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0513A - 具有超速传动模式的分动箱 - Google Patents

具有超速传动模式的分动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0513A
CN101680513A CN200880016883A CN200880016883A CN101680513A CN 101680513 A CN101680513 A CN 101680513A CN 200880016883 A CN200880016883 A CN 200880016883A CN 200880016883 A CN200880016883 A CN 200880016883A CN 101680513 A CN101680513 A CN 101680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transfer case
output shaft
input shaft
cylindric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6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伦·伦克
马特·法伦
克里斯多佛·J·德克尔
南希·明托尼耶
约翰·D·扎莱夫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Powertrain of Ameri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Powertrain of Ameri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Powertrain of America Inc filed Critical Magna Powertrain of Americ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80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05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 B60K17/34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having a transfer gear
    • B60K17/34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having a transfer gear the transfer gear being a differential gear
    • B60K17/346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having a transfer gear the transfer gear being a differential gear combined with a change speed gearing, e.g. range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34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wo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46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 F16H3/48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 F16H3/52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comprising orbital spur gears
    • F16H3/54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comprising orbital spur gears one of the central gears being internally toothed and the other externally toothed

Abstract

一种分动箱,包括:输入轴以及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超速传动单元以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的增加的速度被驱动。离合器能够在第一位置操作以建立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之间的驱动连接。离合器进一步能够在第二位置操作以建立所述超速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之间的驱动连接。致动器由电动机驱动以使所述离合器在其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致动器包括轴向可移动的固定盘,所述盘固定成以与所述超速传动单元的输出构件一起旋转。换档盘接合所述离合器的轴向可移动的套筒。

Description

具有超速传动模式的分动箱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8年2月25日提交的美国实用新型申请No.12/036,351和2007年3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919,544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可构成现有技术。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在四轮驱动机动车辆中的分动箱,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供超速传动比的分动箱。
背景技术
由于消费者对四轮驱动车辆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采用了许多不同的动力传递系统以将动力(即驱动扭矩)引导至车辆的全部四个轮子。比如,在一些“部分时间”式动力传递系统中,分动箱安装在前传动系统与后传动系统之间,而且在正常情况下能够以两轮驱动模式操作以将驱动扭矩传输至从动轮。当希望进行四轮驱动模式时,由车辆驾驶员选择性地致动模式变换机构以将非从动轮直接联接至从动轮,以便建立部分时间式或锁定式四轮驱动模式。模式变换机构也可以受到自动控制以“按需”向全部四个轮子提供驱动扭矩。
