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0377B - 支持ieee 802.16接口中的voip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持ieee 802.16接口中的voip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90377B
CN101690377B CN200880001490XA CN200880001490A CN101690377B CN 101690377 B CN101690377 B CN 101690377B CN 200880001490X A CN200880001490X A CN 200880001490XA CN 200880001490 A CN200880001490 A CN 200880001490A CN 101690377 B CN101690377 B CN 101690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message
call session
request message
dynamic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14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90377A (zh
Inventor
J·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90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0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90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03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5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1Real tim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4Applicable to portable or mobi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8Allocation of resources per group of connections, e.g. per group of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装置包括连接控制模块,其用于接收包含针对上行链路服务流的预留带宽分配的预留带宽量的动态服务添加消息。该预留带宽分配能够容纳两个或更多网际协议语音(VoIP)呼叫,并且,该上行链路服务流基本上遵循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标准。该装置还包括呼叫会话模块,其耦合到连接控制模块,并且用于生成针对VoIP连接的连接请求消息。响应于该连接请求消息,该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发送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以激活针对VoIP连接的预留带宽分配的呼叫会话带宽部分。

Description

支持IEEE 802.16接口中的VOIP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BWA)系统在通信网络中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通信系统。典型地,BWA系统使用微波和毫米波技术将通信信号从无线基站(BS)发送到一个或更多用户站(SS)。BWA系统可以发送各种类型的数字信号,包括视频、语音、电视、互联网和其它数据信号。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开发了802.16标准族,用于提供固定、便携和/或移动BWA网络(例如,2004年发布的IEEE标准802.16及其后的修订版)。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论坛推动了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宽带无线网络的部署。特别地,WiMAX论坛确保了宽带无线设备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公开的全文中,术语“802.16”和“WiMAX”可以互换地用于指代空中接口标准的IEEE 802.16套件。
WiMAX网络可以是设计为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服务的无线融合网络。诸如WiMAX网络这样的无线融合网络的显著益处是在不同的服务间共享最有价值的资源——无线频谱。然而,由于WiMAX网络的点对多点拓扑,给WiMAX网络中的无线网络融合也带来一些挑战。从BS到所有SS(客户端)的下行链路业务广播并非大问题。挑战在于多个SS之间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仲裁,以及以不同服务所需的服务质量(QoS)对上行链路带宽进行分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BWA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BWA系统的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耦合到CPE的IP电话的BWA系统的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耦合到CPE的模拟电话的BWA系统的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连接控制模块的状态转变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从其初始化状态开始的连接控制模块的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从其许可状态开始的连接控制模块的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从其待激活状态开始的连接控制模块的流程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从其待停用状态开始的连接控制模块的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从其活动状态开始的连接控制模块的流程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将预留带宽分配提供给用户站的信号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的CPE的主叫建立的信号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的CPE的主叫终止的信号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的CPE的被叫建立的信号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的CPE的被叫终止的信号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4的CPE的主叫建立的信号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4的CPE的主叫终止的信号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4的CPE的被叫建立的信号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4的CPE的被叫终止的信号图。
图20为并入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CPE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公开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实践本发明的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需要这些特定细节。在其它实例中,以框图的形式示出熟知的电气结构和电路,以免使本发明的公开的实施例难以理解。术语“耦合”应当包括直接连接、间接连接或间接通信。
参见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说明性的宽带无线接入(BWA)系统10。BWA系统10可以使用无线小区来覆盖地理区域。BWA系统10可以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基站(BS)12,其对位于远程位置的多个用户站(SS)14进行发射,每个SS 14具有用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Equipment,CPE)。通常,可以通过两种CPE 16和18来说明BWA系统10。然而,取决于实现,两种CPE 16和18都可以存在于BWA 10中。给定的SS 14可以包括CPE 16或CPE 18。另外,虽然对于每种类型仅说明了一个CPE,但是,在BWA系统10中,可以存在多个任一种CPE。BWA系统10中的部件可以根据IEEE 802.16标准的通信协议来相互通信。一般地,该802.16标准可以定义无线城域网(MAN)中用于固定和/或移动SS(例如,SS 14)的无线宽带接入,也可以将所述无线城域网(MAN)称为WiMAX网络。
第一种CPE 16可以已经耦合到一个或更多网际协议(IP)电话22(例如,通过CPE 16的以太网连接来耦合),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已经耦合到诸如个人计算机这样的一个或更多计算设备2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IP电话22可以包括会话发起协议(SIP)用户代理(user agent)(未示出)。第二种CPE 18可以已经耦合到一个或更多模拟电话26(例如,通过CPE 18的RJ11接口来耦合),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已经耦合到诸如个人计算机这样的一个或更多计算设备24。IP电话22和模拟电话26产生网际协议语音(VoIP)呼叫。SIP是用于创建、改变和结束与一个或更多IP电话22的会话的应用层控制(信令)协议(见来自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SIP工作组的请求注解(RFC)3261规范)。然而,非SIP的协议也可以用于VoIP呼叫会话。
