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3512A -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3512A
CN101713512A CN200910260448A CN200910260448A CN101713512A CN 101713512 A CN101713512 A CN 101713512A CN 200910260448 A CN200910260448 A CN 200910260448A CN 200910260448 A CN200910260448 A CN 200910260448A CN 101713512 A CN101713512 A CN 101713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illuminating lamp
tunnel
beam angle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0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3512B (zh
Inventor
韩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A20081023710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1440942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09102604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3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3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3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5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步骤一:测量隧道宽度w,车道数,照明高度h1;步骤二:在隧道的基本段,选择横向布灯方式,确定横向光束角θ,制作所需照明灯:步骤三:在隧道其他路段,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确定横向光束角θ3,根据横向光束角制作所需照明灯;步骤四:确定照明灯纵向光束角ψ和隧道纵向布灯间距s。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能根据隧道状况合理选择照明灯,合理布置照明灯的横向和纵向布灯方式,既能有效利用光资源,又能满足照明要求,保证行人、车辆安全,同时又可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灯配光方法,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确定隧道内道路LED照明灯布置方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路灯的布灯方式对驾驶员具有很好的视觉引导性,对城市亮化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道路及隧道布灯方式有中间布灯、单侧布灯、单侧中偏侧布灯、双侧交错布灯、双边对称布灯和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公路、隧道的道路照明设计不合理,不能根据每个隧道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照明灯,并按照合适的间距布置照明灯;有的光束角θ偏大,照明灯照亮范围过宽,造成光资源浪费,有的光束角θ偏小,照明灯照亮范围过窄,不能照亮整个路面,不能满足照明要求。目前尚不能根据隧道状况确定合理的照明灯光束角,根据该光束角合理配置照明灯。
现有技术的主要问题:目前尚无法根据隧道状况合理选择照明灯,照明灯的横向和纵向布灯方式也不合理,或者造成能源浪费,或者不能满足照明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能根据隧道状况确定横向布灯方式,得到合理横向光束角,制作照明灯,根据照明灯参数确定照明灯纵向光束角和隧道纵向布灯间距。既能有效利用光资源,又能满足照明要求,保证行人、车辆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其关键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步骤一:测量隧道宽度w,获取隧道内的车道数,确定隧道内的照明高度h1,在该照明高度h1以下的隧道侧壁和路面均需要照明灯的光线照射。
根据隧道内不同区域需要的照度不同,可以将隧道分为入口段、过渡段、基本段和出口段。
步骤二:在隧道的基本段,根据隧道内的车道数选择横向布灯方式,根据横向布灯方式确定所需照明灯的横向光束角θ1,或θ2,或θ3中,或θ3边,并制作所需照明灯:
如果制作出的照明灯的横向光束角大于θ1,或θ2,或θ3中,或θ3边,则隧道的照亮高度大于h1,造成光源浪费;如果制作出的照明灯的横向光束角小于θ1,或θ2,或θ3中,或θ3边,则隧道的照亮高度小于h1,不能满足隧道的照明要求,保证安全。当制作出的照明灯的横向光束角等于θ1,或θ2,或θ3中,或θ3边时,即不造成能源浪费,又能满足照明要求,但由于工艺的限制,允许制作出的照明灯横向光束角θ1、或θ2、或θ3中、或θ3边在可以允许的范围内存在误差。
A:若隧道为两车道,采用单边布灯方式;设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该单边布灯方式下的单边横向光束角θ1,根据该单边横向光束角θ1制作所需照明灯。
当隧道为两车道时,隧道一般较窄,横向布灯采用所述单边布灯方式即可以满足照明要求。
B:若隧道为三车道,首先采用单边布灯方式,确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单边布灯方式下的单边横向光束角θ1,根据所述单边横向光束角θ1制作所需照明灯。
若不能制作满足所述单边横向光束角θ1要求的照明灯,则采用双边对称布灯方式,确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下的双边横向光束角θ2,根据该双边横向光束角θ2制作所需照明灯。
若不能制作满足所述双边横向光束角θ2要求的照明灯,则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确定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两侧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根据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制作中间所需照明灯,根据所述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制作两侧所需照明灯。
当隧道为三车道时,横向布灯首先采用所述单边布灯方式;单边布灯方式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采用所述双边对称布灯方式;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仍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
C:若隧道为四车道,首先采用双边对称布灯方式,确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下的双边横向光束角θ2,根据该双边横向光束角θ2制作所需照明灯。
若不能制作满足所述双边横向光束角θ2要求的照明灯,则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确定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中间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两侧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根据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制作中间所需照明灯,根据所述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制作两侧所需照明灯。
