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6223B - 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6223B
CN101686223B CN 200810166827 CN200810166827A CN101686223B CN 101686223 B CN101686223 B CN 101686223B CN 200810166827 CN200810166827 CN 200810166827 CN 200810166827 A CN200810166827 A CN 200810166827A CN 101686223 B CN101686223 B CN 101686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content
filtering
information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668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6223A (zh
Inventor
刘燚灵
柴晓前
尤汉·泽德勒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1668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86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86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6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6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6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包括:接收内容过滤服务器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所述反馈参数策略包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根据所述反馈参数策略生成与接收的过滤内容对应的反馈信息,向反馈服务器发送所述反馈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内容过滤服务器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反馈参数策略生成与接收的过滤内容对应的反馈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反馈服务器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反馈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针对内容过滤结果的用户反馈意见方案,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反馈意见。

Description

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和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领域的用户所能接触到的内容的范围逐渐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暴露在色情、暴力、病毒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和威胁客户端安全的内容面前的机率也随之大大增加,对通信内容过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现有的过滤技术包括:名单过滤技术、关键词过滤技术、模板过滤技术和分类过滤技术等,其中,基于分类的内容过滤技术由于其使用灵活和适应性广泛而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现有的意见反馈方式包括:电话投诉和提供网页门户portal供投诉等方式。然而,现有的意见反馈方式无法与投诉对象自动关联,内容过滤服务器(Content Screening Server,以下简称:CSS)无法便捷、智能地建立投诉对象和投诉意见的关联,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用户反馈意见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使内容过滤用户能够方便地反馈意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包括:
接收CSS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所述反馈参数策略包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
根据所述反馈参数策略生成与接收的过滤内容对应的反馈信息,向反馈服务器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CSS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反馈参数策略生成与接收的过滤内容对应的反馈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反馈服务器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反馈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针对内容过滤结果的用户反馈意见方案,从而,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反馈意见,运营商能够方便地收集用户意见,以便进一步根据收集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业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使用户终端的反馈信息可以被反馈服务器识别并处理,简化了内容关联和内容识别,降低了用户终端的处理难度,进而使得服务器对本地过滤规则的问题进行改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CSS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
CSS配置反馈参数策略之前,接收触发信息,该触发信息触发CSS配置反馈参数策略;该触发信息包括用户信息,如用户ID(Identity,身份)、手机号码、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讯)帐号等,还包括终端信息,如手机ESN(Electric Serial Number,电子序列码)等。
CSS启动后,会接收所有订阅了内容过滤业务的用户终端信息,被触发对用户终端进行配置。另外,用户状态变化时,如用户开机登记、漫游入时,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或HSS(Home SubscriberService,归属用户服务)会通知业务网络控制服务器,由业务网络控制服务器通知用户订阅服务的CSS,并向CSS提供用户终端信息。CSS根据自身保存的配置情况信息,决定是否配置该用户所在的终端。
