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1466B -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1466B
CN101701466B CN2009101145492A CN200910114549A CN101701466B CN 101701466 B CN101701466 B CN 101701466B CN 2009101145492 A CN2009101145492 A CN 2009101145492A CN 200910114549 A CN200910114549 A CN 200910114549A CN 101701466 B CN101701466 B CN 101701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alve
pressure
level control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45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01466A (zh
Inventor
何际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outh As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何际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何际跃 filed Critical 何际跃
Priority to CN2009101145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014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01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1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01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1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主要包括进水液压水位控制阀(4-1、4-2)、水位控制装置(6)、调节水箱(7)、水力开关阀(10)、压力变送器(18)、电控柜(20)及加压水泵(16)。所述的水力开关阀(10)主要由法兰阀座(10-1)、法兰三通(10-2)、法兰阀盖(10-3)、软橡胶膜(10-4)及重力闸(10-5)构成;所述的水位控制装置(6)由开式小水箱(6-1)及虹吸水位控制管(6-2)构成。本发明的特点是:采用水力自动控制,克服了电气自动控制易人为干扰、安全可信度低的弊端;在确保用户用水安全前提下,有助于提高管网调节能力,促进管网均衡供水;采用常压调节水箱取代承压缓冲罐或承压缓冲水箱,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具体是一种包含常压调节水箱、加压水泵及自动控制装置的成套给水设备,用于生活及生产给水二次加压。
背景技术
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又称无负压给水设备,以其叠压节能的优点得以在市政给水管网中逐步推广应用,但目前此类设备技术上存在以下不足:
1.加压水泵流量必需满足用户在任何时候的用水量要求,比通常的高位水箱供水方式要大得多,必然会加剧管网用水高峰时段的供需矛盾,危及周边其他用户的安全用水,故此类设备被要求,当管网供水水压低于设定值时,必须关闭吸水管上的阀门,不得直接从管网抽水。此时由于设备配套的缓冲水罐或缓冲水箱储备的调节水量过小,将在半小时内用完,不可能确保用户的用水安全,对于不可间断供水的用户如医院、重要的机关与建筑物及高标准的居住区,是不能采用此类设备的,为达到用水安全而增设常压储水箱的做法使得整套设备构成变得繁杂与重复,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2.缓冲水罐或缓冲水箱发挥的作用等同于常压调节水箱,却必须按满足承压的条件来制造,生产成本是常压水箱的5~10倍,实属浪费资源,且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缓冲水罐或缓冲水箱均采用偏小的容量,不能确保用户的用水量要求。
3.当管网供水水压低于预定值时,须采取压力传感器与电动执行机构来关闭水泵吸水管上的阀门,这种电动控制方式存在人为干预程度高、安全可信程度低的弊端,利益的驱动可能使用户对控制功能能否正常发挥漠不关心,甚至人为故障使阀门不能关闭,而这种故障是平时往往不容易被发现的。
4.当管网实行保障最低供水水压的供水机制时,“无负压”功能对管网的安全供水没有任何促进意义,成了不必要的摆设,甚至成为危及安全供水的隐患。
5.此类设备的运行会加剧管网供需矛盾,不可能促进管网均衡供水,总体上不能取得最佳节能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它包含水力自动控制装置、调节水箱及加压水泵的成套管网叠压给水设备,用于生活及生产给水二次加压,能够确保用户的用水安全及缓解管网用水高峰的紧张供需矛盾,促进管网均衡供水,有利于总体上提高管网运行经济效益。