数量众多的上述的分动箱都装备有齿轮减速单元和换档机构,所述换档机构可操作以允许车辆驾驶员在高档位与低档位驱动模式之间进行选择。一般地,高档位将输入轴直接互连至输出轴以建立直接驱动模式。低档位驱动模式是在低速越野情形中有用的低速传动比。
在大多数装备有分动箱的四轮驱动车辆中,变速器输出轴联接至分动箱输入轴。然而,在一些应用场合中,通常称为混合组件的附加齿轮箱安装在变速器输出轴与分动箱输入轴之间以提供附加的传动比,比如“超速传动”比。在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No.4,798,103中公开了一种附加超速传动组件的示例。由于与开发新的多速变速器相关的长研发周期和成本的原因,使用与现有变速器结合的混合组件以提供附加的传动比已发现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然而,一个设计上的不利点是在车辆动力系中需要附加长度以容许混合组件的安装。
从上述内容显然可知,装备有双速齿轮减速单元的分动箱已经成功地集成于四轮驱动车辆中。然而,在四轮驱动分动箱领域中仍然存在开发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可替代齿轮从动单元的需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分动箱包括输入轴和第一及第二输出轴。超速传动单元以相对于输入轴的增加的速度被驱动。离合器能够在第一位置操作以建立输入轴与第一输出轴之间的驱动连接。离合器进一步能够在第二位置操作以建立超速传动单元与第一输出轴之间的驱动连接。致动器由电动机驱动以使离合器在其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致动器包括轴向可移动的换档盘,所述换档盘固定成以与超速传动单元的输出构件一起旋转。换档盘接合离合器的轴向可移动的套筒。
附图说明
这里所示的附图仅用于示范目的,而绝非试图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示出装备有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分动箱的示例性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具有超速传动模式的分动箱的侧向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分动箱的一部分的放大侧向剖视图;
图4是分动箱的换档盘的立体图;以及
图5是图2中所示的分动箱的连接筒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实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非试图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
参照附图的图1,四轮驱动车辆10示意性地示出为包括前传动系统12、后传动系统14和用于产生旋转牵引动力(即驱动扭矩)并将该旋转牵引动力选择性地传输至传动系统的动力系。该动力系示出为包括发动机16和变速器18,所述变速器18可以是手动式也可以是自动式。在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辆10进一步包括分动箱20,所述分动箱20用于将来自动力系的驱动扭矩传送至前传动系统12和后传动系统14。前传动系统12包括一对前轮22,该对前轮22经由前车轴组件24和前传动轴26连接至分动箱20的前输出轴30。类似地,后传动系统14包括一对后轮32,该对后轮32经由后车轴组件34和后传动轴36连接至分动箱20的后输出轴38。
如将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分动箱20装备有双速的超速传动单元40、模式离合器组件42和动力操纵的致动机构44,所述致动机构44可操作而控制超速传动单元40的协调换档和模式离合器组件42的适应性接合。另外,设置控制系统46以控制致动机构44的致动。控制系统46包括用于检测机动车辆10的实时工作特性的车辆传感器48、用于允许车辆驾驶员选择可用的驱动模式之一的模式选择机构50以及可操作而响应于来自传感器48的输入信号和来自模式选择机构50的模式信号而产生电控制信号的电子控制单元(ECU)52。
图2和3示出了包括有输入轴54的分动箱20,所述输入轴54适于从动连接至变速器18的输出轴。输入轴54通过轴承组件58而支撑在外壳56中以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后输出轴38通过中央轴承组件57和后轴承59而支撑在外壳56中以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一对横向隔开的轴承组件60和62在后输出轴38中形成的空腔内支撑输入轴54。另外,前输出轴30经由一对轴承组件64和66支撑在外壳56中以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应当理解,中央轴承组件57及其支撑件是可选特征,并且其它构造也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超速传动单元40示出为总体上包括行星齿轮组68、离合器69、驱动板70和连接筒体71。行星齿轮组68具有经由基板73不可旋转地固定至外壳56的太阳齿轮72、固定成以与连接筒体71的第一端75一起旋转的齿圈74和多个由行星支架78可旋转地支撑的行星齿轮76。显然,行星齿轮76与太阳齿轮72及齿圈74都啮合。驱动板70以花键连接,以与后输出轴一起旋转,而且经由另一个花键连接而刚性联接至连接筒体71的第二端79。行星齿轮组68的作用是以相对于输入轴54增加的速度驱动齿圈74。连接筒体71跨过离合器69以固定齿圈74从而与驱动板70一起旋转。
离合器69包括同步器或离合器套筒80,其经由花键连接而联接,以与驱动毂82一起旋转。离合器套筒80包括纵向延伸的内花键齿84,所述内花键齿84与驱动毂82上形成的、纵向延伸的外齿92啮合,以相对其进行轴向滑动运动。驱动毂82固定成以与输入轴54一起旋转。离合器69包括可操作地位于驱动毂82与行星支架78的后顶板90之间的第一同步器组件86。如所指出的,驱动毂82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纵向延伸的外齿92,所述外齿92与后顶板90上形成的外离合器齿94对齐。第一同步器组件86可操作以响应于离合器套筒80从中立位置(由位置线“N”表示)朝向超速传动位置(由位置线“O”表示)的运动而使输入轴54与行星支架78之间实现速度同步。一旦完成速度同步过程,离合器套筒80即被允许移动经过挡环96的齿并移动成与后顶板90联接地接合,使得其齿84啮合地接合后顶板90上的离合器齿94。因此,随着离合器套筒80位于其O位置,驱动毂82驱动地联接至后顶板90,使得行星支架78得以联接以与输入轴54相同的速度旋转。如此,齿圈74以相对于输入轴54的超速传动速度比旋转,因而建立了输入轴54与后输出轴38之间的超速传动连接。
