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2422A - 用于排空气动纱线存储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排空气动纱线存储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2422A
CN101712422A CN 200910174247 CN200910174247A CN101712422A CN 101712422 A CN101712422 A CN 101712422A CN 200910174247 CN200910174247 CN 200910174247 CN 200910174247 A CN200910174247 A CN 200910174247A CN 101712422 A CN101712422 A CN 101712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torage device
time point
thread storag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742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2422B (zh
Inventor
沃尔夫冈·克吕特
曼弗雷德·拉斯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712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2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2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2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05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by means of a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6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one or more servicing units moving along a plurality of fixed wind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38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ribbon winding ;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rregular edge forming, e.g. edge raising or yarn falling from the edge
    • B65H54/388Preventing the yarn from falling off the edge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断纱之后排空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气动纱线存储装置(12、52)的方法,在纺织机上借助于可移动的或者设置在各个工位(1、32)上的维护机组(46)通过配备有纱线存储装置的纱线连接装置(2、33)来消除断纱,在纱线存储装置(12、52)中临时存储预定长度的纱线,通过卷绕装置(3、34)从纱线存储装置中取出纱线(9)并且将纱线卷绕在由卷绕轴(23、40)驱动的交叉卷绕筒子(8、38)上,在交叉卷绕筒子上借助于纱线横动装置(24)来铺设纱线,其中,来自纺纱装置的纱线借助于纱线牵引装置(13、51)取出,其中,在第一时间点(t1)卷绕轴和纱线横动装置分别被加速至小于工作速度的30%的恒定基础速度(SG_WW、SG_FF)。

Description

用于排空气动纱线存储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在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上在断纱之后排空气动纱线存储装置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装置。
背景技术