本发明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包括液压水位控制阀4-1、4-2、调节水箱7、加压水泵16、进水总管1和出水管17,所述的进水总管1分别与水箱进水管2-1的一端和水力开关阀10的连接管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水箱进水管2-1的另一端连接在调节水箱7上部,水箱进水管2-1上依次设置节流孔板3-1、液压水位控制阀4-1及浮球阀5-1,浮球阀5-1放置在水位控制装置6的开式小水箱6-1内,水位控制装置6有两个,两者除虹吸水位控制管6-2外结构完全相同;开式小水箱6-1设置在调节水箱7内上部;所述的水力开关阀10的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水力开关阀10的进水口10-14连接,水力开关阀10的出水口10-15连接水力开关阀10的连接管9,连接管9与加压水泵16的吸水管14连接,加压水泵16出口连接出水管17;在水力开关阀10的连接管9的水平段向下接出U形管,U形管另一端与水箱进水管2-2连接,在水箱进水管2-2上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节流孔板3-2、液压水位控制阀4-2及浮球阀5-2,浮球阀5-2放置在开式小水箱6-1内,;从水力开关阀连接管8上接出背压管11与水力开关阀10上的背压孔10-10连通,背压管11上设有电磁阀12;水力开关阀10上的泄压孔10-11接泄压管13与大气相通。
上述的水力开关阀10由法兰阀座10-1、法兰三通10-2、法兰阀盖10-3、软橡胶膜10-4、重力闸10-5、螺栓10-6、密封垫10-7及密封圈10-12构成,按铅垂方向由下到上顺序,法兰阀座10-1、密封圈10-12、法兰三通10-2、软橡胶膜10-4及法兰阀盖10-3两两对接,法兰阀座10-1与法兰三通10-2的法兰之间、法兰三通10-2与法兰阀盖10-3的法兰之间用螺栓紧密固定,法兰阀座10-1上的进水口10-14朝下,法兰三通10-2上的出水口10-15为水平方向;重力闸10-5下端面贴密封垫10-7,上端用螺栓10-6将软橡胶膜10-4与重力闸10-5紧密固定。
上述的水位控制装置6由开式小水箱6-1及虹吸水位控制管6-2构成,虹吸水位控制管6-2由不同内径的管段组成,两端为内径较大的管段,中间为内径较小的U形管,U形管的径向断面形状不限于圆形,采用圆形时内径不大于20mm;虹吸水位控制管6-2两端有高度差,较高的一端伸入开式小水箱6-1内,较低的一端伸入调节水箱7内,U形管的半圆形顶部高出开式小水箱6-1的上沿,开式小水箱6-1的上沿标高与调节水箱7的水位平。
上述的虹吸水位控制管6-2的条数大于4条、不少于2条,相互并联,采用连通件6-3连通,连通件6-3内的通道6-4使虹吸水位控制管6-2内两两相通。
上述的水力开关阀10,除适用于水流体介质外,亦可用于其它流体介质。
上述的水位控制装置6,除适用于水流体介质外,亦可用于其它液体流体介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主要特点是:
1.本发明采用水力自动控制方式取代电气自动控制方式,利用水压力与重力的相互作用来自动控制水力开关阀的启闭,工作状态下不可人为干预,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2.本发明进水液压水位控制阀的开关利用水位控制装置采取大落差水位控制,既使水箱进水时段错开管网用水高峰,又充分利用水箱的调节容量,大大提高管网的调节能力,且有效减少开关动作次数,降低阀件磨损机率、起到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3.本发明把管网叠压给水设备的节能优点与提高管网调节能力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不间断供水同时能缓解市政给水管网用水高峰时段的紧张供需矛盾,在满足用户用水量要求的前提下促进管网均衡供水,实现总体上最佳节能效益。
4.本发明采用常压调节水箱取代承压缓冲罐或承压缓冲水箱,同比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说明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水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采用两条以上虹吸水位控制管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水力开关阀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水力开关阀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中:进水总管1,水箱进水管2-1、2-2,节流孔板3-1、3-2,液压水位控制阀4-1、4-2,浮球阀5-1、5-2,水位控制装置6,调节水箱7,水力开关阀连接管8、9,水力开关阀10,背压管11,电磁阀12,泄压管13,水泵吸水管14,止回阀15,加压水泵16,出水管17,压力变送器18,电气控制线路19,电控柜20,水位标高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51
