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7458B -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7458B
CN101717458B CN2009101547607A CN200910154760A CN101717458B CN 101717458 B CN101717458 B CN 101717458B CN 2009101547607 A CN2009101547607 A CN 2009101547607A CN 200910154760 A CN200910154760 A CN 200910154760A CN 101717458 B CN101717458 B CN 101717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crylonitrile
hydrolysis
acrylic acid
warming
deioniz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47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7458A (zh
Inventor
吕秀阳
刘体锋
张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09101547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7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7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7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7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74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方法的步骤如下:1)在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和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1~4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2~5分钟;2)升温至200~320℃,水解0.5~15小时;3)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固体产物。本发明在水解过程中不需加入任何催化剂,解决了酸、碱催化水解的污染难题,过程简单、绿色,水解产物可用作作织物上浆剂、水质处理剂、聚合物絮凝剂、高吸水性树脂、聚合物阻垢剂等。

Description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是一种近临界水介质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腈(PAN)纤维是合成纤维主要品种之一,产量约占纤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我国PAN产量大幅增加,2007年已达到253.36万吨,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约占聚丙烯腈生产总量的1%~2%。同时使用后的聚丙烯腈不能自然降解,不能热压成型,不能用作燃料,对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目前主要通过水解改性进行循环利用,先水解成聚(丙烯腈-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进一步水解生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主要用作织物上浆剂、水质处理剂、聚合物絮凝剂、高吸水性树脂、聚合物阻垢剂等。但常用水解方法为酸法水解或碱法水解。酸、碱水解工艺繁琐,酸、碱催化剂中和后产生大量无机盐,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同时消耗大量的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
近临界水通常是指温度在200℃~350℃之间的压缩液态水。水在这一区域拥有以下三个重要特性:
1)自身具有酸催化与碱催化的功能:在饱和蒸气压下,近临界水的电离常数在275℃附近有一极大值约为10-11(mol·kg)2,其值是常温常压水的1000倍,且电离常数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近临界水中的[H3O+]和[OH-]已接近弱酸或弱碱,自身具有酸催化与碱催化的功能,因此可使某些酸碱催化反应不必加入酸碱催化剂,从而避免酸碱的中和、盐的处理等工序;
2)同时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物:在饱和蒸气压下,20℃水的介电常数为80.1,而275℃时只有23.5。尽管近临界水的介电常数仍较大,可溶解甚至电离盐,但已足够小以溶解有机物,加上近临界水的密度大(275℃饱和蒸气压下水的密度为0.76g.cm3,近临界水的介电常数、密度与丙酮相近),因此近临界水具有非常好的溶解性能,具有能同时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特性。这使许多近临界水介质中的合成反应能在均相中进行,从而消除传质阻力,提高反应速度,同时反应后只需简单降温就可实现蜡水分离,水相可循环使用;
3)物性可调性:近临界水的介电常数、离子积常数、密度、粘度、扩散系数、溶解度等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压力在较宽的范围内连续可调,即近临界水的物性具有可调节性,因此作为反应介质,近临界水在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溶剂性质和反应性能。
近临界水中反应的应用研究包括有机合成反应、废弃物处理、无机材料合成、煤液化以及生物质资源化等,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三个特性认识的深入,使近临界水的应用领域不断得到扩大。
本发明将近临界水介质应用于聚合物改性领域,利用近临界水的特性,实现聚丙烯腈的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由于在水解过程中不需加入任何催化剂,从而解决了酸、碱催化水解的污染难题,过程简单、绿色,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其吸水和保水性能十分优良,属于溶胀性能很好的水凝胶,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卫生、医药和建筑等行业,另外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可用作作织物上浆剂、水质处理剂、聚合物絮凝剂、聚合物阻垢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近临界水介质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方法的步骤如下:
1)在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和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1~4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2~5分钟;
2)升温至200~320℃,水解0.5~15小时;
3)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固体产物。
本发明步骤1)中“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2~5min”的目的是利用水蒸气带走釜内的氧气,避免由于氧气的存在加速聚合物降解;反应釜内搅拌的转速为400转/min。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的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优选为4∶1~20∶1;步骤2)水解温度优选为210~250℃。
本发明若水解温度过低或水解时间过短,水解产物中会有部分水不溶性固体,这是由于PAN中的氰基未完全水解造成的。
本发明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也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或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可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调节产品中丙烯酸或丙烯酰胺的含量。
本发明在水解过程中不需加入任何催化剂,利用近临界水的自身酸碱催化特性与能溶解有机物的特性使聚丙烯酸在近临界水中水解生成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解决了酸、碱催化水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难题,反应过程简单,速度快,实现了聚丙烯腈过程的绿色化。水解产物可用作织物上浆剂、水质处理剂、聚合物絮凝剂、高吸水性树脂、聚合物阻垢剂等。
附图说明
图1为PAN及其水解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其中反应温度为230℃、PAN与去离子水的配比为1∶26;
图2为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AN水解产物重均分子量的影响,其中PAN与去离子水的配比为1∶26;
图3为聚丙烯腈及其水解产物在N2气氛中50℃~500℃的失重行为曲线,其中水解温度230℃,PAN与去离子水的配比为1∶2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采用的聚丙烯腈原料重均分子量为2.2万,丙烯腈含量(即-CN的量)为97.5%。
分析方法如下:
用Flash EA-1112元素分析仪(意大利)测定PAN原料组成;依据文献[隋丽丽,申书昌,王文波,肖忠峰。红外光谱法测定聚丙烯/丙烯腈(PP/AN)接枝共聚物中丙烯腈的含量,红外技术,2005,27(5):423-425]方法,用Nicolet 55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测定水解产物基团含量。用WATERS-515凝胶色谱仪(美国)进行PAN及水解产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用Labsys1600型综合热分析仪(法国)测定PAN及水解产物热性能(N2氛围,升温数度10℃/min)。
采用红外光谱法,利用酰胺基(-CONH2)在1688cm-1处和羧酸(-COOH)在1565cm-1处的特征吸收峰,选择硫氰酸钾为内标,以朗伯-定律为理论依据,对共聚物中丙烯酸、丙烯酰胺的含量同时测定。
从图1中可以看出,PAN在NCW中水解前后官能团发生较大的变化,在红外光谱中表现为腈基特征吸收峰2245cm-1在40min内完全消失,同时形成了酰胺基(-CONH2)的羰基吸收峰1688cm-1和羧酸(-COOH)的羰基吸收峰1565cm-1,并随着水解的进行,酰胺基(-CONH2)的羰基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羧酸(-COOH)的羰基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强,因此产物从聚丙烯腈先生成聚(丙烯腈-丙烯酰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再进一步水解生成聚(丙烯酰胺-丙烯酸)二元共聚物。
从图2中可以看出,水解温度越高平均分子量下降越明显,290℃水解条件下,水解1小时平均分子量下降了3/4左右。然而,在水解温度210℃、反应时间3h时,平均分子量只下降了%,同样在水解温度230℃、反应时间1h时,平均分子量只下降了%,说明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控制PAN的降解。
从图3可见,无论是原料还是水解后的PAN产品在160℃之前几乎不失重,在160℃~320℃之间有很小的失重,当温度升高到320℃之后,聚合物急剧失重。腈基的环化脱氢只会产生较小的失重,所以,PAN在320℃之后的急剧失重主要由于PAN链的断裂。在160℃~320℃之间水解,随着水解的进行,失重逐渐降低,例如:180min后的产物与PAN相比,失重降低了6%,同时失重变快,表现为失重斜率变大,可能的原因为酰胺基的引入使腈基更多的参加与环化脱氢反应,发生了较少的碎链反应,从实验数据可知在230℃条件下腈基40min已完全水解,因此,由于酰胺基的引入参与环化反应脱氢失重的可能性不大。可以推断,由于水解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可能在水解的进行已发生了部分降解,生成小分子产物,是导致失重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
实施例1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7.5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4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2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00℃水解15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7.2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58.9%,丙烯酸含量为38.4%,重均分子量为21108。
实施例2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1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3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3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20℃水解10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9.6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1.9%,丙烯酸含量为55.4%,重均分子量为4112。
实施例3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15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2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4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40℃水解6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14.2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1.2%,丙烯酸含量为57.9%,重均分子量为826。
实施例4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2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5∶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5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50℃水解5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19.6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38.3%,丙烯酸含量为58.8%,重均分子量为478。