BS 12可以具有接收/发射天线28,来经由无线传输介质30从SS 14接收无线通信信号和将无线通信信号发送给SS 14。CPE 16和18可以分别包括天线31和32。天线31和32可以从BS 12接收无线通信信号和将无线通信信号发送给BS 12。BS 12可以收集与小区内的SS 14来往的业务。BS 12可以包括具有到诸如互联网这样的有线或无线骨干网36的接口的装置34(包括BS上行链路调度器);从而提供给定SS 14和骨干网36间的链路。骨干网36又可以具有多个与其耦合的设备,如通过IP电话22和计算设备24所说明的。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CPE 16和18旨在支持VoIP。更特别地,CPE 16和18被配置为在具有为语音服务设计的差异化服务质量(QoS)的连接上传送由IP电话22或模拟电话26发起的VoIP业务。在描述了IEEE802.16标准的相关部分之后,如将在后面描述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通过使用可以在CPE 16和18中实现的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来部署WiMAX上的VoIP。
IEEE 802.16将“服务流(service flow)”定义为提供分组的单向传送的媒体访问控制(MAC)传送服务,所述分组为由SS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或者由BS发送的下行链路分组。服务流通过诸如时延、抖动和吞吐量保证这样的一组QoS参数来表征。BS根据为服务流定义的QoS参数集来提供给定的QoS。通常,如IEEE 802.16标准中所描述的服务流可以具有三个状态(每个服务流可以转变到三个状态中的任一个):(a)预备(Provisioned)——通过例如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的预备来获知这一状态的服务流;(b)许可(Admitted)——这一状态的服务流具有由BS为SS预留的资源;以及(c)活动(Active)——这一状态的服务流具有由BS为SS调配的资源。IEEE 802.16在每个服务流编码内包括一个指定了该QoS参数集的适当应用的参数——QoS参数集类型(“集类型”):预备集、许可集和/或活动集。802.16标准提出了两阶段激活模型(Actication Model),其中,首先“许可”例如诸如带宽这样的资源,然后,一旦完成了端对端协商,就“激活”这些资源。
IEEE 802.16定义了DSA(动态服务添加)消息和DSD(动态服务删除)消息,当建立或终止VoIP呼叫时,该DSA消息和DSD消息可以分别用来动态创建或删除服务流。然而,使用DSA/DSD来为一个或更多VoIP呼叫预留带宽存在以下问题:(a)为防止用户使用其未被授权的服务,每个DSA请求需要转发到授权服务器以用于进行授权。这会给每一VoIP呼叫建立增加显著开销和延迟。(b)需要为每个VoIP呼叫分派和释放两个服务流标识符(SFID),这会在跨多个BS进行的SFID管理中增加额外开销和复杂性。这还意味着两个SS可以使用同一SFID,而由于计费记录是基于SFID的,所以这会引起账目管理中的混乱。(c)由于BS不能预测将从用户发送多少DSA/DSD消息以用于VoIP呼叫,所以对于不同的服务,BS的总带宽可能没有得到最佳分配,这可能导致VoIP呼叫拒绝或带宽浪费。(d)还可能增加BS调度器的开销,以针对每一呼叫来处理DSA/DSD消息。如将在此后描述地,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CPE 16和18采用另一方法,即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该方法也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IEEE 802.16(WiMAX)还使用带宽请求/授予处理定义了上行链路调度服务,以区分QoS要求。以下是用于各种服务的IEEE 802.16的服务类别:主动授予服务(UGS);实时轮询服务(rtPS);非实时轮询服务(nrtPS);以及尽力服务(BE)。每一服务类别包括SS或BS使用的一组服务流特性或属性(包括QoS参数),以按照期望的QoS来请求服务流。UGS被设计用来支持恒定比特率(CBR)的服务流或类似CBR的服务流,例如,T1/E1仿真以及没有静音抑制的VoIP。换言之,UGS被设计用来承载周期性产生固定单位的数据的服务。因此,在没有来自SS的显式的带宽请求的情况下,BS以抢占方式来有规律地调度预留带宽分配(带宽授予)。实时轮询服务(rtPS)被设计用来支持周期性地产生可变大小的数据分组的实时服务流,例如MPEG视频。对各SS进行足够频繁的轮询,以满足服务流的实时要求。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CPE可以使用UGS或rtPS;在一些实施例中,CPE使用UGS。通常,非实时轮询服务(nrtPS)和尽力服务(BE)不适用于VoIP呼叫。
参见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表示图1中示出的BWA系统的BS 12和其中一个SS 14的总体示意框图。通过虚线44概念性地将BS 12和SS 14划分成上行链路部分40和下行链路部分42。BS 12和SS 14的功能单元可以遵循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分层,包括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PHY)层,这些层被划分成上行链路部分和下行链路部分。因此,可以将SS 14说明为具有耦合到上行链路MAC/PHY层部分48的分组分类器46、以及下行链路MAC 50/PHY层部分52。同样地,可以将BS 12说明为具有耦合到下行链路MAC/PHY层部分56的分组分类器54、以及上行链路PHY层部分58与MAC层部分60。在SS 14的上行链路MAC/PHY层48和BS 12的上行链路PHY层部分58之间说明了概念上的传输管道62,其中将该管道说明为具有上行链路UGS服务流和上行链路BE服务流。同样地,在BS 12的下行链路MAC/PHY层部分56和SS 14的下行链路PHY层部分52之间说明了概念上的传输管道64,其中将该管道说明为具有下行链路UGS服务流和下行链路BE服务流。SS 14可以是图1中的CPE 16或CPE 18。SS 14中的分组分类器46可以对上行链路VoIP分组进行分类并将其路由到朝向BS 12的上行链路UGS服务流,而BS 12中的分组分类器54可以对下行链路VoIP分组进行分类并将其路由到朝向SS 14的下行流UGS服务流。分类器使用诸如目的IP/端口地址、QoS属性(例如,Tos(服务类型))、DSCP(差异化服务编码点)这样的规则来对分组分类。对于一个服务流可以存在多个分类规则,从而多个IP连接可以被路由到同一服务流。
SS 14利用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其包括用于带宽预留的阶段I和用于带宽激活的阶段II。在阶段I之前,可以存在服务流的预备。如此后将描述地,在预备期间,实例化服务流并且可以将其预备的QoS参数集(QoSParamSet)设置为包括随后在阶段I期间预留的预备带宽。作为一种可能性,可以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未示出)来设置预备带宽的量。可以在连接建立之前或在此期间在BS 12和SS 14之间协商该预备带宽。可以为一定数量的电话设置该预备带宽,其中该数量的电话不限于一。例如,假设每个VoIP呼叫的带宽为100Kbps,则可以为希望同时进行两个VoIP呼叫的给定SS 14将预备带宽设置为200Kbps。在该实例中,即使SS 14可以分别将多于两个的IP电话或模拟电话22或26连接到CPE 16或18,在后文要描述的阶段II带宽激活期间的任一给定时间处,最多仅可以存在两个活动呼叫。从统计上来看,在SS 14处,可能并非所有VoIP呼叫同时都是活动的,因此,对于其VoIP用户,SS 14在与BS 12设置预备带宽方面能够预定较少带宽量,而不显著降低性能。
对于阶段I的带宽预留,BS 12可以针对VoIP服务流将“预留带宽分配”提供给SS 14,这些SS 14之前已经建立了预备的服务流。由于BS 12上的限制,在某些情况下,预留带宽分配可能少于预备带宽。在任何情况下,由于之前建立了预备带宽,所以,如果不受任何BS限制,则BS 12预先知道要提供给给定SS 14的期望的预留带宽分配量。对于阶段II的带宽激活,至少针对一个VoIP呼叫来激活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UGS服务流。假设阶段I中的预留带宽分配是用于多于一个的VoIP呼叫,那么多于一个活动的VoIP呼叫(即,多个VoIP呼叫)可以共享同一UGS服务流。在一些实施例中,UGS服务流中包括的每一VoIP呼叫可以单独地被激活和停用。
在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中,可以向一个服务流授予针对多个VoIP呼叫的单个预留带宽分配,而不必响应于多个DSA消息来为一个服务流授予多个预留带宽分配。同样地,不存在多个DSD消息来请求停用针对一个或更多VoIP呼叫的预留带宽分配。这可以减少BS调度器的连接建立开销。另外,通过BS 12能够预先为语音服务分配带宽,避免不知道在给定DSA/DSD消息中将发起/移除多少语音呼叫这一问题,可以在不影响VoIP质量的情况下获得提高的带宽效率。因此,可以减少带宽浪费和劣质语音服务。另外,CPE 16和18可以分别与任何IP电话和任何模拟电话一起工作。由于可以在应用空间中实现,所以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不需要改变CPE16和18的MAC层或PHY层。另外,由于是在CPE 16和18中实现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所以该过程对BS 12是透明的。因此,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的引入使得可以在不引起与BS 12的任何互操作性问题的情况下,为CPE 16和18创造增值服务。实现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不需要修改802.16标准。另外,在CPE 16或18中包括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可以为WiMAX上的Vonage应用模型提供支持。