图2及图3中:开式小水箱6-1,虹吸水位控制管6-2,连通件6-3,通道6-4,水位标高
图4及图5中:法兰阀座10-1,法兰三通10-2,法兰阀盖10-3,软橡胶膜10-4,重力闸10-5,螺栓10-6,密封垫10-7,正压室10-8,背压室10-9,背压孔10-10,泄压孔10-11,密封圈10-12,密封面10-13,进水口10-14,出水口10-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附图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设备系统构成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用于市政给水管网中生活及生产给水二次加压。
如图1~图5所示:从进水总管1分两路,其中一路经水箱进水管2-1、调节水箱7、水泵吸水管14、加压水泵16、出水管17至用户。水箱进水管2-1上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节流孔板3-1、液压水位控制阀4-1及浮球阀5-1,浮球阀5-1放置在开式小水箱6-1内,用来控制液压水位控制阀4-1的开关;另一路经水力开关阀连接管8、水力开关阀10、力开关阀连接管9接入水泵吸水管14后,再经加压水泵16、出水管17至用户。水泵吸水管14上设有止回阀15,从力开关阀连接管9水平段上向下接出U形管,U形管另一端与水箱进水管2-2连接,水箱进水管2-2上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节流孔板3-2、液压水位控制阀4-2及浮球阀5-2,浮球阀5-2放置在开式小水箱6-1内,用来控制液压水位控制阀4-2的开关。从水力开关阀连接管8上接出背压管11与水力开关阀10上的背压孔10-10连通,背压管11上设有电磁阀12。从水力开关阀10上的泄压孔10-11接出泄压管13与大气相通。
二、工作流程
根据图1~图5及上述,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如下:
1.管网供水水压高于设定值时,来水经进水总管1、水力开关阀连接管8进入水力开关阀10,水压作用在重力闸10-5上,当水压力大于重力闸10-5的重量时,重力闸10-5被顶起,水力开关阀10即被打开,水经进水口10-14、正压室10-8、出水口10-15、力力开关阀连接管9及水泵吸水管14进入加压水泵16进行加压后,经出水管17送至用户。
重力闸10-5被顶起的过程中压缩背压室10-9的空间,将内部空气从泄压孔10-11泄出经泄压管13排入大气。
设备初次运行时,管网水同时通过水箱进水管2-1、2-2注入调节水箱7,直至水面达到水位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61
液压水位控制阀4-1、4-2自动关闭时停止。水泵吸水管14上的止回阀15用于阻止水流进入调节水箱7,根据水位差的关系,此时管网供水水压远高于调节水箱7水面,迫使止回阀15处在关闭状态,调节水箱7的水不可能进入加压水泵16。
2.在管网用水高峰时段,供水水压低于设定值,由于水压力小于重力,水力开关阀10的重力闸10-5下降回落,端面上的密封垫10-7与法兰阀座10-1上的密封面10-13闭合,水力开关阀10即被关闭,水不能流经进入加压水泵16,加压水泵16随即转从调节水箱7抽取水,此时止回阀15在调节水箱7水面与加压水泵16抽吸力形成的压差作用下被打开。重力闸10-5在下降回落过程中使背压室10-9的空间增大从而产生负压,在压差的作用下大气经泄压管13从泄压孔10-11回流背压室10-9内。利用泄压管13控制大气回流量,使背压室10-9的压力平缓变化起到延时缓冲作用,从而避免因重力闸10-5关闭动作过快在水管内产生水锤冲击,同时避免因下降速度过快造成冲击损坏阀件。从水力开关阀连接管9水平段上向下接出U形管再与水箱进水管2-2连接,利用U形管的水封作用来阻止空气经此进入加压水泵16。
重力闸10-5的重量与管网供水水压设定值有关,与设定值的高低成正比关系。
3.调节水箱7
调节水箱7内设有两组水位控制装置6,除虹吸水位控制管6-2的各管段长度不同外,其他结构两者一致,分别用来控制不同的开关水位,适时打开液压水位控制阀4-1、4-2向调节水箱7补水。在不断抽取水的情况下,调节水箱7的水面下降到水位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71
时,水位控制装置6上的虹吸水位控制管6-2内开始形成虹吸放水,开式小水箱6-1内的水被抽排至调节水箱7,直至开式小水箱6-1内的水面下降到水位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72
空气从虹吸水位控制管6-2端口进入破坏虹吸为止,此时浮球阀5-2回落,液压水位控制阀4-2被打开但处在无水可进的状态;调节水箱7的水面继续下降到水位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73
时,液压水位控制阀4-1被另一组水位控制装置6以同上的方式打开,管网水开始进入调节水箱7,直到水面恢复上升至水位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74
