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8265A - 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98265A CN101698265A CN200910193428A CN200910193428A CN101698265A CN 101698265 A CN101698265 A CN 101698265A CN 200910193428 A CN200910193428 A CN 200910193428A CN 200910193428 A CN200910193428 A CN 200910193428A CN 101698265 A CN101698265 A CN 1016982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magnetic control
- full
- digital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08000037516 chromosome inversion disease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ZVKAMDSUUSMZES-NZQWGLPYSA-N OS II Natural products CC(=O)N[C@H]1[C@H](OC[C@@H](O)[C@@H](O)[C@@H](O)CO)O[C@H](CO)[C@H](O[C@H]2O[C@H](CO)[C@@H](O)[C@H](O)[C@H]2O)[C@@H]1O[C@@H]3O[C@H](CO)[C@@H](O)[C@H](O)[C@H]3O ZVKAMDSUUSMZES-NZQWGLP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975 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62 carbon ste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51 Alloy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7472 Fumbl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2 metallu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Arc Weld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包括磁控电弧激磁电源和励磁线圈;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由双逆变型主电路、全数字控制系统组成。双逆变型主电路由接入单相交流输入电源的单相整流滤波模块、一次高频逆变模块、变压整流模块、二次逆变模块依次连接组成;全数字控制系统由异常检测保护模块、采样检测模块、ARM微处理器系统、一次高频驱动模块、二次驱动模块相互连接组成;励磁线圈主要包括碳钢管、多股漆包线以及固定支架等组成。该发明能够实现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化控制,使装置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动态响应性能,而且工艺适应性好,能量转换效率高,可扩展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焊接工艺不断涌现,在焊接过程中引入磁场控制成为一种正在发展的先进焊接技术,这种技术被称作磁控电弧焊接技术。从60年代初Brown等人最先在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焊接中研究电磁搅拌的影响,并且发现晶粒细化现象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外加磁场对焊接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的学者对磁场与电弧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综合而言,磁控电弧焊接技术有以下特点:1)外加磁场的种类较多,形式较丰富。外加磁场包括纵向磁场、横向磁场、尖角磁场以及交变磁场等多种形式。能够较好地满足多种工矿条件下不同焊接工艺的要求;2)外加磁场装置由电源和励磁线圈两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设备体积比较小,使用十分简单灵活;3)外加磁场所需的功率一般不大,电能损耗很少,外加磁场强度较小,频率较低对环境不产生电磁污染,无接触控制,无噪音;4)外加磁场控制的焊接技术适用材料的范围较广,除了普通的金属材料外,也可以应用在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铜及其合金等金属材料;5)外加磁场控制的焊接技术所应用的焊接方法包括GTAW、等离子焊接、MIG/MAG、CO2焊接等焊接工艺方法;6)外加磁场能量的输入是无触点控制的,保证了能量输入变化快,无触点损耗,使得磁场控制焊接过程较为灵敏。
磁控电弧焊接技术以其附加装置简单、投入成本低、效益高、环保等优点,在冶金、化工、压力容器、电力、航空和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目前有关磁控电弧焊接技术的文献来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磁控电弧工艺特性和实验效果,而且局限于电弧焊领域。磁控电弧发生装置作为磁控电弧焊接技术研究中的关键设备,对材料加工过程机理研究和质量控制有着直接影响。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包括电磁搅拌电源(又称为激磁电源)和励磁线圈两部分组成。激磁电源的输出电流一般有直流、正弦波或交流方波,用于产生不同类型的磁场。直流输出电流具有一定局限性;正弦波交流多采用R-L-C振荡电路或双T网络,这种电路在磁控参数调节方面难度较大,不能连续调节;方波交流采用晶闸管-电抗器式电路或双逆变技术来实现,前者在晶闸管断续器和双路时间调节器的基础上按照典型的基本电路制成的,装置的可靠性较差,而且电路设计较为复杂,脉冲占空比和脉冲频率的调节范围较小,在正负半周转换过程中过零时间较长,后者较短,但都以硬开关模式为主,处于模拟控制或者比较基本的数字控制阶段。励磁线圈一般为空心螺线管,用于产生磁场。