实施例5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3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2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60℃水解4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29.1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36.1%,丙烯酸含量为61.2%,重均分子量为320。
实施例6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6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5∶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3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80℃水解2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52.1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0.6%,丙烯酸含量为56.6%,重均分子量为5254。
实施例7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10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3∶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4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300℃水解1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98.2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1.7%,丙烯酸含量为55.4%,重均分子量为3278。
实施例8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30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5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320℃水解0.5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286.2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37.6%,丙烯酸含量为52.6%,重均分子量为4236。
实施例9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7.5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4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2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10℃水解8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7.1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2.9%,丙烯酸含量为54.3%,重均分子量为19568。
实施例10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1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3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3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20℃水解6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9.7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6.2%,丙烯酸含量为51.1%,重均分子量为9536。
实施例11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15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2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4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30℃水解4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14.3。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2.6%,丙烯酸含量为54.6%,重均分子量为5256。
实施例12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2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5∶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5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40℃水解3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19.2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1.9%,丙烯酸含量为55.2%,重均分子量为6156。
实施例13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3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2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50℃水解2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29.2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53.5%,丙烯酸含量为43.6%,重均分子量为10806。
实施例14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6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5∶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3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60℃水解1.5;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59.3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5.1%,丙烯酸含量为52.3%,重均分子量为8690。
实施例15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10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3∶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4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70℃水解1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99.1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8.2%,丙烯酸含量为48.6%,重均分子量为11890。
实施例16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30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5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80℃水解0.5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292.4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1%,丙烯酸含量为23.1%,重均分子量为13688。
实施例17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15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2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2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60℃水解3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14.1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34.9%,丙烯酸含量为62.2%,重均分子量为2456。
实施例18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2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5∶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3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50℃水解4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19.3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39.1%,丙烯酸含量为58.1%,重均分子量为2098。
实施例19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3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4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40℃水解5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酸固体产物29.3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2.1%,丙烯酸含量为55.1%,重均分子量为2250。
实施例20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42.86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7∶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5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30℃水解6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42.1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2.2%,丙烯酸含量为52.1%,重均分子量为2235。
实施例21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75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4∶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4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20℃水解7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74.2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9.1%,丙烯酸含量为48.2%,重均分子量为7254。
实施例22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15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2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3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10℃水解8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14.2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5.2%,丙烯酸含量为52.1%,重均分子量为19286。
实施例23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15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2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4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20℃水解4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19.6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4.1%,丙烯酸含量为52.6%,重均分子量为12250。
实施例24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30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5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30℃水解3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29.7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44.1%,丙烯酸含量为53.1%,重均分子量为7680。
实施例25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42.86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7∶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2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40℃水解2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42.1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64.8%,丙烯酸含量为32.3%,重均分子量为12568。
实施例26
在500mL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加入300g去离子水和75g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4∶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4分钟,利用水蒸气排除釜内的空气;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至250℃水解1h;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固体产物73.8g。产物经分析,丙烯酰胺含量为67.1%,丙烯酸含量为30.2%,重均分子量为6018。

