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4942B - 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94942B
CN101694942B CN2009100193696A CN200910019369A CN101694942B CN 101694942 B CN101694942 B CN 101694942B CN 2009100193696 A CN2009100193696 A CN 2009100193696A CN 200910019369 A CN200910019369 A CN 200910019369A CN 101694942 B CN101694942 B CN 101694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opt
control
control variables
ma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193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94942A (zh
Inventor
赵义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193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94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94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4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94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4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其检测作为最大功率追踪对象的发电设备的输出功率P和该输出功率的控制变量X,并确定该控制变量X与所述输出功率P的关系P(x),在控制变量X的变动范围[xmin,xmax]内以xio、X′opt和Xopt为临界点依次分成四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使用不同的并网功率Pe,并以Aopt为嵌位点实行并网定功率控制,从而该方法简单、便于实现、抗干扰能力强,且有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

Description

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具体是应用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最大功率追踪又称最大功率点跟踪,即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简称MPPT,指控制器能够实时侦测发电设备的发电电压,并追踪最大功率值,使系统以最高的效率对蓄电池充电或并入电网。
(二)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逐渐凸显,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MPPT技术是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短短十多年中,MPPT方法被不断的提出,常用的MPPT方法有:恒电压追踪(CVT)法、扰动观测法(P&O)、导纳增量法(INC)、间歇扫描法、实时监测法。
不同的MPPT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例如,在航天火箭和空间站这些需要大量资金的应用情况,MPPT控制器的成本和复杂性不如它的性能和可靠性重要。因为控制器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和不需周期调节的前提下,不断追踪到真正的最大功率点(MPP),则P&O,INC和RCC较适合。太阳能汽车最需快速收敛到MPP,那么模糊控制,神经网络,RCC是较好选择。又因为太阳能汽车的负载主要包含电池,所以也可以考虑负载电流或电压最大化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常用MPPT方法的原理:
1)恒电压法(CVT)
恒电压追踪方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最大功率追踪方式,它属于一种曲线拟合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分析可知,最大功率点一般位于(0.75~0.95)Uoc(开路电压)或者(0.85~0.95)Isc(短路电流)之间,该特性与光伏电池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有很大关系。那么若当前温度下的电池开路电压已知,就可计算出此时的最大功率点电压,只要控制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在这一点上,就可大致保证在该温度下光伏电池输出最大功率。把最大功率点追踪简化为恒电压追踪(CVT),这就是CVT控制的理论依据。
衡电压法缺点在于,控制精度差,系统最大功率追踪的精度取决于给定电压值选择的合理性,控制的适应性差。当系统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如日照强度,光伏电池板温度发生改变时系统难以进行准确的最大功率点追踪。
2)扰动观测法(P&O)