目前,“电磁污染”已经继“水、气、渣、声”之后被确定为第五大环境污染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电气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气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将纳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电源行业如不加快逆变电源的“绿色化”改造进程,国产电源很可能被挤出国际甚至国内市场。采用软开关高频逆变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功率器件工作环境、提高系统可靠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逆变电源电磁干扰,提高电磁兼容性,实现“绿色化”设计。
数字化电磁搅拌电源是一个对时间要求比较苛刻的实时嵌入式系统。一些大的厂商对数字电源的应用采用了稳妥的应对方案,将数字电源方案大多分为四个应用级别。最简单的实现方案中,主系统可以开关电源子系统。在第二个应用级别中,系统电源控制器可以控制电源的输出与响应。微控制器只限于访问环路中的某些元件,如电压基准等。第三个级别的应用方案仍然依赖传统的模拟反馈回路,但是微控制器可以修改电源的拓扑。第四个级别,则是实现真正的数字控制,它用一个数字控制器集成了所有PWM控制环路以及监控管理通讯等功能。TI公司推出的基于Cortex-M3内核的ARM芯片组,以及Silicon实验室推出的Si8250都是面向这个等级的专用控制芯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开关电源都采用传统的模拟电路,数字控制电源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从设计人员切换到产品定义,再到广泛应用,数字电源的规模应用仍需要一个过程,才会有相当百分比的系统采用某些形式的数字电源。但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数字电源产品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前景相当可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提供一种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磁控电弧激磁电源和励磁线圈两大部分。以基于Cortex-M3内核的32位ARM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实现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改善装置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动态响应能力;结合软开关高频逆变技术,使磁控电弧激磁电源体积小巧,具有良好的电能转换效率和电磁兼容能力;采用双逆变技术,易于实现输出电流波形的多参数匹配,脉冲占空比和脉冲频率的调节范围大,正负半周转换过程中过零时间短,提高了工艺适应能力。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其输入端连接单相交流输入电源,其特征是,包括磁控电弧激磁电源和励磁线圈;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由双逆变型主电路和全数字控制系统相互连接组成;其中双逆变型主电路由单相整流滤波模块、一次高频逆变模块、变压整流模块、二次逆变模块依次连接组成,单相交流输入电源连接单相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二次逆变模块与励磁线圈相连接;所述全数字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异常检测保护模块、采样检测模块、ARM微处理器系统、一次高频驱动模块和二次驱动模块;其中,单相交流输入电源通过异常检测保护模块和ARM微处理器系统相连接,单相交流输入电源还通过电源模块和ARM微处理器系统相连接;所述主电路中的变压整流模块还与采样检测模块及ARM微处理器系统依次连接;所述ARM微处理器系统与一次高频驱动模块及双逆变型主电路中的一次高频逆变模块依次连接;所述ARM微处理器系统与二次驱动模块和双逆变型主电路中的二次逆变模块依次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全数字控制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和串行总线通信模块;所述串行总线通信模块与ARM微处理器系统相互连接;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ARM微处理器系统相连接。
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双逆变型主电路由单相整流桥、滤波电路、LC谐振换流电路、功率开关管、变压器、高频快速整流桥、吸收电路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其中,一次高频逆变模块采用LC谐振移相全桥软开关换流结构、以高频功率MOSFET作为功率开关管;所述二次逆变模块采用低频PWM信号控制的全桥硬开关换流结构。
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采样检测模块由包括精密采样电阻R1、光藕HCNR200、运算放大器LF353和LM324的转换隔离电路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
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ARM微处理器系统由32位基于Cortex-M3内核的、固化有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能够产生6路数字PWM以及具备可编程UART的ARM嵌入式微处理器LM3S818、晶振电路、滤波电路、复位电路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