DE 10 2007 038 871.A1公开了一种用于在自由端纺纱机上进行拼接的方法,其中,在拼接之后将拼接好的纱线从纺纱设备取出,并卷绕至络纱筒子。为了执行该拼接过程,将来自络纱筒子的纱线例如以纱线圈的形状存储在气动纱线存储器中,该纱线存储器在拼接期间被最终排空。为了排空该纱线存储器而在启动阶段中加速该络纱筒子,其中,如此控制所述加速,使得卷绕速度在多个变化步骤中首先上升随后再下降。此时卷绕速度逐步增大。纱线牵引装置将同时或者先于络纱筒子启动并被加速。在卷绕速度逐步加快期间,该卷绕速度会在一时间点大于纱线牵引速度。在纱线牵引速度大于卷绕速度的时间点之前发生了供应过量,而在该时间点之后出现了供应短缺,这是因为纱线牵引速度小于卷绕速度。按照这种方式实现了纱线存储器的排空。在从启动阶段过渡到工作阶段时,在卷绕速度和纱线牵引速度之间的速度差应该为零。
按照现有技术的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尤其是已经被卷绕超过三分之二的那些络纱筒子将因为它们的惯量而在加速时出现严重的打滑。这将导致,伴随着从启动阶段过渡到工作阶段必须结束纱线存储器的排空,然而所述排空不能被精确地重现。根据DE 10 2007 038 871 A1,为了能够达到精确重现性,纱线存储器配备有至少一个连接在控制装置上的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如此构造,即,当纱线存储器的填充量低于预定值时,该传感器装置生成一信号。当该纱线存储器被彻底排空时,借助于设置在纱线存储器中的第二传感器装置(其同样连接在该控制装置上)生成另一信号。在控制拼接过程时,引用相应的这些填充量信号用于控制卷绕速度。然而,应用这些传感器装置不能解决由常见的传感器装置的反应时间所导致的问题。基于所述反应时间,最靠近出口的传感器装置取决于最大牵引速度地与所述出口间隔布置,以确保离开纱线存储器的最后一段纱线段能够在所述反应时间内被可靠地检测到。然而,在筒子直径发生变化时在传感器装置和出口之间的距离被选择得过大,从而必须根据当前的牵引速度和卷绕速度来计算推导出剩余纱线长度,这伴随着相应的不精确性,例如由于在卷绕轴和交叉卷绕筒子之间出现了打滑,或者由于在当前工作状态中控制装置的迟滞。
另外由DE 196 36 395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清空纱线存储器的方法,其中,在拼接之前在断纱之后首先从络纱筒子退绕一定长度的纱线,并且临时存储在纱线存储装置中。最后,根据纺纱转子的起动特性在第一时间点早于纱线牵引装置地启动并不断地加速卷绕轴。更快速地加速的纱线牵引装置是在第二时间点启动的,该时间点对应着纺纱转子达到了70%的正常生产转速。在第三时间点,纱线牵引装置和卷绕轴的圆周速度彼此相同,并且在此后被同步地一直加速到正常生产转速,其中,纺纱转子的加速示出了加速度的基准量(die
Figure G2009101742474D0000021
derBeschleunigung)。
在这种方法中也被证明有缺点的是,由于在待驱动的筒子上出现打滑,仅能够通过在纱线存储装置中应用传感器来确定在开始加速时从纱线存储装置中取出的纱线长度,而这伴随着之前所述的那些缺点。
发明内容
从前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排空在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上的纱线存储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允许在不使用传感器的情况下可靠地检测在纱线存储器中包含的纱线的长度。此外,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
该任务在方法方面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来解决的,而在装置方面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来解决的。
本发明有利的改进构造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为了解决该任务,权利要求1建议,在第一时间点,卷绕轴和纱线横动装置分别被加速至小于稳定纺纱处理中的工作速度的30%的恒定基础速度。通过该第一方法步骤在筒子加速中打滑的出现被显著降低,这是由于为了克服卷绕轴的起步转矩在开始加速时首先以不变的低速度来驱动该卷绕轴。将纱线横动装置加速至恒定的基础速度使得能够精确并且可重现地确定在第一排空阶段期间卷绕上去的纱线长度。在此,纱线横动装置和卷绕轴的基础速度依据相应的筒子直径和在稳定纺织工作中的卷绕速度而发生变化。从第一时间点开始,纱线横动装置的铺放宽度被设定为在筒子中心附近且相对额定行程至少减小了50%的铺放宽度,并且在第二时间点该纱线横动装置的铺放宽度被扩大为大约等于所述额定行程。这避免了纱线不受控制地铺放在筒子上。在第二时间点,启动并加速纱线牵引装置。另外,从第二时间点开始直到第三时间点,卷绕轴和纱线横动装置从它们各自的基础速度开始被加速至它们在稳定纺纱工作中的最终速度,而且纱线牵引装置也被加速至其在稳定纺纱工作中的最终速度。通过在时间上预先启动卷绕轴使得卷绕轴和纱线牵引装置随着在时间上达到了纺纱装置纺纱转子的稳定纺纱处理的转速而结束它们的加速。在预先加速卷绕轴时,从纱线存储器中取出了所需要的纱线长度。所存储的必要纱线长度是根据卷绕轴相对纱线牵引装置提前运行所需要的纱线长度来计算的。尤其在大筒子直径和高筒子退绕速度的情况下,纱线存储器应该被最大量地填充,以便同时结束卷绕轴驱动器的加速和纱线牵引驱动器的加速。