CSS被触发后,可以向内容过滤客户端(Content Screening Client,以下简称:CSC)配置反馈参数策略,CSC可以根据接收的反馈参数策略,对过滤内容进行反馈。反馈参数策略包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反馈服务器地址、安全认证信息、用户反馈时可选择的类别或内容标签ContentID生成规则中的至少一种。该反馈参数策略可以通过OMA(OpenMobile Alliance,开放移动联盟)CP(Client Privisioning,客户端配置协议)或通过OMA DM(Device Management,设备管理协议)进行配置。
步骤102,根据反馈参数策略生成与接收的过滤内容对应的反馈信息。
接收的反馈参数策略中包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反馈信息根据内容标识确定规则生成。内容标识包括动作标签ActionID和ContentID。其中,ActionID由CSS生成,用于标识过滤动作,不仅对应过滤内容,还对应过滤规则和CSS的版本等影响过滤的因素;ContentID由CSC生成,用于标识过滤内容。内容标识确定规则可以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优先使用ActionID,其次使用ContentID作为内容标识;使用ContentID作为内容标识;使用ActionID作为内容标识;根据过滤内容是否来源于网络确定内容标识。反馈参数策略中还可以包括ContentID生成规则。ContentID生成规则用于指定ContentID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生成方法。若反馈参数策略中包括ContentID生成规则,则CSC依据该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ContentID,若反馈参数策略中未包括ContentID生成规则,CSC可以依据自身已有的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ContentID。其中,CSC已有的ContentID生成规则可以是CSC自身携带的或在别的流程中由CSS配置。
步骤103,向反馈服务器发送反馈信息。
反馈信息的发送可以使用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POST消息或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Message消息来实现。反馈服务器不一定是CSS,也可以是别的服务器,如专门负责收集用户反馈的服务器,可以由步骤101的反馈服务器地址决定。CSS还可以向CSC配置一个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该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与ActionID一起下发到CSC,下发的具体流程,可以是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随ActionID一起由CSS返回给内容过滤请求者,再由内容过滤请求者加入过滤内容中,并发送到CSC,内容过滤请求者是用于向CSS请求内容过滤的网络实体,CSC通过内容过滤请求者向CSS请求内容过滤;也可以是CSS进行内容过滤后,直接将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加入到过滤内容中,并发送到CSC;还可以是CSC直接向CSS请求过滤时,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随CSS的过滤内容返回给CSC。
如果用户终端同时被配置了反馈服务器地址和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且两地址不同,则用户终端可以选择仅对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对应的服务器进行反馈,或者同时向所有反馈服务器进行反馈。此外,CSC在被CSS配置之前已有反馈服务器地址的情况下,如:反馈服务器地址随芯片写死,或者安装内容过滤客户端软件时固有反馈服务器地址,并且,如果CSC没有被配置上述反馈服务器地址或者未收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已有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被配置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被配置的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收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无论有无固有反馈服务器地址,且无论有无被配置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该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针对内容过滤结果的用户反馈意见方案,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反馈意见,运营商能够方便地收集用户意见,以便进一步根据收集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业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CSS下发ActionID,可以将过滤内容与过滤规则和用户终端关联,使用户终端的反馈信息可以被反馈服务器识别并处理,简化了用户终端的反馈消息与用户终端接收的过滤内容之间的关联过程,降低了用户终端的处理难度;通过结合ActionID和ContentID,使得在没有ActionID(尤其是本地内容过滤)时,仍可以有效的通过ContentID识别内容,使得本地过滤内容也可以有效反馈,进而使得服务器对本地过滤规则的问题进行改进。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HLR或HSS通知业务网络控制服务器用户终端进入网络。
用户终端为用户提供通信数据服务的通信或计算机网络时,如:开机登记或漫游进入时等,HLR或HSS会通知业务网络控制服务器用户终端进入网络。
步骤202,业务网络控制服务器触发CSS。
业务网络控制服务器根据进入服务网络的用户终端的业务订阅情况,通知该用户终端订阅服务的CSS,同时提供触发信息给CSS,触发信息包括:用户信息,如用户手机号码等,以及终端信息,如手机ESN等。
步骤203,CSS判断是否需要配置用户终端的CSC,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4,否则,结束流程。
CSS根据收到的触发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配置该用户终端的CSC,具体可以为CSS查找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终端信息是否在已配置的用户信息和终端信息中,如果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终端信息在已配置的用户信息和终端信息中,则不需要配置用户终端的CSC;如果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终端信息不在已配置的用户信息和终端信息中,则需要配置用户终端的CSC。
步骤204,CSS配置反馈参数策略到用户终端的CSC。
CSS为需要配置的CSC配置反馈参数策略,即有关反馈意见功能的相关参数。该反馈参数策略包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还可以包括下述任一参数或其组合:反馈服务器地址、安全认证信息、可选择的类别信息。CSC根据安全认证信息与CSS进行安全认证交互。内容标识确定规则用于确定过滤内容的标识方法。CSC在生成与过滤内容对应的反馈消息时,使用可选择的类别信息对过滤内容分类。
