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3482B - 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3482B
CN101713482B CN2009102541472A CN200910254147A CN101713482B CN 101713482 B CN101713482 B CN 101713482B CN 2009102541472 A CN2009102541472 A CN 2009102541472A CN 200910254147 A CN200910254147 A CN 200910254147A CN 101713482 B CN101713482 B CN 101713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redundant
calibrator
hook lock
pintle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41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3482A (zh
Inventor
J·克林
R·M·佩佩
R·A·科谢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Original Assignee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891741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713482(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filed Critical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713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3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F16L33/10Hose-clips with a substantially-radial tightening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8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split elastic ring
    • F16L37/0885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split elastic ring with access to the split elastic ring from a radial or tangential opening in the coup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pawls or other movable or insertable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4Joints secured by inserting between mating surfaces an element, e.g. a piece of wire, a pin, a cha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pawls or other movable or insertable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4Joints secured by inserting between mating surfaces an element, e.g. a piece of wire, a pin, a chain
    • F16L37/142Joints secured by inserting between mating surfaces an element, e.g. a piece of wire, a pin, a chain where the securing element is inserted tangentially
    • F16L37/144Joints secured by inserting between mating surfaces an element, e.g. a piece of wire, a pin, a chain where the securing element is inserted tangentially the securing element being U-sha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201/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ipe couplings
    • F16L2201/10Indicators for correct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快速连接管接头包括连接件主体、具有膨径部分的管状插入件、主保持器和单独的冗余锁卡/校验器。连接件主体形成通孔并且插入件伸进该孔中。主保持器将插入件可松开地固定在连接件主体内部。冗余锁卡/校验器可松开地连接到连接件主体上并且可以在松开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移动。它包括间隔开指状物,指状物具有校验翼片,校验翼片只有在插入件完全插入之后材允许运动到闭锁位置。指状物具有释放翼片以手动地展开延伸梁。在另一种形式中,连接件主体包括沿径向向内延伸的锁定垫。如果沿将所述插入件从连接件主体中移走的方向拉动它,主保持器的支腿就会位于锁定垫的内部,从而防止支腿移动至释放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
本申请为申请人于2006年4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610106051.8的发明名称为“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包括快速连接管接头的流体管路系统,并且尤其涉及具有冗余锁卡(redundant latch)/校验器的快速连接管接头。
在汽车和其它领域中,通常会使用快速连接管接头来提供两个部件或管道之间的流体连接,因此在两个部件之间建立流体管路,而快速连接管接头通常包括容纳并密封保持在插口连接件主体中的插入件。应用快速连接管接头的有利之处在于能够以最少的时间和花费建立密封和固定的流体管路。
现有多种将快速连接管接头的插入件和插口连接件主体固定在一起的方法和机构。
一种类型的保持机构涉及使用保持器,保持器的形式为保持夹,保持夹插入通过在连接件主体外部形成的槽中。延伸穿过槽的梁在插入件膨径部分和形成槽的后部表面之间平衡,从而防止联结的断开。由于这种保持器的物理外观,它们在市场上被称为“马蹄形”保持器。这类保持器的实例可以在授予Kalahasthy等人的美国专利No.5,586,792中发现,在此引入该专利作为参考。′792专利中公开的“马蹄形”保持器允许很容易地释放联结而不会显著地增加联结的复杂性。2005年3月23日提交的美国序列号11/087,358的申请公开了与马蹄型保持器和冗余锁卡/校验器不同的连接器配置。该申请的公开包含在此作为参考。
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管接头是′792专利和序列号11/087,358的申请中所公开连接器的可选类型。本发明的配置提供了如下优点,在快速连接管接头装配时,冗余锁卡/校验器不能移动至其闭锁位置,除非相关联的管处于其完全插入位置。它的位置因此提供了管未完全插入的物理和视觉指示。本发明的配置还提供了如下优点,如果相对于连接件主体沿向前的方向拉动插入件,然后绕着插入件的轴扭转或旋转插入件,主保持器的支腿就不会意外地从它们的锁定位置移动到它们的解锁位置。
一旦放入闭锁位置,冗余锁卡/校验器就会防止主保持器造成的管的非有意的释放。即使主保持器失败,冗余锁卡/校验器也能够独立地将管的插入件保持在连接件主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本发明的特征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3-3剖开的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剖面底视图。
图4是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连接件主体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连接件主体的底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6-6剖开的图4的连接件主体的剖面侧视图。
图7是沿图4中的线7-7剖开的图4的连接件主体的剖面前视图。
图8是沿图4中的线8-8剖开的图4的连接件主体的剖面后视图。
图9是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主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的主保持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11是图9的主保持器的前视图。
图12是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冗余锁卡/校验器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的冗余锁卡/校验器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2的冗余锁卡/校验器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2的冗余锁卡/校验器的前视图。
图16是沿图1中的线16-16剖开的图1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剖面前视图,且为了清楚起见将主保持器移除,图中显示了部分地插入连接件主体中的插入件和处于其松开位置中的冗余锁卡/校验器。
图17是以放大比例显示的与图16类似的剖面前视图,显示了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中的插入件和处于其松开位置和其闭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中的冗余锁卡/校验器。
图18是与图16类似的剖面前视图,显示了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中的插入件和处于其闭锁位置中的冗余锁卡/校验器。
图19是与图16类似的剖面前视图,显示了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中的插入件和锁定到其闭锁位置中的主保持器且冗余锁卡/校验器锁卡以将管保持在连接件主体中。