当隧道为四车道时,隧道较宽,首先采用所述双边对称布灯方式,若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则采用所述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
步骤三:在隧道入口段、过渡段和出口段,照明灯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确定中间照明灯的安装高度h,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和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中间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和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两侧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根据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制作中间所需照明灯,根据所述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制作两侧所需照明灯。
步骤四:确定照明灯纵向光束角ψ和隧道纵向布灯间距s。
(一)根据制作的所需照明灯,获得该照明灯的参数,根据该照明灯的参数确定照明灯的纵向光束角ψ,该照明灯纵向光束角ψ由下式获得:
ψ=2×arc tan(η×p×ζ×M×N/(2×Eav×h×w))     (1)
其中,
η:照明灯利用系数;
P:照明灯的功率;
ζ:照明灯的光效;
M:照明灯的维护系数;
N:照明灯布置系数;
Eav:路面需要的平均照度;
w:隧道宽度;
h:照明灯的安装高度;
(二)根据照明灯纵向光束角ψ确定隧道纵向布灯间距s,所述纵向布灯间距s与纵向光束角ψ的关系如下式:
s=2h×tan(ψ/2)            (2)
其中h表示照明灯的安装高度。
当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时,若纵向光束角ψ较小,则纵向布灯间距s较小;若纵向光束角ψ较大,则纵向布灯间距s较大。
所述单边布灯方式为中间布灯方式,或为单侧布灯方式,或为单侧中偏侧布灯方式,或为双侧交错布灯方式。在单边布灯方式下,隧道横向只有一个灯。
在所述单边布灯方式下,测量所述照明灯的安装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测量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
单边横向光束角θ1的限制,使照明灯的边界光线与隧道两侧壁的相交点N的高度都能满足隧道照明高度h1的要求;使照明高度h1以下的隧道侧壁和路面均有照明灯的光线照射。如果相交点N过高,会造成光资源浪费,如果相交点N过低,会影响道路的照明效果。
所述单边横向光束角θ1与所述照明灯安装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隧道宽度w2,该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的关系如下式:
θ 1 = arcsin ( w × ( h - h 1 ) / ( ( h - h 1 ) 2 + ( w - w 2 ) 2 × ( h - h 1 ) 2 + w 2 2 ) ) - - - ( 3 )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1的允许误差范围[θ1下限,θ1上限],其中θ1下限和θ1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053
所述照明灯的单边横向光束角θ1在[θ1下限,θ1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所述宽度为w隧道的单边布灯要求。
在所述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下,测量所述照明灯的安装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使两侧照明灯边界光线交接点M处于隧道照明高度h1所在的水平面上,测量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
双边横向光束角θ2的限制,使照明灯的边界光线与隧道两侧壁的相交点N的高度都能满足隧道照明高度h1的要求,两侧照明灯边界光线交接点M也能满足隧道照明高度h1的要求;使照明高度h1以下的隧道侧壁和路面均有照明灯的光线照射。如果相交点N和M过高,会造成光资源浪费,如果相交点N和M过低,会影响道路的照明效果。
所述双边横向光束角θ2与所述隧道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宽度w、该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的关系如下式:
θ 2 = arcsin ( w × ( h - h 1 ) / ( 2 × ( h - h 1 ) 2 + ( w / 2 - w 2 ) 2 × ( h - h 1 ) 2 + w 2 2 ) ) - - - ( 6 )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2的允许误差范围[θ2下限,θ2上限],其中θ2下限和θ2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062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063
所述照明灯的双边横向光束角θ2在[θ2下限,θ2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所述宽度为w隧道的双边对称布灯要求。
所述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测量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该照明灯离另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1=w-w2;确定隧道墙体需要照亮的高度h1,确定双边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中间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使中间照明灯与双边照明灯边界光线交接点M处于隧道照明高度h1所在的水平面上,测量该交接点N与所述双边照明灯的水平距离w1边,测量该交接点M与所述中间照明灯的水平距离w
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与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的限制,使照明灯的边界光线与隧道两侧壁的相交点N的高度都能满足隧道照明高度h1的要求;中间照明灯与两侧照明灯边界光线交接点M也能满足隧道照明高度h1的要求;使照明高度h1以下的隧道侧壁和路面均有照明灯的光线照射。如果相交点N和M过高,会造成光资源浪费,如果相交点N和M过低,会影响道路的照明效果。
所述中间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与所述中间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隧道墙体需要照亮的高度h1、所述水平距离w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071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3中的允许误差范围[θ3中下限,θ3中上限],其中θ3中下限和θ3中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073