反馈参数策略可以通过OMA CP或OMA DM进行配置。反馈参数策略通过OMA DM进行配置的具体流程为:首先为反馈参数策略中的相关参数设计一个DM管理对象,每个参数对应DM管理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叶子节点。在需要配置反馈参数策略时,CSS将需要配置的参数按DM管理对象进行序列化,并发送给DMS(Device Management System,设备管理系统),DMS与DMC(Device Management Controller,设备管理控制器)建立管理会话,并把序列化的DM管理对象添加或更新到用户终端的DMT(Device ManagementTree,设备管理树)上,该参数被用户终端激活后,供CSC使用。
步骤205,CSC被触发。
用户想要对接收的过滤内容反馈意见时,触发所在终端设备的CSC。
步骤206,CSC呈现反馈意见的用户界面给用户,包括将CSS配置的可选择的类别信息呈现给用户。
用户确定需要向CSS反馈意见时,触发所在终端设备的CSC,CSC将CSS配置的可选择的类别信息呈现给用户,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判断通过选择类别给需要反馈的过滤内容进行分类。当CSS是基于分类的CSS时,CSS获取到用户对过滤内容的分类结果后,可以有效地更正CSS自身对过滤内容的分类结果,发现CSS自身分类算法的精准问题。
步骤207,CSC根据反馈参数策略生成反馈信息。
CSC根据被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生成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括:用户信息、ActionID或ContentID,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意见(实际使用中,可以默认用户反馈针对的内容就是投诉,可以不需要用户反馈具体的意见)和用户反馈的类别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IM帐号等。
反馈信息的生成方法依所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中的内容标识确定规则的不同而不同,内容标识确定规则可以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优先使用ActionID,其次使用ContentID作为内容标识;使用ContentID作为内容标识;使用ActionID作为内容标识;根据过滤内容是否来源于网络确定内容标识。以下针对上述情况分别进行论述。
1.优先使用ActionID,其次使用ContentID作为内容标识。
ActionID由CSS生成,用于标识过滤动作。ActionID不仅对应过滤内容,还对应过滤规则和CSS的版本等影响过滤的因素。CSS生成ActionID后,将ActionID发送到用户终端,具体而言,可以是CSS将ActionID返回给内容过滤请求者,再由内容过滤请求者将ActionID加入过滤内容中,发送到用户终端,内容过滤请求者是用于向CSS请求内容过滤的网络实体,CSC通过内容过滤请求者向CSS请求内容过滤;还可以是CSS进行内容过滤后,直接将ActionID加入到过滤内容中,发送到用户终端;还可以是用户终端的CSC直接向CSS请求内容过滤,CSS将ActionID和过滤内容返回给CSC。CSS需要保存ActionID、ActionID对应的过滤内容、ActionID对应的过滤规则编号、ActionID对应的CSS版本号以及后续可能需要的其它信息,如:管理者根据用户反馈检查内容时需要的整体消息、过滤内容发送者、过滤内容发送时间等信息。CSS可以根据上述信息识别来自于CSC的反馈信息,并将该反馈信息与过滤内容相关联。
ContentID用于标识过滤内容,ContentID生成规则包含在反馈参数策略中,或者为CSS自身已有的。CSS根据业务的不同可确定不同的ContentID生成方式,ContentID生成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网络侧业务实体下发的内容,在经过CSS过滤时,CSS可以提取其跟业务相关的参数生成ContentID并保存ContentID、ContentID对应的内容以及后续可能需要的信息,如:管理者根据用户反馈检查内容时需要的整体消息、过滤内容发送者、过滤内容发送时间等信息。具体业务包括:SMS(ShortMessage Service,短消息业务)、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多媒体消息业务)、web(网页浏览)、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push(推送消息)、E-mail(electronic mail,电子邮件)等,ContentID具体生成规则如下:对于SMS,使用发送者手机号码和发送时间作为ContentID,对于web使用URI(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资源标志符)作为ContentID。CSS在向CSC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中包括上述ContentID生成规则,指示CSC采用同样的规则生成ContentID,用于反馈意见。
第二,非网络侧业务实体传输的内容,即本地内容,由于不经过网络传输,故不经过CSS过滤,CSC使用过滤内容本身或过滤内容特征作为ContentID,过滤内容包括:图片、声音、文本、音频、视频、多媒体等。传输方式包括:红外、蓝牙、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ContentID具体生成规则如下:对于占用存储空间较小的内容,如少量文本或小的图片,可以使用内容本身作为ContentID;对于占用存储空间较大大的内容,可以使用不同方法提取其特征作为ContentID,对于较大的图片,使用略缩图作为ContentID,对于音频,使用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信息摘要算法)作为ContentID。
CSS在向CSC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中可以包括上述ContentID生成规则。ContentID生成规则用于指定ContentID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生成方法。若该反馈参数策略中包括ContentID,则CSC依据该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ContentID,若该反馈参数策略中未包括ContentID,则CSC依据其自身已有的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ContentID。其中,CSC已有的ContentID生成规则可以是CSC自身携带的或别的流程中由CSS配置。
基于上述内容标识确定规则,CSC进行意见反馈时,通过UI(UserInterface,用户界面)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并获取该反馈意见中所反馈内容对应的ActionID。如果获取ActionID成功,则利用该反馈意见和该ActionID生成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中携带该ActionID;如果获取ActionID失败,则根据所配置的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反馈内容对应的ContentID,并根据该ContentID生成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中携带该ContentID。