时、小部分水从上沿溢流进入开式小水箱6-1托起浮球阀5-2以关闭液压水位控制阀4-1为止,完成对调节水箱7的补水;当调节水箱7的水面下降到水位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75
之间,适逢管网水压恢复上升高于设定值,水力开关阀10重新被打开,此时液压水位控制阀4-2已处在打开状态,管网水即流经此进入调节水箱7,直至水面恢复上升到水位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77
液压水位控制阀4-2自动关闭完成补水为止。
调节水箱7的调节容量即为水位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81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82
两者之差所产生的容量,该容量大小根据管网用水高峰时段用户的用水量确定,以使调节水箱7的补水时段与管网用水高峰时段错开,又确保水力开关阀10关闭时用户的用水量需求。
调节水箱7的调节容量亦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确定。
当管网供水水压起伏变化不至于使液压水位控制阀4-2频繁开关时(一般≯6次/h),可以取消相应的水位控制装置6,此时调节水箱7的调节容量为水位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83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84
两者之差所产生的容量。
调节水箱7可按用户要求设置紫外线消毒装置,由电控柜20控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水消毒处理。
4.水位控制装置6
调节水箱7进水时,不断上升的水面首先淹没虹吸水位控制管6-2的下端管口,并迫使管内空气从上端管口排出,直至水面上升至水位
Figure G2009101145492D00085
水从上沿溢流进入开式小水箱6-1内淹没上端管口空气不能排出为止,使虹吸水位控制管6-2内上半部分形成封闭的空气柱,空气柱两端存在液气交界面,其中一端交界面在上端管段内,另一端在U形管内,两者处在同一高度位置上。此时,浮球阀5-2、5-2浮起处在关闭状态,调节水箱7停止进水;当从调节水箱7抽取水时,持续下降的水面促使虹吸水位控制管6-2内空气柱两端液气交界面不断上下改变相对位置,上端管段内的交界面上升,U形管内的交界面下降,由于上端管段内径较U形管内径大,故U形管内交界面的下降速度要大于上管口内交界面的上升速度,速度之比为两者内径平方的反比,在开式小水箱6-1内的水面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与调节水箱7的水面高差不断加大。当达到最大高差时虹吸水位控制管6-2内液气交界面上升通过顶端转为下降直至形成虹吸放水,开式小水箱6-1内的水通过虹吸水位控制管6-2排入调节水箱7,浮球阀5-1、5-2回落打开液压水位控制阀4-1、4-2,水箱恢复进水。该最大高差产生的容量即为调节水箱7的调节容量,最大高差值即为浮球阀5-1、5-2的开关水位差。
为确保管中水流处在满流状态,虹吸水位控制管6-2的U形管内径不大于20mm,一般取3~4mm较适宜,过大的内径将会使虹吸水位控制管6-2的顶部内出现水平液气交界面,导致无法形成虹吸。虹吸水位控制管6-2的下端管段内径不小于U形管内径,采取较大的内径时,可以适时加快管内液气交界面移动通过虹吸水位控制管6-2顶部促进虹吸形成。
为增加虹吸排水流量,亦可采用多于4条且不少于2条虹吸水位控制管6-2并联使用,连通件6-3的作用在于:当其中1条形成虹吸放水时,会通过通道6-4对其他各条产生抽吸作用,促进虹吸形成达成共同排水。
浮球阀5-2、5-2处在开启状态时,出流水不能直接进入开式小水箱6-1内。
5.根据用户要求,需要从管网与调节水箱7轮换供水时,在电控柜20上通过编程实现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定期或不定期打开背压管11上的电磁阀12,管网水压即经背压管11从水力开关阀10上的背压孔10-10传入背压室10-9内,作用在软橡胶膜10-4上,与正压室10-8的水压相对抵消,重力闸10-5便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关闭,此时加压水泵16只能抽取调节水箱7的水;当关闭电磁阀12时,背压室10-9内的水压通过泄压管13向大气泄掉,重力闸10-5被正压室10-8的水压力推动打开,恢复由管网向加压水泵16供水。泄压管13的内径一般不大于10mm,且不大于背压管11内径的五分之一。
电磁阀12亦可改用人工启闭的阀门。
6.节流孔板3-1、3-2
节流孔板3-1、3-2起到调压节流的作用,适时延长调节水箱7的进水时间,有助于提高管网的调节能力。孔板的孔口大小与流量、水箱的调节容量及管网供水水压设定值有关,经水力计算后确定。
7.加压水泵16及运行控制
加压水泵16的运行由压力变送器18与电控柜20联合实施自动控制,采取恒压变频供水运行方式,电控柜20除具备上述控制功能外,还包含缺相、欠压、短路、过载及高、低水位报警等常规安全保护功能。
水泵运行采取软启动方式,水泵出水管上的止回阀具有缓闭功能,以抑制管道中的瞬变流,防止水锤发生。
压力变送器18及电控柜20根据使用要求均可通过市购取得。