此时,从第二时间点起的加速阶段的持续时长应该根据存在于纱线存储装置中的纱线长度来计算。这使得在排空纱线存储装置期间,卷绕轴、纱线牵引装置和纱线横动装置的加速特性彼此匹配。
此外,可以为了计算存在于纱线存储装置中的纱线长度而检测起动期间的卷绕速度。为此必须采用适当的具有高分辨率的传感器,例如在锭子盘(Hülsenteller)中设置多个磁体,从而在筒子起动期间也能够实现足够数量的脉冲,以便精确地检测筒子速度。
作为计算纱线存储装置中的纱线长度的替代方案,也可以以减小的铺放宽度来执行纱线铺放,在所述减小的铺放宽度之内纱线近似平行地铺放在交叉卷绕筒子上。纱线近似平行的铺放使得能够简单又精确地确定卷绕在筒子上的纱线的长度,从而能够推算出纱线存储装置内的剩余纱线的长度。如果在第三时间点结束纱线存储装置的排空,那么就将铺放宽度增加至基于稳定纺纱工作的额定行程。这种可行的变形方案比应用传感器系统更为经济,并且在卷绕装置上无需结构空间。
最好利用校正值来调节纱线牵引装置的降低后的速度,所述校正值根据相应的筒子直径而变化。由此能够有针对性地控制纱线存储装置的排空。为了避免在排空过程中纱线支数出现不均匀,在排空期间将该校正值以相同的方式传递给纤维条喂给装置的驱动装置。
由此可以逐步地改变纱线牵引装置的速度,直到纱线存储器被彻底排空为止。
可以通过改变校正系数来逐步改变纱线牵引装置的速度。
尤其是,排空纱线存储装置的过程可以被划分为多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所述校正系数是变化的。
通过在排空纱线存储器期间改变校正系数,从而得到更大的捻度系数。由此在转子加速期间补偿了纱线直径的增大,所述纱线直径的增大尤其在转子转速很低时由于离心力降低而出现。在排空期间制成的纱线因此具有这样的纱线直径,其至少近似或者等于在稳定纺纱工作时制成的纱线的直径。
在此,捻度系数逐步改变,直至纱线存储器彻底排空为止。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所述纺织机具有多个相同类型的工位,其用于执行所述方法,所述纺织机的特征在于,各个工位分别具有一个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用于在第一时间点将纱线横动装置和卷绕轴的驱动装置分别加速至小于工作速度的30%的、恒定的基础速度,以便随后在第二时间点启动纱线牵引装置;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从第二时间点开始,将卷绕轴和纱线横动装置从它们的基础速度开始加速至它们在稳定纺纱工作中的最终速度,而且将纱线牵引装置也加速至其在稳定纺纱工作中的最终速度。
为了确定在纱线存储装置中的剩余纱线的长度而如此配置所述控制装置,即,所述控制装置能够在排空所述纱线存储装置期间减小所述纱线横动装置的额定行程。
在此,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用于如此控制纱线横动装置的铺放宽度,即,从第一时间点开始在筒子中心附近的减小后的铺放宽度内执行铺放,并且在第二时间点将所述铺放宽度扩大为大约等于所述额定行程。
或者,为了确定在纱线存储装置内的剩余纱线长度可以将所述控制装置与检测交叉卷绕筒子旋转的脉冲发送器相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附图中:
图1示出了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工位的立体图;
图2示意地示出了具有维护机组的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维护机组的部分以及纺纱工位的区域;
图4是用于形象说明排空纱线存储装置的过程的速度时间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立体视图中示出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工位;如已知并因此仅示意性示出的那样,该自由端转子纺纱机具有用于制造纱线9的自由端纺纱装置2,并且具有位于纱线输送方向F下游的卷绕装置3。纱线9在卷绕装置3上被卷绕成交叉卷绕筒子8。自由端纺纱装置2包括由独立马达驱动的纺纱转子(未示出)。