根据具体的CSS的应用情况、网络侧业务使用情况以及用户的订阅情况的不同,指定ContentID生成规则的使用范围也可以不同。如果CSS在不同的部署模式下(callable模式和proxy模式)均能保证ActionID到达用户,则可以不指定网络侧业务下发内容的ContentID生成规则;如果CSS不能保证ActionID到达用户,则需要指定网络侧业务下发内容的ContentID生成规则。
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适用于ActionID被加在承载网络内容的消息头中的情况,ActionID仅和本次过滤内容传送有关,即使用户再次传送该过滤内容,ActionID也不会被携带并传送到下一用户。
2.使用ContentID作为内容标识。
基于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CSC在进行意见反馈时,通过UI收集用户反馈意见,根据所配置的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该反馈意见所反馈内容对应的ContentID,并根据该反馈意见和该ContentID生成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中携带该ContentID。
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适用于ActionID不被使用,或者不能保证ActionID到达用户的情况。
3.使用ActionID作为内容标识。
基于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CSC在进行反馈意见时,通过UI收集用户反馈意见,获取该反馈意见所反馈内容对应的ActionID,并根据该反馈意见和该ActionID生成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中携带该ActionID。
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适用于ActionID被加在承载网络内容的消息头中,且不考虑对由终端侧直接过滤内容的反馈的情况。
4.根据过滤内容是否来源于网络确定内容标识。
基于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CSC在进行意见反馈时,通过UI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并根据规则生成反馈信息。对于来自网络的过滤内容,该过滤内容经过了CSS的过滤,反馈信息的生成可以指定使用反馈意见和ActionID,或者使用反馈意见和ContentID,或者优先使用反馈意见和ActionID,再使用反馈意见和ContentID;对于通过本地接口传送,且由CSC请求CSS过滤的内容,CSS在返回给CSC的过滤内容中携带ActionID,CSC根据该反馈意见和该ActionID生成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中携带该ActionID;对于通过本地接口传送,且由CSC进行本地过滤的内容,CSC根据配置的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该内容的ContentID,进而根据该反馈意见和该ContentID生成反馈信息。
如果不能区分过滤内容来源,则先获取用户反馈意见所反馈内容对应的ActionID,如果获取ActionID成功且该ActionID有效,则反馈基于该反馈意见和该ActionID生成的反馈信息给反馈给反馈服务器;如果获取ActionID失败或该ActionID无效,则CSC根据所配置的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该内容的ContentID,进而根据该反馈意见和该ContentID生成反馈信息。其中,判断ActionID是否有效的方法具体为:根据该反馈意见和ActionID生成反馈信息,并上报反馈服务器。反馈服务器根据反馈信息判断ActionID是否有效,判断方法如确定该ActionID是否根据反馈终端的过滤规则生成,如果反馈服务器判断该ActionID有效,则反馈成功,如果反馈服务器判断该ActionID无效(该ActionID可能是反馈终端从其它终端通过本地接口获取的),反馈服务器返回无效信息给反馈终端,反馈终端根据所配置的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该内容的ContentID,进而根据该ContentID和该反馈意见重新生成反馈信息,并发送给反馈服务器。
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适用于ActionID被加在内容元数据中的情况,ActionID随过滤内容传送,为避免本地传送过滤内容时网络侧加入的ActionID被误用,需要区分过滤内容的来源。
步骤208,CSC向反馈服务器发送反馈信息。
CSC可以使用HTTP POST消息或SIP Message消息实现对反馈服务器的反馈。反馈服务器不一定是CSS,也可以是别的服务器,如专门负责收集用户反馈的服务器。CSS还可以向CSC配置一个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该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与ActionID一起下发到用户终端,下发的具体流程,可以是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随ActionID一起由CSS返回给内容过滤请求者,再由内容过滤请求者加入过滤内容中,并发送到用户终端;也可以是CSS进行内容过滤后,直接将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加入到过滤内容中,并发送到用户终端;还可以是用户终端的CSC直接向CSS请求过滤时,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随CSS的过滤内容返回给CSC。
如果用户终端同时被配置了反馈服务器地址和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且两地址不同,则用户终端可以选择仅对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对应的服务器进行反馈,或者同时向所有反馈服务器进行反馈。此外,CSC在被CSS配置之前已有反馈服务器地址的情况下,如反馈服务器地址随芯片写死,或者安装内容过滤客户端软件时固有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没有被配置上述反馈服务器地址或者未收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已有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被配置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被配置的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收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无论有无固有反馈服务器地址,且无论有无被配置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该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针对内容过滤结果的用户反馈意见方案和不同场景下过滤内容标识和过滤内容的自动关联规则,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反馈意见,运营商能够方便地收集用户意见,以便进一步根据收集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业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过滤服务器下发ActionID,可以将过滤内容与过滤规则和用户终端关联,使用户终端的反馈信息可以被反馈服务器识别并处理,简化了内容关联和内容识别,降低了用户终端的处理难度;通过结合ActionID和ContentID,使得在没有ActionID(尤其是本地内容过滤)时,并使本地过滤内容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反馈,进而使得服务器对本地过滤规则的问题进行改进。此外,还能帮助运营商收集用户对内容的分类结果,同时能灵活调整供用户选择的类别。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CSS启动并被触发。