所需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在[θ3中下限,θ3中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中间照明灯的要求。
侧面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与所述侧边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隧道墙体需要照亮的高度h1、所述交接点N与所述双边照明灯的水平距离w1边、以及所述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距离w2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074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3边的允许误差范围[θ3边下限,θ3边上限],其中θ3边下限和θ3边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075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081
所需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在[θ3边下限,θ3边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中两边照明灯要求。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提供了一种LED照明灯配光方法,能根据隧道状况合理选择横向布灯方式,根据该横向布灯方式,确定合适横向光束角,制作照明灯,由于工艺限制,允许照明灯的横向光束角和合适横向光束角之间存在误差;根据照明灯参数确定照明灯纵向光束角和隧道纵向布灯间距。既能有效利用光资源,又能满足照明要求,保证行人、车辆安全,同时又可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隧道配灯流程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单边布灯横向光束角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双边对称布灯横向光束角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横向光束角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纵向布灯光束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隧道为例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是按下列步骤进行:
步骤一:测量隧道宽度w,获取隧道内的车道数,确定隧道内的照明高度h1,在该照明高度h1以下的隧道侧壁和路面均需要照明灯的光线照射。
步骤二:在隧道的基本段,根据隧道内的车道数选择横向布灯方式,根据横向布灯方式确定所需照明灯的横向光束角θ,并制作所需照明灯:
A:若隧道为两车道,采用单边布灯方式;设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该单边布灯方式下的单边横向光束角θ1,根据该单边横向光束角θ1制作所需照明灯。
若两车道隧道的宽度为10.5米,高度为7.2米,采用单边布灯方式,照明灯的高度h为5.5米,与墙的距离w2为0.3米,若采用单边布灯,最佳横向光束角为75.96度,若采用中间布灯,最佳横向光束角为89.45度。
如图3、4所示,B:若隧道为三车道,首先采用单边布灯方式,确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单边布灯方式下的单边横向光束角θ1,根据所述单边横向光束角θ1制作所需照明灯。
若不能制作满足所述单边横向光束角θ1要求的照明灯,则采用双边对称布灯方式,确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下的双边横向光束角θ2,根据该双边横向光束角θ2制作所需照明灯。
若不能制作满足所述双边横向光束角θ2要求的照明灯,则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确定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两侧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根据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制作中间所需照明灯,根据所述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制作两侧所需照明灯。
若三车道隧道宽度w为14.25米,高度为8米,照明灯安装高度为5.5米,离墙0.3米,采用单边布灯方式中的单边布灯方式,最佳横向光束角为80.81度;若采用单边布灯方式中的中间布灯方式,最佳横向光束角为80.20度;若采用双边对称布灯,照明灯安装高度5.5米,离墙0.3米,最佳横向光束角为51.54度。
C:若隧道为四车道,首先采用双边对称布灯方式,确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下的双边横向光束角θ2,根据该双边横向光束角θ2制作所需照明灯。
若不能制作满足所述双边横向光束角θ2要求的照明灯,则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确定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中间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两侧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根据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制作中间所需照明灯,根据所述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制作两侧所需照明灯。
若四车道隧道,隧道宽度w为18米,高度h为8米,采用双边对称布灯,照明灯安装高度为5.5米,离墙0.3米,照明灯的最佳横向光束角为53.63度;
根据隧道内不同区域需要的照度不同,可以将隧道分为入口段、过渡段、基本段和出口段,过渡段又可以根据需要照度的不同,再分为几个段。
步骤三:在隧道入口段、过渡段和出口段,照明灯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确定中间照明灯的安装高度h,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和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中间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和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两侧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根据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制作中间所需照明灯,根据所述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制作两侧所需照明灯。
如图5所示,步骤四:确定照明灯纵向光束角ψ和隧道纵向布灯间距s。
(一)根据制作的所需照明灯,获得该照明灯的参数,根据该照明灯的参数确定照明灯的纵向光束角ψ,该照明灯纵向光束角ψ由下式获得:
ψ=2×arc tan(η×p×ζ×M×N/(2×Eav×h×w))     (1)
其中,
η:照明灯利用系数;
P:照明灯的功率;
ζ:照明灯的光效;
M:照明灯的维护系数;
N:照明灯布置系数;
Eav:路面需要的平均照度;
w:隧道宽度;
h:照明灯的安装高度;