如图所示,由纱线牵引装置13将在自由端纺纱装置2中制造的纱线9从自由端纺纱装置2中取出,其中,所述纱线牵引装置13包括能够由独立马达驱动的纱线牵引辊10以及能够紧贴在纱线牵引辊10上并由该纱线牵引辊10摩擦驱动的压辊14。
如图1进一步示出的那样,纱线9经由所谓的纱线牵引管17离开自由端纺纱装置2,在纱线牵引管17的区域内还设有可枢转地支承的接头辅助机构16,接头辅助机构16在断纱之后接管由吸嘴4从交叉卷绕筒子8取回的纱线9,并且准备纱头以便连接纱线。
在纱线行进路途的区域中还设有纱线监视器15、机械纱线存储装置7、气动纱线存储装置12以及上蜡装置5。气动纱线存储装置12被构造为间隙工作的存储器,也就是说,纱线存储装置12在每次完成纱线连接过程之后均被彻底地排空。在自由端纺纱装置2工作期间,借助于负压源(未示出)为纱线存储装置12抽吸空气。
通常的卷绕装置3包括:筒子架22,其用于可转动地保持交叉卷绕筒子8;卷绕轴23,其优选通过可反转的独立驱动装置19驱动;以及纱线横动装置24,其能够由独立马达来驱动,例如通过步进马达来驱动。
另外如前所述,这种工位1具有吸嘴4,吸嘴4借助于马达6能够在接收纱线位置和纱线转交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接收纱线位置位于卷绕装置3的区域内,而所述纱线转交位置位于纺纱装置2的区域内。
通常,工位1的这些部件的步进马达经由若干控制线路连接到控制装置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到工位计算机18上。于是能够彼此无关地控制工位1的这些部件的独立马达式驱动装置。或者,控制装置能够被实施为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中央计算机。
图2示出了纺纱机31,在纺纱机31上设有维护机组46,维护机组46能够在导轨43、44和支承轨45上行驶。维护机组46的行走机构47包括脚轮48和支承轮49。如图所示,优选通过滑动接触装置50向接头滑架46供电。
这种维护机组46具有多个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处理装置,例如,卷绕驱动装置40以及纱线牵引装置51,并且这种维护机组46始终沿着自由端转子纺纱机31巡视。当在工位32处出现操作请求时,维护机组46自动介入。这种操作请求例如会出现在工位32上出现断纱时,或者会出现在其中一个工位32上的交叉卷绕筒子38达到预定直径并且必须以空套筒替换它时。
在出现断纱时,维护机组46移动到有关的工位32,停留在那里,并且在出现“正常”断纱时利用它的纱线寻找嘴(未示出)查找断裂后位于络纱筒子38周面上的纱头。在对拼接单元进行清洁之后,如正常情况下那样地通过已知的处理装置在经过相应的准备之后将所述纱头送回拼接单元33的区域,在拼接单元33的区域内该纱头被穿入纱线牵引管并被保持以便进行实际的拼接处理。同时,通过卷绕驱动装置40从络纱筒子38上退绕出一定长度的纱线,并且将这段纱线临时存储在纱线存储器52内。
如图3以更大的比例示出的那样,卷绕驱动装置40和纱线牵引装置51分别具有自己的驱动装置54和55,驱动装置54和55可以由维护机组自己的控制装置53有针对性地控制。在此,驱动装置54驱动卷绕驱动装置40的驱动辊56,而驱动装置55控制维护机组46的纱线牵引装置51的牵引辊57。而且,纱线牵引装置51还如通常情况下那样具有压辊58。在纱线牵引装置51和卷绕驱动装置40之间设有气动纱线存储器52,纱线37按照环圈形状临时存储在纱线存储器内。纱线存储器52被构造为间歇工作的存储器,也就是说,它在每一次拼接过程都将被排空。纱线存储器52按照后入先出的原理工作,并且能够通过负压源59从该纱线存储器52抽吸空气。
下面,根据图1所示的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实施例,并结合图4所示的速度时间曲线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方法。
在出现断纱时,首先停止纱线牵引辊10、纱线横动装置24以及卷绕轴23的驱动装置,并且借助于筒子架22将生产中的交叉卷绕筒子8从卷绕轴23上抬起。随后启动拼接过程,此时为了启动纱线连接过程而使得纺纱转子、纱线牵引辊10、纱线横动装置24以及卷绕轴23的驱动装置再次开始工作。在纱线牵引辊10、纱线横动装置24以及卷绕轴23启动时,各个驱动装置应该在加速过程中在时间上彼此协调,其中,这些驱动装置以纺纱转子驱动装置的起动特性(Hochlaufverhalten)为准。
由于待驱动的各个部分的转动惯量不同,起动特性在时间方面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尤其会出现在纱线牵引辊10和卷绕轴23的加速过程中,这种差异能达到1∶10甚至更高的比例(取决于相应的纺纱条件)。因为卷绕轴23的转动惯量随着交叉卷绕筒子8直径增大而增大,而纱线牵引辊10的转动惯量始终保持不变,并且还要顾及卷绕轴23的驱动打滑,所以在正常的纺纱工作中纱线牵引辊10始终都先于卷绕轴23达到其工作速度。