三、选型计算
主要是确定调节水箱7的调节容量与进水流量、水力开关阀10的重力闸10-5重量、水位控制装置6的开关水位差及节流孔板3-1、3-2的孔口直径。
1.调节水箱7
调节容量Vd按下式计算
Vd=KThQh    (1)
式中 Vd-调节容量,m3
Th-与管网用水高峰错开的时间,h
Qh-设计小时用水量,m3/h
K-安全系数,取1.0~1.1
Th值按管网夏季用水高峰时段确定,一般取2h左右,当水箱进水时间不需要与管网用水高峰完全错开时,可按用户需求确定。
水箱进水流量Qj按下式计算
Qj=ThQh/Tj    (2)
式中 Qj-进水流量,m3/h
Tj-管网用水高峰间隔时间,h
Tj值按管网夏季相邻两次用水高峰的时间间隔确定,一般取6h左右。
当水箱进水时间不需要与管网用水高峰完全错开时,或对容量已确定的调节水箱7,则水箱进水流量Qj′按下式计算
Qj′=Qh-Vj′/(KTj)        (3)
式中 Qj′-进水流量,m3/h
Vj′-调节容量,m3
2.重力闸10-5
重力闸10-5重量Wz按下式计算
Wz=πpjdj 2/40         (4)
式中Wz-重力闸10-5包括螺栓10-6及密封垫10-7在内的重量,kg
pj-管网供水水压设定值,mPa
π-圆周率,3.14
dj-水力开关阀10进水口10-14的计算内径,mm
40-单位换算常数
3.水位控制装置6开关水位差
开关水位差H与虹吸水位控制管6-2管内径及形状有关,存在以下关系
H=Hsds 2/du 2+πDu/2      (5)
式中H-开关水位差,mm
Hs-上端管段高度,mm
ds-上端管段内径,mm
du-U形管内径,mm
Du-U形管半圆形直径,mm,Du一般取20~30mm
式(5)中,Hs取值要满足浮球阀5-1、5-2上下浮动完成开关动作的要求,Hs值一般取100mm左右。一般情况下H、Hs、Du及du是已知的,通过式(5)来求取ds
4.节流孔板3-1、3-2及其它
节流孔板3-1、3-2的孔口直径、加压水泵16的选型及管道规格大小,均依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进行相关水力计算后确定。
四、结语
叠压给水设备在管网中的角色是接力加压,处于局部从属地位,应从管网的全局角度来定位其节能作用。管网均衡供水总体上能耗最低,是实现管网高效、节能运行的必要条件,叠压给水设备只有在有利于管网均衡供水的前提下,实现从“不能”到“促进”的角色转变,缓解供需矛盾,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供水隐患,才能奠定在管网中大规模应用的技术基础,才能真正、全面发挥叠压给水设备的节能作用,达到供需双赢。
在我国六百多个城市中,三分之二以上用水紧张,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总供给量不能满足总需求量,而是用水高峰所至,对于生活用水量所占比重较大的城市来说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增设、扩建水厂不但投资巨大、周期长,且不能有效的利用水源资源,造成战略资源的浪费,显然不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好办法。提高供水管网自身的调节能力、促进管网均衡供水,是能够大大缓解供需矛盾、甚至完全解决用水紧张状况的,亦是经济易行的好办法。显然,目前的叠压给水设备的运行方式会加剧管网的供需矛盾,导致用户无奈的安装更多的此类设备,进入恶性循环,实质上造成了增加能耗与浪费资源的后果,应该停止或严格限制在管网中的使用。
本发明是完全符合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要求的一种新型叠压给水设备,其创新的、安全可靠的水力自动控制方式,能够实现从不能到促进管网均衡供水的根本转变,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设备,是管网叠压给水设备的升级换代产品。

Claims (6)

1.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包括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4-1)、第二液压水位控制阀(4-2)、调节水箱(7)、加压水泵(16)、进水总管(1)和出水管(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总管(1)分别与水箱进水管(2-1)的一端和水力开关阀(10)的连接管(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水箱进水管(2-1)的另一端连接在调节水箱(7)上部,水箱进水管(2-1)上依次设置节流孔板(3-1)、第一液压水位控制阀(4-1)及浮球阀(5-1),浮球阀(5-1)放置在水位控制装置(6)的开式小水箱(6-1)内,水位控制装置(6)有两个,两者除虹吸水位控制管(6-2)外结构完全相同;开式小水箱(6-1)设置在调节水箱(7)内上部;所述的水力开关阀(10)的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水力开关阀(10)的进水口(10-14)连接,水力开关阀(10)的出水口(10-15)连接水力开关阀(10)的连接管(9