图20是体现本发明的特征的改进或可选快速连接管接头的侧视图。
图21是图20的可选快速连接管接头的插口连接件主体的侧视图。
图22是图21的连接件主体的底视图。
图23是沿图21中的线23-23剖开的图21的连接件主体的剖面前视图。
图24是沿图21中的线24-24剖开的图21的连接件主体的剖面后视图。
图25是图20的可选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冗余锁卡/校验器的透视图。
图26是图25的冗余锁卡/校验器的前视图。
图27是沿图20中的线27-27剖开的图20的快速连接管接头的剖面前视图,且为清楚起见将主保持器移除,显示了处于其松开位置的冗余锁卡/校验器。
图28是与图27类似的剖面前视图,显示了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的插入件和处于其松开位置和其闭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中的冗余锁卡校验器。
图29是与图27类似的剖面前视图,显示了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的插入件和处于其闭锁位置中的冗余锁卡/校验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管接头显示为与流体管路系统相连。它显示为刚性管和其它流体运输部件尤其是柔性软管之间的可拆连接。然而,管接头具有众多的其它应用,其中期望液密但是可拆的连接,例如无论加压或未加压的流体路径的刚性元件的连接。一个实例是机动车辆燃料输送系统。另一个实例是车辆的燃料注油管配置。
图1-3显示了用于形成流体管路中的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110。管接头110包括大体上为圆筒形的插口连接件主体112和插入件114,如图3中最佳显示的那样,它们由主保持器构件116和单独的冗余锁卡/校验器构件118可松开地固定在一起。插入件114形成在构成流体管路系统的一部分的空心管的一端。在使用中,插口连接件主体112连接至图3中所示的管或软管113上,且管或软管113也是流体管路系统的一部分。插口连接件主体112和插入件114可连接以形成在流体管路中永久的但是可分开的接头。
如图3所示,插入件114形成在刚性管的端部上。它包括径向加大的膨径部分190,膨径部分190在与开口的管端部或尖端192隔开预定距离处形成径向邻接表面191。管端部或尖端192可以倒圆角或制成锥形以使得插入件114比较容易地插入连接件主体112中。由管的外表面形成的光滑的大体上为圆筒形的密封表面194在膨径部分190和管端部192之间延伸。管沿着远离管端部的方向延伸超过膨径部分190并且形成大体上光滑的柱面195。它通常与圆筒形密封表面194具有相同的直径。
在图4-7中详细地显示了连接件主体112。如图4-6中最佳显示的那样,连接件主体112是由壁120的总体上圆筒形的阶梯形径向内表面形成的。所示连接件主体112优选地是由塑料材料例如聚酰胺模制而成。应该理解,主体外部可以采用任意期望的形状而不脱离本发明。例如,它可以在其端部之间包括90°的弯曲,这是连接件主体的一种常见形状。
壁120的内表面形成通孔126,通孔126以纵轴线124为中心,如图6所示。应当指出,术语轴向的和轴向地在此使用时是指纵向沿着中心轴线124。术语侧向、侧向地、横向和横向地意味着处于总体上垂直于轴线124且朝向和远离轴线的平面中。
连接件主体112的孔126完全延伸通过连接件主体112,从较大直径的插入件接收端128延伸到具有较小直径的软管连接端130。连接件主体112的壁120的直径的变化将通孔126分成不同的部分。从插入件接收端128沿轴向向后到软管连接器端130,它们为:保持器外壳部分132、密封室134、管端部插座136和流体通路138。应当指出,术语向后在此使用时是指总体上沿着中心轴线124从插入件接收端128沿轴向朝软管连接端130的方向。术语向前在此使用时是指总体上沿着中心轴线24从软管连接端130沿轴向朝插入件接收端128的方向。
保持器外壳部分132邻接插入件接收端128。它由前缘140形成,前缘140具有横向平面的面向前的表面129,表面129在插入件接收端128处限定进入通孔126的进入孔或开口127。前缘140和后缘142由通向通孔126的间隙或间隔139分隔开。间隔139的轴向长度由前缘140的面向后的表面141和后缘142的面向前的表面143限定。如图7、8中所示,这些表面141、143由弓形顶部支撑部件144、两个侧面支撑元件146、两个中央支撑元件150和两个底部支撑元件154连接。切口147形成在后缘142的底部。顶部支撑元件144的上曲面从后缘142的径向最外缘沿径向向内略微凹入。顶部支撑元件144和表面141、143形成接收主保持器116的横梁的凹窝177。
应当指出,为了清楚起见,快速连接管接头110显示为其纵向长度置于水平面中,并且术语“顶部”、“底部”和“侧面”已经用于描述连接件主体116。可以理解,“顶部”配置与主保持器116有关并且底部配置与冗余锁卡/校验器118有关。然而,在使用中,连接器管接头110可以位于任意朝向而不考虑水平和垂直平面并且“顶部”和“底部”仅仅与此处的说明有关。
顶部支撑元件144和两个侧面支撑元件146之间的间隔139形成一对第一或顶槽158。两个中央支撑元件150和两个底部支撑元件154之间的间隔139形成与顶部支撑元件144正好对置的第二或底槽166。两个侧面支撑元件146和底部支撑元件154之间的间隔139形成一对第三或侧槽162。槽158、162和166向通孔126开口。
顶槽158相对于连接件主体112的中心轴124横向地容纳和放置主保持器116的支腿。底槽166相对于连接件主体112的中心轴线124横向地容纳和放置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梁。主保持器116和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元件都位于侧槽162中。
如图6-7中最佳显示的那样,连接件主体112的后缘142的面向前的表面143包括一系列向前延伸的轴向凸部或主体立柱148、152和159,它们部分地填充到轮缘140和142之间的间隔139中。这些凸部或主体立柱整体地模制到连接件主体中。一对第一或上部主体立柱148布置在弯曲顶壁144的侧向端部处。这些上部主体立柱148均包括顶部曲面149。内曲面151在上部主体立柱148和顶部支撑元件144下方延伸。上部主体立柱148包括面向前的表面137,如图7中最佳显示的那样,面向前的表面137面向前缘140的面向后的表面141。
一对第二或中央抛物线形主体立柱152包括在通孔126的任一侧上以大约180°(度)分开的侧向布置的尖端或顶点163。抛物线形中央主体立柱152沿径向向外指向并且包括上曲面153和下曲面155,上曲面153和下曲面155在顶点163处连接,顶点163位于大约穿过中心轴124的总体上水平的平面中。每个中央主体立柱152还包括径向向内的曲面156,曲面156形成在与第一主体立柱148和顶部支撑元件144的径向内曲面151相同的曲率半径上。内曲面156与下曲面155在锁挡157处相交。
第三或底部凸部或台阶159是在中央支撑元件150和底部支撑元件154之间延伸的主体112的实心部。它形成平面表面171,如图6和7中最佳显示的那样,平面表面171面向前朝向前缘140的面向后的表面141。底部凸部159包括沿朝向底部支撑元件154的方向向下的角度由中央支撑元件150横向向外延伸的间隔的凸耳160。底部凸部159的径向或侧向向外长度是由间隔的侧壁161形成的,侧壁161平行一个较短的距离然后朝底部支撑元件154会聚。
底部凸部159还包括径向内曲面164,径向内曲面164与由上部主体立柱148和弯曲的顶部支撑元件144形成的径向内曲面151和中央主体立柱152的内曲面156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内曲面151、156和164是汽缸段并且形成膨径部分接收凹窝165。
底槽166包括在中央支撑元件150的间隔的面向内的表面167和底部支撑元件154的间隔的面向内的表面169之间侧向地延伸的扩大部,如图5和7中最佳显示的那样,还包括变窄部,如图5和8中最佳显示的那样,变窄部在侧面175之间横向地延伸。侧面175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表面169并且延伸至内孔126。底槽166的横截面总体上为“T”形。底部凸部159的平面表面171形成底槽166的最后部的表面。最前部表面173形成底槽166的前部,如图5和6中所示。
每个中央支撑元件150均形成锁定台肩168,如图7中最佳显示的那样。如将要说明的那样,它将与主锁定保持器116相互作用。
锁紧脊172从每个底部支撑元件154的外缘侧向地延伸并且形成平台174,如图7和8中所示。如图4所示,锁紧脊172从前缘140的面向后的表面141沿轴向向后缘142的面向前的表面143延伸。下面将解释锁紧脊与冗余锁卡/校验器的操作。
密封室134形成在保持器外壳部分132的轴向后部。它由壁120相对于保持器外壳部分132的减小的直径部形成。它从圆锥形台肩78向径向台肩80沿轴向向后延伸。环形槽79设置在壁120中台肩78的轴向后部。密封室134设置来容纳密封件以在连接件主体112和插入件114之间形成流体密封。
如图3所示,由刚性隔离环50分开的两个O形环密封46和48沿径向位于插入件134和密封室134之间。O形环46和48的尺寸设计成可以紧密地装配在密封室134中并且紧密地围绕插入件114的密封表面194。O形环46和48由中空的间隔套筒筒52固定在密封室134中。间隔套筒52具有圆锥形扩大的端部54,端部54坐靠在壁120的圆锥形台肩78上从而将套筒52置于孔126中。为了提供间隔套筒52在孔126中增强的固定,在套筒52的外圆周中形成凸出的环状部56。凸出部56配合地容纳在形成于壁120中的凹部79中从而将套筒52锁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管端插座136形成在密封室134的轴向后部处。它由壁120相对于密封室134的减小的直径部形成,且从径向台肩80的小直径端沿轴向向后延伸至圆锥形台肩82。管端插座136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并且定位或导引插入件114密封表面194。
流体通路138由壁120的最小的直径部形成。它从圆锥形台肩82的小直径端通向软管连接端130。壁120的围绕流体通路138的部分构成易于连接到流体管路中的另一个部件上。所示的连接件主体112例如特殊地形成以连接到柔性软管113上并且包括径向倒刺85和容纳O形环密封84的凹窝以密封软管113的内部。当然,如此前讨论的那样,可以使用任何其它适当的连接配置来完成流体系统。
在图9-11中详细显示了主“马蹄”型保持器116。它优选地是由弹性的柔性材料例如塑料模制的。横向通过保持器外壳部分132的顶槽158延伸的主保持器116可卸下地连接到连接件主体112上。