CSS启动时,接收所有订阅了其服务的用户终端信息,被触发对终端进行配置。CSS被触发的具体流程,可以是CSS向业务总控服务器登记,业务总控服务器向订阅管理服务器获取订阅了CSS提供的业务的用户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发送给CSS;也可以是CSS主动向订阅管理服务器获取订阅了其业务的用户信息。
步骤302,CSS根据所有接收的用户终端信息,分别进行配置。
配置参数包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和反馈服务器地址,内容标识确定规则为使用ActionID,反馈服务器地址为独立于CSS的其它服务器。
步骤303,CSC被触发。
用户对某条收到的内容不满,使用所在终端针对该内容反馈意见,触发CSC。
步骤304,CSC生成反馈信息。
CSC提取接收的过滤内容所在的承载消息中的ActionID,以ActionID作为内容标识生成反馈信息。
步骤305,CSC向反馈服务器发送反馈信息。
CSS还可以向CSC配置一个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该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与ActionID一起下发到用户终端,下发的具体流程,可以是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随ActionID一起由CSS返回给内容过滤请求者,再由内容过滤请求者加入内容中,并发送到用户终端;也可以是CSS进行内容过滤后,直接将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加入到过滤内容中,并发送到用户终端;还可以是用户终端的CSC直接向CSS请求过滤时,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随CSS的过滤结果返回给CSC。
如果用户终端同时被配置了反馈服务器地址和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且两地址不同,则用户终端可以选择仅对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对应的服务器进行反馈,或者同时向所有反馈服务器进行反馈。此外,CSC在被CSS配置之前已有反馈服务器地址的情况下,如反馈服务器地址随芯片写死,或者安装内容过滤客户端软件时固有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没有被配置上述反馈服务器地址或者未收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已有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被配置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被配置的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收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无论有无固有反馈服务器地址,且无论有无被配置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该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针对内容过滤结果的用户反馈意见方案,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反馈意见,运营商能够方便地收集用户意见,以便进一步根据收集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业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过滤服务器下发ActionID,可以将过滤内容与过滤规则和用户终端关联,使用户终端的反馈信息可以被反馈服务器识别并处理,简化了内容关联和内容识别,降低了用户终端的处理难度;通过结合ActionID和ContentID,使得在没有ActionID(尤其是本地内容过滤)时,并使本地过滤内容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反馈,进而使得服务器对本地过滤规则的问题进行改进。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装置结构图,包括:
接收模块410,用于接收CSS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
CSS启动后,会接收所有订阅了内容过滤业务的用户终端信息,被触发对用户终端进行配置。另外,用户状态变化时,如用户开机登记、漫游入时,HLR或HSS会通知业务网络控制服务器,由通知业务网络控制服务器通知用户订阅服务的CSS,并向CSS提供用户的相关信息。CSS根据自身保存的配置情况信息,决定是否配置该终端。触发参数包括用户信息,如用户ID、手机号码、IM帐号等,还包括终端信息,如手机ESN等。反馈参数策略具体包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反馈服务器地址、安全认证信息或用户反馈时可选择的类别中的至少一种。该反馈参数策略可以通过OMA CP或通过OMADM进行配置。
生成模块420,用于根据接收模块410接收的反馈参数策略生成与接收的过滤内容对应的反馈信息。
生成模块420具体包括:
收集子模块421,用于收集用户对过滤内容的反馈意见。
生成子模块422,用于根据内容标识确定规则和收集子模块421收集的反馈意见生成反馈信息。
接收模块410接收的反馈参数策略中包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内容标识确定规则可以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优先使用ActionID作为内容标识,其次使用ContentID作为内容标识;使用ContentID作为内容标识;使用ActionID作为内容标识;根据过滤内容是否来源于网络确定内容标识。反馈参数策略中还可以包括ContentID生成规则。ContentID生成规则用于指定ContentID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生成方法。若该反馈参数策略中包括ContentID,则CSC依据该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ContentID,若该反馈参数策略中未包括ContentID,则CSC依据其自身已有的ContentID生成规则生成ContentID。其中,CSC已有的ContentID生成规则可以是CSC自身携带的或别的流程中由CSS配置。反馈信息根据内容标识确定规则生成。
发送模块430,用于向反馈服务器发送生成模块420生成的反馈信息。