离合器69进一步包括可操作地布置于驱动毂82与驱动板70之间的第二同步器组件98。第二同步器组件98可操作以响应于离合器套筒80从其N位置朝向直接驱动位置(由位置线“D”表示)的运动而使输入轴54与后输出轴38之间实现速度同步。一旦速度同步完成,离合器套筒80即被允许移动经过第二挡环104的齿并移动成与驱动板70联接地接合,使得其内花键齿84啮合地接合驱动板70上形成的外离合器齿102,以建立其间的直接传动连接。随着离合器套筒80位于其D位置,驱动毂82以相同于输入轴54的速度对驱动板70进行驱动,因而建立了输入轴54与后输出轴38之间的直接驱动连接。第一同步器组件86和第二同步器组件98可以是诸如单锥或双锥配置等任何常规构造。所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任何适当类型的同步器配置都可以用于促进要直接联接的部件之间的速度同步。
图3的上半部示出了处于空档位置(由位置线“N”表示)的离合器套筒80,在该空档位置中,其花键齿84与后顶板90上的离合器齿94及驱动板70上的离合器齿102脱离接合,然而与驱动毂82上的花键齿92维持接合。如此,输入轴54的从动旋转引起离合器套筒80和驱动毂82旋转。由于离合器套筒80处于其N位置时并未将输入轴54联接至后顶板90和驱动板70中的任一者,所以没有驱动扭矩通过驱动毂82分别传递至前输出轴30或后输出轴38,因而建立了中立非从动模式。所以,在离合器套筒80的O位置与D位置之间的轴向行程的整个长度上,离合器套筒80上的内齿84与驱动毂82上的外花键齿92维持接合。
应当理解,行星齿轮组68和离合器69的功能是为分动箱20提供双速(即超速传动和直接驱动)特征。然而,所公开的同步换档单元可以容易地以包括有爪形离合器的非同步档位变换系统替换。而且,具有可轴向移动以建立输入轴54与后输出轴38之间的第一及第二驱动连接的换档构件的任何其它双速齿轮驱动单元都被认为是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还应当明白,在分动箱内提供直接驱动比和超速传动比有效地加倍变速器18所设置的齿轮数目。使用本公开的分动箱20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燃料效率和增加的车辆燃料里程。
主要参照图2,模式离合器组件42示出为包括:经由花键连接112固定成以与后输出轴38共同旋转的离合器毂110;离合器筒体114;和可操作地布置于离合器毂110与筒体114之间的多板式离合器包116。显然,离合器包116包括以花键连接至离合器毂110的圆筒形轮缘区段118的一组内离合器板,所述内离合器板与以花键连接至筒体114的圆筒形轮缘区段的一组外离合器板交替间隔地插置。对离合器包116进行夹持以限制在离合器毂110的反作用力板区段122与压板124之间的滑动。压板124具有工作面126,其适于接合离合器包116并在离合器包116上施加加压离合器接合力。压板124以花键连接至轮缘区段118以与离合器毂110共同旋转。复位弹簧128设置在离合器毂110与压板124之间,从而在正常情况下将压板124偏置成与离合器包116脱离接合。
在模式离合器组件42接合时,驱动扭矩从后输出轴38通过离合器包116和传动组件130传送至前输出轴30。传动组件130包括:由轴承组件134可旋转地支撑在后输出轴38上的第一链轮132;经由花键连接138固定成以与前输出轴30共同旋转的第二链轮136;和环绕链轮132及136的动力链140。离合器筒体114固定成以与第一链轮132一起旋转,使得经离合器包116传送的驱动扭矩通过传动组件130而传送至前输出轴30。
压板124能够在第一或“释放”位置与第二或“锁定”位置之间相对于离合器包116轴向移动。压板124处于其释放位置时,最小的离合器接合力施加在离合器包116上,使得实质上没有驱动扭矩通过模式离合器组件42进行传送,从而建立两轮驱动模式。复位弹簧128布置成在正常情况下朝向其释放位置迫压压板124。与之相反,压板124定位在其锁定位置则导致最大的离合器接合力施加到离合器包116,使得有效地联接前输出轴30以与后输出轴38共同旋转,从而建立锁定式或“部分时间”式四轮驱动模式。因此,压板124在其释放与锁定位置之间的位置致动控制实现了后输出轴38与前输出轴30之间的扭矩传递的适应性调节,从而允许建立适应性或“按需”的四轮驱动模式。
动力操纵的致动机构44可操作以使离合器套筒80在其三个不同档位(O,N,D)之间的运动与压板124在其释放与锁定位置之间的运动相协调。在其最基本的形式中,致动机构44包括:电动机142;由电动机142驱动的凸轮板144;档位致动器组件146;和模式致动器组件147。减速齿轮系148的输出提供了电动机142的输出主轴与从动致动器轴149之间的驱动连接。减速齿轮系148可包括定位在电动机142的共同外壳内的行星齿轮组。凸轮板144固定成以与致动器轴149的远端一起旋转。电动机142的致动导致凸轮板144绕垂直于后输出轴38的旋转轴线延伸的轴线旋转。由齿轮系148提供的减速比使得能够使用较小的、低功率的电动机。角位置传感器或编码器150可以安装至致动器轴149或凸轮板144以向ECU 52提供指示凸轮板144的角位置的输入信号。
档位致动器组件146可操作而将凸轮板144的双向旋转运动转变成离合器套筒80的、在其三个不同的档位之间的双向平移运动。主要参照图2,档位致动器组件146示出为总体上包括档位梭154、档位叉156和拨叉导轨158。拨叉导轨158的相对端滑动地夹持在外壳56中形成的承座中。长形档位槽口162形成在凸轮板144中并接纳固定至档位梭154的从动销164。档位梭154要么直接固定成以与拨叉导轨158一起轴向平移,要么可替代地,经由弹簧偏置机构固定成以与拨叉导轨158一起进行这种平移。档位槽口162包括成形为使从动销164响应于凸轮板144的旋转而进行轴向平移的区段。应当明白,从动销164的这种轴向运动导致拨叉导轨158进行对应的轴向运动。档位槽口162的其它区段构造成允许凸轮板144旋转而不会导致从动销164和拨叉导轨158的轴向平移。档位叉156示出为包括固定至拨叉导轨158的套筒区段172和从套筒区段172伸出的托架区段174。