主保持器116包括一双细长的总体上平行的支腿196,它们从横梁198延伸并且在一端由横梁198连接。释放凸部208形成于横梁198的径向内表面上。释放凸部208从支腿196的后面204轴向延伸一段距离,该距离大约等于顶部支撑元件144的任一侧上的上部主体立柱148的轴向长度。释放凸部208形成斜坡或凸轮面209,一旦主保持器116已经连接至连接件主体112,凸轮面209就以与顶部支撑元件144间隔的关系支撑横梁196的中央区域。横梁198提供了支腿196之间的间隔,该间隔大约等于插入件114的圆筒形密封表面194的外径。支腿196具有轴向长度,该轴向长度大约等于但是略微小于(从而允许间隙)上部主体立柱148的横向端部139和面向后的表面141之间顶槽158的轴向长度。支腿196的侧向宽度显著小于顶槽158的侧向宽度,从而允许支腿196的向外膨胀以允许插入件插入和释放,如将要理解的那样。
横梁198具有大体上大于支腿196的轴向长度的轴向长度。如图10所示,横梁198与支腿196的前面202轴向对齐,但是轴向延伸超过支腿196的后面204。
每个腿196均包括在远离横梁198的一端形成的锁卡206。当主保持器116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112中时,锁卡206将主保持器116锁定入相对于连接件主体112的位置中。由锁卡206形成的锁卡边缘212与由连接件主体112的中央支撑元件150形成的锁定台肩168接合,从而将主保持器116可松开地锁定在适当的位置。每个支腿196均包括倾斜表面205,如图9和10中所示,倾斜表面205与中央支撑元件150的上部侧向向外的边缘相互作用以向上推动主保持器。支腿196的弹性特性可以确保该关系。
导引区域210形成到支腿196的前面202中。这些区域210从每个支腿的前面202沿径向向内和沿轴向向后倾斜,并且大约终止于每个支腿的前面202和后面204之间的中间位置。导引区域210的前缘之间的间隔在其邻近前面202处最大。在此,间隔大约等于在插入件114上形成的膨径部分190的外径或外周边表面。在导引区域210的内缘216上,导引区域210之间的间隔大约等于插入件114的密封表面194的外径。导引区域210中更接近锁卡206的部分在218处向内弯曲从而与插入件膨径部分190的环形轮廓匹配。该形状有助于导向和插入件114通过连接件主体112的定心。
在图12-15中详细地显示了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它包括置于底槽166和侧槽162中的元件并且可卸下地连接到连接件主体112上。
它优选地是由弹性的柔性材料例如塑料模制的。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可相对于底部支撑元件156朝向和远离弯曲的顶部支撑元件144横向于连接件主体112滑动,并因此相对于主保持器116在径向内部或闭锁位置和径向外部或松开位置之间滑动。
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包括具有沿径向面向内的表面227的连接部件224,保持器梁219从沿径向面向内的表面227延伸,并且一对侧向间隔的弯曲的总体上弹性的指状物222由连接构件224沿与保持器梁219相同的方向向上延伸。当装配至连接件主体112上时,面向内的表面227通常会覆盖连接件主体116的底槽166且保持器梁219可滑动地布置在底槽116中。每个指状物222位于一个侧槽162中。
每个指状物222包括指节225,指节225具有沿侧向向内指向的钩230,且钩230具有面向内的尖端231。由钩230形成的嵌套区域232与由底部支撑元件154形成的锁紧脊172接合,从而当冗余锁卡/校验器处于其外部或松开位置中时,将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可松开地固定到连接件主体212上。
在钩230的嵌套区域232和连接构件224之间,每个指节225的内表面形成形式为倾斜表面234的过渡表面和侧向扩大的表面或锁定块236和保持区域237。两个指节225的倾斜表面234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件主体底部支撑元件154的锁紧脊172之间的距离。侧向扩大的表面236之间的距离小于锁紧脊172的侧向外缘之间的间隔。两个指状物的保持区域237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锁紧脊172之间的距离。
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保持器梁219包括侧向扩大部220和变窄部221。扩大部220的侧向宽度略微小于中央支撑元件150上的间隔的壁表面167和底部支撑元件154上的间隔的壁表面169之间的底槽166的扩大部的侧向宽度。变窄部221的侧向宽度略微小于侧向间隔的壁175之间的底槽166的变窄部的侧向宽度。
如图12中最佳显示的那样,保持器梁219的横截面为“T”形。变窄部221形成“T”的腿并且扩大部220形成“T”的顶部的横杠。保持器梁219包括扩大部220上的面向底部凸部159的平面表面171的邻接表面或面向后的表面228。保持器梁变窄部221包括面向形成在侧面175之间的底槽166的变窄部的面向前的表面229。保持器梁219包括扩大部220的侧向侧壁,侧壁紧密地间隔并且可相对于底部支撑元件154的壁表面169和中央支撑元件150上的壁表面167滑动。如图15中最佳显示的那样,保持器梁219的变窄部221包括紧密地间隔并且可相对于连接件主体112的底槽166的变窄部的侧壁175滑动的侧向侧壁。保持器梁219的变窄部221上的面向前的表面229包括由斜坡表面233形成的倒角。当冗余锁卡/校验器118连接至连接件主体112上时,斜坡表面233向前面向连接件主体118的插入件接收端128。
依照本发明,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每个指状物222还包括从指节225的端部延伸并且终止于形成于其自由端或远端的校验翼片242的延伸梁240。延伸梁240和校验翼片242的后面244与指节225的后表面248在同一个平面上。然而,延伸梁240和校验翼片242的前面247由指节225的前面249沿轴向向后间隔,如图12和14所示,这样延伸梁240和校验翼片242的轴向厚度小于指节225的轴向厚度。延伸梁240和校验翼片242的厚度与指节225的厚度之差至少与膨径部分190的厚度或轴向长度一样大。
如图15中最佳显示的那样,每个校验翼片242包括倒圆角的边缘250、第一倾斜边缘252、第二倾斜边缘254和锁紧边缘256。倒圆角的边缘250和第一倾斜边缘252的接合形成点251。导入斜坡表面260形成到每个校验翼片242的前面247中。导入斜坡表面260从每个校验翼片242的前面沿径向向内并沿轴向向后倾斜并且终止于第一倾斜边缘252和第二倾斜边缘254。相对的导入斜坡表面260之间的间隔在邻近延伸梁的前面247处最大。导入斜坡表面260的形状和间隔与插入件膨径部分190的环状轮廓匹配,从而在当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处于松开位置中时,一旦插入件114插入连接件主体112中,就允许膨径部分190与导入斜坡表面260接触。相对的第一倾斜边缘252之间的间隔大于当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处于松开位置中时将圆筒形密封表面194插入连接件主体112而不接触校验翼片242所需的间隔。
延伸梁上的主体立柱边缘258延伸到锁紧边缘256上。锁紧边缘256和主体立柱边缘258在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处于松开位置中时形成用于容纳中央主体立柱152的座262。校验翼片242的倒圆角的边缘250的形状和尺寸设计成可以在冗余锁卡/校验器处于闭锁位置中时与中央主体立柱152的上曲面153接合。
装配的快速连接管接头110最佳显示于图1-3中。主保持器116连接至连接件主体112。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延伸穿过保持器外壳部分132的顶槽158。主保持器116的朝向设计成横梁198和释放凸部208位于顶部支撑元件144的弯曲的上表面145的上方。支腿196的导引区域210面向插入件接收端128。
通过在横梁198上施加向下或沿径向向内的力可将支腿196插入通过顶槽158,从而使主保持器116连接至连接件主体112。当支腿196与中央支撑元件150的侧面接触时,需要增大向下的力。如果施加足够大的向下的力,支腿196的倒圆角的端部就抵靠中央支撑元件150的侧面滑动,使支腿196展开并且允许支腿196延伸超过中央支撑元件150。当支腿196上的锁卡206摆脱中央支撑元件150时,支腿196侧向向内弹起且锁卡边缘212置于中央支撑元件150的锁定台肩168下方,从而将主保持器116可松开地锁定到连接件主体112上。
一旦主锁卡116装配到连接件主体112之上,横梁198就位于由前缘140的面向后的表面141、后缘142的面向前的表面143和顶部支撑元件144的弯曲的上表面145形成的凹窝177中。支腿196通过顶部支撑元件144与侧面支撑元件146和上部主体立柱148与前缘140的面向后的表面141之间的间隙而伸入侧槽162中。
如图1所示,在适当的连接位置中,支腿196轴向布置在前缘140的面向后的表面141和在底部凸部159上形成的平面表面171之间。释放凸部208的倾斜表面209靠在上部主体立柱148的顶部曲面149上。如果向横梁198的中央施加沿径向向内的压力从而朝顶部支撑元件144推动横梁,倾斜表面209会接触和滑动或凸压在上部主体立柱148上,从而使支腿196展开,且锁卡在侧槽162中横向向外移动。如果需要的话,该动作允许在从连接件主体112撤回插入件时释放插入件114。
图1和图19中显示了适当地连接的主保持器116。在连接位置中,当从侧面观看时,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大约垂直于孔126的轴线124。在从后面或前面观看时,支腿196与孔126的轴线124大约等距地间隔。
在主保持器116适当地连接至连接件主体112上时,冗余锁卡/校验器118接下来安装到连接件主体112中其松开位置中,它的安装是通过将指状物222沿横向向上或沿径向向内的方向插入,通过侧槽162,直至指节225的钩230捕获底部支撑元件154的锁紧脊172并且指状物242的主体立柱边缘258与中央主体立柱152的下曲面155处于邻接关系,如图16中所示。同时,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保持器梁219插入连接件主体112的底槽166中。在松开位置中,延伸梁240和校验翼片242将轴向放置在后缘142的面向前的表面143和主保持器的支腿196之间,如图1所示。同样在松开位置中,指节的上部将轴向置于后缘142的面向前的表面143和前缘140的面向后的表面141之间。
在该松开位置中,可以抑制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相对于连接件主体112沿轴向和沿径向运动。延伸梁240和248的后面244与后缘142的面向前的表面143的邻接关系可以抑制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向后的轴向运动。指节225的前面249与前缘140的面向后的表面141的邻接关系可以抑制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向前的轴向运动。