参见图3和4,以更加详细的方式示出了SS 14,但是仅示出VoIP呼叫连接(而未示出分组分类器)。图3更加详细地示出了图1的CPE 16,而图4更加详细地示出了图1的CPE 18。参见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SS 14采用CPE 16的形式,其被示出为耦合到两个IP电话22和一个计算机24。图3比图4更加详细地示出了CPE 16的各个OSI层(但是如图3所采用的那样,并未划分成上行链路部分和下行链路部分),这些层是针对IP电话22来配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电话22和计算机24耦合到以太网PHY层70,以太网PHY层70又通过以太网MAC层74、网际协议(IP)层76以及传输控制协议(TCP)层78耦合到形式为会话发起协议(SIP)代理服务模块(proxy)72的“呼叫会话模块”。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MAC CS(会聚子层)80、MAC CPS(公共部分子层)82、WiMAX PHY层84和无线介质30将IP层76耦合到BS 12。诸如WiMAX连接控制(WCC)模块86这样的连接控制模块包含在CPE 16中,并且包括与呼叫会话模块(SIP代理服务模块72)有接口的WCC应用程序接口(API),以及与MAC CS 80和MAC CPS 82有接口的MAC API。图3的CPE 16的架构为IP电话22提供了支持。WCC模块86负责映射VoIP流与WiMAX服务流。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扮演服务器角色和客户端角色。当用作SIP服务器时,SIP代理服务模块72从IP电话22中的一个接收SIP消息。接着,用作SIP客户端的SIP代理服务模块72代表IP电话22将该SIP消息转发给网络。可以将语音流分组从以太网MAC层74路由到由WCC模块86通过IP层76建立的WiMAX服务流。
参见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SS 14采用CPE 18的形式,其被示出为耦合到一个模拟电话26(可以多于一个)和一个计算机24。图4中的许多组件与图3相同;因此,它们保留相同的标号并且不再作描述。然而,CPE 18包括处理模拟电话的组件,其包括编解码器(编码器-解码器)/SLIC(用户线路接口电路)组合件87。编解码器可以提供将来自模拟电话26的模拟信号编码为数字信号,并且将数字信号解码为到模拟电话26的模拟信号。SLIC可以提供环路接口功能,包括:例如,电池供电、过载保护、监控以及2-4线混合电路。通过也被耦合到IP76的驱动器89将编解码器/SLIC组合件87耦合到形式为SIP用户代理88的“呼叫会话模块”。SIP用户代理88通过WCC API耦合到WCC 86模块,并且耦合到TCP 78。图4的CPE 18的架构支持模拟电话26。WCC模块86再次负责映射VoIP流与WiMAX服务流。SIP用户代理88可与编解码器和SLIC组合件87有接口,以处理模拟电话事件,例如挂机/摘机检测和响铃激活。可以将语音流分组从编解码器路由到由WCC模块86通过IP层76建立的WiMAX服务流。
对于图3和图4,如下定义WCC模块86的两个API接口。因为在图3和图4中与WCC API的交换的消息(信号)相同,所以将图3的SIP代理服务模块72和图4的SIP用户代理88统称为“呼叫会话模块”。尽管使用SIP来实现呼叫会话模块,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呼叫会话协议。使用以下消息,图3和图4中的WCC模块86的WCC API均使得SIP应用能够激活或停用WiMAX服务流:(a)wccConnReq——来自呼叫会话模块(图3的SIP代理服务模块72或图4的SIP用户代理88)的连接请求消息,用于将VoIP流连接到WiMAX服务流;(b)wccConnRsp——针对wccConnReq的连接响应消息;(c)wccDiscReq——来自呼叫会话模块(图3的SIP代理服务模块72或图4的SIP用户代理88)的断开请求消息,用于将VoIP流与WiMAX服务流断开;以及(d)wccDiscRsp——针对wccDiscReq的响应消息。WCC模块86的MAC API可以使用IEEE 802.16MAC消息来控制服务流。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IEEE 802.16消息可以包括:(a)dsaReq(动态服务添加请求)——用于创建服务流的DSA-REQ请求;(b)dsaRsp(动态服务添加响应)——针对DSA-REQ的DSA-RSP响应;(c)dscReq(动态服务改变请求)——用于改变服务流属性的DSC-REQ请求;(d)dscRsp(动态服务改变响应)——针对DSC-REQ的DSC-RSP响应;(e)dsdReq(动态服务删除请求)——用于删除服务流的DSD-REQ请求;以及(f)dsdRsp(动态服务删除响应)——针对DSD-REQ的DSD-RSP响应。
参见图5,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使用上述API消息或信号提供了图3和图4的WCC模块86的控制状态转变图,并且提供了此后介绍的图6-10的概图。图5具有以下状态:(a)初始化状态(Initialization State)90——在上电或复位后的初始状态;(b)许可状态(Admitted State)92——已预留(分配)诸如UL/DL服务流这样的资源,但尚未激活(即,不存在活动的VoIP呼叫);(c)待激活状态(WaitForActivaction State)94——等待BS关于服务流激活的响应;(d)活动状态(Active State)96——至少存在一个活动的VoIP呼叫;以及(e)待停用状态(WaitForDeactivationState)98——等待BS关于服务流停用的响应。许可状态对应于上述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的阶段I。当处于初始化状态90时,BS可以将非请求dsaReq消息发送给WCC模块,该消息请求WCC模块为一定数量的VoIP呼叫提供预留带宽分配。一旦以dsaRsp消息(未示出)对BS进行响应,WCC模块可以从初始化状态90转变到许可状态92。当BS发送dsdReq消息以删除服务流时,WCC模块可以从许可状态92转变回初始化状态90。一旦从呼叫会话模块接收到wccConnReq消息,WCC模块可以发送dscReq消息到BS并且可以从许可状态转变到待激活状态94。一旦从BS接收到dsqRsp消息,WCC模块可以从待激活状态94转变到活动状态96。因为目前存在活动的VoIP呼叫,所以活动状态96对应于上述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的阶段II。如果如从活动状态96到待激活状态94的wccConnReq消息所指示的,要添加另一VoIP呼叫,那么针对该VoIP呼叫,WCC模块转变回待激活状态94。当从呼叫会话模块接收到wccDiscReq消息的WCC模块结束VoIP呼叫时,WCC模块接着可以从活动状态96转变到待停用状态98,其中,WCC可以发送dscReq消息到BS。一旦从BS接收到dscRsp消息,WCC可以转变到许可状态92。
图6到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实现图5中描述的WCC状态图的各种控制状态逻辑图。在图6-10中使用图5中示出的状态的标号。另外,这些图中使用的一些参数定义如下:(a)“可用带宽量”Bw(XL)——指示可用的上行链路带宽或下行链路带宽,在初始化状态期间被初始化为预留带宽分配的带宽量;(b)可用下行链路带宽量Bw(DL)——指示下行链路可用带宽;(c)可用上行链路带宽量Bw(UL)——指示上行链路可用带宽;(d)“呼叫会话带宽部分”(所请求的带宽)的量reqBw——指示所请求的VoIP呼叫所需带宽,该呼叫会话带宽部分是预留带宽分配中该VoIP呼叫所需的那一部分;以及(e)T7——指示DSA/DSC/DSD响应的等待超时。
参见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图3和图4的WiMAX连接控制(WCC)模块86的过程,其中,WCC模块86从其初始化状态90开始,并且在多个操作后,或者维持在初始化状态90或者转变到其许可状态92。当WCC模块处于其初始化状态90时,如果在操作100中WCC模块在处于其初始化状态90时从呼叫会话模块(图3的SIP代理服务模块或图4的SIP用户代理)接收到wccConnReq消息(该消息请求将VoIP流连接到WiMAX服务流),那么在操作102中,WCC模块86可以用指示“失败(不存在连接)”的wccConnRsp消息来响应呼叫会话模块,然后继续处于初始化状态90中,如重复的初始化状态90所示。当处于初始化状态90时,在操作104中,WCC模块86可以从BS接收请求用于VoIP呼叫的服务流的带宽预留的dsaReq消息。该BS发起的dsaReq消息具有被设置为许可集的集类型参数,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服务名类别UGS,其中存在与UGS相关联的QoS参数集。在一些实施例中,BS发起的dsaReq消息可以包括预留带宽分配的带宽量,其可以等于或少于为上行链路(UP)连接和下行链路(DL)连接预备的带宽。在操作106中,WCC模块可以确定SS发起的dsaReq消息的集类型是否为“许可”。如果是,那么在操作108中,WCC可以将具有设置为同意(OK)的确认码(CC)参数的dsaRsp响应消息发送给BS。接下来,在操作110中,可以将可用带宽量Bw(XL)初始化成预留带宽分配的带宽量。如果BS在提供预备带宽的全部带宽量上不受限制,则可用带宽量可以是预备带宽。在操作112中,WCC模块可以确定UP/DL连接是否分别被许可。如果是,那么WCC模块可以转变到其许可状态92,而如果不是,那么WCC可以维持在其初始化状态。在操作106中,如果集类型不是“许可”,那么在操作114中,WCC模块可以用CC被设置为指示“其它”(错误的QoS参数集类型)的dsaReq消息来进行响应,并且然后可以前进到许可状态92。
