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7626B - 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7626B
CN101717626B CN2009102416186A CN200910241618A CN101717626B CN 101717626 B CN101717626 B CN 101717626B CN 2009102416186 A CN2009102416186 A CN 2009102416186A CN 200910241618 A CN200910241618 A CN 200910241618A CN 101717626 B CN101717626 B CN 101717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naphthalene
mixed
application method
mixture
viscous cr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416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7626A (zh
Inventor
李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JIN HESHENG DADI PETROLEUM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ONGFANG AS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ONGFANG AS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ONGFANG AS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416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7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7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7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7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7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2Compositio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eliminating depositions, e.g. for cleaning
    • C09K8/524Compositio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eliminating depositions, e.g. for cleaning organic depositions, e.g. paraffins or asphalte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1-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及其具体实施步骤;2-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及其具体实施步骤;混合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及其具体实施步骤。本发明扩大了甲基萘的使用方法,指明了用甲基萘降低稠油粘度的具体使用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所述“稠油的开采和外输”过程中出现的“抽油机的负荷大,耗电量大,机械事故频繁,地面管线的回压高”等问题,能够有效降稠油的粘度,降低稠油开采和外输成本。

Description

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基萘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公开资料表明:甲基萘主要用于生产分散染料助剂(分散剂),还可作热载体和溶剂、表面活性剂、硫磺提取剂,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纤维助染剂,还可用于测定烷值和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的《油田化学》第175页倒数第5-6行曾述,“由于油稠,抽油机的负荷大,耗电量大,机械事故频繁,地面管线的回压高,给稠油的开采和外输带来困难。”因此,降低稠油粘度是稠油开采生产的实际需要。
然而,目前没有公开资料明确证明或表明甲基萘能够用于降低稠油粘度,也没有公开资料表明其如何降低稠油粘度,更没有公开资料指明其用于降低稠油粘度的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甲基萘”是指:1-甲基萘、2-甲基萘、“混合甲基萘”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1-甲基萘”的基本特征是:公开资料表明,本发明中“1-甲基萘”又称为α-甲基萘,分子式C11H10,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熔点-22℃,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室内试验表明,其常温常压下与“混合甲基萘”互溶,能溶解2-甲基萘,与2-甲基萘、“混合甲基萘”、原油、稠油不产生化学反应;室内试验表明,其能够溶于原油、稠油中;属于商品,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本发明中“2-甲基萘”的基本特征是:公开资料表明,本发明中“2-甲基萘”又称为β-甲基萘,分子式C11H10;常温常压下为白色至浅黄色单斜晶体或熔融状固体,熔点34.6℃;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室内试验表明,其常温常压下能溶于1-甲基萘、“混合甲基萘”,能溶于温度超过其熔点的热原油、稠油,与1-甲基萘、“混合甲基萘”、原油、稠油不产生化学反应;属于商品,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本发明中“混合甲基萘”的基本特征是:本发明中“混合甲基萘”通常简称(俗称)甲基萘,是以2-甲基萘、1-甲基萘为主的有机混合物,其2-甲基萘、1-甲基萘含量与具体商品型号有关;常温常压下为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国内目前没有制定统一产品标准,其产品型号、质量指标等随各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商品的2-甲基萘、1-甲基萘总含量≥50%,熔点低于-5℃;室内试验表明,“混合甲基萘”常温常压下与1-甲基萘互溶,能溶解2-甲基萘,与2-甲基萘、1-甲基萘、原油、稠油不产生化学反应;室内试验表明,“混合甲基萘”能够溶于原油、稠油中;属于商品,且商品型号众多,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本发明中所述“稠油”:参见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2出版的《采油技术手册》第八分册“前言”的第1行所述“又称重质原油,即高粘度原油。”
本发明中所述“开采”:是稠油的开采或稠油开采的简称,泛指稠油从油井下的地层(油层)至稠油离开油田前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稠油在油层中、井筒中、地面集输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分为“采油”、“集输”两部分。
本发明中所述“采油”:是指稠油从油层至地面油井出口的生产过程,包括稠油在油层中、井筒中的流动过程。
本发明中所述“集输”:是指稠油从地面油井出口至稠油离开油田前的生产过程,包括稠油在地面管线、设备内的流动过程。
本发明中所述“外输”:是指稠油从离开油田开始至进入炼油厂炼油设备前的过程,包括稠油在外输管线、槽车、油罐中的流动过程。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该应用扩大了甲基萘的使用方法,具体明确指明了用甲基萘降低稠油粘度的具体使用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稠油的粘度,能够有效解决背景技术所述“稠油的开采和外输”过程中出现的“抽油机的负荷大,耗电量大,机械事故频繁,地面管线的回压高”等问题,能够大幅降低稠油开采和外输成本,具有适用性强,安全可靠,现场实施简单,用量少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1-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包括如下内容:
将1-甲基萘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进而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顺利流动;
所述的1-甲基萘能经济有效地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顺利流动;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将1-甲基萘加入稠油中的最小浓度、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所述的1-甲基萘属于商品,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室内试验表明:所述的1-甲基萘溶于原油、稠油;
试验表明:所述的1-甲基萘加入稠油中,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表3的试验数据。);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1-甲基萘中也可以添加杂醇油;
所述的杂醇油是指来自发酵法制酒精的副产品杂醇油、酒精法生产丁二烯的副产物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述的杂醇油基本特征是: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凝固点低于-22℃;试验表明其与1-甲基萘、混合甲基萘互溶,溶于原油、稠油,能够溶解2-甲基萘;常温常压下不与1-甲基萘、2-甲基萘、混合甲基萘、原油、稠油产生化学反应;
所添加的杂醇油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杂醇油在所述1-甲基萘中的最小浓度。
所添加的杂醇油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与要求。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杂醇油在所述1-甲基萘中的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1-甲基萘中也可以添加特种有机溶剂;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是指醇类(如辛醇、异戊醇等)、二醇衍生物(如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乙醚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基本特征是: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凝固点低于-22℃;室内试验表明其常温常压下均与1-甲基萘、混合甲基萘互溶,均溶于原油、稠油,均能够溶解2-甲基萘;常温常压下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任意混合时均无化学反应;常温常压下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任意混合后均不与1-甲基萘、2-甲基萘、混合甲基萘、原油、稠油产生化学反应;
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在所述1-甲基萘中的最小浓度。
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与要求。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优选、确定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具体种类和具体商品,并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在所述1-甲基萘中的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1-甲基萘中也可以添加有机溶剂;