Claims (3)

1.一种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的步骤如下:
1)在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和聚丙烯腈,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1∶1~40∶1,开搅拌,常压下升温至沸腾,打开排气阀2~5分钟;
2)升温至200~320℃,水解0.5~15小时;
3)水解液冷却、卸压,再在常压蒸去水份、真空干燥后得到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固体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去离子水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4∶1~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水解温度为210~250℃。
CN2009101547607A 2009-12-02 2009-12-02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7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47607A CN101717458B (zh) 2009-12-02 2009-12-02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47607A CN101717458B (zh) 2009-12-02 2009-12-02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7458A CN101717458A (zh) 2010-06-02
CN101717458B true CN101717458B (zh) 2011-08-24

Family

ID=42432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476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7458B (zh) 2009-12-02 2009-12-02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74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5106B (zh) * 2010-06-08 2011-12-07 浙江大学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酰胺无催化水解制备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方法
CN109295718B (zh) * 2018-09-28 2020-10-09 江南大学 一种用于中高支纯棉织物经纱无pva上浆的纺织浆料
CN115064697A (zh) * 2022-07-14 2022-09-16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的应用、粘结剂、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7458A (zh)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Microwave irradiation–A green and efficient way to pretreat biomass
Tizazu et al.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dilute acid hydrolysis of sugarcane bagasse
CA2765052C (en) Biodegradable absorbent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Marques et al. Sewage sludge based catalysts for 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 of phenol: preparation, characterisation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Kuo et al. Enhancement of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of cellulose by cellulose dissolution pretreatments
Sánchez et al. Furfural production from corn cobs autohydrolysis liquors by microwave technology
Zhu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dewatering reagent: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P (AM–DMC–DAC)) for activated sludge dewatering treatment
US4237226A (en) Process for pretreating cellulosic substrates and for producing sugar therefrom
CN101717458B (zh)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腈无催化水解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CN102205962B (zh) 一种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用活性炭材料的装置及方法
Li et al. Changes in physicochemical and leachat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lastics during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sewage sludge
CN112500530B (zh) 一种碳酸钙/甘蔗渣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aswal et al. Photocatalytic reforming of pinewood (Pinus ponderosa) acid hydrolysate for hydrogen generation
CN101348430B (zh) 一种固体超强酸催化秸秆制备乙酰丙酸的方法
Wang et al. High-solid pretreatment of corn stover using urea for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CN108003270B (zh) 一种降低丙烯酸残留的吸水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3296A (zh) 一种利用制革废皮边角料制备农用保水剂的方法
CN101845106B (zh) 近临界水中聚丙烯酰胺无催化水解制备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方法
CN106423214A (zh) 玉米芯水解残渣制备高比表面积高酸量碳基固体酸方法
US20120067342A1 (en) Method for completely dissolving and rapidly hydrolyzing cellulose, and uses of said method
CN104561183B (zh) 一种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方法
CN108658071A (zh) 一种以铬皮为原料的生物质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ini et al. Production of lactic acid from empty fruit bunch of palm oil using catalyst of barium hydroxide
CN103121777A (zh) 基于热水解的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37928B (zh) 一种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