转换器(13);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4)连接到AD转换器(13)。
2.一种插入式的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光源(2)发出的光经透镜(3)压缩发散角,由分束镜(4)分为两束光,其中的反射光作为参考光,由参考路检测器(5)转换为电信号,并经参考路前置放大器(6)放大后送AD转换器,对测量光强的变化进行监测和校正;分束镜的透射光作为测量光,经准直镜(7)准直、通过光学窗(8)入射到烟道(17),经探头(9)中的反射器(10)反射回到分束镜(4),分束镜(4)反射的测量光由透镜(3)会聚到单色器(11);光谱信号经测量路前置放大器(19)放大滤波后,经AD转换器(13)转换为数字信号,在计算机(15)中做数据的预处理和光谱分析,计算烟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气体的浓度;再依据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单元(16)获得的烟气排放参数进行颗粒物和各种污染气体的排放量的计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式的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是检测方法如下:
1)光源(2)发出的光经分束镜(4)透射、准直镜(7)、光学窗(8)入射到烟道(19)的入射光I0(λ),经探头(9)中的反射器(10)将光反射回测量光I(λ),经分束镜(4)反射、透镜(11)聚焦到单色器(11);
2)光源(2)发出的光经分束镜(4)的反射光,由参考路检测器(5)检测,并经参考路前置放大器(6)、AD转换器(13)转换为数字信号,用作入射光强信号I0(λ)的在线校正;
3)测量光经单色器中的色散装置分光,由阵列检测器(12)进行光电转换,并经测量路前置放大器(14)放大滤波;
4)放大后的信号经AD转换器(13)转换为数字信号,由计算机(15)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光谱分析;
5)测量数据分析的机理在于朗伯-比尔定律,采用差分吸收光谱方法,通过数字滤波的方法分离吸收光谱中的慢变化成分I′0(λ)作为等效入射光强,分别由快、慢变化计算污染气体的浓度(ci)和颗粒物的浓度(cm)。
ln(I′0(λ)/I(λ))=L∑(σ′i(λ)ci)
ln(I0(λ)/I′0(λ))-L∑(σi0(λ)ci)=Lρcm+z0
其中:I0(λ)为入射光强;I(λ)为测量光强;I′0(λ)为等效入射光强;L为光程长(cm);ρ、z0为烟尘的测量模型系数,σ′i(λ)为物质吸收截面中随波长的快速变化部分,σio(λ)为物质吸收截面中随波长的慢变化部分。
CN2009102291034A 2009-12-10 2009-12-10 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1718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91034A CN101718670B (zh) 2009-12-10 2009-12-10 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91034A CN101718670B (zh) 2009-12-10 2009-12-10 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8670A CN101718670A (zh) 2010-06-02
CN101718670B true CN101718670B (zh) 2011-05-18

Family

ID=42433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91034A Active CN101718670B (zh) 2009-12-10 2009-12-10 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86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15830A1 (en) * 2019-03-26 2020-09-30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particles in fluid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5010B (zh) * 2011-11-18 2013-04-24 南京国电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Doas分析仪的高灵敏度光学系统
CN103196803B (zh) * 2013-02-25 2015-06-24 杭州创迅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固体颗粒物浓度分析装置的信号处理方法
DE102013212640A1 (de) * 2013-06-28 2014-12-31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m Emittieren von elektromagnetischer Strahlung
CN103439232A (zh) * 2013-08-30 2013-12-1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减光式烟尘颗粒浓度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CN104359808B (zh) * 2014-10-30 2016-08-10 王炳玲 一种远程无线pm2.5浓度检测方法
CN104330341A (zh) * 2014-10-30 2015-02-04 哈尔滨幻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压缩空气的小型pm2.5浓度检测装置
CN105806755B (zh) * 2014-12-31 2019-11-12 上海北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检测设备
CN106153102B (zh) * 2015-04-09 2019-05-03 北京中联电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激光技术的多参数一体化油液传感器
CN104897534A (zh) * 2015-05-14 2015-09-09 苏州奥德克光电有限公司 湿烟气在线粉尘仪
CN105352866B (zh) * 2015-12-14 2018-01-30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氙灯灯源的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CN105890756A (zh) * 2016-05-26 2016-08-24 上海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旋转滤光片的单色器
CN105865626A (zh) * 2016-05-26 2016-08-17 上海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旋转滤光片单色器的高光谱成像仪
CN106053376A (zh) * 2016-08-16 2016-10-26 北京千安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污染物检测装置
CN108693121A (zh) * 2017-12-15 2018-10-23 上海磐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水质透明度检测装置