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一次高频驱动模块由能将ARM产生的4路数字移相PWM信号进行隔离和放大的MC34152和KD101以及其他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所述一次高频驱动模块与32位ARM微处理器LM3S818的25、26、29和30引脚相连接,将LM3S818产生的4路数字移相PWM信号进行隔离和放大。
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二次驱动模块由两组四路相互隔离的、输入PWM信号互为推挽的驱动电路构成,每一路驱动电路由光电元件TLP250以及稳压二极管、压敏电阻、整流桥、稳压器件以及电阻电容相互连接组成;所述二次驱动模块与ARM微处理器LM3S818的35和36引脚相连接,将LM3S818产生的2路数字PWM信号隔离和放大成4路驱动信号。
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异常检测保护模块由桥式检测电路、与非门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
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串行总线通信模块由芯片MAX232A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其中,芯片MAX232A的13和14引脚直接连接到ARM微处理器系统中32位ARM微处理器LM3S818的17和18引脚;所述人机交互系统由3个电位器相互连接组成。
本发明的原理是这样的:
本发明为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一次逆变主电路为全桥拓扑结构,工作于LC谐振移相全桥软开关模式,而二次逆变也采用全桥拓扑结构,工作于硬开关模式。ARM微处理器系统通过串行总线或者A/D转换端口接收到相关工艺参数以及采样反馈信号之后,在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进行给定信号与反馈信号的比较运算,通过软件编程产生4路移相的数字PWM信号和2路互为推挽的数字PWM信号,其中,4路移相的PWM信号控制一次高频逆变模块的移相全桥逆变电路的4个功率MOSFET,实现一次高频逆变模块功率管的软开关换流,逆变频率高达100KHz,动态性能好,易于实现输出恒流特性控制;而2路互为推挽的数字PWM信号经过隔离放大之后变成4路PWM信号,直接控制二次逆变器电路的四个功率MOSFET,硬开关换流,实现交流方波输出;输出的波形直接加载于励磁线圈上,由励磁线圈产生交变的磁场。电流反馈是在变压整流模块之后使用串联采样电阻的方式得到采样信号,经过放大、比较,再输送到ARM微处理器的A/D转换端口,通过与给定值的比较来改变一次高频模块功率MOSFET的导通与截止时间,实现占空比的调节从而达到二次逆变输入恒流的目的;而对于交流方波输出波形的频率、占空比等参数,由ARM微处理器控制其产生的两路推挽PWM信号的频率、占空比等来直接控制二次逆变模块MOSFET功率管的开通和关断时间,实现输出电流波形的调制。ARM微处理器系统也可以通过串行总线通信模块与焊机的控制系统或者是上位控制计算机进行数字通信,获取相关的工艺参数,进行协同工作。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实现了对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化控制,使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动态响应性能和可靠性。
2、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采用了软开关高频双逆变技术,一次逆变模块逆变频率高达100KHz,采用LC谐振移相软开关拓扑,在提高电能转换效率的同时,极大的改善了电磁环境和功率MOSFET的工作状况,而二次逆变全桥的逆变频率很低,采用硬开关拓扑,电路设计简单方便,易于实现对输出电流波形的精密调制,工艺适应性好。
3、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具有串行总线通信模块,与焊机控制系统连接方便,也能直接与上位计算机通过串行总线进行通信,整个装置的可扩展性和移植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双逆变型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方框图;
图4是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的ARM微处理器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的串行总线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的一次高频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的二次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的采样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包括磁控电弧激磁电源100和励磁线圈200两大部分;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由双逆变型主电路101、全数字控制系统102组成,单相交流输入电源作为双逆变型主电路101的输入,双逆变型主电路101的输出直接连接到励磁线圈200。励磁线圈200采用现有的励磁线圈200,其主要包括碳钢管、多股漆包线以及固定支架等组成,其中,多股漆包线以碳钢管为骨架依次分层绕制,在碳钢管两端用固定支架固定。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双逆变型主电路101由单相整流滤波模块1011、一次高频逆变模块1012、变压整流模块1013、二次逆变模块1014依次连接组成,所述单相整流滤波模块1011与单相交流输入电源相连接,所述二次逆变模块1014与励磁线圈200相连接。单相交流输入电源从插座P5接入,经过D0整流桥整流和电容C1~C4滤波之后变成平滑的直流电,进入由L1、C5以及功率MOSFET-NQ1~4构成的LC谐振移相软开关逆变电路,进行高频软开关逆变,获得高频交流方波,然后进入高频功率变压器T1变压,经D1整流,之后通过L2和C6平滑滤波,获得恒流特性的直流电,进入MOSFET-NQ5~Q8构成的全桥逆变电路,获得低频的交流方波输出,经过插座P6接入到励磁线圈。其中,R22~R23,C20~C21为阻容吸收电路,R1为电流采样电阻。