(二)根据照明灯纵向光束角ψ确定隧道纵向布灯间距s,所述纵向布灯间距s与纵向光束角ψ的关系如下式:
s=2h×tan(ψ/2)                        (2)
其中h表示照明灯的安装高度。
所述单边布灯方式为中间布灯方式,或为单侧布灯方式,或为单侧中偏侧布灯方式,或为双侧交错布灯方式。
在所述单边布灯方式下,测量所述照明灯的安装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在高度为h1的平面上,测量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
所述单边横向光束角θ1与所述照明灯安装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隧道宽度w、该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的关系如下式:
θ 1 = arcsin ( w × ( h - h 1 ) / ( ( h - h 1 ) 2 + ( w - w 2 ) 2 × ( h - h 1 ) 2 + w 2 2 ) ) - - - ( 3 )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1的允许误差范围[θ1下限,θ1上限],其中θ1下限和θ1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122
所述照明灯的单边横向光束角θ1在[θ1下限,θ1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所述宽度为w隧道的单边布灯要求。
在所述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下,测量所述照明灯的安装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测量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
双边横向光束角θ2与所述隧道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宽度w、该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的关系如下式:
θ 2 = arcsin ( w × ( h - h 1 ) / ( 2 × ( h - h 1 ) 2 + ( w / 2 - w 2 ) 2 × ( h - h 1 ) 2 + w 2 2 ) ) - - - ( 6 )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2的允许误差范围[θ2下限,θ2上限],其中θ2下限和θ2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125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126
所述照明灯的双边横向光束角θ2在[θ2下限,θ2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所述宽度为w隧道的双边对称布灯要求。
所述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测量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该照明灯离另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1=w-w2;确定隧道墙体需要照亮的高度h1,确定双边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中间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使中间照明灯与双边照明灯边界光线交接点M处于隧道照明高度h1所在的水平面上,测量该交接点N与所述双边照明灯的水平距离w1边,测量该交接点M与所述中间照明灯的水平距离w;所述中间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与所述中间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隧道墙体需要照亮的高度h1、所述水平距离w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131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3中的允许误差范围[θ3中下限,θ3中上限],其中θ3中下限和θ3中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132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133
所需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在[θ3中下限,θ3中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中间照明灯的要求。
侧面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与所述侧边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隧道墙体需要照亮的高度h1、所述交接点N与所述双边照明灯的水平距离w1边、以及所述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距离w2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134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3边的允许误差范围[θ3边下限,θ3边上限],其中θ3边下限和θ3边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141
Figure G2009102604486D00142
所需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在[θ3边下限,θ3边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中两边照明灯要求。
所述隧道内的照明灯配光方法也适应于一般道路照明灯,对道路照明灯,w代表需要照明的宽度范围,w2代表照明灯距需要照明的宽度范围右边界线的距离。
本发明的原理是: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确定照明灯横向布灯方式,根据照明灯横向布灯方式确定照明灯横向光束角,根据该横向光束角制作照明灯,照明灯制作完后,获取照明灯纵向光束角,根据纵向光束角确定布灯间距。本LED照明灯配光方法能够合理配置隧道内的照明灯,既不浪费能源,又能满足照明要求,使隧道内照度充足,保证人车安全,同时又可节约成本。

Claims (5)

1.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步骤一:获取隧道宽度w、车道数及隧道内的照明高度h1这些基础数据,在该照明高度h1以下的隧道侧壁和路面均需要照明灯的光线照射;
步骤二:在隧道的基本段,根据隧道的宽度与h1选择横向布灯方式,根据横向布灯方式确定所需照明灯的横向光束角θ1,或θ2,或θ3中,或θ3边,并制作所需照明灯:
A:若隧道为两车道,采用单边布灯方式;设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该单边布灯方式下的单边横向光束角θ1,根据该单边横向光束角θ1制作所需照明灯;
B:若隧道为三车道,首先采用单边布灯方式,确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单边布灯方式下的单边横向光束角θ1,根据所述单边横向光束角θ1制作所需照明灯;
若不能制作满足所述单边横向光束角θ1要求的照明灯,则采用双边对称布灯方式,确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下的双边横向光束角θ2,根据该双边横向光束角θ2制作所需照明灯;