延伸梁240嵌套在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的后部的侧槽162中。前面247将紧密地邻接支腿196的后面204。指状物222的钩230与锁紧脊172的接合可以抑制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沿径向向外或横向向下的运动。另外,在松开位置中,中央主体立柱位于由校验翼片242的锁紧边缘256和主体立柱边缘258形成的座262中,且中央主体立柱的锁挡157紧邻着位于校验翼片242的锁紧边缘256的侧向外部。校验翼片242的主体立柱边缘258与中央主体立柱152的下曲面155的邻接关系可以抑制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沿径向向内或横向向上的运动。校验翼片242的锁紧边缘256与指状物222的锁挡157的邻接关系可以防止指状物222侧向向外展开,因此即使向冗余锁卡/校验器118施加很大的沿径向向内或横向向上的力,也会保持主体立柱边缘258与下曲面155的邻接关系。在该状态中,冗余锁卡/校验器不能由松开位置移动。
在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在其松开位置中连接至连接件主体112中时,插入件114可以轴向插入连接件主体112中从而完成流体路径。当插入件114轴向插入时,管114的端部或尖端192会向后移动并且与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上形成的导引倾斜表面210接触。插入件114的密封表面194经过支腿196并且进入密封室134而受到很少阻力或不会受到阻力,因为支腿196之间的间隔大约等于插入件114的密封表面194的外径。
当插入件114的膨径部分190接触支腿196时出现插入阻力。只有在施加足够的沿轴向向后的力时,支腿196的导引区域210才会允许膨径部分190从支腿196之间通过。当膨径部分190经过支腿196之间时,它会骑(ride)在导引区域210上并且使支腿196沿径向或侧向向外弯曲。一旦膨径部分190已经经过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膨径部分190就会接触紧邻着处于支腿196的轴向后部的校验翼片242的导入斜坡表面260。膨径部分与校验翼片242的导入斜坡表面260接合并且在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弹回膨径部分190之后进入锁定位置时将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指状物222沿径向或侧向向外弯曲。因为校验翼片242的厚度略微大于插入件膨径部分190的轴向长度,所以一旦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指状物222沿径向或侧向向外弯曲以容纳膨径部分190,膨径部分190的整个长度就能够位于校验翼片242之间。
在主保持器116处于锁定位置中时,支腿196的后面204邻接膨径部分邻接表面191以防止插入件114从连接件主体112撤回。如图3所示,间隔套筒筒52可以防止插入件114进一步向后插入连接件主体112中。
在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处于锁定位置中时,膨径部分190使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指状物222在侧槽162中侧向向外弯曲到图17中所示的位置。因为校验翼片242横向地位于孔126的轴线124的下方,并同样位于插入件114的轴线的下方;当插入件114向后插入连接件主体112中时,膨径部分190的下半球就会接触指状物222的导入斜坡表面260。使膨径部分190的下半球与指状物222接触不仅会在指状物222上施加向后指向的力,而且会在指状物222上施加向下指向的力以横向地向下或沿径向向外远离插入件114的轴线推动冗余锁卡/校验器118,从而允许锁紧边缘256横向地位于中央主体立柱152的锁挡157的下方。在锁紧边缘256摆脱开锁挡157时,指状物222能够沿径向或侧向向外没有干涉地展开到其中第二倾斜边缘245紧邻着位于中央主体立柱的下曲面下方的位置中,如图17所示。
应当指出,在本实施例中的主保持器116和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配置即将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校验翼片242定位在紧邻着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的轴向后方,可以确保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指状物222仅仅在膨径部分190完全经过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之后才侧向向外展开。换句话说,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指状物222仅仅会在插入件114已经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118并且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位于锁定位置中时才能向外展开。
连接器组件通过将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置于闭锁位置中完成。为了将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置于闭锁位置,可以向连接构件224施加横向向上或沿径向向内的力(朝向连接器112)。使用足够的横向向上或沿径向向内的力,校验翼片242的倾斜边缘252和254就会抵靠中央主体立柱152的下曲面155滑动,进一步展开指状物222并且允许校验翼片242的点251超过中央主体立柱152的尖端或顶点163。一旦校验翼片242的点251超过中央主体立柱152的尖端163,指状物222就侧向向内卡扣到闭锁位置,其中在该位置校验翼片的倒圆角的边缘250与中央主体立柱的上曲面153接合,如图18和19所示。倒圆角的边缘250与上曲面153的接合可以防止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由连接件主体112非故意地横向向下或沿径向向外移动倒松开位置。
另外,由于冗余锁卡/校验器118横向地朝主保持器116移动至其闭锁位置,所以底部支撑元件154的锁紧脊172会从指状物222的嵌套区域232中推出来。倾斜表面234骑在锁紧脊172上并且使指状物222向外弯曲,从而使它们展开并且允许扩大的表面236经过锁紧脊172,锁紧脊172然后会位于保持区域237之间。然后通过指状物222的弹性性质和通过侧向地扩大的表面236与锁紧脊172的压靠关系而实现的保持区域237与锁紧脊172的相互作用,冗余锁卡/校验器118也可松开地保持在闭锁位置中。在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处于其闭锁位置中时,在指状物222的自由端的钩230置于侧槽162中,在支腿196的自由端处的锁卡206的侧向外部。指状物222上的钩23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略微大于锁卡206处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指状物222的轴向宽度大约等于支腿196的轴向宽度。特别地,指状物222的长度是当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处于闭锁位置中时,指状物222干扰支腿196的向外弯曲,因此保证指状物196仍然锁定到中央支撑元件150的锁定台肩168。
同时,保持器梁219横向向上或沿径向向内朝插入件114移动。在闭锁位置中,保持器梁219的面向后的表面228与插入件114的膨径部分190的邻接表面191处于轴向邻接关系中。保持器梁219和膨径部分190之间的该轴向邻接关系也会防止插入件114从管接收端128轴向向外移动并且提供了冗余的锁卡特征来将插入件114保持在连接件主体112中。因此,即使主保持器116失败,冗余锁卡/校验器118也能够独立地将管的插入件114保持在连接件主体112中。
如此前所讨论的那样,当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处于松开位置中时,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指状物222仅在插入件114已经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118之后才能横向向外展开。因此,为了使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置于闭锁位置中,可以通过在锁紧边缘256摆脱锁挡157时向连接构件224施加横向向上或沿径向向内的力,这同样要求插入件114已经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118中。因此,处于闭锁位置中的冗余锁卡/校验器118提供了插入件114已经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118中的视觉验证。
通过迫使冗余锁卡/校验器118从连接件主体212向下或沿径向向外,例如通过将螺丝刀刀片插入切口147中以从连接件主体212沿径向向外或横向向下撬起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连接构件224,从而使冗余锁卡/校验器118有意地去除并移动至其松开位置。
在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置于松开位置中时;可以通过在主保持器116的横梁198上施加横向向下或沿径向向内的力实现插入件114由支腿196之后的锁定位置的释放。横梁198上的沿径向向内的力使释放凸部208上的倾斜表面209接触连接件主体112的顶部支撑元件144的弯曲的上表面145。释放凸部208的倾斜表面209滑动或凸压在顶部支撑元件144上,使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随着继续施加向下的力而侧向展开。最后,支腿196将展开至其中它们之间的位置足以允许移除膨径部分190的释放位置。因此插入件114可以从连接件主体112撤回。一旦构件114从连接件主体112撤回并且主保持器116释放,主保持器116就会返回其正常的安装位置,且横梁198会通过倾斜表面205抵靠在中央支撑元件150上的相互作用而向上推动。
图20-29中显示了体现本发明的特征的有些改进的形式的快速连接管接头310。类似于快速连接管接头110,可选的快速连接管接头310包括由主保持器构件116固定在一起的总体上为圆筒形的插口连接件主体312和插入件114和单独的冗余锁卡/校验器构件318。可选快速连接管接头310的插入件114和主保持器116与此前详细讨论的快速连接管接头110的插入件114和主保持器116相同。
图21-24中详细显示了可选快速连接管接头310的连接件主体312。连接件主体312类似于快速连接管接头110的连接件主体112,不同之处在于连接件主体312包括一对锁定垫,用于在插入件114沿向前的方向拉动或是在插入件114上施加扭转或旋转运动时防止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侧向向外展开。