接收模块410,还用于接收CSS发送的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发送模块430,还用于将反馈信息发送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对应的反馈服务器。反馈信息的发送可以使用HTTP POST消息或SIP Message消息来实现。反馈服务器不一定是CSS,也可以是别的服务器,如专门负责收集用户反馈的服务器。CSS还可以向CSC配置一个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该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与ActionID一起下发到用户终端,下发的具体流程,可以是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随ActionID一起由CSS返回给内容过滤请求者,再由内容过滤请求者加入内容中,并发送到用户终端;也可以是CSS进行内容过滤后,直接将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加入到内容中,并发送到用户终端;还可以是用户终端的CSC直接向CSS请求过滤时,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随CSS的过滤结果返回给CSC。
反馈参数策略,还包括:反馈服务器地址、安全认证信息、用户反馈时可选择的类别信息或内容标签生成规则中的至少一种。
发送模块430,还用于向反馈服务器地址对应的反馈服务器发送所述反馈信息。如果用户终端同时被配置了反馈服务器地址和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且两地址不同,则用户终端可以选择仅对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对应的服务器进行反馈,或者同时向所有反馈服务器进行反馈。此外,CSC在被CSS配置之前已有反馈服务器地址的情况下,如反馈服务器地址随芯片写死,或者安装内容过滤客户端软件时固有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没有被配置上述反馈服务器地址或者未收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已有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被配置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被配置的反馈服务器地址;如果CSC收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无论有无固有反馈服务器地址,且无论有无被配置反馈服务器地址),则CSC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该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
呈现模块440,用于将接收模块410接收的用户反馈时可选择的类别信息呈现给用户。
用户确定需要向CSS反馈意见时,触发所在终端设备的CSC,CSC将CSS配置的可选择的类别信息呈现给用户,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判断通过选择类别给需要反馈的内容进行分类。当CSS是基于分类的CSS时,在获取到用户的分类结果后,可以有效地更正CSS对过滤内容的分类结果,发现CSS的分类算法的精准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针对内容过滤结果的用户反馈意见方案和不同场景下过滤内容标识和过滤内容的自动关联规则,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反馈意见,运营商能够方便地收集用户意见,以便进一步根据收集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业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过滤服务器下发ActionID,可以将过滤内容与过滤规则和用户终端关联,使用户终端的反馈信息可以被反馈服务器识别并处理,简化了内容关联和内容识别,降低了用户终端的处理难度;通过结合ActionID和ContentID,使得在没有ActionID(尤其是本地内容过滤)时,并使本地过滤内容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反馈,进而使得服务器对本地过滤规则的问题进行改进。此外,还能帮助运营商收集用户对内容的分类结果,同时能灵活调整供用户选择的类别。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内容过滤服务器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所述反馈参数策略包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所述反馈参数策略,还包括:反馈服务器地址、安全认证信息、用户反馈时可选择的类别信息或内容标签生成规则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反馈参数策略生成与接收的过滤内容对应的反馈信息,向反馈服务器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内容过滤服务器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之前,还包括: 
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接收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触发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配置所述反馈参数策略;所述触发信息包括用户信息和终端设备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策略包括所述用户反馈时可选择的类别信息时,将所述用户反馈时可选择的类别信息呈现给用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策略通过开放移动联盟客户端配置协议或设备管理协议进行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策略中包括反馈服务器地址时,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反馈服务器地址对应的反馈服务器。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内容过滤服务器发送的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 
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对应的反馈服务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由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发送给内容过滤请求者,由所述内容过滤请求者发送到内容过滤客户端; 
或所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和所述过滤内容一起由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发送到内容过滤客户端; 