参见图7,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图3和图4的WCC模块86从许可状态92开始。如果在操作120中,WCC模块在处于许可状态92时接收到请求VoIP呼叫的wccConnReq消息,那么在操作122中,上行链路可用带宽量Bw(UL)可被与用于该VoIP呼叫的上行链路呼叫会话带宽(所请求的带宽)reqBw的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是否等于或大于上行链路reqBw,并且,可用下行链路带宽量Bw(DL)可被与下行链路呼叫会话带宽(所请求的带宽)reqBw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是否等于或大于下行链路reqBw。如果是,那么在操作124中,WCC模块可以促使SS发送dscReq消息到BS,以激活上行链路(UL)连接。接下来,在操作126中,WCC模块可以设置IEEE 802.16中定义的T7定时器,以定义从BS接收dscRsp消息的时间周期。同样地,在操作128中,WCC模块可以促使SS发送dscReq消息到BS,以激活下行链路(DL)连接。接下来,在操作130中,WCC模块可以设置T7定时器,以定义从BS接收dscRsp消息的时间周期。此后,WCC模块可以转变到待激活状态94。在操作122中,如果可用带宽量不超过reqBw,则WCC模块可以前进到发送指示VoIP电话呼叫“失败(无足够资源)”的wccConnRsp消息。当处于许可状态92时,在操作140中,WCC可以从BS接收请求将来自BS的活动VoIP呼叫删除的dsdReq消息。在操作142中,WCC可以设置dsdRsp消息的CC参数,并且在操作144中,可将该dsdRsp消息发送到BS。然后,WCC可以转变回初始化状态90。
参见图8,图3和图4的WCC模块86从待激活状态94开始。当处于待激活状态94时,在操作150中,WCC模块可以从BS接收dsdReq消息。在操作152中,WCC可以将dsdRsp消息中的参数CC设置为拒绝,并且在操作154中,可以发送该dsdRsp消息到BS。此后,WCC模块处于待激活状态94。当处于待激活状态94时,在操作160中,响应于之前在图7中发送的dscRsp消息,WCC模块可以从BS接收dscRsp消息。在操作162中,WCC模块可以检查所接收到的dsdRsp消息的CC参数以查看其是否被设置为“成功”。如果是,则在操作164中,可以设置定时器T7定时器,并且在操作166中,可以将Bw(XL)减少用于该VoIP呼叫的会话呼叫带宽部分(所请求的带宽)的量reqBw。在操作168中,WCC模块可以确定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是否被激活。如果是,那么在操作170中,WCC模块可以发送wccConnRsp(其指示该VoIP呼叫的成功激活)到呼叫会话模块,然后处于活动状态96。如果在操作168中为“否”,那么WCC模块可以维持在待激活状态94。如果在操作162中为“否”,那么在操作170中,WCC模块可以发送指示“失败(动作失败)”的wccConnRsp到呼叫会话模块,然后可以前进到操作172,在该操作172中WCC模块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活动的呼叫。如果“是”,那么WCC模块进入活动状态96。如果“否”,那么WCC模块进入许可状态。如果在操作180中,图7中设置的T7定时器在等待dsdRsp消息(其指示该VoIP呼叫的所期望带宽的激活)时超时,那么在操作182中,WCC模块可以确定重试计数是否未达到重试极限值。如果达到,那么在操作184中,WCC模块可以重复其dscReq消息以激活VoIP连接,并可以在操作186中再次设置T7定时器,并且可以维持在待激活状态94。如果在操作182中为“否”,那么WCC模块可以在操作184中执行清除过程。在操作186中,可以记入表明“T7超时重试超过极限值”的错误日志。在操作188中,WCC模块接下来可以发送指示“失败(动作失败)”的wccConnRsp消息到呼叫会话模块。接下来,在操作190中,WCC可以查看是否存在任何活动的呼叫。如果存在任何活动的呼叫,那么WCC模块可以前进到许可状态92。如果没有任何活动的呼叫,那么WCC模块可以前进到活动状态96。
对于图9,由于已从呼叫会话模块接收到wccDiscReq消息,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图3和图4的WCC模块86从待停用状态98开始。当处于待停用状态98时,在操作200中,当VoIP呼叫仍然为活动的时,WCC模块可以从BS接收dsdReq消息(其请求服务流的停用)。在操作202中,WCC模块可以通过设置dsdRsp消息中的CC参数为“拒绝”(在802.16标准中,该设置被称为“拒绝临时/资源”)来进行响应。在操作204中,WCC可以发送该dsdRsp消息到BS,并且可以维持在待停用状态98。当处于待停用状态98时,在操作206,WCC模块可以从BS接收dscRsp消息(其响应于之前用于停用的dscReq请求消息)。在操作208中,WCC模块可以检查dscRsp消息的参数CC以查看该参数CC是否被BS设置为“成功”。如果“是”,那么在操作210中,可以将T7定时器复位,并且在操作212中,可以将可用带宽量Bw(XL)增加所停用的VoIP呼叫的reqBw。接下来,在操作214中,WCC模块可以检查并查看上行链路连接和下行链路连接是否都已经被停用。如果“是”,那么在操作216中,WCC模块可以发送指示“成功”的wccDiscRsp消息到呼叫会话模块,并且在操作218中,WCC模块可以进行检查以查看是否存在任何剩余的活动呼叫。如果“是”,则WCC可以转变到活动状态96,而如果否,则WCC可以转变到许可状态92。如果在操作214中为“否”,则WCC模块可以维持在待停用状态98。如果在操作208中为“否”,那么在操作220中,可以针对该CC参数记入错误日志,并且WCC模块可以循环到操作214。WCC模块可以在发送任何dsa/dsc/dsd请求消息之前激活T7定时器,如果未及时处理dsc/dsc/dsd响应,则T7定时器可能超时。因此,当处于待停用状态98时,在操作222中,在等待来自BS的dscRsp消息时,WCC模块的T7定时器可能超时。然后,在操作224中,WCC模块可以确定重试的次数是否未超过设定的极限值,并且如果“是”,那么在操作226中,可以重试用于停用连接的dscReq消息,并且在操作228中,可以设置T7定时器,并且WCC模块可以维持在待停用状态98。如果在操作224中为“否”,那么在操作230中,可以生成指示在尝试停用的过程中T7重试超过了设置的极限值的错误日志,并且在操作232中,可以将wwwDiscRsp信号发送到呼叫会话模块。然后在操作234中,WCC模块确定是否存在任何剩余的活动呼叫,并且如果“是”,则WCC模块可以转变到活动状态96,而如果“否”,则WCC模块可以转变到许可状态92。
对于图10,由于已从BS接收到被用于活动的VoIP呼叫的活动带宽,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图3和图4的WCC模块86从活动状态96开始。WCC模块可能希望将可用带宽量BW(XL)分别增加或减少一带宽增加量或带宽减少量。例如,BS可能未提供整个最大预备带宽,并且可能希望增加预留带宽。可替代地,WCC模块可能已为SS预留了最大预备带宽,但是,例如,用户协定可能允许增加最大预备带宽或减少最大预备带宽。其它可能性也可能导致需要并且能够增加预留的(预备的)带宽分配。为了开始该流程,在操作240中,WCC模块可以从SS接收dscReq消息(其询问关于是否增加可用带宽量Bw(XL))。在操作242中,WCC模块询问其自身是否增加或减少(或保持不变)带宽,并且如果是增加的话,希望增加预留带宽分配。如果是要增加,那么在操作244中,将可用带宽量Bw(XL)增加一带宽增加量(bwIncrement)。然后,在操作246中,WCC通过发送具有设置为“同意”的CC参数的dscRsp消息来响应BS,从而接受该带宽增加量或减少量。如果在操作242处存在一带宽减少量,那么在操作248中,WCC模块可以决定其是否希望减少可用带宽量Bw(XL)。如果是,那么在操作250中,可以将可用带宽量Bw(XL)减少该带宽减少量(bwDecrement),并且WCC模块可以发送具有设置为同意的参数CC的dscRsp消息到BS,以接受该减少量,而WCC维持在活动状态96。如果在操作248处,WCC模块不希望接受该带宽减少量(实际上,希望保持Bw(XL)不变),那么在操作254中,WCC模块可以将dscRsp消息中的参数CC设置为拒绝,并且在操作256中,可以发送该dscRsp响应到BS,而WCC维持在其活动状态96。在操作258中,当WCC模块处于其活动状态96时,一旦从呼叫会话模块接收到用于连接VoIP呼叫的wccConnReq消息,则在操作260中,WCC模块进行检查以查看可用带宽量Bw(UL)和Bw(DL)是否大于该VOIP呼叫所需的呼叫会话带宽量(reqBw)。如果是,那么在操作262中,WCC模块可以生成请求激活UL连接的dscReq消息,并且可以将其发送到BS。接下来,在操作264中,WCC模块可以为来自BS的、对用于UL连接的dscReq消息的响应设置T7定时器。同样地,在操作266中,WCC模块可以生成请求激活DL连接的dscReq消息,并且可以将其发送到BS。接下来,在操作268中,WCC模块可以为来自BS的、对用于DL连接的dscReq消息的响应设置T7定时器,并且转变到其待激活状态94。如果在操作260中为否,那么在操作269中,WCC模块通过发送指示“失败(无足够资源)”的wccConnRsp消息来响应呼叫会话模块,而WCC模块维持在其活动状态96。在操作270中,当WCC模块处于其活动状态96时,一旦从呼叫会话模块接收到针对断开的VoIP呼叫的wccDiscReq消息,则在操作272中,WCC模块可以发送dscReq消息到BS以将针对该断开的VoIP呼叫的UL连接带宽断开,并且在操作274中可以针对接收对于该UL连接的dscReq消息的响应来设置T7定时器。同样地,在操作276中,WCC模块可以发送dscReq消息到BS以将针对断开的VoIP呼叫的DL连接带宽断开,并且在操作278中,可以针对接收对于该DL连接的dscReq消息的响应来设置T7定时器,并且然后可以转变到其待停用状态98。当WCC模块处于其活动状态96时,在操作280中,WCC模块可以从BS接收dsdReq消息(其询问WCC是否希望断开服务流)。在操作282中,WCC模块可以生成具有设置为“拒绝”的参数CC的dsdRsp消息,并且然后在操作284中,WCC模块可以发送该dsdRsp消息到BS,而WCC模块维持在其活动状态96。
图11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依照两阶段呼叫控制过程的阶段I的带宽预留情形,并且分别与图3的CPE 16和图4的CPE 18相关。在IEEE 802.16中,每个服务流是单向的,因此需要分开建立上行链路服务流和下行链路服务流。在该实例中,可以预留能够支持两个VoIP呼叫的说明性的200Kbps带宽。特别地,该图示出了为图3和4的UL/DL UGS服务流提供预留的带宽分配,其中,用于分配BS的带宽以便为SS预留带宽的许可请求来自于BS。第一,在操作290中,BS发送针对UL连接的DSA-REQ(与dsa-req相同)消息,其qosSetType(先前定义的“类型集(Type Set)”)被设置为许可,并且最大可支持速率(maxSusRate)被设置为200kpbs。第二,在操作292中,WCC 86以接受该预留带宽分配的DSA-RSP消息来进行响应,其类型集和maxSusRate与RSA-REQ消息相同。第三,在操作294中,BS发送针对DL连接的DSA-REQ(与dsa-req相同)消息,其qosSetType(先前定义的“类型集”)被设置成许可,并且最大可支持速率(maxSusRate)被设置为200kbps。第四,在操作296中,WCC 86以接受该预留带宽分配的DSA-RSP消息来进行响应,其类型集和maxSusRate与RSA-REQ消息相同。