连接件主体312由总体上为圆筒形的台阶形分级的径向外壁320形成。壁320的内表面形成以纵轴324为中心的通孔326。连接件主体312的孔326从较大直径的接收端328完全通过连接件主体312延伸到较小直径的软管连接端330。壁320的直径中的变化会把孔326分成不同的部分。从插入件接收端328沿轴向向后到软管连接器端330,它们为:保持器外壳部分332、密封室、管端部插座和流体通路。快速连接管接头310的密封室、管端部插座和流体通路的配置与此前详细讨论的快速连接管接头110的密封室134、管端部插座136和流体通路138的配置相同。
保持器外壳部分332邻接插入件接收端328。它由前缘340形成,前缘340具有横向的平面的面向前的表面329,面向前的表面329在插入件接收端328处形成通向通孔326的入口327。前缘340和后缘342由通向通孔326的间隙或间隔339单独地分隔开。这些表面341、343由弓形的顶部支撑元件344、两个侧面支撑元件346、两个中央支撑元件350和两个底部支撑元件354连接起来。切口347形成在后缘342的底部。顶部支撑元件344的上曲面从后缘342的径向最外缘沿径向向内略微凹入。顶部支撑元件344和表面341、343形成容纳主保持器116的横梁的凹窝377。
顶部支撑元件344和两个侧面支撑元件346之间的间隔339形成一对第一槽或顶槽358。两个中央支撑元件350和两个底部支撑元件354之间的间隔339形成与顶部支撑元件344直接对置的第二槽或底槽366。两个侧面支撑元件346和底部支撑元件354之间的间隔339形成一对第三槽或侧槽362。槽358、362和366向通孔326开口。
顶槽358相对于连接件主体312的中心轴线324横向地容纳和放置主保持器116的支腿。底槽366相对于连接件主体的中心轴线324横向地容纳和放置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的梁。主保持器116和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的元件都位于侧槽362中。
如图中20-21最佳显示的那样,连接件主体312包括一系列从后缘342的面向前的表面343向前延伸的轴向凸部或主体立柱,这些轴向凸部或主体立柱部分地填充轮缘340、342之间的间隔339。这些凸部或主体立柱整体地模制到连接件主体中。一对第一或上部主体立柱348布置在弯曲顶壁344的侧向端部处。这些上部主体立柱348每个均包括顶部曲面349。内曲面351在上部主体立柱348和顶部支撑元件344的下方延伸。上部主体立柱348包括面向前的表面337,如图21中最佳显示的那样,面向前的表面337面向前缘340的面向后的表面341。
一对第二或中央抛物线形的主体立柱352大约相隔180°(度)侧向布置在通孔326的任一侧面上,且抛物线形中央主体立柱352的尖端或者顶点363沿径向指向外部。每个中央主体立柱352包括在顶点363处连接的上曲面353和下曲面355,顶点363位于穿过中心线324出现的平面中。每个中央主体立柱352还包括径向向内的曲面356,曲面356形成在与第一主体立柱348和顶部支撑元件344的径向内曲面351相同的曲率半径上。内曲面356与下曲面355在锁挡357处相交。
第三或底部凸部或台阶359是主体312中在中央支撑元件350和底部支撑元件354之间延伸的实心部。底部凸部359类似于连接件主体112的底部凸部159,不同之处在于,底部凸部359的底部边缘376的轮廓制成在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处于图29中所示的闭锁位置中时与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的保持区域437的轮廓匹配。这允许锁紧脊374在锁紧脊172位于保持区域437之间时可以更好地将冗余锁卡/校验器318保持在其闭锁位置中。底部凸部359形成平面表面371,如图23中最佳显示的那样,平面表面371朝前面向前缘340的面向后的表面341。底部凸部359包括间隔的凸耳360,凸耳360以沿朝底部支撑元件354的方向向下的角度从中央支撑元件350横向向外延伸。底部凸部359的径向向外长度是由间隔的侧壁361形成的,侧壁361平行一个较短的距离然后朝底部支撑元件354会聚。
底部凸部359还包括径向内曲面364,径向内曲面364与径向内曲面351处于相同的曲率半径上,且径向内曲面351是由上部主体立柱348和弯曲的顶部支撑元件344和中央主体立柱352的内曲面356形成的。这些内曲面351、356、364形成膨径部分接收凹窝365。
如图24所示,前缘340的面向后的表面341形成多个从面向后的表面凹入的沟道。一对第一或顶部沟道378形成于侧面支撑元件346和顶部支撑元件344之间。顶部沟道378从前缘340的顶部边缘横向地延伸至形成入口327的前缘340的开口。一对第二或上侧沟道380形成在侧面支撑元件的下方。上侧沟道380从前缘340的侧向外缘侧向地延伸至形成入口327的开口。第三对底端沟道382形成在前缘340上顶端沟道380下方某一距离处。沿径向向内延伸的锁定垫384形成在每个上侧沟道380和下侧沟道382之间。
上侧沟道380、下侧沟道382和锁定垫384设置并且尺寸设计成,如果沿轴向向前的方向拉动插入件114,在插入件已经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312之后;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将会沿轴向向前推动至大约到达上侧沟道380和下侧沟道382的轴面。在该轴向位置,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位于锁定垫384的径向或侧向内部。如果当主保持器116处于该轴向向前位置中时插入件扭转或旋转,锁定垫384可以防止支腿196非故意地展开至解锁位置。
底槽366包括在中央支撑元件350的间隔的向内面向的表面367和底部支撑元件354的间隔的向内面向的表面369之间侧向延伸的扩大部,如图22和23中最佳显示的那样,还包括变窄部,如图22和24中最佳显示的那样,变窄部在侧面375之间横向地延伸。侧面375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表面369并且延伸至内孔326。底槽366的横截面总体上为“T”形。底部凸部359的平面表面371形成底槽366的最后部的表面。最前部表面373形成底槽366的前部,如图22中所示。
每个中央支撑元件350均形成一个锁定台肩368,如图23中最佳显示的那样。锁紧脊372从每个底部支撑元件354的外缘侧向地延伸并且形成平台374,如图23和24中最佳显示的那样。如图21所示,锁紧脊372从前缘340的面向后的表面341轴向延伸至后缘342的面向前的表面343之前的一段距离处;因此,就在锁紧脊的后部终端和后缘342的面向前的表面343之间形成凹窝370。凹窝370具有略微大于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的延伸梁和校验翼片的厚度的轴向长度,从而在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置于其位于连接件主体312上的松开位置中时允许凹窝370容纳延伸梁和校验翼片。
图25-26中详细显示了可选快速连接管接头310的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冗余锁卡/校验器318与快速连接管接头110的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的每个指状物包括横向延伸的释放翼片。
冗余锁卡/校验器318伸进连接件主体312的底槽366和侧槽362中并且可卸下地连接到连接件主体312上。连接件主体312相对于底部支撑元件356并因此相对于主保持器116横向地朝向和远离弯曲的顶部支撑元件344在径向内部或闭锁位置和径向外部或松开位置之间滑动。它优选地是由弹性的柔性材料例如塑料模制的。
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包括沿径向向内面向表面427的连接构件424,当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处于其闭锁位置中时,沿径向向内面向表面427覆盖底槽366,并且滑动地布置在连接件主体的底槽366中的保持器梁419从沿径向向内面向表面427延伸。冗余锁卡/校验器318还包括侧向间隔的部分,其形式为一对弯曲的通常弹性的指状物422,指状物422从连接构件324横向地向上并且沿与保持器梁419相同的方向延伸。
每个指状物422包括指节425,指节425具有侧向向内指向的钩430,且钩430具有向内面向的尖端431。当冗余锁卡/校验器处于其外部或松开位置中时,由钩430形成的嵌套区域432就会与由底部支撑元件354形成的锁紧脊372接合以将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固定到连接件主体312上。
在钩430的嵌套区域432和连接构件424之间,每个指节425的内表面形成形式为倾斜表面434的过渡表面和侧向扩大表面或锁定块436以及保持区域437。两个指节425的倾斜表面434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件主体底部支撑元件354的锁紧脊372之间的距离。锁定块436之间的距离小于锁紧脊372的侧向外缘之间的间隔。两个指状物的保持区域437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锁紧脊372之间的距离。
每个指状物还包括延伸梁440和横向向外延伸的释放翼片464,延伸梁440从指节425的端部延伸并且终止于横向向内延伸的校验翼片442处,且横向向外延伸的释放翼片464形成于远离连接构件424的一端上。延伸梁440、校验翼片442和释放翼片464的后面444、446、466与指节425的后面448成一条直线。然而,延伸梁440、校验翼片442和释放翼片464的前面445、447、467从指节425的前面449凹入,如图25所示,这样延伸梁440、校验翼片442和释放翼片464的厚度就小于指节425的厚度。延伸梁440、校验翼片442和释放翼片464的厚度与指节425的厚度之差至少应同膨径部分190的厚度或轴向长度一样大。
每个校验翼片442均包括倒圆角的边缘450、第一倾斜边缘452、第二倾斜边缘454和内锁紧边缘456。倒圆角的边缘450和第一倾斜边缘452的接合形成点451。导入斜坡表面460形成到每个校验翼片442的前面447中。导入斜坡表面460从每个校验翼片442的前面447沿径向向内并沿轴向向后倾斜并且终止于第一倾斜边缘452和第二倾斜边缘454。相对的导入斜坡表面460之间的间隔在邻近前面447处最大。导入斜坡表面的形状和间隔与插入件膨径部分190的环状轮廓匹配,从而在当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处于松开位置中时,一旦插入件114插入连接件主体312中,就允许膨径部分190与导入斜坡表面460接触。相对的第一倾斜倾斜边缘452之间的间隔大于当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处于松开位置中时将插入件圆筒形密封表面194插入连接件主体312而不接触校验翼片442所需的间隔。校验翼片442的倒圆角的边缘450的形状和尺寸设计成可以在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处于闭锁位置中时与中央主体立柱352的上曲面353接合。