扰动观测法的基本原理是人为给光伏电池组件的端口电压增加一个扰动量,将扰动前后的光伏电池输出功率进行比较:若扰动后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增加,则说明此前的扰动能够提高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下一次则往相同的方向继续扰动光伏电池组的输出电压;反之,若扰动后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减少,则说明扰动不利于增加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下一次则往相反的方向扰动。
由于扰动观测法需要时刻对光伏电池的端口电压进行扰动,因此也具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稳态时,只能在最大功率点附近振荡运行,造成一定的功率损失,这个缺点是由扰动观测法自身的原理所造成的,因此无法进行完全的避免,只能通过合理选择扰动量大小的方法来减小功率损失。
3)增量电导法(INC)
光伏阵列输出功率P=IV
两边对V求导,得
dP dV = d ( IV ) V = I + V dI dV
说明书附图1示出了增量电导法的原理,如图示:
dP dV > 0 时,V小于最大功率点电压Vmax
dP dV < 0 时,V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Vmax
dP dV = 0 时,V即为最大功率点电压Vmax
即:当V小于最大功率点电压时, dI dV - I V > 0
当V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时, dI dV - I V < 0
当V等于最大功率点电压时, dI dV - I V = 0
这样,可以根据
Figure G2009100193696D00033
之间的关系来调整工作点电压而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追踪。图2即为增量电导法的流程图。
增量电导法的主要缺点是,由于增量电导法在进行控制判断时需要较多的运算判断,控制算法相对复杂,对控制系统要求较高。
4)间歇扫描法
间歇扫描法实现MPPT的原理是让系统定时地工作在一段电压范围内(通常是0.75~0.9倍的开路电压),记录下不同工作电压对应的输出功率,经过计算、比较,从而确定这个范围内的最大功率点。这个方法不需要不停地搜索,只要定时地重复上述过程,但它不能及时有效地追踪最大功率点,对数字处理芯片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
5)实时监控法
实时监控法是利用一个和主光伏阵列特性一样的小电池模块作为对系统参数的检测工具,通过测量小电池模块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日照强度和温度等参数,利用已有的光伏电池的模型知识,来分析计算实时的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电压,从而使主阵列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这种方法需要额外的光伏电池,并且要求有光伏电池复杂而精确的数学模型。
(三)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该方法简单、便于实现、抗干扰能力强,且有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发明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作为最大功率追踪对象的发电设备的输出功率P和该输出功率的控制变量X,并确定该控制变量X与所述输出功率P的关系P(x);
b)确定所述控制变量X的变动范围[xmin,xmax]和该范围内发电设备的最大功率Pmax及该最大功率对应的控制变量X*
c)获取最大功率运行点Aopt及其控制变量Xopt,和依据发电设备输出功率-控制变量曲线获取与所述最大功率运行点等值输出功率对应的控制变量X′opt,以及发电设备并网临界控制变量值Xio
d)把控制变量的变动范围[xmin,xmax]以Xio、X′opt和Xopt为临界点依次分成四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使用不同的并网功率Pe,并以Aopt为嵌位点实行并网定功率控制。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采用功率嵌位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不断的功率波动对电网的冲击和负面影响,有利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其安全性。另一方面,将发电设备功率输出特性曲线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区间,每个区间特性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简化了控制,并且由于控制变量容易获取,其控制本身易于实现。此外,依据输出功率-控制变量曲线可以清楚的得知发电设备正常工作后,也就是所说的后两个临界点之间的区间,采用定功率运行,可以保证发电设备输出最大功率,提高经济性。
且易于验证的是稳定运行点Aopt处具有小干扰稳定性,由于上述曲线为类似于抛物线的帽子形状,除了最大输出功率点外,其余每个输出功率均对应两个运行点,由于曲线的最小值到最大值间斜率是大于零的,另一边是小于零的,前者对应的是不稳定运行点,后者是稳定运行点,由于实行定功率控制,那么在当发电设备运行在稳定运行点Aopt对应的不稳定运行点上时,任何小扰动都将使得运行点自动过渡到具有稳定性的Aopt点。
本方案可以通过改变发电设备输出功率和控制变量的采样方式和采样周期灵活的控制,能有效地避免测量误差和环境中的小干扰,抗干扰能力强、运行可靠,且控制灵活。