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指醚类(如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等)、酯类(如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等)、酮类(如3-庚酮、2-辛酮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述的有机溶剂基本特征是: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凝固点低于-22℃;室内试验表明其常温常压下均与1-甲基萘、混合甲基萘互溶,均溶于原油、稠油,均能够溶解2-甲基萘;常温常压下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任意混合时均无化学反应;常温常压下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任意混合后均不与1-甲基萘、2-甲基萘、混合甲基萘、原油、稠油产生化学反应;
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在所述1-甲基萘中的最小浓度。
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与要求。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优选、确定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具体种类和具体商品,并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在所述1-甲基萘中的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1-甲基萘也可以添加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的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上述本发明中所述的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参见上述本发明所述内容;
所添加的该混合物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该混合物在所述1-甲基萘中的最小浓度。
所添加的该混合物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与要求。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优选、确定所添加的该混合物具体组分的种类和具体商品,并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该混合物在所述1-甲基萘中的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利用纯1-甲基萘,将所述的1-甲基萘更均匀地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节省1-甲基萘用量,充分利用稀原油的降粘作用和当地的稀原油资源,让1-甲基萘与稀原油产生协同效应,联合协同降低稠油粘度,用现有方法将所述的1-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成稀油药剂混合物,并用现有方法将该稀油药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顺利流动;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1-甲基萘与稀原油的混合比例;所述的稀原油是指粘度较低的非稠油范畴的原油;
为了防止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在低温自然环境(如冬季)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更好的发挥稀油药剂混合物在低温自然环境(如冬季)中的使用效果,可以用现有方法升高稀原油或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稀原油或稀油药剂混合物需要升温的温度;为了减少能耗和热损失,用现有保温方法或伴热保温方法(或加热保温方法)保持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稀油药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的温度范围或需要保持的温度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的稀油药剂混合物更均匀的加入稠油中,节省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用量,用现有方法将所述的稀油药剂混合物与水添加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该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稀油药剂混合物与水的混合比例;所述的水可以是外来水,也可以是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水温均不低于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该水水温;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混合物,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在乳化液中的有效浓度范围、最佳浓度;为了防止所述乳化液在低温环境(如冬季)中产生固形物或凝固,可以用现有保温方法或伴热保温方法(或加热保温方法)保持所述乳化液温度,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述乳化液需要保持的温度;
试验表明:1-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成的稀油药剂混合物,能够产生协同降粘效果,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7的实验数据);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利用纯1-甲基萘,将所述的1-甲基萘更均匀地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节省1-甲基萘用量,用现有方法将所述的1-甲基萘、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其顺利流动;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1-甲基萘与水的混合比例;所述的水可以是外来水,也可以是指用现有方法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混合物,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在该乳化液中的有效浓度范围、最佳浓度;
为了防止所述乳化液在低于0℃的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结冰,可以用现有保温方法或伴热保温方法(或加热保温方法)保持所述乳化液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述乳化液需要保持的温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混合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包括如下内容:
将混合甲基萘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进而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顺利流动;
所述的混合甲基萘能经济有效地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顺利流动;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将混合甲基萘加入稠油中的最小浓度、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属于商品,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述的混合甲基萘也可以是用商品(或纯品)2-甲基萘溶解于商品(或纯品)1-甲基萘中形成的溶液,且2-甲基萘在该溶液中的最高含量不超过其常温常压下在该溶液中的饱和浓度。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2-甲基萘在该溶液中的最大浓度或含量;
室内实验表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溶于原油、稠油;
试验表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加入稠油中,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1的试验数据);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5℃的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混合甲基萘中也可以添加杂醇油;
所述的杂醇油是指来自发酵法制酒精的副产品杂醇油、酒精法生产丁二烯的副产物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述的杂醇油基本特征是: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凝固点低于-22℃;试验表明其与1-甲基萘、混合甲基萘互溶,溶于原油、稠油,能够溶解2-甲基萘;常温常压下不与1-甲基萘、2-甲基萘、混合甲基萘、原油、稠油产生化学反应;
所添加的杂醇油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5℃的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杂醇油在所述混合甲基萘中的最小浓度。
所添加的杂醇油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与要求。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杂醇油在所述混合甲基萘中的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5℃的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混合甲基萘中也可以添加特种有机溶剂;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是指醇类(如辛醇、异戊醇等)、二醇衍生物(如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乙醚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基本特征是: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凝固点低于-22℃;室内试验表明其常温常压下均与1-甲基萘、混合甲基萘互溶,均溶于原油、稠油,均能够溶解2-甲基萘;常温常压下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任意混合时均无化学反应;常温常压下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任意混合后均不与1-甲基萘、2-甲基萘、混合甲基萘、原油、稠油产生化学反应;
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5℃的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在所述混合甲基萘中的最小浓度。
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与要求。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优选、确定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具体种类和具体商品,并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在所述混合甲基萘中的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5℃的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混合甲基萘中也可以添加有机溶剂;
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指醚类(如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等)、酯类(如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等)、酮类(如3-庚酮、2-辛酮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述的有机溶剂基本特征是: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凝固点低于-22℃;室内试验表明其常温常压下均与1-甲基萘、混合甲基萘互溶,均溶于原油、稠油,均能够溶解2-甲基萘;常温常压下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任意混合时均无化学反应;常温常压下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任意混合后均不与1-甲基萘、2-甲基萘、混合甲基萘、原油、稠油产生化学反应;
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5℃的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在所述混合甲基萘中的最小浓度。