释放翼片464与校验翼片相对地横向向外延伸。释放翼片464包括外锁紧边缘468,外锁紧边缘468在外锁紧边缘的一端终止于向上延伸的凸部470。主体立柱边缘458从外锁紧边缘468的另一端延伸至校验翼片442的内锁紧边缘456。内锁紧边缘456、主体立柱边缘258和外锁紧边缘468形成座462,座462用于在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处于松开位置中时容纳中央主体立柱452。
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的保持器梁419包括侧向扩大部420和变窄部421。扩大部420的侧向宽度略微小于中央支撑元件350上的间隔的壁表面367和底部支撑元件354上的间隔的壁表面369之间的底槽366的扩大部的侧向宽度。变窄部421的侧向宽度略微小于侧向间隔的壁375之间的底槽366的变窄部的侧向宽度。
如图25中最佳显示的那样,保持器梁419的横截面为“T”形。变窄部421形成“T”的腿并且扩大部420形成“T”的顶部的横杠。保持器梁419包括扩大部420上面向底部凸部459的平面表面471的压靠表面或面向后的表面428。保持器梁变窄部421包括面向形成在侧面375之间的底槽366的变窄部的面向前的表面429。保持器梁419包括扩大部420的侧向侧壁,这些侧壁相对于底部支撑元件354的壁表面369和中央支撑元件350上的壁表面367紧密地间隔和滑动。如图25中最佳显示的那样,保持器梁419的变窄部421包括紧密地间隔并且相对于连接件主体312的底槽366的变窄部的侧壁375滑动的侧向侧壁。保持器梁419的变窄部421上的面向前的表面429包括由斜坡表面433形成的倒角。当冗余锁卡/校验器318连接到连接件主体312上时,斜坡表面433面向连接件主体318的插入件接收端328。
图20中显示了装配的可选快速连接管接头310。主保持器116以与此前详细描述的主保持器116连接至快速连接管接头110的连接器112的相同的方式连接到连接件主体312上。
当主保持器116适当地连接到连接件主体312上时,冗余锁卡/校验器318接下来安装到连接件主体312上其松开位置中,其安装方式与上文详细描述的冗余锁卡/校验器118安装到快速连接管接头110的连接件主体112上其松开位置相同。冗余锁卡/校验器的放置如下:沿横向向上或径向向内方向沿着底部支撑元件354的凹窝370滑动指状物422并且通过侧槽362,直至指节425的钩430捕获底部支撑元件354的锁紧脊372并且主体立柱边缘458与中央主体立柱352的下曲面355处于压靠关系中,如图27中所示。同时,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的保持器梁419插入连接件主体的底槽366中。在松开位置中,延伸梁440和校验翼片442将轴向放置在后缘342的面向前的表面343和主保持器的支腿196之间,如图20所示。同样在松开位置中,指节425的上部将轴向置于后缘342的面向前的表面343和前缘340的面向后的表面341之间。
当冗余锁卡/校验器318连接至连接件主体312中其松开位置时,快速连接管接头310的插入件114可以插入连接件主体312中,从而以与上文详细描述的插入件114插入快速连接管接头110的连接件主体112中相同的方式完成流体路径。一旦插入件114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312,指状物442就从图27中所示的位置横向向下并侧向向外移动至图28中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内锁紧边缘456摆脱了锁挡357。指状物442横向向下和侧向向外的运动与此前详细描述的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的指状物142的运动的方式相同。
与快速连接管接头110的主保持器116和冗余锁卡/校验器118相同,可选快速连接管接头310的主保持器116和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的配置,即紧邻着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的轴向后部定位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的校验翼片442可以保证只有在膨径部分190完全经过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之后,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的指状物422才能够向外展开。
连接器组件通过将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置于闭锁位置中完成。为了将冗余锁卡/校验器318置于闭锁位置,可以向连接构件424施加横向向上或沿径向向内的力(朝向连接件主体312)。使用足够的向上或沿径向向内的力,校验翼片442的倾斜边缘452和454就会在中央主体立柱152的下曲面355上滑动,进一步展开指状物422并且允许校验翼片442的点451超过中央主体立柱352的尖端或顶点363。一旦校验翼片442的点451超过中央主体立柱152的尖端,指状物就会侧向向内卡扣到闭锁位置,在该闭锁位置中,校验翼片的倒圆角的边缘450与中央主体立柱的上曲面353接合,如图29中所示。同样在闭锁位置,释放翼片464将侧向向外延伸通过侧槽368,从而允许很容易地接近释放翼片的凸部470。
另外,当冗余锁卡/校验器318横向地朝主保持器116移动至其闭锁位置时,会将底部支撑元件354的锁紧脊372从指状物422的嵌套区域432中推出来。倾斜表面434骑在锁紧脊372上并且使指状物422向外弯曲以使它们展开并且允许锁定块436经过锁紧脊372,然后使它们位于保持区域437之间。然后通过指状物422的弹性性质和通过锁定块436与锁紧脊372的压靠关系而实现的保持区域437与锁紧脊372的相互作用,冗余锁卡/校验器318也可松开地保持在闭锁位置中。在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处于其闭锁位置中时,在指状物422的自由端的钩430置于侧槽362中,在支腿196的自由端处的锁卡406的侧向外部。指状物422上的钩43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略微大于锁卡206处主保持器116的支腿196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指状物422的轴向宽度大约等于支腿196的轴向宽度。特别地,指状物422的长度是当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处于闭锁位置中时,指状物422干扰支腿196的向外弯曲,因此保证指状物196仍然锁定到中央支撑元件350的锁定台肩368。
同时,保持器梁419朝插入件114横向向上或径向行内移动,这样一旦冗余锁卡/校验器处于闭锁位置中,保持器梁419的面向后的表面428就与插入件114的膨径部分190的邻接表面191处于轴向压靠关系中。与快速连接管接头110的冗余锁卡/校验器118一样,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可以在插入件已经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318之后置于闭锁位置中。
与冗余锁卡/校验器118一样,通过使用从连接件主体312沿径向向外橇起连接构件424来从连接件主体312横向向下或沿径向向外推动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冗余锁卡/校验器318可以有意地去除并移动至其松开位置。或者,仅仅通过横向向下拉动释放翼片464的凸部470延伸穿过侧槽362,就可以将冗余锁卡/校验器318有意地去除并移动至其松开位置。通过向下拉动凸部470,校验翼片442的倒圆角的边缘450可以凸压在中央主体立柱352的上曲面353上,从而将指状物422侧向向外展开。一旦校验翼片442的点451超过中央主体立柱352的尖端363,指状物442就会向内卡扣至松开位置。
已经参照所示和描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可以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形成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而做出很多改进。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的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包括:
连接件主体,其形成从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插入件接收端沿轴向向后延伸的通孔;
其中所述连接件主体包括形成面向后的表面的前缘和形成面向前的表面的后缘、在所述表面之间延伸的多个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顶部支撑元件、一对侧面支撑元件,所述侧面支撑元件由此间隔开并且在所述顶部支撑元件和所述侧面支撑元件之间形成一对顶槽,所述连接件主体还包括一对中央支撑元件和一对底部支撑元件,所述中央支撑元件和所述底部支撑元件之间的间隔形成与所述顶部支撑元件对置的底槽,所述连接件主体包括在所述面向后的表面上、位于沿径向向内延伸的所述侧槽内的锁定垫;
插入件,其延伸穿过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所述插入件接收端并且进入所述孔中,所述插入件具有管状表面和环形膨径部分,所述膨径部分具有的直径大于所述管状表面的直径;