或所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由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返回,在返回所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之前,内容过滤客户端向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发送过滤请 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标识确定规则,具体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动作标签作为内容标识,所述动作标签来自于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 
或使用内容标签作为内容标识; 
或优先使用所述动作标签,其次使用所述内容标签作为内容标识; 
或根据所述过滤内容是否来源于网络确定内容标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动作标签作为内容标识,具体包括: 
收集用户对所述过滤内容的反馈意见,获取所述过滤内容的动作标签; 
基于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动作标签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内容标签作为内容标识,具体包括: 
收集用户对所述过滤内容的反馈意见,根据内容标签生成规则生成所述过滤内容对应的所述内容标签; 
基于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内容标签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先使用动作标签,其次使用内容标签作为内容标识,具体包括: 
收集用户对所述过滤内容的反馈意见,获取所述过滤内容对应的动作标签,如果获取所述动作标签成功,则根据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动作标签生成所述反馈信息;如果获取所述动作标签失败,则根据所述内容标签生成规则生成所述过滤内容对应的内容标签,并根据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内容标签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过滤内容是否来源于网络确定内容标识,具体包括: 
收集用户对所述过滤内容的反馈意见,对于来自网络的所述过滤内容,基于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动作标签,或使用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内容标签,或优先使用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动作标签,其次使用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内容标签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或对于通过本地接口传送,且由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过滤的内容,根据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动作标签,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或对于通过本地接口传送,且本地过滤的内容,根据所述内容标签生成规则生成所述过滤内容对应的内容标签,基于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内容标签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或对于不能区分来源的所述过滤内容,获取所述过滤内容对应的动作标签,如果获取所述动作标签失败或所述动作标签无效,则根据所述内容标签生成规则,生成所述过滤内容对应的内容标签,基于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内容标签生成所述反馈信息;如果获取所述动作标签成功且所述动作标签有效,则反馈基于所述反馈意见和所述动作标签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8至12中任一项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标签生成规则,具体包括: 
对于网络侧业务实体下发的过滤内容,提取所述过滤内容中与业务相关的参数生成内容标签; 
或对于非网络侧业务实体传输的内容,使用所述过滤内容本身或所述过滤内容的特征作为内容标签。 
14.如权利要求10、11或12中任一项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所述内容标签生成规则包含在所述反馈参数策略中,或者为过滤客户端自身已有的。 
15.如权利要求8、11或12中任一项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标签由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发送给内容过滤请求者,由所述内容过滤请求者发送到内容过滤客户端; 
或所述动作标签和所述过滤内容一起由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发送到内容过滤客户端; 
或所述动作标签由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返回,在返回所述动作标签之前,内容过滤客户端向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发送过滤请求。 
16.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内容过滤服务器配置的反馈参数策略,所述反馈参数策略包括内容标识确定规则;所述反馈参数策略,还包括:反馈服务器地址、安全认证信息、用户反馈时可选择的类别信息或内容标签生成规则中的至少一种;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反馈参数策略生成与接收的过滤内容对应的反馈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反馈服务器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反馈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具体包括: 
收集子模块,用于收集用户对所述过滤内容的反馈意见; 
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内容标识确定规则和所述收集子模块收集的所述反馈意见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策略中包括反馈服务器地址时,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反馈服务器地址对应的反馈服务器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接收所述内容过滤服务器发送的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临时反馈服务器地址对应的反馈服务器。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内容过滤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呈现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用户反馈时可选择的类别信息呈现给用户。 