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与要求。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优选、确定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具体种类和具体商品,并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在所述混合甲基萘中的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5℃的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混合甲基萘也可以添加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的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本发明所述的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参见上述本发明所述内容;
所添加的该混合物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5℃的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该混合物在所述混合甲基萘中的最小浓度。
所添加的该混合物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与要求。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优选、确定所添加的该混合物具体组分的种类和具体商品,并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该混合物在所述混合甲基萘中的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利用混合甲基萘,将所述的混合甲基萘更均匀地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节省混合甲基萘用量,充分利用稀原油的降粘作用和当地的稀原油资源,让混合甲基萘与稀原油产生协同效应,联合协同降低稠油粘度,用现有方法将所述的混合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成稀油药剂混合物,并用现有方法将该稀油药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顺利流动;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混合甲基萘与稀原油的混合比例;所述的稀原油是指粘度较低的非稠油范畴的原油;
为了防止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在低温自然环境(如冬季)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更好的发挥稀油药剂混合物在低温环境(如冬季)的使用效果,可以用现有方法升高稀原油或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稀原油或稀油药剂混合物需要升温的温度;为了减少能耗和热损失,用现有保温方法或伴热保温方法(或加热保温方法)保持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稀油药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的温度范围或需要保持的温度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的稀油药剂混合物更均匀的加入稠油中,节省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用量,用现有方法将所述的稀油药剂混合物、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该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稀油药剂混合物与水的混合比例;所述的水可以是外来水,也可以是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水温均不低于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该水水温;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在乳化液中的有效浓度范围、最佳浓度;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乳化液在低温环境(如冬季)中产生固形物或凝固,可以用现有保温方法或伴热保温方法(或加热保温方法)保持所述乳化液温度,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述乳化液需要保持的温度;
试验表明:混合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成的稀油药剂混合物,能够产生协同降粘效果,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1的实验数据);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利用混合甲基萘,将所述的混合甲基萘更均匀地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节省混合甲基萘用量,用现有方法将所述的混合甲基萘、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其顺利流动;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混合甲基萘与水的混合比例;所述的水可以是外来水,也可以是指用现有方法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在该乳化液中的有效浓度范围、最佳浓度;
为了防止所述乳化液在低于0℃的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结冰,可以用现有保温方法或伴热保温方法(或加热保温方法)保持所述乳化液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述乳化液需要保持的温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2-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制成液态2-甲基萘:用现有方法将2-甲基萘熔化成液态2-甲基萘;
所述的2-甲基萘为商品,熔点34.6℃,沸点240.1℃,室内试验表明其溶于温度超过34.6℃的热原油、稠油,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2)添加液态2-甲基萘:将液态2-甲基萘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进而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顺利流动。
所述的熔化可以在常压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压力条件下进行;
所述的液态2-甲基萘能经济有效地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顺利流动;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将液态2-甲基萘加入稠油中的最小浓度、最大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室内试验表明:所述熔化成液体状的液态2-甲基萘与温度超过2-甲基萘熔点34.6℃的热原油、稠油互溶;
试验表明:所述熔化成液体状的液态2-甲基萘加入温度超过34.6℃的稠油中,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表4的试验数据。);
进一步的,步骤1)中,为了制成所述液态2-甲基萘,用水蒸汽(或热水)间接加热的方法将所述2-甲基萘温度升高至34.6℃-240.1℃之间,制成所述液态2-甲基萘;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需的水蒸汽(或热水)温度。
进一步的,步骤1)中,为了在常温常压下将所述2-甲基萘制成液态2-甲基萘,用现有方法将2-甲基萘溶解于溶剂中,制成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
所述的溶剂是指:杂醇油、醇类(如辛醇、异戊醇等)、二醇衍生物(如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乙醚等)、醚类(如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等)、酯类(如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等)、酮类(如3-庚酮、2-辛酮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应能保证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与要求;应能经济有效地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顺利流动。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优选、确定所述溶剂的具体组分种类和具体商品、具体混合比例,并能够确定2-甲基萘在该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中的最小浓度、最佳浓度、有效使用浓度范围。
所述的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2-甲基萘的最高含量不超过其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在所述溶剂中的饱和浓度,不会导致2-甲基萘在环境温度条件下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在环境温度条件下2-甲基萘在该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中的最大浓度或含量。
室内试验表明:将2-甲基萘溶解于溶剂中,制成所述的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能够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表6数据)。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的2-甲基萘更均匀的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节省所述2-甲基萘用量,充分利用稀原油的降粘作用和当地的稀原油资源,让2-甲基萘与稀原油产生协同效应,联合协同降低稠油粘度,将所述2-甲基萘溶解于稀原油,形成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再将该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进而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顺利流动;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述2-甲基萘在稀原油中的溶解度。
为了防止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在低于稀原油凝点或34.6℃的环境中产生固形物或凝固,可以用现有保温方法或伴热保温方法(或加热保温方法)保持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温度,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需要保持的温度。
试验表明:2-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成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后,能够产生协同降粘效果,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2的实验数据)。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的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更均匀的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节省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用量,节省稀原油费用,用现有方法将所述的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将该乳化液用现有方法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与水的混合比例;所述的水可以是外来水,也可以是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水温均不低于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温度,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该水水温;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在乳化液中的有效浓度范围、最佳浓度。