主保持器,其将所述插入件可松开地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主体中并且包括横梁和间隔开的支腿,所述支腿通过所述顶槽延伸到所述侧槽内并且可以在锁定位置和其中所述支腿之间的间隔增大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当沿轴向向前、朝向所述主体的所述插入件接收端拉动所述插入件时,所述支腿沿横向位于所述锁定垫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还包括单独的冗余锁卡/校验器,所述冗余锁卡/校验器可松开地连接到所述连接件主体上并且可以相对于所述连接件主体在松开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朝向和远离所述主保持器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锁卡/校验器包括可在所述连接件主体形成的底槽中滑动的保持器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锁卡/校验器包括间隔开的指状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指状物均包括校验翼片,只有在所述插入件的所述环状膨径部分与所述校验翼片接触时,所述冗余锁卡/校验器才会在所述松开位置和所述闭锁位置之间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由横梁连接并且可以通过朝所述连接件主体挤压所述横梁而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侧向地移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保持器包括覆盖所述顶部支撑元件的横梁且所述支腿延伸穿过所述顶槽,所述冗余锁卡/校验器包括覆盖所述底槽的连接构件且所述指状物置于所述侧槽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元件包括侧向指向的锁紧脊,每个所述指状物均形成具有切口的钩,当所述冗余锁卡/校验器处于所述松开位置中时,所述切口可松开地容纳所述锁紧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指状物均包括保持区域,当所述冗余锁卡/校验器处于所述闭锁位置中时,所述保持区域容纳所述底部支撑元件的所述锁紧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指状物均在所述切口和所述保持区域之间形成过渡表面。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央支撑元件均形成锁定台肩并且每个所述支腿均形成锁卡,当所述主保持器处于所述锁定位置中时,每个所述支腿的所述锁卡可松开固定到所述中央支撑元件之一的锁定台肩上。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梁具有一长度,从而当所述冗余锁卡/校验器处于所述闭锁位置中时该梁暴露在所述通孔中。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梁包括当插入件完全插入连接件主体中时与所述插入件的所述膨径部分处于轴向邻接关系的表面。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的横截面为“T”形并且所述冗余锁卡/校验器的所述保持器梁的横截面为“T”形,且所述保持器梁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底槽中。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连接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梁从连接构件延伸并且所述指状物从所述连接构件沿与所述保持器梁相同的方向延伸。 
CN2009102541472A 2005-05-03 2006-04-29 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 Active CN101713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7715705P 2005-05-03 2005-05-03
US60/677,157 2005-05-03
US11/411,504 US7484774B2 (en) 2005-05-03 2006-04-26 Redundant latch/verifier for a quick connector
US11/411,504 2006-04-26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6051A Division CN100578061C (zh) 2005-05-03 2006-04-29 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3482A CN101713482A (zh) 2010-05-26
CN101713482B true CN101713482B (zh) 2012-07-25

Family

ID=38917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41472A Active CN101713482B (zh) 2005-05-03 2006-04-29 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84774B2 (zh)
EP (1) EP2213929B1 (zh)
JP (1) JP5054930B2 (zh)
KR (1) KR101328375B1 (zh)
CN (1) CN101713482B (zh)
BR (1) BRPI0602467A (zh)
DE (1) DE602006015876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20505B4 (de) * 2004-04-22 2009-05-28 A. Raymond Et Cie Kupplung für ein Fluidleitungssystem
BRPI0505733A (pt) * 2005-12-19 2007-09-25 Click Automotiva Ind Ltda conector compacto
FR2908494B1 (fr) * 2006-11-15 2008-12-26 Legris Sa Connecteur rapide
DE102008013565A1 (de) * 2008-03-11 2009-09-17 A. Kays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Einsteckkupplung
GB2460641B (en) * 2008-06-02 2013-03-13 Joy Mm Delaware Inc A clip for pin retention
US8240716B2 (en) * 2008-08-07 2012-08-14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 LLC Quick connector coupling with pull tab verifier
US20100052315A1 (en) 2008-08-28 2010-03-04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Quick connector coupling with lateral stabilization
FR2945100A1 (fr) * 2009-04-30 2010-11-05 Hutchinson Raccord encliquetable entre un conduit de fluide et un embout rigide avec un dispositif temoin de connexion et procede de controle de cette connexion
US20100289256A1 (en) * 2009-05-18 2010-11-18 Dennis Shumard Pipe insertion indicator and method of use
DE102009050076B3 (de) * 2009-10-20 2011-04-07 A. Kays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Einsteckkupplung
WO2012043024A1 (ja) * 2010-09-30 2012-04-0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US8297659B2 (en) * 2011-02-22 2012-10-30 Miniature Precision Components, Inc. Quick connector assembly
JP5687152B2 (ja) * 2011-08-01 2015-03-18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配管継手
DE202011052283U1 (de) * 2011-12-13 2013-03-14 Caterpillar Global Mining Europe Gmbh Steckverbindung mit Sicherungselement und Sicherungselement hierfür
DE102012000607A1 (de) * 2012-01-16 2013-07-18 Norma Germany Gmbh Kupplungselement und Entriegelungselement für das Kupplungselement
US8764068B2 (en) 2012-05-10 2014-07-01 Moen Incorporated Quick connect coupling with retention feature
US9523453B2 (en) 2013-03-20 2016-12-20 Miniature Precision Components, Inc. Locking quick connect assembly
JP5674879B2 (ja) * 2013-08-05 2015-02-2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US10422459B2 (en) 2015-01-14 2019-09-24 Norma U.S. Holding Llc Conduit connector with a primary and secondary latch
FR3044070B1 (fr) 2015-11-20 2019-06-28 A Raymond Et Cie Raccord tubulaire securise a connexion automatique
US10550982B2 (en) 2016-06-17 2020-02-04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Quick connector
US10816121B2 (en) * 2017-05-09 2020-10-27 Martinrea International US Inc. Quick connect coupling with verifier
US11199281B2 (en) 2018-01-31 2021-12-14 A. Raymond Et Cie. Dual-latch quick connector
EP3810970B1 (en) * 2018-06-25 2023-04-19 Oetiker NY, Inc. Connection verifier
DE212019000472U1 (de) 2019-02-11 2021-11-18 Hanil Tube Corporation Schnellverbinder mit Verifikationsmechanismus
MX2022014891A (es) 2020-05-26 2023-02-22 Dlhbowles Inc Ensamble de conector rapido para lineas de fluido con caracteristica de aseguramiento positivo.