上述最大功率追踪方法,所述步骤c)中Aopt的获取方法是在输出功率P的减区间内,取P=Popt=(1-δ0)Pmax,该输出功率输出点为最大功率输出点,其中参数δ0为补偿发电设备至电网间的功率损耗PLoss及系统波动幅度所引起的系统稳定性的补偿系数。
上述最大功率追踪方法,所述步骤d)所采用的并网功率方法是:
1)在控制变量X小于Xio,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0;
2)控制变量大于等于Xio而小于X′opt时,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max(0,2P-(1+δ)Pmax),其中δ为大于0的正数;
3)控制变量大于等于X′opt而小于等于Xopt时,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1-δ0)Pmax
4)控制变量大于Xopt时,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1+δ)Pmax
上述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取步骤a)中检测发电设备输出功率P和控制变量X的采样周期为Ts,令P(i)和X(i)为当前时刻i的测量值,P(i-1)和X(i-1)为上一时刻i-1的测量值,在X(i)≥Xio的情况下:
i.若P(i)∈[Popt,Pmax],控制并保持Pe=Popt
ii.在不满足步骤i的情况下,控制Pe=max(0,2P(i)-(1+δ)Pmax)的条件是P(i)>P(i-1)且X(i)>X(i-1),或者P(i)<P(i-1)且X(i)<X(i-1);
iii.在不满足步骤i的情况下,控制Pe=(1+δ)Pmax的条件是P(i)>P(i-1)且X(i)<X(i-1),或者P(i)<P(i-1)且X(i)>X(i-1);
iv.控制Pe=Popt的条件是,若i-1时刻,运行点位于步骤ii控制变量的区间内而在i时刻进入步骤iii的区间内;或者,若i-1时刻,运行点位于步骤iii控制变量的区间内而在i时刻进入步骤ii的区间内;该两条件任一条件满足时,发电设备的最大功率Pmax=P(i-1)及该最大功率对应的控制变量X*=X(i-1)。
上述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当检测发电设备输出功率P和控制变量X的采样失真或超过预定误差,加大采样周期Ts
上述方法,采用控制变量的动态方程 dX dt = 1 M ( P ( X ) - P e ) 验证当前点的稳定性。
上述最大功率追踪方法,所述控制变量在发电设备是光伏发电设备时为其出口直流电压UDC,是风力发电设备时为风力机主轴转速ωm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再进一步的阐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为增量电导法原理图。
图2为增量电导法算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4为并网光伏电站系统框图。
图5为光辐照度变化曲线和光伏阵列出口直流电压变化曲线图,该图取自监控仪器,横轴为时间轴(0.02s),纵轴下半部分出口直流电压(100V),上半部分为光辐照度(50,极点是500)。
图6为电网三相相电压、光伏电站注入电网电流和功率,该图取自监控仪器,横轴为时间轴(0.02s),纵轴的三部分从下至上分别为光伏电站注入电网功率(0.5*104),光伏电站注入电网电流(±20),电网三相相电压(±200)。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最大功率追踪方法追踪最大功率过程曲线。
图中:1、光伏阵列,2、稳压电容,3、DC-DC变换器,4、DC-AC变换器,5、滤波器,6、变压器,7、母线,8、电网。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3,一个实例一种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作为最大功率追踪对象的发电设备的输出功率P和该输出功率的控制变量X,并确定该控制变量X与所述输出功率P的关系P(x);
b)确定所述控制变量X的变动范围[xmin,xmax]和该范围内发电设备的最大功率Pmax及该最大功率对应的控制变量X*
c)获取最大功率运行点Aopt及其控制变量Xopt,和依据发电设备输出功率-控制变量曲线获取与所述最大功率运行点等值输出功率对应的控制变量X′opt,以及发电设备并网临界控制变量值Xio
d)把控制变量的变动范围[xmin,xmax]以Xio、X′opt和Xopt为临界点依次分成四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使用不同的并网功率Pe,并以Aopt为嵌位点实行并网定功率控制。
其中所说的四个区域依次定义为I区、II区、III区和IV区。
所述步骤c)中Aopt的获取方法是在输出功率P的减区间内,取P=Popt=(1-δ0)Pmax,该输出功率输出点为最大功率输出点,其中参数δ0为主要补偿发电设备至电网间的功率损耗PLoss的补偿系数,该补偿系数还考虑系统波动所引起的系统运行稳定性,其值是一个常数,根据发电设备的特性可以很容易计算出来,从而可以使功率追踪更可信。
所述步骤d)所采用的并网功率方法是:
1)在控制变量X小于Xio,也就是I区,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0;
2)控制变量大于等于Xio而小于X′opt时,也就是II区,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max(0,2P-(1+δ)Pmax),其中δ为大于0的正数;
3)控制变量大于等于X′opt而小于等于Xopt时,也就是III区,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1-δ0)Pmax