为了防止所述乳化液在低于稀原油凝点或34.6℃的环境中产生固形物或凝固,可以用现有保温方法或伴热保温方法(或加热保温方法)保持所述乳化液温度,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述乳化液需要保持的温度。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能耗和热损失,保证所述熔融状的液态2-甲基萘为液态,用现有保温方法保持所述液态2-甲基萘的温度高于34.6℃。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液态2-甲基萘需要保持的最低温度;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液态2-甲基萘,将所述的液态2-甲基萘更均匀地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节省液态2-甲基萘用量,降低能耗,用水蒸汽(或热水)直接接触2-甲基萘,并添加商品乳化剂,制成2-甲基萘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2-甲基萘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其顺利流动;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需要的水蒸汽(或热水)量;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在该2-甲基萘乳化液中的有效浓度范围、最佳浓度;
为了减少能耗和热损失,保证所述2-甲基萘乳化液为液态,用现有保温方法保持所述2-甲基萘乳化液的温度高于34.6℃。为达到前述目标,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现有方法能够确定2-甲基萘乳化液需要保持的最低温度;
开采实验效果
一、混合甲基萘在辽河油田静35-31-41井的开采实验效果
辽河油田资料表明:静35-31-41井所在的静35块东部油井平均50℃粘度360mPa.S,属于稠油。
室内实际试验检测表明:静35-31-41井原油50℃时的原油粘度为1300mPa,55℃原油粘度为365mPa;加入浓度为5%的混合甲基萘时,该原油50℃时的原油粘度为90mPa,降粘率为93.1%;55℃原油粘度为40mPa,降粘率为89%;降粘效果显著。
该井于1994年5月16日建成投产,因产液量低、含水高关井;2006年10月补层作业后开井,初期日产液1-2吨/日,含水100%,累计产水190吨;至2007年6月25日累计采油100吨,产液400吨;该井进行降粘开采试验前采用隔2天开井采油12小时的方法,实测平均日产液0.7吨/日,日产油0.4吨/日。
该井于2007年6月27日用本发明混合甲基萘进行降粘开采试验,向油井中加入了本发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15吨。
实际试验检测表明:该井加入本发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后的生产初期,油井产出稠油40℃原油粘度为160mPa,不到辽河油田资料所述50℃原始粘度的50%,不到实际室内试验检测的50℃原始粘度的13%,其50℃的原油粘度为30mPa,不到辽河油田资料所述50℃原始粘度的9%;油井加入本发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后生产6个月时的实际油样40℃原油粘度为280mPa,不到辽河油田资料所述50℃原始粘度的78%,不到实际室内试验检测的50℃原始粘度的22%,其50℃的原油粘度为150mPa,不到辽河油田资料所述50℃原始粘度的42%;油井加入本发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后生产12个月时的实际油样40℃原油粘度为490mPa,虽然超过辽河油田资料所述的50℃原始粘度,但仍然不到实际室内试验检测的50℃原始粘度的38%,其50℃的原油粘度为260mPa,仍不到辽河油田资料所述50℃原始粘度的78%;降粘效果极其显著。
该开采降粘试验结果表明:静35-31-41井采用本发明所述的2-甲基萘降粘后,有效降粘时间超过了13个月;平均产液量由降粘前的0.7吨/天增加至6.2吨/日,产油量由降粘前的0.4吨/日增加至1.9吨/日;降粘开采期间累计生产原油416吨,净增产原油258吨;降粘开采效果极其显著,能够使该油井连续生产,不再间隔开井,有效解决了该井自建成以来一直无法正常采油的问题,经济效益极其显著。
二、1-甲基萘在富拉尔基油田的开采实验效果
公开资料表明:富拉尔基油田位于齐齐哈尔市,属于典型的稠油油田,六十年代就已经探明近2000万吨的地质储量,但探明几十年来一直采用蒸汽吞吐采油工艺进行试验开发,由于该采油工艺的采油成本超过了所产原油的经济价值,导致该油田一直没有工业开发价值,自探明几十年来数次上马又下马,一直无法得到有效开发。
2008年6月-2009年4月,将本发明所述1-甲基萘用于富拉尔基油田降粘开采试验,首次在该油田实现了所采原油的经济价值大于采油成本的工业开采目标,首次使该油田具备了工业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
以DX-7井为例。
该井隶属于富拉尔基油田710区块,油层温度下的原油粘度11000mP.s,50℃原油粘度600mP.s,属于典型稠油;该井2007年9月建成后,向油层注入350℃高温蒸汽1100吨,理论计算表明为此需要烧掉燃料油66吨,实际用燃料油70吨;注汽后正常采油生产2个月,累计产液量300吨,累计开采原油47吨,所产原油不足以抵消注蒸汽所消耗燃烧的燃料油,因此用注汽热采工艺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该井遂停止用蒸汽吞吐热力采油工艺生产方式,关井闲置;
2008年6月,该井用本发明所述1-甲基萘10吨进行降粘开采试验,正常生产8个月,累计产液量700吨,累计开采原油520吨,经济效益极其显著。
该井2008年11月20日实测井口所产原油,油层温度下的原油粘度由11000mP.s降至180mP.s,降粘率98.4%;50℃原油粘度由600mP.s降至40mP.s,降粘率93.3%,降粘效果极其显著。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扩大了甲基萘的使用方法,指明了用甲基萘降低稠油粘度的具体使用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所述“稠油的开采和外输”过程中出现的“抽油机的负荷大,耗电量大,机械事故频繁,地面管线的回压高”等问题,能够有效降稠油的粘度,降低稠油开采和外输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甲基萘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进而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顺利流动;
试验表明:所述的1-甲基萘加入稠油中,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表3的试验数据。);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为了防止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1-甲基萘中添加杂醇油;
所述的杂醇油是指来自发酵法制酒精的副产品杂醇油、酒精法生产丁二烯的副产物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添加的杂醇油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为了防止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1-甲基萘中添加特种有机溶剂;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是指醇类(如辛醇、异戊醇等)、二醇衍生物(如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乙醚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为了防止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1-甲基萘中添加有机溶剂;
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指醚类(如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等)、酯类(如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等)、酮类(如3-庚酮、2-辛酮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添加的有机溶剂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为了防止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所述的1-甲基萘添加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所添加的该混合物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1-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成稀油药剂混合物,并用现有方法将该稀油药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顺利流动。
为了防止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在低温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更好的发挥稀油药剂混合物在低温环境中的使用效果,用现有方法升高稀原油或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不同之处仅在于:将所述的稀油药剂混合物、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该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者是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水温均不低于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所述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
试验表明:将50℃粘度60mPa.S的稀原油与1-甲基萘以1∶1比例混合成所述的稀油药剂混合物,再将该稀油药剂混合物与油田污水以1∶2的比例混合,添加1%浓度的OP-10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搅拌后形成的乳化液在40℃恒温水浴中稳定时间超过4小时;
试验表明:1-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成的稀油药剂混合物,能够产生协同降粘效果,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7的实验数据);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1-甲基萘加入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其顺利流动。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者是用现有方法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所述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
为了防止所述乳化液在低温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结冰,可以用现有保温方法保持所述乳化液温度高于水的冰点。
室内试验表明:将1-甲基萘与清水以1∶1的比例混合,各添加0.5%浓度的OP-10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和商品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后形成的乳化液在20℃恒温水浴中稳定时间超过24小时;
实施例9
将混合甲基萘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进而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顺利流动;
所述的混合甲基萘是从市场上采购商品;
试验表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加入稠油中,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1的试验数据)。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9,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是用2-甲基萘溶解于1-甲基萘中形成的溶液,且2-甲基萘在该溶液中的最高含量不超过其常温常压下在该溶液中的饱和浓度。