图12-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和图3的IP电话22的WiMAX上的定向VoIP呼叫情形。WCC 86可以发送DSC-REQ消息,以激活用于VoIP呼叫的UL/DL服务流。由于该VoIP呼叫是第一个VoIP呼叫,所以将maxSusRate设置为100Kbps。如果该VoIP呼叫为第二个呼叫,那么应该将maxSusRate增加另一100Kbps。这假设该呼叫使用G.711编解码器,其大概要求100Kbps用于所有开销。图1和图3中示出的每个IP电话22包括SIP用户代理300(客户端应用),图12将这些SIP用户代理300中的一个说明为主叫方,与之相对应的是被叫方SIP用户代理302。
参见图12,针对图1和图3的IP电话22描绘了主叫(originating call)建立(setup)情形。在WCC 86的许可状态92下,在第一操作内,可将SIP邀请(INVITE)消息从主叫方代理300发送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二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将该INVITE转发到被叫方用户代理302。在第三操作中,可以将SIP 100尝试信号从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发送到主叫方代理300。在第四操作中,可以将SIP 180响铃信号从被叫方代理302发送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五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将SIP 180响铃信号传递给主叫方代理300。在第六操作中,被叫方代理302可以发送SIP 200OK,以开始建立VoIP呼叫。在第七操作中,响应于SIP 200OK,SIP代理服务模块可以发送请求用于VoIP呼叫的带宽的wccConnReq消息到WCC 86。响应于wccConnReq消息,在第八和第九操作中,WCC 86可以发送针对UL/DL的DSC-REQ消息到BS 12,其参数集包括qosSetType=活动并且maxSusRate=100k,此后WCC转变到其待激活状态94。在第八操作中,DSC-REQ可以实现以下用于上行链路服务流的功能:按照maxSusRate参数中所示来分配带宽并且配置SS 14中的图2的分组分类器46,以使得可以将VoIP分组路由到合适的UGS服务流。分组分类器的配置过程中使用的分类规则可以基于IP地址/端口或QoS(服务类型/差异化服务编码点(DSCP))。在第九操作中,DSC-REQ可以按照maxSusRate参数中所示来分配带宽并且配置BS 12中的图2的分组分类器54,以使得可以将VoIP分组路由到合适的UGS服务流。在第十和第十一操作中,BS可以以针对UL和DL的DSC-RSP消息来分别进行响应,其中qosSetType被设置为活动并且maxSusRate=100k,,并且WCC转变到其活动状态96。在第十二操作中,WCC 86可以发送wccConnRsp消息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十三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发送SIP200OK信号到主叫方代理300。在第十四操作中,主叫方代理300可以发送SIP确认(ACK)到SIP代理服务模块,并且在第十五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发送ACK到被叫方代理302,此后语音连接被建立。
图13示出了图1和图3的IP电话22的主叫终止(tear-down)情形。在第一操作中,被叫方代理302可以发送SIP再见(BYE)消息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二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通过发送wccDiscReq消息到WCC 86来进行响应,该消息用以停用VoIP呼叫的UL/DL服务流。在第三和第四操作中,WCC 86可以通过发送针对UL和DL的DSC-REQ消息来响应wccDiscReq消息。由于该VoIP呼叫是第一个VoIP呼叫,所以,可以将maxSusRate设置为0。如果该VoIP呼叫不是第一个VoIP呼叫,则可以将maxSusRate减少100Kbps。在发送DSC-REQ之后,WCC 86转变到其待激活状态94。在第五和第六操作中,BS 12可以通过发送针对UL和DL的DSC-RSP(其中maxSusRate=0)来响应DSC-REQ。WCC 86通过转变到其许可状态92来进行响应,并且在第七操作中,可以发送wccDiscRsp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八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可以通过发送SIP BYE消息到主叫方代理300来进行响应,在第九操作中,主叫方代理300可以发送ACK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十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发送ACK到被叫方代理302,这导致该语音连接被终止。
图14描述了图1和图3的IP电话22的被叫(terminating call)建立情形。在WCC 86的许可状态92下,在第一操作中,可将SIP INVITE消息从主叫方代理302发送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二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将该INVITE转发到被叫方用户代理300。在第三操作中,可将SIP 100尝试信号从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发送到主叫方代理302。在第四操作中,可以将SIP 180响铃信号从被叫方代理300发送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五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将SIP 180响铃信号传递到主叫方代理302。在第六操作中,被叫方代理300可以发送SIP200OK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七操作中,响应于SIP 200OK,SIP代理服务模块可以发送请求用于VoIP呼叫的带宽的wccConnReq消息到WCC 86。响应于wccConnReq消息,在第八和第九操作中,WCC 86可以发送针对UL/DL的DSC-REQ消息到BS 12,其参数集包括qosSetType=活动和maxSusRate=100k,此后WCC转变到其待激活状态94。在第十和第十一操作中,BS可以以针对UL和DL的DSC-RSP消息来分别进行响应,其中qosSetType被设置为活动并且maxSusRate=100k,并且WCC转变到其活动状态96。在第十二操作中,WCC 86可以发送wccConnRsp消息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十三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发送SIP 200OK信号到主叫方代理302。在第十四操作中,主叫方代理302可以发送SIP确认(ACK)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并且在第十五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发送ACK到被叫方代理300,此后语音连接被建立。
图15描述了图1和图3的IP电话22的被叫终止情形。在第一操作中,被叫方代理300发送SIP BYE消息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二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通过发送SIP BYE消息到主叫方代理302来进行响应,在第三操作中,主叫方代理302发送ACK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在第四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通过发送wccDiscReq消息到WCC 86来进行响应,该消息用以停用VoIP呼叫的UL/DL服务流。在第五和第六操作中,WCC 86可以通过发送针对UL和DL的DSC-REQ消息来响应wccDiscReq消息。由于该VoIP呼叫是第一个VoIP呼叫,所以,可以将maxSusRate设置为0并且将qosSetType设置为许可。如果该VoIP呼叫不是第一个VoIP呼叫,那么可以将maxSusRate减少100Kbps并且将qosSetType设置为许可。在发送DSC-REQ之后,WCC 86转变到其待激活状态94。在第七和第八操作中,BS 12可以通过发送针对UL和DL的DSC-RSP(其中maxSusRate=0)来响应DSC-REQ。在第九操作中,WCC86可以发送wccDiscRsp到SIP代理服务模块72。WCC 86可以转变到其许可状态92。在第十操作中,SIP代理服务模块72可以发送ACK到被叫方代理300。
图16-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和图4的模拟电话26的在WiMAX上的定向VoIP呼叫情形。WiMAX连接控制发送DSC-REQ消息,以激活用于VoIP呼叫的UL/DL服务流。由于该VoIP呼叫是第一个VoIP呼叫,所以将maxSusRate设置为100Kbps。如果该VoIP呼叫为第二个呼叫,那么应当将maxSusRate设置为100Kbps。假设该呼叫使用G.711编解码器,其大约要求100Kbps用于所有开销。