如图3所示,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102由异常检测保护模块1021、采样检测模块1022、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一次高频驱动模块1024、二次驱动模块1025、人机交互模块1026、串行总线通信模块1027和电源模块1028相互连接组成;其中,所述单相交流输入电源通过异常检测保护模块1021和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相连接,所述主电路中的变压整流模块1013还与采样检测模块1022及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依次连接,所述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和一次高频驱动模块1024以及主电路中的一次高频逆变模块1012依次连接;所述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与二次驱动模块1025和主电路中的二次逆变模块1014依次连接;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026与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相连接;串行总线通信模块1027与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相互连接;单相交流输入电压作为电压模块1028的输入,所述电源模块1028与异常检测保护模块1021、采样检测模块1022、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一次高频驱动模块1024、二次驱动模块1025、人机交互模块1026、串行总线通信模块1027等依次连接,给这些模块供电。
如图4所示,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的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主要由32位基于Cortex-M3内核的ARM嵌入式微处理器LM3S818、由Y1、C1~C2构成的晶振电路、C13~C16的滤波电路、由R61、C18构成的复位电路及其外围电路组成。
如图5所示,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102的串行总线通信模块1027主要由芯片MAX232A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其中,MAX232A的13和14引脚直接连接到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的32位ARM微处理器LM3S818的17和18引脚。
图6所示为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102的一次高频驱动模块1024中的两路驱动电路(另外两路的构成完全一致),由MC34152和KD101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将ARM微处理器LM3S818的25、26、29和30引脚产生的4路数字移相PWM信号进行隔离和放大。
图7所示为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102的二次驱动模块1025中的两路驱动电路(另外两路与此构成完全一致),由光电元件TLP250以及稳压二极管、压敏电阻、整流桥、稳压器件以及电阻电容等构成,完成驱动信号的隔离和放大。
如图8所示,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控制系统102的采样检测模块1022由包括高线性度、高稳定度、宽频带的光藕HCNR200、运算放大器LF353以及LM324等构成的转换隔离电路和精密采样电阻R1(串联于双逆变型主电路101的变压整流模块1013处)、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单相220V工频交流电经过单相整流滤波模块1011后成为平滑直流电,进入一次高频逆变模块1012,按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从人机交互模块1026或者串行总线通信模块1027获得的预设工艺参数值,从采样检测模块1022检测到的采样反馈信号,在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进行给定信号与反馈信号的高速数据运算和处理,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经过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的ARM微处理器LM3S818的数字PWM端口输出4路移相的数字PWM信号,经过一次高频驱动模块1024隔离和放大之后,控制一次高频逆变模块的移相全桥逆变电路的4个功率MOSFET,实现一次高频逆变模块功率管的LC谐振软开关换流,逆变频率高达100KHz,动态性能好。一次高频逆变模块1012输出高频交流方波,输入变压整流模块1013,变成平滑的直流电,由于采样检测模块1022的精密采样电阻R1串联在变压整流模块1013上,经过该电阻R1采样的电流信号经处理之后反馈回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形成闭环反馈系统,实现恒流特性输出;经过变压整流之后的直流电输入二次逆变模块1014,此时,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根据工艺参数设定值,由ARM微处理器LM3S818的数字PWM端口输出2路互为推挽的低频数字PWM信号,经过二次驱动模块1025隔离放大之后变成4路低频调制PWM信号,直接控制二次逆变器电路的四个功率MOSFET,硬开关换流,实现交流方波输出;二次逆变模块1014输出的波形直接加载于励磁线圈200上,由励磁线圈产生交变的磁场。为保证系统工作的安全,ARM微处理器系统1023通过异常检测保护模块1021与单相220V工频交流电源相连接,一旦检测到有异常情况出现,系统立刻关断所有PWM信号的输出,停止工作。为提高本发明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可扩展性和移植性,本发明的数字化控制系统102可以通过串行总线通信模块1027与上位计算机进行通信,也可以直接与焊机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和协同工作。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特点:
1、全数字化:本实施例首次以Cortex-M3内核的32位ARM嵌入式微处理器LM3S818为控制核心,以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软件运行平台,采用模块化、可移植的设计方法,通过数字编程方式集成了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激磁电源所有PWM控制环路、输出特性控制以及监控管理通讯等功能,实现了磁控电弧发生装置的全数字化控制,使装置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动态响应性能和可扩展性。
2、工艺适应性好:本实施例充分利用了Cortex-M3内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LM3S81832的丰富硬件资源和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利用输出的数字PWM信号直接对二次逆变全桥进行低频调制,可以直接通过软件编程改变输出交流方波的占空比、频率和峰值电流大小,能够满足不同金属材料高性能焊接的需要,此外,由于外加磁场能量的输入是无触点控制的,保证了能量输入变化快,无触点损耗,使得磁场控制焊接过程较为灵敏,具有很宽的工艺适应性。
3、能量转换的效率高:本实施例采用了双逆变技术,一次逆变模块逆变频率高达100KHz,采用LC谐振移相软开关拓扑,在提高电能转换效率的同时,极大的改善了电磁环境和功率MOSFET的工作状况,而二次逆变全桥的逆变频率很低,采用硬开关拓扑,输出电流波形的调制简单。整个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巧,成本低。
4、扩展性好:本实施例具有串行总线通信模块,与焊机控制系统连接方便,也能直接与上位计算机通过串行总线进行通信,整个装置的可扩展性和移植性好。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其输入端连接单相交流输入电源,其特征是,包括磁控电弧激磁电源和励磁线圈;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由双逆变型主电路和全数字控制系统相互连接组成;其中双逆变型主电路由单相整流滤波模块、一次高频逆变模块、变压整流模块、二次逆变模块依次连接组成,单相交流输入电源连接单相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二次逆变模块与励磁线圈相连接;所述全数字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异常检测保护模块、采样检测模块、ARM微处理器系统、一次高频驱动模块和二次驱动模块;其中,单相交流输入电源通过异常检测保护模块和ARM微处理器系统相连接,单相交流输入电源还通过电源模块和ARM微处理器系统相连接;所述主电路中的变压整流模块还与采样检测模块及ARM微处理器系统依次连接;所述ARM微处理器系统与一次高频驱动模块及双逆变型主电路中的一次高频逆变模块依次连接;所述ARM微处理器系统与二次驱动模块和双逆变型主电路中的二次逆变模块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全数字控制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和串行总线通信模块;所述串行总线通信模块与ARM微处理器系统相互连接;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ARM微处理器系统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双逆变型主电路由单相整流桥、滤波电路、LC谐振换流电路、功率开关管、变压器、高频快速整流桥、吸收电路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其中,一次高频逆变模块采用LC谐振移相全桥软开关换流结构、以高频功率MOSFET作为功率开关管;所述二次逆变模块采用低频PWM信号控制的全桥硬开关换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采样检测模块由包括精密采样电阻R1、光藕HCNR200、运算放大器LF353和LM324的转换隔离电路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ARM微处理器系统由32位基于Cortex-M3内核的、固化有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能够产生6路数字PWM以及具备可编程UART的ARM嵌入式微处理器LM3S818、晶振电路、滤波电路、复位电路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一次高频驱动模块由能将ARM产生的4路数字移相PWM信号进行隔离和放大的MC34152和KD101以及其他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所述一次高频驱动模块与32位ARM微处理器LM3S818的25、26、29和30引脚相连接,将LM3S818产生的4路数字移相PWM信号进行隔离和放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二次驱动模块由两组四路相互隔离的、输入PWM信号互为推挽的驱动电路构成,每一路驱动电路由光电元件TLP250以及稳压二极管、压敏电阻、整流桥、稳压器件以及电阻电容相互连接组成;所述二次驱动模块与ARM微处理器LM3S818的35和36引脚相连接,将LM3S818产生的2路数字PWM信号隔离和放大成4路驱动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异常检测保护模块由桥式检测电路、与非门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控电弧激磁电源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中,串行总线通信模块由芯片MAX232A及其外围电路相互连接组成,其中,芯片MAX232A的13和14引脚直接连接到ARM微处理器系统中32位ARM微处理器LM3S818的17和18引脚;所述人机交互系统由3个电位器相互连接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934281A CN101698265B (zh) | 2009-10-29 | 2009-10-29 | 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934281A CN101698265B (zh) | 2009-10-29 | 2009-10-29 | 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98265A true CN101698265A (zh) | 2010-04-28 |