试验表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加入稠油中,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1的试验数据)。
实施例11
重复实施例9,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中添加杂醇油。
所述的杂醇油是指来自发酵法制酒精的副产品杂醇油、酒精法生产丁二烯的副产物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添加的杂醇油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12
重复实施例9,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中添加特种有机溶剂;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是指醇类(如辛醇、异戊醇等)、二醇衍生物(如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乙醚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13
重复实施例9,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中添加有机溶剂;
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指醚类(如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等)、酯类(如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等)、酮类(如3-庚酮、2-辛酮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添加的有机溶剂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14
重复实施例9,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中添加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实施例15
重复实施例9,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加入稀原油混合成稀油药剂混合物,并用现有方法将该稀油药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顺利流动;
为了防止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在低温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更好的发挥稀油药剂混合物在低温环境的使用效果,用现有方法升高稀原油或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为了减少能耗和热损失,用现有保温方法保持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
实施例16
重复实施例15,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稀油药剂混合物中加入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该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者是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水温均不低于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
室内试验表明:将50℃粘度40mPa.S的稀原油与混合甲基萘以2∶1比例混合成所述的稀油药剂混合物,再将该稀油药剂混合物与含辽河油田静35-30-38井乳化稠油的污水以1∶1的比例混合,添加1%浓度的OP-10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搅拌后形成的乳化液在30℃恒温水浴中稳定时间超过4小时;
试验表明:混合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成的稀油药剂混合物,能够产生协同降粘效果,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1的实验数据);
实施例17
重复实施例9,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加入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其顺利流动;
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者是是指用现有方法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所述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
为了防止所述乳化液在低温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结冰,可以用现有伴热保温方法保持所述乳化液温度高于水的冰点。
室内试验表明:将混合甲基萘与清水以2∶1的比例混合,各添加0.5%浓度的OP-10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和商品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后形成的乳化液在20℃恒温水浴中稳定时间超过4小时。
实施例18
将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进而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顺利流动;
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是由2-甲基萘在常温常压下溶解于混合甲基萘中形成的;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中的2-甲基萘最高含量不超过其常温常压下在该混合物中的饱和浓度,不会导致2-甲基萘在常温常压下从该混合物中析出结晶或其他固形物。
所述的混合甲基萘、2-甲基萘均为商品,能够从市场采购;
试验表明: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加入稠油中,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5的试验数据)。
实施例19
重复实施例18,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中添加1-甲基萘;
所添加的1-甲基萘应能保证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20
重复实施例18,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中添加杂醇油;
所述的杂醇油是指来自发酵法制酒精的副产品杂醇油、酒精法生产丁二烯的副产物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添加的杂醇油保证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21
重复实施例18,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中添加特种有机溶剂;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是指醇类(如辛醇、异戊醇等)、二醇衍生物(如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乙醚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保证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22
重复实施例18,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中添加有机溶剂。
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指醚类(如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等)、酯类(如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等)、酮类(如3-庚酮、2-辛酮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一种均属于商品或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添加的有机溶剂保证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在低温环境中始终是液态,不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
实施例23
重复实施例18,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中添加1-甲基萘、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实施例24
重复实施例18,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中加入稀原油混合成稀油药剂混合物,并用现有方法将该稀油药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顺利流动;
为了防止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在低温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更好的发挥稀油药剂混合物在低温环境(如冬季)的使用效果,可以用现有方法升高稀原油或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为了减少能耗和热损失,用现有加热保温方法保持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
实施例25
重复实施例24,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中加入与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该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者是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水温均不低于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温度;所添加的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
室内试验表明:将50℃粘度40mPa.S的稀原油与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以2∶1比例混合成所述的稀油药剂混合物,再将该稀油药剂混合物与含辽河油田静35-30-38乳化稠油的污水以3∶1的比例混合,添加1%浓度的OP-10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搅拌后形成的乳化液在40℃恒温水浴中稳定时间超过4小时;
试验表明: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与稀原油混合成的稀油药剂混合物,能够产生协同降粘效果,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5的实验数据);
实施例26
重复实施例18,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中加入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其顺利流动;
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者是用现有方法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所述的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
为了防止所述乳化液在低温环境中产生晶体、固形物或结冰,用现有保温方法保持所述乳化液温度高于水的冰点;
室内试验表明:将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与清水以3∶1的比例混合,各添加0.5%浓度的OP-10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和商品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后形成的乳化液在40℃恒温水浴中稳定时间超过4小时。
实施例27
2-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制成液态2-甲基萘:用现有方法将2-甲基萘制成液态2-甲基萘;
2)添加液态2-甲基萘:将液态2-甲基萘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进而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顺利流动;
所述的2-甲基萘为商品,熔点34.6℃,沸点240.1℃,室内试验表明其溶于温度超过34.6℃的热原油、稠油,能够从市场上采购;
所述的熔化在常压条件下进行或者在压力条件下进行;