因此,对于从卷绕轴23启动直到达到正常纺纱工作时的工作速度的时段来说,首先临时存储由自由端纺纱装置2制造的纱线9的多余部分(这些多余部分由于卷绕轴23速度过低而不能被交叉卷绕筒子8卷取),所述临时存储是通过纱线存储装置12实现的。此间出现的问题是卷绕张力下降,所述卷绕张力下降出现在纱线连接过程之后的排空纱线存储装置12期间,这是因为在此期间纱线9的卷绕张力仅由纱线存储装置12内存在的负压来生成。在此期间,卷绕张力下降导致在交叉卷绕筒子8上卷绕了较为松散的纱线层。
为此需要对从纱线存储装置12中可靠地取出的纱线9进行监视和检测,也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快速地彻底排空纱线存储装置12,以避免由于卷绕张力下降而出现松散地卷绕的纱线层,同时也要避免由于纱线牵引装置13和卷绕轴23之间的速度差过小而在纱线存储装置12中出现超程
Figure G2009101742474D0000081
对纱线存储装置12的监视和检测应该尽可能地精确,以避免出现可能会导致断丝(Platzer)的张力峰值。另外,纱线存储装置12的存储量应该尽可能少,以避免在强捻的纱线中出现扭结。
在纱线存储装置12中应用传感器被证明是极不精确的,这是因为下列这些因素对于确定从纱线存储装置12中取出的纱线长度的精度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例如是:在卷绕轴23起动时,直径超过300mm的交叉卷绕筒子出现打滑;在卷绕轴23启动之后通过纱线横动装置24检测纱线9的时间点以及在此期间铺放的纱线长度;当然还有在纱线牵引速度高达250m/min甚至更高时的传感器的反应时间。因此,根据本发明建议了一种方法,其用于操作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该方法无需在纱线存储装置12中应用额外的传感器系统就能够可靠地排空纱线存储装置12。
根据本发明,在纺纱转子驱动装置启动之后,卷绕轴23在第一时间点t1相对纱线牵引装置13在时间上预先被加速到基础速度SG_WW,基础速度SG_WW低于卷绕轴23在纺纱过程中的最终速度。卷绕轴23的独立驱动装置19将被加速至恒定的基础速度SG_WW,以便克服独立驱动装置19的起步转矩,如图4所示。从而在筒子起动期间显著减少了打滑。基础速度SG_WW是“当前的筒子直径”和“在稳定的纺纱工作中的卷绕速度”的函数,基础速度SG_WW小于工作速度的30%。
在卷绕轴23的独立驱动装置19启动的同时,纱线横动装置24也开始运行并且也被加速至基础速度SG_FF,如图4所示。这里,纱线横动装置24的该速度被恒定地保持,直到在第二时间点t2启动纱线牵引装置13为止。为了能够精确地计算直到该时间点从纱线存储装置12取出的纱线9,在交叉卷绕筒子8上按照位置近似平行的方式铺放纱线9。为此,在交叉卷绕筒子8中心附近的缩小的范围内执行纱线横动。在这期间,缩小的纱线横动宽度例如最大为50mm。纱线9的大致平行的铺放(同时避免在交叉卷绕筒子8上以“点”的形状进行所述铺放)使得能够极为精确地计算卷绕轴23启动后从纱线存储装置12中取出的纱线长度。
纱线牵引装置13在第二时间点t2启动并加速,这在时间上晚于卷绕轴23和纱线横动装置24的启动。纱线牵引装置13的驱动装置的更高动力使得卷绕轴23和纱线牵引装置13的起动能够同时完成,与此同时纺纱装置2的纺纱转子达到了稳定纺纱过程的转速。随着纱线牵引装置13的启动,纱线横动装置24的横动宽度将变大,从而在交叉卷绕筒子8上出现了近似于稳定纺纱工作中的铺放宽度。由此,在排空纱线存储装置12期间克服了由于较低的卷绕张力而在交叉卷绕筒子8的边缘处出现滑脱。
在第二时间点t2,卷绕轴23和纱线横动装置24分别从它们的基础速度SG_WW或SG_FF开始被加速到它们的最终速度,所述最终速度是指卷绕轴23和纱线横动装置24在纺纱过程的稳定工作中所具有的速度,其中,纱线牵引装置13和卷绕轴23在纱线存储器12排空期间的驱动速度低于它们的最终速度(所述最终速度被规定用于稳定工作)。
在第三时间点的稳定纺纱工作中,随着卷绕轴23、纱线牵引装置13和纺纱转子达到最终速度,也将按照交叉卷绕筒子8的实际宽度来增大纱线横动装置24的铺放宽度。卷绕轴23的最终速度是如下计算的:
Figure G2009101742474D0000101
为了精确确定从纱线存储装置12取出的纱线长度,可以从第二时间点t2起将排空纱线存储装置12的过程划分成多个阶段。为此按照单个阶段的数量确定影响纱线牵引装置13速度的校正系数FaktorSpeicherleern。数学关系如下所示:
v Abzug = n Rotor T / m * Faktor Speicherleeren .