4)控制变量大于Xopt时,也就是IV区,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1+δ)Pmax
其中,对III区和IV区实行定功率控制,尤其是前者,所选择的具有稳定性的Aopt,不仅是系统运行稳定性好,且可以保证发电设备输出最大功率以提高经济性。此外又I区和II区并没有完全利用发电设备的所有输出功率,储存在稳定电容内,因此IV区的功率输出也是能够保证的,且是稳定的。
发电设备输出特性曲线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光伏阵列为例,其输出特性曲线受光辐照度、温度、风速等多种外界条件影响)而时刻变化,又由该例上面步骤4)知道,由运行点由II区进入IV区或由IV进入II的时刻来确定Pmax=P(i-1),与发电设备输出特性曲线真实的最大功率很难相等。再有,由上面对功率钳位式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的阐述可知,(1+δ)Pmax稍大于发电设备输出特性曲线真实的最大功率是必要的,通过设置可靠系数δ可起到补偿这种误差的作用。
为了更方便的确定发电设备并网功率的转换,取步骤a)中检测发电设备输出功率P和控制变量X的采样周期为Ts,令P(i)和X(i)为当前时刻i的测量值,P(i-1)和X(i-1)为上一时刻i-1的测量值,在X(i)≥Xio的情况下:
i.若P(i)∈[Popt,Pmax],控制并保持Pe=Popt
ii.在不满足步骤i的情况下,控制Pe=max(0,2P(i)-(1+δ)Pmax)的条件是P(i)>P(i-1)且X(i)>X(i-1),或者P(i)<P(i-1)且X(i)<X(i-1);
iii.在不满足步骤i的情况下,控制Pe=(1+δ)Pmax的条件是P(i)>P(i-1)且X(i)<X(i-1),或者P(i)<P(i-1)且X(i)>X(i-1);
iv.控制Pe=Popt的条件是,若i-1时刻,运行点位于步骤ii控制变量的区间(II区)内而在i时刻进入步骤iii的区间(III区)内;或者,若i-1时刻,运行点位于步骤iii控制变量的区间内而在i时刻进入步骤ii的区间内,该两条件任一条件满足时,发电设备的最大功率Pmax=P(i-1)及该最大功率对应的控制变量X*=X(i-1)。
当检测发电设备输出功率P和控制变量X的采样失真或超过预定误差,加大采样周期Ts,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测量误差及环境中的小干扰。
采用控制变量的动态方程 dX dt = 1 M ( P ( X ) - P e ) 验证当前点的稳定性。式中M与发电设备有关,若是光伏发电设备,则指稳压电容C与相应控制变量的积。一个例子,在III区内,施行定功率控制策略Pe=Popt时,发电设备有两个可能的运行点A′opt和Aopt
将上式在A′opt和Aopt点处进行线性化得到:
d&Delta;X dt = 1 M dP dX &Delta;X
特征方程为:
&lambda; - 1 M dP dX = 0
从而,系统只有一个实数特征根:
&lambda; = 1 M dP dX
在A′opt运行点处,由于 dP dX > 0 ,从而λ为一个大于0的实数,也即A′opt点是不稳定运行点。而在Aopt点处,由于 dP dX < 0 ,从而λ为一个小于0的实数,也即Aopt点是稳定运行点。因此,在III内的A′opt点处运行时,任何小扰动都将使得运行点自动过渡到具有稳定性的Aopt点。
所述控制变量在发电设备是光伏发电设备时为其出口直流电压UDC,是风力发电设备时为风力机主轴转速ωm
以光伏发电设备为例,实施例条件设定:光伏阵列并网发电系统,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控制变量为稳压电容电压UDC,并网运行最低电压为500V(直流),δ=0.1,δ0=0.03。光辐照度依照图5上图所示进行变化
光伏电站光辐照度变化,光伏电站动态特性随之发生改变,依照所提功率钳位式最大功率追踪方法追踪最大功率的仿真结果分别如图5、图6和图7所示。
图5下面的小图显示了随着光辐照度的变化,光伏阵列出口直流电压的变化过程。光辐照度由0突变为1000时,光伏阵列为稳压电容充电,直流电压在0.008s左右上升至500V,电站并网运行(见图5、图6)。光辐照度由1000降至500时,在所提最大功率追踪方法的控制下,经过0.04s左右,系统稳定运行在新的稳定点(见图6、图7)。
本实施例结果验证了本发明所提出的对并网功率进行嵌位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Claims (4)

1.一种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作为最大功率追踪对象的发电设备的输出功率P和该输出功率的控制变量X,并确定该控制变量X与所述输出功率P的关系P(x),其中控制变量X在发电设备是光伏发电设备时为其出口直流电压UDC,是风力发电设备时为风力机主轴转速ωm
b)确定所述控制变量X的变动范围[xmin,xmax ]和该范围内发电设备的最大功率Pmax及该最大功率对应的控制变量X*
c)获取最大功率运行点Aopt及其控制变量Xpot,和依据发电设备输出功率-控制变量曲线获取与所述最大功率运行点等值输出功率对应的控制变量X′opt,以及发电设备并网临界控制变量值Xio,其中最大功率运行点Aopt的获取方法是在输出功率P的减区间内,取P=Popt=(1-δ0)Pmax,该输出功率输出点为最大功率输出点,其中参数δ0为补偿发电设备至电网间的功率损耗PLoss及系统波动幅度所引起的系统稳定性的补偿系数;
d)把控制变量的变动范围[xmin,xmax ]以Xio、X′opt和Xopt为临界点依次分成四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使用不同的并网功率Pe,并以Aopt为嵌位点实行并网定功率控制,其中在每个区域使用不同的并网功率Pe的方法为:
1)在控制变量X小于Xio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0;
2)控制变量大于等于Xio而小于X′opt时,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max(0,2P-(1+δ)Pmax),其中δ为正数;
3)控制变量大于等于X′opt而小于等于Xopt时,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1-δ0)Pmax
4)控制变量大于Xopt时,控制送入电网的功率Pe=(1+δ)Pma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步骤a)中检测发电设备输出功率P和控制变量X的采样周期为Ts,令P(i)和X(i)为当前时刻i的测量值,P(i-1)和X(i-1)为上一时刻i-1的测量值,在X(i)≥Xio的情况下: 
i.若P(i)∈[Popt,Pmax],控制并保持Pe=Popt
ii.在不满足步骤i的情况下,控制Pe=max(0,2P(i)-(1+δ)Pmax)的条件是P(i)>P(i-1)且X(i)>X(i-1),或者P(i)<P(i-1)且X(i)<X(i-1);
iii.在不满足步骤i的情况下,控制Pe=(1+δ)Pmax的条件是P(i)>P(i-1)且X(i)<X(i-1),或者P(i)<P(i-1)且X(i)>X(i-1);
iv.控制Pe=Popt的条件是,若i-1时刻,运行点位于步骤ii控制变量的区间内而在i时刻进入步骤iii的区间内;或者,若i-1时刻,运行点位于步骤iii控制变量的区间内而在i时刻进入步骤ii的区间内;该两条件任一条件满足时,发电设备的最大功率Pmax=P(i-1)及该最大功率对应的控制变量X*=X(i-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发电设备输出功率P和控制变量X的采样失真或超过预定误差,加大采样周期T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光伏发电设备中采用控制变量的动态方程 验证当前点的稳定性,其中M为稳压电容与相应控制变量的积。 
CN2009100193696A 2009-10-16 2009-10-16 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Active CN101694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193696A CN101694942B (zh) 2009-10-16 2009-10-16 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193696A CN101694942B (zh) 2009-10-16 2009-10-16 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4942A CN101694942A (zh) 2010-04-14
CN101694942B true CN101694942B (zh) 2011-03-02

Family

ID=42093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193696A Active CN101694942B (zh) 2009-10-16 2009-10-16 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949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4474A (zh) * 2011-07-29 2013-01-30 上海亿福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光伏逆变器最大功率点跟踪的自调节跟踪方法
JP6031609B2 (ja) * 2013-07-23 2016-11-24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用インバ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3593577B (zh) * 2013-11-25 2016-08-17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建模及估算方法
CN105159389B (zh) * 2015-09-14 2016-09-21 潍坊学院 一种基于区间递减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CN107272814B (zh) * 2017-06-02 2018-09-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光伏离网发电的mppt控制方法
CN107831818B (zh) * 2017-09-18 2019-11-22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的mppt方法
TWI669589B (zh) * 2018-08-29 2019-08-21 崑山科技大學 適用於即時線上環境的太陽能電池最大功率追蹤方法及系統
TWI695249B (zh) * 2019-03-06 2020-06-01 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追蹤最大功率點的電源轉換裝置及其中之控制方法
CN111414582B (zh) * 2020-03-12 2022-12-2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伏理论功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94396A (zh) * 2020-07-04 2020-09-22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分子运动轨迹搜索算法的mppt控制