室内试验表明:所述熔化成液体状的液态2-甲基萘与温度超过2-甲基萘熔点34.6℃的热原油、稠油互溶;
试验表明:所述熔化成液体状的液态2-甲基萘加入温度超过34.6℃的稠油中,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表4的试验数据)。
实施例28
重复实施例27,其不同之处仅在于:为了制成所述液态2-甲基萘,用水蒸汽间接加热的方法将所述2-甲基萘温度升高至34.6℃-240.1℃之间,制成所述液态2-甲基萘。
实施例29
重复实施例27,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1)中,用现有方法将2-甲基萘溶解于溶剂中,制成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将液态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进而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顺利流动。
所述的溶剂是指:1-甲基萘、杂醇油、醇类(如辛醇、异戊醇等)、二醇衍生物(如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乙醚等)、醚类(如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等)、酯类(如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等)、酮类(如3-庚酮、2-辛酮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中,2-甲基萘的最高含量不超过环境温度条件下其在所述溶剂中的饱和浓度,不会导致2-甲基萘在环境温度条件下从所述溶剂中析出结晶或其他固形物。
室内试验表明:将2-甲基萘溶解于溶剂中,制成所述的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能够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表6数据)。
实施例30
重复实施例27,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2-甲基萘溶解于稀原油中,制成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将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进而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顺利流动。
所述的稀原油是指粘度较低的非稠油范畴的原油;
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中,2-甲基萘的最高含量不超过环境温度条件下其在所述稀原油中的溶解度,不会导致2-甲基萘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其从所述稀原油中析出结晶或其他固形物。
为了加快2-甲基萘在稀原油中的溶解速度,防止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条件下产生晶体、固形物或凝固,用现有方法将稀原油升温至2-甲基萘熔点之上,并用现有保温方法或保温伴热方法保持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温度。
试验表明:2-甲基萘溶解于稀原油形成的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能够产生协同降粘效果,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参见实验结果中表2的实验数据);
实施例31
重复实施例27,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中加入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再将该乳化液用现有方法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者是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水温均不低于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温度;
为了防止所述乳化液在低温环境中产生固形物或凝固,用伴热保温方法保持所述乳化液温度;
室内试验表明:在45℃恒温水浴中,将30%的2-甲基萘均匀溶解于70%的50℃粘度为40mPa.S的稀原油中,形成所述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再将该液态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与含辽河油田静35-30-38井乳化稠油的污水以1∶1的比例混合,添加1%浓度的OP-10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搅拌后形成的乳化液在40℃恒温水浴中稳定时间超过4小时;
室内试验表明:将熔化为液体的2-甲基萘与40℃清水以1∶2比例混合,各添加0.5%浓度的OP-10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和商品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后形成的乳化液恒温40℃的稳定时间超过4小时;
室内试验表明:将55g的2-甲基萘溶解于45g杂醇油中,制成液体2-甲基萘杂醇油混合物;将该液体2-甲基萘杂醇油混合物与10℃清水以1∶1比例混合,各添加0.5%浓度的OP-10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和商品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后形成的乳化液恒温40℃的稳定时间超过4小时。
实施例32
用水蒸汽直接接触2-甲基萘,并添加商品乳化剂,制成2-甲基萘乳化液,再用现有方法将2-甲基萘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以降低稠油粘度,使其顺利流动;
所述的商品乳化剂是指市售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复配物;
为了减少能耗和热损失,保证所述2-甲基萘乳化液为液态,用加热保温方法保持所述2-甲基萘乳化液的温度高于34.6℃。
室内试验表明:将2-甲基萘与50℃热清水以1∶2比例混合,各添加0.5%浓度的OP-10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和商品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后形成的乳化液恒温40℃的稳定时间超过4小时;
实验效果证明
一、混合甲基萘降低新疆塔河油田稠油粘度的室内实验效果见表1:
表1  新疆塔河油田稠油油样混合甲基萘降粘试验(综合含水10%)
  序号   稠油量ml   掺稀原油ml   掺混合甲基萘量ml   60℃粘度mPa.S   50℃粘度mPa.S   备注
  0#   200   0   0   860000   超量程   旋转粘度计法
  1#   200   50   0   18000   48000   60℃降粘率98%
  2#   200   0   8   45300   130000   60℃降粘率94.7%
  3#   200   0   10   15000   30000   60℃降粘率98.3%
  4#   200   50   6   3150   7560   60℃降粘率99.6%
  5#   200   60   6   2700   5800   60℃降粘率99.7%
  6#   200   70   6   1550   3800   60℃降粘率99.8%
  7#   200   80   4   3300   7600   60℃降粘率99.6%
  8#   200   40   6   5200   11000   60℃降粘率99.4%
  9#   200   30   6   8800   23000   60℃降粘率99%
结果分析
(1)公开资料表明:新疆塔河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在地面5400m以下,油藏温度在120-140℃之间,地面原油粘度2000-1800000mPa.s(50℃),大量油井的稠油在地面脱气条件下的粘度达200000mPa.s(50℃)以上,在距地面3000m时就逐渐失去流动性而无法流到井口;目前大规模采用向油井稠油中加(掺)入低粘度稀原油的方法降低稠油粘度,所加(掺)入的稀原油量与所产稠油量的比例即稀稠比为1.09∶1,即所加(掺)入的稀原油量超过其所产的稠油量时才能满足稠油生产要求;新疆塔河油田采油二厂稠油油藏虽然有运距不远的自产稀原油资源1600t/d,仍需要从较远的采油一厂用管线调运4766t/d稀原油;即使如此,仍然无法满足该厂稠油油藏开采所需的稀原油量,导致该厂部分油井因稀原油资源不足而无法生产;该厂至2008年12月底就已经缺口稀原油资源2146t/d无法解决;如果该厂进一步扩大稠油油藏开采规模,所缺的稀原油资源将更大,从而极大地限制了稠油油藏的进一步开采,造成大量资源闲置;随着油井含水不断升高,这种加(掺)稀原油降低稠油粘度方法的降粘效果越来越差;因此,该方法虽然已经在新疆塔河油田稠油油藏开采中大规模应用,目前一直在积极寻求替代方法。
(2)由表1可知,将本发明所述混合甲基萘加入新疆塔河油田稠油中的降粘效果好于该油田目前用于稠油降粘所加(掺)入的稀原油。
(3)由表1可知,将本发明所述混合甲基萘与该油田目前用于稠油降粘所加(掺)入的稀原油混合后再加入新疆塔河油田稠油中,存在良好的协同降粘效应。
(4)由表1可知,无论将本发明所述混合甲基萘单独加入新疆塔河油田稠油中,还是将本发明所述混合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加入新疆塔河油田稠油中,均能够有效降低该稠油粘度,均超过该稠油单独用稀原油降粘的效果,因此能降低稠油流动阻力,使稠油流动顺利,能够有效解决如(1)所述该油田稠油“在距地面3000m时就逐渐失去流动性而无法流到井口”的问题和“该厂至2008年12月底就已经缺口稀原油资源2146t/d无法解决;如果该厂进一步扩大稠油油藏开采规模,所缺的稀原油资源将更大,从而极大地限制了稠油油藏的进一步开采,造成大量资源闲置;”等问题,满足新疆塔河油田稠油油藏大规模开采要求。
二、2-甲基萘降低新疆塔河油田稠油粘度的室内实验效果见表2:
表2  新疆塔河油田稠油油样2-甲基萘降粘试验(综合含水10%)
  序号   稠油量ml   掺稀原油ml   稀稠掺比%   掺2-甲基萘量ml   掺2-甲基萘百分比,%   50℃粘度mPa.S   50℃降粘率%
  0#   200   0   0   0   0   290000
  1#   250   0   4   1.6   85000   71%
  2#   250   50   20   0   0   180000   38%
  3#   250   25   10   4   1.6   23000   92%
  4#   250   37.5   15   4   1.6   18600   93.6%
  5#   250   50   20   4   1.6   12500   96%
  6#   250   37.5   15   6   2.4   15000   95%
  7#   250   62.5   25   4   1.6   6900   97.6%
  8#   250   50   20   6   2.4   7900   97.3%
  9#   250   75   30   4   1.6   3700   98.7%
结果分析
(1)、由表2可知,将本发明所述2-甲基萘(熔融成液体后)加入新疆塔河油田稠油中的降粘效果好于该油田目前用于稠油降粘所加(掺)入的稀原油。
(2)、由表2可知,将本发明所述2-甲基萘溶解于该油田目前用于稠油降粘所加(掺)入的稀原油中,制成液态2-甲基萘再加入新疆塔河油田稠油中,存在良好的协同降粘效应。
三、1-甲基萘降低胜利油田稠油粘度的室内实验效果见表3:
表3、胜利油田稠油油样1-甲基萘降粘试验
Figure G2009102416186D00281
Figure G2009102416186D00291
结果分析
(1)由表3可知,将本发明所述1-甲基萘加入胜利油田稠油中的降粘效果良好。
(2)由表3可知,即使稠油温度较低,将本发明所述1-甲基萘加入胜利油田稠油中的降粘效果仍然良好。
四、(熔融)2-甲基萘降低辽河油田静35-32-41井稠油粘度的室内实验效果见表4:
表4、静35-32-41井稠油油样(熔融)2-甲基萘降粘试验
Figure G2009102416186D00292
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熔融)2-甲基萘能有效降低辽河油田静35-32-41井稠油油样的粘度。
五、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降低大庆油田稠油粘度的室内实验效果见表5:
表5  大庆油田稠油油样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降粘试验
Figure G2009102416186D00293
结果分析
1、将20g的2-甲基萘溶解于80g混合甲基萘中,制成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
2、由表5可知:2-甲基萘和混合甲基萘的混合物能有效降低大庆油田纯稠油油样、含水稠油油样的粘度。
六、液体2-甲基-萘杂醇油混合物降低辽河油田静35-30-38井稠油粘度的室内实验效果见表6:
表6、静35-30-38井稠油油样液体2-甲基萘杂醇油混合物降粘试验
结果分析
1、将55g的2-甲基萘溶解于45g杂醇油中,制成液体2-甲基萘杂醇油混合物。
2、由表6可知:液体2-甲基-萘杂醇油混合物能有效降低辽河油田静35-30-38井稠油粘度。