CN101698265B CN101698265B (zh) | 2012-03-07 |
Family
ID=42146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9342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98265B (zh) | 2009-10-29 | 2009-10-29 | 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98265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58933A (zh) * | 2013-12-18 | 2014-03-26 | 华南理工大学 | 全数字变极性多功能方波脉冲焊接电源 |
CN103718416A (zh) * | 2011-08-12 | 2014-04-09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通用电压转换器和感应式电力耦合 |
CN104252143A (zh) * | 2013-06-27 | 2014-12-31 | 李木 | 一种液滴或液流的分选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375011A (zh) * | 2016-08-31 | 2017-02-01 | 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光电转换器 |
CN113067491A (zh) * | 2021-03-15 | 2021-07-02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交直流电感线圈能量释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732445A (zh) * | 2021-06-29 | 2021-12-0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辅助焊接励磁电源系统及多模态电流产生方法 |
CN114362579A (zh) * | 2022-01-12 | 2022-04-15 | 湘潭大学 | 一种用于磁控等离子弧的电源设计方法 |
CN116545217A (zh) * | 2023-04-03 | 2023-08-04 | 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arm核控制器芯片的功能安全asil-d的集成式电机控制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D209132A1 (de) * | 1982-07-30 | 1984-04-25 | Joachim Matschke | Laufrichtungsumschalter zur universellen abschnittsweisen lichtbogensteuerung beim mbl-schweissen |
EP0409990A4 (en) * | 1989-01-26 | 1991-10-30 | Institut Elektrosvarki Imeni E.O.Patona Akademii Nauk Ukrainskoi Ssr | Method for press-welding of parts with heating by electric arc moving in a magnetic field |
CN2698508Y (zh) * | 2004-04-29 | 2005-05-11 | 沈阳工业大学 | 焊接电磁搅拌装置 |
CN1321771C (zh) * | 2004-11-05 | 2007-06-20 | 北京工业大学 | 可用于深坡口焊接的磁控大电流mag焊接方法及设备 |
CN100586631C (zh) * | 2007-11-15 | 2010-02-03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arm的嵌入式数字化多功能逆变式软开关弧焊电源 |
CN201275658Y (zh) * | 2008-10-17 | 2009-07-22 | 上海沪工电焊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数字化控制的弧焊电源电路装置 |
CN101383565B (zh) * | 2008-10-20 | 2011-01-1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波形柔性化控制的高频软开关方波逆变电源 |
CN201572990U (zh) * | 2009-10-29 | 2010-09-08 | 华南理工大学 | 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 |
-
2009
- 2009-10-29 CN CN2009101934281A patent/CN10169826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8416A (zh) * | 2011-08-12 | 2014-04-09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通用电压转换器和感应式电力耦合 |