),连接管(9)与加压水泵(16)的吸水管(14)连接,加压水泵(16)出口连接出水管(17);在水力开关阀(10)的连接管(9)的水平段向下接出U形管,U形管另一端与水箱进水管(2-2)连接,在水箱进水管(2-2)上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节流孔板(3-2)、第二液压水位控制阀(4-2)及浮球阀(5-2),浮球阀(5-2)放置在开式小水箱(6-1)内;从水力开关阀连接管(8)上接出背压管(11)与水力开关阀(10)上的背压孔(10-10)连通,背压管(11)上设有电磁阀(12);水力开关阀(10)上的泄压孔(10-11)接泄压管(13)与大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力开关阀(10)由法兰阀座(10-1)、法兰三通(10-2)、法兰阀盖(10-3)、软橡胶膜(10-4)、重力闸(10-5)、螺栓(10-6)、密封垫(10-7)及密封圈(10-12)构成,按铅垂方向由下到上顺序,法兰阀座(10-1)、密封圈(10-12)、法兰三通(10-2)、软橡胶膜(10-4)及法兰阀盖(10-3)两两对接,法兰阀座(10-1)与法兰三通(10-2)的法兰之间、法兰三通(10-2)与法兰阀盖(10-3)的法兰之间用螺栓紧密固定,法兰阀座(10-1)上的进水口(10-14)朝下,法兰三通(10-2)上的出水口(10-15)为水平方向;重力闸(10-5)下端面贴密封垫(10-7),上端用螺栓(10-6)将软橡胶膜(10-4)与重力闸(10-5)紧密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位控制装置(6)由开式小水箱(6-1)及虹吸水位控制管(6-2)构成,虹吸水位控制管(6-2)由不同内径的管段组成,两端为内径较大的管段,中间为内径较小的U形管,U形管的径向断面形状不限于圆形,采用圆形时内径不大于20mm;虹吸水位控制管(6-2)两端有高度差,较高的一端伸入开式小水箱(6-1)内,较低的一端伸入调节水箱(7)内,U形管的半圆形顶部高出开式小水箱(6-1)的上沿,开式小水箱(6-1)的上沿标高与调节水箱(7)的水位
Figure FSB00000589776800021
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水位控制管(6-2)的条数大于4条、不少于2条,相互并联,采用连通件(6-3)连通,连通件(6-3)内的通道(6-4)使虹吸水位控制管(6-2)内两两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要所述的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力开关阀(10),除适用于水流体介质外,亦可用于其它流体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位控制装置(6),除适用于水流体介质外,亦可用于其它液体流体介质。
CN2009101145492A 2009-11-13 2009-11-13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Active CN101701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45492A CN101701466B (zh) 2009-11-13 2009-11-13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45492A CN101701466B (zh) 2009-11-13 2009-11-13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1466A CN101701466A (zh) 2010-05-05
CN101701466B true CN101701466B (zh) 2011-12-21

Family

ID=42156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45492A Active CN101701466B (zh) 2009-11-13 2009-11-13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014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1677B (zh) * 2014-03-29 2016-01-20 赵东顺 一种加热锅自动补水机构
CN103861678B (zh) * 2014-03-29 2016-01-13 赵东顺 一种能自动补水的加热锅
CN107102615A (zh) * 2017-07-03 2017-08-29 四川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智能一体化板闸的灌区智能控制系统
CN109269589B (zh) * 2018-11-10 2021-01-05 薛金山 一种具有液位调控的水箱水量测算系统及其计算方法