七、1-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物降低新疆塔河油田稠油粘度的室内实验效果见表7
表7、新疆塔河油田稠油油样1-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物降粘试验
Figure G2009102416186D00302
结果分析
1、将50g的1-甲基萘溶解于50g稀原油中,制成1-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物。
2、由表7可知:1-甲基萘与稀原油混合物能有效降低新疆塔河油田稠油粘度。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65)

1.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甲基萘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甲基萘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甲基萘中加入杂醇油,然后将1-甲基萘和杂醇油的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醇油是发酵法制酒精的副产品杂醇油、酒精法生产丁二烯的副产物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添加的杂醇油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自然环境中始终是液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甲基萘中加入特种有机溶剂,然后将1-甲基萘和特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是指醇类、二醇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是辛醇或异戊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醇衍生物是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或二乙二醇乙醚。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自然环境中始终是液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甲基萘中加入有机溶剂,然后将1-甲基萘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指醚类、酯类、酮类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醚类是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所述酯类是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所述酮类是3-庚酮或2-辛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自然环境中始终是液态。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甲基萘中加入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所述杂醇油是发酵法制酒精的副产品杂醇油、酒精法生产丁二烯的副产物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特种有机溶剂是指醇类、二醇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有机溶剂是醚类、酯类、酮类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醇类是辛醇或异戊醇;所述二醇衍生物是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或二乙二醇乙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醚类是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所述酯类是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所述酮类是3-庚酮或2-辛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添加的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应能保证所述的1-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22℃的自然环境中始终是液态。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甲基萘中加入稀原油混合成稀油药剂混合物,然后将稀油药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稀油药剂混合物、水和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然后将该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是阴离子型或商品非离子型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混合物。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甲基萘中加入水和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将该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是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混合物。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混合甲基萘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甲基萘是纯2-甲基萘溶解于纯1-甲基萘中形成的混合溶液,且2-甲基萘在该混合溶液中的最高含量不超过其常温常压下在该混合溶液中的饱和浓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甲基萘中加入杂醇油,然后将混合甲基萘和杂醇油的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醇油是发酵法制酒精的副产品杂醇油、酒精法生产丁二烯的副产物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添加的杂醇油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5℃的自然环境中始终是液态。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甲基萘中加入特种有机溶剂,然后将混合甲基萘和特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所述的特种有机溶剂是指醇类、二醇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是辛醇或异戊醇。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醇衍生物是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或二乙二醇乙醚。
33.根据权利要求30-3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添加的特种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5℃的自然环境中始终是液态。
3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甲基萘中加入有机溶剂,然后将混合甲基萘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指醚类、酯类、酮类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醚类是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所述酯类是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所述酮类是3-庚酮或2-辛酮。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添加的有机溶剂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5℃的自然环境中始终是液态。
3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甲基萘中加入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所述杂醇油是发酵法制酒精的副产品杂醇油、酒精法生产丁二烯的副产物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特种有机溶剂是指醇类、二醇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所述有机溶剂是醚类、酯类、酮类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醇类辛醇或异戊醇;所述二醇衍生物是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或二乙二醇乙醚。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醚类是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所述酯类是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所述酮类是3-庚酮或2-辛酮。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添加的杂醇油、特种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中的任意两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应能保证所述的混合甲基萘在低于其熔点-5℃的自然环境中始终是液态。
4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甲基萘中加入稀原油混合成稀油药剂混合物,然后将稀油药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稀油药剂混合物、水和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然后将该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是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混合物。
4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甲基萘中加入水和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将该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是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商品乳化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产生化学反应的混合物。
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液态2-甲基萘:将2-甲基萘熔化成液态2-甲基萘;
2)添加液态2-甲基萘:将液态2-甲基萘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化在常压条件或者在压力条件下进行。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用水蒸汽或热水间接加热的方法将所述2-甲基萘温度升高至34.6~240.1℃之间,制得所述液态2-甲基萘。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2-甲基萘溶解于溶剂中,制成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
2)添加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将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是杂醇油、醇类、二醇衍生物、醚类、酯类、酮类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醇油是发酵法制酒精的副产品杂醇油、酒精法生产丁二烯的副产物杂醇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它们之间任意比例混配的混合物。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是辛醇或异戊醇。
56.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醇衍生物是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或二乙二醇乙醚。