档位致动器组件146进一步包括换档盘18,所述换档盘180具有定位在托架区段174内的外周部182以及接合离合器套筒80的内周部184。止推垫圈186和定位环188禁止换档盘180相对于离合器套筒80的轴向平移。在装配后,离合器套筒80能够相对于换档盘180旋转。图4示出换档盘180包括多个弓形且隔开的槽口190。图5示出了连接筒体71,所述连接筒体71具有多个沿周向隔开且轴向延伸的指状部192,所述指状部192与连接筒体71一体形成。在装配后,连接筒体71的指状部192延伸穿过换档盘180中的槽口190。如此,换档盘180在固定成以与连接筒体71共同旋转的同时,该换档盘180相对于连接筒体71可轴向移动。
如所指出的,档位致动器组件146布置成使得档位梭154的轴向运动是由从动销164响应于凸轮板144的旋转而在档位槽口162内进行的运动导致的。档位梭154的这种运动导致拨叉导轨158和档位叉156轴向平移,这进而导致换档盘180的轴向运动。如所指出的,换档盘180的轴向运动导致离合器套筒80在其三个不同的档位O、N与D之间进行对应的运动。具体而言,当希望将超速传动单元40变换成其超速传动模式时,电动机142使致动器轴149沿第一方向旋转,这进而导致凸轮板144同时旋转。凸轮板144沿着该第一方向的旋转导致从动销164在档位槽口162内移动并导致档位梭154、拨叉导轨158和档位叉156沿第一方向轴向移动直到离合器套筒80位于其O档位。离合器套筒80位于其O档位时,在输入轴54与后输出轴38之间建立了超速传动连接。凸轮板144沿第一方向的继续旋转导致从动销164进入档位槽口162的歇止区段以阻止档位梭154进一步轴向移动,因而将离合器套筒80维持在其O档位。档位槽口162的歇止区段的长度选择为允许凸轮板144沿第一旋转方向进行充分的额外旋转,以包容通过模式致动器组件147进行的模式离合器组件42的致动。
离合器套筒80位于其O档位时,凸轮板144沿相反或第二方向的后续旋转导致从动销164开始使离合器套筒80沿第二方向从其O档位朝向其N档位轴向移动。凸轮板144沿第二方向继续旋转时,从动销164进入档位槽口162的中立节段。从动销164接着进入档位槽口162的轮廓区段,该轮廓区段的功能是使离合器套筒80从其N档位移进其D档位,由此建立了输入轴54与后输出轴38之间的直接驱动连接。继续的凸轮板144的旋转导致从动销164进入另一个歇止区段以使离合器套筒80维持在D档位。歇止区段的长度选择为允许凸轮板144沿第二旋转方向进行额外旋转,以同样地包容模式离合器组件42的致动。
模式致动器组件147可操作而将凸轮板144的双向旋转运动转变成压板124在其释放与锁定位置之间的双向平移运动,从而允许经模式离合器组件42传递至前输出轴30的驱动扭矩得到适应性调节。整个致动机构没有详细示出。然而,示出了滚子198,该滚子198与凸轮板144的模式凸轮部200滚动接合。凸轮板144的旋转选择性地导致滚子198固定至其上的臂202移动。臂202的运动导致压板124平移以将离合器接合力施加到离合器包116,使得驱动扭矩通过模式离合器组件42得以传递。可以设想到各种不同的模式致动组件,而且在美国专利号5,363,938、6,645,109、6,905,436、6,929,577和7,033,300中公开了示例,这些专利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因此,将不对模式致动器组件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此外,前述讨论仅仅公开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从这种讨论以及从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可以容易地想到,在不背离如以下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公开中进行各种不同的修改、改型和变型。

Claims (21)

1.一种分动箱,包括:
输入轴;
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
超速传动单元,所述超速传动单元具有输出构件,所述输出构件能够以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的增加的速度被驱动;
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能够在第一位置操作以建立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之间的驱动连接,并且所述离合器进一步能够在第二位置操作以建立所述超速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之间的驱动连接;
电动机;以及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由所述电动机驱动以使所述离合器在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致动器包括轴向可移动的换档盘,所述换档盘固定成以与所述超速传动单元的所述输出构件一起旋转,所述换档盘接合所述离合器的轴向可移动的套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箱,进一步包括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固定成以与所述超速传动单元的所述输出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一起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换档盘包括多个间隔开的槽口,所述槽口接纳形成在所述连接筒体上的多个间隔开的指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连接筒体呈圆筒形状,并且所述指状部与所述连接筒体一体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槽口呈弓形以接纳弓形指状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动箱,进一步包括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使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连接筒体以驱动方式互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超速传动单元包括不可旋转的太阳齿轮、固定成以与所述连接筒体一起旋转的齿圈以及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与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啮合的行星齿轮的支架,并且,所述离合器的至其第二位置的运动导致所述套筒联接所述支架以与所述输入轴一起旋