US10361752B2 (en) | 2011-08-12 | 2019-07-23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Universal voltage converter and inductive power coupling |
CN104252143A (zh) * | 2013-06-27 | 2014-12-31 | 李木 | 一种液滴或液流的分选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658933A (zh) * | 2013-12-18 | 2014-03-26 | 华南理工大学 | 全数字变极性多功能方波脉冲焊接电源 |
CN106375011A (zh) * | 2016-08-31 | 2017-02-01 | 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光电转换器 |
CN113067491A (zh) * | 2021-03-15 | 2021-07-02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交直流电感线圈能量释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732445A (zh) * | 2021-06-29 | 2021-12-0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辅助焊接励磁电源系统及多模态电流产生方法 |
CN113732445B (zh) * | 2021-06-29 | 2022-09-2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辅助焊接励磁电源系统及多模态电流产生方法 |
CN114362579A (zh) * | 2022-01-12 | 2022-04-15 | 湘潭大学 | 一种用于磁控等离子弧的电源设计方法 |
CN116545217A (zh) * | 2023-04-03 | 2023-08-04 | 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arm核控制器芯片的功能安全asil-d的集成式电机控制器 |
CN116545217B (zh) * | 2023-04-03 | 2024-04-09 | 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arm核控制器芯片的功能安全asil-d的集成式电机控制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98265B (zh) | 2012-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98265B (zh) | 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 | |
CN101105697B (zh) |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及装置 | |
CN102091850B (zh) | 具有平滑过渡双脉冲参数的铝合金数字化焊机 | |
CN101697653B (zh) | 组网型大功率成组led智能调光驱动器 | |
CN201404859Y (zh) | 电除尘高频脉冲馈电高压整流电源 | |
CN101383565B (zh) | 一种波形柔性化控制的高频软开关方波逆变电源 | |
CN108039822A (zh) | 一种双有源全桥直流变换器的瞬时电流控制方法 | |
CN207117486U (zh) | 多路输出任意波形电流源系统 | |
CN103972922B (zh) | 基于改进型准谐振控制加重复控制的光伏并网控制方法 | |
CN103658933B (zh) | 全数字变极性多功能方波脉冲焊接电源 | |
CN101618472A (zh) | 一种软开关逆变电焊机 | |
CN102496933B (zh) | 一种双并联有源电力滤波装置 | |
CN201572990U (zh) | 全数字化双逆变型交变磁控电弧发生装置 | |
Mou et al. | Overview of multi-degree-of-freedom modulation techniques for dual active bridge converter | |
CN201283465Y (zh) | 一种igbt逆变式方波交流与直流tig氩弧焊电源 | |
CN101343555B (zh) | 混沌脉冲电场谐振脱水方法及原油电脱水混沌脉冲电源 | |
CN205490225U (zh) | 一种高频斩波隔离型双向ac/dc电路 | |
CN202004661U (zh) | 一种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驱动电源 | |
CN108258915A (zh) | 一种基于查表法的单相直接交交变频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06992689B (zh) | 一种基于脉冲等效法的单相直接交交变频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03036465A (zh) | 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203817590U (zh) | 全数字变极性多功能方波脉冲焊接电源 | |
CN105048856B (zh) | 一种基于pwm的正弦脉冲原油电脱水电源及其产生方法 | |
CN204190642U (zh) | 基于电流跟踪控制的负载相位调节器 | |
CN1733366A (zh) | 电弧喷涂电源数字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Wang Zhenmin Inventor after: Wu Xiangmiao Inventor after: Zhang Qin Inventor before: Wang Zhenmin Inventor before: Wu Xiangmi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Cen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ANG ZHENMIN WU XIANGMIAO ZHANG CEN TO: WANG ZHENMIN WU XIANGMIAO ZHANG QI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