CN110361309A (zh) * 2018-04-09 2019-10-22 上海华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染源气体颗粒物的自动测量系统
CN109764909B (zh) * 2019-01-22 2021-08-0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排放气体流速及颗粒物成分的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907375B (zh) * 2019-12-09 2023-01-17 苏州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全光谱水质在线监测装置与方法
CN112683834A (zh) * 2020-12-31 2021-04-20 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 一种紫外差分吸收法测量污染源的方法及系统
CN113092398B (zh) * 2021-03-31 2022-11-18 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的烟气分析仪及测量方法
CN112986070B (zh) * 2021-05-12 2021-08-17 西安多普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尾气检测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14383987B (zh) * 2022-03-25 2022-07-01 江苏德尔瑞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锅炉焚烧烟气净化处理后的排放压力及浓度检测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5631A (zh) * 2003-10-23 2008-03-05 马丁·T·科尔 颗粒监测器、烟雾探测器及其构造方法
CN101303301A (zh) * 2008-06-23 2008-11-12 东北电力大学 烟气粉尘和特性气体同时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1308081A (zh) * 2008-04-24 2008-11-19 上海理工大学 烟道烟尘颗粒的视觉采样系统及监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5631A (zh) * 2003-10-23 2008-03-05 马丁·T·科尔 颗粒监测器、烟雾探测器及其构造方法
CN101308081A (zh) * 2008-04-24 2008-11-19 上海理工大学 烟道烟尘颗粒的视觉采样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1303301A (zh) * 2008-06-23 2008-11-12 东北电力大学 烟气粉尘和特性气体同时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15830A1 (en) * 2019-03-26 2020-09-30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particles in flui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8670A (zh)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8670B (zh) 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EP2430465B1 (en) Particulate detection and calibration of sensors
CN101694460B (zh) 烟气污染物浓度的自适应差分吸收光谱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908623B (zh) 多组分红外在线气体分析仪
CN102435567A (zh) 基于差分吸收光谱的气体组分浓度反演算测定方法
CN102507489B (zh) 检测样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装置及方法
US1123708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CN104280355B (zh) 氨气和二氧化硫气体浓度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8020540A (zh) 一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系统
US20210109008A1 (en) Monitor for environmental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concentration, and complex index of refraction
CN202119710U (zh) 烟气排放监测探头装置
CN101241068A (zh) 多光路光学吸收大气测量仪
CN201561932U (zh) 基于紫外频段光分析法的烟气检测系统
JP4006733B2 (ja) 燃焼排気中のすす凝集体の質量濃度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13588585A (zh) 一种用于复合气体组分的快速检测方法
Muda et al.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arbon dioxide exhaust emissions using an optical-fibre-based mid-infrared point sensor
CN201177597Y (zh) 多光路光学吸收大气测量仪
EP0094706A2 (en) Gas analyser
EP4276444A1 (en) Optical co2 concentration meter based on ir light absorption in gas
Wang et al. Applications of optic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pollution gas monitoring at thermal power plants
Yuan et al. A new toxic and harmful gas analyzer based on DOAS technology
Parks et al. Evaluation of a non-dispersive infrared spectrometer for quantifying organic and elemental carbon in 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
Hui Calibration method of ultra-low emission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by light scattering method
Kriesel SO3/H2SO4 continuous real-time sensor demonstration at a power plant
Liu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