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离合器包括驱动毂,所述驱动毂固定成以与所述输入轴一起旋转,所述驱动毂沿轴向定位在所述超速传动单元与所述驱动构件中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离合器包括同步器,所述同步器选择性地限制所述套筒的轴向运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连接筒体跨过所述离合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箱,进一步包括模式离合器,所述模式离合器能够以第一模式操作,从而使所述第二输出轴脱离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从动接合,并且所述模式离合器进一步能够以第二模式操作,从而建立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之间的驱动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超速传动单元包括行星齿轮组,所述行星齿轮组具有:被禁止旋转的太阳齿轮;当所述离合器套筒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由所述输入轴选择性地驱动的行星支架;作为所述输出构件的齿圈;以及由所述行星支架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并与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啮合的行星齿轮。
13.一种分动箱,包括:
输入轴;
输出轴;
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由所述输入轴驱动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行星齿轮组,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不可旋转的太阳齿轮;齿圈;支架;以及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由所述支架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并与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啮合;
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联接所述齿圈以与所述输出轴一起旋转,并且所述连接筒体限定有轴向延伸的指状部;
换档盘,所述换档盘具有孔口,所述指状部延伸穿过所述孔口,使得所述换档盘被联接以与所述连接筒体一起旋转并在所述连接筒体上轴向移动,所述换档盘接合所述离合器;以及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能够操作以使所述换档盘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便将所述离合器定位在其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离合器建立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直接驱动连接,所述致动器进一步能够操作以使所述换档盘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便将所述离合器定位在其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离合器将所述支架互连至所述输入轴,以建立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超速传动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动箱,进一步包括将所述连接筒体联接至所述输出轴的驱动板,其中,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套筒,所述离合器套筒能够在其第一位置操作,从而联接所述驱动构件以与所述输入轴一起旋转,并且所述离合器套筒能够在其第二位置操作,从而联接所述支架以与所述输入轴一起旋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动箱,进一步包括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以可操作方式布置在所述离合器套筒与形成在所述驱动板上的离合器齿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以可操作方式布置在所述离合器套筒与形成在所述支架上的离合器齿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换档盘的内表面接合所述离合器套筒,并且所述致动器接合所述换档盘的外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连接筒体环绕所述离合器套筒,且所述离合器位于所述齿轮组与所述驱动板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离合器套筒包括内齿,所述内齿与驱动毂的外齿以可旋转方式啮合,所述驱动毂固定成以与所述输入轴一起旋转,并且,所述离合器套筒的至其第一位置的运动导致其内齿接合形成在所述驱动板上的离合器齿,而所述离合器套筒的至其第二位置的运动导致其内离合器齿接合形成在所述支架上的离合器齿。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换档构件和电动机,所述换档构件接合所述换档盘,所述电动机用于使所述换档构件轴向移动,以便控制所述换档盘和所述离合器套筒的对应的轴向运动。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动箱,进一步包括模式离合器,所述模式离合器能够以第一模式操作,从而使第二输出轴脱离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从动接合,并且所述模式离合器进一步能够以第二模式操作,从而建立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之间的驱动连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动箱,其中,所述致动器控制所述离合器和所述模式离合器的协调操作。