CN116627204B (zh) * 2023-04-12 2023-10-20 团车互联网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汽车多峰mppt追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4942A (zh) 201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4942B (zh) 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CN109888834B (zh) 一种基于改进mppt方法与蓄电池自平衡快速充电耦合控制的光伏发电系统
CN104734195B (zh) 一种可并网运行的风光储一体微电网的监控方法
CN104682435B (zh) 一种具有可平抑功率波动的储能系统的微电网的运行和监控方法
CN104734190B (zh) 一种可自动实现频率控制的微电网系统的监控方法
CN104734194B (zh) 一种可并网运行的风光储一体微电网
Li et al. Modeling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CN104682448A (zh) 一种基于功率预测的电池储能电站的运行及监控方法
CN105356514A (zh) 一种可自动实现电压平衡的风光一体发电系统的监控方法
CN104734196A (zh) 一种可并网运行的风光储一体微电网的监控装置
CN104682436B (zh) 一种具有可平抑功率波动的储能系统的微电网
CN104701882A (zh) 一种可自动实现能量平衡的微电网系统的监控方法
CN104753084A (zh) 一种可自动实现频率控制的微电网系统
CN104682410A (zh) 一种可自动实现能量平衡的微电网系统
CN104682409A (zh) 一种可自动实现能量平衡的微电网系统的监控装置
CN102263527A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CN104505907B (zh) 一种具有无功调节功能的电池储能系统的监控装置
CN104701891A (zh) 一种可自动实现频率控制的微电网系统的监控装置
CN104682440A (zh) 一种可并网运行光伏发电系统
CN114069774B (zh) 一种光伏电池发电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储能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光伏发电系统
CN104682449A (zh) 一种具有可平抑功率波动的储能系统的微电网的监控装置
CN102496954A (zh) 并网光伏电站稳定性判断方法
CN104659800A (zh) 一种基于功率预测的电池储能电站的监控装置
Chekira et al. An improved energy management control strategy for a standalone solar photovoltaic/battery system
Benadli et al. A direct backstepping super-twisting algorithm controller MPPT for a standalone photovoltaic storage system: design and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DONG RESEARCH INST. OF ELECTRIC POWER

Effective date: 20130503

Owner name: STATE ELECTRIC NET CRO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DONG RESEARCH INST. OF ELECTRIC POWER

Effective date: 201305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50002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TO: 100000 XICHE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03

Address after: 100000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250002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No. 500 South Second Ring Road, Shizhong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31 No. 86 West Chang'an Avenue,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No. 86, Chang'an Avenue,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6

Address after: 100031 No. 86 West Chang'an Avenue,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Address before: 100031 No. 86 West Chang'an Avenue,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