57.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醚类是正丁醚、异丁醚或正辛醚。
58.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类是乙酸己酯、乙酸苯酯或苯甲酸甲酯。
59.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酮类3-庚酮或2-辛酮。
60.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2-甲基萘溶剂混合物中,所述2-甲基萘的最高含量不超过其常温常压下在所述溶剂中的饱和浓度。
6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2-甲基萘溶解于稀原油中,制成液体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
2)添加液体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将液体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2-甲基萘稀原油混合物中,2-甲基萘的最高含量不超过其常温常压下在所述稀原油中的溶解度。
63.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液态2-甲基萘:将2-甲基萘制成液态2-甲基萘,然后将液态2-甲基萘、水和商品乳化剂混合成乳化液;
2)添加乳化液:将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是外来水或者是从稠油中分离出的含乳化稠油的污水,且水温不低于所述液态2-甲基萘温度。
65.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水蒸汽或热水直接混合2-甲基萘,并添加商品乳化剂,制成2-甲基萘乳化液,再将2-甲基萘乳化液加入开采或/和外输的稠油中。
CN2009102416186A 2009-11-27 2009-11-27 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 Active CN101717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16186A CN101717626B (zh) 2009-11-27 2009-11-27 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16186A CN101717626B (zh) 2009-11-27 2009-11-27 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7626A CN101717626A (zh) 2010-06-02
CN101717626B true CN101717626B (zh) 2013-11-06

Family

ID=42432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416186A Active CN101717626B (zh) 2009-11-27 2009-11-27 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76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8683B (zh) * 2010-08-05 2017-10-10 盘锦河升大地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甲基萘液体的原油降凝降粘剂
CN102517104B (zh) * 2011-12-23 2015-03-1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34390B (zh) * 2012-04-24 2015-04-15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乙酸酯类溶剂型柴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0711175B2 (en) * 2014-07-15 2020-07-14 Sasol Performance Chemicals Gmbh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araffin and asphaltene problems in wells
CA2955193C (en) 2014-07-15 2023-03-14 Sasol Performance Chemicals Gmbh Ether-containing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oil and gas well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5279A (zh) * 2007-02-02 2008-08-06 富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力采油工艺的高效降粘剂
CN101423754A (zh) * 2007-10-31 2009-05-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用于稠油注蒸汽开采组合催化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5279A (zh) * 2007-02-02 2008-08-06 富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力采油工艺的高效降粘剂
CN101423754A (zh) * 2007-10-31 2009-05-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用于稠油注蒸汽开采组合催化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7626A (zh)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7626B (zh) 甲基萘在降低稠油粘度中的应用
CN103032056B (zh) 一种适用于超稠油开采的井筒降粘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20104B (zh) 一种油包水型生物柴油基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28798B (zh) 一种稠油开采的方法
CN100529011C (zh) 一种油田稠油井用的表面活性剂
CN105238381B (zh) 一种功能复合型乳液态聚合物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1136B (zh) 一种油基型液态化压裂液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8494B (zh) 一种液压支架用环保型浓缩液及其制备方法
Chahardowl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the dimethyl ether/polymer hybrid as a nove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thod
CN103897680A (zh) 一种油溶性沥青质分散解堵剂
CN101735788B (zh) 一种原油降凝剂
CN103254952B (zh) 一种水基微乳柴油的制备
CN115418211A (zh) 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2241A (zh) 一种易降解无碱型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8407A (zh) 滑溜水用洗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及滑溜水体系
CN103146418B (zh) 一种sd-3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CN115386359B (zh) 稠油冷采分散吞吐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21883A (zh) 一种稠油井用水溶性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0161B (zh) 一种钻井液用润滑防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9809B (zh) 一种基于连续压裂的浓缩液配制方法
CN102604621B (zh) 一种新型高效超稠油复合降粘剂
CN102757777B (zh) 一种用于致密气藏压裂的抑制水锁型耐高温压裂液
CN104449651B (zh) 一种油井可回收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水基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75774C (zh) 油田酸化用胶束剂
CN111303855A (zh) 一种纳米乳液混相驱油剂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 XIANGD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ORIENT ASIA PETROLEUM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3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20 CHAOYANG, BEIJING TO: 100044 XICHENG,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1

Address after: 100044, room A14503, Wuhua Building, building 4, car main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Li Xiangdong

Address before: 100020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East Third Ring Road No. 19 Jiasheng center room 508-510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Oriental Asia Petroleum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JIN HESHENG DADI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XIANGDONG

Effective date: 201309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44 XICHENG, BEIJING TO: 124010 PANJIN, LIAONI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24

Address after: 124010 room 232, office building, Pan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Applicant after: PANJIN HESHENG DADI PETROLE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4, room A14503, Wuhua Building, building 4, car main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Li Xiangdo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1

Address after: 100044, room 1503, building A, Wuhua Building, building 4, car main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Li Xiangdong

Address before: 124010 room 232, office building, Pan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atentee before: PANJIN HESHENG DADI PETROLEUM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8

Address after: 124010 room 232, management committee office building, Pan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ANJIN HESHENG DADI PETROLE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4, room 1503, building A, Wuhua Building, building 4, car main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Li Xiangd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