图16描述了图1和图4的模拟电话26的主叫建立情形。在WCC 86的许可状态92下,在第一操作中,SIP用户代理88可以发送INVITE到被叫方用户代理304。在第二操作中,可以将SIP 180响铃信号从被叫方代理304发送到SIP用户代理88。在第三操作中,被叫方代理304可以发送SIP 200OK到SIP用户代理88,以开始建立VoIP呼叫。在第四操作中,响应于SIP 200OK,SIP用户代理88可以发送请求用于VoIP呼叫的带宽的wccConnReq消息到WCC 86。响应于wccConnReq消息,在第五和第六操作中,WCC 86可以发送针对UL/DL的DSC-REQ消息到BS 12,其参数集包括qosSetType=活动和maxSusRate=100k,此后WCC转变到其待激活状态94。与图12中讨论的分组分类器采用相同的配置。在第七和第八操作中,BS可以以针对UL和DL的DSC-RSP消息分别进行响应,其中qosSetType被设置为活动并且maxSusRate=100k,并且WCC转变到其活动状态96。在第九操作中,WCC 86可以发送wccConnRsp消息到SIP用户代理88。在第十操作中,SIP用户代理88可以发送ACK到被叫方代理304,此后语音连接被建立。
图17示出了图1和图4的模拟电话26主叫终止情形。在第一操作中,SIP用户代理304(被叫方代理)可以发送SIP BYE消息到SIP用户代理88(主叫方代理88)。在第二操作中,主叫方代理88可以通过发送wccDiscReq消息到WCC 86来进行响应,该消息用以停用VoIP呼叫的UL/DL服务流。在第三和第四操作中,WCC 86可以通过发送针对UL和DL的DSC-REQ消息来响应wccDiscReq消息。由于该VoIP呼叫是第一个VoIP呼叫,所以可以将maxSusRate设置为0并且将qosSetType设置为许可。如果该VoIP呼叫不是第一个VoIP呼叫,那么可以将maxSusRate减少100Kbps并且将qosSetType设置为许可。在发送DSC-REQ之后,WCC 86转变到其待激活状态94。在第五和第六操作中,BS 12可以通过发送针对UL和DL的DSC-RSP(其中maxSusRate=0)来响应DSC-REQ。WCC 86通过转变到其许可状态92来进行响应,并且在第七操作中,WCC 86可以发送wccDiscRsp到主叫方代理88。在第八操作中,主叫方代理88可以发送ACK到被叫方代理304,这导致该语音连接被终止。
图18描述了图1和图4的模拟电话26的被叫建立情形。在WCC 86的许可状态92下,在第一操作中,将SIP INVITE消息从主叫方代理304发送到SIP用户代理88。在第二操作中,响应于SIP INVITE,SIP用户代理88可以发送请求用于VoIP呼叫的带宽的wccConnReq消息到WCC 86。响应于wccConnReq消息,在第三和第四操作中,WCC 86可以发送针对UL/DL的DSC-REQ消息到BS 12,其参数集包括qosSetType=活动和maxSusRate=100k,此后WCC转变到其待激活状态94。在第五和第六操作中,BS可以以针对UL和DL的DSC-RSP消息分别进行响应,其中qosSetType被设置为活动并且maxSusRate=100k,并且WCC转变到其活动状态96。在第七操作中,WCC 86可以发送wccConnRsp消息到SIP用户代理88。在第八和第九操作中,SIP用户代理88可以发送SIP 180响铃信号和SIP 200OK信号到主叫方代理304。在第十操作中,主叫方代理304可以发送SIP确认(ACK)到SIP用户代理88,此后语音连接被建立。
参见图19,描述了图1和图4的模拟电话26的被叫终止情形。在第一操作中,被叫方代理88可以发送SIP BYE消息到主叫方代理304。在第二操作中,主叫方代理304可以通过发送SIP 200OK消息到被叫方代理88来进行响应。在第三操作中,被叫方代理88通过发送wccDiscReq消息到WCC 86来进行响应,该消息用以停用VoIP呼叫的UL/DL服务流。在第四和第五操作中,WCC 86可以通过发送针对UL和DL的DSC-REQ消息来响应wccDiscReq消息。由于该VoIP呼叫是第一个VoIP呼叫,所以可以将maxSusRate设置为0。如果该VoIP呼叫不是第一个VoIP呼叫,那么可以将maxSusRate减少100Kbps。在发送DSC-REQ之后,WCC 86转变到其待激活状态94。在第六和第七操作中,BS 12可以通过发送针对UL和DL的DSC-RSP(其中maxSusRate=0)来响应DSC-REQ,并且WCC 86转变到许可状态92。在第八操作中,WCC 86可以发送wccDiscRsp到被叫方代理88,然后该语音连接被终止。
参见图20,描述了CPE系统310,其可以是图3的CPE 16或图4的CPE 18。该CPE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集成电路芯片)312和用于安装芯片312的IC芯片载体314。可以通过插槽318将IC芯片载体314安装在基底或印刷电路板(PCB)316上。但是,在其它系统中,可以将IC载体314直接耦合到PCB 316。PCB 316可能已经在其上安装了主存储器320和用于外部设备或外部总线的多个输入/输出(I/O)模块,所有这些部件通过PCB 316上的总线系统322来相互耦合。系统310还可以包括通过I/O模块326耦合到总线系统322的大容量存储设备324。另外,可以通过I/O模块328和330将两个说明性的电话22或26耦合到总线系统322。可以包括额外的I/O模块以用于其它外部或外围设备或者外部总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采用图3的CPE 16的形式的CPE系统310,图3的呼叫会话模块(SIP代理服务模块72)和WCC模块86可以是从大容量存储设备326移至存储器318以供处理器312执行的软件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采用图4的CPE 18的形式的CPE系统310,图4的呼叫会话模块(SIP用户代理88)和WCC模块86可以是从大容量存储设备326移至存储器318以供处理器312执行的软件模块。尽管将呼叫会话模块和WCC模块示出为软件模块,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它们可以是硬连线的。
尽管本文已经说明和描述了特定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设计为达到相同目的的任何设置可以替代所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修改或变化。因此,显而易见地,本发明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用于支持网际协议语音呼叫的装置,包括:
连接控制模块,其用于接收动态服务添加消息,所述动态服务添加消息包含针对上行链路服务流的预留带宽分配的预留带宽量,所述预留带宽分配能够容纳两个或更多网际协议语音(VoIP)呼叫,并且所述上行链路服务流遵循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标准;以及
呼叫会话模块,其耦合到所述连接控制模块,并且用于生成针对VoIP连接的连接请求消息;
其中,响应于所述连接请求消息,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发送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以激活针对所述VoIP连接的预留带宽分配的呼叫会话带宽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控制模块接收到的动态服务添加消息是所述连接控制模块接收到的动态服务添加请求消息;并且
响应于所述动态服务添加请求消息,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发送证实需要所述预留带宽分配的动态服务添加响应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服务流是从主动授予服务(UGS)流或实时轮询服务(rtPS)流中所选择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发送所述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之后,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所述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指示所述预留带宽分配的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激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
一旦接收到所述动态服务添加请求消息,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用所述预留带宽量来初始化可用带宽量;
一旦接收到所述连接请求消息,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可用带宽量是否等于或大于所述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带宽量,并且如果等于或大于所述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带宽量,则发送所述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并且
一旦接收到所述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可用带宽量减少所述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带宽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
在生成所述连接请求消息之后,所述呼叫会话模块还用于生成针对所述VoIP连接的断开请求消息;并且
响应于所述断开请求消息,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发送另一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以将之前激活的呼叫会话带宽部分停用,并且接收另一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所述另一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指示所述之前激活的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一旦接收到所述另一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可用带宽量增加所停用的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带宽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一旦发送所述动态服务添加响应消息,就从初始化状态转变到许可状态;