在上面这些公式中,nRotor表示纺纱转子转速,T表示纺制出的纱线的每米捻度,而校正系数FaktorSpeicherleeren表示在排空纱线存储装置12期间的牵引速度的降低(以百分比计)。在此,在各个阶段中给校正系数FaktorSpeicherleeren选择彼此相异的值,其中校正系数FaktorSpeicherleeren的值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是增大的。该校正系数FaktorSpeicherleeren也可以用于纤维条喂给辊的驱动装置,从而避免在排空纱线存储器12的过程中在纱线支数方面出现不均匀。由此实现了捻度系数α的改变,这种改变发生在排空纱线存储装置12期间。捻度系数α的改变补偿了在纺纱转子加速至其工作转速期间纱线9出现直径偏差。
从排空的第一阶段中的处于0.8至0.9之间的校正系数FaktorSpeicherleeren的值开始,视保留在纱线存储器12内的纱线长度而定地把校正系数FaktorSpeicherleeren的值例如增大至0.92至0.98。在排空纱线存储器12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将校正系数值设定为0.99至0.9999之间。可以如此选择校正系数FaktorSpeicherleeren的值,即,将最后一个阶段中的卷绕张力设定为稳定纺纱工作的卷绕张力的正常值。直到达到卷绕张力的正常值时,才能够沿着整个横动宽度执行铺放,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在交叉卷绕筒子8的侧边缘出现滑脱的危险降至最低。
第三时间点t3标志着达到了稳定的纺纱工作,即,标志着纱线存储器12的排空已经结束,纱线牵引装置13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喂入纤维条的驱动装置不再被施以校正系数FaktorSpeicherleeren。在该时刻,纱线牵引装置13和卷绕轴23之间的速度差对应于张紧牵伸率(Anspannverzug)。在此本发明的控制和监视是通过各个纺纱工位1的控制装置18实现的。
该方法能够以相似方式在图2所示的带有维护机组46的自由端转子纺纱机中执行,这是因为能够借助于维护机组本身的控制装置53彼此独立地控制卷绕驱动装置40的驱动装置和在维护机组46上的纱线牵引装置51的驱动装置。
同样可以想到的是将本发明方法用于卷绕机,该卷绕机也具有独立马达驱动的部件并且具有纱线存储装置,这是因为之前所述的问题在所述卷绕机上由于明显更高的加工速度而会变得更为突出。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在断纱之后排空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气动纱线存储装置(12、52)的方法,在所述纺织机上借助于可移动的或者设置在各个工位(1、32)上的维护机组(46)通过纱线连接装置(2、33)来消除断纱,所述纱线连接装置配备有所述纱线存储装置(12、52),在所述纱线存储装置中临时存储预定长度的纱线,通过卷绕装置(3、34)从所述纱线存储装置(12、52)中取出纱线(9、37)并且将所述纱线(9、37)卷绕在由卷绕轴(23、40)驱动的交叉卷绕筒子(8、38)上,在所述交叉卷绕筒子(8、38)上借助于纱线横动装置(24)来铺设所述纱线,其中,来自纺纱装置的纱线是借助于纱线牵引装置(13、51)取出的,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第一时间点(t1),所述卷绕轴(23、40)和所述纱线横动装置(24)分别被加速至小于工作速度的30%的、恒定的基础速度(SG_WW、SG_FF);
从所述第一时间点(t1)开始,所述纱线横动装置(24)的铺放宽度被设置为在筒子中心附近、相对额定行程至少减小了50%的铺放宽度,并且在第二时间点(t2)所述纱线横动装置(24)的铺放宽度被大约扩大为所述额定行程;
从所述第二时间点(t2)开始,启动并加速所述纱线牵引装置(13、51);
从所述第二时间点(t2)开始直到第三时间点(t3),所述卷绕轴(23、40)和所述纱线横动装置(24)从它们的基础速度开始被加速至它们在稳定纺纱工作中的最终速度,而且所述纱线牵引装置(13、51)也被加速至其在稳定纺纱工作中的最终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时间点(t2)起的加速阶段的持续时长是根据存在于所述纱线存储装置(12、52)中的纱线长度来计算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计算位于所述纱线存储装置(12、52)中的剩余纱线的长度而检测起动期间的卷绕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计算位于所述纱线存储装置(12、52)中的纱线长度,在所述第二时间点(t2)之前以减小后的铺放宽度来执行纱线铺放,从而使得纱线(9、37)几乎平行地铺放在所述交叉卷绕筒子(8、3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校正值来调节所述纱线牵引装置(13、51)的速度,所述校正值是根据相应的筒子直径变化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到所述纱线存储器(12、52)被彻底排空,所述纱线牵引装置(13、51)的速度是逐步变化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逐步地改变所述纱线牵引装置(13、51)的速度而改变校正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空所述纱线存储装置(12、52)的过程被划分为多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所述校正系数是变化的。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排空所述纱线存储器(12、52)期间改变所述校正系数,从而得到更大的捻度系数(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存储器(12、52)被彻底排空之前,所述捻度系数(α)是逐步变化的。