CN200880016883A 2007-03-22 2008-03-14 具有超速传动模式的分动箱 Pending CN1016805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1954407P 2007-03-22 2007-03-22
US60/919,544 2007-03-22
US12/036,351 US8079928B2 (en) 2007-03-22 2008-02-25 Transfer case with overdrive mode
US12/036,351 2008-02-25
PCT/US2008/003371 WO2008115406A1 (en) 2007-03-22 2008-03-14 Transfer case with overdrive mod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0513A true CN101680513A (zh) 2010-03-24

Family

ID=3976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6883A Pending CN101680513A (zh) 2007-03-22 2008-03-14 具有超速传动模式的分动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79928B2 (zh)
EP (1) EP2129934A4 (zh)
CN (1) CN101680513A (zh)
CA (1) CA2681032A1 (zh)
WO (1) WO2008115406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3415A (zh) * 2010-04-12 2013-02-13 雷诺股份公司 管理在车辆的前和后轮副之间分配驱动扭矩的设备的方法
CN103228477A (zh) * 2010-09-27 2013-07-31 麦格纳动力系美国有限公司 高效分动器
CN104010859A (zh) * 2011-12-22 2014-08-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分动装置
CN104254456A (zh) * 2012-02-07 2014-12-31 麦格纳动力系美国有限公司 分动箱链轮空转齿轮致动
CN105015335A (zh) * 2014-05-02 2015-11-04 Gkn动力传动系统北美有限公司 传动系分离设备
CN105508594A (zh) * 2014-10-08 2016-04-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06246815A (zh) * 2015-06-11 2016-12-21 麦格纳动力系美国有限公司 双速主动分动箱
CN110792743A (zh) * 2018-07-31 2020-02-1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
CN112815090A (zh) * 2019-11-15 2021-05-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2334B2 (en) * 2007-03-16 2012-01-10 Gkn Driveline North America, Inc. Two-stage two-speed front differential
US8113981B2 (en) * 2007-11-02 2012-02-14 Magna Powertrain Usa, Inc. Multi-speed epicyclic powershift transmission
US20100326226A1 (en) * 2009-06-26 2010-12-30 Jeff Walston Auxiliary gear box adapted for use with the transmissions of off-road vehicles
WO2012145580A1 (en) 2011-04-20 2012-10-26 GKN Driveline Newton, LLC Power transfer unit
US9186987B2 (en) 2013-12-10 2015-11-17 Borgwarner, In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fer case with range shift on the move
JP6233381B2 (ja) * 2015-10-26 2017-11-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4輪駆動車両用トランスフ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3085A (en) 1974-10-17 1976-06-15 Caterpillar Tractor Co. Planetary four wheel drive system having plural modes of operation
JPS6030846A (ja) 1983-07-30 1985-02-16 Fuji Heavy Ind Ltd 4輪駆動車用オ−バドライブ付自動変速装置
US4798103A (en) 1987-01-28 1989-01-17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ith add-on overdrive
US5284068A (en) 1992-10-15 1994-02-08 New Venture Gear, Inc. Transfer case with integrated planetary gear assembly
US5334116A (en) * 1992-12-31 1994-08-02 Dana Corporation All wheel drive transfer case having two wheel overdrive
US5503603A (en) 1994-07-19 1996-04-02 New Venture Gear, Inc. Two-speed differential
US5609540A (en) * 1995-08-17 1997-03-11 New Venture Gear, Inc. Full-time double offset transfer case
US5695022A (en) 1995-11-27 1997-12-09 New Venture Gear, Inc. Double offset transfer case with electronically-controlled torque modulation