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一旦发送所述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就从所述许可状态转变到待激活状态;
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一旦接收到所述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就从所述待激活状态转变到活动状态;
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一旦发送所述另一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就从所述活动状态转变到待停用状态;并且
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一旦接收到所述另一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就从所述待停用状态转变到所述许可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连接控制模块处于所述初始化状态时,所述连接控制模块具有与其相关联的预备带宽,所述预备带宽等于或大于所述预留带宽分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
在生成针对所述VoIP连接的所述连接请求消息之后,所述呼叫会话模块用于生成针对另一VoIP连接的另一连接请求消息;
响应于所述另一连接请求消息,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发送另一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以激活所述预留带宽分配中针对所述另一VoIP连接的另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并且
一旦所述连接控制模块接收到指示所述另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激活的另一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所述上行链路服务流包含这两个VoIP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呼叫会话模块是会话发起协议(SIP)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IP模块是SIP代理服务模块,并且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耦合到所述SIP代理服务模块的网际协议(IP)电话。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IP模块是SIP用户代理,并且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耦合到所述SIP模块的模拟电话。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从基站接收所述动态服务添加消息,以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
15.一种用于支持网际协议语音呼叫的方法,包括:
由用户站从基站接收动态服务添加请求消息,所述动态服务添加请求消息包含针对用于所述用户站的上行链路服务流的预留带宽分配的预留带宽量,所述预留带宽分配能够包括多个网际协议语音(VoIP)呼叫,所述上行链路服务流遵循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标准;
由所述用户站向所述基站发送证实需要所述预留带宽分配的动态服务添加响应消息;
响应于针对第一VoIP呼叫的第一连接请求消息,由所述用户站来激活所述预留带宽分配的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消息是由所述用户站的呼叫会话模块生成的;以及
响应于针对至少第二VoIP呼叫的至少第二连接请求消息,由所述用户站来激活所述预留带宽分配的至少第二呼叫会话带宽部分,所述第二连接请求消息是由所述用户站的呼叫会话模块生成的,其中,激活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包括:
由所述用户站向所述基站发送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以激活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以及
由所述用户站从所述基站接收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所述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指示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激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激活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用户站用所述预留带宽分配的量来初始化可用带宽量;
一旦接收到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消息,所述用户站确定所述可用带宽量是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量,并且如果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量,则所述用户站发送所述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以激活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以及
一旦接收到所述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所述用户站将所述可用带宽量减少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站接收针对具有之前激活的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活动的第一VoIP呼叫的断开请求消息;
响应于所述断开请求消息,所述用户站发送另一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以停用所述之前激活的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以及
所述用户站接收另一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所述另一动态服务改变响应消息指示所述之前激活的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停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一旦接收到所述另一动态服务改变请求消息,所述用户站将所述可用带宽量增加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激活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和所述第二呼叫会话带宽部分的步骤包括:在基站处激活所述第一呼叫会话带宽部分和所述第二呼叫会话带宽部分。
CN200880001490XA 2007-02-28 2008-02-25 支持ieee 802.16接口中的voip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90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80,351 US7899024B2 (en) 2007-02-28 2007-02-28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VoIP calls in an IEEE 802.16 interface
US11/680,351 2007-02-28
PCT/US2008/054853 WO2008106388A1 (en) 2007-02-28 2008-02-25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voip calls in an ieee 802.16 interfa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0377A CN101690377A (zh) 2010-03-31
CN101690377B true CN101690377B (zh) 2012-11-28

Family

ID=39715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149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90377B (zh) 2007-02-28 2008-02-25 支持ieee 802.16接口中的voip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99024B2 (zh)
EP (1) EP2116039B1 (zh)
JP (1) JP5005771B2 (zh)
CN (1) CN101690377B (zh)
TW (1) TWI407768B (zh)
WO (1) WO20081063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53342A1 (en) * 2007-04-10 2008-10-16 Zte (Usa) Inc. Signaling in convergence sublayer in WiMAX
MX2009012200A (es) * 2007-05-10 2010-01-18 Xg Technology Inc Llamada de movil a movil fuera de red utilizando protocolo de sip.