11.一种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31),所述纺织机(31)具有多个相同类型的工位(1、32),其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纺织机具有可移动的维护机组(46)或者在各个工位(1)上分别设有维护机组,所述纺织机利用纱线连接装置(2)来消除断纱,所述纱线连接装置配备有纱线存储装置(12、52),在消除断纱之后在所述纱线存储装置中存储预定长度的纱线,其中,所述纺织机(31)还具有纱线牵引装置(13、51)和卷绕轴(23、40),其中,所述纱线牵引装置(13、51)设置在所述纱线连接装置(2)下游用于从所述纱线存储装置(12、52)中取出纱线(9、37),并且所述卷绕轴(23、40)驱动所述交叉卷绕筒子(8、38)以便卷绕纱线(9、37),
所述纺织机的特征在于,
各个工位(1、32)分别具有一个控制装置(18、53),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用于在第一时间点(t1)将所述纱线横动装置(24)和所述卷绕轴(23、40)的驱动装置分别加速至小于工作速度的30%的、恒定的基础速度(SG_WW、SG_FF);
所述控制装置(18、53)被配置用于在第二时间点(t2)启动所述纱线牵引装置(13、51);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18、53)被配置用于,从所述第二时间点(t2)开始直到第三时间点(t3),将所述卷绕轴(23、40)和所述纱线横动装置(24)从它们的基础速度开始加速至它们在稳定纺纱工作中的最终速度,而且将所述纱线牵引装置(13、51)也加速至其在稳定纺纱工作中的最终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为了确定在所述纱线存储装置中的剩余纱线的长度而如此配置所述控制装置,即,所述控制装置能够在排空所述纱线存储装置期间减小所述纱线横动装置的额定行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8、53)被配置用于如此控制所述纱线横动装置(24)的铺放宽度,即,从所述第一时间点(t1)开始,在所述交叉卷绕筒子(8、38)中心附近在减小后的铺放宽度范围内执行铺放,并且在第二时间点(t2)将所述铺放宽度扩大为大约等于所述额定行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8、53)为了确定在所述纱线存储装置内的剩余纱线长度而与脉冲发送器连接,所述脉冲发送器检测所述交叉卷绕筒子(8、38)的旋转。
CN 200910174247 2008-10-02 2009-09-25 用于排空气动纱线存储装置的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纺织机 Active CN101712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50340.1 2008-10-02
DE102008050340A DE102008050340A1 (de) 2008-10-02 2008-10-02 Verfahren zum Leeren einer pneumatischen Fadenspeicher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2422A true CN101712422A (zh) 2010-05-26
CN101712422B CN101712422B (zh) 2013-01-02

Family

ID=41429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74247 Active CN101712422B (zh) 2008-10-02 2009-09-25 用于排空气动纱线存储装置的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纺织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172409B1 (zh)
CN (1) CN101712422B (zh)
DE (1) DE1020080503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2839A (zh) * 2020-11-26 2021-03-19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定长式不变捻度引纬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19983A1 (de) * 2016-10-20 2018-04-2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neumatisches Fadenspeicherorgan, Arbeits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mit einem Fadenspeicherorgan und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Arbeitsstellen mit einem Fadenspeicherorgan
DE102019129499A1 (de) * 2019-10-31 2021-05-06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Offenend-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und Steuerein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Offenend-Spinn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36395B4 (de) 1996-09-07 2008-01-1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Spinnstelle nach einem Fadenbruch