US5954612A (en) 1997-08-18 1999-09-21 Dana Corporation Multi-speed offset transfer case
US6447418B1 (en) 1999-10-15 2002-09-10 New Venture Gear, Inc. Variable ratio range set for a transfer case
US6464612B2 (en) 2001-03-23 2002-10-15 New Venture Gear, Inc. Three-speed transfer case
US7101301B2 (en) 2003-03-13 2006-09-0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wo-speed transfer case with center differential
US7172528B2 (en) 2003-03-28 2007-02-06 Borgwarner Inc. Transfer case with overdrive/underdrive shifting
US7384366B2 (en) 2004-03-12 2008-06-10 Borgwarner Inc. Transfer case with torque synchronizer clutching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3415B (zh) * 2010-04-12 2016-02-10 雷诺股份公司 管理在车辆的前和后轮副之间分配驱动扭矩的设备的方法
CN102933415A (zh) * 2010-04-12 2013-02-13 雷诺股份公司 管理在车辆的前和后轮副之间分配驱动扭矩的设备的方法
CN103228477A (zh) * 2010-09-27 2013-07-31 麦格纳动力系美国有限公司 高效分动器
CN103228477B (zh) * 2010-09-27 2015-07-08 麦格纳动力系美国有限公司 高效分动器
CN104010859A (zh) * 2011-12-22 2014-08-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分动装置
CN104254456A (zh) * 2012-02-07 2014-12-31 麦格纳动力系美国有限公司 分动箱链轮空转齿轮致动
CN105015335A (zh) * 2014-05-02 2015-11-04 Gkn动力传动系统北美有限公司 传动系分离设备
US10118486B2 (en) 2014-05-02 2018-11-06 Gkn Driveline North America, Inc. Driveline disconnect device
CN105015335B (zh) * 2014-05-02 2019-04-16 Gkn 动力传动系统北美有限公司 传动系分离设备
CN105508594A (zh) * 2014-10-08 2016-04-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06246815A (zh) * 2015-06-11 2016-12-21 麦格纳动力系美国有限公司 双速主动分动箱
CN106246815B (zh) * 2015-06-11 2020-06-05 麦格纳动力系美国有限公司 双速主动分动箱
CN110792743A (zh) * 2018-07-31 2020-02-1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
CN110792743B (zh) * 2018-07-31 2024-01-3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
CN112815090A (zh) * 2019-11-15 2021-05-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29934A1 (en) 2009-12-09
CA2681032A1 (en) 2008-09-25
EP2129934A4 (en) 2010-06-09
WO2008115406A1 (en) 2008-09-25
US8079928B2 (en) 2011-12-20
US20080234091A1 (en) 200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0513A (zh) 具有超速传动模式的分动箱
EP2510259B1 (en) Powershift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9458911B2 (en) Multi ratio drive
US20180216713A1 (en) Multi-Speed Electric Transaxle Unit With Co-Axial Shafts
EP1975461B1 (en)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s
EP1975460B1 (en)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s
US5503603A (en) Two-speed differential
JP3108642B2 (ja) 自動変速機
CA2657637A1 (en) Electric dual input clutch transmission
US11015689B2 (en) Multi-speed electric machine gearbox with low drive ratio
CN105370814A (zh)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0529565B (zh) 电机驱动车辆的变速器
CN101878129A (zh) 车辆分动器
CN101815886B (zh) 具有后置变矩器的变速器
JP2007278521A (ja) 自動変速機
CN109689411A (zh) 具有中间挡的混合动力传动系
CN105452728A (zh) 具有两速差速器的紧凑型手动变速驱动桥
CN1651800A (zh) 利用超速传动/减速传动变速的分动箱
JP2013148130A (ja) 車両駆動装置
US7226380B2 (en) Automatic speed changer
JP4442656B2 (ja) 自動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324