若不能制作满足所述双边横向光束角θ2要求的照明灯,则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确定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中和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两侧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根据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制作中间所需照明灯,根据所述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制作两侧所需照明灯;
C:若隧道为四车道,首先采用双边对称布灯方式,确定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所述隧道宽度w,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照明高度h1,确定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下的双边横向光束角θ2,根据该双边横向光束角θ2制作所需照明灯;
若不能制作满足所述双边横向光束角θ2要求的照明灯,则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确定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和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中间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两侧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根据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制作中间所需照明灯,根据所述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制作两侧所需照明灯;
步骤三:在隧道入口段、过渡段和出口段,照明灯采用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确定中间照明灯的安装高度h,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和中间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中间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根据隧道宽度w、照明高度h1和两侧照明灯安装高度h,确定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两侧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根据所述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制作中间所需照明灯,根据所述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制作两侧所需照明灯;
步骤四:确定照明灯纵向光束角ψ和隧道纵向布灯间距s;
(一)根据制作的所需照明灯,获得该照明灯的参数,根据该照明灯的参数确定照明灯的纵向光束角ψ,该照明灯纵向光束角ψ由下式获得:
ψ=2×arctan(η×p×ζ×M×N/(2×Eav×h×w))    (1)
其中,
η:照明灯利用系数;
P:照明灯的功率;
ζ:照明灯的光效;
M:照明灯的维护系数;
N:照明灯布置系数;
Eav:路面需要的平均照度;
w:隧道宽度;
h:照明灯的安装高度;
(二)根据照明灯纵向光束角ψ确定隧道纵向布灯间距s,所述纵向布灯间距s与纵向光束角ψ的关系如下式:
s=2h×tan(ψ/2)        (2)
其中h表示照明灯的安装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边布灯方式为中间布灯方式,或为单侧布灯方式,或为单侧中偏侧布灯方式,或为双侧交错布灯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边布灯方式下,测量所述照明灯的安装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测量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
所述单边横向光束角θ1与所述照明灯安装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隧道宽度w、该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的关系如下式:
θ 1 = arcsin ( w × ( h - h 1 ) / ( ( h - h 1 ) 2 + ( w - w 2 ) 2 × ( h - h 1 ) 2 + w 2 2 ) ) - - - ( 3 )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的允许误差范围其中θ和θ由下式获得:
Figure F2009102604486C00038
Figure F2009102604486C00041
所述照明灯的单边横向光束角θ1在[θ1下限,θ1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所述宽度为w隧道的单边布灯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边对称布灯方式下,测量所述照明灯的安装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测量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
双边横向光束角θ2与所述隧道高度h、隧道照明高度h1、宽度w、该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的关系如下式:
θ 2 = arcsin ( w × ( h - h 1 ) / ( 2 × ( h - h 1 ) 2 + ( w / 2 - w 2 ) 2 × ( h - h 1 ) 2 + w 2 2 ) ) - - - ( 6 )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2的允许误差范围[θ2下限,θ2上限],其中θ2下限和θ2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F2009102604486C00043
Figure F2009102604486C00044
所述照明灯的双边横向光束角θ2在[θ2下限,θ2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所述宽度为w隧道的双边对称布灯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测量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2,该照明灯离另一侧隧道墙壁的水平距离w1=w-w2;确定隧道墙体需要照亮的高度h1,确定双边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中间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使中间照明灯与双边照明灯的边界光线交接点M处于隧道照明高度h1所在的水平面上,测量该交接点M与所述双边照明灯的水平距离w1边,测量该交接点M与所述中间照明灯的水平距离w;所述中间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与所述中间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隧道墙体需要照亮的高度h1、所述水平距离w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F2009102604486C00051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3中的允许误差范围[θ3中下限,θ3中上限],其中θ3中下限和θ3中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F2009102604486C00052