CN 200810166827 2008-09-26 2008-09-26 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686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66827 CN101686223B (zh) 2008-09-26 2008-09-26 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66827 CN101686223B (zh) 2008-09-26 2008-09-26 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6223A CN101686223A (zh) 2010-03-31
CN101686223B true CN101686223B (zh) 2013-11-06

Family

ID=42049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66827 Active CN101686223B (zh) 2008-09-26 2008-09-26 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86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0078B (zh) * 2014-05-14 2017-01-2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对已拦截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6550247B (zh) * 2016-10-31 2019-06-07 杭州天时亿科技有限公司 广播电视的监控方法
CN112534454A (zh) * 2018-07-06 2021-03-19 超凡支付公司 重新取得基于卡片的交易中使用的原始卡片安全码
CN109921981A (zh) * 2019-01-31 2019-06-21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通讯接口的信息传递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9011A (zh) * 2004-06-30 2005-03-02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通信分公司 点播请求信息分级装置及方法和点播信息分级系统及方法
WO2006063216A2 (en) * 2004-12-09 2006-06-15 Cellomics, Inc Autom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image analysis parameters to control image analysis operations
CN101110697A (zh) * 2006-07-20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9011A (zh) * 2004-06-30 2005-03-02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通信分公司 点播请求信息分级装置及方法和点播信息分级系统及方法
WO2006063216A2 (en) * 2004-12-09 2006-06-15 Cellomics, Inc Autom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image analysis parameters to control image analysis operations
CN101110697A (zh) * 2006-07-20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6223A (zh) 201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98994B1 (ko) 단말의 설정
CN103139048B (zh) 群消息提醒方法和系统
CA2580340C (en) Integ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
CN103619019B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上网认证方法
US9384471B2 (en) Spam reporting and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40236839A1 (en) Message handling with selective user participation
EP1763261A1 (en) Implementing method for short message service
EP2416538B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node information, method for obtaining node information and equipment thereof
KR20150023759A (ko) 네트워크 테더링 동작을 식별하기 위한 방법, 노드, 휴대 단말 및 시스템
CN101237466A (zh) 对终端进行网络配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555791A1 (en) Client provisioning with flag parameters
CN101686223B (zh) 一种内容过滤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RU2483352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сервиса
CN103139041A (zh) 信息过滤的方法、转发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80268883A1 (en) Spam short message blocking system using a call back short message and a method thereof
EP1988671A1 (en) Spam short message blocking system using a call back short message and a method thereof
WO2016037489A1 (zh) Rcs垃圾消息的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340286A (zh) 会话连接发起方法及设备
CN101180629A (zh) 用于在无线装置上管理内容交换的设备和方法
WO2010028576A1 (zh) 一种内容过滤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WO20110968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xcap requests
CN115550135A (zh) 一种告警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网元及存储介质
EP249321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cing multimedia message
US20230262098A1 (en) Packet flow descriptor provisioning
KR100766567B1 (ko) 무선 단말기로 컨텐츠 업데이트 정보를 제공하는 컨텐츠업데이트 중계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