US11835165B2 (en) * 2020-12-28 2023-12-05 Sti Co., Ltd. Male connector holder for automatic chemical supply apparatus
US20230049507A1 (en) 2021-08-13 2023-02-16 Dlhbowles, Inc. Vda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verification
CN114001220B (zh) * 2021-11-05 2023-07-25 重庆溯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管路连接装置的校验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3577A (en) * 1992-01-17 1995-06-13 Bundy Corporation Tubing connector
CN1148146A (zh) * 1995-02-21 1997-04-23 邦迪公司 具有整体释放机构的快开接头
US5863077A (en) * 1996-12-20 1999-01-26 Itt Automotive, Inc. Quick connector with snap-on frangible reta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1192A (en) * 1984-03-15 1986-05-27 Rain Bird Consumer Products Mfg. Corp. Quick connect coupling
TW302063U (en) 1992-09-24 1997-04-01 Honda Motor Co Ltd Pipe joint
US5395140A (en) 1993-05-13 1995-03-07 Enhanced Applications, L.C. Secondary latch and indicator for fluid coupling
US5401063A (en) 1993-07-19 1995-03-28 Enhanced Applications, L.C. Primary/secondary retainer for beaded/flared tubing
US5452924A (en) * 1994-06-20 1995-09-26 Bundy Corporation Manually operable release mechanism for quick connector
US5542716A (en) * 1994-11-04 1996-08-06 Itt Corporation Quick connector with snap-on retainer
US5628531A (en) 1995-04-26 1997-05-13 Bundy Corporation Quick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atch
US5782502A (en) 1995-12-29 1998-07-21 Itt Automotive, Inc. Radial-release quick connector
BR9601539A (pt) 1996-04-12 2004-06-29 Tampas Click Ltda Indicador de montagem e conexão de linhas de combustìveis ou fluìdos em geral
US6637779B2 (en) 2001-10-18 2003-10-28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Fluid quick connector with grooved endform
US6905143B2 (en) 2002-03-22 2005-06-14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Fluid conduit quick connector and stuffer pack
US6802491B1 (en) 2002-04-30 2004-10-12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Fluid shut off valve cartridge with quick connection
DE50204467D1 (de) * 2002-05-04 2006-02-16 Ti Automotive Fuldabrueck Gmbh Rohrkupplung für Rohrleitungen
JP4234467B2 (ja) 2002-06-04 2009-03-0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チェック機能内蔵コネクタ
US6866303B2 (en) 2002-10-16 2005-03-15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Low profile fluid quick connector
JP4236952B2 (ja) * 2003-02-18 2009-03-11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コネクタ
JP4198487B2 (ja) 2003-02-20 2008-12-17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の防塵キャップ
JP4271516B2 (ja) 2003-07-10 2009-06-03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ー
JP2005042794A (ja) * 2003-07-28 2005-02-17 Togo Seisakusho Corp コネクタとそのコネクタに用いるクランプガイド及びクランプ
JP4330415B2 (ja) * 2003-10-01 2009-09-16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管継手
DE602004030527D1 (de) * 2003-10-22 2011-01-27 Togo Seisakusho Kk Rohrverbindung
US7055869B2 (en) 2004-01-27 2006-06-06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False insertion protection top hat for fluid quick connectors
US7390025B2 (en) * 2004-03-31 2008-06-24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Secondary latch/verifier for a quick connector
US20060082145A1 (en) 2004-10-15 2006-04-20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Quick connector with disk retention retainer
GB0424426D0 (en) 2004-11-04 2004-12-08 Micromass Ltd Mass spectrometer
US7128347B2 (en) * 2004-11-18 2006-10-31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Passive transmitter for a quick connector
DE102004062887B3 (de) 2004-12-27 2005-10-13 A. Raymond & Cie Kupplu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3577A (en) * 1992-01-17 1995-06-13 Bundy Corporation Tubing connector
CN1148146A (zh) * 1995-02-21 1997-04-23 邦迪公司 具有整体释放机构的快开接头
US5863077A (en) * 1996-12-20 1999-01-26 Itt Automotive, Inc. Quick connector with snap-on frangible re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15605A (ko) 2006-11-09
CN101713482A (zh) 2010-05-26
EP2213929A2 (en) 2010-08-04
JP2006313013A (ja) 2006-11-16
EP2213929A3 (en) 2013-01-16
DE602006015876D1 (de) 2010-09-16
US20080007053A1 (en) 2008-01-10
EP2213929B1 (en) 2017-10-11
BRPI0602467A (pt) 2006-12-26
JP5054930B2 (ja) 2012-10-24
KR101328375B1 (ko) 2013-11-11
US7484774B2 (en) 2009-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3482B (zh) 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
CN100578061C (zh) 用于在流体管路中形成可分开连接的快速连接管接头
CN100489364C (zh) 快速连接器的二级卡销/校验器
US7497480B2 (en) Hybrid quick connector
EP1892450B1 (en) Quick connector with conductive path
EP3472504B1 (en) Quick connector
CN101644368B (zh) 具有拉环检验器的快速连接器联接装置
CN100588867C (zh) 用于高压应用的快速连接器
US9677699B2 (en) Coupling
KR101493523B1 (ko) 고압력용 급속 커넥터
CN103148296A (zh) 用于流体输送的连接装置的锁定构件、该装置以及其锁定方法
CN101825204A (zh) 具有密封组件保持器的快速连接器
CN103221729B (zh) 用于将管联接至壳体的装置
EP3885689B1 (en) Connector suitable to be connected to a multi port extruded tube
FR2910109A1 (fr) Raccord rapide de canalisation.
US20050236833A1 (en) Tube lock quick connector
WO2020165625A1 (en) Quick connector with verifier mechanism
KR101436354B1 (ko) 파이프 연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