Figure F2009102604486C00053
所需照明灯的中灯横向光束角θ3中在[θ3中下限,θ3中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下中间照明灯的要求;
侧面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与所述侧边照明灯的布灯高度h、隧道墙体需要照亮的高度h1、所述交接点N与所述双边照明灯的水平距离w1边、以及所述照明灯离较近一侧隧道墙壁的距离w2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F2009102604486C00054
所述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9w~1.1w,在该隧道宽度w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得到所述θ3边的允许误差范围[θ3边下限,θ3边上限],其中θ3边下限和θ3边上限由下式获得:
Figure F2009102604486C00055
Figure F2009102604486C00056
所需照明灯的侧灯横向光束角θ3边在3边下限,θ3边上限]范围内,均能满足双边对称加中间布灯方式中两边照明灯要求。
CN2009102604486A 2008-12-18 2009-12-09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3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04486A CN101713512B (zh) 2008-12-18 2009-12-09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7103.4 2008-12-18
CNA2008102371034A CN101440942A (zh) 2008-12-18 2008-12-18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
CN2009102604486A CN101713512B (zh) 2008-12-18 2009-12-09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3512A true CN101713512A (zh) 2010-05-26
CN101713512B CN101713512B (zh) 2011-02-09

Family

ID=42417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044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3512B (zh) 2008-12-18 2009-12-09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351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452A (zh) * 2010-08-23 2012-03-14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 公路隧道光源照明系统
CN104565910A (zh) * 2014-12-05 2015-04-29 佛山市南海朗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隧道灯
CN108644730A (zh) * 2018-05-10 2018-10-12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隧道照明中导光管采光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393705A (zh) * 2021-05-31 2021-09-14 云南思码蔻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隧道或道路内车辆留存数量的路况管理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452A (zh) * 2010-08-23 2012-03-14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 公路隧道光源照明系统
CN104565910A (zh) * 2014-12-05 2015-04-29 佛山市南海朗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隧道灯
CN108644730A (zh) * 2018-05-10 2018-10-12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隧道照明中导光管采光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393705A (zh) * 2021-05-31 2021-09-14 云南思码蔻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隧道或道路内车辆留存数量的路况管理系统
CN113393705B (zh) * 2021-05-31 2022-07-15 云南思码蔻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隧道或道路内车辆留存数量的路况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3512B (zh) 201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0942A (zh)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
CN101713512B (zh) 一种道路led照明灯配光方法
CN101346025B (zh)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控制方法
CN100408757C (zh) 城市干道平交十字路口汽车、自行车无冲突左转的方法
CN107386147A (zh) 一种低等级公路隧道光电式诱导系统
CN104074112A (zh) 一种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及其设计方法
CN203429579U (zh) 路面标线型交通灯路口
CN106758579B (zh) 立体城市的建筑与交通一体化系统
KR20200093435A (ko) 발광 보도블록
CN101748669A (zh) 地下全互通立交桥
KR20070106184A (ko) 차량신호시간의 효율적인 배분이 가능한 교차로 구조 및신호 제어방법
CN109064762A (zh) 一种快速路出口匝道与邻接平面交叉口联结段的优化组织方法
CN103334353B (zh) 一种高流量交通控制系统
CN202227210U (zh) 十字路口速通微型立交桥
CN103247170A (zh) 一种高流量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2795760U (zh) 单个信号周期内变换车道转向功能的交叉口通行系统
CN101064064A (zh) 交通信号装置
CN202390736U (zh) 城区单层全封闭全互通立交桥
CN201581320U (zh) 地下全互通立交桥
CN103234151A (zh) 增强隧道照明效果的配光方法
CN105803878A (zh) 一种人非共板道路交叉口坡道形式
CN102345260A (zh) 城市畅通型十字路
CN104372725A (zh) 一种十字路口道路及转弯车流组织设计方法
CN202688814U (zh) 设置于城市交叉路口且能够免红绿灯的快速交通系统
JP2012107404A (ja) 多層交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