US7787418B2 (en) * 2007-06-08 2010-08-31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upport VoIP calls for mobile subscriber stations
KR20090020138A (ko) * 2007-08-22 2009-0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오버헤드를 줄이기 위한 재전송 방법
US20090103438A1 (en) * 2007-10-19 2009-04-23 Aricent Inc. Grant Based Adaptive Media Access Control Scheduling
WO2009074511A1 (en) * 2007-12-11 2009-06-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esh mode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375734B1 (ko) * 2008-01-22 2014-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과금 장치 및 방법
US8532036B2 (en) * 2008-03-18 2013-09-10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572758B (zh) * 2008-04-28 2011-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及其建立服务质量的方法
KR100939846B1 (ko) 2008-04-29 2010-01-29 포스데이타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oIP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방법
KR20100055776A (ko) * 2008-11-18 2010-05-27 주식회사 포스코아이씨티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대역폭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IL195918A (en) * 2008-12-14 2014-06-30 Sparkmotion Inc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546780B1 (ko) * 2008-12-18 2015-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망에서 서비스 플로우 변경 시 오류 처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119673B1 (ko) * 2009-03-25 2012-02-22 주식회사 세아네트웍스 소프트 스위치 기반의 VoIP 서비스 지원방법 및 장치
TWI412252B (zh) * 2009-11-09 2013-10-11 Gemtek Technolog Co Ltd Wireless broadband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network quality control function
KR20110071835A (ko) * 2009-12-21 2011-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브이오아이피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534014B2 (ja) * 2010-08-27 2014-06-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セッション確立装置、セッション確立方法及びセッション確立プログラム
CN103813339B (zh) * 2012-11-15 2017-05-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频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4468536B (zh) * 2014-11-25 2017-10-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一种无线VoIP环境下基于一次建链过程的QoS保障方法和系统
CN107431659B (zh) * 2015-03-25 2020-07-03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连接管理实体、通信系统以及处理连接请求的方法
FR3039729B1 (fr) * 2015-07-31 2018-07-13 Sagemcom Broadband Sas Procede de gestion de bande passante par un dispositif d'interconnexion de reseaux de communication
CN109586881B (zh) * 2017-09-29 2021-11-12 株式会社Kt 用于在新无线电中切换带宽部分的方法和装置
US10419977B2 (en) 2017-12-28 2019-09-17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Variabl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of service
CN108429706A (zh) * 2018-03-15 2018-08-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网络物理系统服务的预留带宽在线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19185385A1 (en) 2018-03-28 2019-10-03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Roaming route optimization
CN114125885A (zh) * 2020-09-01 2022-03-01 艾锐势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线缆调制解调器及其执行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147028A1 (en) * 2020-12-30 2022-07-07 Google Llc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pe with embedded iot gateway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2533A2 (en) * 2002-11-01 2004-05-21 Prominence Networks, Inc. End-to-end qos internet protocol
WO2006000853A1 (en) * 2004-06-15 2006-01-05 Nokia Corporation Session set-up for time-critical services
CN1863063A (zh) * 2005-05-15 2006-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软交换设备感知业务的wimax动态qos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8207B1 (en) 1999-06-03 2004-03-16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multiple management protocols in a network element
US7065779B1 (en) 1999-10-13 2006-06-20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 for synchronizing multiple access controllers at the head end of an access network
US6807193B1 (en) * 2000-06-20 2004-10-19 3Com Corporation Cable modem with dribble grant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US6950399B1 (en) * 2000-07-06 2005-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scheduling transport of variable bit-rate data over a network
US7283517B2 (en) 2003-07-22 2007-10-16 Innomedia Pte Stand alone multi-media terminal adapter with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and port partitioning
US20050063330A1 (en) 2003-09-20 2005-03-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uplink bandwidth request and allocation based on a 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12131B2 (en) 2004-02-25 2009-03-31 Schwegman, Lundberg & Woessner, P.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entralize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a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 with data processing, and enforcement distributed to the network edge
KR101084113B1 (ko) 2004-03-05 2011-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의 핸드오버에 적용되는 서비스 정보 전달 방법
KR100713487B1 (ko) * 2004-03-05 2007-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액티브기지국들을 가진 이동단말의 서비스 플로우 관리 방법
US7539208B2 (en) * 2004-05-25 2009-05-26 Cisco Technology, Inc. Timing system for modular 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US7339913B2 (en) 2004-08-17 2008-03-0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network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RU2351081C2 (ru) * 2004-11-03 2009-03-27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потоков услуг при широкополосной связ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доступа
US7369856B2 (en) 2004-11-24 2008-05-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o support fast hand-over of mobile subscriber stations in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KR20060083754A (ko) 2005-01-18 2006-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인터넷 시스템에서 QoS를 보장하는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US20060160533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Joey Chou Method and system of network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US7305240B2 (en) * 2005-02-03 2007-12-0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network management software architectures for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KR101114084B1 (ko) 2005-04-11 2012-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매개체 무관 핸드오버를 지원하는 통신방법
KR100871339B1 (ko) * 2005-04-21 2008-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대역요청 장치 및 방법
KR100703303B1 (ko) * 2005-04-28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장 실시간 폴링 서비스의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 요청 방법
KR100882187B1 (ko) 2005-07-14 2009-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아이피 멀티미디어 서브시스템 기반의 음성패킷서비스제공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DE202005021930U1 (de) * 2005-08-01 2011-08-0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aseroptische Auskoppelkabel und vorverbundene Baugruppen mit Toning-Teilen
US8554232B2 (en) * 2005-08-17 2013-10-08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US20070047553A1 (en) * 2005-08-25 2007-03-01 Matusz Pawel O Uplink schedu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363404B2 (en) * 2005-10-27 2008-04-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estination ID routing structures in multi-host PCI topologies
KR20070058772A (ko) * 2005-12-05 2007-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음성패킷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8064948B2 (en) 2006-01-09 2011-11-22 Cisco Technology, Inc. Seamless roaming for dual-mode WiMax/WiFi stations
KR20070080735A (ko) 2006-02-08 2007-08-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실시간 서비스의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시스템 및 방법
US7616962B2 (en) 2006-06-07 2009-11-10 Cisco Technology, Inc. QoS support for VoIP and streaming services
CN100438507C (zh) * 2006-09-11 2008-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调度方法和装置
US8660555B2 (en) 2006-11-03 2014-02-25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A.R.L. Quality of service mechanism
US20080130531A1 (en) * 2006-12-05 2008-06-05 Joey Chou Transporting packetized voice over WIMAX networks
US20080175147A1 (en) * 2007-01-18 2008-07-24 Nokia Corporation Admission control for packet connections
US8498612B2 (en) * 2007-01-26 2013-07-30 Intel Corporation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7930386B2 (en) * 2007-02-09 2011-04-19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discovery and dynamic adaptation of insufficient QoS resources
KR100986936B1 (ko) 2007-03-21 2010-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에프에이를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서비스품질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80273520A1 (en) 2007-05-04 2008-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DYNAMICALLY SETTING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L183904A (en) 2007-06-13 2014-06-30 Vladimir Yanover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film widt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94540B2 (en) 2007-08-08 2012-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quality of service of service flow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44265B2 (en) 2007-11-28 2012-08-14 Motorola Mobility Llc Techniques for aligning application output and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65074B2 (en) 2007-12-03 2012-04-24 Motorola Mobility, Inc. Techniques for handling service flow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2533A2 (en) * 2002-11-01 2004-05-21 Prominence Networks, Inc. End-to-end qos internet protocol
WO2006000853A1 (en) * 2004-06-15 2006-01-05 Nokia Corporation Session set-up for time-critical services
CN1863063A (zh) * 2005-05-15 2006-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软交换设备感知业务的wimax动态qos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won Lee等.An enhanced uplink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voice activity for VoIP services in IEEE 802.16d/e system.《Communications Letters, IEEE 》.2005,第9卷(第8期),第691- 693 页. *
IEEE Std 802.16-2004(Revision of IEEE Std 802.16-2001).《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IEEE Std 802.16-2004(Revision of IEEE Std 802.16-2001)》.2004,
IEEE.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IEEE.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IEEE Std 802.16-2004(Revision of IEEE Std 802.16-2001).《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IEEE Std 802.16-2004(Revision of IEEE Std 802.16-2001)》.2004, *
Jianfeng Chen等.Providing integrated QoS control for IEEE 802.16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5》.2005,第2卷第1254 - 1258 页.
Jianfeng Chen等.Providing integrated QoS control for IEEE 802.16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5》.2005,第2卷第1254- 1258 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05452A1 (en) 2008-08-28
EP2116039A4 (en) 2011-04-06
US7899024B2 (en) 2011-03-01
EP2116039B1 (en) 2013-10-09
CN101690377A (zh) 2010-03-31
WO2008106388A1 (en) 2008-09-04
JP5005771B2 (ja) 2012-08-22
JP2010519830A (ja) 2010-06-03
TWI407768B (zh) 2013-09-01
EP2116039A1 (en) 2009-11-11
TW200904135A (en) 200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0377B (zh) 支持ieee 802.16接口中的voip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EP1761080B1 (en) DYNAMIC QoS REALIZING METHOD IN WIMAX SYSTEM
US6816500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media access network channel management
EP215665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upport voip calls for mobile subscriber stations
EP2289252B1 (en) Dynamic group prioritiza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34970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over-allocated bandwidth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 of serv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6122481A1 (fr) MÉTHODE POUR ASSURER UNE QdS DYNAMIQUE D’UN SYSTÈME WIMAX
US7613461B2 (en) Station side apparatus, resource allocating method in station side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56846B (zh) 在WiMAX通信网络中提供服务质量的方法和在通信网络中通过策略判定功能选择接入传输资源控制功能的方法
JP2005518150A (ja) パケット交換電話接続用のケーブル・ネットワーク上で帯域幅を予約し、解放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80112343A1 (en) Treatment of secondary management data as user data in an ieee 802.16 system scheduler
KR20080038805A (ko)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멀티캐스트 및 브로드캐스트서비스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23209882A1 (ja)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
JP4662956B2 (ja) 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100636387B1 (ko) 망 자원 관리와 연동된 호 수락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040104870A (ko) 케이블망의 브이오아이피 대역폭 확보 방법
CN117978786A (zh) Sip话机与无线对讲机通信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00081415A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alls with a single carrier 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