DE10139075A1 (de) * 2001-08-09 2003-02-20 Schlafhorst & Co W Offenend-Rotorspinnmaschine
DE10222740A1 (de) * 2002-05-23 2003-12-04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Anspinnen
CN1328430C (zh) * 2003-12-25 2007-07-25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络筒机防止纱线捻接成功后再捻接的方法
DE102006001565A1 (de) * 2006-01-12 2007-07-19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Aufspulen eines Fadens an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sowie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DE102007038871B4 (de) 2006-08-18 2022-02-17 Rieter Ingolstadt Gmbh Verfahren zum Anspinnen an Textilmaschinen mit einer Mehrzahl von Spinnstelle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2839A (zh) * 2020-11-26 2021-03-19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定长式不变捻度引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72409A3 (de) 2011-05-25
EP2172409B1 (de) 2012-07-25
DE102008050340A1 (de) 2010-04-08
EP2172409A2 (de) 2010-04-07
CN101712422B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17305B2 (ja) 糸繰返し方法及び装置
JP6080153B2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機における糸の製造を中断する方法
CN101146940B (zh) 卷绕设备的筒子架的运行方法和运行装置以及筒子架
CN101628671B (zh) 纱线卷取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JP6094790B2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機における糸の製造を中断する方法
CN101407951B (zh) 操作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方法和装置
EP0749929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 winding of filaments
CN102249120B (zh) 制造管纱的方法
CN101348957A (zh) 纺纱机的操作方法
CN104229555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950283B (zh) 用于连续卷绕多根丝线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77220B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卷绕头的方法
CN103848273B (zh) 用于对筒子驱动辊的加速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1712422B (zh) 用于排空气动纱线存储装置的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纺织机
US2729051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precision wound yarn packages
CN103241588B (zh) 确定筒子驱动辊的所需转速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97197A (zh)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CN111747222A (zh) 控制纺织机工作站的装置的方法、执行该方法的设备以及纺织机工作站的状态传感器
CN103373642B (zh) 操作络筒机的方法和络筒机
CN103625981A (zh) 纱线卷绕单元及纱线卷绕机
CN105366431B (zh) 用于卷绕筒子的卷绕方法和装置
US4917319A (en) Method of winding yarn packages
JP2000026021A (ja) 綾巻きボビンを作製する繊維機械の作動方法
CN101027437A (zh) 丝状纺织材料的捻线机
JPH04286574A (ja) 自動スプールワインダー用糸条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Effective date: 201311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06

Address after: The German city of Remscheid

Patentee after: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The German city of Remscheid leiwo Guselu No. 65

Patentee before: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