CN111595534B (zh) * 2020-06-09 2022-05-13 哈尔滨功达给排水技术有限公司 建筑排水水封破坏实时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575411A (zh) * 2021-12-31 2022-06-0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水箱自动供水及检测水位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54067U (zh) * 2009-11-13 2010-08-18 何际跃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54067U (zh) * 2009-11-13 2010-08-18 何际跃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1466A (zh) 201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1466B (zh)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CN101187215B (zh) 全自动限流式无负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CN205314168U (zh) 智能调节水箱蓄水量的箱式无负压静音管中泵给水设备
CN201554067U (zh)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CN102979138A (zh) 智能供水设备
CN201065544Y (zh) 无负压不间断变频供水装置
CN201078005Y (zh) 高层建筑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CN100507167C (zh) 直接取水水箱增压供水设备
CN202390881U (zh)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及现场生产废水利用装置
CN211735598U (zh) 岸边式多水位组合取水泵房结构
CN107604974A (zh) 一种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
CN114215154A (zh) 一种单相流双相流任意切换型负压井及排液系统
CN101092821B (zh) 无负压罐
CN208309683U (zh) 一种自带管道间的箱式一体化泵站
CN201236359Y (zh) 全自动双变频叠压供水设备
CN208633131U (zh) 建筑基坑降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01704734U (zh) 市政管网与自备井合用供水系统
CN207672658U (zh) 一种蓄水池稳压供水系统
CN207499055U (zh)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CN207499058U (zh) 一种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
CN202945643U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节能供水装置
CN205276379U (zh) 管网叠压与高位水箱联合供水设备
CN210917577U (zh) 一种高层居民楼用节能型增压供水设备
CN102966141B (zh) 可利用建筑排水能量的高层建筑辅助供水系统
CN217734221U (zh) 一种带真空引水罐的变频供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XI NANYA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E JIYUE

Effective date: 201408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30022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O: 530299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822

Address after: The peak of 530299 Nanning Road,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o. 36 aquatic animal husbandry training center building four floor No. 36-75

Patentee after: Guangxi South Asi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30022 No. 22, No. 18, Xinxing Road, Zhuxi Road,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102

Patentee before: He Ji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